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6-10-25T16:04:37.8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作者:吴泽春[导读] 运用中医升降理论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并发生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大力应用与推广。
楚雄州牟定县中医医院云南牟定 675500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病患者,共14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
对照组进行传统西医的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生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患者的满意率为95.71%;对照组进行传统西医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患者的满意率为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进行脾胃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升降理论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并发生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中医升降理论;脾胃病;临床运用升降理论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阴阳学说在气机动态消长和转化过程中的显著应用。
所谓的“升”即上升,主要是升其清阳之气;“降”即下降,主要是降其浊阴之气[1]。
“升”与“降”原本就是两个相互对立又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对立面,作为人体最基本的气化功能形式,升降贯穿于最基本的脏腑经络和阴阳气血的矛盾运动过程中。
中医升降理论源远流长,在临床上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在临床辩证的指导、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组方选药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选取了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病患者共140例,以其作为分析对象,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疗效显著,研究的具体情况及各项数据如下。
升降理论在脾胃疾病中的运用
经脉别论 》:“饮人 于胃,游溢 精气 ,上归 于肺 ,通 调水道 ”,“天
脾 以健运为常 ,胃以通降为顺 。对湿阻气滞 、食积 、痰饮 等
有阴阳交 泰,人有升 降出入 ”。脾 胃为 中土 ,是五脏 之气 和全 实证 ,在祛湿理气 、化 痰 、消食药 中配 伍健 胃的党参 、白术 、甘
身气血精液升降出入 的枢纽 。脾 胃为后天 之本 ,生化之源 ,居 草 、大枣 ,兼顾 中气 ,使 ?肖而勿 伐 ,尤其对 脾 胃虚证 。治 胃当以 于中间,交通上下 ,灌 溉 四旁 。胃主受 纳 ,脾 主运化 ,共 同完 成 通降,根据六腑以通 为用 的理论 ,对 胃病燥热 第 l7期 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Septe啦 er r2U : !
· 经 验 交 流 ·
升 降理论 在脾 胃疾 病 中的运用
韩金 武
【关键词】 升降理论 ;脾 胃病 ;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 R 2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674—3296(2010)17—0094—0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以及水谷精气 的输布 ,故脾 胃功能正常 ,清 之病理特点 ,降 胃宜需佐 以升脾 ,胃失通降常 以脾不运化 、积湿
阳上升 ,浊阴下降。气血精液敷布周身 ,人体则 阴平阳密 ,生命 生浊 ,如枳术丸 ,在理气通降 方 中加 白术 ,助脾运 化 ,促积滞 排
安康。脾主升是为 了胃降 ,胃之降是为了脾 之升 ,升降协调 ,维 持正常的生命运动 。 2 升 降 理论 的病 理 机 制
排泄 ,完成机体新 陈代 谢过 程 ,故有 “脾 升 胃降 ,相 因相制 ,气 而发病 ;脾 主升 ,胃主降 ,脾 主运 ,胃主纳 ,脾 为 阴土 喜燥 ,胃为
中医的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的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08-01T11:09:04.8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2期作者:胡峻彰[导读] 分清病症主次,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客观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乐山市中医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的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脾胃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西医治疗,研究组使用中医升降并施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中医的升降理论应用于脾胃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升降理论;脾胃病;辨证施治;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032-02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fting theory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fting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in clinic.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2016 year in January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pleen stomach diseas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ifting group u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of treatment,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8.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of li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the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lifting theory;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Clinical application脾胃病是临床消化科中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主要是指发生在人体食管、胃、脾、胰等上消化道中的一系列内科病症,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反胃、反酸、呃逆、胃痛等。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 2016 年 7 月- 2018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脾胃病患者 60 例,采用 SPSS 21.0 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 ~ 60)随机平均分为常规西药治疗组(30 例)与中医升降理论组(30 例),常 规西药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中医升降理论组患者接受中医升降理论指导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 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中医升降理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的 80.0%(P < 0.05),中医证候积分、镜下溃疡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水平均 显著降低(P < 0.05),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率(96.7%)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的 63.3%(P < 0.05),不 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的 16.7%、13.3%(P < 0.05)。结论: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较常规西药治疗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升降理论;脾胃病;临床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Shengjiang theory ( 升 降 理 论 ) in treating Piwei diseases. Methods: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TCM group was given TCM therapy based on TCM Shengjiang theory.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TCM group was 9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In the TCM group,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microscopic ulcer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CRP, ESR, RDW, PLT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Hp eradication rate was 96.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3.3%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currenc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6.7%,13.3%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CM Shengjiang theory on Piwei diseases shows a good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TCM Shengjiang theory; Piwei diseases; Clinical application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0.029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
1 . 2 . 2 实验组采用 中医升降并施 的方 法。根据临床表 现分
为 3种类 型 : 气虚下 陷型、胃气上逆型 、虚实相兼型。 1 . 2 . 2 . 1 对于 脾 胃病 病程 长 、以气 虚 、阴虚 、阳虚为 主 , 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 、乏力 、食 之痛甚 、面色咣 白、喜温喜
[ 2 ] 孔令 凯 , 孑 L 祥永 , 李丽华 , 等. 双水平正压通气 和持续气道正 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 征中应用 的比较 . 中国当代儿科
杂志 , 2 0 1 2 , 1 4 ( 1 2 ) : 8 8 8 — 8 9 2 .
2 4 h 后8 0例患 儿均 未 出现 肺不 张 、气 压伤 等并 发症情 况 ,
2 0 1 4 , 2 8 ( 2 ) : 1 9 3 - 1 9 4 .
吸气 三凹征 、发绀等现象有所减缓 , 其 中 3例 出现鼻腔黏膜
红肿 现象 , 1 例 出现腹胀并 发症 。经对症处理后 , 患儿均 已 无 恙。经 X胸 片检查 , 5 5例 患儿在 护理 1 2 h后病情 好转 ,
刘 起 杰 【 摘 要 】 目的 探讨研究 中医升降理论 在脾 胃病 中的临床应用方 法。方法 1 3 8 例 胃病患者作 为
பைடு நூலகம்
研究对象 , 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实验组 , 每组 6 9例 。对照组采用 传统西医的治疗方 法 , 实验组采用 中医 升 降并施 的方法 。并对 患者进行护理 , 并 在住 院期 间观察 患者的康复率 、 并 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 结果 实验 组康 复率 为 8 9 . 8 6 %, 并 发症 发生 率 为 1 . 4 5 %, 满 意度 为 9 2 . 7 5 %, 优 于对 照组 中的 7 5 . 3 6 %、 在 内科 临床工作 中采用 升降并施 的方法有较好 7 . 2 5 %及 7 2 . 4 6 %, 差 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f P < 0 . 0 5 ) 。结论
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92期129·中医中药·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曾韬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8)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应用当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180例脾胃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医升降理论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临床上的脾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以中医升降理论为主,为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生讲理论;辨证施治;脾胃病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2.1060 引言从中医理论当中来看,升降运动就是机体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形式之一,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1]。
升降理论也是中医学的一个理论组成的重要部分,这是阴阳学说在气机和动态消长转化过程中的一种具体的应用[2]。
升就是上升的意思,降也就是下降,升的是清阳之气,降的是浊阴之气。
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方面,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本研究主要分析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当中应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脾胃病患者中选择出18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为17~68岁,平均年龄为(35.2±11.2)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47例,患者的年龄为16~66岁,平均年龄为(33.7±12.1)岁。
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述要
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述要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源于《内经》。
人体气机升降需要各个脏腑共同调节。
《素问》有“百病生于气”的论述,提示疾病的发生与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
《医碥》云:“脾脏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脾主升、胃主降,两者共同调畅气机。
《临证指南医案》云:“但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肺气从右而降,肝气由左而升”,肝之疏泄、肺之宣肃亦为气机升降之关键。
调理气机升降法在临床治疗脾胃病中尤其常见,现就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1 通降法《景岳全书》云:“胃气逆则呕苦。
”众多医家认为胃气郁阻、失于纳降是引起胃痛、嗳气、呕逆等的主要原因[1-3]。
赵静等[4]认为气机不利、胃肠通降不及、糟粕不行可导致便秘。
可见胃气上逆、浊阴不降、腑气不通是导致脾胃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通降法是对应的治疗法则。
张旗[5]以丁香、柿蒂为伍降气止呃逆。
郭东义[3]用旋覆花、代赭石等降逆化痰复胃气之通降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赵静等[4]在治疗便秘时,以木香、乌药、沉香之顺气、调气、降气同用,配以大黄、枳实、槟榔通腑,降气导滞而通便。
柳清[1]82认为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应顺胃降,方用加味香苏散为主方,行气之中,以苏梗、枳壳、大腹皮通降胃气,临床亦有收效。
周英信等[6]在治疗非中枢性呃逆时,方用郁金丁香汤,以十九畏之郁金配伍丁香,行气而降逆,并指出两者配比为3∶1时临床疗效最佳。
另有验案报道,王勇[7]以大承气汤之下气通腑,通因通用,在治疗糖尿病腹泻热结旁流证中收获成效。
2 升提法《四圣心源》云:“脾主升清,脾陷则清气下瘀,水谷不消,胀满泄利之病生焉。
”可见清阳不升是导致脾胃病另一重要原因。
医家们认为肝失疏泄,郁而乘脾、肺失宣发,不能助脾散精,都会影响到清阳的上升。
对此,医家们常用升提法进行治疗。
李建华等[8-9]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时方选升阳除湿汤,在健脾化湿转运枢机的基础上,用防风助肺之宣发,又以柴胡、升麻升举阳气,使清升而泻止。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田亮渝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12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收治脾胃疾病患者173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辨证施治,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据中医升降理论对脾胃病患者辨证施治临床疗效较好。
【总页数】2页(P117-118)
【作者】田亮渝
【作者单位】409800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 [J], 刘宝峰
2.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J], 安春泰
3.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J], 肖长茂
4.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体会 [J], 彭致善
5.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体会 [J], 彭致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w e r e c h o o s e d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a n d r a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w i t h 9 0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T h e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e r e t r e a t e d b y r o u t i n e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t h e r a p y t r e a t me n t ,wh i l e t h e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we r e t r e a t e d b y me d i c l a r i s e a n d f a l l t h e o r y ,t h e t r e a t me n t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t wo g r o u p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
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
有 咳嗽 以 及持续 高 热 不退 的 患者需 加 大青 叶 、 柴 胡 以及青 蒿 ; 伴 有痰 湿 的患 者需 要 二 陈汤加 减 ; 针 对痰 热 患者 需 桑 白皮汤 加 减 ; 针对 肺 虚 咳 嗽患 者需 沙 参麦 冬 汤加 减 ; 针 对肺 虚 久咳 患者 需 玉屏 风汤 加减 ; 针 对 温燥 咳 嗽患 者需 桑 杏 汤加减 ; 针对 凉燥 咳嗽患 者需 杏 苏散 加减 ; 针 对 咳甚 恶心 呕吐轻 者需 加旋 覆 花 , 而 重者 则需 用代 赭石 。治疗 时 间为 3 d l 周期 。对 照组采 用常规 西药 治疗 , 将1 3 一内酰胺环类 以及 大环 内酯 参考 文献 类 的抗 生 素作 为 主要 治 疗药 物 , 再加 之 适量 的 止 咳药物 , 如急 支糖 浆 [ 1 ] 孟胜利 . 浅析儿童咳嗽的 中草 药治疗 Ⅱ 】 . 中医临床研 究 , 2 0 1 2 , 0 5 ( 1 0 ) : 6 1 . 或/ J , J L 化痰止 咳颗 粒 。治疗时 间为 5 d l 周期 。两组 的药量 都是根 据患 『 2 1 管志 伟 , 代运磊 , 于素 平 , 等 活血 通 络 中 药佐 治 儿童 慢 性 咳嗽 3 0 者 年龄 、 体 重 以及病 情 的轻 重进 行 随症 加减 , 实际 治疗 期 间必 须要 实 例 疗效观 察 『 l 1 . 中 国中西 医结合 儿科 学 , 2 0 1 2 , 0 3 ( 0 9 ) } : 2 0 8 - 2 0 9 . 现 药疗 以及生 活宜忌 之 间的有机 结合 , 提 升治疗 效果 。 【 3 1 罗善 深 . 孟鲁 司特钠 辅 以中 药治 疗儿 童 咳嗽 变异性 哮 喘 的效 果观 1 . 4 观察 项 目和指 标 : 针对 两组 患 者 的临 床效 果 实施 详细 观 察 , 具体 察『 T 1 . 中 国当代 医药 , 2 0 1 3 , 1 2 ( 1 1 ) : 1 2 7 - 1 2 8 . 疗 效 判定 标 准 如下 : 治 愈为 患 者症 状 消失 ; 好 转为 患 者症 状减 轻 或者 『 4 1 王洪 刚 . 丙酸 氟替 卡松 吸 入联 合 中药治 疗 儿童 咳嗽 变异性 哮 喘 的 是 明显缓 解 ; 无效 为 患者 临床症 状 没有 改善 , 甚 至是加 重 。 临床 效果评 价 [ 『 1 . 世界 最 新 医学信 . 0 . - 文摘 , 2 0 1 5 , 6 9 ( 1 2 ) : 1 9 1 — 1 9 2 . 1 . 5 统计 学 方 法 : 采用S P S S 1 8 . 0 软件 进行 统 计学 分析 , 计 数 资料 采用 2 0 1 7 年6 月2 2日收 稿 x 检验, P < 0 . 0 5 说 明 具有统 计学 意 义 。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体会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在脾胃病治疗中施行中医升降理论的效果。
方法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120例脾胃脘痛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施行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60例,施行中医升降理论治疗)。
随访1年,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主要症状(神疲肢怠、胃脘隐痛、纳呆食少)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结果(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8.33%)较对照组(85.00%)更高,P<0.05;(2)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后神疲肢怠、胃脘隐痛、纳呆食少积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3)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4)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及复发率(1.67%)均较对照组(13.33%、15.00%)更低,P<0.05。
结论在脾胃病治疗中施行中医升降理论切实可行,疗效更优,且复发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脾胃病;中医;升降理论;复发;不良反应脾胃病属于临床消化内科患病人数较多的一类疾病,尤其是随着近些年人群饮食习惯改变及生活压力增加,脾胃病患病人数明显增多,不仅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还可对其日常生活或工作产生一定影响[1-2],故尽早施行对症治疗非常必要。
目前临床治疗上述疾病以西医疗法较多见,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复发率较高[3-4]。
随着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患者更倾向于选择中医疗法,尤其在慢性病管理方面,中医认为,脾胃病的发生、进展和中医气机升降理论有关[5-6],故主张在治疗上述疾病过程中引入中医升降理论,为探究中医升降理论的可行性,我院对脾胃病患者分别施行常规西医疗法、中医升降理论疗法,报道如下。
运用调节脾胃升降法的临床思路探讨
运用调节脾胃升降法的临床思路探讨脾胃为中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脏腑,它不仅仅负责消化吸收食物的功能,还有着转化水谷为气血的重要作用。
调节脾胃升降法是中医在治疗脾胃疾病时重要的临床思路,本文将就此深入探讨。
一、脾胃升降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脾胃具有升降的特性,即由于脾胃气机调和而引导水谷精微向上升发或向下归于中焦,完成营养过程及余废排泄的重要功能。
脾胃升降的调节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如果出现失调,则会出现一系列的疾病。
1. 调节升降:运用温阳化气,通导升降的方法来治疗脾胃失调疾病。
例如中医经典方剂保和丸,具有温中益气、调和胃气的作用。
又如木香顺气丸,能调中理气、宽中和胃,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腹胀。
2. 调节运化:运用化湿祛浊、理气和血、化痰止咳的方法来调节脾胃运化功能。
例如葛根汤,能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发汗解表,适用于脾胃湿滞症、脾胃不和等疾病。
又如苓桂术甘汤,能利水健脾、调理气血、疏肝理气,适用于胸胁疼痛、腹胀便滞等症。
3. 调节上升与下降:运用益气固表、抑制运动、止泻,调节脾胃气机上升下降的方法来治疗失调的疾病。
例如大建中汤,能益气固表、化痰清热、调中理脾,适用于脾胃气虚、脾胃失调等疾病。
1. 消化系统疾病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脾胃功能失调是较为常见的原因。
例如脾胃气虚、胃痛、胃下垂、胃酸过多、慢性胃炎等疾病。
针对这些疾病,中医医生常常采用调节脾胃升降的方法来治疗,以调节脾胃功能失调的问题,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
脾胃失调也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导致内分泌的失调。
例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生活方式不当的年轻人,常见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针对这些问题,中医医生会采用调节脾胃升降的方法来治疗,提升脾胃功能,从而改善内分泌失调症状。
在免疫系统疾病中,脾胃功能失调常常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季节变化、劳累过度等因素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针对这些问题,中医医生会采用调节脾胃升降的方法来治疗,并以此帮助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运用调节脾胃升降法的临床思路探讨
运用调节脾胃升降法的临床思路探讨脾胃升降法是中医经典调节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调节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
本文将从临床思路的角度,探讨运用调节脾胃升降法的方法和效果。
脾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其功能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脾胃升降法是通过调节脾胃的升降运动,恢复其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需要准确判断病因。
脾胃升降法适用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痛、胃胀气、便秘等等。
具体病因可能各不相同,需要综合病史、症状和体检等方面进行判断,将病因归类于脾胃功能失调。
然后,应该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调节。
脾胃升降法主要有升法和降法两种,具体的调节方法可以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对于脾胃气虚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采用升法,通过运用于升脾胃功能来增加消化能力。
而对于脾胃湿热引起的便秘,可以采用降法,通过运用于降脾胃湿热来消除湿热方面的症状。
还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脾胃升降法可以作为主疗方法,也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结合使用,比如针灸、中药等。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脾胃气虚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运用升法调节脾胃功能,同时采用中药补益气血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消化力,还可以增加身体的气血供应,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进行疗效评估和调整。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对于脾胃升降法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在运用脾胃升降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果疗效不佳,可以考虑改变调节方法或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调整。
运用调节脾胃升降法的临床思路需要准确判断病因,针对性调节,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评估和调整。
通过科学的临床思路,可以更好地应用脾胃升降法进行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作者:杨梅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11期【摘要】目的:对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的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8月,来我院中医门诊科就诊的脾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脾胃病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研究组采用中医升降理论。
并比较常规西医疗法与中医升降理论治疗脾胃病的效果。
结果:采用中医升降理论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的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脾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辩证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中医升降理论治疗的患者康复速度快、病程缩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升降理论;脾胃病;应用【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072-01中医学上多将升降运动作为机体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
它贯穿于生命活动的整个历程之中。
我国中医对升降理论的研究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内经》,是阴阳学说在气机和动态消长转化过程中的一种具体的应用。
其中,升是指清阳之气的上升,降是指浊阴之气的下降,其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特别是在脾胃病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8月,我院中医门诊科收诊的120例脾胃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
所有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有患者60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18-61岁,平均年龄(36.2±12.2)岁。
研究组采用中医升降理论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患者6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18-59岁,平均年龄(35.7±12.6)岁。
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
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进行研究,观察组予以中医升降并施方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愈52例(86.7%),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40例(66.7%),总有效率81.7%,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升降理论应用于脾胃病临床治疗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脾胃病;中医;升降理论;运用【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032-02中医升降理论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在汉代诸多中医中药学者如张仲景等将升降理论运用于疾病辨证和诊断、病理变化、治疗原则、治疗用药等[1]。
及至后来的金、元、明、清,升降理论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120例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68例,女52例,年龄16-68岁,平均(42.5±9.3)岁,病程8个月~11年,平均(5.2±2.6)年,其中厌食9例,肠易激综合征10例,胃溃疡27例,胃炎39例,结肠炎22,十二指肠溃疡13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1.2.1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
1.2.2观察组予以升降并施方法治疗,本研究把观察组患者分为气虚下陷型、胃气上逆型、虚实兼具型。
气虚下陷型:①患者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
临床症状:腹痛、乏力、食后痛、食少、便溏、脱肛、消瘦、齿痕重、脉细而弱,对于该类患者采用升法,方用黄芪30g,桂枝15g,饴糖10g,生姜5g,芍药12g,甘草10g,大枣5颗。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目的:对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70例脾胃病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85例。
对照组实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依据中医升降理论实行辩证治疗,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为96.47%,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脾胃病患者的过程中,依据中医升降理论实行辩证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其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推广于临床中运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theory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Method:From March 2015 to January 2017,170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with 85 patients of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the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6.47%,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tudy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CM lifting theory,dialectical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the treatment effect is far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fting theory;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Application站在中醫理论的角度而言,升降运动属于一种主要的机体活动形式,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升降运动[1]。
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范婷;李守然;张根腾
【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3(8)5
【摘要】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在整个气机升降出入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脾胃升降的矛盾运动一旦遭到破坏,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变生各种疾病。
如脾气不升,则发生脘闷腹胀、大便溏泄等;胃气不降,在上则发生噎膈饱胀,在中则发生脘痛嘈杂,在下则发生便秘等。
故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在此类疾病的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张根腾老师继承了先师魏龙骧之中医气机学说,临证重视升降出入理论,治则多以调畅气机,斡旋脏腑为要。
【总页数】3页(P512-514)
【关键词】气机升降理论;脾胃;中医学
【作者】范婷;李守然;张根腾
【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R256.3
【相关文献】
1.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举隅 [J], 钟石秀;吴向武;付志红
2.气机升降学说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J], 塔娜
3.气机升降学说在家畜脾胃病中的应用 [J], 王松青
4.气机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J], 樊建国;樊刚
5.从气机升降谈推化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J], 黄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脾胃病临床治疗中中医升降理论的应用效果
脾胃病临床治疗中中医升降理论的应用效果发表时间:2018-11-20T14:37:07.01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作者:龙庭[导读] 探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安化县精神病防治院抑郁症科湖南安化 413500【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92例脾胃病患者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按照中医升降理论给予辨证施治,总结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并进行对比。
结果在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疾病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推动了患者疾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脾胃病;中医升降理论;应用效果中医升降理论最早起源于内经,汉代张仲景曾在《伤寒杂病论》中就已经继承了内经中升降理论,并在疾病辩证治疗中得到应用,主要表现在组方用药、确立治则上。
在中医学中中医升降理论作为其重要组成,是中医基础理论精髓部分,和阴阳学也存在有紧密的联系,升降理论主要是对人体阴阳气血矛盾运动和脏腑经络运动进行描述的过程,主要包含了人体功能活动[1]。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枢纽,脾胃病是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本组就对在脾胃病治疗中中医升降理论的应用展开研究与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脾胃病患者92例,患者对与该项目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脾胃病。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本次纳入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6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24例,女22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1.26±3.72)岁。
观察组男性25例,女21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3.67±4.15)岁。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9-06-21T15:40:38.8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5期作者:赵亚飞[导读] 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升降理论,使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使患者病情早日恢复健康。
平凉市中医医院呼吸消化科本科,住院医师 744000【摘要】目的:分析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中医升降理论所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月份我科共收治112例脾胃病患者。
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将抽到奇数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将抽到偶数的患者纳入到观察组,每组56例。
对照组行西医治疗法,观察组行中医升降理论治疗法。
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升降理论,使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使患者病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中医升降理论;脾胃病;治疗效果升降运动作为人类机体运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会贯穿于人体活动的全过程。
脾胃病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该种疾病的产生受胆汁反流、喝浓咖啡、嗜酒所致,当患者进食后,会出现严重的泛酸、嗳气、恶心、隐痛及上腹部不适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能够快速恢复,需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112例脾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月份,共112例脾胃病患者。
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将抽到奇数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将抽到偶数的患者纳入到观察组,每组56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8例,年龄为17-56岁,平均(36.5±4.5)岁。
观察组男27例,女29例,年龄为18-57岁,平均(37.2±4.7)岁。
1.2方法1.2.1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法,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主要是采用西医胃镜检查方法,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患者抗Hp、保护胃黏膜、制酸、解痉止痛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术 探讨 】 学
试 述 中医升 降理论 在 脾 胃病 临床 中的运 用
郭元敏 徐有 水 刘 日 才
浙 江 省 江 山市 人 民 医 院 浙 江 江 山 3 4 0 2 10
摘 要 升 降理 论是 中医学理论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其最初 的论 述见 于 《内经 》 。气机 升 降是机 体 生理 活动
寒 论 》 中 有 : “ 如 桂 枝 汤 , 头 不 痛 ,项 不 强 ,寸 脉 病 微 浮 ,胸 中痞 硬 , 气 上 冲 咽 喉 不 得 息 者 ,此 胸 中有 寒 也 , 当 吐 之 ,宜 瓜 蒂 散 。 此 即 “ 高 者 , 因 而 越 之 ” ” 其
组 方选药 具有 重要 意 义 ,有 助 于提 高 临 床疗 效 。笔 者 试 就 中医升 降理论 对脾 胃病 临床 的指 导作一 论述 。
的宣 肃 ,心 肾相 交 等 ,无 不 受 到 脾 胃 升 降 之 气 的影 响 。《 医碥 》 明确 指 出 :“ 胃居 中 ,为上下 升 降之枢 脾
气化功 能 的基 本形 式 ,是脏 腑 经 络 、阴 阳气 血矛 盾 运
动 的 基 本 过 程 。深 入 探 讨 升 降 理 论 , 不 仅 具 有 理 论 意 义 ,并 对 指 导 临 床 辨 证 、 分 析 病 因病 机 、制 定 治 法 和
律 、病 理变 化 、确立 治则 、组方 用药 等 方 面 。如 《 伤
基 本 形 式 ,而 脾 胃又 是 气 机 升 降 之 枢 纽 。 《 问 ・ 素 经
脉别论 》 饮入 于 胃,游 溢 精气 ,上 输 于脾 ,脾 气散 :“ 精 ,上 归 于肺 ,通调 水 道 ,下输 膀胱 ,水 精 四布 ,五
经并行 。 物 质 代 谢 过 程 ,虽 在 各 脏 器 中进 行 ,但 脾 ”
胃升 降牵动 全局 。如肝气 的升 发 ,胆 气 的下 降 ,肺 气
进行新 陈代谢 ,从 而维 持人 体 的生命 活 动 。倘 若 升 降
失常 ,气血 乖 违 ,则 阴 阳失 衡 ,百 病 南生 。 《 问 ・ 素 生气通 天论 》 大怒 则形 气 绝 ,而 血菀 于 上 ,使 人 薄 :“ 厥 。 说 明严 重 的升 降失常 ,还可 危 及生 命 。 《 问 ・ ” 素 至真要 大论 》 高 者 抑之 ,下 者举 之 ” 郁者 达之 ” :“ ,“ , “ 疏其气 血 ,令其 调达 ,而致 和 平 。 ”则 是 针对 升 降 失 常所致 病证 而制定 的治疗 法 则 ,使 升 降 有序 ,阴 阳和
1 中 医 升 降 理 论 的 传 统 认 识
之理 。金 元 时期 ,名 医 辈 出 ,对 升 降理 论 各 抒 己见 , 从 不 同角度 充实 了升 降理论 的 内容 。特别 是金 元 四大
家 进 一 步 充 实 了气
11 源 于 《 . 内经》 :升 降理 论 源远 流 长 ,其 最初 的论 述见 于 《 内经 》 《 。 内经 》对升 降 理论 的 阐述体 现 在三 个方面 :用升降理论 阐述人 体 的生命 活动 ;用 升降失常 解释机体病理变化 ;用升降理论制定治病原则[ 。 1 ] 《 素问 ・ 六微 旨大论 》 “ 之升 降 ,大 地 之 更 用 : 气 也” 非 出入 ,则 无 以生 长 壮 老 已 ;非 升 降 ,则 无 以 ,“ 生长化 收藏 ” “ 常 则 灾 害 至矣 。 , 反 ”说 明升 降 是 天 地 变化 的规 律 , 同样 也 是 人 体 生 命 赖 以存 在 的 基 本 条 件 。脏 腑 、经络 、器官 是气 机 升 降 出入 的场 所 。正 是 由于脏 腑不 断地升 清 降浊 、吐故 纳新 ,机 体 才能 正 常
气 机 升 降 理 论 ,并 将 其 运 用 于 疾 病 的 辨 证 、 传 变 规
谓上升 ,是升 其 清 阳之 气 ;降 ,谓 下 降 ,是 降其 浊 阴
之气 。升和 降 ,是 对立 的两个 方 面 ,既 互 相对 立 又互
相 联 结 ,既 互 相 制 约 又 互 相 依 赖 。 升 降 出 入 ,是 人 体
的 基 本 形 式 , 而脾 胃 又是 气机 升 降之 枢 纽 。 脾 胃升 降 相 因 , 相 辅 相 成 , 共 同 完 成 饮 食 物 的 消 化 、吸 收
和输布 全过程 。脾 胃正 常生理 功能 的 实现 是脾 升 胃降的 结 果 。脾 胃气机 升 降失调 与 多种 脾 胃病 密切 相
关 ,升 降 失 调 是 脾 胃发 病 的 根 源 。调 理 脾 胃 升 降 是 治 疗 脾 胃病 基 本 大 法 。 在 临 床 上 遣 方 用 药 时 ,要 注 意 顺 应 脾 胃升 降 之 性 , 灵 活 应 用 升 降 药 物 , 重 视 肝 肺 升 降 对 脾 胃升 降 的 作 用 。
脾 阳 ,朱 丹 溪 以 升 降 法 治 郁 病 ,张 子 和 以 吐 法 论 升 降 ,张元素 以升 降浮沉 论 用药 。明清 时期 很 多 医家亦 推崇气 机升 降学 说 ,使 升降理 论更 趋完善 。
2 脾 胃 的 升 降 功 能 与 病 理 变 化
2 1 脾 胃为 升 降之 枢 :气 机 升 降 是 机 体 生 理 活动 的 .
关 键 词 升 降 理 论 脾 胃病 临 床 运 用
升 降理论 是 中医学 理论 的重要 组 成 部分 ,是 阴阳 学说在气 机 的动 态 消 长 转 化 过程 中 的具 体 运 用 。 升 ,
调 ,病 证 自愈 。 《 经 》 的 精 辟 理 论 为 后 世 医 家 根 据 内
升降失 常治 病奠定 了坚 实 的基 础 。 1 2 后世 的发展 :《 . 内经 》奠 定 了气 机升 降理 论 的基 础 ,至 汉代 张仲景 在 《 寒 论 》 中继 承 了 《 伤 内经 》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