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整合导学模式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课型分析:复习课(5课时)三、复习建议:1、记住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发展历程及内容 2.记住各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能正确区分人物的阶级属性四、本专题联系近代中国时空定位五、专题框架六、考点突破考点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一)开眼看世界(资料P197)1.背景:①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③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知识分子惊醒了,开始关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概况【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帝怎样的”华夷”观?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天朝上国(华夏至上)。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人民愚昧无知,国家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在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由鄙夷到师夷。
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资料P197、198)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2.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3.概况【自主探究一】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相同点:1.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学习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同点(1)目的侧重点:抵抗派主要是为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务派主要用于镇压人民革命,对西洋务派—中体西用—方资本主义侵略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2)实践结果:抵抗派主张由于受到压制未能付诸实践;洋务派主张付诸实践三十多年,掀起洋务运动考点二资产阶级向西方的学习(资料P197、199)1.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代表、主张)2.维新变法(代表、主张、意义)3.新文化运动(背景、兴起、内容、特点、评价)【自主学习检测一】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三元制教学
三元制教学三元制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三元制教学的优点和应用。
三元制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
而三元制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元制教学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元制教学注重教材的选择和运用。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对于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并灵活运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元制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高学习成绩。
三元制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元制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并灵活运用。
通过三元制教学的应用,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和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导学课堂
导学课堂:“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平台。
基本特征:以“导”为核心理念的一种教学课型,以“20分钟课堂”为基础,以导学稿为主要教学文本,以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可概括为“两段六步”,两段即“自主与探究”,六步即“导、学、议、究、练、思”。
导——教师的引导作用,可用问题形式呈现。
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自学,可小组学习。
议、究——即讨论、探究,通过小组学习、师生互动进行。
练——课堂教学必备环节,通过训练,检查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
思——结合练的环节,通过本节课堂反思,体验成功,反思存在的问题,生成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中,两段应明显呈现,六步则既可依序呈现,也可两步或多步融合在一起,甚至循环运用,各步的教学时间按导学稿的设计或教学时的实际需要安排。
课堂组织结构:导学课可分为独立课(单一课时)、姊妹课(对应课时)、单元课(系统课时)三种课型,姊妹课是主体课型,独立课和单元课分别是姊妹课的浓缩和拓展。
学科课型:根据教学任务的学习分类结果,各学科可进一步确定体现自身学科特点的学科课型,如数学学科的学科课型可分为概念课、规则课、解题课。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导学稿(学生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课型分析:复习课(5课时)三、广东考纲(课标提示):资料P132,137四、复习策略:1.抓住重点,重点通过“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主要事件,来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是本专题的主线,主要掌握三件事及其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复习本专题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成功的探索,一部分是失误和挫折,这样就使知识显得脉络清晰,便于掌握。
2.本专题内容涉及中共的重要会议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分类比较,既要分清每次会议所作出的重要决议,又要理解每次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
(如1956中共八大,1958八大二次会议,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中共十五大)3.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理解改革的必要性;注意区分新时期对外开放和旧中国“门户开放”的本质区别。
4.复习时,还要把握一个理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以坚定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念。
5.注意以时间为线,把握不同阶段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联系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性、曲折性。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专题基本线索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了三年时间恢复国民经济。
1953-1956年,新中国开展了三大改造,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6-196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探索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在建设中急于求成,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课型分析:1.课型:复习课2.复习课的特点,有以下三项具体教学任务:第一、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掌握各阶段的历史发展特征和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第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或各种史观等的来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通过强化训练,使知识指向运用,从中提高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课时安排:2课时(姊妹课)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知识回顾1.何谓民主革命?• 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 以五四运动为界,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5.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6.主要阶段: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民主革命的先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失败)----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二)专题框架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各种救国方案的曲折发展历程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才能就中国Ⅰ.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 让学生爱上数学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让学生爱上数学【提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理论指导,主要从三大方面: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二、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三、多元教学等来阐述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
【关键词】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和谐的数学课堂爱上数学【引言】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句醒目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这其中深刻的内涵,足以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多做的重要性。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正是基于这种学习心理提出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自主学,实现了教给学生知识到赋予学生学习能力的转变,学生对知识感兴趣了,思维活跃了,也爱上了学习数学。
二零一二年,学校开启了以“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为研究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
学生通过目标导向、教师指导、导学稿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再只看教师是否“教完了”或“教好了”,更主要看学生是否“学完了”和“学好了”。
教改中特别强调了,要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树立科学课堂教学观,通过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流程,整合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过程的参与度。
既要杜绝“满堂灌”、教师包办代替等教学弊端,同时要防止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后减弱或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
根据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理论指导,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是我在教学中经常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随心所欲”。
传统的课堂形式是两人同位,面向黑板。
而导学型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一种学习型组织,个人、小组、班级相辅相成、融合互动。
三元整合教学模式 -回复
三元整合教学模式-回复三元整合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综合运用三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逐步介绍三元整合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
一、定义三元整合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讲授教学、讨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三种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
通过整合这三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特点1. 综合性:三元整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综合运用了讲授教学、讨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三种方式,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机会。
2. 互动性:该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主动性:三元整合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实践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协作性:该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应用步骤1. 引入阶段:在教学开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主题进行引入和背景知识介绍。
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具、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可以使用课件、图表等工具,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内容,增加学生理解的可能性。
3. 讨论教学阶段:在讲授教学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阶段:在讨论教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可以通过实验、场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阶段:教学结束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 唱响课改新乐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为此,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制定了《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实施了《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高效课堂改革的试验。
一、更新观念,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一方面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了解和明确开展课堂改革的意义,以理论指导课改,以理论贯穿实践,使课改能够有序开展。
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学习、聘请专家指导的方式,汲取优秀的课改经验,让教师教学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以此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对课改的认识,确保课改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尽可能减少“盲目课改”和仅凭经验进行课改所产生的风险。
二、实践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推进课堂改革1.边学习边实践,课改促课堂增效率经过几个月的理论学习与培训,2011年10月,学校全面实施“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在校内营造课改宣传气氛,各班教室出课改墙报,学校宣传栏登有课改意义、要求的文章,同时由教师根据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理论要求编写和修改导学稿。
导学稿由备课组讨论定稿,有执笔人、审稿人,表达务必要求规范,作为资料以备今后各年级使用。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师生学习了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了课堂实践,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后来师生、家长都一致认同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课堂改革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课堂上,学生们普遍都能主动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与认识,课堂气氛宽松、愉快,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课堂以外,学生们充分利用教室前后的黑板展示自己的思维,表达个人见解;回到家里以后,学生们主动学习,积极完成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改革管理机制,促进课改有效落实为了保障课改顺利实施,学校专门成立课改小组,校长任组长,每天上、下午由行政值日检查上课情况。
每级、每班成立“课改管理小组”,教务处、德育处两位主任每周负责检查汇总,并在教师会上作点评;每周每级规定有一节示范课,让教师观摩研讨;每个学期用七周时间开展“课改课比武大赛”,鼓励教师通过竞赛的方式,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下政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下政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番禺区象贤中学原素娥受教研员王老师的委托,在此,我介绍一下我校的“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下政治教学情况,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研讨!一、做法(一)、科学编写导学稿。
(主编人、备课组)1、对主编人的要求:导学稿的编写首先应充分考虑教学课型,究竟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先确定下来。
确定课型后,结合课程标准分析具体教学任务,并采用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式陈述教学目标,所以,课型的明确、教学任务确定和教学目标陈述是导学稿顶层设计优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方向。
其次是研究学生情况,包括原有知识水平及能力水平,小组合作是否到位、思维是否活跃。
再次是研究教学内容,包括当前教学内容与其上位知识、同位知识的关系以及在教学任务的指导下教学内容如何整合,以什么形式呈现在已有的学情下才更利于学生的掌握,这就涉及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策略主要有是目标导向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支架式教学策略等,课堂组织主要有精加工策略、“先学后教”策略,“兵教兵”策略等。
具体编写过程中主编人要精读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同时对往届的导学稿进行剖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留精华的基础上掺入教师的认识进行修改,如高三就要分析其考点整理是否完善,重点、难点是否准确把握、有效突破,易错易混点是否通过判断评析能有效区别,同时对训练题进行精选,保留经典题,增加原创题,以及高考题和模拟考题和,而且要求题目与考点相对应,从而提高训练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主编人修改好之后交备课组进行讨论2、对备课组的要求:每份导学稿的编写,备课组要抓好三修改:一是“研前修改”一般由主编人先自我修改,然后在备课组会议召开前让其他老师审阅。
二是“研后修改”在每周的备课组会议上主编人先“说课”,陈述自己的备课思路,然后是其他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商讨最优化的组合,接着主编人汇总意见后对导学稿进行第二次修改,最后在给备课组长终审定稿才打印。
三元整合专题五导学案(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主编人:李淼玲审稿人:高二历史备课组使用人:高二年级定稿日: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一、课题: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学习目标:1、能说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知道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记住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记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胜利的伟大意义。
六、学习内容及程序:(一)知识回顾1、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不同政策及成因第一阶段: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
原因是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的进步恶化。
原因是双方意识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第二阶段: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原因是这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如珍宝岛事件),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第三阶段:美国同中国时好时坏,特别是美国在售台武器等问题上矛盾突出。
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
其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
(二)专题框架(三)知识梳理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成立——50年代末)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①国际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A)有利形势:a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b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c 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d 新中国的成立(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②国内形势:(A)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B)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区别:旧中国:丧失主权的不平等的外交,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旧中国原因:社会制度的落后;政府的腐败无能;科技、经济、军事力量的全面落后。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一堂好课的标准
概念的习得方式: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规则的习得方式:例规法,规例法。 认知策略的习得方式:例规法。
陈述性知识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二、学科课型的基本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个案例
案例 案例1
教材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的演变
课型
思想文化史 课型
主要知识类型
有组织整体知识 ——陈述性知识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为使教学策略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至少需 满足以下要求: 1.应注意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的基础之上,重点突出,容量恰当,要求适度; 3.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应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4.应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目标(修改稿)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做到:
⑴ 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 (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
义及判定定理;
包括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定义,特别是
⑵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 能解释其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并能画
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 出相应的直观图;
会归纳、概括结论。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感受
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需满足以下四个 要求:
1.应区分三种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明确、 具体、可操作。 3.应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4.应始终强调学生对教学目标达成的自我判断。
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目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通俗的讲就是,通过一 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将能够学会做什么。
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
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三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学模式。
在三元教学模式中,"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进行浅析。
谈谈精准目标。
在三元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确立精准目标。
精准目标是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量化,学生要清楚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
精准目标对学生学习的方向、步骤、成果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得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更加专注,更有针对性。
而且,精准目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精准目标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明确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步骤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说一说析疑环节。
在三元教学模式下,析疑环节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在析疑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惑,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析疑环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析疑环节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际上,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而存在的。
精准目标是教学的目标和标准,是教学的方针和指导。
而析疑环节则是在学习过程中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解决学生学习困惑、引导学生学习的环节。
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
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法,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元教学模式是一种融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了“讲授环节”、“练习环节”和“总结评价环节”三个基本要素。
在三元教学模式中,”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对于教学的深入和有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这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精准目标1.1 精准目标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精准目标是指老师要给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实施精准目标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目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目标,并且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二、析疑环节2.1 构建析疑环节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些疑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良好的析疑环节十分重要。
通过构建析疑环节,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并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一个良好的析疑环节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和解决问题,同时要保持耐心和耐心,让学生敢于提问,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元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相互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确定精准目标时,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解决问题。
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
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三元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了预习环节、精准目标环节和析疑环节三部分。
其中,精准目标环节和析疑环节是三元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进行浅析。
一、精准目标精准目标环节是为了确保学生学习的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向学生详细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以便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教师应该为每个目标设置具体的量化指标,让学生知道在这个目标下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通过精准目标环节,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因为学生明确了目标,知道应该学习什么,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
此外,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是教师进行课程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析疑环节析疑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学习上存在的疑惑或难点,并让学生回答,这样可以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问题所在。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辅导和指导,引导学生消除学习上的疑惑。
析疑环节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知道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并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三、总结综上所述,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是三元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通过精准目标环节,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析疑环节,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消除疑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因此,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是颇具价值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元整合导学案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使用人:高二年级班别:姓名:小组:评价:一、课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第六、七课)二、课型:陈述性知识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能识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爆发的原因;文艺复兴的时间、性质;人文主义;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九十五条论纲》;新教;理性;伏尔泰等主要作品和主要思想。
(记忆)2、能运用薄伽丘等人的作品和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理解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人文精神。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理解)3、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说明:其中第1、2点为本课的重、3为难点。
四、学与教的方式:自主学习、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概念解析: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兴起于意大利,后发展到欧洲各国。
这场运动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来表达反封建思想,因此被称作“文艺复兴”。
(背诵)宗教改革运动:是16—17C基督教在欧洲进行的一次改革。
是披着宗教外衣(旗号)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思想改革运动(实质)。
(背诵)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背诵)单元知识时序轴:六、学习内容及程序:(一)【回顾原有知识】(二)【知识线索】【理论学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文艺复兴(14-16世纪)自主学习: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这绝非偶然,主要原因有哪些?阅读课文P26—27第一段思考。
每部分具体内容由学生阅读后思考分别完成知识填空。
(1)背景:①经济: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
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三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模式。
在这个教学模式下,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
本文将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
一、精准目标在三元教学模式中,设置精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精准目标即明确指导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的目标是要准确把握学生应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明确方向。
精准目标的制定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具体、明确、可测量、可实施。
精准目标需要具体,不能模糊不清,要清晰明了,学生们要清楚自己是为了学习什么而学习。
精准目标需要明确,要让学生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精准目标需要可测量,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成绩和表现,从而检验学习效果。
精准目标需要可实施,学生们在明确了目标后需要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实施,怎样去学习,如何去完成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所学内容制定精准的目标,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关注和实现目标。
只有通过制定精准目标,学生才会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努力方向,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析疑环节析疑环节是三元教学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析疑环节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给定的学习内容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析疑环节,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析疑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对问题的解答应该及时、准确,不能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迷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析疑,比如讲解、演示、实例分析等。
也可以借助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
浅析三元教学模式下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三元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由“预习导学环节”、“精准目标环节”和“析疑环节”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是该教学模式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浅析三元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和实践效果。
一、精准目标精准目标环节是指在学生进行预习、导学以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这些目标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精准目标的制定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编排。
教师要明确每个目标的具体涵义,包括目标所要涉及的知识点、关键词、思维导图、学习步骤等内容,同时还应该提供一些同步练习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精准目标的设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可以提供一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基本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成果。
二、析疑环节析疑环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答,帮助学生消除疑惑,提高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进行引导和培养,将分析、研究、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教学互动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
总之,三元教学模式的精准目标和析疑环节是该教学模式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师在实践中要灵活、善用这两个环节,创造出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谭国华谭小华一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模式《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FB108152),由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谭国华副主任设计并主持研究,由象贤中学承担具体研究工作。
课题在借鉴“哲学取向教学论”及其实践成果的同时,选择“科学取向教学论”作为主要指导理论,以本课题独创的“导学稿”和“导学型课堂”为主要教学载体,以“使学生学会学习”为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象贤中学在全面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推进素质教育、提升高考成绩、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
课题主要内容如下:一、模式名称三元整合导学模式。
二、总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核心概念(1)三元“三元”是指在学生和课程内容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影响教学的三个主要因素(变量),即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
依据目标分类理论进行分类,并要求用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式陈述,便于目标达成的判断。
主要回答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
学科课型:知识(学习任务)的类型。
依据知识和学习分类理论进行分类,以明确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条件。
主要回答如何学,即回答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规律的问题。
教学策略: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或措施,包括学与教的过程、条件与方法。
主要回答如何教,特别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
(2)整合“整合”一是指三元的整合,即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教学目标、学科课型和教学策略的一致性,使其有机构成一个整体。
二是指理论的整合,即通过对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进行审视、帅选,整合成一个以“三元”为核心、对教学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统一的理论体系。
三是指经验的整合,即通过对国内教改名校和优秀教师先进经验的审视、帅选,并根据科学性和有效性原则,将其整合成一个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体系。
(3)导学“导学”首先是指教师不是教而是“导”,学生的学是在指导下的“学”,教学以“学”为中心和目的,充分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次是指教学活动是在目标向导、教师指导、导学稿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并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
再次是指“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导学”,重视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四、基本理论当前,国内外存在多种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理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据哲学和经验总结所提出的理论,称为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简称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另一类是依据科学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和实证研究所提出的理论,称为科学与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简称科学取向的教学论)。
自古至今,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基本上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即:对教学实践提供一般的原则性指导。
100多年前科学心理学萌芽,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心理学特别是学习心理学研究获得迅猛发展,并与教学的联系日益紧密。
如加涅的学习分类与学习条件理论、安德森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相互作用理论、修订后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等等。
这些理论以及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论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原理共同推动产生了科学取向的教学论。
科学取向教学论注重对学习进行分类,关注不同学习类型、不同教学目标、不同知识类别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以及学与教的过程与条件的安排,即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它明确告诉教师和学生做什么和如何做,对学生“学”和教师“教”给出了具体的“配方式”指导,并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规律来进行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从而为教学奠定了科学性基础,且可操作性强。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通过对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审视和帅选,在总结、提炼、整合并借鉴“哲学取向教学论”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明确选择“科学取向教学论”作为思想基础,结合“哲学取向教学论”的部分原理,围绕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三个要素,精选了以科学心理学为主的、对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系列理论,组成了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理论体系。
主要包括:(一)学习的分类观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采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关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以及加涅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学习结果的分类理论,指导学习的分类。
(二)学习的过程与条件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满足不同的学习过程与条件,也就是有不同的学习规律。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依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分类与学习条件理论、安德森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相互作用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皮连生的“广义知识学习的三阶段模型”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阐明每一类型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的科学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类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修订后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论和克拉斯沃尔的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指导教学目标的分类与陈述。
(四)学科课型分析课型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在对现有课型进行选择、改造和整合的基础上,依据知识分类、学习结果分类及建构主义等理论,指导课型分析,形成了以导学课为主体的课型体系,并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从整体上阐明了各种课型的基本特征及其教学规律。
(五)教学策略设计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以皮连生的“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和史密斯、雷根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及我国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策略体系。
如:目标导向教学策略、激发动机教学策略、结构化教学策略、变式练习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先学后教策略、兵教兵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等。
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学科内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五、操作体系“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操作过程中的主要载体有两个:导学稿和导学型课堂。
导学稿是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独创的一种教学文本,是师生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是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进行整合的结果。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将日常课堂按教学功能划分为三种课:导学课、内化课、测评课,其中导学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导学型课堂,是日常教学的主要课堂形式;内化课主要是白天和晚间的自习课,完全由学生自主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吸收与消化;测评课主要指单元或模块教学结束时的检测和评价。
(一)导学稿导学稿不同于学案和讲学稿,更不同于传统的教案或练习卷,它相当于在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教案和学案进行了改造、整合和升华。
“升华”是指:导学稿主要以“科学取向教学论”为指导,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及其相应的教学设计原理,按照“三元”“整合”“导学”思想编写而成,是在充分分析学情和课程内容基础上,对教学目标(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科课型(学习任务类型)、教学策略(学与教的过程、条件和方法)进行科学设计、优化整合的结果,使教学活动紧扣学习心理学原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学习策略指导,通过梯度性学习要求和选做练习的安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导教、导学、导练、导测评功能和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模式目标。
每个导学稿均由三人小组执笔编写,编写前经过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备课讨论酝酿,编写后再经过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讨论修改审定,每一份导学稿都是备课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师生的教学活动主要依据导学稿进行,教师不再编写和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大部分学科取消学生课外辅导资料和课外作业本。
导学稿选做练习部分,设计有能力梯度训练题和课外阅读训练内容,为不同基础和不同兴趣的学生的个性发挥提供了空间。
选做部分一般不作为日常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可根据备课组的安排和不同学情的实际需要处理,教师在课外应安排个性化指导。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实行个人评价和备课组集体捆绑评价。
(二)导学型课堂:导学型课堂是承载“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整个理论和操作体系的基本平台。
导学型课堂分小课堂和大课堂。
小课堂指日常基本学科教学活动,也是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核心和灵魂。
大课堂指以学校文化为背景的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是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对于学校教育的整体实现方式。
小课堂与大课堂相辅相成。
导学型教学的一般程序是:第一步根据学习任务分析判断课型,第二步根据课型特点设计、编写或选用合适的导学稿,第三步依据导学稿实施教学过程并实时调控(即上导学课),第四步评价与反思。
其中,高质量编写和使用导学稿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保障,找准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决定导学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导学型课堂贯彻“20分钟课堂”理念。
即:每一节课教师讲的总时间不多于20分钟,而学生思考、讨论、解答、训练的总时间不少于20分钟,20分钟不应机械切割,师生活动应融为一体。
这是对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满堂灌现象的彻底颠覆,也是对“精讲精练、讲在关键、练在要点”等先进经验的灵活借鉴。
“20分钟课堂”理念主张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尽量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学习、主动展示;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精讲和导学,教师要编写更优质的导学稿并能高水平使用导学稿,要准确掌握学情、把握关键,要善于导学,合理驾驭课堂并学会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案化指导。
导学型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习型组织为基础。
个人、小组、班级相辅相成、融合互动。
学习小组是主要教学组织,一般六人一组,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实行男女强弱组合,每组设小组长一名,组内每个学生担任一个学科的科代表,使学生人人参与、锻炼能力、培养自信。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一般疑难问题可通过小组内互帮互学解决,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给教师通过小组间或全班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按“学习型组织”要求对学习小组进行培训指导,明确个人责任、组织功能、活动规则、团体目标,提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讲一遍”“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更好地提升自己”“能教会别人自己才算真会”等观念,通过学习小组提升学与教的效率,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及解决疑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态度、团队意识及“沟通与交流、互助与协作、质疑与思辨”等能力。
学生的学习评价实行学生个人评价和学习小组集体捆绑评价。
导学型课堂的教学流程主要是“两段六步”。
两段即“自主与探究”,六步即“导、学、议、究、拓、思”。
“自主”指学生在教师和导学稿引导下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探究”指生生或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并拓展提升。
“导”指教师解读目标并提示思维方向和重难点,“学”指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议”指小组内个别或多人相互答疑解惑或交流心得,“究”指生生或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拓”指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并拓展提升,“思”指学生纠错回顾并反思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