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通用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通用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篇1一、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时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

这样可以把表面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好的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做好准备。

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安排“试一试”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习者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而且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的基础上教学的。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三、教学设想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欲望。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新课伊始,我创设了“纸箱厂要制作一种长8分米,宽2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包装盒和一种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包装盒.哪种包装盒要用的硬纸板少?”这一问题情景,接着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地方要用硬纸板?”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概念建立清晰的表象,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充分准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并能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表面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并能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笔记本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6: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我们刚才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练测第三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练测第三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三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开心回顾1.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

【答案】6;正方【解析】解: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2.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答案】相等;特殊【解析】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特殊就在于当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就是正方体。

3.两个一样的正方体可拼成一个体,它有个面是正方形,共有个面是长方形.【答案】长方,两,四【解析】试题分析: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所占的空间没变,但是表面积变了,减少了两个面的面积,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有四个面是长方形.解: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有四个面是长方形;故答案为:长方,两,四.4.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个顶点,条棱.长方体每个面都是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形,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的12条棱可以分成组,相对的棱的相等.【答案】6,8,12,长方,正方,6,4,长度【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进行解答即可.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故答案为:6,8,12,长方,正方,6,4,长度.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知识讲解:【例题1】如图所示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计算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单位:dm)【解析】试题分析:由展开图得出: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7﹣5=2厘米,根据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带数计算即可.解:5×4×2+5×2×2+4×2×2,=40+20+16,=76(平方厘米);答:这个纸盒的表面积是76平方厘米.【答案】76平方厘米【例题2】求表面积:单位:厘米.【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即可解答.解:8×8×6=384(平方厘米);答: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84平方厘米.【答案】384平方厘米新知总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5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5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第五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开心回顾1.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 ×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S=6a2.【答案】棱长、6【解析】试题分析: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面的总面积,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棱长×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解答即可.解: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棱长×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为:S=6a2.故答案为:棱长、6.2.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上面或下面的面积= ×宽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答案】长【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它的6个面的总面积.解答即可.解: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上面或下面的面积=长×宽,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公式:s=2(ab+a] 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知识讲解:[来源:学_科_网Z_X_X_K]【例题】用12个拼长方体,画出草图。

《小学奥数》小学五年级奥数讲义之精讲精练第15讲 长方体和正方体(三)含答案

《小学奥数》小学五年级奥数讲义之精讲精练第15讲 长方体和正方体(三)含答案

第15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一、知识要点解答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拼、切问题,除了要切实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熟悉计算方法,仔细分析每一步操作后表面几何体积的等比情况外,还必须知道: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切割成两部分,新增加的表面积等于切面面积的两倍。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锯成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若干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练习1:1.把27块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所有的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少多少平方厘米?2.有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锯成体积相等的8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例题2】有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分成两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练习2:1.把三个棱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有一个正方体木块,长4分米、宽3分米、高6分米,现在把它锯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分米?【例题3】有一个正方体,棱长是3分米。

如果按下图把它切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多少?练习3:1.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如果要摆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2.有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如果把它锯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共能锯多少个?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和是多少?【例题4】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涂满了红色,然后如下图切开,切开的小正方体中:(1)三个面涂有红色的有几个?(2)二个面涂有红色的有几个?(3)一个面涂有红色的有几个?(4)六个面都没有涂色的有几个?1.把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涂满红色,然后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中,一面涂红色的、二面涂红色的、三面涂红色的以及六个面都没有涂色的各有多少个?2.把若干个体积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大的正方体,然后在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已知两面被涂上红色的小正方体共有24个,那么,这些小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例题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和4厘米,若把它切割成三个体积相等的小长方体,这三个小长方体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1.有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木块,每块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题及答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题及答案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填一填。

(1)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2米,宽和高都是0.6米。

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0.4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36分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2厘米。

这个长方体六个面中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最小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2. 计算下面形体的表面积。

(单位:厘米)(1)(2)(3)3.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的总和是36c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 写出下表中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再求表面积和棱长总和。

5. 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木板?如果这个木箱无盖呢?6. 把一个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体木箱的表面涂上油漆,一共需油漆多少克?(每平方分米用漆5克。

)7. 要制作12节长方体铁皮烟囱,每节长2米、宽4分米、高3分米,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8. 一块”舒肤佳”牌香皂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商场进行促销活动,把3块同样的香皂装在一起销售。

请你设计一下,怎样才能最节省包装纸?并且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包装纸。

第3课时1. (1)5.52 (2)0.96 (3)54 (4)32 8 1122. (1)1344平方厘米(2)73.5平方厘米(3)528平方厘米3. 54平方厘米4. 略5. (1.2×0.8+1.2×0.6+0.8×0.6)×2=4.32(平方米)无盖:4.32-1.2×0.8=3.36(平方米)6. 52×6×5=750(克)7. 4分米=0.4米3分米=0.3米(0.4×2+0.3×2)×2×12=33.6(平方米)8. (8×5+8×4+5×4)×2×3-8×5×4=392(cm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综合练习题一、表面积1.无盖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表面积(1)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的玻璃鱼缸,棱长为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6a²,而这里是无盖的,也就是我们只需要求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所以S=5×7×7=245(平方分米)(2)教室长为9米,宽为6米,高为3米,用涂料粉刷四壁和天花板,扣除门窗面积20平方米,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长方体表面积公式=2(ab+bh+ah),六个面的面积和,但是这里粉刷墙壁,地面不刷,所以求5个面的面积,也就是少求一个长×宽。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3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3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 北师大版
①长方体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或者是由4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组成的。
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①长方体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或者是由4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组成的。
(1)请说说长方体它有哪些特征?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先把6个面的长、宽测出来,再把6个面的面积求出来后相加。 谁能说说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各有什么特点? 做一个长54cm、宽50cm、高95cm的洗衣机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 做一个长54cm、宽50cm、高95cm的洗衣机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小结:
长方体的表面积=(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 积)×2。 或上面的面积×2+前面的面积×2+左面的面积×2=长方 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谁能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
在下面的长方体展开图上,先把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再标出每个面的长和宽。
做一个长54cm、宽50cm、高95cm的洗衣机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
(1)请说说长方体它有哪些特征?
正方体:8×8×6=384(cm2)
先把6个面的长、宽测出来,再把6个面的面积求出来后相加。
②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先把6个面的长、宽测出来,再把6个面的面积求出来后相加。
(3)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谁能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3长方体与正方体 人教新课标 3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3长方体与正方体 人教新课标 3

0.63÷0.7= 0.9 9÷0.01= 900 4.2÷0.3= 14 50.5÷5= 10.1
12.6÷6= 2.1 4.08+0.2=4.28 3.6÷3= 1.2
0.7÷0.5= 1.4 2.3-1.7= 0.6 1.2×0.5=0.6
六、用三个长 5dm,宽 4dm,高 2dm 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如图, 有如下三种拼法),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5×4×2+5×2×2+4×2×2=76(dm2) 76×3=228(dm2) 5×4×4=80(dm2) 5×2×4=40(dm2) 4×2×4=32(dm2) 最大:228-32=196(dm2) 最小:228-80=148(dm2)
四、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
(5×4+5×2.5+4×2.5)×2=85(cm2)
4×4×6=96(cm2)
五、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上面没有盖),长 5dm,宽 3dm,高 3.5dm。制作 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5×3+(3×3.5+5×3.5)×2=71(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 71 平方分米的玻璃。
二、把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相应的展开图连一连。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 × )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它的棱长之和与表面积也都扩大到原 来的 2 倍。( × ) 3.把两个棱长为 1cm 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正方体的表面积(1)
一、填一填。 1.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如图: 上、下面的面积之和是 72 cm2; 前、后面的面积之和是 54 cm2; 左、右面的面积之和是 24 cm2; 表面积是 150 cm2。 3.一个棱长是 5dm 的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是 2500 cm2,表面积是150 dm2。 4.一个长方体木盒,长是 8cm、宽是 5cm、高是 4cm,这个木盒的占地面积最 大是 40 cm2,它的表面积是 184 cm2。

第三单元_第03课时_ 长方和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_第03课时_ 长方和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_第03课时_ 长方和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2.学生能正确识别展开图上的各个面;3.学生能通过展开图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内容:本课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识别展开图上的各个面。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展开图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成语猜猜猜:看谁最先说出以下成语所对应的数学概念。

(1)面如武松背;(2)六畜兴旺。

2.通过成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展开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可以通过展开图来解释,展开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二、讲解与练习(15分钟)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定义:采用图片的方式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通过绘制图形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扩展。

2.展开图的绘制:通过几何绘图软件实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让学生帮助画出其展开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图中的各个面,并对应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中去。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通过展开图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其中表面积和体积的定义通过图片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拓展(10分钟)1.本课内容的拓展:提供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绘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2.材料的应用:提示学生现实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场景,并要求学生进行展开图的计算,结合小组讨论或是全部汇报。

四、反馈与总结(10分钟)1.回答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总结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回答或是小组共同讨论。

2.总结思考:请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在黑板上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学生课堂发言及小组讨论;2.作业,反馈作品点评委员会。

五、巩固(15分钟)1.选择题:通过选择题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理解,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总第12 课时【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

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23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23张PPT)
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3节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创设活动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 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下面请 每个小组用老师为大家准备 的这些长方形纸板做一个封 闭的长方体纸盒。比一比哪 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 完。
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说 一说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纸 盒的基本特征?指出它的 长、宽、高,并分别指出 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 )
()
(√ )
2.亮亮家要给一个长0.75 m、 宽0.5 m、高1.6 m的简易衣柜换布 罩(如右图,没有底面)。至少 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0.75×1.6×2+ 0.5×1.6×2+ 0.75×0.5 =4.375(m2)
三、布置作业
教材第25页练习六第1~3题。
谢谢大家! 再见!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五年级寒假班第3次课: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

五年级寒假班第3次课: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要素与表面积【知识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素立体图形注:一个长方体至少可以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6各面是正方形,但不会存在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例题1】 一、判断并改正: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5、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经典例题6、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7、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 8、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 【巩固】1、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3、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4、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

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点2】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长+宽+高=棱长和÷4正方体棱长和=棱长×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例题2】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巩固练习】(1)看图2-6,并填空 ( 单位:厘米)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厘米。

棱长总和是( )厘米。

上下两个面是( )形。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80厘米,其中长是 10厘米,宽是 7厘米,高是( )厘米.(3)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需要再用铝合金包裹玻璃连接处,需要( )米的铝合金。

(4)把两个棱长 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长方体展开图中每个面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展开图,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资源: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和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想用彩纸把这两个立体图形包装起来,但是不知道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把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算出来,就是至少要用的彩纸)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1)如果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请你闭上眼睛想象。

(2)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展开图是这样的,(课件出法展开图),和你想的一们吗?(3)请同学们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出6个面。

(完整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及练习题

(完整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及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1、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由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先求出前面、和下面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所以计算时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面,再乘6就可以了。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62、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

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

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通风管顾名思义是通风用的,没有底面。

所以只要算四个侧面就可以了。

(1)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油箱、罐头盒、纸箱子等;(2)具有五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池、鱼缸等;(3)具有四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管、烟囱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巩固一、填空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得84厘米,它的棱长是(),一个面的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

3、两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4、把一个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3厘米的长方体分割成4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5、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较大的的正方体,至少要()块这样的小木块,拼成的正方体的棱长是(),表面积是()。

6、把一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4、例5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用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盒,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如:牙膏盒、鞋盒、酒盒……(课件出示)2.工厂在生产这些物品的包装盒时,每个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呢?工人叔叔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4(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4)1.观察、分析。

(1)学生先观察长方体并阅读题目,再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cm,宽是5cm,高是4cm。

(2)提问: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解决“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的问题。

(3)追问: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所用硬纸板的面积,就是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所以可以通过计算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来解决这个问题。

2.探究解法。

(1)提问: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长方体几个面面积的和?引导学生回答:6个面。

(2)追问:你准备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互相交流算法。

①学生思考算法。

②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③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汇报预测:生1:可以求出每个面的面积之和,再相加。

生2:因为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面,因此可以分别算出3组相对的面的面积,再相加。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求纸盒六个面
12
的总面积。
24
自己试着算一算。
上、下两个面的总面积:24×15×2=720(平方厘米) 前、后两个面的总面积:24×12×2=576(平方厘米) 左、右两个面的总面积: 12×15×2=360(平方厘米) 六个面的总面积:720+576+360=1656(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彩纸1656平方厘米。
方法二:
1 21
拼成了一个长2,宽1,高1的长方体。
2×1×4+1×1×2
=8 + 2
= 10(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0平方厘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求下面正方体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4 44
4×4×6 =16×6
正方体的表面积 指的是什么?
=96(平方厘米)正方体表Fra bibliotek积=棱长×棱长×6
1. 根据下图计算。(单位:厘米)
24 5
(1)上面的面积是( 20平方厘米 )。 (2)前面的面积是( 10平方厘米 )。 (3)右面的面积是( 8平方厘米 )。
2. 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1)
(2)
22
8 16 (16×8+16×22+22×8)×2 =656×2 =1312(平方厘米)
7
7 7 7×7×6 =49×6 =294(平方厘米)
(3)
5
20
3
(20×3+20×5+5×3)×2 =175×2 =350(平方厘米)
3.下图的长方体是由若干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2+4×3+3×2)×2 =26×2 =52(平方厘米)

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分析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长方体和正方体 12课时左右第一课时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数学18-19页。

教学目标1、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建立长方体空间观念,形成表象。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长方体空间观念,形成表象。

教学用具①教师准备:教材第18页图中的各个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模具、课件。

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小纸盒,并将教材第169页的长方体展开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备用。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已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和第20页上的立体图形组成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分类,并说出认识的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根据课题提问题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长方体的哪些知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例题精练)

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例题精练)

表面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看图计算。(单位∶厘米)
(1)上面或下面的面积:( 8×6=48(平方厘米) )。 (2)前面或后面的面积:( 8×4=32(平方厘米) )。 (3)右面或左面的面积:(4×6=24(平方厘米))。 (4)长方体的表面积:((48+32+24)×2=208(平方厘米))。
2. 张叔叔要做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无盖正方体 木箱。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木料?如果 把这个木箱涂成红色(底面不涂),那么涂色部 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2×12×5=720(平方分米) 12×12×4=576(平方分米)
= 2700 (平方厘米) 方法二:求出( 2 )组相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20×15×2+ 30×15 ×2+ 20×30 ×2 = 2700 (平方厘米)
方法三:分别求出每组相对的 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 乘( 2 )。
(20×15+ 30 × 15 + 20 × 30 )×2 = 2700 (平方厘米) 答:做这样一个饼干盒至少要 用 2700 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例题精练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教材P6-7例4、例5)
例题: 一个饼干盒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 高是30厘米,做这样一个饼干盒至少要用多少平 方厘米的硬纸板?
解答: 方法一:分别求出6个面的面积,再相加。 20×15+30×15+20×30+ 20×15 + 30×15 + 20×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m
方法一: 上下面面积
前后面面积 左右面面积
0.7×0.5×2+0.7×0.4×2+0.5×0.4×2 =0.7+0.56+0.4 =1.66(m2) 方法二: (0.7×0.5+0.7×0.4+0.5×0.4)×2 =0.83×2 =1.66(m2)
答:至少需要1.66平方米的硬纸板。
亮亮家要给一个长7dm,宽5dm,高16dm的简 易衣柜换布罩(如下图,没有底面)。至少需要 用布多少平方分米? 7×5+16×7×2+16)方体的 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 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想一想,如果把长方体沿 棱角剪开,展开后会是什 么形状?还是六个面吗? (多余的部分要除外)







下 前
上 后




下 前
上 后
下 前
上 左




展开的长方体有6个面, 相对的2个面的面积相等。
复习:填空:
(1)长方体有( 6 )个面,一般都是 ( 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正方形),相对的面的( 完全相同),最 多只有( 4个 )面完全相同。
(2)这是一个( 长方体 ),它的长是 ( 8 )厘米,宽是( 4 )厘米,高是 ( 3 )厘米,它的底面的面积是( 32 ) 平方厘米。
=32.5×2 =65(平方厘米)
答:火柴盒外壳的用料是65平方厘米。


长方体上面(或下面)的面积=长×宽 长方体前面(或后面)的面积=长×高 长方体左面(或右面)的面积=宽×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 或=(长×宽+长×高+高×宽)× 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或=棱长2×6
5×3.8+5×2.4×2+3.8×2.4×2
=19+24+18.2
=61.24(平方厘米)
答:火柴盒内盒的用 料是61.24平方厘米。
一个火柴盒的外壳长5厘米, 宽4厘米,高2.5厘米。它的内盒 长5厘米,宽3.8厘米,高2.4厘米。
(四个面) (2)求火柴盒外壳的用料面积?
(5×4+5×2.5)×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 方法三: (3个面的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 (如右图),至少要用 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想:
0.7m
上、下每个面,长( 0.7m),宽 (0.5m),面积是( 0.35m2 ) 前、后每个面,长( 0.7m),宽 (0.4m),面积是( 0.28m2 ) 左、右每个面,长( 0.5m ),宽 (0.4m),面积是( 0.2m2 )
=35+224+160 =419(平方分米) 7×5+(16×7+16×5)×2 =35+192×2 =35+384 =419(平方分米)
答:至少需要用布419平方分米。
16dm
7dm
5dm
一个火柴盒的外壳长5厘米, 宽4厘米,高2.5厘米。它的内盒 长5厘米,宽3.8厘米,高2.4厘米。
(1)求火柴盒内盒的用料面积? (五个面)
上、下每个面的面积

长×宽


后 下

高 宽

左、右每个面的面积
宽×高
前、后每个面的面积
长×高
上 后 左





左 下


想一想:怎么 计算长方体的 表面积呢?有 几种方法?
方法一: (6个面的面积相加)
长方体的表面积 =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方法二:(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