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学派神话学研究之综述
神话研究综述(一)
神话研究综述(一)我国神话学在长期持续拓进的基础上,1996、1997两年来的研究越发展示出其内在的思维张力。
不仅以“世界眼光”做“中国学问”的看法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人们的观念、视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研究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进展有序,而且学者们勇于多方面探索,不断补充、调整、更新现行的研究方法,尤其是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推广运用,更加拓展了神话学的探索空间,更加强调了动态地研究神话,从而使神话研究充满了新的活力。
而现实生活中大量新资料的发现,更促使学者们思索神话研究的现代性转型问题,强烈的现代意识和现实感构成了当今神话学者的研究特色。
总之,1996、1997两年的神话研究于稳健发展的同时,在某些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相继出现的几部极有学术品格的专着和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充分显示出了两年来的学术成果。
一、几部富有开拓意义的学术著作和论集1.在庆祝袁珂先生八十诞辰暨神话研究五十周年之际,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袁珂着的《袁珂神话论集》(1996.9),它不仅是一部“与前不同,面目一新”的论集,而且与1982年出版的袁珂《神话论文集》衔接,能比较全面地反映50年来袁珂对神话理论的研究成果。
《袁珂神话论集》共收有论文48篇,分为4个单元。
他的诸多的成果都集中地反映在这本论集中了,而其中最核心的,则是他的广义神话理论。
第二单元的17篇文章专门讨论广义神话的涵义,中国神话学发展的途径和研究的范围,以及作为广义神话内容的仙话、神话小说、民间传说等问题,而所收其他的各种序言和杂论等也始终贯穿着他的广义神话的观点。
袁珂提出研究神话,特别是中国神话,必须走“广义”的道路。
他认为狭义的神话,专指上古神话,确实是兴起自原始社会,直到封建社会初期就逐渐衰竭了,但广义的神话却是生生未已,每个朝代,每个时期,天南地北,都有新的神话产生,所以广义神话是扩展后的神话。
广义神话包括了狭义神话,却并不否定狭义神话,狭义神话仍然是学者们研究的核心与基础。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 展题中
历材国 程文现
学代 的神 发话
贰 术题中
特材国 色文现
学代 的神 艺话
叁 化题中
内材国 涵文现
学代 的神 文话
肆 值题中
与材国 意文现 义学代
的神 价话
伍 来题中
展材国 望文现
学代 的神 未话
第一章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 学的发展历程
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价 值观
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
激发了世界文学的创新和发 展
第五章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 学的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与展望
神话题材的现代化:将传统神话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跨文化传播:通过翻译、改编等方式,将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推向国际市场,扩大 影响力。
研究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与 发展
国际交流与影响
国际交流:中国现代神话题材 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
影响: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合作:与其他国家文学的交流 与合作
创新: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 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对神话学研究的推动作用
拓展神话学研究的 领域和深度
传承了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 文学的传承,传承 了中国传统文化, 为后世文学创作提 供了新的文化资源 和精神内涵。
第二章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 学的艺术特色
主题与内容
主题: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 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艺术特色:融合现实与幻想,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代表作品:《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
《山海经》神话研究综述
《山海经》神话研究综述《山海经》全书仅3万1千余字,却涉及神话、地理、历史、方物、民族、民俗、天文、历法、宗教诸方面,被称为中国上古典籍中的“奇书”。
但以前《山海经》因其内容怪诞不经,多被当作“虚妄之言”。
历史上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因他对其可信性表示了明确怀疑,这对《山海经》在华夏文明传统中的地位产生了根本影响,自汉刘秀整理作《上〈山海经〉表》、晋郭璞首次为注后,一千年间问津者寥寥,直到明清時才再次有学者进行校注释义。
其后如蒙文通、王国维、胡厚宣、顾颉刚诸先生的研究则开始使学界重新定位山海经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地位。
至于《山海经》的研究方向,如郦道元、自隋唐至宋各史志、清毕沅等都视其为地理书,一直也有很多学者热衷于其地理考证。
但是尽管《山海经》的地理学价值不可否认,其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仍存在局限性,而且或多或少地回避了地理描述中夹杂的大量神怪内容。
真正使《山海经》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却是20世纪初西方“神话”概念的传入以及人类学、神话学等现代学术理论与方法的引进,《山海经》中的大量神怪内容不再遭到史学家的诟病反而成为当代学者所从事的“中国神话”或“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基石。
一、20世纪初到70年代的《山海经》神话研究关于20世纪开始以来我国神话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参考1994年出版的马昌仪的《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作为包含中国“原始神话”最多的古代典籍《山海经》,正是神话研究的重要部分。
其中沈雁冰先生可谓是奠定了现代《山海经》神话研究的基本格局,他反对把《山海经》当作实用的地理书,也反对把《山海经》看作“小说”:“他们不知道这特种的东西所谓‘神话’者,原来是初民的知识的积累,其中有初民的宇宙观,宗教思想,道德标准,民族历史最初期的传说,并对于自然界的认识。
”其著作《中国神话研究ABC》(1929)就对《山海经》的西王母神话、开辟神话、昆仑神话等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且首先注意到西王母在此经中还不是美人形而是半兽形。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摘要神话是指古代人类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外物和自身,便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拟人化或超自然化,以远古诗歌或散文为载体,用以说明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的故事和传说,在用文字记录成文之前,大多是通过民间长期的口耳相传。
神话是人类最古远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也是原始民族观、信仰意识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雏形,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神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制约着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影响着民族的精神性格、生存方式与文化走向及社会发展。
对于中西神话作比较研究,探索两地先民对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的差异,探求蕴藏在神话中的潜质和依存在神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对于增近了解、促进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适应形势的要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正文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
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中国神话传说主要是指汉族的一些神话传说,道教的、佛教的以及远古的神话。
而西方神话传说则主要包括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旧约》。
1、主题上的相似(1)神话都有十分相似的主题: 世界起源、人类起源、灵魂不灭、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等。
如关于天地人类的起源,中国神话中盘古生于浑沌之中, 开天辟地。
神话仪式学派的发生与发展
中国电影学派是指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以左翼电影运动为主导的电 影创作流派。这一学派强调电影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主张通过电影来反映社会现 实和人民疾苦,揭露社会上的不公和阶级矛盾。在这个背景下,郑正秋的电影创 作也深受左翼思想的影响,他在电影中注入了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政治观念。
郑正秋的电影作品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点。他以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为主线,通过电影来反映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精神。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 实的深刻理解和人文关怀,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纪实风格。同时, 他的电影也富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通过细腻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给 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魔盒的案例分析,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神话——仪 式学派的实践价值。这个例子让我们认识到,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时,我 们需要保持好奇心并勇敢地接受和应对困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潘多拉一样, 从灾难中寻找到希望与机会。
总之,神话——仪式学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社会现 象。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该学派的潜力通过神话与仪式的交 织作用来探究社会现象的本质。
一、神话——仪式学派的背景
神话——仪式学派是20世纪中叶在西方社会逐渐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 当时,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开始神话与仪式的相互作用,试图 从这两个角度解释社会现象。该学派的出现,一方面受到当时西方社会变革与文 化碰撞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众多学者的努力,如美国人类学家特纳、德国 社会学家卢曼等。
在芝加哥学派的传播研究中,神话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他们认为,神话是一 种传播方式,是社会成员通过这种传播来构建和理解他们的社会现实。神话在传 播过程中会产生意义,而这些意义又会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态度。帕克对这一 观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神话是社会控制的手段,也是社会成员认知和解 释他们生活世界的方式。
神话研究情况4
四大传说的形成过程,结局特点及和节日习俗的关系 一:形成过程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 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 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 (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 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 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 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 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 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 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 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 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 的情节。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 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 故事已初步定型。
第二,比较神话学 代表人物—缪勒 主要观点:
㈠语言的四个阶段:词的形成期 方言期 神话期 民族语言期 ㈡语言疾病说:由于语言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导致后人 对古代词汇的意义及其用法的知识的缺失,造成后人对古人 遗留下来的语言文字资料理解上的障碍。这是神话产生的基 础。 ㈢太阳中心说:古人对创造神话没有多少兴趣,他们只是比较 喜欢用“诗化”的语言描述自然现象,这里所谓的自然现象 多半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运行规律有关。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 大都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规律有关。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叶舒宪教授访谈录(四)神话历史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叶舒宪教授访谈录(四)神话历史叶舒宪: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湖北民族学院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著作有《中国神话哲学》、《文学人类学教程》、《诗经的文化阐释》、《熊图腾》、《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等30 余种,论文300 余篇。
廖明君:《民族艺术》杂志社社长/ 总编辑、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 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兼任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壮族自然崇拜文化》、《壮族始祖创世之神布洛陀》、《生殖崇拜的文化解读》、《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多维视野中的文化对话———中青年学者访谈录》、《多维视野中的艺术对话———中青年学者访谈录》、《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主编)等。
(四)神话历史廖:神话观的这一次巨大变化,意味着学术创新的契机,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特性的重新审视。
叶:21 世纪以来的神话观念扩大,先在学界的小范围内讨论,虽然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却已经开始发展出标志新方向的探索实绩:2010 年由广东省政府资助的文化强省出版项目“神话历史丛书”,迄今已问世七种,旨在重新看待古典时期的华夏文化构成,揭示传承在中国历史与现实中的神话性。
以下依次略作陈述。
第一种:《断裂中的神圣重构———< 春秋> 的神话隐喻》,在“神话历史”视野下解读《春秋》。
在礼崩乐坏、“王制”断裂的春秋时期,巫史及王权阶层所做的“文化工程”恰恰不是突破“非理性”、形成所谓“理性化”的哲学,而是运用一切资源来重新沟通天人关系,重建王制的神圣和礼乐规范过程。
《春秋》是对“王制”神圣性的重构,它既衔接并改造殷周王权意识形态,也为后世借此建构“大一统”政权、监督和克制皇权提供了基型。
20世纪中国关于原始宗教与神话综述
20世纪中国关于原始宗教与神话的研究综述钟国发(1)引言原始宗教是宗教的早期或原始形态,可以指原始社会时代的氏族宗教,也可以指存在于狭义宗教(即人为性的、有相对稳定的经典和神学理论、有与社会相分离的组织和特定制度的高级形态的宗教)之前而作为狭义宗教的“母体”或“源头”的自发性的宗教。
人类学家把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的社会组织类型称为原始社会,一般以形成基于暴力镇压的国家政权作为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分界线。
我国研究者所说的原始宗教,通常都是指原始社会时代的氏族宗教。
从考古发掘和典籍所载远古传说中得知的原始宗教又称“史前宗教”,于是与此相应,“原始宗教”一词又可用以专指近存原始社会的宗教。
但是拿原始社会末期和国家文明初期比较,社会宗教习俗的共同点很多,往往很难区别,所以有些研究者仍然把一些已经脱离原始社会阶段的民族的宗教称之为“原始宗教”或“原始宗教残余”。
神话是一种象征性的传述。
原始宗教和文明社会早期的民族/国家宗教的叙述形式和观念形态都是神话。
原始社会的神话与宗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在原始氏族宗教阶段之后,神话主体部分仍然与民族/国家宗教紧密结合,继续作为社会文化的主导因素而存在和发展。
直到哲学兴起,与哲学相结合的高级宗教才以理论化的神学作为思想意义的主要载体,于是宗教与神话才有较大的分离。
上古神话体系受到理性的冲击,基本内容逐渐历史化和寓言化,它的残余体系不再主导社会文化的大传统,只在下层民间或多或少地保持着神圣生命,继续生长发育,充当民间信仰习俗的意义载体。
而各高级宗教也总是要建构各自的宗教神话。
不过,神话学家通常研究的,主要是与宗教发展初级阶段相联系的上古神话体系。
本篇除了介绍关于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原理性研究以外,还要介绍对中国上古神话及与这种神话相结合的(属于宗教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上古宗教的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近存神话的研究,笔者已在另文介绍,本篇不再涉及。
(2)关于原始宗教的原理性研究宗教起源问题一直是西方文化人类学和比较宗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中国创世神话研究的文献评述
中国创世神话研究的文献评述摘要:一、引言1.中国创世神话研究的背景2.文献评述的意义和目的二、中国创世神话的主要内容1.神话的起源与发展2.主要神话人物与故事三、文献评述综述1.古代文献中的创世神话记载2.近现代学者对创世神话的研究成果四、创世神话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文化意义1.神话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2.神话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五、中国创世神话的传承与演变1.地域性与民族性的表现2.神话在民间信仰与习俗中的体现六、中外创世神话的比较与启示1.中外神话的共性与差异2.对中国创世神话研究的启示七、当代创世神话的创新与转化1.当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创世神话元素2.神话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八、结论1.文献评述的总结2.中国创世神话研究的发展趋势正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创世神话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最早的《山海经》到后来的《史记》、《纲鉴》等,创世神话贯穿了中国古代文献的始终。
随着近现代学者对神话学的研究,创世神话逐渐从单一的文献研究转向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涉及历史、文化、宗教、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古代文献中的创世神话记载丰富多样,既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也有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的故事。
这些神话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人类起源、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探索。
近现代学者在研究创世神话时,注重挖掘神话的文学价值、历史文化意义以及社会功能。
如闻一多、茅盾、袁珂等学者,通过对神话的系统整理与深入研究,使创世神话的魅力得以重现。
创世神话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尤为突出。
从《诗经》到《红楼梦》,众多作品都融入了创世神话的元素。
神话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创世神话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诸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及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皆源于创世神话。
在地域性与民族性的表现上,中国创世神话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各民族根据自己的传统信仰和习俗,传承和发展了各自的创世神话。
如汉族的盘古神话、瑶族的密洛陀神话等,都是中国创世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中国神话史和神话学史研究综述
关键词 : 神话史 ; 神话学吏; 新时期研 究; 综述
中 图分 类号 : o I 6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5 0 3 (02 0 - 12 0 2 9 — 4 82 1 )4 0 1- 4
回溯 过 往 历 史 是 为 了更 好 地 面 向未 来 。 离 开 了对 于历 史 原 始 社 会 的 神 话 , 先 秦 两 汉 , 至 明 清 历 代 典 籍 , 括 一 些 到 直 包 的记 忆 , 化 就 会 失 去 方 向 。 个 门类 的 学 科 发 展 也 是 如 此 。 稀 见 的笔 记 中 的 零 散 神 话 资 料 . 做 了 系 统 的 梳 理 、 析 、 文 各 都 辨 甄 对 于 一 门学 科 的历 史进 行 勾 勒 、 理 。 这 门 学 科 发 展 的 基 础 别 和 论 述 。 作 者 这 样 表 述 他 对 于 神话 发 展 史 的基 本 理 念 : 主 梳 是 “
随着 时 代 的进 展而 发生 变 化 的 。不管 是 口头 流 传 的也 好 , 经 或
过 文 人 记 录而 加 工 润 色 的也 好 , 的趋 势 , 是 要 朝 着 由 朴 野 总 都
一
、
神话史的研究与梳理
而文 明这 条路 子走 去 的 。神 话 的 原始 色彩 , 自然 会 在 流 传 演 变
关 注 . 方 面 的 研究 仍很 薄弱 。下 面 对 三 十 余 年 来 , 有 的神 过 分强 调 … … 只要 不 把 神 话 的 原 始 性 看 得 绝 对 化 ,那 么 后 代 这 仅
话史 研究 成果 做 一 概 括 。
新 生 的 具 有 神 话 色 彩 的 神 话 .也 就 可 以 被 我 们 承 认 而 接 受 了 。 [P) 此在 作 者 的笔 下 , 些从 神话 演 变 为传 说 的 口述 作 ”l6 ti因 ( 一
中国神话学百年神话观研究
The Research on Concept of Myth in a Century ChineseMythologyAbstract: Since 1903, Chinese mythology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mythologists emerged. Thus, it is very essential to give a summarization to the Chinese mythology with over 100 years of history.The concept of myth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study of mythology. It is scholars’ understanding to the definition, category, origin,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myth and embodies a con 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scholars’ mythological thinking, thus, 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A retrospe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myth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of mythology.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er research achievements made to the concept of myth and lack of system. Thus, research works with the concept of myth as theme is still not abundant. Therefore, it makes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become more academically significant.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the cultural anthropology mythology, history mythology, literature mythology, folklore mythology, archaeology mythology and the conclusion made. 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the mythological views of Mao Dun, Xie Liuyi, Lin Huixiang and Ye Shuxian and makes clear the connection among these four people to summarize and develop the thread of thought.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s the mythological views of Gu Jiegang, Yang Kuan and Tong Shuye,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Suspicion of the Ancient and Detection of F orgery” thought, and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se two people to Gu Jiegang theory’s development. The third part summarizes the mythological views of Lu Xun, Yuan Ke and Qian Minzi,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th and literature and myths’ functional role as literature. The fourth part summarizes the mythological views of Zhong Jingwen, Sun Zuoyun, Liu Xicheng and Tao Siyan, pays closer attention to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folklore mythology and the enhancement made by folklore to mythology. The fifth part summarizes the mythological views of Xu Xusheng, Dingshan and Zhang Guangzhi, studies the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debate, points out these two people’s criticism and improvement and makes it clear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The conclusion is made that the Chinese mythology is characteristic for its lineage with the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debate between the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and the rise of folklore. All these have provided acknowledgement to the inno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ythology.Keywords: The concept of myth;Chinese mythology;a Century目录绪论 (1)第一节研究对象 (1)第二节研究现状 (1)第三节研究目的与方法 (7)第一章文化人类学神话观 (8)第一节茅盾神话观 (9)第二节谢六逸神话观 (12)第三节林惠祥神话观 (15)第四节叶舒宪神话观 (18)第二章历史学神话观 (22)第一节顾颉刚神话观 (23)第二节杨宽神话观 (26)第三节童书业神话观 (27)第三章文学神话观 (30)第一节鲁迅神话观 (30)第二节袁珂神话观 (32)第三节潜明兹神话观 (34)第四章民俗学神话观 (36)第一节钟敬文神话观 (36)第二节孙作云神话观 (38)第三节刘锡诚神话观 (39)第四节陶思炎神话观 (41)第五章考古学神话观 (43)第一节徐旭生神话观 (43)第二节丁山神话观 (44)第三节张光直神话观 (46)结语 (49)参考文献 (5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文 (59)致谢 (61)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神话学一百多年的历程中重要神话学者的神话观。
山海经神话研究综述
各种鬼魂和妖怪,如女鬼、夜叉等。
精怪
幻兽
自然界的精灵和妖怪,如山精、水怪等。
具有神奇力量的幻想生物存
神灵和怪物在某些情况下相互依存,如一些神灵需要怪物作 为守护神或者助手。
对立冲突
神灵和怪物有时也会产生对立和冲突,因为怪物会威胁到神 灵的权威和秩序。
04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是古代中国 人民智慧的结晶,还是传承和 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研究山海经神话有助于深入了 解中国古老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
供重要支持。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山海经神话的深入研究,探讨其文化价值和影响,为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专家访谈等多种手段,对山海经神话进 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山海经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
自然崇拜与原始宗教
自然崇拜
山海经神话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神祇,如日神、月神、风神等,这些神祇在 自然力量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因此人们便创造了这些神祇,以表达对自然力 量的敬畏和崇拜。
原始宗教
山海经神话中的许多神祇都具有宗教色彩,如西王母、东王公等,这些神祇 被视为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健康的神灵,人们通过祭祀、朝拜等方式与这些 神祇建立联系,以期获得庇护和保佑。
研究内容与范围
研究内容
通过对山海经神话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山海经神话所蕴 含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涉及山海经神话的各个方面,包括神话的起源、发展和传承,以及 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等。
02
山海经神话的起源与流变
起源与形成
古代先民的原始信仰
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类自身的认识不足,产生了各种神秘的信 仰和神话。这些信仰和神话在《山海经》中得到了反映。
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
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中国神话学是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百年来,中国神话学经历了许多发展和变革,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文论作品。
本文将对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进行综述和评析。
一、早期研究及其成果中国神话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学者主要以采集和整理民间传说为主要方法,逐渐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例如,郭沫若的《中国神话》、许广平的《中国神话传说》等,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类。
这些早期的研究成果虽然对中国神话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局限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神话学的研究逐渐向更加深入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理论创新与学派形成20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神话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开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神话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理论创新。
例如,冯友兰提出了“神话的宇宙观”理论,强调了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宇宙观念和哲学思想。
中国神话学的研究也逐渐形成了几个不同的学派。
上海学派以钱穆为代表,主张通过对比研究和历史考证,还原古代神话的原貌。
北京学派以冯友兰为代表,注重对神话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进行深入解读。
同时,还有一些学者从民俗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神话进行了独特的研究。
这些理论创新和学派形成,丰富了中国神话学的研究内容,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方法。
三、当代研究与展望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神话学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跨学科的特点。
许多学者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文学、艺术、考古等,拓展了中国神话学的研究领域。
当代学者对中国神话学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倡导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神话,注重对神话故事的起源和演变进行考证。
此外,对神话的解读也更加注重文化语境和符号学的分析,力求准确传达神话背后的思想和价值观。
展望未来,中国神话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神话学重构之作—《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简评
中国神话学重构之作—《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简评神话,产生于古老得年代,有着丰富得文化内涵,表现着浓郁得民族性,为文学家、史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等所重视.做为一个学科,中国神话学肇始于20世纪初.在近百年得时刻里通过了大开拓、大发掘、大探讨三大时期:(一)鲁迅、周作人、茅盾等一些学者最早把西方神话学介绍到中国来,并对中国神话进行了研究,以顾颇刚为代表得历史学家则提出了闻名得累层得历史观和民族得神话观.茅盾出版得《中国神话研究abc》(102.)、《神话杂论》(1929)、《北欧神话abc》(1930),是中国神话学开拓和奠基得重要之作.(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得民族学者、民俗学者进行了持久得大规模得民族调查和民间文学得挖掘工作,取得了极为丰富得要紧流传在各族人民口头上活得神话材料,相继出版了大批神话传奇故事集.(三)中国神话资源得开发,改革开放政策对海内外学者得交流和探讨,为中国神话学者提供了宽阔得研究天地,使中国神话学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和成果辉煌得新时期.西方学者在二三十年代认为“中国神话贫乏”,中国神话学家则坚信和深知中国神话是非常丰富得,钟敬文在1933年6月10日给德裔美国学者爱哈伯特得信中就曾指出:“中国得过去,因为种种得关系,在比较古老得一些文献上,仅保存了若干片断得、简略得神话和传奇.一些欧洲得和东方得学者,由此便形成了一个共同得见解,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没有厂生过像古代希腊、罗马或北欧等那种比较有体系得或情节完整得神话和传奇.这种见解得正确性,我觉得是颇可怀疑得.中国比较古老得文献上所保存得神话和传奇,有着过于缺略或破裂之嫌,这是不容否认得事实.但因此断定中华民族得文化史上,必可不能产生比较有体系得或情节完整得神话和传奇,那光就论理上讲,也不是非常通顺得吧.”“中国得古代文献……保存着神话和传奇资料得文籍,委实不在少数.”而“现在还泼刺地存活在民间得农夫、樵子、渔妇们得口碑中得神话和传奇等,真可讲是相当充实得、闪光得宝库!”现在,在当今世界各国极为少见得丰富多彩得中国各民族得神话蕴藏逐渐被发掘以后,使外国学者们感到惊愕.各种神话学学术研讨会在各地不断进行凉爽,中国神话学研究呈现出一个空前繁荣兴盛得大好局面.这一进展得过程,理应进行一次认确实回忆和总结,以便把中国神话学得研究提高到一个更新得水平.但此项工作难度非常大,时刻长,材料分散不易查找.中国社学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昌仪研究员,不畏辛苦,通过多年得努力,取得了可喜得成果.她正在从事《中国神话学史》专著得撰写;差不多摆在我们面前得《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是与该书相辅相成得一本具体研究史料得颇有份量得学术著作.首先,“从某种意义上卜讲,《选萃》是对一个学科得重构.”编者在《选萃》“序言”中讲: “它把淹没在将近一个世纪得历史烟尘中,散落在各门学科得汪洋大海中得中国神话科学文论著作搜集起来,加以取舍、整理,放到中国文化史得背景上,重构出中国神话学史得进展轨迹和历史风貌.”这是一种制造性得劳动.其次,在这种思想得指导下,因此《选萃》所收论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神话学研究得真实情况.全书上下两册,上册收解放前论文50篇,下册收解放后论文48篇,共80多位作者,100多万字.“入选得作者及其论文,一般讲来,盼望是或能代表某一学派,或能反映某种思潮,或能展示某种倾向,或提出了新得咨询题,或开发了新得领域,或引进了新得方法.”鲁迅、周作人、茅盾等得人类学派,顾领刚、杨宽、吕思勉、童书业等得“古史辨”派,朱光潜得心理学派,苏雪林得泛巴比伦学讲等等神话学论文,尽收于内.从过去数十年纷繁得书报刊中去查检搜索,与海内外学者广泛联系,以个人之力进行了如此大规模得采撷筛选梳理,表现出了一个中国学者执着奋进得追求精神.成果是极其可观得,呈献在我们面前得是两本厚厚得中国神话学界神话学论文得大荟萃,使人们对中国神话学进展得历史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具体得认识,钟敬文为该书写得《序言》中评介讲:“从马昌仪同志这本《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中,是能够大体上看出本世纪开始以来我国神话学得进展历程得.尽管收在这个地方得文章,有许多发表于数十年前,方法、观点或已不免陈旧,某些结论也已近于明日黄花.即使是那那些新人近作,也不是没有如此那样得咨询题,但他们各自产生于一定得历史条件之下,具有着一定得理论意义和历史价值,却是无可怀疑得.我们得神话学需要前进,需要突破,但前进和突破不应该是从零开始,需要有一个动身得基地.我想,她得这本《文论选萃》,不然而对以往神话学研究历程得一次回忆与检阅,在某种程度上,正不妨作为来日前进得基地.”这话是讲得不错得,是有远见卓识得.第三,《选萃》在文章之后附有作者得简历、学术成就和评介等,如讲鲁迅、茅盾为“中国神话学得开创者之一”,梁启超“以进化论得观点,探讨中国神话在文化史得位置”,顾领刚为“中国神话学‘古史辨派’得创始者”,黄石“从性民俗得角度解释某些神话现象和信仰”,苏雪林“主张神话得世界同源理论,是泛巴比伦学讲得代表人物”,朱光潜“较早把弗洛依德得心理学讲引迸我国得神话、原始诗歌研究之中”,杨宽为“‘古史辨’神话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凌纯声“所开创得环太平洋文化圈系列理论,对中国得神话研究产生过相当大得妨碍”,袁坷“数十年来从事中国神话整理、校勘、编撰和研究工作,著述甚丰”,张振犁“自1983年起,长期从事河南地区中原神话传奇得考察和研究工作”等等,以及书后马昌仪、蔡大成、钟宗宪编得《中国神话学文论要目》收录“1..2一1949年中国神话学论文”和“台港及海外中国神话学论文”,是对读者了解中国神话学研究进展历史得全过程得一种极好得补充.中国神话学得重构、反映近百年来中国神话学进展得全貌和适当得辅助资料,是《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三个突出得优势和特点.那么,《选萃》有无不足之处呢!有得.这是由于种种缘故所致,笔者在与主编者得接触中深深感到了这一点.在该书得《后记》中编者也讲:“或由于版权上得缘故,或由于未能取得联系,或由于发稿时刻得紧迫,致使好几位对中国神话学作出过一定贡献得台湾、香港和海外得学者(如文崇一、杜而未、陈炳良诸先生)得论文没有能够选入本书,使我深感遗憾.”我们盼望今后该书能够再版,并弥补其不足,使它更加充实丰满.。
中国神话学重构之作——《中国神话学文论选粹》简评
中国神话学重构之作—《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简评神话,产生于古老的年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着浓郁的民族性,为文学家、史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等所重视。
做为一个学科,中国神话学肇始于20世纪初。
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了大开拓、大发掘、大探讨三大阶段:(一)鲁迅、周作人、茅盾等一些学者最早把西方神话学介绍到中国来,并对中国神话进行了研究,以顾颇刚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则提出了著名的累层的历史观和民族的神话观。
茅盾出版的《中国神话研究ABC》(102。
)、《神话杂论》(1929)、《北欧神话ABC》(1930),是中国神话学开拓和奠基的重要之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学者、民俗学者进行了持久的大规模的民族调查和民间文学的挖掘工作,取得了极为丰富的主要流传在各族人民口头上活的神话材料,相继出版了大批神话传说故事集。
(三)中国神话资源的开发,改革开放政策对海内外学者的交流和探讨,为中国神话学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天地,使中国神话学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和成果辉煌的新时期。
西方学者在二三十年代认为“中国神话贫乏”,中国神话学家则坚信和深知中国神话是很丰富的,钟敬文在1933年6月10日给德裔美国学者爱哈伯特的信中就曾指出:“中国的过去,因为种种的关系,在比较古老的一些文献上,仅保存了若干片断的、简略的神话和传说。
一些欧洲的和东方的学者,由此便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没有厂生过像古代希腊、罗马或北欧等那种比较有体系的或情节完整的神话和传说。
这种见解的正确性,我觉得是颇可怀疑的。
中国比较古老的文献上所保存的神话和传说,有着过于缺略或破碎之嫌,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但因此断定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必不会产生比较有体系的或情节完整的神话和传说,那光就论理上讲,也不是很通顺的吧。
”“中国的古代文献……保存着神话和传说资料的文籍,委实不在少数。
”而“现在还泼刺地存活在民间的农夫、樵子、渔妇们的口碑中的神话和传说等,真可说是相当充实的、闪光的宝库!”现在,在当今世界各国极为少见的丰富多彩的中国各民族的神话蕴藏逐渐被发掘以后,使外国学者们感到惊愕。
中国神话学百年神话观研究
中国神话学百年神话观研究中国神话学百年神话观研究报告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古代神话文化的逐渐展露,中国神话学研究逐渐兴起。
经过百年的发展和演进,中国神话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对许多领域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神话观的角度探讨中国神话学百年研究的历程和现状。
一、神话观的演变中国古代神话文化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但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系统地系统地研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神话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
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神话是真实存在的,是人类与神灵之间交流的桥梁。
在封建社会,神话常被用作统治工具,以维护封建秩序。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的发展,人们对神话的认识也日渐科学化和理性化。
二、神话与宗教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是密不可分的。
神话是宗教信仰的基础,也是宗教仪式和制度的核心。
而宗教则将神话解释为一种超自然现象,是人类与神的直接沟通方式。
古代中国的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这些宗教都与神话息息相关,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
三、神话与文化的关系神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话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封神演义》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和笑话材料。
这些神话中的人物与事件,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四、神话与现实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变迁,神话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减弱。
但是,神话文化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想。
例如,在儒教中,孔子将“天命”解释为一种超越了人类意志之上的力量,这种理念对于中国人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电影、电视和文学等领域中,我们能够看到各种神话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传承和发展。
五、神话研究的现状目前,中国神话学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学界研究的重点包括神话的起源和演变、神话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神话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等。
山海经神话探源的文献综述
山海经神话探源的文献综述山海经神话探源的文献综述2007-12-04 13:08:57|玩偶师[前言]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一部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品。
自古称为奇书。
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序》中曾这样说:“《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
”说《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渊府”,是为历来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所公认的。
鲁讯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又在《汉文学纲要》中说“盖以记神事”。
足以证明《山海经》是一部极具神话研究价值的古书。
那么产生这最古神话的根源何在呢?我们要如何认识《山海经》中的神话产生根源呢?本文综述中外学者关于神话起源的理论,以资借鉴。
[关键词]宗教祭祀起源神话《山海经》一、关于神话的起源问题,目前国外学者有影响的观点是安德鲁·兰和爱德华·B·泰勒的“神话起源于原始时代全人类的野蛮状态之中”。
安德鲁·兰认为,原始人的心理状态有以下特征,(1)相信万物皆有生命、思想、情绪,此即万物有灵观念;(2)原始人有强烈的巫术信仰;(3)相信人有灵魂,人死后灵魂仍存在;(4)鬼神观念,相信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变化为其他事物的形式;(5)不死的妄想,人本可以不死,死是受了敌对者的暗算;(6)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现实的人的生死睡梦等现象要求解释,这些现象就导致了神话的产生。
泰勒也认为万物有灵是神话起源的根本的原因。
弗洛伊德则认为像梦以样,神话也是人类幻想的产物;与弗洛伊德同时代的奥托则认为是集体无意识产生神话;简·埃伦·.哈里森则认为神话与祭祀活动相关。
二、马克思关于神话起源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政治经济学批·导言》中,马克思指出。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都是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06民间文学——神话
3.洪水神话THE FLOOD MYTH
欧洲学术界不同学科的学者对于洪水神话之谜的破译: 1872年大英博物馆青年学者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的一篇论文《加勒底人的洪水故事》 阿兰· 邓迪斯1988年选编的论文集《洪水神话》 中国学界对洪水神话的关注: 梁启超在《太古及三代载记》中所作的《洪水考》 芮逸夫的《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 该文推测兄妹配偶型的洪水故事起源于中国的西南, 进而传播到四方。 40年代闻一多的《伏羲考》将48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 洪水遗民神话异文,与中国古代文献、相关考古资料 等等,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比较研究。 1949年以后,“洪水——遗民”神话仍是中国学者关 注的一个重点,出现了许多重要成果,主要是基于历 史学、神话学、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四、分类
1.按民族或地域划分 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巴比伦神话、埃及神话、 印度神话、中国神话、澳洲神话、美洲印第 安人神话 茅盾:北方神话、中部楚地神话、南部岭南神 话 2.按文体形式划分 韵文体神话、散文体神话、韵散兼行体 3.题材(思想内容) 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
(一)自然神话
自然神话是关于天地万物形成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神
在世界各地的广为传播反映了早期人类 对于洪水的害怕。在希腊和中国的神话中洪 水被视为天罚,是上天对人类罪过的惩处。 在人类自我控制能力尚不发达的时期,借助 洪水的威慑可以起到规范人类行为的效果。
二、社会生活神话:以原始人社会生活为素材,是
原始人解释自己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的神话。
(一)
1.文化发明神话:是原始人关于自己生活中所使用
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次序和排列
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 古史神话的演变是进化论式的
神话研究
作者简介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
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
先后发表了,《中国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ABC》,《神话杂论》,《北欧神话ABC》等专著。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我国的某些神话学者, 他协也多限于对外国神话和外国理论的介绍, 未能涉及中国神话, 更缺乏理论的建树。
唯有茅盾, 在神话学的理论上有不少建树多这不但体现在他对外国神话的编译和研究中, 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他对中国神话的整理和研究中。
《神话杂论》简介《神话杂论》这部论著包括了茅盾1925-1929年间发表的几篇重要神话学论文,其中包括:《神话的意义与类别》,《人类学派神话起源的解释》,《神话的保存》,《中国神话研究》,《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
《神话杂论》全书对中国神话作了绪论性的评述,论述了中国神话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并从中国原始神话古籍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神话研究的各种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批判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神话杂论》目录·各民族的开辟神话—各民族都有开辟神话,积聚而比较研究之,甚为有味且亦有益。
·自然界的神话—自然界神话一文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是补足各民族的开辟神话的,因为开辟神话差不多专指一些关于天地创造的神话的缘故。
·中国神话研究—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内容最丰富,影响较大,学术价值也最高。
茅盾神话研究的开篇之作,也是全书的一个亮点。
·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乃为世界神话的变壁,本书中将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一文,将两者加以比较,让读者对于两者神话,可以得一概念。
《中国神话研究》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结论》中说: “本编的目的只是要根据了安德烈·兰的所谓人类学的方法与遗形说的理论, 把杂乱的中国神话材料估量一下, 分析一下。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神与物游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神与物游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神与物游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的观点,揭示了创作中审美对象与审美感受的关系,以及反映对象与创作主体的关系。
“神与物游”所揭示的艺术创造的思维特点,即创作中作者必须体物,体物首先必须把握物,并消化物,再艺术地创造对象物,这就有主体的与客体的结合,结合中达到神从物始,物随神化,消除主体与客体、时间与空间的一切距离。
艺术创作的开始过程,“物”与“神”是对立的,必须发挥主体的能动创造性,通过联想、想象,赋物以情感与意义,才能化景物为情思,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这其中关键是“神”。
它一般指人的主观领域中一切思维活动能力而言,包括思想、感情、意志、愿望、想象等方面的内容。
强调
“神与物游”,就是要求对于物的反映,当以神载物,创造主客体统一的艺术形象。
要实现以神载物,首先在于体物,由体物而化物,这种体物与化物的过程,使对象主体化,主体对象化,艺术形象的特质由此而具。
刘勰认为神思在于运用。
“夫神思方运,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神到之处,才有对于物的接受和再现的可能,才思在再现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他指明,运用神思不能离开物,感物而又不能离开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史文化 , 中国文 艺学 派神 话 学研 究 由此 开始兴起 I 1 ] 。 对 中 国神话 学兴起 的 时代 背景 、 发 展过 程 以及 主要 内容 的梳 理 , 能 够使 我们 更全 面地认 识 中国神话 学研 究的意 义 。 关键 词 : 神话 ; 神话学; 民 间神 话 ; 少数 民族神 话
背 景
( 一) 鸦 片战 争后 出现 文化 冲 突
1 8 4 0年 ,积 贫 积弱 的清 朝 终 于走 向它 的末 神 话传 说 得 到 了还原 ,并 吸引 了大 量 文人 学 者 期, 闭关 锁 国的 大 门被 英 国列 强用 武 力 打 开 , 人 对 中同神话 传 说进 行研 究 。 民流 离 失所 ,社 会 动 荡 不安 ,两 方 文 化 随 之 流
《 神话 ・ 历史养成之人物》 , 是我国第一篇神话学 丰富了中国神话 的内容 , 开拓了神话 的门类 , 以 论文 , 开启 了神话 学研 究 之先 河 。 往学者们在研究 中国神话学时所遇到的问题也 日本 和欧洲 的文明史著作研 究传人 中 国, 由此 有 了新 的线 索 , 进而使得 “ 中 国神 话 学 ” 的 带来了诸如 “ 神话 ” “ 比较神话 学” 之类 的词语以 体 系进 一 步 完 善 。这 一 时 期 的 神话 学不 再 只是 及概 念 , 在 中国学术 界 引起 巨大反 响 。当时 的 留 仅 有 典籍 神话 这 一 个 类 别 , 口头神 话 、民 间神
中图分 类 号 : G9 5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6 5 3 1( 2 0 1 7 )0 4 — 0 0 3 2 — 0 3
2 0世纪 两 方 神话 学传 人 我 国 ,推 动 了神话 的各种 研 究 理 论 中加 入 或 多 或 少 的 有关 神 话 学
同有 的文 化 体 系 产 生 了 巨大 的 冲击 ,中 围文 化 辨” 做 出的概括 。它怀 疑“ 帝尧舜j 王的历史” , 史 上第 一次 有 了神话 这个 词。百 年 以来 , 中国神 推翻“ j皇五帝 ” 的说法 , 信奉 “ 古 史即文化” [ 3 1 。
话 学 发展 历 经 多 个 阶段 ,终 于 形 成 了 自己 的体 冈此在 中 国神话 学 研 究 界 “ 古史辨” 还 有 另 一 个
学 研 究兴 起 。在 中西 文化 冲突 、 我 国疑 古疑 经 的 的观点 , 中 国神 话 学研究 的种子 开 始慢 慢萌 芽 。 “ 古 史辨 ” 、考 古 学 的发 现 以及 “ 向西 方 寻求 真 理” 等 多股 热 潮 的裹 挟 下 , 中 国文 艺 学 派 神话 学
( 二) 国 内疑 古 疑 经 “ 古 史辨 ” 的 影 响
国内疑古疑经“ 古史辨” 的代表人物是顾颉 研究经过一个发展时期 ,终于缓缓揭开其神秘 刚 , 他是“ 古史 辨 ” 派 的创始 人 。“ 古 史辨 ” 派 的学 面纱 , 姿 态婀 娜地 将 自己展示 在 世人 面前 。 术思想 , 深 受戊 戌 变 法 、 辛亥 革 命 和 五 四新 文化 中 国神 话 学 是 中 国文 艺 学 派 的一 个 分 支 。 运动 的影 响 ,甚 至 可 以 说 是这 三 大 思 想 启 蒙运 。 古代 中 国从 不 缺少 神 话 ,它 是 中 国几 千 年 文 化 动为古 史 辨 派开辟 了存 在 与 发展 的道 路刨 “ 古史辨” 研究的就是中国 古代典籍的真伪, “ 古 史 中浓 墨 重 彩 的一 笔 , 干 年 来 被 冠 以了 志异 、 鬼 神 话 的还 原 ” 是神话学研究对 “ 古 史 怪等 各 种名 称 。而在 两方 文化 被 引进 中国后 , 对 史 的 破 坏 ,
2 0 1 7年 4月
长春 教育 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Ed u c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Ap r . 2 0 1 7 Vo l - 3 3 NO . 4
第 3 3卷第 4期
系, 成 为一 门独 立 的学 科 。
一
名 字—— “ 古 史 辨 神话 学 ” 。“ 古史辨” 派 与 中 国 究 提供 了理 论 的基 础 ,并 对 典籍 神话 进 行 了深 人 的探 究 , 成 为神 话 学研 究 的重 要 参 考 , 使 得 古
、
中国 文 艺 学 派神 话 学 研 学 的研
吉林省教育厅 “ _ 卜 二五” 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2 0 1 5 第4 5 0号 ) “ 中国早期文艺学派神话学研究” 王雷 / 吉林警察学 院治安系讲师 , 硕上( 吉林长春 1 3 0 1 1 7 ) 。
3 2
长 春教 育学 院学 报
2 0 1 7年 第 4期
生 的 文 章 中 ,而 蒋 观 云 先 生 于 1 9 0 3年 发 表 的 口相传 的神 话 ,正是 这 些 流传 千 年 的 口头 神话
中国文艺 学派神话 学研 究之综述 ★
王 雷
摘
要: 作 为 中国文 艺 学派 中的一 个派 别 , 神 话 学有 着 它无 可替 代 的地位 。1 9世 纪神话 学 出现 于 欧
洲 学 术界 , 在2 0世 纪 传入 中 国。 受到 清末 民初 盛行 的疑 古疑 经 “ 古 史辨 ” 思 想 以及 “ 向 西 方寻 求真
人。 中 同文人 在 两种 不 同 的文化 中艰 难探 索 。 2 0 世 纪 初 是两 方 神 话 学 发 展 的 鼎盛 的时 期 ,这 吸 二、 中国 文艺 学派 神话 学研 究 的发 展历 程
( 一) 启 蒙期
神话 学起 源于 1 9世纪 的 欧洲 , 于2 O世 纪初
神 引 了中同文人 的兴趣 。他们开始对 中国传统的、 发展 到 鼎盛 并 传 人 中国 。 中 国古 代 是 没 有 “ 古 典 的文化 进 行 再 思 考 ,有人 陆陆 续 续 在 自己 话 ” 这 一词 的 , “ 神话 ” 第 一 次在 1 9 0 2年 梁启 超 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