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第三节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
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
一编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
第一章游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涵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什么是“游戏期”现象、儿童游戏的文化适应功能
了解玩具的起源及功能
了解游戏的发生、儿童游戏及其价值观的演变,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国古代
的儿童游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游戏期”的形成
难点:儿童游戏价值观的演变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前言
一、游戏研究的多维视野
1.游戏的社会文化视野
(1)游戏的社会文化涵义
(2)游戏的起源与演变
(3)游戏的社会文化性格
(4)“游戏期”的文化成因
(5)游戏的文化传承功能
2.游戏的儿童发展视野
(1)游戏的个体发生和发展
(2)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4)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
3.游戏的教育学视野
(1)幼儿园游戏的性质和特点
(2)游戏和课程、教学的关系
(3)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
(4)游戏环境的创设
(5)游戏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二、学前教育领域中游戏的“困境”和出路
1.游戏困境: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上、行动上轻视和忽视游戏。
2.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
(1)态度障碍
(2)功能障碍
(3)结构障碍|
(4)游戏的教育性研究的匮乏
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按游戏的组织形式分类
个别游戏
儿童独自进行游戏,自由探索和发现。
集体游戏
多名儿童共同参与,有组织地进行游 戏活动。
小组游戏
儿童在一定范围内,与其他儿童合作 进行游戏,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按游戏的教育内容分类
ຫໍສະໝຸດ Baidu
语言游戏
以语言为主要教育内容, 如故事接龙、词语接龙等。
数学游戏
以数学知识和思维为主要 教育内容,如数数、图形 辨认等。
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一种通过模仿和表演 来表现故事情节的游戏,幼儿通 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再现故事情
节。
表演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 情节和人物关系,培养幼儿的表
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可以学习如何 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处理情感
和冲突。
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一种以音乐为主要元素的 游戏,幼儿通过听音乐、唱歌、跳舞 等活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途径。
学前儿童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全 面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02
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标准
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01
02
03
智力游戏
旨在培养儿童观察、思考、 想象和创造力,如拼图、 搭积木等。
动作游戏
以身体动作为主要内容, 锻炼儿童大肌肉群,如追 逐、跳跃等。
社会性游戏
学前教育游戏和理论 第四章
三、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第一,教师介入儿童游戏能提高儿童游戏的安全性。 第二,教师介入儿童游戏可以提高儿童游戏的水平,尤其 是儿童的角色意识、社会行为规范和积极情感。
教师的不适宜介入,影响了游戏价值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1 在儿童自发性游戏中,教师介入的频率过多,主观介入过 强,使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受影响。 2 教师在运动性游戏中的过度保护和回避其挑战性,使儿童 的身体素质、自我保护能力降低。 3 教师在各类游戏中的过度干预,使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性 丧失,挫伤了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儿童 潜能的发挥。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 (第二版)
翟理红 主编
复旦大Fra Baidu bibliotek出版社
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制作
第四章 儿童游戏过程的指导策略
●
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
●
●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策略
介入儿童各类游戏的要点
第一节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
一、 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重要他人 儿童的成长既是儿童自身在生理、心理上不断 变化和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之交往的重要他人 不断变化和转移的过程。新生个体最初经历的社会 化场所是家庭,父母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他人。当 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和幼教机构时,教师成为继 父母之后,儿童发展的又一个重要他人。而且由于 教师的专业性、权威性的地位,使教师的角色举足 轻重。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2)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幼儿园游戏》
课程编号:0513241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掌握游戏的本质特征,懂得游戏在教育教学和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课程内容:
第一章游戏概论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
1、游戏的特征和功能
2、游戏理论
3、幼儿游戏的发展。
4、游戏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园游戏的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游戏的概念、早期理论及代表人物
知识拓展要求:能掌握幼儿游戏的本质和内涵以及其特点和分类
第二章游戏的分类及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
1、游戏的分类
2、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3、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要点。
教学重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学难点与关键:游戏的分类
知识拓展要求:了解自主性游戏
第三章角色游戏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
1、角色游戏概述
2、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角色游戏的特点及结构、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常见的问题
第四章表演游戏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
1、表演游戏概述
2、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
教学难点与关键:各年龄阶段表演游戏的设计
知识拓展要求: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区别
第五章结构游戏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
1、结构游戏概述
2、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幼儿园游戏活动心得感想
幼幼儿园游戏活动心得感想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心得体会范文意为读书、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文字感受中作为模范的心得体会,也常常用来指心得体会的模板。常常用于心得体会的参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耐性越来越小,它的出现补缺这个漏点。心得体会范文就像一个公式,可以参考他人提供的感受带入到符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中就可以了。
Download tips: The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model essay means the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as a model in the written feelings written after reading, studying, and practice. It is also often used as a template for the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ten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experie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patience is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and it appears to fill this gap. The experience model essay is like a formula, you can refer to the feelings provided by others and bring it into your own experience.
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第三节
为什么wk.baidu.com这样?
本章小结
• 一、儿童游戏的生理、心理基础 • (一)生理基础:游戏是幼年生命活力的体现 • (二)心理基础: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
• • • • • • 二、 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 (一)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四)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五)游戏与儿童的个性特征
第四章 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的教育价值
• 一、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 • (一)关于游戏与教育 • 从本质看:两种不同的活动
发起 人 游戏 游戏 者 教育 者
控制 因素 内在 动机 外部 要求
出发 点
参与 方式
需要、 单边 兴趣、 自主 能力 目标、 双边 任务、 活动 内容
幼儿教育学四章三节
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幼儿智育的概念、目标、内容及实施等 内容。 2、正确认识知识和智力的区别和练习; 3、对幼儿智育的培养形成正确的认识。
、
教学难点
1 、掌握幼儿德育知识的具体运用 2 、理解幼儿德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3 、理解知识和智力的不同。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一、幼儿智育的相关概念 1、智育 是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 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 展的教育过程 2、知识、技能与智力 (1)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 总和
(2)既能使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一种活动的 方式(操作陈述) (3)智力是指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力、 注意力、 、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要素,其 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内容:培养兴趣、能力,引导学习、发 展言语
Baidu Nhomakorabea实施:四点
作业
知识和智力的区别和联系?
小组活动:
英国一幼儿智商测试分值很高,超过了爱因斯坦, 很多人说他将来一定成就超过爱因斯坦,你认为呢? 为什么?
3、幼儿智育 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获得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并培养其对认 识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二、幼儿智育目标 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发展幼儿的智力 3、培养幼儿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 基本能力 4、培养幼儿初步的动手能力
第四章 游戏环境的创设
3、玩水区
以戏水为主,带有瀑布或喷泉,还有戏 水槽,便于幼儿平时玩水,用手或脚感知,学 习“干—湿”、“沉—浮”、“固体—液体” 等概念,了解水的流动,并尝试控制水流量大 小的游戏。
4、自然区
◆ 包括树木和各种植物的绿地或自然区。 ◆ 幼儿在户外游玩时能体验到自然的美丽和四
季更替时植物、花草的变化,满足幼儿亲近自 然或独处
活动区的规则制定
隐性规则: 制定现实规则:
活动区的人数(5-7人),进入活动区的标志,每 个活动区应当如何开展活动,活动后如何收拾整理。
制定的规则必须简单、少量、明确、切实所需,适 合幼儿年龄。
和幼儿讨论制定规则。
进区卡的设计
起到控制各区人数的作用。 通过观察进区卡,幼儿在活动区外可以了解
其次,对活动室的设备加以改造,如把幼儿午睡的 的床改建成活动床以腾出卧室,改成大型游戏活动 室
再次,充分利用走廊、过道,将吃饭的餐桌加以折 叠或以小书桌的方式放置,既可吃饭又可游戏
5、给儿童留出自由支配的空间
为了保证儿童有充分游戏的权利和可能,要 给儿童留出一定的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材料, 设置一定的区域作为备用区,供儿童选用。
第一节 游戏环境的概念
一、游戏环境 (一)环境
是指个体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游戏环境
是指为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 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精选6篇)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精选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近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第三节自主性游戏,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与含义、特征与关系,深有感触。
我们经常说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而我们的这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理解的几大误区,比如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自己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理论相违背的,因为从自主性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等性。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
幼儿游戏理论-成教
第三节 幼儿游戏理论
一、古典游戏理论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是儿童 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最早的一 批游戏理论,这些理论被称做“经典的游戏理论”。 1.复演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其主要观点 是: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 上的复演。 2.精力过剩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其主要观点是:游戏 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
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做某 事前所做的假设,是好做事必须满足的前提 2.游戏的预设 ■创设温馨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室内功能区,以角色区为主;室外设置运动 区、玩沙玩水区等 ■同类玩具要投放多份,以满足幼儿平行游戏 的需要
二、幼儿中期儿童的游戏水平与游戏预设
1.游戏的发展水平 ■象征性游戏的水平提高。如内容扩展; 情节丰富;出现用替代物游戏的行为;能 创造性地反映日常生活等。 ■建构游戏的水平提高。 ■对规则游戏产生兴趣。
幼儿园不同活动区域的划分
语言区
美工区 音乐区 益智区 角色区 数学区 科学区
建筑区
一、目前幼儿自主性游戏存在的问题 1.游戏的开展方式由教师而定,未能尊重幼儿 意愿 2.游戏的时间控制不当,游戏质量难以提高 3.教师的指导介入不够,放任现象严重 4.教师的游戏结束时讲评方式较单一, 内容缺 乏深度
幼儿游戏理论复习
幼儿游戏理论复习
幼儿游戏理论复习
第一章:
一、填空:
1、游戏与劳动有3种关系:劳动前的预演、游戏与劳动的结合、劳动后的再度体验。
2、游戏与艺术、体育是同态、也是同源的,以后三者逐步分化,分别以不同的发展形式而各自独立出来。
3、幼儿园诞生后,儿童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种手段。
4、福录培尔、蒙台梭利在观察了大量儿童自然游戏以后,根据儿童游戏主要是操作物体的特点,从教育的意义上把游戏的一系列操作的基本要素抽取出来,并使之系统化。
5、古代的文字游戏有诗钟、灯谜、字谜等
6、古代幻术游戏:一类是科学性质的小实验、小设计;一类是戏法之巧。
二、概念:
1、七巧板:拚图类的一种。源出宋代流行的“燕几”,由宋代学者黄长睿发明。通过游戏者巧用心智,可拼排出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深得教育者欣赏和儿童们喜爱,流传至今,并流传国外。在国外称七巧板为“唐图”。
2、益智图:拚图类的一种。是类似于七巧板设计思想的图形板块,由清代童叶庚创制。
三、简答:
1、严教与乐学:
1).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2).乐学——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
“严教”在德育的范畴使用,而“乐学”在智育的范畴使用。严教是通过限制自发游戏来实现的,而乐学则必须寓教于乐,是要教师以合适的方法,使孩子以游戏的心里体验来从事学习。
2、为什么儿童游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因为在人类生活的早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过程简单,成人和儿童的思维差距不大,当生产力水平进步到使儿童不能直接参加劳动时,这才具备了纯粹儿童游戏的条件与可能。所以,专门的儿童游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游戏通论第四章
使用SPI观察、干预的方法和步骤
一次只选两三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依次轮流观察每个幼儿; 记录每一个因素; 缺乏某一因素需补观察; 据观察可干预; 注意被观察幼儿的年龄; 要在不同情景下多次观察幼儿游戏。
四种量表使用注意事项
在同一情境下多次观察幼儿的行为; 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相结合; 提供能诱发幼儿进行结构游戏和社会性主题角 色游戏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既要在户外观察,也要在户内观察; 要等幼儿熟悉后再观察; 观察应辅之以聆听和谈话。 随时随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一周至少应 观察2-3次)
幼儿的语言游戏P287
语言作为游戏的对象 语言作为游戏的工具
幼儿的身体运动游戏和玩物游戏
身体运动游戏及其发展 3-4岁:走、跑、脚尖走路、单脚站立、骑三 轮、单脚爬楼梯。 4-5岁:双脚跳跃、攀爬、单脚跳跃和快跑。 5-6岁:跳绳、健美操、走平衡木。
出现追逐打闹游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到 8-10岁时到高峰,以后减少。
社会性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和以物代物的协同整合,使象征性游 戏发生了从“物”到“人”的中心位移。象征 性游戏开始成为真正反映人类活动特点、具有 社会意义的活动。 社会性角色扮演游戏是角色扮演游戏的成熟形 式,也是象征性游戏发展的最高水平。
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 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4、规则性游戏(Games with Rules)
两个以上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 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如:下棋、 打牌、拔河等。 这是一种在相互交往中以规则为目标的社 会性的游戏。 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规则意识。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美国 帕顿(Parten,1932) 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 究,将儿童( 2 - 6 岁 ) 的游戏行为按照 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及参 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划 分为以下几种:
第 四 章
学前儿童游戏分类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游戏的分类
一、根据儿童发展的分类
(一)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皮亚杰) 1.感觉运动游戏(Sensorimotor Play) (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2岁前 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组成。 游戏动因:感觉或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 所获得的快感。
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Symbolic
1 、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发展 —— 感觉运 动水平 感觉游戏:2、3个月开始,1岁前最多
婴儿的感觉运动游戏在感知觉器 官和运动系统的发展、成熟过程中不 断发展,同时也不断地促进着感知觉 和运动机能的成熟和完善,促进着以 感知觉和实际动作为基础的感知行动 性思维即婴儿认识的发展,继而促进 身心的整体的发展。
(三)游戏分类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
学前教育游戏和理论第四章(管理PPT)
部分家长可能对学前教育游戏持有疑虑或担忧,需要加强家长 对游戏的认知和信任。
学前教育游戏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学前教育游戏 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如个性化推荐、智
能交互等。
跨平台发展
学前教育游戏将实现跨平台发展,满 足不同设备的需求,提高游戏的可访
学前教育游戏和理论第四章
contents
目录
• 学前教育游戏理论概述 • 学前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 学前教育游戏的管理与评价 • 学前教育游戏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学前教育游戏理论概述
游戏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以儿童的身体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 游戏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
创新性
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 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教育性
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通过游戏培养 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等多 方面能力。
学前教育游戏面临的挑战
技术门槛 安全性 教育效果 家长观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前教育游戏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对技术 门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学前教育游戏需要保证内容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避免对幼儿造 成不良影响。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认为游戏是儿童满足 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的一种方式。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件完整共8章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五)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1.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主要是为了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创造性游戏主要包 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2.规则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主要是以遵循规则为中心、以实现教育作用为目的的游戏。规则性游戏主 要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与结构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第一节 幼儿游戏理论的发展
一、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国外把幼儿的游戏作为真正科学研究的对象并进行较系统的理论探索始于19世纪 下半叶。
1.幼儿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 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即经典游戏理论)和对幼儿游戏的最初的系统观察 研究。
二、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一)经典游戏理论 1.剩余精力说 2.松弛说 3.生活预备说 4.复演说 5.成熟说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平衡机制,是幼儿人格完善的途径
(三)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机能,而是认知水平的表现形式,是智力活动的 一个方面。
2.幼儿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这一时期人们普遍重视游戏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
第一编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
第一章游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涵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什么是“游戏期”现象、儿童游戏的文化适应功能
了解玩具的起源及功能
了解游戏的发生、儿童游戏及其价值观的演变,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国古代的儿童游戏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游戏期”的形成
难点:儿童游戏价值观的演变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前言
一、游戏研究的多维视野
1.游戏的社会文化视野
(1)游戏的社会文化涵义
(2)游戏的起源与演变
(3)游戏的社会文化性格
(4)“游戏期”的文化成因
(5)游戏的文化传承功能
2.游戏的儿童发展视野
(1)游戏的个体发生和发展
(2)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4)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
3.游戏的教育学视野
(1)幼儿园游戏的性质和特点
(2)游戏和课程、教学的关系
(3)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
(4)游戏环境的创设
(5)游戏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二、学前教育领域中游戏的“困境”和出路
1.游戏困境: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上、行动上轻视和忽视游戏。
2.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
(1)态度障碍
(2)功能障碍
(3)结构障碍|
(4)游戏的教育性研究的匮乏
第一节游戏的起源与演变
一、游戏的历史起源
(一)游戏的前提
1.人类通过工作所获取的生存资料能够满足机体的生存需要
2.人类愿意享受闲暇生活
3.劳动丰富着游戏活动的内容
(二)娱神和自娱
被现代人看做是“游戏”的活动在古代是娱神的,以后,这种以“娱神”为目的的活动才逐渐转变为一种以人们“自娱”为目的的娱乐性游戏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两类活动的目标实现
•
①本体性游戏:根据长时目标。一般 目标和方向目标,计划游戏环境的创设 (时间、空间、材料)。 • ②手段性游戏:根据即时目标、特定 目标和阶段终极目标,在每次或每阶段 活动中以趣味教学的方法达到目标。
• (一)什么是基本活动 • 最经常、最适宜、最必须的活动 • 1.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 ①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游戏; • ②幼儿以游戏形式进行学习、劳动、生活 等活动。
• 2.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活动 • 游戏是幼儿心理机能的反映,游戏的水 平自然地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同步。 • 3.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 • ①游戏具有自发练习的功能,促进动作 和心理发展成熟。 • ②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以略高于现有发展 水平的表现方式去行动。
• (二)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 (二)关于游戏与“教”的分析
• 1.如何理解“寓教于游戏之中” • 同一活动,由于活动主体的体验不同, 其概念的内涵会有两面性和交叉性。 • 例如: • 探索:自发探索、诱导探索 • 游戏:本体性游戏、手段性游戏 • 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 教学:启发教学、灌输教学
• 游戏与教学的相通,即教学的游戏化。
• 1.游戏的教育化 • 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 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 合教育的方向。 • 2.教育的游戏化 • 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 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 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 三、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
• (一)幼儿园游戏既是内容又是形式 • 作为内容:归属于幼儿园的教育方案, 归属于幼儿园的课程,与幼儿的生活、学习、 劳动并列,并且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活动。 • 作为形式:幼儿学习、生活、劳动的一 种载体。 • 据此区分幼儿园游戏的类型:自发游戏 和教学游戏。
(二)以活动的本体特征区分两类游戏
• “自然性”和“教育性”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幼 儿园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 • “教育性”只能说明幼儿园游戏的特殊性而 不能否定幼儿园游戏的“自然性”。相反, “自然性”正是幼儿园游戏存在的依据。
• 二、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 • (一)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教育的组织形式 • 1.对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素质的关系定位 • 传统教育:侧重于知识的积累,通过上课形式 直接灌输知识。 • 现代教育:着重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发现能 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涉及 知识 已有 经验 未知 领域
作用 方向 向外 表现 向内 吸收
教育
有
• 从活动的方向看:有内在联系
• 1.游戏的结果和教育的目标都是儿童的发展。 • 2.游戏的内容与教育的内容具有一致性。 • 儿童的发展体现了游戏与教育的内在联系, 游戏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具有引导发 展的价值。
• (二)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
• (1)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游戏可以是教 学的先导,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 • (2)游戏和教学的转化:变外在要求为 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变被动为主 动。
• 2.幼儿园游戏有没有目标
• (1)目标对游戏和教学是不同的,游戏没 有外显目标,却有内隐目标。
• (2)当教学游戏化的时候,外显的目标应 该是隐蔽起来的。 • ①把教育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 中; • ②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
• 三、幼儿园游戏的教育价值 • (一)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 • 1.关于游戏与教育:有内在联系的两种不同的活 动 • 2.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 • (二)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 • 1.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教育的组织形式 • 2.对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的认识 • (三) 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 • 幼儿园游戏既是内容又是形式 • 手段性游戏的本质是教育教学的游戏化。
游戏与课程
• 【例】 美国幼儿教师玛丽琳根据本地区幼儿园数学课程的规 定,将要教儿童1——20的认数和计算。于是,她将教室的角色 游戏中心转化为一家商店,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材料:游戏中心原 有的一杆天平秤和一把老式的吊杆秤,儿童可以用他们称商品的 重量;一个带有数字的印章,儿童能转动着来变换数字,标出商 品的价格;几台手揿计算器及从三年级老师处借来的老式加法器, 儿童可以进行商品价格的计算;可供出售的商品——几种小物品, 如尤尼菲克斯立方体积木等。她还提供了商店印刷的过期优惠券 及本地超市发放的每周广告,利用上面的图片和数字,使“顾客” 们更了解商店的信息。 • 材料提供后,商店开业了。可就在开张那天,“营业员” 和“顾客”发现,教师玛丽琳还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没 有提供钱:“顾客”需要钱才能来商店购物,“营业员”需要钱 来找零。于是,一个制作纸币和硬币的小组操作项目生成了,孩 子们运用原有的数字概念和经验制作起了钱,并投入到商店。这 样,商店游戏可以正式开始了。
• 幼儿园游戏活动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 1.从教育活动的不同主体角度看: •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自发、自在和 自足的“自然活动”。 • 对于教育者,游戏不再仅仅是幼儿的 “自然活动”,他们总是希望把它“变成” 具有“教育性”的活动。
• 2.从幼儿园游戏的实际发生条件来看:
•
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前儿童进 行集体教养的教育机构或场所。这种“人为的”情景本 身就蕴含着幼儿园游戏的“教育性”潜质: • ①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是成人教育意图的客体化、物 质化。 • ②幼儿园的游戏使幼儿有更多的伙伴和材料可供选 择,但是它同时也使幼儿“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 ③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总是 会促使他们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某种程度的干预。
• (四)游戏与学、游戏与教 • 1.关于游戏与“学”的几种态度 • 对立论、同一论、相关论、统一论 • 2.关于游戏与“教”的分析 • (1)如何理解“寓教于游戏之中” • (2)幼儿园游戏有没有目标 • (五)关于“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理解 • 1.什么是基本活动 • 2.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 两类活动的比例,考虑的坡度: • ①年龄的坡度 ②活动内部结构的坡度
• 二、游戏在现代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 (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 双向关系,课程包含游戏,幼儿的游戏 又影响课程内容。 • (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 1.国外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地位 • 非游戏模式、游戏模式 • 2.我国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地位 • 乐学——游戏是课程内容——课程游 戏化
•
活动结构的坡度从属于年龄坡度,同时 服从于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以及幼儿的发展 水平。 •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幼儿年 龄,使活动的组织结构偏向教师间接控制的、 开放的低结构。 • 检验活动的组织结构:目标隐蔽、满足 幼儿需要、发挥幼儿主动性、重过程轻结果。
• 思考与讨论:
•
•
幼儿园游戏的理想与现实。
补充材料:
•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 一、利用游戏的三种策略 • “筛选”、“改造”、“再造”是迄今为止人们对 待和利用游戏的三种基本策略。 • 三种策略共同之处: • ①都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谈论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把游戏看作是幼儿的“天性”; • ②都主张对儿童的“自然活动”加以不同程度的 “管理”。 • 人们总是在根据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活动的实 际需要对儿童自然的游戏加以选择和规范。
第四章 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的教育价值
• 一、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 • (一)关于游戏与教育 • 从本质看:两种不同的活动
发起 人 游戏 游戏 者 教育 者
控制 因素 内在 动机 外部 要求
出发 点
参与 方式
需要、 单边 兴趣、 自主 能力 目标、 双边 任务、 活动 内容
组织 性 无
• 2.对教育与游戏的认识
• 教育:严肃的传递知识的过程,上课最 能体现这一本质。 • 游戏: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不直接 传递特定知识。
• “上课”不适宜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形式:
• 1.抽象的言语讲授方式不适宜于幼 儿的认知活动特点; • 2.集体教学的方式不能满足幼儿对 个别化教学的需求; • 3.“静坐听讲”的要求不符合幼儿身 心发展特点。
• • • •
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 学习:学习者的单方面活动 狭义学习:教育情境中的学习 广义学习:教育情境之外的学习
• (一)关于游戏与“学”的几种态度
• 1.对立论:业精于勤荒于嬉。(游戏与狭义 学习对立) • 2.同一论:游戏就是学习。(游戏与广义学 习同一) • 3.相关论:游戏与学习相辅相成。(游戏与 狭义学习相关) • 4.统一论:游戏和学习可以互相转化。(游 戏与广义学习统一)
• 【例】区域游戏——汽车博览会
•
在“方便的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开展的 过程中,我们在班里创设了“汽车博览会”区 域,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车,布置 区域,并兴致勃勃地在区域中参观和玩耍,有 的喜欢进行汽车比赛,有的喜欢进行汽车比较, 有的喜欢交警游戏,有的喜欢制作交通标 志„„“汽车博览会”对男孩子的吸引力尤其 大,这里经常会因为能够容纳的人数不够而出 现争执现象。
开展 方式 本体 目的 涉及 知识 事先 设计 功利 性 对结 果的 考虑
本体 性游 戏 手段 性游 戏
幼儿 自发 教师 组织
游戏
游戏 本身 教育 目的
已有 经验 未知 领域
无
无
无
教育 活动
有
有
有
• 任何一种活动都可以成为游戏,也可以 成为教学。 • 手段性游戏的本质是教育教学的游戏化。
• 四、游戏与学、游戏与教
• 上课与游戏的发展适宜性比较
上课的特点 言语为主要沟通媒 介 幼儿学习的特点 语词思维能力差 思维直觉、具体形象 游戏的特点 操作性 具体性
长时间静坐听讲 纪律、服从、安静
集体教学不能满足 幼儿个体需要 预成性、演绎性教 学
好动、好奇 自我控制能力差
需要个别化交往与指导
活动性
Fra Baidu bibliotek
个体适宜性 学习方式、速度上的个体差 社会性 异 对“有意义学习”的需要 建构式学习 反应性教学
• 3.前提 • 游戏的教育化是在一个大的幼儿园教育 范畴内认识的,教育者对游戏的外部条件进 行有意识的控制,游戏的性质不变。 • 教育的游戏化是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认 识的,教育的方法、过程、氛围,以及儿童 的活动体验具有游戏的特征。 • 4.游戏与教育的成功结合 • 由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儿童主 动活动的过程。
• 幼儿园游戏对于幼儿是具有“自然性”的 活动,对于教育者是具有“教育性”的活 动。 • 不能简单地把幼儿园的游戏看作是发生在 或移植到幼儿园的儿童的自然游戏。
• 美国幼儿教育家斯波戴克指出,教育性游戏 的特征在于它“一方面要服务于教育目的, 另一方面又要使儿童得到满足与快乐”。
• 教师的任务在于改造儿童的自然游戏,使它 既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又保持游戏的性质。
• 幼儿游戏: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具 有自发性、发生的无意性、发展的偶然 性。 • 幼儿园游戏: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 具有组织性、发生的有意性、发展的方 向性。
• 从幼儿游戏到幼儿园游戏的转化过程, 游戏的外部条件有一定的规范,游戏的 本质不变。 • 幼儿游戏和幼儿园游戏具有本质一致性。 • 发展的视角——游戏——幼儿游戏 • 教育的视角——游戏——幼儿园游戏
为什么是这样?
本章小结
• 一、儿童游戏的生理、心理基础 • (一)生理基础:游戏是幼年生命活力的体现 • (二)心理基础: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
• • • • • • 二、 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 (一)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四)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五)游戏与儿童的个性特征
• 3.游戏与教育的结合 • (1)游戏的生活性与幼儿教育 • (2)游戏的愉悦性与幼儿教育 • (3)游戏的自主性与幼儿教育 • 游戏的特征和发展价值表明,游戏对能力 的培养举足轻重,幼儿园教育必须谋求游戏与 教育的结合,使游戏也成为教学的一种组织形 式。
• (二)对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的认识
【复习与思考】
• • • • • • • 1.游戏对儿童身体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2.游戏对儿童认知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3.游戏为何有助于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游戏如何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5.游戏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价值? 6.游戏对儿童个性特征的发展有何价值? 7.论述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 1.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自发自主的游戏 的机会。 • 2.幼儿园要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在 教学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 • 3.两类活动的比例 • ①年龄的坡度:自发自主的游戏——目的明确的 学习活动 • ②活动内部结构的坡度:纯粹的游戏——纯粹的 学习 • 封闭、高结构——目标鲜明、控制直接(上课) • 开放、低结构——目标隐蔽、控制间接(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