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01d超声教案12弥漫性肝病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学之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位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诊断要点
03
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声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
肝癌。
其他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其他肝脏疾病的定义
除了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之外,肝脏还可能产生其他疾病。
超声表现
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如肝囊肿、肝血管瘤 等。
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声表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综 合分析做出诊断。
02 妇产科检查
超声诊断学在妇产科领域广泛应用,如视察胎儿 发育、子宫附件等。
03 心血管系统检查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技术,可以视察心脏的结构和 功能,诊断心脏疾病。
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历程
1940年代
超声波技术开始应用于医 学领域。
1950年代
A型超声波扫描仪问世, 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 反射回声。
1970年代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脂肪肝的定义
脂肪肝是由于肝脏内脂肪沉积过 多所引起的疾病。
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实质回声增强 ,细腻,肝静脉变细或不清,肝
脏后轮廓不清。
诊断要点
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 声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脂
肪肝。
肝硬化的超声诊断
肝硬化的定义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进而 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定量分析
未来超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定量分析 方法,对肝脏疾病进行更精确的诊断 和评估。
普及化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肝脏疾病的 超声诊断将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广泛 应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病例分享
06
与讨论
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超声
现及专科检查特点? 你作为一名合格的超声医师,请问该患者需与哪些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其各自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是什 么?
分析思路
问题1:你作为该患者的超声医师,请你写出 诊断结果及诊断依据? 诊断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腹水。
B: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 裂出血→脾大脾亢→ 腹水。
28
29
【门脉高压的声像图表现】
(1)门脉:PV主干明显增粗,左、右叶 支亦增粗。门静脉内可同时显示红、蓝色 血流信号,频谱曲线为连续性血流峰值速 度一般<20cm/s。文献报告门静脉扩张 (>1.3cm)是门脉高压的特征。
30
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增宽 (箭头所指)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 普勒特点。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 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的常 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肝硬化的病因有多种,在西方国家, 最常见的原因是酒精性,我国多为肝炎。
8
(一)病因分类
1、肝炎后肝硬化 6、药物性肝硬化 2、酒精性肝硬化 7、代谢性肝硬化 3、胆汁性肝硬化 8、营养不良性 4、淤血性肝硬化 9、肠道感炎性 5、血吸虫性肝硬化10、原因不明的
小结
诊断要点通常为以下4点: ① 肝脏形态失常,体积缩小,以右叶萎缩明显; ② 肝表面凹凸不平,“锯齿样”改变; ③ 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或呈“鹅卵石”样改
变; ④ 门脉高压表现:脾脏肿大,门静脉及脾静脉
内径增宽,侧支循环开放,胆囊壁水肿及腹水等。
45
14
2.肝包膜、边角和形态 肝包膜增厚,回声增高,肝表面凸
肝胆超声检查教学设计
肝胆超声检查的原理
超声波:高频声波, 在人体内传播,遇 到不同组织产生反 射和散射
超声成像:通过接 收反射和散射回来 的声波,形成图像
肝胆超声检查:利 用超声波对肝脏和 胆囊进行成像,观 察其结构和功能
优点:无创、无痛 、便捷,可重复进 行,对肝胆疾病有 较高的诊断价值
肝胆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诊断肝胆疾病: 如肝硬化、胆囊
步骤:将学生分为 小组,每组分配一 个病例,进行讨论 和分析
讨论内容:超声图 像的解读、诊断和 治疗方案
教师引导:教师在 一旁观察并适时给 予指导和建议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动画等,展示肝胆超声检查的过程和原理。 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超声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肝胆超声检查的结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互动式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际病例,帮助学生理解肝胆超声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炎、胆石症等
评估肝胆功能: 如肝功能受损、
胆汁淤积等
指导治疗:如胆 囊切除术、肝移
植等
监测病情变化: 如肝硬化进展、
胆囊炎复发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肝胆超声检查 的教学目标
掌握肝胆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理解超声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掌握肝胆超声检查的仪器操作 方法
学会如何调整超声波的频率和 强度
肝胆超声检查教学 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肝胆超声检查的教学目标 05 肝胆超声检查的教学方法
02 肝胆超声检查概述 04 肝胆超声检查的教学内容 06 肝胆超声检查的教学评估
添加章节标题
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加统一化和标准化。相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超声检查将在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中展现出更加 广阔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l
Farrell KGC,Larter CZ.Nonalcoholic steatosis tO
fatty liver disease:from 12.
三、光声成像技术(photoacoustic
2006,29(9):1-2.
与脂肪肝在组织微结构方面的改变,而1200am波
长用于脂肪肝的诊断更加可靠。由于光声成像结合 了纯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特性与纯超声成像的高穿 透力特性,因此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分辨率的组织 影像,为研究生物组织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代 谢功能、病理特征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b
6
Clark PJ,Patel K.Noninvasive tools Opin
tO
as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s
liver
disease[J】Curr
am时,能够定量地识别和区分实验鼠正常肝
Gastroenterol,201l,27(3):210—216.
7
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率[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导致的门脉高压及血清学改变与肿瘤患者背景肝脏
SWE模量值相关。
3.基于超声RF时间序列的分析法:当超声波 连续作用于生物组织的同一位置,将导致该位置 的背向散射RF信号随时间发生变化,由于不同组 织的散射模式与振动模式不同,来自该位置的回波 信号的时间序列将携带“组织分类”信息,即超声
tissue
4.TE:包括肝纤维化扫描技术(FibroScan)。 其原理是通过探头振动轴产生局部机械振动,激励 组织产生剪切波,再由探头追踪并测量剪切波速度, 换算成硬度值,并通过图像直观反映。
肝脏超声检查PPT教案
经第一肝门横断 面
横行走向的粗大门脉 及其分支。由于门静 脉右支与左支位置不 一致(左支较高), 在同一水平断面上不 能同时显示。
第22页/共180页
经胰腺水平部近肾门部横 断面
胰腺呈中等水平的 弯带状结构,位于 左肝及胃的后方, 在腹部大血管(下 腔静脉、腹主动脉、 脾静脉和肠系膜上 动脉、静脉)的腹 侧。
第31页/共180页
斜向扫查(oblique plane)
即扫查 面与人 体的长 轴成一 定角度 。
第32页/共180页
冠状面扫查(coronal plane)
即扫查面与人体的额状面平行 。
第33页/共180页
操作手法
将仪器设备调节到最合适状态 后,如何具体显示病灶及图像 特征等要求内容。包括:1、 体位;2、探头部位;3、回声 扫查切面及系统性扫切;熟悉 声路“死角”及漏区、复杂区; 5、辅助显示。 第34页/共180页
第18页/共180页
经下腔静脉矢状切 面
在右正中旁2cm处矢状 切,显示下腔静脉、 肝、肾、胰头等结构。
第19页/共180页
经腹主动脉矢状 切面
在腹正中线或正中旁 1cm处矢状切,显示左 肝、胃、胰体等结构。
第20页/共180页
高位肝脏横断 面
肝左、肝中、肝右静脉呈 放射状列向下腔静脉 集中汇流。
第53页/共180页
肝静脉(Hepatic vein)
肝静脉的左、中、 右支位置常不在 同一平面 。肝 静脉的管壁较薄, 声像图上不易显 示管壁回声。肝 左静脉内径 0.5cm左右,肝 中静脉及肝右静 脉内径均在 1.0cm左右。
第54页/共180页
第55页/共180页
原发性肝癌
超声新技术诊断肝脏弥漫性病变
肝脏弥漫性病变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实质弥漫 性改变, 早 期常无明 显改变, 随 着病程 的进展, 一些 病变就 会出现 特征 性声像图表现�以往临床应用的超声检查方法主要依据 灰阶分 级肉眼 判断组织 回声强 度来估 测病变 程度, 这种 诊断主 要依 赖于操作者的主观判断, 无客观统一的量化指标, 故 影响了 肝脏弥 漫性病变 的诊断 及疗效 评价�近 十几年来 , 许 多学者 致力 于超声技术在定性和定量评价肝脏弥漫性病变方面的研究 , 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评估手段 一� 在肝炎方面的应用 1 . 弹性成像: 近几年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用 F ibro s ca n 测量 肝脏硬 度值在 快捷� 无创� 准 确率高 等方 面有其 独到 的优点 � 超过 95% 的患者可以应用 F ibro s ca n 对纤维化的程度进行定量检测, 并且过程简单� 结果可靠�F ibro s ca n 的测量范围是 2 . 4 � 75.4 k P a ( 均数 7.4 k P a ) �20 0 6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F 4 的 cu t of f 值分别 为 3 . 5� 6. 4� 9. 1� 11 . 4 和 诊断 乙型 肝炎纤 维化 F 0�
] 剂灌注效应较正常肝少�在日常超声造影时可能会影响脂 肪肝内 尤其中 后场病灶 的显示[6 , 脂肪 肝伴随 异常回 声结节 在影
像学上很难与肝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超声造影有助于确诊� 3.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脂肪肝的敏感性 � 1% � 93. 3 % �超 声弹性 成像技 术可以 较客 特异 性分别为 96.
[1 6] [1 4]
� 肝静脉血流可呈 双向流动, 多普勒 亦呈相应 的正负双向 低速的 频谱
�
医药卫生肝脏超声诊断PPT教案
(二)肝癌声像图的五大特征:
1.膨胀生长; 2.多形性; 3.多变性; 4.生长迅速; 5.常有肝硬化基础。
(三)间接征象 1.肝脏大小形态、局限增大,边缘变钝; 2.肝内管道受压; 3.扩散及转移征: ①癌栓; ②淋巴结肿大; ③腹水; ④其它脏器出现癌肿病灶。
M
M
卫星灶
继发性肝癌是指来自其它器官系统的 转移性癌。
原发性肝癌的声像图表现: (一)直接征象
1.肝实质内可见一个或数个或弥漫性 异常回声光团,边界不规则; 2.肿瘤回声光团大小不一。 巨块型直径大于10㎝; 块型大于5㎝; 结节型3-5㎝; 小肝癌型直径小于3㎝。
3.包膜,完整、不完整、少数无包膜; 4.结中有结; 5.癌肿后方可有回声衰减,及侧壁声影; 6.部分肿瘤可见声晕; 7.肿瘤内部回声呈多样化。低回声、中等 回声、强回声、混合性回声,肿瘤内可见 无回声; 8.弥漫性肝癌表现为全肝或部分肝组织呈 现强弱不等的回声,不布不均。
医药卫生肝脏超声诊断
会计学
1
第一节 肝脏的解剖
第二节 肝脏正常声像图
一、肝脏形态及大小 肝脏外形近似楔形,右侧厚而
圆,左侧薄而扁。 肝左叶上下径小于9㎝,前后径
小于7.5㎝。 肝右叶上下径小于9㎝,前后径
小于11㎝。
肝右斜径小于14㎝
二、肝脏的轮廓 正常肝脏轮廓规则而光滑,肝被
膜呈细线状回声,膈面呈孤形,回声 较强,脏面内凹,边缘锐利,肝左叶 下缘角小于45度,肝右叶下缘下角小 于75度。
(四)脓肿后壁具有回声增强; (五)周围器官移位。
四、肝癌 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分为三型,即肝 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及混合型肝癌。
大体病理分为: 1.块状型,直径大于5cm ,若大于10cm则为
肝脏的超声诊断PPT教案
肝脓肿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脓肿成熟期,彩色多普勒在液 化区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但在脓肿壁上可测及少 量动脉彩色血流信号,多呈低阻型。
超声造影:在动脉期表现为实质部分快速增强,而 坏死部分不出现增强,病灶呈现典型的“蜂窝样” 改变,而门脉期和延迟期原增强部分减退呈等回声 改变,如脓肿完全液化,则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无明 显增强呈无回声改变。
第10页/共81页
剑突下经腹主动脉纵切面
探头置于剑突下, 沿着腹主动脉长轴 纵切,显示肝左外 叶(LL)和其后方 无回声腹主动脉( AA)
第11页/共81页
正常肝脏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显示 肝门区向肝的红 色门静脉(PV) 和门脉右支( RPV)、花色的 肝动脉 以及蓝色 的下腔静脉(IVC )
第21页/共81页
彩色多普勒彩色,显示脓肿内有彩色血流(箭头所示 ),脉冲多普勒测及低阻型动脉血流(RI<0.6)
第22页/共81页
肝血管瘤
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灰阶超声:① 高回声型:最多见,内部回声均匀,
致密,呈筛孔状。 ②低回声型:较少见,其内部以 低回声为主,周边常有高回声条状结构环绕,呈 “花瓣”状或“浮雕状改变”。③混合回声型:内 有高回声、低回声及无回声区等混合,呈现粗网络 状或蜂窝状结构。④无回声型:极少见,瘤体内无 网状结构等表现,但透声较肝囊肿略差。
第42页/共81页
灰阶超声,转移性肝癌,显示肝内多发稍高回声团块 (M),周围有晕圈
第43页/共81页
转移性肝癌,原发于胰腺癌。显示肝内高回声 和低回声混合的病灶(M),周围有晕圈
第44页/共81页
肝包虫病
即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由于 其幼虫主要寄生于肝脏,故又称肝包虫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理解弥漫性肝病
能正确分析声像图并对常见疾病作出诊断
培养科学严谨、关心病人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肝包虫病慢、性肝病的声像图表现
2、难点:肝包虫病的声像图表现
二、教学准备(教材、教具、教学参考书)
教材: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具:超声图片、解剖模型
教学参考书:超声医学(科学文献技术出版社)、超声诊断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临床超声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功能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启发式教学、问题---探求---讨论---点拨---归纳
学法:思考---讨论---总结---巩固---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复习
1、肝囊肿、多囊肝、肝血管瘤、肝癌的声像图表现
2、肝血管瘤、肝癌声像图表现的鉴别
(二)、导入新课
由局限性肝病导入弥漫性肝病。
(三)、讲授新课
1.肝硬化
典型的表现:(图2-8A)
(1)肝脏体积缩小;
(2)肝包膜细波浪状或锯齿状不规则;
(3)晚期内部回声增强,肝静脉壁回声减弱、管腔变细;
(4)常伴有明显的门静脉高压表现如:
1)脾肿大(厚度>4cm);
2)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增粗,常见静脉曲张和侧支循环征象;
3)腹水征:腹膜腔内出现无回声区;
4)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显示门静脉血流异常,门静脉内血栓和侧支循环。
(如脐旁静脉开放、胃左静脉扩张、脾肾静脉侧支循环等)。
(图2-8B、2-8C)
图2-8A 肝硬化合并腹水
肝外形缩小,表面不光滑;内部回声增强、粗乱;肝内静脉变细,且壁不平滑。
胆囊壁增厚,肝周围有腹水无回声区(F)。
图2-8B 肝硬化合并脐旁静脉开放
可见自门静脉矢状部向腹壁下延伸的迂曲管状结构,直达脐部(U)。
图2-8C 肝硬化合并脐旁静脉开放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显示管状结构内的彩色血流信号。
2、脂肪肝
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5%,当肝内脂肪含量增加至40%~50%,或全肝1/3肝小叶的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称为脂肪肝(Fatty liver)。
脂肪沉积多为弥漫性,也可呈局灶性,近年脂肪肝的发病年龄趋向广泛,主要与肥胖有关。
据资料统计,50%的肥胖者肝脏有脂肪变性。
轻度脂肪肝患者常无症状,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感染、中毒或蛋白质、抗脂肝因素和B族维生素缺乏都可引起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无独特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大多病人血脂过高,经治疗后可逆转恢复正常。
重度脂肪肝可有右上腹胀痛等临床表现。
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
(1)声像图表现
脂肪肝声像图根据脂肪浸润范围分为二种类型。
1).均匀性脂肪肝
肝脏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肝包膜光滑,边角圆钝。
肝实质前1/3~2/3区域呈弥
漫性密集的细小光点,回声明显增强,称为“明亮肝”。
远区肝组织
(肝脏后1/3)回声衰减,整个肝
区内透声差,似有一层“薄雾”。
肝内血管变细,门静脉、肝静脉
以及胆管变细,管腔消失,以致肝
内网络回声明显减少,血管走行不
图5-26弥漫型脂肪肝声像图
RL:右肝
清。
(图5-26)
(2)非均匀性脂肪肝
1)局限浸润型脂肪肝:肝的大小、形态多无明显变化。
肝实质的大部分为正常回声,仅有一处或多处小范围的“地图样”或“团块样”强回声区,边界清楚,常为楔形或不规则形,无包膜。
强回声区域内可见正常走行的血管,无占位效应。
肝脏体积形态尚正常,仅于正常肝组织内出现小片状致密强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近似血管瘤强回声,有时强回
声占据肝脏的一段或一叶。
2)弥漫性非均匀性脂肪肝:肝实质回声普通弥漫性增强,受脂肪浸润区,其间出现局限性片状低回声区(实为无脂肪浸润区)。
常有检查者将正常区误认为是病灶区,应予以注意。
3.肝外伤
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肝实质内血肿、包膜下血肿、肝周围积液(积血、胆汁),检查有无游离性腹腔积液。
肝实质挫伤和新鲜出血时表现肝实质回声增强并分布不均;典型的血肿回声减弱以致无回声,边缘不规则。
包膜下血肿常呈梭形,使肝实质受到挤压。
图2-9 肝外伤,图示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包膜破裂和肝周围、膈下积血征象。
患者尚合并胸腔内积血征象。
4.慢性肝病声像图
(1)肝脏体积大小正常或稍有增大或缩小,肝包膜增厚欠光滑,肝边角欠锐利。
(2)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或呈短线状强回声,分布欠均匀。
(3)肝内血管管壁增厚,回声增强、不均,走行尚清。
门静脉及肝静脉内径尚在正常范
围。
(4)可有轻度脾肿大
5.肝包虫病(Hepatic echinococciasis)是由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肝脏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分布于畜牧区,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的疾病。
已知有4种棘球蚴绦虫可引起本病,其中细粒棘球绦虫为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的病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被人吞入后,在胃内经消化液化作用后脱壳、孵化成云钩蚴,后者钻入肠壁经门静脉入肝。
大多数云钩蚴在肝内发育成虫,少数云钩蚴随血流到达肺、脑组织内。
肝包虫病多为单发性,生长缓慢,在肝内形成囊肿,囊肿周围纤维细胞增多,形成纤维包膜构成囊肿的外囊,囊内层为生发层,也称母囊,该囊壁可生出许多带有吸盘、小钩的原头蚴,并形成子囊,子囊又可生产孙囊。
子囊和孙囊破裂后,大量的头节在囊内积聚成囊砂。
图5-32 肝包虫囊肿声像图 RL :右肝 CY :囊肿
子囊和孙囊多附着在母囊壁上,偶尔脱落于母囊中形成“囊中囊”现象。
肝包虫病囊肿可继发感染,出现发烧、肝区叩痛症状。
囊壁可增厚、钙化,亦可因囊液吸收而萎缩为实性团块。
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肝脏形态失常,左、右肝比例失调,病变外肝表现局隆起。
(1)声像图表现
由于肝包虫病病程较长,且不同的病理阶段声像图有不同的改变,因此声像图复杂多变。
肝包虫病的超声分型国内外无统一标准,根据发病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型:
1)单囊型 肝内出现单囊性或
分隔状囊性占位,壁较厚,约3mm ~5mm ,有时囊壁可分辨为双层,与肝组织分界清。
部分囊内可见细颗粒状强回声沉积,变动体位可见
飘动现象。
囊肿后方回声增强。
2)多囊型 肝内出现较大的液性暗区内,内有较多厚壁样分隔,形成多个子囊。
子囊大小可一致也可相差悬殊,囊内透声差,可出现点状、片状强回声。
偶见子囊中又
含
有更小的囊,形成肝包虫病特征性“囊中囊”征象(图5-32)。
3)实质型 较少见,是肝包虫病自然衰亡的表现,内囊破碎、液化、机化,使囊内有大量内囊碎屑或坏死物,而呈现较强的不均质包块样回声。
除上述之外囊壁还可发生钙化。
囊肿较大时能对周围组织及胆管产生压迫征象,出现相应的声像图表现。
(四)、教学小结
1、慢性肝病的声像图表现
2、肝包虫病的声像图表现 (五)、评价与反馈
分析肝包虫病的声像图表现 (六)、布置作业
1、脂肪肝、肝硬化的声像图表现
2、肝硬化与弥漫型肝癌的声像图表现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