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专题四 第一单元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内容。

以STS思想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训练的要求为依据,我对本课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本节课从知识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块,即二氧化硫的性质、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从酸雨入手,通过实验探究,重点探讨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包括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还原性。

然后具体阐述了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形成过程、危害及防治手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联系整个中学化学教材,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地位价值。

本课之前学生学习过几种重要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及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了解和研究化学物质的方法,本课的学习将对旧知起到一个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又为后续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分析本班学生,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基础,并且对化学给予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敏捷,可以与教师形成很好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实验现象解释模糊,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理解困难,知识迁移能力欠佳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雨的形成过程难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漂白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即学生知道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认识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即学生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建立更成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强化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学生通过对酸雨等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探讨,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科学的价值,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环保意识与绿色化学观念,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苏教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苏教版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和作用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作用的掌握情况,为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重点,强调与氧气性质和作用的异同,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二氧化硫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难点:
1.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与环境问题的关联。
2. 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解决办法:
1. 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加深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苏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和作用,二氧化硫作为氧气的一种化合物,其性质和作用与氧气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特殊性。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结合教材苏教版的相关章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
-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创新,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环保新闻,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理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视频理论,使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的第一节。

本节课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具备了非金属元素氟、氯、溴、碘、硅,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继学习。

不仅形成了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玩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的教材安排,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很好的展现出苏教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学情分析】教师只有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

我要合作的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在经历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之后,他们在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系统学习前几单元的元素之后,学习起硫及其化合物也显得得心应手。

这时候,老师仍应把重点落在发现式学习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行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以及酸雨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讲授法、演示实验法【教学用具】视频、图片、PPT【课型】元素化合物知识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酸雨危害引入新课【图片引入】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啊!今天啊,我们就来当一下化学家,大家来看一下《温州市空气质量报告》,大家来找一下造成空气污染的元凶是谁。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洛阳龙门石窟被腐蚀之前和腐蚀后的图片
学习者分析:本届课的学生是大一学生,他们思维能力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同时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有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的一些知识,因此,依据之前的知识学习,学生可任意通过类比来学会关于二氧化硫的一些知识;其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实验结论;但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毕竟有限,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可能不太全面。同时,对于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也不能全面分析。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雨的形成以及危害以及酸雨的防治
1、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与讨论,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2、通过学习酸雨的危害以及防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验准备:针管、二氧化硫、蒸馏水、PH试纸、品红溶液、试管、试管夹、氯化钡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盐酸溶液、胶头滴管、酒精灯
四、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
2、知道酸雨的形成过程
3、说出酸雨的危害以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探究,掌握实验的观察总结分析能力
3、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本届课的主要内容有: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危害,二氧化硫的防治。本节课安排在二氧化硅的学习之后,是由半导体到非金属的过渡,同时本节课后安排的是硫酸的性质和制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苏教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苏教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前面三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一实验操作一分析讨论一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

三、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五、教学手段讨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六、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学生做好适当预习准备七、教学流程【提问】、我们采集的当地雨水是不是酸雨?、雨水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硫酸型酸雨中硫兀素疋从哪里来的?、燃烧产生的是怎样转变成酸性物质的?【引导】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一单元,本单元共3个课时。

本节为本单元的第1课时。

教材以硫酸型酸雨为背景,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还重点介绍了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本节课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必修1》的最后一个专题,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为学生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也是学生学习了氯、溴、碘、钠、镁、铝、铁、硅、铜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因此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为本专题后面的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铺垫,为《化学必修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说学情1,本节课的学习者是高一学生,她们的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

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因此学生还不适合亲自动手做探究性的实验,因此本节课采用视频演示实验,让学生从观察实验过程中得到知识和启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SO2以及SO2 的部分物理性质,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列出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弱氧化性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②熟记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围绕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主线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1【教育教学理论与设计策略】本节教学过程以硫酸型酸雨为背景,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主线,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根本,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观察、阅读、讨论及交流等手段获取信息,并用比较、类比、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最终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在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采用类比、迁移、推理等方法层层推进,达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并进。

在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的教学中,利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讨论、分析、推测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过程,再把推测结果与书本结论加以对比,以激发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构建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网络,使学生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更系统全面;通过硫酸型酸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故本节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1)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二氧化硫对空气污染的教学,逐步使学生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强环保意识、参与意识,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漂白性,酸雨的危害。

难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漂白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及高一学生的特点,采用情景激趣、实验探究、启发引导、对比归纳、交流讨论等方法。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1 .本节在教材屮的地位和作用木节课学习内容是苏教版高屮化学必修1屮《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通过木节课的学习,可以了解硫酸型酸南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让学生认识S0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木节在教材屮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习了氯、澳、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是对高屮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后续章节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血性,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不可多得的一节课。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0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2)了解S0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片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02的化学性质。

【教学思路】木节课是在教师质疑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从而得出结论,练习提高。

在探究活动屮,学生Z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现彖分析得出化学木质,再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生活屮的一些白然现象,即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1.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1.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课程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培养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通过实验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讨论、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

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SO2的性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本节介绍SO2的性质和作用,后续要学习的硫及其化合物、“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②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使学生通过教师协助下的演示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氧化硫的来源与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3.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硫酸型酸雨成因的探究,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求真务实、积极实践的态度。

2.通过对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硫酸型酸雨的成因[教学方法]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第一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易液化。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硫溶于水后部分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SO2 + H2O =H2SO3因此,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H2O SO2+NaOH=NaHSO3<SO2过量>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Na2O=Na2SO3〔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它溶于水后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钡,亚硫酸钡易被氧化剂〔如氧气、双氧水等〕氧化,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硫酸钡:SO2+H2O=H2SO3H2SO3+BaCl2=BaSO3BaSO3+H2O2=BaSO4+H2O〔4〕二氧化硫具有暂时漂白性,它能与一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加热后,无色物质又会发生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

3.二氧化硫的用途:制造硫酸;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杀菌消毒;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4.硫酸型酸雨的成因:2SO2 +O2=2SO3〔SO2的催化氧化〕SO3+H2O=H2SO4或SO2 +H2O=H2SO32H2SO3+O2=2H2SO45.作业:<1>P951-4〔2〕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并测定其PH值。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4-1-1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理念】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舞学生。

结合“较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记忆他们所感兴趣的知识,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果把知识比作“黄金”,那么良好的学习能力就是“点金术”,黄金固然可贵,但难以和点石成金的本领相媲美。

在课堂中我将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为了不教而教,让学生自己成长”的教学原则。

【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专题第一单元第一节。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部分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的知识,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下一节《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足以见得,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酸雨作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继而通过性质来引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和酸雨的防治方法,这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本次我的合作对象是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转变,对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的化学实验感兴趣。

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的知识,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特别要指出的是学生对酸雨非常感兴趣,那么这可以作为切入点,更好地启发学生进入到本节内容的学习。

根据学生抽象思维的薄弱的特点,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漂白性、还原性)。

2.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并能书写出反应方程式。

3.能说出硫酸型酸雨的防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做实验,学会合理、科学的运用观察的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化学专题4第1单元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4第1单元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1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目标与素养:1.会依据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及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知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通过认识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SO 2的性质及用途1.SO 2的物理性质2.SO 2(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2)还原性(3)氧化性 (如与H 2S 溶液反应):SO 2+2H 2S===3S↓+2H 2O 。

(4)漂白性①原理:SO 2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②特点:不稳定,久置或加热会恢复原有的颜色。

3.用途(1)漂白纸浆以及草帽等编织物。

(2)制硫酸、作防腐剂、漂白剂及还原剂。

微点拨SO 2能漂白品红、鲜花,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SO 2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亚硫酸亚硫酸(H 2SO 3)是一种弱酸, 易分解,有较强的还原性。

1.电离方程式:H 2SO 3H ++HSO -3(主要)。

2.分解反应:H 2SO 3=====△SO 2↑+H 2O 。

3.氧化反应(1)与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 2SO 3+O 2===2H 2SO 4。

(2)与H 2O 2反应的方程式:H 2SO 3+H 2O 2===H 2SO 4+H 2O 。

三、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危害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1)酸雨:pH<5.6的降水被称为酸雨。

正常雨水pH约为5.6,这是溶解了CO2的缘故。

(2)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等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3)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途径1:2SO2+O22SO3;SO3+H2O===H2SO4。

途径2: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2.酸雨的危害(1)酸化湖泊,危害水生生物。

(2)酸化土壤,降低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

3.酸雨的防治(1)消除污染源,研究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氢能等)。

高中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教案 湘教版

高中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教案 湘教版

专题四第一单元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安排在化学1(必修)专题4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知识模块。

而本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和“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之后,围绕空气的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问题来介绍‘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这样形成自然界中从海水(水上)——矿物(陆地)——空气(天空)这样一条线,来阐述其中的化学知识,构成一个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而‘SO2的性质和作用’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人们一谈起‘酸雨’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了SO2,这样也对空气的污染起了承接作用;同时本节课也为接下来学习“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的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环境发展的正确认识。

本节课内容在新课标中用1个课时教完。

结合本校的学生情况,我将本节课分为2个课时:第1课时:酸雨的形成原因及防治;第2课时:SO2的性质及应用。

2.本节课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如何防治○2掌握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2.3 情感目标:○1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2通过对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3.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酸雨的形成原因难点:通过实验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认识二、说教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自身素质等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学案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Word版含答案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学案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课标要求]1.了解SO2的物理性质。

2.掌握SO2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3.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4.了解SO2的回收处理方法。

1.SO2是酸性氧化物;亚硫酸属于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强,具有还原性。

2.SO2的漂白原理属于化合反应,具有可逆性,加热后可恢复原来的颜色。

3.SO2常表现还原性,能被O2、氯水、溴水、碘水、HNO3、H2O2、KMnO4等氧化。

如:SO2+H2O2===H2SO4,SO2+Br2+2H2O===H2SO4+2HBr。

4.SO2显示氧化性时常发生的反应为SO2+2H2S===3S↓+2H2O。

5.SO2是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形成酸雨,酸雨的pH<5.6。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1)性质实验①与水反应:a.化学方程式:SO2+H2O H2SO3(亚硫酸)。

b.产物:亚硫酸是一种弱酸,容易被氧化剂(如O2、H2O2)氧化;H2SO3与O2的反应:2H2SO3+O2===2H2SO4。

c.不稳定、易分解:H2SO3===SO2+H2O。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aO△,CaSO3(除去燃煤中的SO2)。

③与碱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用于吸收SO2);与Ca(OH)2反应的现象同CO2,化学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CaSO3+SO2+H2O===Ca(HSO3)2(3)还原性SO2还原性较强,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2、H2O2、X2(X=Cl、Br、I)、HNO3、KMnO4等]氧化。

①与O2反应:2SO2+O2错误!2SO3(可逆反应);②与H2O2反应:SO2+H2O2===H2SO4;③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④使溴水褪色SO2+Br2+2H2O===H2SO4+2HBr。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了解SO2的主要来源2、理解SO2的还原性、酸性氧化物通用性等性质,能够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SO2的漂白性及特点。

4、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方法过程与方法:1.比较法:(比较CO2、SO2的性质异同、比较氯水、SO2漂白的特点)2.演绎推理法:能够根据酸性氧化物的通用性来推断出SO2与Ca(OH)2、NH3·H2O反应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雨的危害和防止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正确使用化学品的态度。

教学重点:SO2的还原性、酸性氧化物通用性、漂白性教学难点:SO2的还原性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教材P88页观察与思考实验、酸雨污染的影视资料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呈现如下“你知道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知道吗:1、什么是酸雨?酸雨有哪些危害?2、空气中的SO2主要有哪些来源?学生活动:回忆酸雨的概念、SO2的主要来源,交流回答。

教师活动:播放酸雨危害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

酸雨:PH<5.6的雨水酸雨的危害:水质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设备等。

SO2主要来源:煤的燃烧、硫酸工业等。

教师活动:演示教材“观察与思考”内容,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如下问题。

观察与思考:实验:1、针筒内气体怎么变化?为什么?PH试纸的颜色变化?怎么解释?2、加热前后品红溶液的颜色怎么变化?为什么?3、加入H O前后溶液中有无沉淀生成?如何解释?(红色变体部分在学生活动完成后,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并填写上表。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SO2的性质。

教师同步呈现如下内容。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2、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SO2+H2O H2SO3(H2SO3为二元中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 + 2NaOH = Na2SO3 + H2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退色。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doc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doc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课程分析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中众多元素化合物的典型代表物。

它因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融多向折射于一体(见右图),使其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应注重最贴近滸生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问题悄景,激发学生对生活屮的现象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引导学牛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解决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來。

一方而让学牛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02的性质,认识S02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帮助学生在未来做一个负有责任心的公民;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屮所起的作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损害&命健康、环境污染等补会问题的观点,逐步树立介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学情分析在学习木课题之前,学生己冇了一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学好二氧化硫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形成元索化合物知识人网络,也利于学生从生活一化学一社会这一维度体会化学对人类发展的功与过从而树立科学的物质利用观。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问题悄境,设计系列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归纳知识、提炼方法一再解决问题”的过程)11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设计思路木节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以酸雨的形成、治理为明线,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为暗线也是主线,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即问题链),在问题链的驱动下教学过程自然地发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投入到问题情景中,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屮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 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漂白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化学特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2. 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 课时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SO 2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SO 2的主要化学性质。

了解SO 2对空气的污染,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通过课后实地调查研究本地区雨水pH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情感和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通过认识酸雨的危害和防治原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

培养学生辨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还原性)。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先播放酸雨录像,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产生研究酸雨成因、治理的兴趣,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学习SO 2的重要性质,以达到防治酸雨的目的。

最后学习SO 2的漂白性以及关于漂白性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本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应用。

四、教学过程
[
投影]重庆酸雨录像(ppt 2)(见资料)。

[过渡]从录像中可以看出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由于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燃烧时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后就形成了酸雨。

所以要了解酸雨的形成、治理,必需学习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我们先研究二氧化硫。

[板书]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唤起学生
的环境意识
学习SO 2 重要性质
[实验探究1](ppt 3)(教材88页实验1)用充有80mLSO2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1.易溶于水。

(讲述其它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
书写化学方程式:(1)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2)SO2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2](ppt 4)(教材88页实验3,也可参考本课实验研究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0.5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加H2O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H2SO3 + H2O2 = H2SO4 + H2O
H2SO4 + BaCl2 = BaSO4↓+2HCl
(学生辨析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指出化合价的变化,氧化剂,还原剂)
结论:H2SO3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H2O2)氧化。

[板书] 3.+4价的硫元素有一定的还原性。

(在该实验基础上,基于SO2的易溶于水、有比较强的还原性,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得出结论,教师小结)
[板书](ppt 5)二、二氧化硫的作用
1.酸雨:pH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形成过程①SO2+H2O H2SO3 2H2SO3+O2 = 2H2SO4
② 2SO2+O2 2SO3 SO3+H2O = H2SO4
[投影](ppt 6—8)酸雨的危害。

[课堂练习1](ppt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某城市采集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用pH计测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为什么雨水的pH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和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二氧化硫是怎样影响雨水的pH的?
答案:1.雨水中的亚硫酸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硫酸,酸性增强。

SO2+H2O H2SO3 2H2SO3+O2 = 2H2SO4
2SO2+O2 2SO3 SO3+H2O = H2SO4
(学生讨论酸雨的防治,得出结论,教师板书提示从源头防治)
(ppt 10)防治方法: ①用新型的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
②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SO
2 + CaO==CaSO
3
+H
2
O
③对释放出SO2废气进行处理回收利用;等等
[讲述]可见虽然酸雨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运用适当的方法,酸雨是能够防治的。

[过渡]二氧化硫的作用是否就一无是处了呢?
[实验探究3](ppt 11)(教材88页实验2,也可参考本课实验研究3)向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品红溶液,振荡,然后加热试管,观察加热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2.漂白性,有漂白作用。

[讲述]SO2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

(学生讨论SO2漂白性的应用:漂白草帽、报纸等)
[讨论](ppt12)试比较SO2与HClO的漂白作用有何区别?
[讲述]有些不法分子用二氧化硫漂白食物,使其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危害消费者健康,由此,可见同样一种物质使用不同就有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当然,二氧化硫还有其他作用,比如可以作防腐剂等,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二氧化硫的另外一种重要用途。

(ppt 13—14)[课堂练习]
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做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3.列举至少两种可以用来鉴别SO2和C O2的方法。

4.湿润的氯气和二氧化硫皆可做漂白剂,若用两者 (1:1) 一起漂白一种物质时,漂白效果会()
A. 增强
B. 不变
C. 减弱
D. 难确定
答案:2.C 3.(1)闻气味;(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3)分别通入KMnO4溶液中等。

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