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0《香菱学诗》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0《香菱学诗》 导学案

20《香菱学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过程方法: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教学课时:1预习要求:自己解决生字难词,通读课文一遍,勾画有关主人公的描写语句。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1)《红楼梦》主题曲导入。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2.预习检测3.整体阅读。

——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

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初中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这一篇选文,表现了香菱的好学乐学的形象,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以及惊人的毅力最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体现黛玉乐为人师,教导有方的老师形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教案新人教版

《香菱学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红楼梦》,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释疑,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讨论探究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1、探讨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从中得到思想、态度、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启发。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对香菱倾注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了解《红楼》。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①画出文中表现香菱刻苦专心学诗的语句。

②香菱学诗可分为几个阶段?四、检查自读,回答问题。

(读诗—论诗—写诗)五、教师设疑,学生解答。

1、香菱在拜黛玉为师之前,从没接触过诗,稍一指点,又会读,又会写,这显得不真实。

能否解释一下。

2、黛玉评价香菱“聪敏伶俐”,而宝钗说“香菱本来呆头呆脑,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这明显的矛盾如何理解。

六、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一组探讨主观原因,一组探讨客观原因)八、交流成果,赏析手法。

九、拓宽延伸,课堂训练。

下面两首诗都与“月”有关,请你说说哪首优,哪首劣,并简要讲讲你的理由。

甲: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乙: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均选自《千家诗新注》十、结合实际,布置练习。

1、学习《香菱学诗》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2、以上我们都是从“学”的角度谈受到的启发,想必你一定对文中的林黛玉很喜爱,下面请你从“教”的角度给你们的老师(包括我)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导学案(人教版)

20《香菱学诗》教学目标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的品质。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2、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3、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课堂探究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当堂检测5.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

7.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也具有复杂性。

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她性格的理解。

参考答案2、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幼时,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

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

后为薛蟠正妻夏金桂所妒,备受折磨,改名为秋菱。

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

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

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

课文就是从这里(在小说回目中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开始的。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明确: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明确: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明确: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6篇)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6篇)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6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

第三首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

【新】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教案

【新】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教案
教学反思
十八、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十九、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
呢?
二十、四.总结归纳
二^一、1.梳理知识要点
二十二、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
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 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 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 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三^一、⑶纟》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
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三十二、⑷纟》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
大家族的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2.互助过关
独立思考后课堂交流.
作业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书中也说 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我们的课文中并没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 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按照课堂上的分析方法, 写一篇《香菱学诗中黛玉性格分析》 于作文练习本上
十二、 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 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十三、三.分层提高
十四、1.分层练习
十五、1.请拿出你的阅读笔记,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十六、2.在学生分析人物的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明晰:作者运用了什 么描写手法?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十七、2.交流提高
者,名,字,号,代家.
五、互助探究
六、1.互助学习
七、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粗知文章大意.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香菱学诗》教材分析《香菱学诗》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从明清时期最有代表的白话小说里节选出来的。

编者按照成书时间将其依次排列,并且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节选《香菱学诗》作为压轴篇目,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从《水浒传》到《红楼梦》,我国的古典小说经历了从单一的链式结构到复杂的网式结构,从人物塑造的脸谱化到人物塑造的立体化,从注重故事情节到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巨大变化过程。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正可以带领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变迁,而作为压轴之作的《香菱学诗》也就担负起了展示古典小说非凡魅力的重任。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对于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赏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并总结学习心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基础字词,引导学生自主总结阅读及写作的方法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香菱前后所作的三首诗,重点赏析第三首诗作,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香菱学诗的态度与方法,不仅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通过三首诗的比较赏析,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幻灯片出示《红楼梦》中香菱的判词,播放《叹香菱》曲。

重点解读判词中的“平生遭际”1、导语设计:“香菱,一个钟灵毓秀的女子,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透过她,透过她学诗的故事,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的魅力也可见一斑了。

”大家刚才所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就是《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一. 教材分析《香菱学诗》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香菱学诗的故事,展示了香菱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文化的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各有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诗文化在文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传承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情节的理解,诗文化在文中的意义。

2.突破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课堂上拓展学生视野。

3.诗词作品:准备一些诗词作品,让学生欣赏、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香菱学诗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探讨诗文化在文中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香菱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

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

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

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

选文便从这里开始。

【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富要职,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

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

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

《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1)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两府由盛而衰的过程。

书中成功的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礼教、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2)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摩诘()应玚()墟()里胡诌()暧暧()颦()儿抠()土辋()川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香菱学诗》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香菱学诗》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2、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

二、课前准备1、背景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

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

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

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

2、本文选自《》,它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学生案没有: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本文作者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三、学习过程1、香菱学诗分几个阶段?大致可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

2、黛玉指导读诗体现在两次谈话中,谈的分别是什么?第一次,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

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

第二次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

20*香菱学诗第一课时出示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重点)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难点)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学法指导)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浅近,人物形象鲜明,因此本文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合作交流来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欣赏作品塑造人物的高超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2.作者链接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

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3.文体链接《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

全书规模宏大,精心刻画了400多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4.背景链接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因而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

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林黛玉出身在一个衰微的封建家庭。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0课 香菱学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0课  香菱学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0课香菱学诗一. 教材分析《香菱学诗》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香菱在贾府中的生活片段。

本课通过香菱学诗的过程,展示了她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强。

但是,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品的魅力。

同时,学生应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品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案例分析法:以香菱学诗的过程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香菱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0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0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0篇)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师寄语:著名的作家王蒙说“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

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所以你有一瓢浅,就从红楼梦中能够舀出的也就是一瓢,你是一片汪洋,你从红楼梦中感受到的也就是汪洋。

学习目标: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关于作者曹雪芹(约一qi24~一qi64),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

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

待到乾隆继位。

曹满面春女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

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三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

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

住着破房子。

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上活。

乾隆二十八年(一qi63)秋冬之间。

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

《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香菱学诗》一、熟读课文,了解内容和本文的人物。

二、细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摩诘.应玚.墟.里胡诌.暧暧..颦.儿抠.土辋.川2、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作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

3、整体把握:1、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答:先是其次其三是读了课文,香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4、熟读课文,梳理思路:全文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段,主要写黛玉指导香菱读诗。

第二部分是第()——()段,主要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练习写诗三、预习收获和疑惑收获:疑惑:一、填空(3分)曹雪芹,名_______,字_______,又字芹溪、芹圃,雪芹是他的号。

______代小说家。

二、给加粗字注音(6分)颦儿()穿凿()画缯()鳏鳏()腻烦()怔怔()三、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4分)1.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2.绘画用绢。

()3.兴冲冲的样子。

()4.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四、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聪敏伶俐诸事不顾有理有情B.自嚗自弃茶饭无心坐卧不定C.呆头呆脑嘟嘟哝哝目不憋视D.忙忙碌碌挖心搜胆精血城聚五、下面是香菱诗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5分)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检测参考答案一、沾梦阮清二、pín záo zēnɡɡuānɡ nì zhēnɡ三、1.鳏鳏 2.画缯 3.兴兴头头 4.地灵人杰四、A.五、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_256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_256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 20 课《香菱学诗》教课方案内容预览:《香菱学诗》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领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获得阅读和写作的启迪;2.领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绘的传神之处;3.剖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掌握人物的惨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阅读红楼梦有关网站。

教课重点:1.品尝诗学传薪,掌握写作津梁;2.掌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课方法:1.频频品读课文,起码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打破口,掌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研究。

教课时间: 2 课时。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部分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湛、纷纷复杂、高深难懂所吓倒,经常是寂然起敬,望而生畏。

没有进人红楼,就永久不知它的真实伟大。

2.走进主人公 -- 香菱。

二、研究以下问题:① 香菱有着如何的出身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惨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到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欺辱和摧残。

薛蟠遭打出门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时机接触大观园内这很多富于才思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生了激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勤苦学诗写起的。

② 联合作品内容议论:香菱是一个如何的人?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绘,加以剖析。

明确:精髓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本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时机,只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心里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倡始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黛玉热忱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

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一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引得四百余位痴男怨女纷纷登场,又都黯然离去。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供您参考,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香菱学诗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二课时课时定向1、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2、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学习重点】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

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

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

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

选文便从这里开始。

2.走近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富要职,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

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

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

《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3.相关资料(1)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两府由盛而衰的过程。

书中成功的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礼教、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2)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摩诘.()应玚.()墟.()里胡诌.()暧暧.()颦.()儿抠.()土辋.()川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香菱听了,()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3、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你已得了。

(2)、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不该传到外头去。

(3)、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4)、这正是“地灵人杰....4、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作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

【合作探究】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6、本文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7、本文描写了黛玉的教诗和香菱的学诗,请分析黛玉和香菱的性格特征。

8、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9、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精读精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

”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

”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

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

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10、“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香菱的什么性格特点?11、“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可叹”“可笑”的内容分别指什么?12、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香菱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词语回答)13、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大事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试写出这三种境界。

【主题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甲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乙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丙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丁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

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吃一个。

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

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

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

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

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14、从下面人物中选择恰当的人选,填在甲、乙、丙、丁四处。

探春黛玉惜春湘云15、“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为什么“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16、上文刻画人物方面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听到同样的一句话,为什么甲、乙两人的笑态不同?17、上面的文字给人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场景?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18、你读过《红楼梦》原著吗?王熙凤后来托付刘姥姥照顾自己的女儿巧姐儿,她做到了吗?请简要叙述。

【拓展提升】19、按照提示写古诗词。

有关秋花的:有关秋雨的:有关秋风的:20、请参照示例,以“灯泡”“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感悟。

示例: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灯泡:短尺:21、《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22、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出一部,推荐给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并根据提示结合作品内容写出推荐理由。

名著:这本书在语文学习上给我最大的帮助:【教学后记】参考答案:香菱学诗1、Jiéyáng xūzhōu ài pín kōu wǎng2、默默;出神;诧异3、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这里指事物的关键;这里指诗文作品;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4、爱情悲剧;曹雪芹;小说家。

5、香菱跟黛玉学作诗。

6、语言描写: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可以看出,香菱读诗已经有所会意,只因以往所读之书有限,一时难以用言辞表达出来罢了)动作描写: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写出了香菱立意时反复斟酌之态,真是如醉如痴!)7、黛玉性格: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她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等等。

香菱性格:虚心好学、刻苦勤勉。

8、她注重培养香菱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强调自学、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

9、主要原因: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诗上,执著的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良好的资质;好的引路人;大观园里有良好的诗歌环境。

10、表现香菱梦中仍痴心于思考诗的状态。

11、“叹”香菱学诗作诗精心投入的精神,“笑”她近乎“痴”“呆”“傻”的状态。

12、苦志学诗精血诚聚1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4、湘云黛玉探春惜春15、此事是她俩一手策划的,但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16、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这是因为性格的不同而造成的表现不同。

甲性格直爽活泼,做事无所顾忌,所以“一口茶都喷出来”。

乙性格矜持娴静,所以在笑岔了气的情况下,也只能伏在桌子上叫“嗳哟”。

17、大观园中欢乐的日常生活片段。

18、做到了。

在巧姐舅舅想卖掉她时,是刘姥姥把巧姐藏在自己家里,直到她父亲派人接回去。

19、有关秋花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有关秋雨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有关秋风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0、灯泡:因为有一颗火热的心,才能给人们送去光明。

短尺:以你有限的生命,量出无限的长度。

21、香菱22、提示:在语文学习上给我最大的帮助,可以围绕“积累语言素材、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思想内涵、增长人生阅历、提高阅读能力、学习写作方法”等方面结合作品内容说明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