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启超传》有感
2018年梁启超传读后感word版本 (8页)
2018年梁启超传读后感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的教育,政治,经济,文明,学术等方面的研究无疑是非常深入的。
梁启超传读后感【1】
最近偶然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发现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围绕第三届读
书节展开一些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向读者推荐一系列书籍,不过无
奈的是,
中大部分书籍,图书馆都没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几本,早已被借出,
最后侥幸的发现,解玺璋编写的《梁启超传》,图书馆中尚存有样品书,有光
梁启超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中的维新变法中,提到一点而已。
于是便怀着对梁启超在维新变法运动之后的行踪的好奇,便借阅这本《梁
启超传》了,谁知一睹之后,便爱不释手,只欲读完方休。
解玺璋的这本《梁启超传》,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同历来诸多传记有着
极大的不同,正如刘再复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
“如此构筑传记,便是以‘人’为中心,相应地,便是历史以‘人’为主轴,从而主客兼宜,脉略清晰,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既是一本梁启超传记,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
梁启超传记,也是一群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综合传记。
读罢,方知梁启超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曾因为维新运动的失败而终止,
反而其影响贯穿整个近代中国史。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一)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
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
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
最开始了解梁启超是从读书时代的中国近代史学习中,最深刻的就是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梁启超是领袖之一。
看了这本《梁启超传》,我才真正明白,梁启超老师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近代史变法图强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一个重要的身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者。
他的一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段他从政,力倡立宪求民主;而后治学,经验学理普新知,于学问世称百科全书。
前半生的梁启超,不仅少年得志,十二岁中秀才,在继承祖父和父亲的学问的基础上,十七岁乡试中举,光耀家族。
在求学的过程中,认识了对其影响深远的导师——康有为。
两人后来一起发起了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变化运动。
此二人办学会、创时报,宣传民权、鼓吹自由、为谋开启民智,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启蒙运动。
期间因为各种守旧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梁启超还被迫流亡日本14年。
即使人在境外,仍然时刻不忘国难,积极通过办报和开学堂的方式探寻救国救民之道。
后半生的梁启超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欧洲
归来后,梁启超通过对比,看到了东方文化的优良之处,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这在当时崇尚西学寻找救亡图存的年代,是非常独特和超前的。
此后,他致力于中国传统学问研究,结出累累文学硕果。
屡遭失败,仍然勇往直前,心系国家,是国之英雄。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梁启超传读后感(一)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
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
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
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梁启超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梁启超传》读后感1最近偶然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发现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围绕第三届读书节展开一些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向读者推荐一系列书籍,不过无奈的是,其中大部分书籍,图书馆都没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几本,早已被借出,最后侥幸的发现,解玺璋编写的《梁启超传》,图书馆中尚存有样品书,有光梁启超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中的维新变法中,提到一点而已。
于是便怀着对梁启超在维新变法运动之后的行踪的好奇,便借阅这本《梁启超传》了,谁知一睹之后,便爱不释手,只欲读完方休。
解玺璋的这本《梁启超传》,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同历来诸多传记有着极大的不同,正如刘再复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
”“如此构筑传记,便是以‘人’为中心,相应地,便是历史以‘人’为主轴,从而主客兼宜,脉略清晰,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既是一本梁启超传记,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梁启超传记,也是一群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综合传记。
读罢,方知梁启超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曾因为维新运动的失败而终止,反而其影响贯穿整个近代中国史。
这是在以往的历史教科书中,不曾也无法看到的。
感谢解玺璋这本《梁启超传》,带领我们走进梁启超,并对梁启超有了更深的认识。
不过就个人观点而言,解玺璋尽管在极力客观的向读者们介绍梁启超,但是其中任然有不少为梁启超辩解的文字,大概是因为解玺璋对梁启超始终怀着敬佩的情愫所导致的吧。
我用了四天时间,终于将《梁启超传》上下卷给读完,纵观梁启超生平,个人认为,梁启超一生致力于呼吁解放思想,开启民智,然而其本身却依然免不了保守,忠于清皇,忠于先生(康有为),以至于在政治立场上,几番变动,尽管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政治形势,有着深刻的思索与分析,但是终将因为自身的对人的了解对人性的分析不够,导致几乎一生政治生活黯淡与失败,梁启超对于学术而言,或许是成功的,但是作于政治几乎是惨败的,而且败得彻底,但是他对于中国近现代,国家的发展,人民思想的解放,却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是近代国民思想解放启蒙的先驱。
梁 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读完《梁启超传》,我仿佛跟着这位近代的风云人物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
梁启超,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复杂的时期之一。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梁启超。
他自幼聪慧好学,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年轻的梁启超怀揣着报国之志,投身于变法维新的洪流之中。
他的文章犀利而有力,如同一把把利剑,刺破封建旧制的黑暗。
他倡导的新思想,为当时沉闷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海外,但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在异国他乡继续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奔走呼号,不断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在海外的经历。
他面临着资金的匮乏、外界的压力以及生活的种种困难,但他始终坚定地前行。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国内的改革事业,他四处演讲,哪怕声音沙哑,也不曾停歇。
有时候,他一天要辗转好几个地方,疲惫不堪,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国家带来一丝希望,他就又充满了力量。
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小镇上演讲。
那天的天气很糟糕,下着倾盆大雨。
但听众们依然热情高涨,挤满了小小的礼堂。
梁启超站在台上,雨水从他的额头滑落,打湿了他的衣衫。
但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声音依然激昂。
他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奋起,要改革,要让我们的国家重新崛起!”那一刻,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人们被他的热情和坚定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的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国内后,梁启超依然活跃在政治和文化的舞台上。
他致力于教育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他的教育理念新颖而实用,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他的一生中,家庭也是他坚强的后盾。
他与妻子相濡以沫,与子女们关系融洽。
他不仅在事业上追求卓越,在家庭中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丈夫和父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一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第1篇:梁启超读后感读《梁启超传》有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之所以想了解一些有关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少年中国说》里的这段话。
身为梁启超口中的少年的我们,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又该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真正的中国少年呢?或许通过对《梁启超传》的阅读,了解他的身处的特殊环境,感受他屹立时代前沿的想法,能让我收获不少吧。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如公车上书、立宪行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等紧密相联。
他一生多变,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古今中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其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都极其复杂,且时常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争议颇多的人物之一。
他的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通过他既可以从一些侧面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从一些层面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化的轨迹。
《梁启超传》是李喜所和元青所著,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传记。
一方面对其思想文化建树分析评价;另一方面对他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以及后人情况等进行介绍。
读书之前,就曾听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确实如此,梁启超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而事业多艰,这也是跟近代国家之忧患坎坷相合。
他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地求新求变,其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言的:“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以明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战。
”但其思想的一个核心,还是爱国,强国之梦,忧国,忧民之心。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解玺璋《梁启超传》读后感
解玺璋《梁启超传》读后感篇一解玺璋《梁启超传》读后感最近读了解玺璋的《梁启超传》,这一路读下来,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梁启超,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他的一生简直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大片。
我可能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还想着,不就是个名人传记嘛,能有多精彩?嘿,结果我还真被“打脸”了!在书里,我看到了梁启超的坚定和执着。
也许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可他就像个打不倒的小强,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身处那样的时代,能有他那样的勇气和毅力吗?我觉得大概率是不行的。
不过,他也不是个完美的神。
有时候他的想法可能太超前了,周围的人理解不了,这让他也碰了不少壁。
这让我想到,咱普通人不也常常有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刻吗?但咱可没他那股子冲劲儿。
读着读着,我突然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眼看着梁启超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奔走呼喊。
那种紧张、那种激情,哎呀,真不是我这三言两语能形容得出来的!这书读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梁启超的一生,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呢?也许这个问题压根就没有标准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也可能会照亮我们这些后人前行的路。
篇二解玺璋《梁启超传》读后感哇塞,读完解玺璋的《梁启超传》,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梁启超这个人,简直就是个传奇!我一开始读的时候,还没觉得会有啥特别的,不就是个历史人物嘛。
但随着一页页翻过去,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他的经历,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一会儿搞变法,一会儿又讲学著书,忙得不亦乐乎。
我就在想,他难道不累吗?可能人家有一颗超级强大的内心,觉得为了理想,累点算啥!书里描述的那些场景,就好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眼前闪过。
梁启超慷慨激昂地演讲,为了国家的未来据理力争,那股子劲头,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呢,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他的想法太新潮了,周围的人跟不上他的节奏,他可能也会感到孤独和无奈。
读梁启超传有感与公天下读后感(可供参考)
读《梁启超传》有感与《公天下》读后感读《梁启超传》有感自从我们中学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以来,我们都离不开讲维新变法的那一段历史,更离不开讲其主导的重要领袖康、梁二人。
然而,囿于惯性的认识,每当我们总结或回顾那段历史时,总是容易以大是大非的角度,直陈其利弊,批判其教训,以期达到警示后人的目的。
但难道历史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吗?历史不应该是无数人的人生体验与经历才汇聚而成的江流海涛吗?或许,承认这个前提,我们去阅读具体到个人的传记时,才能明晰即便个体很渺小,但它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更何况,作为“一言兴邦”的梁启超,那位在教科书上已经被贴上历史标签的他,理应作为更为鲜活的人,为我们所更进一步地认识。
《梁启超传》提供了这么一个契机。
当我读完这本书,放下这部包含着沉重历史的书籍时,我舒了一口气。
我感觉自己仿佛从那段风云变幻在历史穿越回来,一时回不过神来。
这本书用纵横交错的笔法,兼叙兼议,描绘了一个血肉丰满而又感染众人的梁启超。
而书中凸显梁任公在教育理念、为人处世、家国情怀方面的细节之处,尤为值得回味再三。
教育理念一个人对他人、对外界的理念,很多时候往往与他本人的切实经历和人生体会有重要关系。
梁启超的教育理念就首先来源、亦得益于他的家庭教育。
祖父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同时还经常跟小时候的梁启超讲述古代忠臣孝子的故事,使得梁从祖父身上看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了祖父忧国忧民的气节。
而父亲谦恭仁爱,不辞劳苦一清乡里之风气,也为年少的梁树立了典范。
梁家早期教育的核心是立志和做人,这与当下急功近利、过于强调出人头地的许多家教方式相比,梁家的方法似乎不太实用。
正如当下的读书,许多人认为读好书是为了考好试,考好试是为了有好文凭,有了好文凭就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高收入、好生活,但却忽略了读书的宗旨其实是人格完善的培养与塑造。
而恰恰是这点,才理应是教育的根本要旨。
梁启超教育理念的第二个特点,是教人学做人,学做一个现代人。
梁认为,要做成一个人,要做到“三达德”,即教育要在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分别做到“教到人不惑”、“教到人不忧”、“教到人不惧”。
梁 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读完《梁启超传》这本书,我仿佛跟着梁启超先生一同经历了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其中的种种,让我感慨万千。
梁启超,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梁启超。
他年少成名,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传统的功名,而是放眼世界,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
他倡导变法维新,为了国家的富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他的勇气和决心让我敬佩不已。
在他的一生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对于教育的重视。
他深知国家的未来在于年轻一代,于是大力倡导新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就拿他在北京创办的时务学堂来说吧,那时候的教育环境还十分保守,教学内容大多是陈旧的儒家经典。
可梁启超不一样,他大胆地引入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政治思想,让学生们接触到了全新的世界。
他亲自授课,课堂上不是死板地照本宣科,而是充满了互动和讨论。
他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是与他的想法不同,他也会认真倾听,然后耐心地引导大家思考。
有一次,在讲解西方的政治制度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梁先生,您说西方的民主制度好,那为什么我们中国不能照搬过来呢?”梁启超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那你觉得我们中国的国情和西方有哪些不同呢?”学生们纷纷陷入了沉思。
接着,梁启超走到黑板前,画了一张中西方社会结构的对比图,从经济基础到文化传统,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其中的差异。
最后他说:“我们学习西方,不是盲目地照搬,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那堂课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梁启超教育方法的独特和高明。
除了教育,梁启超在政治上的坚持也让我动容。
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海外,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他在日本期间,依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自己的主张,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奔走呼号。
梁启超心得体会感悟结尾(3篇)
第1篇一、追求真理,坚定信念梁启超一生致力于追求真理,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政治实践中,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主张“实事求是”,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在学术上,他涉猎广泛,对历史、哲学、文学、经济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在政治上,他主张民主、科学、民生,反对封建专制,积极推动社会改革。
从梁启超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追求真理、坚定信念的典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于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梁启超一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
他深感国家民族危机,呼吁民众觉醒,积极投身救国运动。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从梁启超的爱国情怀中,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博学多才,全面发展梁启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精通经史子集,擅长文学、哲学、经济、政治等领域。
他主张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梁启超的博学多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梁启超提倡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他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的思想观点。
在学术上,他敢于质疑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从梁启超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中,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
五、严谨治学,勤奋刻苦梁启超一生勤奋刻苦,严谨治学。
他主张“学以致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术研究上,他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在政治实践中,他勤奋工作,无私奉献。
从梁启超的严谨治学、勤奋刻苦的精神中,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严谨求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六、结语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梁 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读完《梁启超传》,我仿佛跟着这位近代伟人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
梁启超,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最为复杂的时期之一。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以其卓越的才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书中详细描述了梁启超的成长经历。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在求学的道路上,他刻苦钻研,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为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相比之下,我们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越的条件,可有时候却还不懂得珍惜。
梁启超的政治生涯可谓波澜壮阔。
他积极参与变法维新,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
那时候的中国,内忧外患,列强环伺。
而梁启超等一批有识之士,看到了国家的危机,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这一局面。
他们的努力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那种为了理想而不屈不挠的精神,却让人无比敬佩。
记得书中有一个细节,在变法的关键时刻,梁启超和他的同伴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他们不仅要应对保守势力的攻击和阻挠,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那几天,梁启超几乎是日夜不休,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可他依然精神抖擞地和大家讨论着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
他的那种专注和执着,让我深深地感动。
除了政治,梁启超在学术和思想领域也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的文章观点犀利,思想深刻,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倡导的“新民说”,主张培养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精神的国民,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理念。
在家庭生活中,梁启超也是一位充满温情的人。
他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让人感受到了他作为父亲的慈爱和责任。
他与子女之间的书信往来,充满了鼓励、指导和深深的牵挂。
回想起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垂头丧气,和梁启超所经历的种种困难相比,真是微不足道。
梁启超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爱国情怀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热爱。
他深感民族危亡之重,认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
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努力奋斗。
梁启超的爱国情怀,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二、独立思考梁启超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创新。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对西方文明的借鉴。
他认为,要振兴国家,必须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敢于创新。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使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敢于质疑,善于创新,才能不断进步。
三、教育救国梁启超认为,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关键。
他主张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近代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使我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们要重视教育,关注人才培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文化自信梁启超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他认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
在他看来,中华民族要振兴,必须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使我明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人格魅力梁启超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为人正直,关心民生,勇于担当。
在他的领导下,许多有志之士团结一心,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梁启超的人格魅力,使我认识到,一个领导者要有高尚的人格,关心民生,勇于担当,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六、勤奋好学梁启超具有勤奋好学的精神,他一生勤奋学习,涉猎广泛。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使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总之,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爱国情怀、独立思考、教育救国、文化自信、人格魅力和勤奋好学,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
梁启超传读后感500字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是一本介绍清末时期杰出人物的传记。
梁启超是当时的一位知名学者,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读完这本传记,我深深感受到他对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下是我对这本传记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梁启超的爱国精神梁启超出生于清朝末期,那个时代处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大背景下。
他的思想观念深受当时世界的影响,认为中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他从不放弃自己的信仰,为了实现他所信仰的事业不断努力。
梁启超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不断推广理性、科学、创新的思维方式,推动中国向前发展。
这种爱国精神和对祖国未来的关怀令人感动。
梁启超的学术成就梁启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曾经撰写过《新学伪经考》、《唐人传奇考》等著名作品。
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于吸收西方现代化思想的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关注问题深刻,旁征博引,可以说让中国学术界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梁启超的人格魅力读完《梁启超传》的感触最深的是梁启超的人格魅力。
梁启超为人谦逊、坚韧、有勇有谋,他舍小家为大家,舍人身安危,时刻关心祖国的未来。
这种为国家与人民付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总结通过对《梁启超传》的阅读,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现代议政家、社会教育家的人物描写,了解了梁启超的爱国精神、学术成就、人格魅力。
这让我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的新时代,也有许多梁启超那样的杰出人物在前行,无畏无惧地坚持自己的信仰,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梁启超传》读后感》2200字梁启超家信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2200字梁启超家信读后感作文一:《《梁启超传》读后感》2200字《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看完一本书和看完一场球,一场电影的感受有时候很像。
精彩的比赛和电影,看完之后恨不得立刻就和旁人谈起,讨论进球的精彩又或情节的跌宕。
倘若比赛乏善可陈,电影不痛不痒,则看过之后,仿佛走过上班的路、刷完睡前的牙一般,你若不问,我便不再提起,好似寻常往事一般没了意义。
实在不幸,赶上了臭脚一群,矫揉一班,则避之不及,恨不得从未看过,绝不提起,仿佛告诉别人浪费的这时间,让听者拿去。
或许这算是自己的一个说辞,以至于迟了这么久才来写《梁启超传》读后感,不觉得惭愧。
然而书与球,与电影不同在于,耗费了那么久,不留下些什么是万万不能的,也是千万不可的。
幸好之前断断续续的记录了一些感受。
才不至于把这本书直接还给作者。
先说说缺点。
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本详实有余,深度不足的书。
作者博采众家,却未能升华出什么境界。
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就事论事的发些感慨做些总结。
加之大量直接摘录资料原文,却少有详解,清末民初的古文生涩虽不至难以理解,却也实在使人疲于持续招架。
本来读书的时间就很有限,更不愿意陷入一字一字的理解泥潭中。
书籍的序言中,评价他是采用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写成,通篇读下来,才发现时务文体的内容确实不少,只是都源于引用。
作者还是实实在在的采用白话文。
上下两册,洋洋洒洒上百页,耐读性不高。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抛弃了传记作品常用的编年体,而采用人物关系区分章节。
如梁启超与黄遵宪,梁启超与袁世凯等等,反过来看,也算是刻画了清末明初的名流政客种种,只不过用梁启超签了桥搭了线。
不知道算不算是搭车版的纪传体。
这种设计天然的就是争议点。
能看出梁启超与种种人物,是按照年代的进程撰写的,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初立——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
所以前有康有为,黄宗宪等等立宪人物,中间安排了章太炎、袁世凯等1912年前后的人物、后面则是蒋百里、胡适、徐志摩众生。
梁启超传记读后感
梁启超传记读后感导读: 梁启超传记读后感(一)《梁启超传》是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虽只有短短五万言,却继承了梁文“笔锋常带感情”的特点,饱含着深沉的家国之痛,因此有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感觉。
作者运用史家之笔法,将乃师的生平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之中来写,深刻展现了梁启超的觉醒与奋斗、抗争与失败,于情于理,入木三分。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然而最可悲的还不在此,而在于当时道德的堕落、思想的颠倒和民智的固陋,堕入地狱的底层而不自知,“哀莫大于心死”!梁氏师从康有为,率先睁开了眼睛,为挽狂澜于既倒,发动戊戌变法,创学会,办报纸,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然而,诚如梁氏后来所言,“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戊戌变法是次很不彻底的改革,依靠的是绝无寸柄的光绪帝,方行百日,即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
“我欲望鲁兮,龟山蔽之。
手无斧柯,奈龟山何!”全书在此慷慨悲歌之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断人肝肠。
我比梁启超晚生百余年,时代环境已大不相同。
然而,穿越百年的风尘,读其传其文,思其人其事,反躬自问,我依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从十岁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如今又被保研到了新闻传播学院,恐怕此生是要做个报人了。
可看看我平时写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文章呢?不过是些小悲小喜、小情小调,风-花雪月,歌舞升平。
我爷爷曾对我作一评语“高楼上的小姐”,如今想来,可谓一针见血。
再看看网络上都流行些什么样的文章呢?依然是风-花雪月、歌舞升平,有时甚至还等而下之,庸俗性新闻、娱乐性新闻泛滥成灾。
那么,这个社会真的太平无事到了唯有歌靡靡之音的地步了么?非也,看看邓玉娇刺官案,看看河南民工开胸验肺事件,就知道了。
这个社会,比起梁氏当年所处的,自然要文明、要繁盛得多,可依然存在着不公与不善。
为纠正这些不公,惩治这些不善而发出不平之鸣的人,依然有可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解玺璋《梁启超传》读后感
解玺璋《梁启超传》读后感篇一解玺璋《梁启超传》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解玺璋的《梁启超传》,真的是感触颇深啊!梁启超,这名字一听就觉得不简单。
读了这本书,我更是觉得他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超级巨星!他的思想,他的行动,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古人嘛,能有多厉害?可我觉得,正是因为他是古人,才更显出他的了不起。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能也迷茫过,也纠结过,“我该往哪儿走?”我仿佛能听到他内心的呐喊。
他主张变法,想要改变国家的命运。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就好像我们在面对一个超级大难题的时候,心里也许会打退堂鼓,会想“算了吧,太难了”。
但梁启超没有,他勇往直前,哪怕前路布满荆棘。
书中描写他四处奔走呼号的场景,让我仿佛看到了他那坚定的眼神和忙碌的身影。
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我能有他那样的勇气和毅力吗?我觉得可能够呛。
这本书里的梁启超,不再是历史书上那个遥远的名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人。
他也会犯错,也会犹豫,这不就跟咱们普通人一样嘛。
但他又那么的不平凡,他的智慧和勇气,让我觉得,哇,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读了这本书,我真是感慨万千。
我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点小挫折算什么呢?跟梁启超面对的那些困难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咱们也得像他一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哪怕道路崎岖,也绝不退缩!篇二解玺璋《梁启超传》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解玺璋的《梁启超传》,我这小心脏可是久久不能平静啊!梁启超,这位大佬,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一开始,我就觉得他不过是个历史书上的人物,没啥特别的。
可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大错特错!他的一生,那叫一个波澜壮阔!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
也许在某些时刻,他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绝境,“难道就这样完了?”但他愣是能一次次地绝地反击。
我觉得吧,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仅有想法,还能付诸行动。
不像咱们,有时候想法一堆,最后都成了空想。
他说变法,那就真的去变,管他有多少困难,多少阻碍。
梁启超传吴其昌 读后感
梁启超传吴其昌读后感篇一梁启超传吴其昌读后感读完吴其昌写的《梁启超传》,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呐!梁启超,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生那叫一个波澜壮阔。
吴其昌笔下的梁启超,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历史巨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真实人物。
也许有人会说,梁启超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赶上了风云变幻的局势,才能一展身手。
可我觉得,哪有那么多的幸运啊!他那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我想起书中描述梁启超为了推动变法,四处奔走,大声疾呼的场景。
那时候的他,可能心里也在打鼓,也会想“我这样做真的能行吗?”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身处那个时代,我能有他这样的胆量和魄力吗?再看看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我们有时候却变得懒散、懦弱。
遇到点困难就想退缩,稍微有点压力就叫苦连天。
和梁启超相比,我们是不是太惭愧了?不过,梁启超也不是完美的。
他在一些政治决策上可能也有失误,也许他有时候太急于求成,没有考虑周全。
但这又怎么样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他更加真实,更加让人敬佩。
读这本书,就像是和梁启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觉得,我们从他身上能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梁启超传吴其昌读后感哎呀,读完吴其昌写的《梁启超传》,我这心里头跟开了锅似的,翻腾个不停!梁启超这个人,那可真是了不起!一开始,我可能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可看着看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你说,梁启超咋就那么有能耐呢?在那个乱糟糟的时代,他就像个超级英雄一样,到处冲锋陷阵。
也许有人觉得他就是瞎折腾,可我觉得不是啊!他那是有理想、有抱负,想要为国家、为人民做点实事儿。
我记得书里讲他组织变法的那些事儿,那叫一个艰难啊!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会遇到那么多的阻碍和挫折。
我就在想,要是换做我,早就打退堂鼓了,可他没有。
梁启超传吴其昌 读后感
梁启超传吴其昌读后感篇一梁启超传吴其昌读后感读完吴其昌写的《梁启超传》,我这心里呀,就像被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梁启超,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通过这本书,在我眼前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就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思想家。
但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普通人。
说真的,我以前对梁启超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上那干巴巴的几句话。
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梁启超。
他在面对国家困境时的那种坚定和执着,让我不禁竖起大拇指,大喊一声:“牛!”但同时,他也有迷茫和困惑的时候,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英雄也有软肋”吧。
书里讲述了梁启超的种种经历,那叫一个精彩!就好像我跟着他一起经历了那些风风雨雨。
我觉得吧,他就像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勇士,有时候可能会摔个跟头,但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我一直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时代,我能像他那样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命运去拼搏吗?也许,我会吓得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现在的我,又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呢?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一些疑问。
比如,梁启超的某些想法和做法,在当时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我觉得可能不一定,但谁又能在那个复杂的时代,一下子就做出完美的决定呢?总之,读了《梁启超传》,我收获满满。
我觉得自己好像穿越了时空,和梁启超来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梁启超传吴其昌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吴其昌写的《梁启超传》,我这脑袋里那是思绪万千,不吐不快啊!你们说说,梁启超这个人,牛不牛?反正我觉得他太牛了!以前吧,我对他的了解也就那么一丁点儿,读完这本书,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书里的梁启超,有时候感觉像个超级英雄,什么困难都不怕,一心想着改变国家的命运。
可有时候呢,他又像个迷茫的孩子,不知道未来的路到底该咋走。
我就在想,这才是真实的人嘛,哪有一直都无比坚定、从不迷茫的人呢?他的那些经历,就像是一部超级精彩的大片。
读徐刚《梁启超传》
读徐刚《梁启超传》摘要:在历史飘摇的年代,在中国最屈辱的时代,有这样一位思想的巨人。
他博学多识,思想先进,不断更新。
他思维活跃,从表面看,是因他的多变、善变,从实质而言,则是因他不断的追求,他总是试图创造些什么,也总在努力摆脱些什么。
他的思想和学术因历经变革和磨难而更加的臻于成熟。
他笔锋一转,为那个屈辱的时代、那个急需拯救的时代的人们带来思想上的春风,他与自己的恩师康有为被合称“康梁”。
他,就是梁启超。
以前没有怎么接触过梁启超,只是读过他的几篇文章,从女生的角度来看,我对他的文章并没有留下过多的印象。
但是前一阵子偶读了一本叫做《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书,这是一本由他们的终身好友费慰梅写的关于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传奇故事。
在书的前半部分,涉及梁启超如何的教导、循循善诱他的孩子,写他是怎样的一伟大的父亲、开明民主的父亲。
透过那些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的佩服之情。
我也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学术魅力所吸引。
我发现我真的要好好的读一读梁启超了,他对于我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我想知道他到底有着怎样的多彩的人生,能让他,那个时代的人,有如此开明、如此先进的思想,更是如此的博学多识,仿佛他一切都知道,他能帮助他的孩子解决任何的困惑。
他的社会交际圈又是如此之广,不管是儿子游学期间还是梁思成与林徽因蜜月旅行期间,他总能在世界各地找到自己的朋友,来适时地照顾他的儿子。
作为一个父亲,他对于自己的大女儿梁丝顺也是那般的尊重以及深沉的爱。
这样开明的父亲,我想说,在当今的社会也是不多见的。
他的每个孩子有那样的有出息,可见他真的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父亲。
在我的价值观里,一个如此成功的父亲,必定在其他方面也是非常优秀的。
而且大家对于梁启超的评价一直都是很高的,这就使他对于我有着更加强烈的吸引力。
今读徐刚先生所著《梁启超传》,很佩服徐先生的话,他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三班劉柳君05130326
读《梁启超传》有感
【摘要】:梁启超是清末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也是提倡诗界、小说界革命的新文化传播者。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
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虽曾和孙中山联系商议合作,但终于为其师康有为所掣,做了保皇党。
辛亥革命之后,他谋位于军阀,站在反动派的方面,反对革命,晚年犹反对共产党。
对于他在政治上的反动观点、反动行为,毫无疑问,是应该批判的。
然而,梁启超这个人物是极其复杂的,他所处的时代,是政治动乱的时代。
【关键词】:梁启超实事求是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戊戌变法小说界革命保皇党新文化评价
正文:读了《梁启超转》这本书,使我陷入了沉思。
梁启超著述报国,他曾经写过无数爱国佳作,他的名字也与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事件,如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紧密相连。
本书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交往横向铺展开来,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
启超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国大变局中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彷徨及艰难求索的历程。
本书的创新点在于打破传统传记写法,除了前三章介绍梁启超的出身、婚姻、家庭生活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
在兼顾客体人物的同时,使得传主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和重大,形象和内涵更加丰富。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然而最可悲的还不在此,而在于当时道德的堕落、思想的颠倒和民智的固陋,堕入地狱的底层而不自知,“哀莫大于心死”!梁氏师从康有为,率先睁开了眼睛,为挽狂澜于既倒,发动戊戌变法,创学会,办报纸,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然而,诚如梁氏后来所言,“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戊戌变法是次很不彻底的改革,依靠的是绝无寸柄的光绪帝,方行百日,即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
“我欲望鲁兮,龟山蔽之。
手无斧柯,奈龟山何!”全书在此慷慨悲歌之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断人肝肠。
梁启超处国家危亡之时势,奋而欲变法救国。
其维新运动之时,思想为学日本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国体。
相对于维新运动之前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一大进步。
中学为体者,封建专制之政体也,不变则仅用末节之技术又有何用!变法者,变封建政体为资产阶级立宪政体也,制宪法,立议会,除科举,开新学,变官制,建立近代国家也。
梁启超在其《论变法不知本源之害》中对此有详尽论述。
他在北京办《中外记闻》,在上海
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凡六十篇,震动天下,实是近代中国开启民智之先声。
但百日维新还是迅速被扼杀了,戊戌六君子死难,康梁避难日本。
究其失败,非为变法不对,奈何这些秀才们太天真,变法者,国之大事也,变法派无政权,无兵权,未能唤醒组织民众,只靠一个自身难保之光绪帝,靠几个知识分子呼号奔走,“秀才办事,十年难成”此之谓也。
但维新运动毕竟是清王朝黑暗世界里的一丝亮光,即使运动失败,但其思想之传播,已是成功。
我比梁启超晚生百余年,时代环境已大不相同。
然而,穿越百年的风尘,读其传其文,思其人其事,反躬自问,我依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从十岁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如今又被保研到了新闻传播学院,恐怕此生是要做个报人了。
可看看我平时写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文章呢?不过是些小悲小喜、小情小调,风花雪月,歌舞升平。
我爷爷曾对我作一评语“高楼上的小姐”,如今想来,可谓一针见血。
再看看网络上都流行些什么样的文章呢?依然是风花雪月、歌舞升平,有时甚至还等而下之,庸俗性新闻、娱乐性新闻泛滥成灾。
那么,这个社会真的太平无事到了唯有歌靡靡之音的地步了么?非也,看看邓玉娇刺官案,看看河南民工开胸验肺事件,就知道了。
这个社会,比起梁氏当年所处的,自然要文明、要繁盛得多,可依然存在着不公与不善。
为纠正这些不公,惩治这些不善而发出不平之鸣的人,依然有可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风险面前,很多人望而却步了,因此这些人的数量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并不多。
但是社会的文明进步少不了这些人的大声疾呼,他们被冠以一个崇高的名字,叫“社会的良心”。
我为我柔弱的文字而感到自责,我为我狭窄的视野而感到惭愧,我想要加入他们,可路还很长。
后人对梁启超评价时高时低,忽左忽右,但不管怎样,在爱国方面,它可称是伟大的爱国变革者。
他能在其落榜之时仍关心国家大事而非丧气灰心,却是竭尽其能为国奉献,积极组织实行、宣传鼓动人们参与公车上书,努力变法图强,发起强学会,主持报务……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
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而今,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当然不必像梁启超那样变法维新,精忠报国,但在生活中做好一件件小事有时也是可以体现出高度爱国精神的。
梁的人生给我们诸多启示,他的求知欲、对国家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矛盾的心境和争强好胜的性格却有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參考文獻
《梁啟超傳》解玺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