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和羞愧的自我意识情绪2017-1-5

合集下载

内疚和羞耻在自我损耗减少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内疚和羞耻在自我损耗减少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内疚和羞耻在自我损耗减少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内疚和羞耻在自我损耗减少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引言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压力,如学业压力、职业选择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需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亲社会行为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获得他人认同。

然而,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呢?内疚和羞耻作为一种负面的自我情绪,可能在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内疚和羞耻在自我损耗减少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第一部分:内疚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内疚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于自己的不当行为或偏离社会行为规范所产生的痛苦感受。

内疚情绪一方面来源于对他人的伤害或冒犯的担忧和自责,另一方面则与个体自身道德标准的冲突有关。

内疚情绪的产生主要通过心理过程,如反思与评价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从而引发内疚情绪的产生。

内疚情绪在亲社会行为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内疚情绪能够提醒个体对他人的需求与感受产生关注与认知,从而增强了其参与亲社会行为的意愿。

其次,内疚情绪能够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补偿行为,以弥补过去的错误或不当行为,从而修复他人的损害。

此外,内疚情绪还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与发展,通过反思与反省,以避免类似的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行为水平。

第二部分:羞耻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羞耻是一种因违反社会规范而产生的自我情绪。

羞耻情绪与内疚情绪相似,都是基于个体自身的道德标准的冲突而产生。

然而,羞耻与内疚有所不同。

内疚情绪主要针对个体对他人的伤害或冒犯所产生的痛苦感受,而羞耻情绪则主要针对个体自身形象或自尊受损所产生的痛苦感受。

羞耻情绪在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首先,羞耻情绪能够促使个体修复与他人的关系,以弥补自尊受损带来的痛苦感受。

其次,羞耻情绪还可以作为一种自我约束力量,引导个体遵循社会规范,减少违反行为的发生。

为什么有些人会感到内疚和羞耻?如何处理这些情感?

为什么有些人会感到内疚和羞耻?如何处理这些情感?

为什么有些人会感到内疚和羞耻?如何处理这些情感?内疚和羞耻是人类情感体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们可以来源于行为、思想、情感乃至自身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多个方面。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情感可以激励个体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和责任感,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健康的负担,甚至是一种病态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感到内疚和羞耻?如何处理这些情感?一、性格特征和个体经历个体的基因和人格特征对内疚和羞耻的体验存在影响。

例如,对于有着敏感神经系统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困扰,比如悲伤、焦虑、愧疚等。

此外,个体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经验等也可能对内疚和羞耻的形成产生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一些严厉的规矩和家庭矛盾可能将内疚和羞耻作为一种惩罚和控制的手段,使得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将其内化。

不过,即便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先天和后天基础的个体,也仍然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和情感调整来应对内疚和羞耻。

二、身份认同和自我评价身份认同自评价对内疚和羞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身份和社会身份之间的不一致可能会导致一些内疚感和羞耻感。

比如,在职场上,一个人如果经常感到自己的职位与自己的技能或背景不相符,就可能会产生内疚感和羞耻感。

此外,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或表现有极好的期望,而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则也容易产生内疚和羞耻的情感体验。

三、化解和管理内疚和羞耻的情感1. 承认和面对情感:承认并面对这些内疚和羞耻,去探究其源头和成因,通过自我反思来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

2. 抵制自我诋毁和否定:不要对自己过于苛求、抑制自己的情感体验,不要过度批评自己,而是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让自己向着最好的方向前进。

3. 做出积极的行动:通过努力工作、规划目标、改善自我行为,来积极地面对内疚和羞耻,并逐渐化解这些情感。

通过对内疚和羞耻的了解和处理,可以帮助个体更加全面地理解自我,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人生体验提供一定的帮助。

心理健康如何处理自责和内疚

心理健康如何处理自责和内疚

心理健康如何处理自责和内疚自责和内疚是人们常常经历的负面情绪,它们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面对错误和过错时,适当地处理自责和内疚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认识、应对和释放自责和内疚,以促进心理健康。

一、认识自责和内疚自责和内疚是指在某些错误或失误的情况下对自己产生的负面情绪。

自责常常是对自己的过错或不足感到内疚,并自责责备自己。

这些负面情绪常常会导致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应对自责和内疚的方法1.接受错误和过错:首先要明确错误是人类成长和学习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没有人是完美的。

接受错误和过错的事实是面对自责和内疚的第一步。

2.挖掘内心感受:人们常常会因为对自己的过错而感到内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尝试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感受,了解内疚背后的原因。

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减轻内疚的负面情绪。

3.寻求支持和理解:与他人分享你的内心感受,寻求支持和理解是处理自责和内疚的有效方法。

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减轻负担,给你积极的建议和支持。

4.制定补救方案:在面对自己的过错和错误时,制定一个补救方案可以帮助你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更好地面对未来。

通过行动来修正错误,可以减少自责和内疚的情绪。

5.接纳过去,放下自责:过去的错误无法改变,自责和内疚也不能改变事实。

接受过去,学会放下自责是重要的心理健康策略。

只有放下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三、释放自责和内疚1.正视情绪:正视自责和内疚的情绪,而不是逃避或抑制它们。

让自责和内疚的情绪得到充分的表达和认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情绪。

2.情绪管理: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运动、放松呼吸、冥想等,可以减轻自责和内疚带来的心理压力。

注意力引导和情绪释放是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

3.重塑自我认知:自责和内疚常常伴随着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通过重塑自我认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可以减少自责和内疚的负面影响。

4.培养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有助于缓解自责和内疚带来的心理压力。

羞耻和内疚是破坏力最大的负面情绪

羞耻和内疚是破坏力最大的负面情绪

羞耻和内疚是破坏力最大的负面情绪羞耻和内疚是导致低自尊的主要情绪。

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羞耻和内疚的感觉束缚在有限的人际关系和经历中,困在其中,度过一生。

羞耻和内疚截然不同:•羞耻是我们自认为天生就在某方面低人一等时所感受到的情绪;•内疚则与我们的行为有关,例如,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或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时的情绪。

这些不真实的、消极的情绪通常是被内心的批评声激发出来的,常会降低个体的自尊感,让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磨灭了自珍自爱之心。

我们要想克服羞耻和内疚,需要在这些情绪刚露头时就辨认出它们,然后揪出(在其背后支持和强化它们的)内心批评声。

羞耻羞耻是在儿童早期就发展出来的一种原始感觉,它甚至可能在儿童学会说话以前就出现了。

这种感觉根深蒂固,坚信自己天生就很糟糕、不值得被爱。

它让人沮丧抑郁,因为你好像对此无能为力。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因为自己渴望情感(例如想要被触摸、被爱、被人真正看见和理解)而感到羞耻。

此时,我们会想要掩藏自身发出的所有信号,因为这些信号可能会向别人泄露出我们不够好的真相。

如果父母对于裸体和人的身体有负面的看法,作为孩子的我们会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并且对自己的身体和性体验产生羞耻感。

例如,研究表明,严厉的强迫式的如厕训练会引发孩子的羞耻感,并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表现出情绪障碍或性障碍。

这种对于自己身体和性的负面情绪通常会持续一生,而且可能会给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带来严重的问题。

内疚内疚可以定义为,当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行为、想法和感觉,认为自己做错事或伤害到其他人,因而产生自我批评时的情绪和态度。

暗地里祈祷坏事发生在不喜欢的人身上、在竞争中打败对手,或取得高于朋友或家人的成就,都有可能让我们在开心的同时感到内疚。

但是,当我们感到内疚时,即便知道是自己的错,也不必因为行为的负面影响而攻击自己。

更有建设性的做法是,找出加剧内疚感的内心批评声,对自己和他人宽容相待,制定在未来做出改进的方案。

内疚和羞愧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内疚和羞愧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内疚和羞愧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内疚是一个人觉察到自己对所作的消极行为负有个人责任时,产生的一种带有痛苦、自责的情绪体验。

内疚作为典型的道德情绪,与道德行为密切相关,并具有较高的亲社会性。

而羞愧是由于个体的不良行为违背了某种社会标准时产生的一种不光彩、无地自容的体验。

羞愧情绪体验更痛苦更强烈,它使个体更加关注别人的评价,产生逃避或敌意的行为倾向,恶化了个体的人际关系。

而羞愧也代表了一种自我检查和内在激励的能力,会促使积极的自我控制。

内疚和羞愧是一对重要的道德情绪,探究两者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就能对内疚和羞愧的道德功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解释,并对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研究一和研究二关注内疚和羞愧的产生机制的问题,以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内疚和羞愧事件来诱发情绪,测量内隐和外显的责任心,以及归因方式来探讨其与内疚和羞愧情绪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测量对自我形象的关注来探讨其与羞愧情绪程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道德事件中,责任心和内疚程度呈正相关,责任心越强,对事件的内疚程度就越大;责任心越强,对事件责任的归因越倾向于内归因;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越倾向于产生内疚情绪;归因中介了责任心和内疚之间的关系。

在道德事件中,责任心和羞愧程度呈正相关,责任心越强,对事件的羞愧程度就越大;责任心越强,对事件责任的归因越倾向于内归因;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越倾向于产生羞愧情绪;归因中介了责任心和羞愧之间的关系;自我形象与羞愧之间也存在正相关,越注重自我形象,在加入外界眼光之后,越容易产生羞愧。

研究三通过控制被试与受害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亲人,同学,陌生人)来探讨心理距离对内疚和羞愧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距离影响内疚和羞愧的情绪,对于越亲近的人,在做错事情之后更容易产生内疚;而对于越疏远的人,在做错事情之后更容易产生羞愧。

内疚与羞耻

内疚与羞耻

内疚与羞耻
Guilt vs. Shame 内疚与羞耻
Taya R. Cohen 文
mints 编译
当你付完钱后,发现店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决定不告诉店员,落入私囊。

拿了这些钱后你会感到不舒服么?
这是研究人员用来评估内疚倾向的题目。

在这道题目的测试中,包含了诚实-谦逊和尽责的人格特质。

我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同事于2011年一起开发了内疚-羞耻倾向量表(GASE-GASP),用来衡量人们对犯罪行为的内疚感和羞耻感。

量表使用的研究表明,内疚倾向可以预测工作场所内外的各种积极行为:包括诚实可靠的谈判者,负责任和有价值的团队成员,工作中优秀的领导者和明业绩明星。

内疚倾向,这种人格特质叩问(taps into)的是心理健康的内疚感,而不是焦虑、抑郁或精神疾病这些不健康的、衰弱的反刍式思虑。

我认为,后一种类型的情绪感受不是真正的内疚,而是羞耻。

羞耻是感觉自己不好,而内疚是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好。

前者导致人们隐藏或抨击他人。

但后者导致积极的行为,帮助他人而不是伤害他人,比如道歉和试图不再犯错,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认为内疚是典型的道德情感的原因。

心理学解谜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内疚

心理学解谜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内疚

心理学解谜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内疚心理学解谜: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内疚内疚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常常伴随着我们对自己的某种行为或想法感到内心的不安和懊悔。

无论年龄、性别或文化背景如何,内疚感似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感之一。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内疚呢?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内疚的成因以及其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一、内疚的成因内疚感起源于我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评价。

当我们认为自己的行为与我们内心深处树立的价值观不符时,就会产生内疚感。

这种内疚感既有道德上的层面,也与我们个人的期望、责任感以及社交规范有关。

首先,道德观念是内疚感的重要成因之一。

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道德教育,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背了这些内在准则时,就会产生自责和内疚感。

其次,个人期望和责任感同样构成了内疚感的来源。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期望和目标,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或无法完成自己的责任时,会感到内心的失落和愧疚。

这种内疚感不仅源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也来自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和责任。

最后,社交规范也对内疚感产生影响。

作为社会人,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社交规范和道德约束。

当我们违背了这些规范,做出了有损于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时,内疚感就会产生。

这种内疚感是一种道德责任感的体现,受到社会认同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二、内疚的作用尽管内疚感给人带来了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它在人类的行为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内疚感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首先,内疚感可以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当我们感到内疚时,内心的不安和懊悔会引发我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这种反思有助于我们意识到错误,从而改正和提升自己的行为。

其次,内疚感有助于调节社会关系。

内疚感意味着我们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或其他不良影响,这种自责和内疚的感受推动我们主动道歉、弥补错误或做出合适的补偿,从而改善和维护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此外,内疚感对自我调节和控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内疚

内疚

社会情绪之内疚内疚的概念:内疚是一种负性的自我意识情绪体验,但它对个体而言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牛津英语词典》对其解释为“因做错某事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

《心理学大辞典》将其定义为“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道德准则时产生的一种悔恨、自责的情感体验”。

内疚的种类:违规内疚:个体做出了伤害他人的违规行为,在事件中违反了公认的社会行为道德规范,事后个体为自己伤害到了他人感到内疚与自责,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内疚被称之为违规内疚。

虚拟内疚:个体在伤害事件中并没有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或做出的行为并没有违犯公认的社会行为道德规范,但如果个体认为自己做了错事或他人所受到的伤害与自己有关,同样会感到内疚和自责,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内疚被称为虚拟内疚。

内疚的相关理论:最早将内疚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的是弗洛伊德,他认为内疚是以患者对受惩罚或被抛弃的焦虑为基础的。

埃里克森认为内疚产生于幼儿期,起源于父母对儿童的控制过严和要求过高所导致的过分自我控制。

Hoffman认为内疚的产生源于移情,是个体意识到自己造成了他人的悲伤。

Tracy 和 Robins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将自我卷入到情绪中的一种特殊情绪类型,内疚作为一种负性自我意识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是道德的“晴雨表”。

心理过程:(1)结果评价。

事情发生后,个体会先意识到事情带来了不好的结果或者有人受到了伤害。

(2)自我觉察。

在事件发生后,个体意识到事件与自己有关。

(3)规范违背。

个体意识到自己违背了某些规范,或是道德,或是规则,或者是个人准则。

(4)责任评估。

个体会将所造成事情后果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对自我进行责备。

(5)自我评价。

个体会进行自我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判定,一般会对自我进行贬低性评价。

不过也有人认为,内疚体验中不会关注自我形象、自我同一性等。

(6)行为归因。

个体倾向于认为是因为自己的所为或者无为而导致了事情的不良后果。

个体越倾向于外归因,内疚感就越少。

(7)补偿倾向。

心理内疚情绪该怎样处理

心理内疚情绪该怎样处理

心理内疚情绪该怎样处理心理内疚情绪该怎样处理?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情况我们做错事情了,但又不是故意的,自己心理会内疚很长一段时间,那么,大家是否知道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该怎样处理自己的心理内疚情绪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介绍吧。

1、如何摆脱内疚情绪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自己做错事情了,是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面情绪,就是我们说的内疚了,其实我们在犯了大错误的时候是不太愿意原谅自己的,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内疚很长一段时间。

一味的内疚,不能原谅自己是很愚蠢又很荒唐的事。

快乐之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很容易原谅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不是用内疚来麻醉自己。

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善待自己而不受内疚情绪的闲扰呢?因为他们把犯错视为一次练习的机会。

他们用带点哲理的见解保持冷静的观察力和幽默感,让自己不至于垂头丧气。

没有人会喜欢犯错误,却也避免不了犯错。

但我们却可以很坦然地接受错误,把它当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事。

我们能这么做的话,就能摆脱内疚情绪,让所有的压力消失得无影无踪。

2、愧疚的来源在我们的幼年和青春期,我们会因为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而愧疚,会因为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自责,会因为给家庭带来了负担而内疚,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让父母生气、焦虑、痛苦而愧疚。

某些时候我们甚至为“自己比别人优秀”而愧疚……因为在那些不比我们优秀的人的脸上,你看到了他们的愧疚和自责……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愧疚的人。

愧疚感来源于一个人不合情理的主观因素,如个性、潜意识情结、价值观等等,而这些内在主观因素与当事人的个人成长经历有直接的关联。

有了愧疚的主观倾向,当事人总是习惯于对人际交往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进行错误的内归因,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引发了别人的痛苦,从而远离了事情的真相。

3、内疚的表现3.1、外在行为接近内在心理准则。

这种情况下,人通过再次的外在行为弥补第一次的外在行为,以追求接近心理标准,从而达到平和心理。

如何处理自己的内疚情绪 内疚受什么因素影响

如何处理自己的内疚情绪 内疚受什么因素影响

如何处理自己的内疚情绪内疚受什么因素影响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做错一件小事,心里就会产生内疚情绪,如果长时间不能从内疚情绪中走出来,对于自己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内疚情绪呢?内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如何处理内疚情绪1、如何摆脱内疚情绪个人在生活中做错事带来的另一负面情绪,就是内疚。

内疚也会使我们产生内疚情绪,是因为我们犯了错误。

其实,我们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不能原谅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

一味的内疚,不能原谅自己是很愚蠢又很荒唐的事。

快乐之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很容易原谅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不是用内疚来麻醉自己。

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善待自己而不受内疚情绪的闲扰呢?因为他们把犯错视为一次练习的机会。

他们用带点哲理的见解保持冷静的观察力和幽默感,让自己不至于垂头丧气。

没有人会喜欢犯错误,却也避免不了犯错。

但我们却可以很坦然地接受错误,把它当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事。

我们能这么做的话,就能摆脱内疚情绪,让所有的压力消失得无影无踪。

2、愧疚的来源在我们的幼年和青春期,我们会因为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而愧疚,会因为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自责,会因为给家庭带来了负担而内疚,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让父母生气、焦虑、痛苦而愧疚。

某些时候我们甚至为“自己比别人优秀”而愧疚……因为在那些不比我们优秀的人的脸上,你看到了他们的愧疚和自责……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愧疚的人。

愧疚感来源于一个人不合情理的主观因素,如个性、潜意识情结、价值观等等,而这些内在主观因素与当事人的个人成长经历有直接的关联。

有了愧疚的主观倾向,当事人总是习惯于对人际交往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进行错误的内归因,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引发了别人的痛苦,从而远离了事情的真相。

3、内疚的表现(1)、外在行为接近内在心理准则。

这种情况下,人通过再次的外在行为弥补第一次的外在行为,以追求接近心理标准,从而达到平和心理。

(2)、逃避内在准则的煎熬。

负面道德情感:羞愧感和内疚感的重要性

负面道德情感:羞愧感和内疚感的重要性

负面道德情感:羞愧感和内疚感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的健康与教育理念中,都认为羞愧和内疚之类的负面情感是培养健康孩子的一大障碍。

人们已经倾向于给予孩子过多的理解和同情,让他们免受羞愧感和内疚感的“伤害”。

结果是,孩子们变得异常脆弱、自我中心。

这种过度的“保护”,其实使孩子失去了很多能够利用羞愧感或内疚感来建立良好道德品质的机会。

羞愧是极端的尴尬,当孩子觉得自己没能满足其他人的期望时就会产生,而当他觉得没能满足自己内心的行为标准时,就会产生内疚感。

羞愧和内疚能指导孩子忠实于社会道德标准。

羞愧远比正面情感更能给孩子留下抹不掉的记忆。

利用羞愧感让人产生的情感和认知反应,对改变其行为是很有效的。

根据神经解剖学理论,羞愧产生的强烈情感造成大脑登记信息、贮存记忆的正常功能短路,它能绕过大脑的思维部分——大脑皮层,震动大脑的情感控制中心——扁桃核。

因而羞愧感能促使人更深刻地认识某一事情,并且是行为改变的潜在动力。

因此,任何导致强烈情感的经历都能在近期影响孩子的行为,从长远来看,能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正面教育所需时间要很长,但其强烈程度却还不到负面情感的三分之一。

大卫·罗宾逊,是NBA1995年最有价值的球员、古典钢琴家、电脑奇才和社会活动家,他10岁时在一家小商店拿走一块巧克力被父亲发现了,父亲让他去向店员道歉并退回巧克力。

店员接受了道歉之后,想把巧克力送给大卫,可父亲坚决不同意并大声说道:“他不能拿,这不是他的。

”他回忆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被当成贼站在柜台外的心情。

父亲让我看到了我自己不愿成为的那种人,他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从那件事后,我再也不想偷了。

”这就是一个利用负面情感教孩子做人的典型事例。

如果作为常规教育,最多是把巧克力退回去,对孩子说服教育一番,孩子心理不会牢牢记住这次教训。

根据进化论观点,人类的每一种情感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

让孩子对自己有害于社会或他人的行为感到羞愧,是一种改变其行为的合理方式。

为什么有些人会感到内疚和羞耻?如何处理这些情感?

为什么有些人会感到内疚和羞耻?如何处理这些情感?

为什么有些人会感到内疚和羞耻?如何处理这些情感?内疚和羞耻是常见的负面情感,它们通常出现在人们违背了个人信念、价值观或道德准则的时候。

而这些情感的产生和处理方式,受到个人的性格特质、成长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为什么有些人会感到内疚和羞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感。

一、性格特质和个人差异影响内疚和羞耻的感受和表达1.人格特质研究发现,人格特质是影响内疚和羞耻感受的因素之一。

一些人的人格特质中倾向于更加敏感,情感更加内向,这些人在面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时,更容易产生内疚和羞耻的感觉。

而一些人的人格特质偏向于外向和乐观,更加宽容和乐观,这些人可能对错误行为表现出的内疚和羞耻感更少。

2.个人差异另一方面,个人差异也会影响内疚和羞耻的感觉和表达。

不同文化、社会群体和个人对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在不同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负面情感的程度和表达方式也会不同。

二、内疚和羞耻的处理方式1.认识到问题并自我反思当我们违背了自己的信念或道德准则时,内疚和羞耻感是很正常的。

这时候,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进行自我反思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处理方式。

通过思考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之间的差距,并探索如何在未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负面情感,并变得更加成熟和有自信。

2.倾听他人的看法和意见人际关系是影响内疚和羞耻感受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有些时候,当我们感到内疚和羞耻时,我们需要寻求他人的看法和建议,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倾听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问题,并从这些反馈中获得愈发积极的反馈,从而增强自我价值感。

3.发泄负面情绪为了从内疚和羞耻情感中摆脱出来,我们需要适当地发泄负面情绪,这有助于释放压力和情绪,并帮助我们朝积极方向前进。

发泄策略可以包括通过运动、表达情感和安排有意义的时间等方式。

4.谅解和宽容自己在处理内疚和羞耻情感时,谅解和宽容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青春期心理辅导如何应对青少年的自责与内疚

青春期心理辅导如何应对青少年的自责与内疚

青春期心理辅导如何应对青少年的自责与内疚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多变而敏感的阶段,青少年常常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压力和挫折。

这些压力和挫折往往导致青少年产生自责与内疚的情绪。

在这个时期,他们需要得到良好的心理辅导来应对并化解这些负面情绪。

本文将探讨青春期心理辅导如何帮助青少年应对自责与内疚的问题。

1. 了解自责与内疚的根源在进行心理辅导之前,青春期心理辅导师首先应该了解青少年的自责与内疚情绪的根源。

这包括家庭环境、学校压力、自身要求过高、人际关系等方面。

通过与青少年的互动交流,帮助他们认识自责与内疚情绪的来源,从而更好地揭示问题所在。

2. 建立信任与支持在青少年心理辅导过程中,建立信任与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辅导师应该以关怀、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青少年,确保他们感到安全和舒适。

只有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基础,青少年才会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内心的自责与内疚感受。

3. 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合理性自责与内疚经常伴随着过度的自我批评和否定。

心理辅导师应引导青少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过错,并帮助他们区分合理的责任和不合理的自责。

通过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青少年能够更好地面对错误,并从中吸取经验。

4. 促进积极自尊心的培养在青少年的自责与内疚情绪中,往往隐藏着自尊心的脆弱。

心理辅导师应该帮助青少年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并通过肯定性的语言与鼓励来提升他们的自尊心。

随着自尊心的培养,青少年将更有信心面对自责和内疚,更积极地改善自己。

5. 提供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针对青少年的自责与内疚情绪,心理辅导师可以与他们一起制定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通过帮助青少年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他们可以更好地面对过去的错误,并积极地改善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同时,心理辅导师还应该鼓励青少年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以使解决方案更有效地实施。

6. 鼓励积极自我反思与成长青少年的自责与内疚情绪也是对自身行为和决策的反思。

心理辅导师应该鼓励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是成长的机会,可以从中学习和成长。

当发现自己偏离原则时,哪种情绪是正常的?

当发现自己偏离原则时,哪种情绪是正常的?

当发现自己偏离原则时,哪种情绪是正常的?
当发现自己偏离原则时,可能会体验到各种情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绪:1. 内疚和自责:这是最常见的情绪之一。

你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
疚和自责,认为自己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2. 焦虑和担忧:偏离原则可能会引发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你可能担心
自己会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或者担心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3. 失望和沮丧:你可能对自己感到失望,因为你没有坚守自己的原则。

这种情绪可能会使你感到沮丧和消沉。

4. 愤怒和生气:有时候,你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愤怒和生气。

这可
能是因为你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而偏离原则使你感到挫败。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它们反映了你对自己行为的关注和对原则的重视。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些情绪,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过深入反思、制定改进计划和寻求支持,你可以逐渐恢复到正确的轨道上,并避免再次偏离原则。

同时,也要给自己一些宽容和理解。

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成长。

将偏离原则视为一个机会,通过反思和调整来提升自己,并更加坚定地坚守自己的价值观。

分手后,羞愧和内疚到底哪一个杀伤力更大?

分手后,羞愧和内疚到底哪一个杀伤力更大?

分手后,羞愧和内疚到底哪一个杀伤力更大?不久前,又出了一部失恋疗伤电影《心花路放》,男主角耿浩(黄渤饰)虽离婚但还是深爱前妻,好基友郝义(徐峥饰)希望他走出失恋的阴影,带他踏上艳遇之旅,希望他知道外面世界很大,重新开始。

耿浩在旅途中确实发现自己有喜欢上其他人的可能性,但始终放不下他最深爱的人。

他其实也一直想走出阴影,可就是走不出来。

直到他发现阴影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决定勇敢面对、接受时,却走出去了。

这个电影揭露出一个悖论:走不出阴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内心深处,你无法接纳自己。

羞愧与内疚,大不相同为了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羞愧(Shame)和内疚(Guilt)两个概念。

这是两种看起来很相似的负面情感,但心理学认为,它们对人的影响并不相同。

羞愧和内疚都会让人自责,但是内疚的人主要只会责怪自己一个特定的行为,而羞愧的人则会责怪自己本身。

内疚和羞愧都与较低的自我评价有关,而羞愧带来的失败感尤其强烈。

当你不接纳自己时,分手后就会产生羞愧的想法(例如:“我以前要是不那么任性,他就不会跟我分手了”),而不是内疚。

这些想法中暗含着因为没有满足他人的要求,而对自己产生的深深不满。

而接纳自我的人则会感到内疚(例如:“我应该适时对他温柔一下,他也需要别人对他的关怀呀”)。

这里面也有轻微地对自己的不满,不过这次是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标准。

根据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羞愧者会因为没有满足别人的标准产生负面评价,而内疚者则因为无法达到自己的标准产生负面评价。

内疚的人在负面事情发生后,会想尽办法去弥补,充满同情心,而羞愧的人则想要逃避,或充满攻击性。

那么问题来了,羞愧和内疚到底哪一个杀伤力更大?答案是羞愧,因为它使我们的基本需求——归属感受到了威胁。

归属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独处与和别人在一起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后者,甚至不惜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例如长久的痛苦、烦恼和完全没有益处的陪伴。

小学生内疚情绪的理解

小学生内疚情绪的理解

小学生内疚情绪的理解
理解小学生内疚情绪,首先要了解内疚的概念。

内疚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可以是对自身行为的不满,也可以是对他人的愧疚。

对于小学生来说,因学习成绩低下而产生的内疚情绪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情绪会加剧其焦虑
和情感低落的状态。

幼儿期就有内疚的体验,当他们行为不符合规范或被
责备时,会产生内疚的情绪。

此外,小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时,也可能出现
内疚情绪,例如他们在小组中没有表现出色,或者因为某件事而给其他人
带来困扰和烦恼时,也会产生内疚情绪。

通常,孩子们会有“懊悔”、
“羞愧”和“自责”的情绪,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因此,
家长和老师应努力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内疚情绪,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改
善当前面临的压力以及学习成绩,从而改变他们对自身行为失误的认知,
接受自己的失误,重新开始,做出更正确的决定。

羞耻和内疚的机制

羞耻和内疚的机制

每一种情绪的心理模型都涉及了一个内化的形象。

我在正文中表明,羞耻内化的形象是观察者或目击者。

而内疚时内化的形象是受害者或执法者。

如果用这种模型进行叙述是有帮助的,那么这种模型一定不会在原初层面就诉诸于他正在解释的情绪:只是说,是某种内化的形象引起了主体的内疚或羞耻,还是不够的。

我们假设,最原初层面上内化的形象,在内疚时的态度是愤怒,而主体的反应是恐惧。

那么,最原初的恐惧是愤怒带来的恐惧,而不是恐惧愤怒,恐惧愤怒就像害怕失去爱一样,其发展更加复杂。

从这个原初层面出发,有时候可能通过“自举”的方式发展出一种模型,以允许通过社会、伦理或道德观念逐渐形成主体的反应。

因此,因简单愤怒而起的简单恐惧就变成了一种对自责的恐惧,而在形成这种恐惧时,主体的反应让主体有正当理由对自己进行约束。

在以内疚为核心的、自律的道德中,主体和内化形象之间完全没有距离,内疚感被描绘成面对抽象的道德法则时的情绪体验,这种道德法则已经成为主体自身的一部分。

这种理想化的景象服务于完全道德自主的虚假概念,本书正文已经对这种道德进行了批评。

但除此之外,通过抹杀内疚的原始基础,该景象也掩饰了它的一个优点,我将在附录的最后部分回到这一点。

羞耻的情况会更加复杂。

如果我们从真的被人看到赤身裸体的基本情景出发,那么,内化的途经就不会是直接的,原因正如我在正文中提到的:在想象的观察者面前,裸体不是暴露。

可以解释羞耻感的任何内化的过程看起来似乎都很神秘。

答案在于这样一个事实:羞耻的根源不在于自身被看到赤身裸体,而在于一些别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大多数文化中,但不是所有文化中,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

(被看到赤身裸体具有强大力量的文化包括了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希腊人的文化,至于文化规约中,什么是裸体,什么是不恰当的观察,在我们和他们之间当然是不同的,因为实际上,这在我们内部和他们内部也是不同。

)羞耻的根源在于暴露在更普遍意义上的劣势地位中:用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我称之为权力的丧失。

为什么羞愧是对我们伤害最大的情绪?

为什么羞愧是对我们伤害最大的情绪?

为什么羞愧是对我们伤害最⼤的情绪?其实⼈类最负⾯的情绪是:羞耻(shame)。

我们能感知到的所有的不适,⼏乎都来⾃于它。

那么,什么是羞耻呢?它是⼀种由强烈的⾃我意识带来的情绪,是⾃⼰对⾃⼰的评判,是对⾃我价值的贬低。

想想你的学⽣时代⾥有没有这种时刻,就是被你的⽼师或其他⼈当众批评的时候,觉得⾃⼰是个⾮常差劲的⼈,⾮常羞耻,恨不得想找条地缝钻进去?这就是羞耻感了。

羞耻感会中断⼈们那些正⾯的情绪,⽐如愉悦或者好奇感。

羞耻感还有“掌控”其他情绪的能⼒:每当羞耻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变得警惕,对其他情绪的表达也会受到抑制。

与⼤部分情绪不同,羞耻感不会随着时间流逝⽽消失的,它⼀直都在我们体内。

它也是最不容易被⼈们承认和释放的情感,⽽是最隐秘的情感:我们悲伤或愤怒时都会有所表现,⽽感到羞耻时,我们却会减少表达,不希望被他⼈觉察。

其实,处于⼀定范围内的羞耻感是正常的,但如果羞耻已经影响到⼀个⼈对⾃⼰是谁、⾃⼰价值多少的基本想法,它就是极其危险的,这已经是病理性羞耻了。

你的每⼀次被⼈指责或者⼩⼩的失败发⽣,这种病理性的羞耻感都会被反复地体验到。

⽽且病理性羞耻有时也在关系中长期潜存。

怀有病理性羞耻的⼈会认为⾃⼰存在⼀些不⾜,⽐如经常感到⾃⼰需要依赖他⼈之类,⽽因为这种认知中的“⾃⼰是不够好的”意识存在,所以隐秘地、持续地感到羞耻。

那么,羞耻和内疚有什么区别呢?内疚其实是来源于,⼈们背离了某种原本被期待的⾏为。

简单点说就是,内疚是因为做了⼀些不好的⾏为。

处于内疚的状态中,不会像处在羞耻状态中那么糟糕。

它们俩有3个主要的区别:1. 内疚关于⾏为,羞耻关于⾃⼰:内疚主要集中于某个⾏为,⽽羞耻集中于⾃⼰在他⼈眼⾥的样⼦,以及⾃⼰的存在是否有意义。

2.在内疚状态中的⼈能获得⽐在羞耻状态中更多的⼒量:内疚者是⾏为越界,虽然感觉⾃责,但仍保留对⾃⼰的控制感,也感到⾃⼰有伤害他⼈的⼒量。

⽽羞耻者是⾃⼰批判⾃⼰,害怕⾃⼰失去与那些重要的他⼈之间的链接,这让⼈感到虚弱。

别让内疚主宰生命你要先学会原谅自己

别让内疚主宰生命你要先学会原谅自己

1. 内疚来源于你性格中害怕的部分。

后悔来自于性格中害怕的部分。

一味地担心只会让自己与精神发展需要的方向背道而驰,你应该选择的正确方向是通往爱的方向。

2. 内疚阻碍了你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想想看如果你在充满爱而不是害怕的情况下会如何说话、如何做事,事情的结果是不是就会大有不同呢。

内心充满爱能够帮助你学以致用,而不是让你在做事的时候更多地感到内疚。

你的经历是用来支持和帮助你,而不是让你陷入恐惧和悔恨的。

3. 内疚让你不诚实地面对他人和自己。

内疚会让你忘记“你不会造成他人精神痛苦”的道理。

你能引起别人的痛苦,但是他们的痛苦是来源于内心,而不是你。

他们的痛苦是了解自己的一个机会。

你的也一样。

4. 你可能会讶异内疚与原谅的关系。

内疚事实上是一种扭曲的、利用他人来寻求原谅的办法。

人们都相信如果你因自己的选择备受煎熬,其他人会宽恕你。

这样的想法让你活在痛苦中因为其实只有你才能原谅自己。

5. 当你有负罪感时,就不能发挥灵魂给予你的天赋。

你的天赋可能是养活家庭、创办新业务,写书或跳舞。

当你选择不原谅自己,就等于不接受灵魂赋予你的天赋。

其实你可以有其他选择的,你和其他人一样有天赋,并且生来就是要好好把握这些天赋的。

韦博英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如何给自己设定标准?
就下列情形给自己打分,不合符记1分,完全符合记5分。
我总想让自己看起来像其他人。
我不满意自己的体形,担心自己太胖或者太瘦,这老是困扰着我。
当考试分数不太满意的时候,我会对自己很不好。
我总是隐藏自己的错误。
如果认识了真实的我,别人也许就不喜欢我了。
总分
20-25分:现实地检查一下你超高标准的要求吧。对自己如此严格有可能会让你感觉很痛苦。找父母,老师或者心理顾问谈一谈,看看该如何正确地评估自己。
羞愧的时候,你感到丢脸、耻辱、不合格、讨人厌、有缺陷。羞愧让你想要躲藏起来,或者干脆直接消失。
你对自己的某些方面,如果你觉得他们认同你认为的“好的”品质有差距,你可能会感到羞愧。这些方面有可能包括你的外貌,你的朋友是谁、你的言语、你在学校的表现等。但是如果你总是将自己同你认为“好的”做比较,你可能永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16-20分:检视一下自己,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想你的标准是否现实,是否能够达到,你是不是应该做出些调整。
低于15分:你的标准还算现实、合适,你对自己不是特别苟刻
你会从父母和其他对你来说重要的人那里,传承他们的社会标准,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
是否感到内疚同你的道德标准有很大关系,它就像是住在你头脑里的一个小法官,不停地判断你的行为是否达到了那些社会标准所期望的。但你要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你会用道德标准来判断。如果你背离了自己的标准,背叛了自己,没有听从自己的内心,你就会觉得内疚。如果你认为诚实很重要,撒谎是不可接受的,那么你在撒谎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内疚。
你忠于自己的道德标准吗?用“是”或者“不是”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不是
1
有时候,我应该完成一件事情却没有,当被人问起时,我会撒谎
2
因为害怕卷入麻烦,我可能不会总是说实话。
3
如果我伤害了朋友的感情,他们不是真的希望我道歉
4
有时我做错了事,不会去主动承认,我希望没有人发现。
5
大部分人会忘记你做的伤害他们的事情,所以你最好也忘记它。
你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羞愧
羞愧让你感觉自己令人讨厌,让你感到自卑,让你认为自己的某些方面真的很有缺陷。你该怎么做呢?首先,你就像对所有情绪一样,搞清楚是什么引起了这种情绪,判断你的大脑是否评估正确?这很重要。
尽量不要让自己因为不必要的事情感到羞愧。
找回你的自信。引起羞愧的事情可能让你感觉自己很不合格。把令你羞愧的事情跟你的自我评价分开。
内疚可以保护你
如果内疚可以让你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那么这种情绪就起到了保护你的作用,不是吗?如果大脑能根据过往类似经验评估眼前的状况,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肯定的。比如说,你的确很想跟一个朋友交往,然而他却总是做一些有悖于你道德标准的事情,甚至是有可能伤害你的事情,那么,你会怎么做?幸运的是,当你做了背离自我期望的事情的时候,内疚的感觉就会袭来。而且,一旦你做了这样的事,你还得对自己撒谎,用各种站不住脚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内疚和羞愧的自意识情绪
当你认为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别人的身体,情绪或者心理时,你也许会感到内疚。内疚让你自责,让你感觉胃里好像打了个结,或者喉咙哽咽。内疚的情绪会占据你的头脑,你可能会把当时的情形翻来覆去的回想很多遍,担心别人会怎么看你,或者开始厌恶自己。
很小的时候,你就会学到一些概念:关于是非、好坏,关于人们所认为的得体的行为方式。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标准。你发现,做正确的事情或表现得体,往往就会被爱,就会得到父母、老师、朋友和其他人的赞许,并且整体来说,感觉自己是个不错的人。
现在你更好的了解了自己,你知道当自己处于一个有悖于自己道德标准的状况中时,内疚会及时提醒你。注意自己的情绪,公正的判断大脑是否对眼前的状况做出了正确的评估,真实的面对自己。
内疚是一种复杂的自我意识情绪。它可以帮助指导你的言行,当你背叛自己的道德标准时,它就会像警报一样响起,提醒你。情绪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对自己或者朋友行为伤害的人承认你的内疚,如果这样做你觉得很困难,可能是因为这会让你感到羞愧,从这个角度来说,内疚和羞愧是相互关联的。
挺直胸脯,让自己显得尽量自信。尽管内心你可能并不这样认为。
如果你试图把这种情绪传递传给他人(比如通过欺凌),记住,你希望的是人们尊重你而不是害怕你。
试着和善地对待他人,看看这样是否会帮助你自我感觉好起来。
不要担心自己的弱点,人们都有不完美的地方
羞愧,令人感觉很不堪,它涉及你的整个自我评价。理解这种强烈的情绪能帮助你决定,它到底是你与你本人有关,还是与你跟他人的关系,你的处境或者某种特定情况有关。
但是,也许你已经注意到,有些人并不会因为伤害了他人而感到内疚,或者他们根本不会理会自己的内疚。想象一下,如果学校里所有的孩子(除了你)都不会感到内疚,都体会不到这种让他们忠于自己道德标准的情绪,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很多孩子会撒谎、欺骗、偷窃,伤害他人(如果他们并不在乎卷入麻烦的话)。所以,在社会关系中,内疚其实是服务于某一个目的的,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相处。记住,他人的道德标准可能跟你的不同,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另一个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你,而不是像你对待他那样。
羞愧同内疚一样,跟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两者区别也很大,当你做了有悖于自己认同的社会准则的事情时,你体会到内疚。然而羞愧,是因为你辜负了自己——你的个人准则所要求的。如果你的行为伤害了他人,你也许感到内疚。但是羞愧,会让你感觉自己整个人仿佛都很差劲儿。
让我们假设,你对好朋友说谎了,会感到内疚,对吧?那么,如果后来,你认识到这样做很不合适,决定对他说出真相,你打算去告诉他。但是在你承认之前,朋友发现你说谎并来质问你,你会怎样?你可能会为自己感到羞愧,觉得,你让朋友和自己都非常失望——你没有按照自己的准则,表现出一个好朋友应该表现的。
6
如果你做了错事却不承认,大部分情况下,你可以逃脱惩罚。
你的分数是什么?
如果你有3个或以上的问题回答“是”你也许认为忽略自己的道德标准以逃避内疚的感觉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只有当朋友和家庭成员知道你是真诚的,你会首先承认错误,他们才会一直相信你。
如果你有4个以上回答“不是”,对你来说听从自己的道德标准是重要的。
羞愧和欺凌
羞愧令人感觉很糟糕,所以,有的孩子可能会想办法让其他人也跟他们一样感觉糟糕,这样他们会觉得好过点。这是些对他人霸道专横的孩子。不管你是不是这样的人,或者是否被这样的人欺负过,理解羞愧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霸道专横的人经常会感到羞愧,所以他们会试图通过欺负别人把自己这种糟糕的感觉“传递”出去。他们知道为什么可以使别人感觉不安全,然后利用这个去欺负或者取笑别人。他们通过这样做,去回避处理自己的不安全感。
内疚是为目的服务的
道德标准为你提供指引。帮助你决定如何想、如何做才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跟你有相同的道德标准。有些人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事实上,因为做错了会感到强烈的内疚,他们会非常谨慎,希望能够一直做正确的事情。可是,永远做正确的事(一直做个好人),就跟试图忽视自己的道德标准一样,是很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