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梁启超高尚的责任感价值取向,学会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

小我的大快乐。

2.对文中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重点精读,运用略读理清文章严谨思路。

3.针对文中富有启迪性的句子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运用“举事例,作议论”的表述方式写心得。

二、教学重点:

对文中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重点精读,运用略读理清文章严谨思路。

三、教学难点:

针对文中富有启迪性的句子,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运用“举事例,作议论”的表述方式写心得。

四、教学准备: 导入的微课、作者相关资料、老师的《梁启超传》读后感、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观看一段青年毛泽东诵读《少年中国说》的视频)

师: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对青年毛泽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可见他的文章对青年人的感召力之巨大。他曾经在《论权力与思想》中这样说:“对人不尽责任,譬之则杀人也,对我而不尽责任,譬之则自杀也。”为什么梁启超先生对责任会有这么令人触目惊心的评价,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会有一个完美的答案。这是一篇议论文,希望同学们学习时注意这种文体和记叙文的不同之处。

介绍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人。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誉为“中国精神之父”。6岁读完《五经》,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他非常注重对青年人进行启蒙思想教育,创立“新文体”,进行文学救国。晚年任清华大学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二)根据单元提示和阅读提示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导学案,让学生把自学中困惑的问题提出来,在班内进一步探讨交流。

1.明确单元要求: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

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2.了解阅读提示:

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读完文章想一想: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阅读时注意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领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3.把根据导学案的自主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或产生的新问题,梳理归纳出来,在学习小组内、或学习小组间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三)就学生困惑最多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路、语言风格)

1.本文是梁启超1919年1月8号刊登在《时事新报》“星期讲坛”上的一篇专栏讲辞,是议论文。在文中他阐述了什么观点?略读后梳理一下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

(1)作者提出的“大责任”具体是指什么责任?怎样才能从“大责任中得到大快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作者观点:“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严谨的思路:

a.作者提出了哪三个观点?在文中划出来。这三个观点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b.第一个观点作者是如何提出的?又是按照怎样的思路一步步论述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述方法?第一部分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严谨的思路:背责任--------尽责任---------除责任(层层递进)

(最苦)(最乐)(苦中得乐)

2.本文的语言风格“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学者胡适评价梁启超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你略读后有这些感受吗?通过朗读进一步再体会,和同学交流交流。

(1)“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c.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d.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热情凝重,富有启迪性”:

a.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b.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c.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d.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3)了解梁启超的“新文体风格”:

“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目的是宣传他的启蒙思想,救国救民。

(四)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试着用这种文体的表述特点写一论述段。

1.本文语言虽然直白平实,但亲切热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启迪性。请你画出这样的

句子有感情朗读一下。

2.结合这些句子,再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或圣贤豪杰事迹,紧扣“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

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的问题,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表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