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梁启超传读后感word版本 (8页)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一)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
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
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启超传》读书心得
《谭嗣同传》读书心得——谭嗣同,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图书简介】本书以谭嗣同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主导的戊戌变法为主要事件,同时讲述了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的光荣牺牲事迹。
以及谭嗣同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与宏图大志所做的一切努力,在此过程中以其与光绪帝、袁世凯的交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重新评估了谭嗣同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谭嗣同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国大变局中一代爱国人士的痛苦、彷徨及艰难求索的历程。
【人物简介】谭嗣同,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代表著有:《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人物评价】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
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作为近代中国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改革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
湘潭大学副校长、湖南湘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继平教授:谭嗣同是湖湘文化、湘学的产物,是湘学的杰出代表,同时他又弘扬了湘学,促进了湘学的近代转型。
【读书心得】用康有为的话说嗣同可谓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
读完本书谭嗣同给我了留下的印象:一是爱国,二是他坚韧不拔,为自己的伟大抱负而努力付出的精神,以及懂得以大局为重的思想道德。
梁启超演讲稿敬业与乐业读后感5篇
梁启超演讲稿敬业与乐业读后感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梁启超先生的演讲《敬业与乐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们对待职业的态度问题,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一)《敬业与乐业》是当年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给他学生的一篇演讲文章。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我对敬业和乐业的理解吧。
就敬业而言我理解是凡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心无旁骛,便是敬。
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不在于他能做什么,而在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就是敬业。
梁启超以前这样说过:“敬业乐业是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是啊,当敬业意识植根于人们脑海里,那么做起事来就会用心主动,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取得更大的成就。
也只有敬业的人,才会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
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庄子》中的佝偻丈人就无法把承蜩这样一件小事做到“经典”,做到“出神入化”;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孔子的为人就不会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
作为一名规划战线上的一员更能体会到敬业的。
城乡的发展离不开规划,城乡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
一方应对于规划工作的性、严肃性都要求我们务必要有敬业精神,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拓展也需要我们为未来城乡的定位、城乡的性质、城乡的文化、城乡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定好位,同时也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去思考去研究,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进步,工作方式的改善和提高,都会在城乡的未来体现出来。
所以好的规划才会有好的城乡发展,这些都需要一份敬业精神。
下面来谈谈乐业。
至于他的概念,我觉得书上写的那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已经足以诠释了。
人生能从自我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梁启超传读后感(一)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
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
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梁启超家书读后感(一)林颐梁启超育有子女十人,除一子早殇,个个成才。
其中长子思成是建筑学家、次子思永是考古学家、五子思礼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一门三院士,世所罕见。
近日细读《梁启超家书》,品先哲育子之道,可谓感慨良多。
100年以前的中国,在人们的印象里,是长袍马褂、三寸金莲、拖在脑后的辫子和暗灰的呆滞的眼神。
翻开《梁启超家书》,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象:梁启超称呼子女”宝贝”“baby”,落款是”爹爹”,他给子女讲笑话、讲日常生活琐事,还时时自我调侃,他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想得厉害”,他说”要你们知道我快活顽皮起来的样子”,他的感情坦荡率真、平等开明,全然没有大家长的专制作风和封建士大夫的迂腐习气。
”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
”从该书所刊出的家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读书写字、学习课程、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人际交往、恋爱婚姻等各方面都给予指导,引导子女的兴趣,同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从不强求他们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图,而是反复征求子女意见,直到确认合乎子女的本心。
思庄大学没考好,梁启超及时安慰她:”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筑得越厚越好。
”还说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愿,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用姊姊、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的路。
”思成在国外的学习遇到瓶颈,梁启超和他探讨学问的有用无用:”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
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第1篇:梁启超读后感读《梁启超传》有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之所以想了解一些有关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少年中国说》里的这段话。
身为梁启超口中的少年的我们,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又该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真正的中国少年呢?或许通过对《梁启超传》的阅读,了解他的身处的特殊环境,感受他屹立时代前沿的想法,能让我收获不少吧。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如公车上书、立宪行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等紧密相联。
他一生多变,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古今中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其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都极其复杂,且时常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争议颇多的人物之一。
他的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通过他既可以从一些侧面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从一些层面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化的轨迹。
《梁启超传》是李喜所和元青所著,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传记。
一方面对其思想文化建树分析评价;另一方面对他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以及后人情况等进行介绍。
读书之前,就曾听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确实如此,梁启超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而事业多艰,这也是跟近代国家之忧患坎坷相合。
他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地求新求变,其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言的:“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以明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战。
”但其思想的一个核心,还是爱国,强国之梦,忧国,忧民之心。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2018最新】走进梁启超作文-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走进梁启超作文走进梁启超作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而我们今天的少年就算还有一颗爱国之心、一腔报国之志,也会被那些“央视”、“省视”、“市视”、“县视”、“乡视”扭曲了心灵,转移了志向。
“梦想中国、超级女生、新好男儿”等等空前之多的选秀活动让他们误把成为一个“下九流”的戏子、艺人作为人生最高的奋斗目标。
社会浮澡如斯,真是呜呼痛哉!不要以为我们吃几天饱饭就是穿鞋的了,跟欧美列强相比,我们还是光脚的,又怕什么呢?我不是好战份子,我也热爱和平,但问题是人家会不会叫我们这么安生的过日子?。
美日军演快欺负到家门口了。
想我大唐盛世,欧洲还是个泥泞的小村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兴复汉唐之威,不给列强以颜色,何威之有?在下布衣,无力影响他人,但是祖国啊,我想对你说:假若国家有难,不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披坚执锐、浴血沙常尤其对日本人,除了“杀无赦,斩立绝”真的无话可说。
“提兵百万东京城、立马富士第一峰”是在下平生之所愿!!!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但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过去很多人批判他是保皇派和反革命直到近几十年才对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予正确的评价。
我对你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才,并归纳了你对近现代中国的十四大贡献。
一、你是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你最早将西方的民权,民-主自由思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促使了国人的觉醒,使国人产生了近代化意识。
以戊戌变法为界,中国思想此前是封建正统思想,此后是启蒙思想兴起。
他将民权思想引进实务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开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他的启蒙思想还影响到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具有国际意义。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通用5篇)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通用5篇)梁启超家书读后感(通用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梁启超家书读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1做学问,不以是否有用来评判梁启超家学渊源极深,对于这个长子,在劝学上用的功夫着实不少。
梁思成写信,问做学问有用无用,梁启超以唐朝的诗人李白、杜甫和名相姚崇、宋璟为例,告诉梁思成“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个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人人各有所长,做学问的人与做官的人,只要都竭尽全力发光发热,给社会做点贡献,就都是有用的。
而对于梁思成这种看起来急于求成的心态,梁启超也给予了驳斥,他在信里写道“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梁启超把准了年轻人做学问心态的症结,那就是短时间内急于有所收获,长期来看可以作为安身立命的资本,他语重心长的告诫,或许可以让梁思成幡然醒悟,沉下心做自己的学问。
在梁启超看来,在学校中求学,最重要的是学规矩,“今在学校中只有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不惟如此,将来到欧洲回中国,所有未学的规矩也还须补学,这种工作乃为一生历程所必须经过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绝不会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万别要对此而生厌倦,一厌倦即退步矣。
”当然,这里的规矩并不只是学校的规则,而是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务求循规蹈矩,而不是投机取巧。
“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益其巧耳。
不能巧者,依着规矩可以无大过。
”因此,做学问不怕出不了彩,怕的是基础不牢、根基不稳,花拳绣腿、弄巧成拙。
应实事求是评价梁启超——《梁启超传》读后感
应实事求是评价梁启超——《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是清末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也是提倡诗界、小说界革命的新文化传播者。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虽曾和孙中山联系商议合作,但终于为其师康有为所掣,做了保皇党。
辛亥革命之后,他谋位于军阀,站在反动派的方面,反对革命,晚年犹反对共产党。
对于他在政治上的反动观点、反动行为,毫无疑问,是应该批判的。
然而,梁启超这个人物是极其复杂的,他所处的时代,是政治动荡、军事动荡、思想动荡的时代。
他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生活在革命尚未成功的中国这块土壤中。
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两重性人格,在梁启超身上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体现。
这种两重性人格,往往随着时代的变异、政局的反复、个人利害的得失等等因素而变化。
梁启超在他著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说过:“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
”从他一生中对几件较重大的事件所持的态度:诸如由尊师(康有为)到反师、从拥袁(袁世凯)到反袁、从联孙(中山)到反孙、由保皇到反复辟,如此等等,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们认为,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对他是非功过的评价,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
简单化、公式化,全盘否定,一概骂倒,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读罢孟祥才新著《梁启超传》(北京出版社出版),颇有感想。
这是一部洋洋三十多万言的长篇巨著。
作者旨意在于,“希图初步探索中国近代社会条件如何造就了梁启超这样的人物,而他的全部活动又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书中的确给读者看到一幅波澜壮阔的近代史画卷;对读者熟悉梁启超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取材的丰富、文字的精练,对某些问题分析的透辟等等,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不足的是,似仍有不够实事求是的地方,甚至落于过去哪些全盘否定梁启超的窠臼。
作者为了证实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反动派”的结论,在一些问题分析上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给人一种“贬之则使下地狱”的感觉。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通用5篇)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通用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1最近几天,在读《梁启超家书》,颇有感触,以记之。
首先,任公和众多父母一样,在家书里经常关心儿女的学费、经济问题,不仅读书的要资助,结婚以后的子女经济窘迫,他也会慷慨解囊,一切就如天下的父母一样。
第二,任公是个极民主的父亲,对于买房子、建坟墓等本应由父母作主的事情,他会在信中征求儿女的意见,让子女真正参与到家的建设之中。
第三,任公是个极温和的父亲。
女儿考试不及格,孩子入学要延迟等,他都以鼓励为主,强调的是打基础,只要基础牢固了,今后的学习自然好,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任公是个极开放的父亲。
他的子女众多,虽然自己主要从事政治活动和文学史研究,但是对于自己的子女,从未对他们的未来进行严格的规定,思成喜欢建筑,就学建筑,思永喜欢考古,就学考古,思忠喜欢军事,就帮他联络西点军校,不管他的子女今后将从事哪一行,他都是支持的。
不过有一点,他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官的,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学问。
第五,任公是个极自信的父亲。
对于思顺和思成的婚姻,他是极自信的,认为自己促成了两对佳偶,但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底这鸳鸯谱点得好不好,尚不得而知。
我最大的感受,作为父母,教给子女的,应当是做人的道理。
对做事来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把基础打好了,长年累月,总会取得成就。
任公用自己的给子女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的借鉴和学习。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2最近读了《梁启超家书》感受颇深: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在辈出的英雄中,梁启超是一位杰出的而又独特的人物,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但除去他的博学和繁杂的重大社会活动外,其对子女教育的用心、投入、动情、细致、关怀、指导也是当今社会重视教育的众多家长所不及,虽历尽百年对青年人的教育仍有重大意义,值得家长和年轻人认真学习和反思。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启超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看完一本书和看完一场球,一场电影的感受有时候很像。
精彩的比赛和电影,看完之后恨不得立刻就和旁人谈起,讨论进球的精彩又或情节的跌宕。
倘若比赛乏善可陈,电影不痛不痒,则看过之后,仿佛走过上班的路、刷完睡前的牙一般,你若不问,我便不再提起,好似寻常往事一般没了意义。
实在不幸,赶上了臭脚一群,矫揉一班,则避之不及,恨不得从未看过,绝不提起,仿佛告诉别人浪费的这时间,让听者拿去。
或许这算是自己的一个说辞,以至于迟了这么久才来写《梁启超传》读后感,不觉得惭愧。
然而书与球,与电影不同在于,耗费了那么久,不留下些什么是万万不能的,也是千万不可的。
幸好之前断断续续的记录了一些感受。
才不至于把这本书直接还给作者。
先说说缺点。
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本详实有余,深度不足的书。
作者博采众家,却未能升华出什么境界。
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就事论事的发些感慨做些总结。
加之大量直接摘录资料原文,却少有详解,清末民初的古文生涩虽不至难以理解,却也实在使人疲于持续招架。
本来读书的时间就很有限,更不愿意陷入一字一字的理解泥潭中。
书籍的序言中,评价他是采用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写成,通篇读下来,才发现时务文体的内容确实不少,只是都源于引用。
作者还是实实在在的采用白话文。
上下两册,洋洋洒洒上百页,耐读性不高。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抛弃了传记作品常用的编年体,而采用人物关系区分章节。
如梁启超与黄遵宪,梁启超与袁世凯等等,反过来看,也算是刻画了清末明初的名流政客种种,只不过用梁启超签了桥搭了线。
不知道算不算是搭车版的纪传体。
这种设计天然的就是争议点。
能看出梁启超与种种人物,是按照年代的进程撰写的,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初立——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
所以前有康有为,黄宗宪等等立宪人物,中间安排了章太炎、袁世凯等19xx年前后的人物、后面则是蒋百里、胡适、徐志摩众生。
梁启超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爱国情怀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热爱。
他深感民族危亡之重,认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
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努力奋斗。
梁启超的爱国情怀,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二、独立思考梁启超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创新。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对西方文明的借鉴。
他认为,要振兴国家,必须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敢于创新。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使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敢于质疑,善于创新,才能不断进步。
三、教育救国梁启超认为,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关键。
他主张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近代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使我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们要重视教育,关注人才培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文化自信梁启超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他认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
在他看来,中华民族要振兴,必须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使我明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人格魅力梁启超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为人正直,关心民生,勇于担当。
在他的领导下,许多有志之士团结一心,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梁启超的人格魅力,使我认识到,一个领导者要有高尚的人格,关心民生,勇于担当,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六、勤奋好学梁启超具有勤奋好学的精神,他一生勤奋学习,涉猎广泛。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使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总之,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爱国情怀、独立思考、教育救国、文化自信、人格魅力和勤奋好学,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读梁启超传心得体会.doc
读梁启超传心得体会读梁启超传心得体会用一个人解读一段历史读梁启超传** 听着窗外**二中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讲声,我被一种爱国情感感染着。
一句“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想起了一位历史名人梁启超。
很多人(不是学历史或专门研究梁启超的)对梁启超的了解仅仅限于中小学历史课本上的介绍和部分影视剧中的艺术形象。
我有幸读到一本梁启超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梁启超这位历史名名人传奇的一生和他所生活活的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些些历史事件。
梁启超应该该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学贯贯中西,学识广博,是政治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很很难用一个具体的什么“家家”来界定梁启超,其自称称为“杂”家。
梁启超后期期在清华大学任教,与王国国维、赵元任、陈寅恪并称称清华大学四大名教授。
梁梁启超对中国的贡献主要在在文化上,他主张“中学为为体,西学为用”,对近现现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了杰出贡献,在这一方面上上“比孙中山的贡献大”((作者语)。
梁启超在政治治上反对暴(武)力革命,,主张改良、保皇,但始终终不得志。
当年辛亥革命一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当革命的大潮席卷中国大大地时,梁启超的改良主义义终被吞没。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就中国来来说,历史都是有成功者编编写的,就是正史。
而梁启启超本人也说过,所谓正史史,只不过是帝王将相的传传记。
古代的朝代更替,就就是帝王将相家族之间的血血腥斗争。
从历史教材上来来看,中国的命运似乎从来来都是掌握在哪些“风流人人物”的手中。
在梁启超超传一书中,作者紧扣住住历史人物跟历史发展的关关系,以梁启超的一生为经经度,以梁启超与周围人的的关系为维度,从两个角度度系统阐述了梁启超在改良良中国近代社会和构建中国国现代为名的历史进程中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给广大大读者展现了中国近代知识识分子与当时纷繁复杂的政政治社会现实。
用作者的话话说,就是“把一个人的传传记写成了一部中国近代史史”。
因此,我本人觉得,,读懂了梁启超,也就读懂懂了中国近代史。
读书报告:《梁启超传》
读书报告:《梁启超传》学院:第一临床学院专业:2015级中医学三班姓名:***学号:************读书报告:关于《梁启超传》的感悟与思考从1840年到1912年,如果要在这一时期选出一位能从政治、文化、教育多个关系民族命脉的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的人作为济世救国的代表,我一定选梁启超。
他的生平与成就无需赘述。
作为一代优秀人物的代表,他给我的印象是:真知灼见救国家,尊师重教兴教育,修身齐家济天下。
真知灼见救国家:从公车上书到与“师傅”分道扬镳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
他与康有为同行戊戌变法,支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
变法失败,封建势力也随之的余晖散尽。
书中曾记,他们求助与日本,意图借日本扶助光绪重夺帝位,恢复变法所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就在康有为依旧坚持:“保皇”路线的时候,梁启超抢先一步认识到共和潮流的兴起,与康有为和保皇党分道扬镳。
他积极接受新思想与新知识。
争自由,兴民权。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之疾非一时一事所致也,积之愈深,引之愈长,其病原“远者在数千百年以前,近者亦在数十年之内。
”(出自《饮冰室合集》)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朝廷没落的必然性与人民因为长期被奴役所丧失的国民意识与公民意志。
可谓是找出了救国于水火之中的关键。
作者也评价他与孙中山同为中国共和浪潮中的“近世双雄”。
他是将宪政、民主、民族主义引入中国并且有机结合用于救亡图存的第一人,奉行着着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底线的自由国家主义。
他甚至提前近百年为后世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二十一世纪法治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尊师重教兴教育:从康有为到黄遵宪再到徐志摩对康有为,他是敬重的:对黄遵宪,他是支持的:对徐志摩,他是鼓励的。
对自己的老师,同仁和学生能做到以上三点者方可谓之大家。
中国自明清以来,八股取士,“腐朽的政治熏臭了教育”。
然而能像梁公复古风、求新知者可谓凤毛麟角。
科举出身,却能有先见于诸子,提出不仅政治要实现现代化,文化、教育也要实现现代化。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读后感范文5篇
Mistakes occur in the details, and success depends on the system.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读后感范文5篇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读后感篇一《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级的一篇*,读完《敬业与乐业》一文之后,我有所感受:明白乐:一个人就应该要敬业和乐业。
而敬业和乐业的基础是要有业,有业才能使人在经济上能独立,获得生活的保障;才能拥有锻炼自己的能力。
有业才会产生成就感,幸福感。
侑也还会是生活起居有规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业都不一样。
有业之必要”于学生来说,“业”自是学习。
每个人都应有业。
待我读完“百丈禅师”的故事之后,初觉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后来一琢磨,却觉得自愧不如,与“百丈禅师”相比,我们缺少的不仅是祂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缺少老禅师的那种矢志不谕的品质。
他日日坚持,直八十岁!多少个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个24小时啊!而现在的我们却连自己的计划都做不!起码的言行相顾都没有,更不论坚持。
而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为今日的失言,自找一个理由,不愿下功夫。
敬业,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凡做一件事,便终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读后感篇一《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级的一篇*,读完《敬业与乐业》一文之后,我有所感受:明白乐:一个人就应该要敬业和乐业。
而敬业和乐业的基础是要有业,有业才能使人在经济上能独立,获得生活的保障;才能拥有锻炼自己的能力。
有业才会产生成就感,幸福感。
侑也还会是生活起居有规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业都不一样。
有业之必要”于学生来说,“业”自是学习。
每个人都应有业。
待我读完“百丈禅师”的故事之后,初觉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后来一琢磨,却觉得自愧不如,与“百丈禅师”相比,我们缺少的不仅是祂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缺少老禅师的那种矢志不谕的品质。
读《梁启超传》有感
读《梁启超传》有感自从我们中学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以来,我们都离不开讲维新变法的那一段历史,更离不开讲其主导的重要领袖康、梁二人。
然而,囿于惯性的认识,每当我们总结或回顾那段历史时,总是容易以大是大非的角度,直陈其利弊,批判其教训,以期达到警示后人的目的。
但难道历史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吗?历史不应该是无数人的人生体验与经历才汇聚而成的江流海涛吗?或许,承认这个前提,我们去阅读具体到个人的传记时,才能明晰即便个体很渺小,但它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更何况,作为“一言兴邦”的梁启超,那位在教科书上已经被贴上历史标签的他,理应作为更为鲜活的人,为我们所更进一步地认识。
《梁启超传》提供了这么一个契机。
当我读完这本书,放下这部包含着沉重历史的书籍时,我舒了一口气。
我感觉自己仿佛从那段风云变幻在历史穿越回来,一时回不过神来。
这本书用纵横交错的笔法,兼叙兼议,描绘了一个血肉丰满而又感染众人的梁启超。
而书中凸显梁任公在教育理念、为人处世、家国情怀方面的细节之处,尤为值得回味再三。
教育理念一个人对他人、对外界的理念,很多时候往往与他本人的切实经历和人生体会有重要关系。
梁启超的教育理念就首先来源、亦得益于他的家庭教育。
祖父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同时还经常跟小时候的梁启超讲述古代忠臣孝子的故事,使得梁从祖父身上看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了祖父忧国忧民的气节。
而父亲谦恭仁爱,不辞劳苦一清乡里之风气,也为年少的梁树立了典范。
梁家早期教育的核心是立志和做人,这与当下急功近利、过于强调出人头地的许多家教方式相比,梁家的方法似乎不太实用。
正如当下的读书,许多人认为读好书是为了考好试,考好试是为了有好文凭,有了好文凭就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高收入、好生活,但却忽略了读书的宗旨其实是人格完善的培养与塑造。
而恰恰是这点,才理应是教育的根本要旨。
梁启超教育理念的第二个特点,是教人学做人,学做一个现代人。
梁认为,要做成一个人,要做到“三达德”,即教育要在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分别做到“教到人不惑”、“教到人不忧”、“教到人不惧”。
【最新2018】梁启超传读后感-范文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是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虽只有短短五万言,却继承了梁文“笔锋常带感情”的特点,饱含着深沉的家国之痛,因此有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感觉。
作者运用史家之笔法,将乃师的生平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之中来写,深刻展现了梁启超的觉醒与奋斗、抗争与失败,于情于理,入木三分,发人深剩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然而最可悲的还不在此,而在于当时道德的堕落、思想的颠倒和民智的固陋,堕入地狱的底层而不自知,“哀莫大于心死”!梁氏师从康有为,率先睁开了眼睛,为挽狂澜于既倒,发动戊戌变法,创学会,办报纸,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然而,诚如梁氏后来所言,“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戊戌变法是次很不彻底的改革,依靠的是绝无寸柄的光绪帝,方行百日,即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
“我欲望鲁兮,龟山蔽之。
手无斧柯,奈龟山何!”全书在此慷慨悲歌之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断人肝肠。
我比梁启超晚生百余年,时代环境已大不相同。
然而,穿越百年的风尘,读其传其文,思其人其事,反躬自问,我依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从十岁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如今又被保研到了新闻传播学院,恐怕此生是要做个报人了。
可看看我平时写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文章呢?不过是些小悲小喜、小情小调,风-花雪月,歌舞升平。
我爷爷曾对我作一评语“高楼上的小姐”,如今想来,可谓一针见血。
再看看网络上都流行些什么样的文章呢?依然是风-花雪月、歌舞升平,有时甚至还等而下之,庸俗性新闻、娱乐性新闻泛滥成灾。
那么,这个社会真的太平无事到了唯有歌靡靡之音的地步了么?非也,看看邓玉娇刺官案,看看河南民工开胸验肺事件,就知道了。
这个社会,比起梁氏当年所处的,自然要文明、要繁盛得多,可依然存在着不公与不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梁启超传读后感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的教育,政治,经济,文明,学术等方面的研究无疑是非常深入的。
梁启超传读后感【1】
最近偶然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发现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围绕第三届读
书节展开一些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向读者推荐一系列书籍,不过无
奈的是,
中大部分书籍,图书馆都没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几本,早已被借出,
最后侥幸的发现,解玺璋编写的《梁启超传》,图书馆中尚存有样品书,有光
梁启超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中的维新变法中,提到一点而已。
于是便怀着对梁启超在维新变法运动之后的行踪的好奇,便借阅这本《梁
启超传》了,谁知一睹之后,便爱不释手,只欲读完方休。
解玺璋的这本《梁启超传》,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同历来诸多传记有着
极大的不同,正如刘再复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
“如此构筑传记,便是以‘人’为中心,相应地,便是历史以‘人’为主轴,从而主客兼宜,脉略清晰,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既是一本梁启超传记,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
梁启超传记,也是一群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综合传记。
读罢,方知梁启超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曾因为维新运动的失败而终止,
反而其影响贯穿整个近代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