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复习汇总.ppt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代词,它,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些,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指 代 对
指示代词
这(里),那(些) 其中
象
连词
副词 助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助词,不翻译
优选文档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12
三、词类活用 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作动,命名] 3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侧,名作状,从旁边] 4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见,动作名,前进的道路,见到的景象] 6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14
四、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优选文档
15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 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 件事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学生用)学习目标:1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此文中主要的实虚词、通假字、实词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点;2 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准确地翻译原文中的句子,做到“信、达、雅”;3 对原文的习作技巧、思想内容作更加深入的理解;4 通过上述内容的复习巩固,促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5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虚词。
结合具体语境,按照组别,把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写出来。
1234567891213(三)其(四)乃1(五)则1234(六)以123456789可以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足以12以故1(七)为12(八)者(九)也123……者,……也123(十)盖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十一)夫123(十二)何1(十三)于12345于是1(十四)所12所以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十五)既1(十六)焉123(十七)然(十八)遂1(十九)矣1(二十)哉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廿一)且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三、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区别:华花四、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一)其:⑴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指示代词那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⑵语气副词:①推测语气大概如:其.皆出于此乎②反诘语气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③婉商语气还是如:吾其.还也④期望语气一定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二)胜:⑴shēng ①尽如:何可胜.道也哉/刑人如恐不胜.②禁得住,能承受如:沛公不胜.杯杓⑵shèng ①胜利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胜过、超过如:日出江花红胜.火③优美的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三)道1、有碑仆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何可胜道也哉动5、策之不以其道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7、何可胜道.也哉(四)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五)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3、属予作文以记之4、文过饰非动词,(六)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2、吴广以为然3、有穴窈然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七)相1物以相之2将焉用彼相矣3公欲相鲍叔4相道之不察兮5已薄禄相6时相遣归五. 实词活用。
语文一轮复习(第13周)周末培优(含解析)
周末培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南岳①记戊戌秋,余偕陈子乔、林固庵二人之衡山.舆行两日抵其麓。
阴雨骤注,咫尺晦昧,兴几尽.诘朝②,云暂开,祝融峰忽现天际,旋露而旋灭.强之行,山径崎岖,舁者③无所用其力,各蹑其屦以上.午憩半山亭。
亭以下清澈,其上云深不可测。
饮毕,经三十六湾,羊肠屈曲,尤奇险可畏。
瀑布奔流怒号于万仞下,一失足,人莫援以手.秋日自上蒸之,云五色夺目。
所历之境,恍惚不可为状.俄而一岫现,以为凌绝顶也。
奋登之,则闻钟声、磬声、鸡犬声、行歌互答声唱和天半,仰之不见其处.从容攀跻,抵上封寺,宿焉。
云至,寺忽划然而断,峰巅挺现云中,如螺,如髻,如大海孤岛,绝无依傍。
风动云舞,山岳俱摇,令人眩悸不能自持。
夜半,风大作,殿上铁瓦欲飞。
晓起视之,云尽为风散矣。
乃攀危石凌绝顶。
近瞩荆、襄,远览宇宙,一目万里,洞然无蔽。
吾窃因之而有感焉。
卑而近者,其境易窥;高而远者,其妙难见。
天地之蕴奥,每多有所秘藏而不可以骤知。
使因偶有所得而遂快然自足,亦将无以极宇宙之大观,尽显乎造物之奇。
故安于蒙昧而不进者,自弃也;得其半而即欲自止者,画也。
殚其力之所能为,以求其境之可至。
至于疑似眩乱,天或未有以启之,又终有所不能达也,尽乎人复得乎天,而后此心庶乎无憾矣!此余之所以有感于斯也.余闻衡岳之上多幽洞异岩,为昔贤所曾游者.余将遍访而详览之,以悉得其概。
盖观其大,又欲有以尽其细也。
二子其亦有此志乎?(取材于清·罗泽南《游南岳记》,有删改)【注】①南岳:衡山。
下文中的“祝融峰”为衡山最高峰.②诘朝:次日清晨.③舁者:轿夫.文章最后一段“二子其亦有此志乎”一句中,“志”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志"指逐一(全部)观览南岳上的幽洞异岩,既要从整体上观看,又要了解它们的细微之处的愿望。
名师点睛1.依文觅方,课文寻技。
解答非传记类文言文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题,要依据文体,选择方法。
文章文体不同,表达方式有异。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参考译文】
苏轼到二十岁的时候,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 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 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 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 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 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主考官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 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 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 但是苏轼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
板 学案20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块 二
活动一 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①悟言一室之内 ②冯虚御风 ③长乐王回深父
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通“晤”,面对面 通“凭”,乘 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其次 列坐其次
古义:_其__,__代__词__,__指__曲__水__;__次__,__旁__边___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
举匏樽以相属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 歌窈窕之章
B. 扣弦而歌之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
帝乡不可期
何可胜道也哉 D.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A项劝请/通“嘱”,嘱托。 B项均为“歌唱”。 C项至,及/期求。 D项说/道路。
5.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②顺流而东也
埋怨、怨恨
①纵一苇之所如
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好像
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 ppt课件
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
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
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
名。2020/12/27
12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洞内更深的地方,那么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 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 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 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2020/12/27
16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 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 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 “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 成功的道理。
2020/12/27
10
朗读正音
1、庐冢 (zhǒng)
2、盖音谬也 (miù)
3、窈然 (yǎo)
4、咎 (jiù)
5、无物以相之 (xiàng)
6、何可胜道(shèng)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7
4
临川:王安石塑像
“唐宋八大家” 之一
2020/12/27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 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 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 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 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 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 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 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 的作品今存《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游褒禅山记+Word版含答案.doc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和尚)慧褒始舍(建舍定居,名作动)于其址(地基,这里指山脚),而卒(最终)葬之;以故(因此)其后名(称呼,命名名作动)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屋舍)冢也。
距(距离)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因为)其乃(是)华山之阳(南面)名(称呼,命名,名作动)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 ū,倒下)道,其文(碑文)漫灭(模糊,磨灭),独其为文(碑上的文字)犹(还)可识(辨认)曰“花山”。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解释原因,大概因为)音谬(错误)也。
其下平(平坦)旷(空旷),有泉侧(在一侧,名作状)出,而记游(题诗文留念)者甚(很,非常)众(众多),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向上走,名作动)五六里,有穴(xu é)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入之甚寒,问(探询)其深(深度,形容词作名词),则其好(喜欢)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拿)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见到的景象,动作名)愈奇。
有怠(懈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将要)尽。
”遂(于是)与之俱出。
盖(大概)余所至,比好游者尚(还)不能十一(十分之一),然(然而)视其左右,来而(并且)记之者已少。
盖(大概)其又深,则(那么)其至(到达的人,动作名)又加(更)少矣。
方(当,正在)是(这)时,余之力尚(还)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照明,形作动)也。
既(已经)其出,则或(有的人)咎(责怪)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尽)夫(这,那)游之乐也。
于是(对于这种情况)余有叹焉:古人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观(观察)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以(因为)其求思之深而.(表递进)无不在也。
夫(句首发语词)夷(平坦)以(并且)近,则(那么,就)游者众;险(险峻)以远,则至者少。
2018《游褒禅山记》一轮复习
例:则或咎其欲出者
5、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
例:其一犬坐于前
《狼》
二、语气词,放在句首或句中
1、表猜测、揣度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例: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2、表劝勉、期望、命令或加强祈使语气
例: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3、用于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4、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三、连词,表假设,译为“假若、如果”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
四、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 其”字用法归纳
他(们),它(们)(的)
人称代词 你(们),你(们)的
代词
我(们),自己(的)
指 代 对
指示代词
这(里),那(些) 其中
象
连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6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作动,照明] 7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作名,险远
的地方]
8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让人迷乱的地方]
9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传,动作名, 流传文字。名,名作动,称说,说出]
(三)说明句中加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游褒禅山记》复习
点击高考
(一)名句默写
1.(2012年湖南卷)Leabharlann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
焉,
。
2.(2011年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_____
,亦不能至也。
3. (08年浙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
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课件
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
6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 的籍贯、姓名。
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
7
归纳主题
本文把__游__山_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系起来,借_游__山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 学都要“_尽__吾__志___”和“深__思__慎__取__ ”的道理。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
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
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
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
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
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
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
15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 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 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
4
解题
•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 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
临川:王安石塑像
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
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
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
“唐宋八大家” 之一
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 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 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
的作品今存《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二、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6.而其见愈奇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8. 火尚足以明也9.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0.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三、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于是余有叹焉。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一词多义盖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盖音谬也其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⑿盖其又深。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⒁既其出。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⒅其孰能讥之乎?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以1由山以上五六里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夫夷以近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于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2于人为可讥3余于仆碑夫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良乃入,具告沛公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道1有碑仆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4何可胜道也哉5道芷阳间行然1吴广以为然2有穴窈然3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2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名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狄公有盛名重点实词虚词1华山之阳2卒葬之3既其出4咎其欲出者5然力足以至焉6其孰能讥之乎7何可胜道也哉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翻译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
判断,是,为)华山之阳(山的南面)名之也。距洞百余步,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只有/难道 如:公奈何众辱我,独
无间处乎)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 者,盖(大概)音谬也。
1、人要善假于物 2、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 3、善假于物,但不依赖于物等
为“其中的”例:其一犬坐于前
”例: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
二、文化常识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 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 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 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 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 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 阳名之也。”
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字(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3、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4、文过饰非(掩盖、掩饰) 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3、有穴窈然(……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然而)
(一)作代词
(二)语气词,放在句首或句中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不到)十 一(十分之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 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洞更深, 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方是时,余之 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形作动,照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责怪;诛/尤/让/怨/过)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 之乐也。(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 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句,似乎才思枯竭、没有写完,苏学士就提笔接着写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了苏轼如此
说,并没有辩白,而是将苏轼贬至黄州作官,直至苏轼亲
自看到了重九之后,秋风大作,将菊花吹得落满地,枝上
全无一朵,方才目瞪口呆,才晓得终究王安石是对的,自
己错了。
精品课件
• 王安石作了一本书《字说》,一个字解一 个意思,如天虫为蚕,四马曰驷。苏学士 嘲讽道:照这样说来,鸠字九鸟,鸣鸠在 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弄 得王安石回答不上来,很尴尬,同时苏学 士也是对王安石极大地嘲讽,可谓尖酸刻 薄,导致王安石恼羞成怒,很讨厌苏学士, 贬了他的官。
语气词 做兼词,于是,于之
夫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发语词,引起议论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指示代词,
•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这,那
精品课件
特殊句式
•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 状语后置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达(的人)又更加少了。
精品课件
•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义。 •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精品课件
感悟与积累
1、成功需要志、力、物。 2、无限风光在险峰。 3、学习要深思、慎取.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精品课件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作动,命名] 3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侧,名作状,从旁边] 4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见,动作名,前进的道路,见到的景象] 6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高考一轮复习导学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3、熟记课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二)情感目标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一、文学常识填空1.王安石,字,晚年号,谥号“”(故世称“”),临川人,北宋(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官至宰相,后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国公,世称“”。
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
主要作品集《临川先生集》。
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新法”,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关于文体:“记”是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有奏记、游记、杂记等。
从内容看,分为四类:记游(《游褒禅山记》)、记事(《五人墓碑记》) 、记亭台楼阁(《岳阳楼记》)、记物(《核舟记》)。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常常涉及哲理问题。
二、重点词语(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重点实词1.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2.有碑仆道倒3.有穴窈然: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4.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5.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不及,不到。
6.则或咎其欲出者:有人/责怪,埋怨。
7.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
8.古人之观于天地:观察,动词。
9.非常之观:不平常/景观,名词。
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帮助。
(三)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游褒禅山记一轮复习优秀课件
名作动,说清 尽 道
思而慎取之也。
……的 古今异义, 缘故 做学问的人
谨慎地 选择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籍贯 姓 名 字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归纳主题
本文把__游__山_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系起来,借_游__山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 学都要“_尽__吾__志___”和“深__思__慎__取__ ”的道理。
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代游踪
那些
更
当、正在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体还 用
力
来
形作动, 已经 照明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有埋 人怨
乐也。
自 己
他
尽情享受
形作动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对于这 种情况
语气词
取观 独察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 而又不随以怠
连词,表承接
• 夷以近,则游者众 • 险以远,则至者少
连词,表并列
•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 火尚足以明也,力足以至焉
用来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埋葬慧褒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足够 用来
在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志向,这里引 申为主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
对、正确
……的样子
但是、然而
感悟与积累
成功需要志、力、物。
学习要深思、慎取.
无限风光在险峰。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志当存高远 2、尽志无悔 3、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解题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
近三年福建高考文言 13年《龙洞山记》 12年《游龙鸣山记》 11年《小孤山新修一柱峰记》
例:其一犬坐于前 《狼》 语气词,放在句首或句中
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
例: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表猜测、揣度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例: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表劝勉、期望、命令或加强祈使语气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
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和同伴游褒禅山的经历,阐述了治学处世都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道理。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重点知识点的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
2、文体这是一篇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
二、重点字词1、实词(1)“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3)“谬”:弄错,使错。
(4)“穷”:走到尽头。
2、虚词(1)“其”: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代词,代指“我们”);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③其孰能讥之乎(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
(2)“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修饰);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且)。
三、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四、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字“11”。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五、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用作动词,居住)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4、问其深(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6、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7、而其见愈奇(见: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二、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④何可胜道也哉(说)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③属予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四、词类活用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1 知识全梳理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2、作家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
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
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3、课文解读: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
”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游褒禅山记》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然后详记游后洞的经过。
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
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慧褒()庐冢(,)仆道()谬()穴()瑰怪()窈然()(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而卒葬之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碑仆道4、其文漫灭5、盖音谬也6、有穴窈然7、有怠而欲出者8、不出,火且近9、盖余所至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1、则或咎其欲出者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14、而人之所罕至焉15、无物以相之16、其孰能讥之乎17、何可胜道(四)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由山以上五六里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8、火尚足以明也9、极夫游之乐10、常在于险远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五)翻译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请指出特殊句式:1、唐浮屠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复习
《游褒禅山记》学案【学习目标】1. 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 体会文言断句与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 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2. 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学习内容】《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34岁,正在舒州任通判。
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全文五段,前两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
中间两段是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议论。
最后一段,补叙同游者的情况。
第1段紧扣题目,说明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以与辨释“花山”之“花”乃“华实”之“华”的误读。
第2段则全是记游。
第3段集中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会。
这是全文的重心,也是作者思想意念之所在。
第4段,与第1段仆碑文字和读音问题相照应,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何可胜道也哉!”作者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因而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
“深思而慎取”,如此立论,正是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
第5段,是古代游记的惯用格式,即交代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从而收束全文。
小结: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说明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
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正像梁启超所说:“荆公则学人之文也。
”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1. 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
游褒禅山记一轮复习优秀课件
高考对接一人称总结
1高、考代词对接一虚词总结
18.【之】
①均之二策。(指示代词,这)②作《师说》以贻之。
(代人,他) ③輮使之然也。(代物,它)④人非生
而知之者。(代事,道理)
2、动词
①夜驰之沛公军。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去,往,到 )
3、结构助词。①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定语标志)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不翻译,补语标志)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 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此余之所得也!余于 仆碑,又以(因此 )悲(悲伤)夫古书之不存,后 世之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明白 )者,何可 胜道也哉!( 这样的事,怎么能说完呢?)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的人 不可以不深入的思考,并且审慎的选取的原因。)四
• 38.合葬。指夫妇死后葬在一起。
• 39.稿葬。庶人死了至多用“稿葬”。“稿葬”就 是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
• 40.庐冢。也作“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 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庐”,房 屋;“冢”,坟墓。如《游褒禅山记》:“今所 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3.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 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 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 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 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于“而”表示 修饰关系,不译)
• 1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任用。)
• 9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确实是有原因的) 原 因
高考对接一实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其人
临川:王安石塑像
“唐宋八大家” 之一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 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 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 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 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 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 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 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 的作品今存《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 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 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 近三年福建高考文言 13年《龙洞山记》 12年《游龙鸣山记》 11年《小孤山新修一柱峰记》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 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 取之也。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由此感叹 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 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 用资料的缘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 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 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 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4、指示 代词,译为“那”“那(个、些、里)” 例:则或咎其欲出者 5、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 例:其一犬坐于前 《狼》 二、语气词,放在句首或句中 1、表猜测、揣度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例: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2、表劝勉、期望、命令或加强祈使语气 例: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3、用于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4、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三、连词,表假设,译为“假若、如果”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 四、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 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 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 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 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 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 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 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 了。
1 .以故其后名之褒禅
因为,介词 是、为,表判断。
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 .盖音谬也
大概,承接上文,表示推测
4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5 .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
6 .于是余有叹焉 语气助词
7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用在主谓之间,助词
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 .夫夷以近
3 .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景象 4 .胜 何可胜道也哉 尽 高处不胜寒 承担,承受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 称焉 尽 5 .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辅助 伯乐相马 仔细看,审查 儿已薄法。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 的籍贯、姓名。
归纳主题
治学 本文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游山 游山 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 尽吾志 深思慎取 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__ ”的道理。
在游山途中因轻信随从,半途而废,褒禅山最 为奇妙之处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 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 系。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 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 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 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 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 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就是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竟然,居然 何也 于是 3、良乃入,具告沛公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才 质于齐,兵乃出
盖
车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因为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超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 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 “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 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 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 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 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 名。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 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 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 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 (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 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 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 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 洞”。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 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洞内更深的地方,那么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 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 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 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4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名,名作动,命名] [侧,名作状,从旁边] [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见,动作名,前进的道路,见到的景象]
6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 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 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 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朗读正音
1、庐冢 (zhǒng) 2、盖音谬也 (miù ) 3、窈然 (yǎo) 4、咎 (jiù ) 5、无物以相之 (xià ng) 6、何可胜道(shèng) 7、王回深父 (fǔ) 8、今言“华” (huá) 如“华实”之“华” (huá) 者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 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 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 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 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 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 列宁称其为 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 “中国十一世 荆国公,故世称“荆公”。1086年司马 纪的改革家” 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 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7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作动,照明] 的地方]
8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作名,险远
9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让人迷乱的地方]
10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传,动作名, 流传文字。名,名作动,称说,说出]
(三)解释下列实词的意思 1 .得 此余之所得也 心得,收获 古人之于天地、……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能够 可以 2 .道 有碑仆道 路 何可胜道也哉 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 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 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 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 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 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 其”字用法归纳
人称代词 代词 指示代词
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 这(里),那(些) 其中
指 代 对 象
连词 副词 助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助词,不翻译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请指出下学过的列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蔺列传》 2 .秦王恐其破壁。 《廉蔺列传》 3 .今肃迎曹,曹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犹不失下操从事。 《赤壁之战》 4 .今曹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解题
•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 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远”“非 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 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 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 限的险峰。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志当存高远 2、尽志无悔 3、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