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研究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地理用具五、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研究。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
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页活动第1题中提到的措施,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种节约自然资源的行为。(完成教材第66页活动第1题)
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交流保护环境措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学生讨论:观点不一。
教师(承转):我们了解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怎样利用这些资源呢?
教师: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一定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因为这类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是否可以无节制地利用呢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材第64页活动第2题两幅图片):同学们观看图片,讨论其中涉及的是什么自然资源,它们还能够再生吗?完成教材第64页活动第2题。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能够区分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理解对于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要珍惜和合理利用。
3.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原因。
4.依据相关资料了解生活中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设置疑问,使学生多本节课有个大概认识,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合作探究
板书: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土地、水、石油、铁等自然资源的图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很多来自自然界的资源,它们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离开这些资源我们几乎无法生存。下面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2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3.1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以下是本节课需要重点梳理的知识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水、气候、生物、矿产等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气候、水、土地、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包括矿产等。
-时间变化:自然资源的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
-可持续性:自然资源的利用应当考虑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性,以满足人类长期发展的需要。
4.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保障人类生存、支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性、质量性、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可持续性。
3.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保障人类生存、支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教学反思与总结
首先,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但仍有不足之处。我采用了讲授法和实践活动法,结合了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和互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仍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有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实际应用和保护意义。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3. 分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讲解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和有限性等特征,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探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保护意义。
六、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然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实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列举自己身边的自然资源,并分析其基本特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九、拓展阅读:1.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2. 《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与保护》3. 《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说课稿(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此外,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的理解与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解答学生的疑问。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自然资源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2.能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区别判断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情境导入形式,引发学生思考所给材料是否有矛盾之处,并可以借机引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二、新课学习(一)能区别判断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资源的概念:通过呈现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资源的相关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说出是什么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种类:通过呈现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种类中的代表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呈现图文资料,让学生观察图文内容,提问学生两组反映的实质信息,过渡到重难点内容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学习。
4.资源的利用:通过展示图文资料结合课本64页活动题的第2题内容,提问学生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由其引出如何利用自然资源。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通过展示参照课本内容简化并增加我国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排名的表格,直观看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特点。
2.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提问学生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5页内容,让学生找出自然资源问题的严峻性及资源保障措施。
4.思维拓展,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为保护节约自然做些什么?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并写都作业本。
三、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及发放学习卡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课堂总结利用思维导图式练习,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学会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五、布置作业1.作为一名学生,你能为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做些什么?(写到作业本)2.同步解析与测评第56-59页。
【达标检测】1、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空气B.阳光C.土地D.小麦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2)提问:同学们能想到哪些自然资源?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2)学生观看地图、图片等资料,加深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了解。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 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自然资源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图片资料: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课题名称: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课时:1【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能举出几个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例子,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用数据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用数据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地图册。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62—66页。
重点图幅:64页材料。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高分突破》P50课前预习1-3题,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4、巩固记忆。
(10分钟)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资源,称为自然资源。
如土地、阳光等。
(2)自然资源分两大类: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如:水、土地;还有一些自然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
(3)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而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可谓地大物博。
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5)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1/2;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径流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但人均森林面积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2. 选择一个具体的自然资源,分析其特点和作用,写成小论文。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一、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 理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数量:自然资源的数量的概念、衡量指标。
2. 自然资源的质量:自然资源的质量的概念、衡量指标。
3. 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性。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3. 讲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介绍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及其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概念、特征及其保护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学会判断和分析身边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
2.难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和分析身边的自然资源。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自然资源的实物标本或模型,以便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河流、矿产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自然资源的定义。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1.1 细节说明:通过展示自然景观、资源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直观的认识。
1.1.2 细节说明: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1.3 细节说明:通过讨论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有限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自然资源的定义: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2.1.1 细节说明:解释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价值。
2.1.2 细节说明: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种类,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1.3 细节说明: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三、教学内容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属性。
3.1.1 细节说明:介绍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3.1.2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3.1.3 细节说明: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布规律。
4.1.1 细节说明:能够准确描述自然资源的定义和特点。
4.1.2 细节说明:能够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4.1.3 细节说明:能够了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5.1.1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5.1.2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5.1.3 细节说明: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5.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5.2.1 细节说明: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5.2.2 细节说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5.2.3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自然资源这一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为什么说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自然资源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意识。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a) 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的需求增加,资源日益减少。
b) 分布规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受地理、气候、地质等因素影响。
c) 多样性: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分类。
2.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a) 有限性:举例说明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需求增加导致资源减少。
b) 分布规律:分析地理、气候、地质等因素对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
c) 多样性:介绍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分类。
4. 展示直观教具:地图、图片等,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5. 小组讨论: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珍惜资源意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规律。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自然资源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规律,提出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七、教学拓展1.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提高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正方:我国资源丰富,很多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耕地9567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12465万公顷,居世界第六位;河流年流量265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淡水面积1664万公顷,占世界的十分之一。
反方:世界耕地总面积136171万公顷,我国耕地9567万公顷,占世界的7%,居世界第四位;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23公顷,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8公顷,居世界第67位;我国人均耕地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以占世界的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的22%的人口,这是我国了不起的成就,但也是我国耕地的沉重负担。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在增长,使耕地减少的趋势越发严重。所以我国的耕地不是多,而是少,多的是人。世界人均林地面积1.3公顷,我国人均林地面积只有0.11公顷,居世界第80位;世界人均草地面积0.76公顷,我国人均草地面积只有0.35公顷;世界人均水资源11000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2700立方米,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能算“物博”。
放一段“地大物博”的相关媒体资料。
组织学生分成两大辩论团体。
正方论点:我国地大物博;
反方论点:我国不能算是地大物博。
分组准备:证明自己一方观点正确的资料
辩论题目:我国地大物博吗?
(1) 明确辩论要求:一方说完另一方才能开始反驳,要听完对方的辩论;所出示的证明资料要准确真实。
(2)辩论:
正方: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这是“地大”。
有的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如果不是,请你举出一些实例。
一部分学生举教材提供的例子;另一部分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相关信息材料补充说明。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知道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特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直观认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准备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特点: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类资源的特点。
3. 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讲解其分布规律和利用状况。
4.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强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问题。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包括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开发利用状况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各类资源在地区间的差异。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包括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开发利用状况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课标(一)课程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别(二)课标具体目标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重点、难点(一)教材的重难点:重点: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难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根据教材中对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对常见的自然资源进行区分,并能说出理由。
难点: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意识。
三、学情:(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95%学生能够掌握2、重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3、难点知识70%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归纳能力不足,我国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区分不知从哪方面入手。
表达能力有所欠缺,能感受到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但不能准确的说出。
四、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2、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3、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意识。
五、教学过程:【构建动场】每年4月22日是什么纪念日?设置疑问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全世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以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是近些年来我国进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活动一: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程序和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旧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自然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1、忆旧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回忆一下什么才可以称为自然资源,先思考再交流。
2、自主学习:结合自然资源的定义,辨析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前两章的相关知识,如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念。此外,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案例分析。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聚焦于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具体包括:
1. 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 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特征和作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教师布置一道关于自然资源的练习题,如“判断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醒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产生困惑,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此外,学生可能对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存在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3. 自然资源的分类4. 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5.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基本特征、分类和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自然资源的图像和数据。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 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资源的图像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数量有限、质量差异、可再生与不可再生性等。
4.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资源的图像。
5.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6. 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7. 讲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8.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如南水北调、退耕还林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自然资源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4. 作业论文:通过学生的作业论文,评估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人教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过程与方法:讨论分析与联系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意识。
教学重点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
讲授新课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完成下面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注意概念中的关键词: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2.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你知道的自然资源:3.判断下列资源哪些是自然资源;水、阳光、草地、动物、森林、小麦、雷电、玉米、核桃。
请同学们阅读图3.1,3.2回答问题。
1.我们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2.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完成活动: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1.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说出理由。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可再生资源有: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理由: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再生,有些可以循环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有:核能、天然气、花岗岩理由:他们用一些就少一些,形成过程相当缓慢,从人类历史角度来看是不可再生的。
2.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下面的图文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出示我国陆地、矿产、耕地、河流年径流量、森林等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资料,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新课
简介主要学习内容,引出即将研究的问题。
自然
资源
的概
念
结合生活、联系已学过的自然资源,指导学生归纳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结合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自然资源。并完成任务单上的问题。
课题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3. 树立正确的资
教学重点: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我国
自然
结合表格数据,引导学生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引出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资源
的特
点
自然
资源
的保
护和
利用
引导学生交流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可行性行为。以垃圾分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及垃圾分类的积极影响。
总结
总结所学,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总结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xx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
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可见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
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
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
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二、新课教学
(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教师举例说明:铁矿石、小麦、甘蔗和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铁矿石是;小麦和甘蔗虽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而是经过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它只具备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不是自然资源。
)
教师总结:判断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时,要看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和“经济”属性。
过渡: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那我们就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图片: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学生谈感受)
同学们说一说自然资源与我们衣、食、住、行、学习各方面的关系。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自然资源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疑导读:
(1)土地资源属于什么资源?
(学生充分想像,积极发言,最后教师总结)
人们把秧苗种入土地,秋天水稻收割后,在耕地上种植一季绿肥作物。
来年春天,将绿肥犁入农田。
这样不仅增加了肥源,恢复稻田的肥力,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
所以土地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说能够循环使用。
咱们把像它这样循环周期较短的自然资源叫做可再生资源。
(2)煤炭资源属于什么资源?
煤炭是由沼泽中的植物遗体转变成泥炭,泥炭长期被埋入地下,经过高温、高压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
这一过程需要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煤炭资源总是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小练习:考一考下列几项中,哪些是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多媒体展示图片: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纠错。
过渡: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是不是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结合两个实例,完成课本P64“活动2”。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
(1)从可以循环利用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内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3)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及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以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承转)针对可再生资源的特点,我们应如何利用它们呢?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点评:合理利用,并且注重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我们经常用“地大物博”来形容我们伟大的祖国,你知道地大物博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自然资源的特点,希望同学们搞清了这个问题后,对我国自然资源能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对比知现状
大家请看这样一组数据:(xx展示)
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师问)谁能用一句话总结出这五句话所反映出的我国资源状况?
(生答)我国资源丰富。
用投影仪在原内容的右侧,依次打出:
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但人均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但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通过以上数据,大家能否说出我国资源状况除了资源丰富外,还有什么?
(生答)人均不足。
(师问)我国资源丰富,又为什么会出现人均不足呢?
(生答)我国人口众多。
教师可补充说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约l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师问)如果以人均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衡量。
还能说我国资源丰富吗?
(生答)不能。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
因此,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既要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更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继续减少。
所以说,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本国资源的承载力相平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还会上升,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师问)我们知道在我国许多地方存在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情况,我国许多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这又会给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生答)使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下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的紧张状况。
2.阅读材料谈收获
学生阅读课本P65“阅读材料”,谈谈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
经济发展→资源需求增大→进口石油→巨额外汇(负担加重)
教师总结:如果我国更多的自然资源都发展为进口物资的话,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将更加沉重,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答或教师提示)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自然资源,也知道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平常的生活实践,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时时讲环保,处处当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