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四、杠杆杠杆的应用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四杠杆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四杠杆教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四节杠杆课堂实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展示我国古代的舂和桔槔等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3)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4)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规范作图。
【课前准备】课件名称:自制《杠杆》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设备:演示设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大三角板。
学生分组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随着力学的学习我们发现物理对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用了(切换投影)现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是一些我们常用的工具,老师想用它们来考考大家的动手能力,(拿出一瓶汽水)这是一瓶汽水,请一名同学从这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工具把瓶盖打开。
哪名同学来试一下学生:选用开瓶器打开瓶盖。
教师:(拿出一个装画像的密封的布袋)这个布袋子里装的是某位同学的画像,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学生:想。
教师:请一名同学也从这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工具把这个布袋打开。
学生:学生选择剪刀把布袋剪开(布袋中的画像就是剪布袋的同学)。
教师:为检验同学们使用筷子的能力我们来做个夹花生游戏,这是两盒花生,请两名同学用筷子分别从盒子中把花生夹到指定的位置,在一定时间内谁夹得多谁就是胜利者。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 力臂的确定和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尺子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杠杆的概念;2. 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有哪些分类?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 讲解力臂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3. 教师点评和讲解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技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杠杆的定义、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 强调力臂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定义、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杠杆的力臂和力的作用线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线与杠杆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和画出力臂。
教学重点:力臂的概念及其判断。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线与杠杆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黑板、粉笔、教具杠杆。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1.1 杠杆的概念:介绍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够在固定点(支点)处固定或移动,用来增加力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1.2 杠杆的分类:介绍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杠杆的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平衡,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到支点的距离。
2.2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即力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力臂越长,力的大小越小,反之越大。
2.3 杠杆的功率和效率:讲解杠杆的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功率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三、教学内容3.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
3.3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测量力臂,并了解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测量力臂。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测量。
5.2 教学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杠杆模型、力臂测量工具(如直尺)、平衡尺等,用于展示和实验。
6.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尺子,用于记录和绘制实验结果。
6.3 辅助材料:准备一些与杠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力臂和作用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力臂的概念和计算4. 杠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的计算。
2. 难点:杠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运用讲授法,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杠杆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知识讲解:讲解力臂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力臂的计算方法。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杠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发现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杠杆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和力臂计算的掌握情况。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杠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工厂或科研机构,加深对杠杆实际应用的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索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测量工具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第四节 杠杆教案 人新课标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在图中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板书)进一步思考:对于杠杆的形状等有什么要求吗?你还能举出其他用到杠杆的实物吗?。
为了更好的了解杠杆,我们先要熟悉几个名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学生阅读课本第64页,了解五个名词的概念。
总结:动力和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作用效果相反。
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中间也可以在两边。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得: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举例。
看书64页初步了解这几个名词。
学生阅读并总结。
能从生活中找到用杠杆的例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练习一、课堂训练1、过点O作沿力F1、F2方向的直线的垂线2、下列关于杠杆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只能是直的;B.杠杆一定有支点;C.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1题图)3、现在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分别属于那种杠杆。
剪刀、瓶起子、筷子、镊子、钳子、钢笔写字、钓鱼杆、铡刀、指甲、起钉锤、天平4、下面为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把相应数据填入下表,以供分析支点右方钩码重作动力,(g=10N/kg)①、调节杠杆②、在杠杆左端10厘米处挂2个钩码,右端挂一个钩码,使杠杆平衡,应挂在离支点厘米处③、左端钩码个数不变,移到30厘米处,右端钩码位置不动,使杠杆平衡应(填“加”或“减”)个钩码,右端共几个钩码④、两边在个各加一个钩码,使杠杆平衡,可使阻力臂为厘米,动力臂为厘米(尽量取整数)二、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后练习另附。
初中杠杆优秀教案
初中杠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杠杆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
(2)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杠杆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杠杆”一词。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
(2)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不同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的分类。
3. 课堂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
(2)每组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应用拓展:(1)教师提出一系列与杠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杠杆的定义、分类、平衡条件和应用。
6. 作业布置:(1)请学生绘制一个杠杆的示意图,标注出支点、动力、阻力等要素。
(2)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分析其原理并撰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平衡条件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杠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杠杆的知识,如杠杆的变形、杠杆的优化设计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第四节《杠杆》课件教案(人教版初三)《杠杆》教案
第四节《杠杆》课件教案(人教版初三)《杠杆》教案«杠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明白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通过探究,学生明白省力、费劲、等臂等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点,能从周围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并能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从而分辩其类型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对杠杆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看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稳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稳条件。
从具有复杂的机械外形的生活用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咨询学生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爱好,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现自带的工具,讲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现: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教师提咨询: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舞,并利用多媒体展现: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尽管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形。
教师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确实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教师提咨询:什么缘故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杠杆的共同特点,认识杠杆:学生活动1让学生观看各种简单工具〔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2学生观看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3学生讨论。
初中物理杠杆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学生能够确定杠杆上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位置。
- 学生能够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学生在实例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 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确定杠杆上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位置。
-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杠杆?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有哪些?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例子,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示例讲解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确定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位置。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应用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最新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要点:(1)硬棒(2)绕着固定点转动三、几个名词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
(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
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
3、探究过程(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 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猜想。
(3) 设计实验,制订计划(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如课本第65页。
(5) 分析与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F1l1=F2l2 或F1F2=l2l1即:力与力臂成反比(6) 评估:a、为什么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如果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应注意什么问题?4、学生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五)小结(六)作业练习册附:课后总结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九年级物理优秀教案杠杆+杠杆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第一节 杠 杆【基础知识精讲】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标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 1或用F 动标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有字母F 2或用F 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或L 动标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或L 阻标出.3.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 1或L 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 (2)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5.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1·L 1=F 2·L 2,12F F =21L L 上式的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重点难点解析】本节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是本节的难点. 例1.一条扁担长1.2m ,左端系100N 的重物,右端系50N 的重物,肩头应担在距左端多少m 处,才能使扁担水平平衡?解析:扁担可视为一根杠杆,支点为肩头,因扁担水平平衡,且两力均竖直向下,支点两端长分别为两个力臂,用杠杆平衡条件可求解.解答:F 1=100N,F 2=50N ,设肩头距左端L 1,扁担长L ,则距右端L 2=L-L 1,由平衡条件F 1L 1=F 2L 2=F 2(L-L 1),故:L 1=212F F F +L=NN)50100(50+×1.2m=0.4m例2.如下图所示,杠杆AB的支点为O,F为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能正确表示力F的力臂l的图是( )解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画力臂时应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四个图中只有B是正确的.【难题巧解点拨】例1.如下图所示杠杆,在A、B点挂上不同个数同类型钩码,杠杆恰好平衡,在下列各情况下,杠杆能否平衡?为什么?(1)两边各加(或减)1个钩码;(2)两边钩码同时向外移1格;(3)两边各增加到原来钩码数的2解析:据F1·l1=F2·l2的杠杆平衡条件,杠杆要平衡,则两边的力和力臂乘积要相等,如果不相等则平衡被破坏,哪边乘积小,杠杆就从哪边翘起.(1)两边各加一个钩码时,∵l1=OA=2,l2=OB=3,F1=4,F2=3(单位相同,只讨论数值就可以了,下同)∴F1·l1=2×4=8,F2·l2=3×3=9.显然,F1·l1<F2·l2,杠杆平衡破坏,A端翘起.(各减1个钩码,讨论方法相同)(2)∵F1=3,F2=2,而l1=3,l2=4,∴F1·l1=3×3=9,F2·l2=2×4=8.显然,F1·l1>F2·l2,杠杆平衡破坏,B端翘起.(3)∵F1=6,F2=4,l1,l2不变,∴F1·l1=6×2=12,F2·l2=4×3=12.显然,F1·l1=F2·l2,杠杆仍平衡.例 2.如下图所示,把铁棒的一端用轴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在杆的另一端加一个始终跟铁棒垂直的力F,使铁棒绕轴转动,在铁棒从图示位置顺时针缓慢转动到水平位置过程中,力F的变化情况是( )A.保持不变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 解析;在物理问题中要注意物理变化的原因和结果,从变化原因根据物理规律可以推断出变化的结果,从变化结果也可以根据物理规律反向推出变化的原因.铁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轴转动,相当于一根杠杆.外力F 是动力,铁棒的重力是阻力.铁棒重心的位置不变化,在铁棒转动过程中,力F 的力臂始终不变(垂直铁棒);重力大小保持不变,但重力的力臂不断变大.铁棒在转动过程中FL=GL G F=LL GG.由于L G 变大,L 、G 保持不变,所以在转运过程中F 变大.【课本难题解答】例1.在用棒挑着重物杠在肩上行走时,都照右图甲那样,而不照乙那样.因为照乙那样,胳膊费力、肩也压得疼些,用学过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会这样.解析:课本图13-28的乙同甲比,阻力臂长,手加在棒上的动力就必须比较大,才能保持木棒平衡,所以胳膊费力;肩受到向下的压力也较大,所以肩也压得疼些.【命题趋势分析】本节重点考查的内容有:1.杠杆及其要素.2.杠杆的示意图.3.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研究及杠杆平衡条件.【典型热点考题】例1.如下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 )A.G ·OB=F ·OA ;B.G ·OB=F ·OD ;C.G ·OB=F ·OC ;D.G ·OB=F ·DA.解析:应用杠杆的平衡分析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臂是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即力F 的力臂应该是OC ,而右端细绳与OB 垂直,OB 是绳子拉力的力臂,所以杠杆平衡时,有F ·OC=G ·OB.第二节 杠杆的应用【基础知识精讲】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 1>L 2,平衡时F 1<F2.如铡刀、钢丝钳等. 2.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 1<L 2,平衡时F 1>F 2,如镊子、钓鱼杆等.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 1=L 2,平衡时F 1=F 2,如天平、定滑轮等.【重点难点解析】本节重点是明确三种杠杆的特点.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例并规范地画出杠杆示意图是本节难点.例1.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人前臂是哪一类杠杆?这种结构给人带来什么好处?解析:人前臂的动作最容易看清是个杠杆了,它的支点在肘关节.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松驰时,前臂向上转,引起曲肘动作;而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松驰时,前臂向下转,引起伸肘动作.从上图很容易看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前臂是个费力杠杆,但是肱二头肌只要缩短一点就可以使手移动相当大的距离.可见,费了力,但省了距离.例2.如下图所示是用长棒撬石块的示意图,当在A 点用竖直向下的力F 1压长棒时,石块未撬动.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最有利于把石块撬动?( )A.把垫着的小石块移得离大石块近一点,且用力方向改为F 2方向(大小不变);B.把垫着的小石块移得离大石块近一点,而且力方向仍为F 1方向(大小不变);C.把垫着的小石块移得离大石块远一点,且用力方向改为F 2方向(大小不变);D.把垫着的小石块移得离大石块远一点,而且力方向仍为F 1方向(大小不变).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杠杆应用问题.由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得F 1=122L L F .在本题中,F2一定,当L2越小,L1越大时,越容易把块撬动.小石块离大石块近些,L2越小;将竖直向下的力改为垂直于棒的力(大小不变)时,L1增大.故选项(A)正确.例3.一根均匀的粗铁丝,在中间用一根细线吊住,使之平衡,如下图甲所示,当将铁丝一边略向下折弯时,如下图乙所示,铁丝另一边还能保持水平吗?解析:图甲中铁丝以中点O为支点,是一个平衡的杠杆,其中动力和阻力大小均为半根铁丝重G,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均等于铁丝长的1/4.此时有GL1=GL2.图乙中,当铁丝一边略向下折弯后,这一边力臂变短了,杠杆平衡条件被破坏,另一边就不能再保持水平而要向下转动,直到重新平衡.【难题巧解点拨】例1.一个盛满的圆柱桶,高80cm,底面直径为60cm,桶重1500N,放在粗糙地面上,如下图甲所示,要想使桶底b处离开地面,在桶上何处施力最小?这个最小力为多大?方向如何?解析:这是一个实用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正确理解“杠杆”的含义: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多样的,本题将油桶看成一杠杆,要使桶底b离开地面,则必绕a点转动,a为杠杆的支点,桶的重力作用点在其重心上,即对角线交点,如上图甲所示,要使施于桶的力最小,必须使力臂最长,因此力的作用点应该是c 点,方向与ac垂直向上方.解答:如上图乙所示,由杠杆平衡条件:F×L2=G×L1,得:F=21L LG⨯=cm cmN 100301500⨯=450N要想使桶底b离开地面,应在c点垂直于ac方向施力最小,其大小为450N.例2.有一根1m长的轻直棒,水平插入厚30cm的墙里,在悬出端C处挂一个重为60N 的物体,如下图左所示,试求在墙的两边缘分别受到的棒对墙的压力F A和F B的大小及方向.评点:此题是灵活运用杠杆平衡知识解题的实例,要适当选择“支点”才有利于解题.此杠杆虽然不能转动,但可以假想其分别以A 、B 为支点而处于平衡状态,当以B 为支点时,因杠杆C 处受到向下作用力,若要杠杆保持平衡,在A 端必须向下施力;若以A 为支点,B 处必须受向上作用的力才能保持平衡.实际上杠杆的支点总是受力的,但因为通过支点,力臂为零,在应用平衡条件解题时,可以不考虑过支点的力.解答:以B 为支点,杠杆受力如上右图所示,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A ×AB=G ×BC ,所以:F ′A =AB BC ·G=3070×60N=140N ,方向竖直向下.同理以A 为支点可得: F ′B =AB AC ·G=30100×60N=200N ,方向竖直向上.由物体的相互作用可知,杠杆在A 、B处对墙的作用力分别为:F A =F ′A =140N ,方向竖直向上; F B =F ′B =200N ,方向竖直向下.【课本难题解答】例1.图13-22(教材中的图)是锅炉上的保险阀,当阀门受到的蒸汽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阀门被顶开,蒸汽跑出一部分,使锅炉内的蒸汽压强减小.已知杠杆重可以忽略不计,阀门的面积是3cm 2,要保持锅炉内的蒸汽压强是1.2×105Pa ,试求应将质量为多大的物体挂在杠杆的B 点(自己从图上量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解析:图中O 点为支点,A 点受到向下的力F A ,B 点受到向下的力F B ,F B 又和重物所受重力大小相等,根据杠杆平衡的关系就可求出F B 的大小.解:由图中测得OA ∶OB=1∶5.6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 A ·OA=F B ·OBF B =F A -OBOA·G=F B 又根据F A =p ·S=1.2×105pa ×3×10-4m 2=36N F B =36N ×6.51=6.4N m=g G =kgN N /8.94.6=0.65kg 答:应将质量为0.65kg 的物体挂在B 点.【命题趋势分析】常考的知识点是杠杆的定义及画杠杆示意图,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步骤及要求.考题常以填空、作图、选择、实验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能力.【典型热点考题】例1.如下图甲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为了提高重物G,用一个跟杠杆始终保持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 )A.杠杆始终是省力的B.杠杆始终是费力的C.杠杆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D.杠杆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解析:判断杠杆省力还是费力,关键是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上图乙是杠杆转一定角度的情况,动力F的力臂是OB,由于动力始终垂直于杠杆,因而在转动过程中动力臂始终是不变的.阻力臂是OC,在转动过程中C点逐渐远离支点O,即阻力臂逐渐增大,因此随着θ角由0增大到90°,阻力臂逐渐由零增大到最大值(即杠杆长OA).故动力臂先是大于阻力臂,后是小于阻力臂,说明是先省力后费力.综上所述,该题答案是D.例2.如下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悬挂一个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铁球(均为实心).现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杠杆将_______________.解析:杠杆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由杠杆平衡条件知m1g·OA=m2g·OB,其中m1=m2,OA=OB.将铜球和铁球浸没于水中后,球受到浮力,绳对球的拉力F1、F2发生变化.因铜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在质量相同时,铜球的体积比铁球体积小,浸入水中后,铜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铁球受到的浮力,所以铜球对绳的拉力F′1大于铁球对绳的拉力F′2,则有F′1×OA>F′2×OB,即杠杆左边将下降.综上所述,该题答案是杠杆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节杠杆【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1.如下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A处的钩码组下再挂一个同样的钩码,要使杠杆重新恢复平衡,则必须( )A.在B处钩码下再加挂一个同样的钩码B.在B处钩码下再加挂一个同样的钩码并移到C处C.在B处钩码下再加挂一个同样的钩码并移到D处D.把B处钩码移到C处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平衡在水平位置,此是(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C.两个小孩的质量一定相等D.小孩的重力和他们各自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相等3.一架已经平衡的杠杆,两端分别挂40N和50N的物体,当将两边都增加5牛重物时,杠杆( )A.仍能保持平衡B.原来挂40N物体的一端下沉C.原来挂50N物体的一端下沉D.无法判断是否平衡4.如下图所示,杠杆已平衡,如果在支点两侧所挂钩码下面各加挂一个相等质量的钩码,则杠杆( )A.仍保持平衡B.右端下降C.左端下降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杠杆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当只改变其中一个力的方向时,则杠杆( )A.平衡一定被破坏;B.平衡一定不被破坏;C.平衡可能不被破坏;D.无法判定.6.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不可能在支点的同一侧;B.力臂等于零时,力的作用线将通过支点;C.费力杠杆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好处;D.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它没有实际价值.7.如下图所示,在杠杆的B点分别用F1、F2、F3三个力提起重物时,均能使杠杆处于平衡.那么( )A.F1最小B.F2最小C.F3最小;D.三个力一样大.8.杠杆的平衡条件应该是( )A.动力和阻力必须在支点的两侧,且方向必须相同;B.动力臂等于阻力臂;C.阻力与动力之比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D.动力乘阻力臂等于阻力乘动力臂.二、填空题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_______________转动,这个硬棒就叫做_______________.2.杠杆的五个要素是:___________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3.如下图所示,在已调好的杠杆A处挂钩码,在B处用弹簧秤竖直向上拉,当弹簧秤读数为4N时,杠杆达到水平平衡,则所挂钩码重力为_______________N,若将弹簧秤与所挂钩码的位置对调一下,使杠杆仍处水平平衡状态(此时弹簧秤仍竖直向上拉),则其读数应是___________N.4.用动力臂150cm处、阻力臂30cm的撬杠撬起3000N的石头,所用的动力至少要_______________N.5.在一根杠杆的两端分别挂重力为40N和70N的物体,若杠杆平衡,这两个力的力臂之比为_______________.6.杠杆的平衡条件为:阻力/动力=_______________或F2/F1=_______________.7.有一根杠杆长0.4m,左端挂50N的物体,右端挂150N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支点应距左端_______________m.8.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当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首先要调节____________,使杠杆在_______________位置平衡.如果发现杠杆左端略高,应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三、作图题1.画出下图中力F1和F2对支点O的力臂L1和L2.四、计算题1.甲、乙两人用长为1.2m的一根扁担抬一袋重600N的米,米袋系在扁担距甲端0.9m 处,(设甲、乙二人肩分别贴近扁担两端),问:甲、乙各用多大的力?(不计扁担重)【素质优化训练】1.如下图所示,AB=OC=30cm,OB=40cm,物重G=10N,O为支点.要使杠杆平衡,要在A 点加一个最小的力,这个力多大?并在图上标出它的方向,画出它的力臂.2.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木材长8m若在离粗端3m处将它支住,恰好平衡;若在离粗端5m 处将它支住,则必须在细端加挂200N的重物才能平衡,求木材重.【生活实际运用】1.用如下图所示羊角锤拔一颗钉子,当人所用的力F为50N时,试求钉子对锤的阻力是多少?【知识验证实验】在做“研究杠枰平衡条件”的实验时:①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在挂钩码前必须先调节_______________,使杠杆处于_______________.②如图甲、乙所示分别是两次实验图示.请根据图示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杠杆每格③以上实验得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探究学习】一根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在重心处被锯开,那么哪一头重一些?第二节杠杆的应用【同步达纲练习】一、填空题1.下面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工具:A.镊子,B.铡刀,C.羊角锤,D.老虎钳,E.道钉撬,F.瓶盖起子.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__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有_____________.(只填写字母代号)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应用可分为三种情况: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阻力_____________动力,这是_______________力的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平衡时阻力____________动力,这是_______________力的杠杆;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平衡地阻力______________动力,这样的杠杆既不省_______________,也不省_______________.3.一水平杠杆长1.2m,阻力为100N,方向向下,阻力臂0.6m,则动力可能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N.二、选择题1.用剪刀剪较厚的布时,不易剪断,是因为( )A.增大了阻力;B.增大了动力臂;C.减小了阻力;D.减小了阻力臂.2.一根长L、重为G的均质木条,支在中间刚好保持静止.如果在左端锯下全长的1/4,叠放在左端剩余部分上面,如图所示,则此杠杆( )A.仍能平衡B.左端下沉C.右端下沉D.无法判断3.如下图所示,杠杆在F1和F2的作用下平衡,已知AO>BO,若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将它们的作用点同时向支点O移动相同的距离l,那么( )A.杠杆B端向下倾斜B.杠杆A端向下倾斜C.杠杆仍然保持平衡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一把刻度准确的杆秤,若误用了一个质量较大的秤砣,那么用该秤称量物体时,杆秤表示出来的读数与实际值相比,则( )A.偏大B.偏小C.相等D.或大或小都有可能5.一杠杆已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对这个杠杆再施加二个作用力,则( )A.杠杆不可能平衡,因为多了二个力B.杠杆仍可能平衡,只要这二个力作用线通过支点C.杠杆仍可能平衡,只要这二个力加在阻力一边D.杠杆仍可能平衡,只要这二个力加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中间.6.下列应用不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手握钢笔写字B.用筷子夹菜C.汽水瓶盖起子的使用D.用大扫帚扫地三、计算题1.如下图所示,一块厚度均匀的薄木板长2m,木板右端用一根绳子悬挂,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N.一大小不计的木块重40N,它从木板左边的O点开始以υ=0.2m/s的速度向木板右端匀速移动,求:木块运动多长时间绳子断裂?(木板重力不计)【素质优化训练】1.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横梁AB长3m,重750N,在距离B端1m处吊起横梁刚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如果在B点吊起,在A端需加多大的力才能使横梁重新平衡.2.有一根均匀的木棒,放在一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到桌面外边的那部分长度是木棒的三分之一(如下图所示)(1)在木棒末端B点上加一个作用力F,当F=300N时棒的另一端A开始向上翘起,那么木棒的重G为多少N?(2)如上图所示,木棒在桌面上若不加其他任何力时,允许伸出桌边以外的最大长度是多少?【生活实际运用】1.一均匀木棒长2m,父子用它合抬500N的重物,若儿子荷重不超过200N,则重物应放在什么位置?【知识验证实验】如下图,每个钩码质量为50g,杠杆上每一小格长度相等,为使杠杆平衡,可在右边第二格挂一个50g钩码,或在左边第二格用弹簧秤向___________拉,且拉力应为__________N.【知识探究学习】1.如下图所示,要估算一根不均匀的树杆的重力,可以分别测量抬起两端时所用的力F1和F2,树杆的重力大约为G=F1+F2,你能说出这其中的道理吗?参考答案第一节【同步达纲练习】一、1.D 2.D 3.B 4.C 5.C 6.B 7.B 8.C二、1.固定点杠杆 2.支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1.6 0.64 4.6005.7∶46.动力臂/阻力臂 L1/L27.0.38.平衡螺母水平左三、图略四、1.150N 450N【素质优化训练】1.6N 图略2.300N【生活实际运用】1.500N【知识验证实验】1.平衡螺母水平平衡2.略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知识探究学习】粗的一端重一些.第二节一、1.BCDEF A 2.大于省小于费等于力距离 50二、1.A 2.C 3.B 4.B 5.B 6.C三、5S【素质优化训练】1.250N2.(1)600 棒长的二分之一【生活实际运用】1.离父所抬那端不超过0.8m【知识验证实验】4;上;0.49。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3.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4. 杠杆的应用: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五要素及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运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古代著名的杠杆实例——阿基米德杠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让学生明确杠杆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杠杆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细致程度,以及能否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3. 练习题评估:批改课后练习题,了解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发展。
人教版初中物理杠杆新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杠杆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能运用杠杆平衡公式进行分析;(3)了解力臂的概念,能画出力臂;(4)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杠杆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力臂和杠杆长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通过学习杠杆原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及分类(1)杠杆: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杠杆的分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如撬棒、钳子等);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等臂杠杆(如天平等);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如筷子、镊子等)。
2. 杠杆平衡的条件(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与力的方向垂直;(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重心在支点正上方。
3. 力臂的画法(1)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与力的作用线的交点即为力臂的起点;(2)从力臂的起点沿力的作用线画出力臂。
4. 杠杆的应用(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力与力的作用效果;(2)运用杠杆原理,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杠杆的分类及特点;(2)杠杆平衡的条件;(3)力臂的画法;(4)杠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与运用;(2)力臂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形状和作用;(2)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有哪些分类?2.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平衡的条件;(2)讨论: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3)讲解:详细解释杠杆平衡的条件。
杠杆初中物理教案
杠杆初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日常工具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根杠杆、一些钩码、测力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剪刀、钳子等日常工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为什么能帮助我们省力?2. 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工具都是杠杆的例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杠杆。
二、探究杠杆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杠杆模型,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
三、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15分钟)1.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状态,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利用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工具,引出杠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杠杆知识。
中学物理杠杆原理应用教案
中学物理杠杆原理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进行简单的杠杆原理实验和解题。
二、教学重点1. 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杠杆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使用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杠杆原理的兴趣,提出关于杠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与示范(约15分钟)讲解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作用原理、杠杆的三个要素(力臂、力点、支点)、杠杆的分类等内容。
通过实际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杠杆原理。
3. 团体合作学习(约20分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具体的杠杆应用场景,如开启瓶盖、用铲子铲土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或模拟操作。
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合作,观察和记录操作过程中杠杆原理的运用。
4. 教师辅助探究(约15分钟)根据学生实际操作的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杠杆原理的应用规律,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对杠杆原理的认识。
5. 拓展应用与解题训练(约25分钟)提供一些简单的杠杆原理题目,供学生独立解答。
可以通过实际绘制图像、列式计算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检验学生对杠杆原理的掌握程度。
6. 总结与展望(约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展望下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讨论与解答,评价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绘制板书内容)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实际应用场景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对杠杆原理有了直观的认识。
通过团体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可以继续引入更复杂的杠杆应用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杠杆——杠杆的应用教案及课堂实录
一、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对身边的各种杠杆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使知识的传承在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从而缩短生活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学生知道省力、费力、等臂等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征,能从身边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并能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从而分辩其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杠杆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
三、教学器材
1.教师备用:剪刀(两种)、羊角锤(木板、钉子)、电工钳、订书机、镊子、瓶盖起子、啤酒一瓶(没开启)。
2.学生自备:每个学生自备2~3件属于杠杆的生活用品。
四、教学重、难点
从具有复杂的机械外形的生活用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
五、教学过程
1.杠杆的识别:(板书)(复旧引新)
教师:上次课我们了解到了杠杆的有关知识,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杠杆,请大家标出动力
F 1和阻力F
2
的力臂。
教师肯定学生正确的画法,并说明:其实,老师画的这根杠杆就是从图1(甲)中抽象出来的硬棒,去掉石头、不考虑棒的形状和粗细,得到了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这样我们简化了研究对象,容易识别杠杆。
教师:大家能从图2和图3的剪刀中抽象出简单的杠杆模型吗?
学生各自画出了带半圆形手柄剪刀的杠杆模型。
教师:剪刀上的半圆形手柄是起什么作用的?对于我们研究杠杆是否有实际意义呢?
学生:半圆形手柄是为操作方便设计的,对研究杠杆无实际意义。
教师:对,这是我们研究杠杆的次要因素。
我们不仅要透过复杂的机械外形找到杠杆的本质的东西──硬棒,而且还要找到其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是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生不仅能画出图2(乙)图3(乙)中的杠杆模型,而且还能正确画出图4(乙)图5(乙)所示的杠杆模型。
教师:观察用羊角锤拔钉子的情况,如图6(甲)所示,并画出其杠杆模型──硬棒。
学生用自带的羊角锤进行实验,且一边实验,一边画图,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观察,发现许多学生得到了图6(乙)所示的模型。
教师:锤头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吗?
学生:锤头部分也可忽略,它也是次要因素,完全可画成图6(丙)那样。
教师:非常正确……
学生:(突然提问):我在使用羊角锤时,发现拔钉子还有一种方法,如图7所示。
(其他学生按这位同学提的方法进行实验,并画出了图7(乙)所示的杠杆模型,效果不错)
教师:(高兴地)这就是创新,敢于提出与教材上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这是科学家们可贵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杠杆的分类(板书)
教师:大家能通过观察和思考对以上杠杆进行分类吗?
学生1:我认为杠杆可分两类:一是直杠杆;二是弯杠杆。
教师:不错,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
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
学生2:我认为可把杠杆分为两类:一是有固定支点的;一类是支点可移动的。
如撬石头的杠杆的支点可移动。
教师:也不错。
图1中的杠杆支点可以根据需要来移动。
学生3:我认为按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关系把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L
1>L
2
,二是L
1
<L
2
,
三是L
1=L
2。
学生4:我按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把杠杆分为三类:①F
1>F
2
;②F
1
<F
2
;③F
1
=F
2。
教师:以上几位同学对杠杆的分类都不错,哪种分类对我们的应用有实际意义呢?
学生5:后两种分类更有实际意义。
如前面谈到的剪刀,作为理发用的就更注重省距离了,使用时可以方便地剪下更多的头发,毕竟剪头发并不很费力。
学生6:后两种分类实质上是一样的,根据公式,①当L
1>L
2
时,F
1
<F
2
省力费距
离;②当L
1<L
2
时,F
1
>F
2
费力省距离③当L
1
=L
2
时,F
1
=F
2
,既不省力,又不省距离。
教师:这位同学对杠杆的分类已讲的十分清楚了。
当生活中更需要省力时,就使用L
1>L
2
的杠杆,当生活中更需要省距离时,就使用L
1<L
2
的杠杆。
任何事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我
们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研究问题
教师:那既不省力又不省距离的杠杆有什么用呢?
学生:精密的测量工具──天平就是这种杠杆。
教师:非常正确。
学生:(突然提问),我觉得图3并不一定是费力杠杆,我在使用时发现:剪刀刀口受力的部位往往在刀口的中部或离支点较近的部位。
当然也有剪刀刀口尖端受力的情况,这属于费力杠杆。
教师:(惊呀)是这样吗?
大家认真地实验,果真如此。
全班同学认可。
教师:看来,我们研究问题不能单凭想象,也不能仅看表象,轻易地下结论。
还是实践出真知……
学生:(突然提问)我发现用瓶盖起子起盖时,除了图8所示的外,还有象图9那样的一种起法。
教师:是这样吗?你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这位同学稍不注意,用图9那样的方法把啤酒瓶盖起开了,全班同学都乐了。
教师:(高兴吧)我发现你们正在走科学家的路,非常不错。
你们身上巨大的潜能正在被开发……
3.见过的杠杆:(板书)
教师:今天,大家带来了哪些物品,你们能正确说出它们属哪一类杠杆呢?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并把自己带来的身边的物品拿出观察、实验、分析、研究,教室里五十四位同学二十七个探究小组呈现了一派热闹景象:其中,有学生带来了剪刀、瓶盖起子、镊子、电工钳、打火机、订书机、筷子、眼镜架、夹子、折叠伞等,有的说课本、课桌盖也是杠杆。
更有趣的是一位学生把父亲的钓鱼杆也带来了,为了安全,教师用黑板擦换下了鱼钩。
这位同学一边做着钓鱼的精彩动作一边解说:如果有了大鱼,就用不着考虑省力了,需要再大的力也使得出,关键是省距离,右手稍微向下压杆,就把鱼钓出水面并落到岸上,多爽!大家看了这位同学的表演,都捧腹大笑起来……
教师:只要大家关注生活,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有。
现在大家带来的物品我已登记在黑板上,没有带来的或不好带的生产、生活工具但你见过的还有哪些呢?
平静的课堂一会儿又沸腾起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列举了许多例子:炒菜用的锅铲、跷跷板、
门窗、板车、缝纫机踏板,家用垃圾筒的踏板和后臂、锄头、家用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扁担、杆秤……更有趣的是一位同学举了船桨的例子。
教师:你乘过这种有船桨的小船吗?
学生:乘过。
教师:太美了,你乘船的情景一定很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情趣吧!这是勤于观察、热爱生活的表现。
(全班大笑)
师生共同探究杠杆的本质,共同挖掘生活的美,共同享受着课堂无尽的欢乐。
不知不觉就要下课了……
六、课堂教学小结和延展
今天,我们学会了杠杆的识别和分类,了解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中处理问题的一些办法和思想,这些办法和思想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益处的。
大家下去后,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下列任务!把你看到的或想到或做过的的记录在自己的成长档案内,备老师检查评估。
①参观一建设工地,工地上有哪些杠杆?
②仔细观察城市环卫车装卸垃圾箱的过程,哪个部分是杠杆?
③指甲钳上哪部分是杠杆?属哪一类?
④到商店观察一下案秤的结构,它是什么杠杆?
⑤人体的手臂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⑥用扫帚扫地时,扫帚是哪种杠杆?请试一试。
七、板书
杠杆的应用
1.杠杆的识别:
不考虑复杂的机械外形,从物品中抽象出简单的杠杆模型──硬棒。
2.杠杆的分类:
⑴省力杠杆费距离L
1>L
2
,F
1
<F
2
;
⑵费力杠杆省距离L
1<L
2
,F
1
>F
2
;
⑶等臂杠杆L
1=L
2
,F
1
=F
2。
3.见过的杠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