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均衡及其发展特殊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也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实现这种协调发展的相应策略。

一、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的现状在中国西部地区,一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渔业和牧业等,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和建筑业,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

在这些产业中,农业是西部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工业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服务业相对较薄弱。

农业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基础产业,占据着相当大的经济份额。

西部地区的环境较为适宜农业发展,且农产品的种类较多。

然而,西部地区的农业存在着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链薄弱等问题,导致农业发展潜力未能得到充分释放。

工业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重工业和资源加工业。

西部地区富集的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西部地区也面临着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

服务业在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占比较低。

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和物流等方面。

尽管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实现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加强一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二三产业提供原材料和食品安全保障;同时,通过提升二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可以带动一产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西部地区人口较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在一产业向二产业和三产业的转移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可以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产业水平。

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问题探析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由东西部地区的不平衡增长逐步向相对均衡增长转变。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已经初见成效,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目前看来,西部地区在特色经济,尤其是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还很不成熟。

本文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对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尝试性的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促进这一地区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标签: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经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由东西部地区的不平衡增长逐步向相对均衡增长转变。

深居内陆的西部地区受其自然条件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步伐明显滞后。

新时期,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将会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

特色产业作为西部经济的重要支撑,它的发展将对西部经济起到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

一、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1.优势(1)资源优势西部地区深居祖国内陆,优越的地理状况赋予了这一地区丰富的资源储备,包括矿产、天然气、石油、煤炭和水资源等各类能源资源蕴藏丰富且分布广泛。

独特的资源优势为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要素成本优势第一,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

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人均工资水平差异显著。

2012年西部城镇人均工资水平为38586元,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第二,土地的使用价相比东部地区而言则低廉的多。

比如工业用地价格,根据《国家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规定,我国的土地级别划分为15等,最低价标准从十五等的60元/m2递增至最高的一等840元/m2。

前者所涉及县级单元全部属于东部地区,后者涉及县级单元中西部地区占比达到81.2%。

充分体现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

西部大开发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研究

西部大开发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研究

西部大开发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研究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大开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口流动等方面得到了大力支持和鼓励,这也为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和发展基础。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西部地区一直以来都落后于东部地区。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西部地区开始逐渐走上了富裕之路。

同时,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西部大开发政策和相关措施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强化和推动。

西部大开发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首先,它能够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推进全国一体化进程。

其次,西部大开发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还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和挑战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以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同时缺乏高新技术和服务业等现代产业的支持。

这样的产业结构使得西部地区的发展模式比较单一,缺乏活力和创新性。

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许多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这也限制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针对这些问题,实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同时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技术水平。

此外,对劳动力进行培训和教育也是必要的措施。

三、西部大开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实际上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方面,大量的投资和资源的涌入使得西部地区的措施和政策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推动。

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大量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这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环境保护方面,西部大开发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我国西部地区是指位于长江以西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部地区。

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地理条件差异和历史原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

同时,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上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缺乏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其次,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吸引力不足,许多优秀人才选择到东部沿海地区寻求更多机会。

这导致西部地区在科技、管理和创新等领域的人才储备较为匮乏,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再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严峻。

西部地区地理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且受到生态破坏的威胁。

水资源紧张、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为了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交通、通信和能源。

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互联互通,提高西部地区交通和通信设施的完善程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西部地区应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同时,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强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到西部地区创业和就业。

同时,加强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土地治理和草地恢复。

同时,鼓励西部地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修改稿2

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修改稿2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还在不断地进行当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转变。

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三次产业的发展总和,因此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本文是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的,目前来看,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非常相似,但由于发展的起步点不同,发展的过程中就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就产业结构的效益方面对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当前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产业结构现状,地区三次产业优势,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等情况,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对产业结构的不足提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功效系数法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I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constantly, pursue maximum economic efficiency,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pollu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began to "resource-conserving, environment-friendly"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the sum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ecessary. This is on my East West area of industry structure for comparison analysis of, currently see, East West area of industry structure very similar, but due to development of started points different, development of process in the on has many aspects are exists with must of differences, this on industry structure of benefits aspects on East West area industry structure for comparison analysis, understanding current East W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tatus, and industry structure status, area three times industry advantage, industry structure exists of insufficient, situation, Utiliz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insufficient to mak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Key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Output value structure Employment structure Compare labour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coefficient method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一、引言自1979年以来,我国以工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已经形成,在基数存在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全国的产业结构却呈现出了明显的趋同,许多地市级产业结构的相似度更是非常明显,我国是发展大国,资源大国,人口大国,发展不均衡,资源分配不均衡,人口分布不均衡,相同的产业结构对于东西部的发展在建设上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重复,因此造成资源的浪费。

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

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

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的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西部地区庞大的面积、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资源型产业、制造业、旅游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趋势。

通过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政策支持,可以预测未来几年西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一、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的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铝等。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西部地区的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但是,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1. 绿色转型: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将加大绿色转型的力度。

通过引入先进的矿业技术、环保设备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鼓励资源企业在环保、节能和减排方面进行创新,并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2. 产业升级:西部地区将加快资源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例如,煤炭行业可以通过发展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和电力等产业,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3. 能源替代: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西部地区将加快推动能源替代。

例如,可以发展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清洁能源项目,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基地,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西部地区的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条件等。

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的加大,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快。

1. 制造业转移: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制造业正在向西部地区转移。

西部地区通过提供低成本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企业。

其中,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区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问题

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问题

2007 年
第二产业 总产值
84259.5 31905.6 22172.11 138337.21
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
51.58 49.55 46.32 50.19
生产总值
191041.13 77922.09 58256.58 327219.8
2008 年
第二产业 总产值
99238.79 39623.14 28018.59 166880.52
7.49 14.95 16.18 10.71
163369.87 64390.61 47864.14 275624.62
11621.56 9296.99 7645.08 28563.63
7.11 14.44 15.78 10.36
191041.13 77922.09 58256.58 327219.8
单位:亿元
年份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项目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总产值
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总产值
占地区生产总 值比重(%)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137844.2 53682
39527.14 231053.34
10319.7 8024.48 6396.07 24740.25
168 现代营销
区域经济
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还不明显;在就业创造方面,绝大部分省区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的。
表 3 是我国各地区 2006 年~2008 年第三产业产值与当地生产总值之间的比重情况。从表 3 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第三产 业占当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 37%左右,超过了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应注意,虽然西部第三 产业的比重与全国相比差异不大,但这种较高比重的形成是由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弱势造成的。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广阔、资源最丰富的地域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得益于国家的重点支持和发展战略,中国西部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存在一些瓶颈和挑战。

本文将对当今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可以分为经济、基础设施、教育和环境几个方面。

首先,就经济发展而言,中国西部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天然气和水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量的投资和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方面的建设。

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流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此外,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普及和改善也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师资力量的提升。

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学校不断增加,为青年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选择。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为西部地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于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方面仍存在困难。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资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同时,西部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与东部地区的市场接轨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提高质量。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西部地区的山区、草原地带等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以及技术支持。

浅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现状及协调发展对策

浅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现状及协调发展对策

浅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现状及协调发展对策西部地区是指中国西部各省份和自治区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源、矿产等,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环境和经济挑战。

本文将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协调发展的对策。

首先,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破坏。

例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以及湖泊和江河的干涸。

同时,大量的森林伐木和土地开垦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西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干旱、水旱蚁眼病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在经济方面,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相对不完善。

农业仍然是西部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科技水平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

另一方面,工业发展相对较弱,很多地区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外部投资和技术流入不足。

此外,贫困问题在西部地区普遍存在,一些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较低,人口迁移以及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也比较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一系列协调发展的对策。

首先,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恢复植被和水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对于尚未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加强保护,限制不可持续的资源开发行为。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

其次,要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的交通和通信便利性,降低物流成本,吸引外部投资和技术流入。

同时,要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支持。

此外,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和减税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和培育本地企业。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与东部沿海的差距不断拉大。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为今后西部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但和中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当前,西部开发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新的阶段,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又需要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西部开发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文章希望通过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找出新阶段西部开发的重点和方向,即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探索如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使西部地区在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谋求更大的空间,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其理论意义则是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利用什么样的经济机制,使产业结构从以传统的农业和资源型的初级产品加工业为主,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化、多样化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

论文的基本框架为:第一部分,导言。

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论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产业结构理论。

主要介绍了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研究。

首先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中国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比较、以及西部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的比较和西部地区各产业内部结构的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目前的产业结构不能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指出西部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使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

第四部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关系。

从城市产业地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发展格局

从城市产业地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发展格局

从城市产业地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发展格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产业地域结构已成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加大扶持力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金涌入这些地区,城市产业地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角度分析中西部地区发展格局,以及城市产业地域结构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产业结构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然而,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地都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引进外资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逐渐向多元化、服务业化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1、多元化在各地经济结构的转型中,重点打造的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不仅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以重庆为例,其特色产业已由传统的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转向了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而且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风险分散的发展模式,注定会为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加充沛的发展动能。

2、服务业化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也正在快速发展。

这不仅是因为服务业具有较低的环境污染、简单的技术要求和较强的市场适应性等特点,而且也与我国战略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有关。

像重庆、成都等地曾经专注于制造业,而现在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服务业。

因此,服务业的快速崛起,将会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不少的机遇。

3、技术密集型随着国家技术创新战略的不断深入,中西部地区的高科技企业正在爆发式增长。

以成都为例,其以“天府科技城”为主要载体,培育了一批著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启动了许多支持科技公司发展的政策,这有利于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迭代,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经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市场需求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内生型需求,其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重点。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人才竞争力
总结词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吸引和留住 优秀人才。
详细描述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职 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的人才。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 西部地区发展。此外,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 的合作,共同培养和吸引人才。
范围
西部地区的范围随着时间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一般 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 省份。
西部地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1 2
地理位置
西部地区位于中国内陆,是中国与亚洲各国和 世界各国联系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未来发展 的重要区域。
资源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能源、矿产 、农业资源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3
社会稳定
西部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历史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近代的西部大开发 ,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现状
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但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一带一路”倡议等,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总结词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区域协调性,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详细描述
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推动西部地区内部以及与东部地区的互动合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同时,鼓励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带 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研究
种粮的可见 和不可见成本 要 比中部 种粮大 省高 出 2 %左 右 , 5 粮食 的品 质也缺乏市场竞 争力。而且 , 由于 不断地 开荒种地 、 砍林 伐木 , 西部地 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 更加 剧 了农 业 的不 利地位 和产业 结构 的不合 理性。 西部地 区的第 三产业 发展滞后 。改革 开放后 , 西部第 三产业 获得 较快 发展 , 但是 与东 部相 比差距仍 较大 。第 三产业 发展滞 后的一 个主 要问题就是 市场化程 度低 , 除商业 、 输业 等传统 产业外 , 运 其他众 多领 域的市场化程度都 比较低 。市场配置资 源的基础作用 尚未得到 充分发 挥 , 场进入障碍较大 , 市 尤其是在金融 、 险 、 保 电信 、 铁路 、 航空等一 些发 展潜力较 大的新 型产业 , 政企不分 、 行业 垄断问题严 重。特别值得 一提 的是西部旅游业 , 0 年西部海外游客 占全 国总数的 1 . %, 2 o O 0 4 而创汇却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
1 0 3.5
1 2 3.9
1 0 5.
2 6 3.o
2 7 6.8
3 2 0.
4 .1 10
4 .1 13
4 7 2.
3 2 5.0
3 6 8.4
3 . 96
产 业 结构 发 展 之 客 观 规 律 , 出产 业 结 构 调 整 的 合 理 发展 趋 势 。 提
维普资讯
●西部开发
《 经济师)08 ) 0 年第 期 2 3
国西部地 区产业结 构的优化发展研 究 .
● 张 嘉卿
摘 要 : 业结构 的升级 即产 业结构的 合理化 与现代 化是 一个 国 产 家经济持续 发展 的主要动 力。当前我 国西部 地 区经 济发展 的 矛盾突 出 显现在 产业结构 不合理 、 产业 比例不协调 等方面 , 进行产 业结构调 整 已 经 刻 不容 缓 。文 章 主 要 从 理 论 上 分 析 我 国 西 部 地 区 产 业 结 构 的 现 状 、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分析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分析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中西部地区依旧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面临着重大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文将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总结分析其发展战略,探讨如何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中西部地区经济现状的概述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区域发展不均的典型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的发展步伐相对较慢。

与此相对的是,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导致中西部地区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力都较弱。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市场规模小、资源禀赋不足、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企业实力不够强大,缺乏核心技术,高端制造业也有待加强,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思维,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速度。

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一)资源开发与环保并重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目前许多资源未被开发利用,随意开采又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把资源开发与环保并重,将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高技术产业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激烈,中西部地区应该尽快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科研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发展高技术产业据此加快产业升级,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提高中西部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农业等资源,应该立足资源独特性、人才优势、品牌效应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产业,加速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得到高度重视,为中国经济普及推动作出重要贡献。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道路、铁路、水利、电力、通讯等,以确保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与东部地区持平。

西部区域发展战略分析

西部区域发展战略分析

西部区域发展战略分析一、西部区域概述西部区域指的是我国西部地区,根据国务院的文件,“西部地区”包括了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以及部分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

由于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差异巨大,这些省份之间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西部区域的发展现状西部区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国家战略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经济的整体增速放缓,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希望通过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来实现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然而,截至目前,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地区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离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西部区域发展的挑战和机遇西部区域的发展面临着重重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着很多的短板,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2、资源环境压力大。

西部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低,能源资源、水资源等的获取和利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3、产业结构落后。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统的资源型、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然而,西部区域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

随着国家政策的加大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步改善,机遇与挑战并存。

四、西部区域的发展战略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政府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以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政府需要重点关注西部地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承载和支撑能力。

2、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需要推动西部地区逐步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加强生态保护。

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脆弱,政府需要加大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力度,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均衡及其发展特殊性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均衡及其发展特殊性分析
接 金 融 试 验 区 .促 进 金 融 开 放 与 金 融
贵 州省 的村 镇银 行 和 乡村银 行 的发展 是 比较早 的 ,可 是发 展农 村工 业 和金 融服 务业, 光有银行 业是不 行的 。 国西 部发 我 展 生态 经济 就是 农 业 、工业 和商 业服 务 业 三 大产业 混 合发展 的经济 。 以生 态项 目的金 融服 务统 领 工业 项 目、农 业项 目 和 服 务 业项 目发 展 我 国西 部 生 态 经济 。 我 国西部地 区只有农 业 、 商业 ( 含直 接金 融服 务业 ) 、工 业 ( 特别是 轻工业 )均衡 经 营 、三大 产业 均衡 发展 ,才能 民强 民
代 以 来 发 展 起 来 的 乡 镇 企 业 ,是 我 国 西 部 城 乡 的 生 产 力 最 原 始 的 层 次 混 合 着 现
林 主导生态系统的复合型可持续 发展 的绿
色 经济 因为我 国西部 地 区是黄河 、 江 , 长 和 珠江 的源 头 ,森 林和 绿 色植 被应 该 得 到 较好地 保护 。 国西 部地 区工业 、 务 我 服 业 和农 业 的投 资 比例 、结构应 均衡 。
( )我 国 西 部 产 业 和 就 业 结 构 均 衡 二
促 进 西部 社 会 结 构 的 均 衡 发 展
均 衡 经 济 思 想 对 我 国 西 部 三 大 产 业 均 衡 发展 的借 鉴 意 义
在区域结 构功能模 型研究 中 , 强调 了 区域体 系的形成需 要一定 的条件 , 即要 有 “ 、肚子 、嘴和脉络 ” 心 ”指 中心城 心 。“ 市;“ 肚子 ” 腹地 , 指 包括 众多的农村 、集 镇和其 中的农 田工厂 ;“ ”指出 口 ( 嘴 区 域 贸易 口岸 ) 脉 络 ”指交 通运 输 的渠 ;“ 道 、通讯联 系和交通 网络 、中心城市 、 腹 地 、 通网络 、海陆空 的出 口构成 了一个 流 经济 区域 经济 生态的基本 内涵。 只有满足 这些条件 ,生产力才能得到提高 。

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如何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和经济区域。

近年来,大西北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过去,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资源开发和传统农业。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引导,产业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农业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而是朝着现代化、产业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新疆的特色水果种植,如哈密瓜、葡萄等,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都实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

同时,一些地区还发展了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工业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

过去,大西北地区的工业主要以能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附加值较低。

如今,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逐步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迈进。

例如,陕西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也在大西北地区逐渐兴起,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

旅游业成为了大西北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青海的青海湖、宁夏的沙坡头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业的繁荣。

此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也在不断壮大,为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大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其次,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整体的创新水平仍需加强,以推动产业向更高端迈进。

再者,人才短缺也是制约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一些产业缺乏高端人才的支撑。

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特征

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特征

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特征分析摘要:我国地域面积宽广,东西南北地域特征差别较大,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不同的产业分布,本文中,笔者从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出发,分析探讨了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的特征,并分析了在产业结构方面东西部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希望能使读者对我国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特征有更客观和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产业结构特征东西部地区差异分析一、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特征的不同之处分析(一)人文条件决定了东西部产业结构特征的不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区分布着不同民族的人民,总体而言,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为汉族,在西部内陆高山地区都为少数民族。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族人民的农耕和渔、牧业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而少数民族在牧业上的特征更为明显。

如浙商闯荡天下的故事人尽皆知。

此外,不同的人文环境对经济产业结构特征的影响还体现在旅游业方面,如在西藏旅游业兴起的原因多为当地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对佛教的传承等。

而在东部地区,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较多,旅游资源也多为人工造成,如上海的世博管、北京的水立方、山东的夫子庙等都是人类的结果。

(二)地理条件决定东西部产业结构的不同分布和不同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领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西从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北达黑龙江漠河,南抵海南三亚。

正因如此,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产业结构的分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的特征差异我国总体地理环境是东高西低,三级阶梯将我国分成了明显的东、中、西三个部分,我国东部处于地势阶梯的第三层阶梯上,有广阔的平原,间有低山和丘陵分布,且总体海拔在500米以下。

而我国西部处于第一级阶梯,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因此,这决定了对地理条件依赖性较强的第一产业结构特征的差异,导致西部第一产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辅种植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农作物,如新疆种植的棉花,西藏高山上种植的青稞等。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产业发展政策的不断充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尤其是国家针对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制定西部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通过倾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重点推进《通知》指由农业银行总行专项安排和各商业银行总行直贷解决;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生态林、草产出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先进技术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鼓励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的农业、矿产、旅游等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以及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市,支持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和允许类产业的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资;积极探索以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方式引入外资;鼓励在华外商合资企业到西部地区再投资,其再投资项目外资比例超过25%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对外商投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适当放宽外商投资的股比限制;对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及出口创汇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进一步加强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建设西部生态环境,2003年1月,农业部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

该《意见》强调了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总体思路;规划了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

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均衡及其发展特殊性分析内容摘要:我国西部地区应以三大产业均衡发展、安居乐业的民生经济模式作为主要发展模式。

我国西部地区均衡经济的路径选择,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生态经济模式。

农村金融是发展我国西部三大产业经济的核心。

我国西部地区最好是发展农村直接金融试验区,促进金融开放与金融下乡,促进现代技术、生态旅游和职业技术教育下乡。

我国西部经济的均衡发展需要配套一些优惠政策的支持。

关键词:西部农村金融产业均衡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经济增长极理论我国西部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均衡发展。

我国西部三大产业的均衡发展应该特别注意经济生态和发展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是一种生态资源平衡性地建设、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且以森林主导生态系统的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

因为我国西部地区是黄河、长江和珠江的源头,森林和绿色植被应该得到较好地保护。

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投资比例、结构应均衡。

(一)安居乐业的生态经济是我国西部地区应有的均衡经济我国西部地区是三江源所在地,森林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很重要。

我国西部三大产业的发展,完全不同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发展超大型城市、发展大城市、发展超级规模的机器工业大基地的设想。

在我国西部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遵守生态经济学规律,发展均衡经济。

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必须均衡发展。

在我国西部过分强调工业化是不科学的。

因为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很多工矿企业还是处于出售煤炭等矿产资源和原材料的阶段。

“让我们加重的说中国几千年来并不是没有工业的国家”(费孝通,1999)。

现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是说,“以前没有工业,现在才从西洋学来了工业;实在的意思是中国的工业技术需要改良,需要现代化罢了。

要正名的话,应该说是中国工业的现代化才比较合适”(罗坤燕、周国富,2011)。

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是每个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都应该无污染的生态工业园区。

(二)我国西部产业和就业结构均衡促进西部社会结构的均衡发展在我国西部地区,例如贵州省等老少边穷各地区,数以万计的剩余劳动力涌进各级城市打工,或者数以万计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困守在农村分割细碎的小块土地上耕种的现象是不可想象的。

假如我国西部地区就业比例不均衡,那么社会局面就难以稳定。

城市的高房价和户籍分割制度是我国西部城乡分割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国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实施趋于均衡发展战略,就地上岗,春运情况和社会治安就会大为改观。

所以,我国西部地区需要主要解决民生就业问题,促进旅游业开发和现代物流,促进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扩大就业,发展安居乐业的民生经济,才是我国城市与西部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我国西部三大产业均衡发展应发展农村金融等高端服务业金融是三大产业的血脉。

我国西部一切产业和企业的做大和做强都离不开现代金融和现代金融手段的支持。

我国西部农村金融需要因地制宜。

穷则思变,西部穷困区域需要率先突破金融业垄断。

贵州省的村镇银行和乡村银行的发展是比较早的,可是发展农村工业和金融服务业,光有银行业是不行的。

我国西部发展生态经济就是农业、工业和商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混合发展的经济。

以生态项目的金融服务统领工业项目、农业项目和服务业项目发展我国西部生态经济。

我国西部地区只有农业、商业(含直接金融服务业)、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均衡经营、三大产业均衡发展,才能民强民富、国泰民安。

我国西部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才符合我国西部生态经济的均衡发展的要求,才能把西部地区黄河上游、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区域,发展成为卡斯特石头上、沙漠里和山区山坡上的森林公园与生态博物馆。

均衡经济思想对我国西部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的借鉴意义在区域结构功能模型研究中,强调了区域体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要有“心、肚子、嘴和脉络”。

“心”指中心城市;“肚子”指腹地,包括众多的农村、集镇和其中的农田工厂;“嘴”指出口(区域贸易口岸);“脉络”指交通运输的渠道、通讯联系和交通网络、中心城市、腹地、流通网络、海陆空的出口构成了一个经济区域经济生态的基本内涵。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生产力才能得到提高。

(一)区域经济结构中的混合生产力是西部产业结构均衡的力量之源我国西部地区的混合生产力是包含多种层次的。

我国西部地区的混合生产力既包括大型国有军工企业,制造飞机、汽车和航空航天设备的极端现代化自动化的生产能力,也包括半机械化和手工化的体力化的简单生产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是我国西部城乡的生产力最原始的层次混合着现代工业,生产力成为混合生产力。

贵州省的生态经济包括环境保护模范城镇建设、保护区域山地生态森林,保护珠江和长江水源,也包括贵州煤层气产业等现代清洁能源,煤化工和磷化工等生态工业园区项目,为我国西部地区均衡发展三大产业提供了动力源泉,也为我国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提供干净的水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贵州形成苗药和植物生态药的生产力和区域混合生产力,推动了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实践证明,发展生态经济,是推动西部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三大产业链共生耦合、联动发展,在社会层面加快构建生态经济大循环系统,推进我国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用生态经济思想指导西部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化我国西部三大产业合理化不是为了本地GDP扩张。

所以,生态经济项目更不能只抓工业、或抓重工业只抓大型投资项目。

要推进金融改革和物流服务业体制改革,转变为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仅仅靠投资拉动本地经济增长是不明智的,金融总量的硬约束,使得增加投资扩展GDP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例如,贵州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珠江源与长江上游的森林生态水土保持、森林植被和工农业结合的关系如何协调?三次产业如何协调发展才能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经济生态和生态经济也包括改善三大产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例如,在贵州省开发生态经济项目,贵州省山地生态经济的开发金融及贵州省农村金融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解决贵州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

在交通方面,要疏通高速公路和铁路,在有规模的城市需配备机场等基础设施。

西部城市要招商引资,即使没有机场,至少需要有高速公路,招商才能安商。

其次要设置包括社会服务的软件和技术文化等实力软性基础设施。

贵州山地生态经济开发软件改善,要实施优质服务。

例如,产业链和产业要配套,政策优惠执行要到位,项目审批的配套服务等,治安服务、文明礼貌、社会风气,政府的服务效能要快速准确、廉洁高效。

(三)我国西部均衡经济建设的路径选择我国西部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生态经济模式。

“一方面,日韩农民的收入60%以上来源于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可以以合作社形式进入金融、保险、加工、购销、超市、餐饮、旅游、饭店。

日本严禁外部主体进入农业,这样才保护了日本的农业” 。

在我国西部发展制衣、餐饮、住房和摩托车汽车和公路(行)等民生产业,衣食住行经济产业互动、保护森林生态等,发展其它社会事业,务必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引导、民间主导的模式。

一是要大力发展“农工相辅”、“农工混合”的经济组织,同时鼓励“现代工业技术下乡”。

二是输入现代知识,在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模式,促进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借鉴均衡经济思想的建议在我国西部地区,均衡地发展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是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代替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沿海地区打工的最好途径。

(一)我国西部金融下乡是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发展西部生态经济是需要大量资金的。

建议采取民间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发展乡村金融。

乡村合作银行的实践证明,在政府引导和法律规范下,乡村工商业和乡村银行等金融业应采取民营的形式发展为最佳。

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处理好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的关系。

西部建设均衡经济,最好是发展直接金融试验区,促进金融下乡,促进西部旅游资源投资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我国西部生态经济需要现代技术和职业技术教育下乡西部发展生态经济项目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经济模式。

生态经济的盈利模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让本地产品和本地商品出口出去到外地或外国销售盈利;另一种是把本地人才和外地人口吸引来我国西部地区消费或旅游。

因为我国的现代教育不但没有做到把我国西部推向现代化的任务,反而发挥一种副作用,成为吸收西部人才外出打工的机构,损蚀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

发展面向西部工业化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西部地区目前的现代教育太偏重于政工、教育、卫生等并不直接增加居民收入的技术,而且缺乏我国西部地区需要的、可以运用的现代磷化工、煤化工和铝化工等技术知识。

我国西部地区的人才受了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之后,并不回到西部地区服务。

国家现在很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沿海地区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三年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实用技术人才在西部(例如,在贵州)是有用武之地的。

所以,生态经济的第二种盈利模式越来越重要。

(三)我国西部投资于生态经济项目需要配套一些优惠政策生态经济理论不同于经济增长极理论,也不同于我国以前贯彻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极理论最明显的理论缺陷是地理空间上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加上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

均衡发展要求城市工业、乡镇工业和农副业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区域生态经济大系统。

我国工业化的新模式应是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混合生产力的生态经济模式。

在我国西部,三大产业需要在农工相辅、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

生态经济是我国西部工业化进程中特殊性所在。

我国西部山地众多,均衡的生态经济模式是符合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和西部各省的具体实际。

从我国西部开始结束非均衡发展战略是结束我国三大区域两极化发展、终结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在发展乡村工农业时,我国西部也不要把眼光局限于一两个产业,要因地制宜,广开门路,农、林、牧、副、渔业均衡发展,国内旅游服务业、国际旅游产业和国内国际观光农业与碳汇农业,直接金融业和国际金融业,国际贸易业,现代物流业,节能减排的环保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可以发展,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在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空心化极其严重,在我国西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等“大农业”的商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1.费孝通.中国乡村工业[A],费孝通文集(第三卷)[C].群言出版社,19992.罗坤燕,周国富.喀斯特地区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耦合机制与对策—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A].中国生态经济学报,2011.73.杨俊.贵州小额贷款公司:现状、问题与对策[A].区域金融研究,20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