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七单元 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1主要涉及数据的整理和简单的统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认识、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还比较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方法,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方法,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实践活动。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具体的实例和统计图的展示。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用于教学实践活动。

3.准备一些统计图的模板,如条形图、折线图等,用于学生绘制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的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和展示这些数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讲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实践活动。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堂作业设计(9课时)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堂作业设计(9课时)

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认识三角形1、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从上面所画的三角形中可以知道:每个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和()条高。

2、如图的人字梁是一个三角形,()是这个三角形的高,因为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到()的垂直线段。

3、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

底:()毫米底:()毫米高:()毫米高:()毫米4、分别画出下面各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5、在点子图上画两个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

6、下图中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

(1)以AB为底边,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

要求画出的三角形的顶点(除A、B外)都在另一条直线上。

(2)画出的三角形AB边上的高都是()厘米。

7、下面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有10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和下面哪种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框里画“√”。

(1)10厘米能□不能□(2)9厘米能□不能□(3)15厘米能□不能□(4)4厘米能□不能□2、用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三角形(没有剩余)。

(1)如果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7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长是()厘米。

(2)如果其中一条边长是6厘米,那么另外两条边长的和是()厘米。

(3)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相等,那么每条边的长是()厘米。

(4)在围成的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的长要小于()厘米。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且其中的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和8厘米,另外一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4、朝晖小学和少年宫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河上有A、B、C三点。

在哪里建桥可以使朝晖小学到少年宫的路最近?5、把一根12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每段长度都是整厘米数),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

可以怎么剪?6、判断题。

(1)张昊把一根长18厘米的电线,先剪下10厘米,再将余下的电线剪成两段,最后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所以一定有三条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7单元8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7单元8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整理与复习》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 )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角。

【考点】三角形的分类.【解析】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意义直接填写即可.【答案】解: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直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钝角.故答案为:锐,直,钝.【总结】此题考查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它是一个( )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要()厘米长的绳子.【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解析】由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可知,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要多少厘米长的绳子即求此三角形的周长,继而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和,即可得出结果.【答案】解: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3+3+4=10(厘米);故答案为:等腰,10.【点评】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3、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三角形、()三角形和()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分类.【解析】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答案】解: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锐角,直角,钝角.【总结】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它具有()性。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性质.【解析】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性;【答案】解: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性.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易变形.【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性.5、()的梯形叫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也相等.【考点】梯形的特征及分类.【解析】根据等腰梯形的含义: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也相等.【答案】解: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都相等.故答案为:两个腰相等;两个底角【总结】解答此题应明确等腰梯形的含义,和性质6、经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 )条不同的高.【考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性质.【解析】根据四边形高的含义: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即平行四边形的高;每一个顶点的边有两条,所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两条高(如下图);进而解答即可。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整理与练习 课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整理与练习 课件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知识回顾
Hale Waihona Puke 这一单元, 你学 到了哪些知识?
我知道了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
三角形可以分成 锐角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和钝角 三角形三类。
两条边相等的 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
小组讨论: 1. 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为180° 当三个角都小于90°时,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大于90°时,是钝角三角形 当有一个角是90°时,是直角三角形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平行四边形2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内角和为360°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 四个内角和为360°
3.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梯形
随堂演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2一. 教材分析《7、整理与练习》这一章节位于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整理等过程,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整理和分类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类能力。

3.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体会整理数据的重要性。

4.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体会整理数据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类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人数、班级人数、家庭成员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应该如何整理和分类?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整理数据的方法,如表格法、图形法等。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整理给出的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所学的整理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整理方法的优缺点。

然后,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教学设计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整理与练习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的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知识,灵活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提问: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回顾与整理1.梳理知识。

小组讨论:(1)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3)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三个问题,将本单元学习的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等于180 。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边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

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独立画高。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方法,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各有多少条。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这道题是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分类,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方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按角的特点进行分类时,只要判断三个内角中最大的内角是什么角,这个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8课时“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8课时“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8课时“认识梯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8课时“认识梯形”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并为后续的梯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发现梯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各种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梯形的特征把握不准,容易与其它四边形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梯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判断生活中的梯形,并能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交流分享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梯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梯形图片,如楼梯、梯子等。

2.准备一些纸质梯形模型,供学生操作。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图片,如楼梯、梯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新图形的感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纸质梯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教师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总结梯形的特征,板书梯形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纸质梯形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尝试找出梯形的特征。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第七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七单元知识梳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2. 针对性地练习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第七单元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

2. 教学难点: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第七单元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交流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道解答题进行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习不同的解题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学生分享自己在整理与练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单元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整理与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巩固了第七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第七单元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第七单元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

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1、填空题。

(1)正方形沿其对角线将其分成两个三角形,所得的两个小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2)将一个等边三角形沿着它的一条对称轴对折后打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度、()度和()度。

(3)一个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7厘米,8厘米,7厘米,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4)用2个周长是12厘米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

(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75°,顶角是()度。

(6)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较小的锐角是()度。

2、判断题。

(1)有一个角大于90°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

()(4)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同一条底边上的高都相等。

()(5)4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拼成正方形或三角形。

()3、选择题。

(1)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它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2)下面哪一组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A.6厘米 6厘米 12厘米B.4厘米 4厘米 6厘米C.5厘米 5厘米 5厘米D.40厘米 40厘米 60厘米(3)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度数的和,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D.无法确定(4)下图中,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比较,正确的是()。

A.周长相等B.长方形周长长些C.平行四边形周长长些D.无法确定(5)一个平行四边形不能分成2个相同的()。

A.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梯形D.长方形(6)下面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A.长方形B.正方形C.等腰梯形D.平行四边形4、操作题(1)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分别画出每个图形底边上的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

5.解决实际问题。 (1)把一条长15厘米的彩带剪成3段(每段都是整厘米 数),围成一个三角形。 ①能围成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
能围成7种不同的三角形。
②如果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边长是多少厘米?
15÷3=5(厘米) 答:边长是5厘米。
③如果围成等腰三角形(不包括等边三角形),底边的 长是多少厘米?(可以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3)用两个下面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以是多少厘米? (8+13)×2=42(厘米) (8+11)×2=38(厘米) (13+11)×2=48(厘米) 答: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以 是42厘米、38厘米或48厘米。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已知每个梯形的周长都是30厘米,梯形的一条腰长 是5厘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 91 )°,它是(钝角)三角形。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
倍,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30 )°和( 60 )°;在 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底角是80°,顶角是 ( 20 )°。
7 (5)如图是由三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图中∠1=
( 60 )°,从点A走到点B,至少要走( 41 )米。
A.29厘米
B.22厘米
C.29厘米或22厘米
(4)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这个三角形是( C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5)一扇窗打开后用窗钩将其固定,这里运用的数 学知识是( C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C.三角形的稳定性
(6)在一个梯形中,最多有( 2 )个钝角。
2.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说课稿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说课稿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巩固。

本章节主要包括了分数的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应用题。

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应用题也有了一定的解题思路。

但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应用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认识三角形1、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从上面所画的三角形中可以知道:每个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和()条高。

2、如图的人字梁是一个三角形,()是这个三角形的高,因为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到()的垂直线段。

3、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

底:()毫米底:()毫米高:()毫米高:()毫米4、分别画出下面各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5、在点子图上画两个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

6、下图中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

(1)以AB为底边,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

要求画出的三角形的顶点(除A、B外)都在另一条直线上。

(2)画出的三角形AB边上的高都是()厘米。

7、下面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有10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和下面哪种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框里画“√”。

(1)10厘米能□不能□(2)9厘米能□不能□(3)15厘米能□不能□(4)4厘米能□不能□2、用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三角形(没有剩余)。

(1)如果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7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长是()厘米。

(2)如果其中一条边长是6厘米,那么另外两条边长的和是()厘米。

(3)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相等,那么每条边的长是()厘米。

(4)在围成的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的长要小于()厘米。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且其中的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和8厘米,另外一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4、朝晖小学和少年宫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河上有A、B、C三点。

在哪里建桥可以使朝晖小学到少年宫的路最近?5、把一根12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每段长度都是整厘米数),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

可以怎么剪?6、判断题。

(1)张昊把一根长18厘米的电线,先剪下10厘米,再将余下的电线剪成两段,最后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3,主要针对的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旨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分数的基本运算能力,但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内容,可能存在好奇心,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2.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分数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道具,如卡片、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然后,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分数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卡片、小棒等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统计的方法,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他们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对统计图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任务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制作课件和统计图表。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提前复习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举办运动会,引出统计图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运动会中不同项目的报名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整理这些数据。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7、整理与练习》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本节课将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分数的通分、约分等操作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运算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难点:分数的通分、约分操作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分数运算问题情境,如数学故事、实际问题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数学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故事中,让学生了解到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针对学生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

通过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3,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年级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学会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数据,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描述数据,以及如何准确描述数据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图表的特点,以及如何准确描述数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学会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数据。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描述数据,以及如何准确描述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超市销售数据的统计,引导学生了解整理数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数据。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图表类型,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分析数据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数据收集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图表来描述。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8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8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难点:高、底的认识、测量和作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我们刚学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学习这些图形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又对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呢,这节课我们大家就来取长补短,再把这部分知识回忆一下,希望同学们都会有所提升。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一)复习三角形1.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3.三角形三条边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哪几类?按边的长短分呢?5.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是钝角三角形?什么是锐角三角形?6.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成几类?指名回答。

7.什么是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等边三角形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有什么联系?8.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作出下列三角形的高。

9.如果用一个图来表示三角形你会怎样表示呢?锐角三角形角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分类:钝角三角形任意三角形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二)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什么是四边形?我们学过了哪些四边形?把它们画出来。

2.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作平行四边形的高?作出你画的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

强调“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作高: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对边作垂线均可,但一般是从角的顶点出发作对边的高。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判断:任何三角形中都有两个锐角。

()钝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9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

()2.解决问题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有两种情况分析)②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是18厘米,其中一条边长4厘米,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厘米?(从两种情况分析)③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是18厘米,一条腰长6厘米,底是多少厘米?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呢?板书设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整理与复习锐角三角形角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分类:钝角三角形任意三角形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这之前虽然还没有过自主整理知识的经验,但在教师课前的展示示范之后,所有的学生都能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有表格式、网络式、摘录式,个别学生还能自己创造出其他的形式,特别有一部分学生整理的结果很出乎老师的意料,很美很完整很有创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12《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12《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12《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2)》的内容,主要是对前几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练习。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制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对于统计图表的制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的准确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规范制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使用合适的工具收集数据,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表示,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制作。

2.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数据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表示。

3.案例分析:给学生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独立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制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结果,讨论哪种统计图表更合适,如何进行分析。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数据的准确收集和整理,以及统计图表的规范制作。

6.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7、整理与练习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完整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7、整理与练习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完整PPT课件
第三页,共八页。
例2,例3
数量 关系 (shùliàng)
第四页,共八页。
例4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děngyú)原来的积乘几。
第五页,共八页。
例5 乘数(chénɡ shù)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简便运算
第六页,共八页。
•谢 谢
第七页,共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7、整理(zhěnglǐ)与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得数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
位数。例4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乘几。例5
No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运算。谢 谢
Image
第八页,共八页。
7、整理 与练习 (zhěnglǐ)
第一页,共八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怎样 复习? (zěnyàng)
1.整体感知(gǎnzhī)。 2.分小节复习。
3.整体练习。
第二页,共八页。
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jìsuàn)。
1.数位(shùwèi)对齐。
2.个位算起。
3.等式得数别忘记。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得数(déshù)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数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数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1.先想一想下面的三角形可以怎样分类,再按要求填空。

(填序号)
直角三角形有( )。

锐角三角形有( )。

钝角三角形有( )。

等腰三角形有( )。

等边三角形有( )。

2.画出每个图形底边上的高。

3.把一根15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每段的长都是整厘米数),围成一个三角形。

(1)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2)如果围成等边三角形,那么边长是多少厘米?
(3)围成等腰三角形,底是多少厘米?(可以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参考答案
1.③⑤①④⑦②⑥⑧④⑥①
2.略
3.(1)7个 (2)5厘米 (3)列表略 1厘米或3厘米或7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1、填空题。

(1)正方形沿其对角线将其分成两个三角形,所得的两个小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2)将一个等边三角形沿着它的一条对称轴对折后打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度、()度和()度。

(3)一个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7厘米,8厘米,7厘米,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4)用2个周长是12厘米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

(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75°,顶角是()度。

(6)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较小的锐角是()度。

2、判断题。

(1)有一个角大于90°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2)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

()
(4)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同一条底边上的高都相等。

()
(5)4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拼成正方形或三角形。

()
3、选择题。

(1)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它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2)下面哪一组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A.6厘米 6厘米 12厘米
B.4厘米 4厘米 6厘米
C.5厘米 5厘米 5厘米
D.40厘米 40厘米 60厘米
(3)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度数的和,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无法确定
(4)下图中,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比较,正确的是()。

A.周长相等
B.长方形周长长些
C.平行四边形周长长些
D.无法确定
(5)一个平行四边形不能分成2个相同的()。

A.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梯形
D.长方形
(6)下面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等腰梯形
D.平行四边形
4、操作题
(1)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分别画出每个图形底边上的高。

(2)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用线连一连。

(3)求出下面三角形中∠1的度数。

(4)摆一摆,填一填。

(小棒长度相等)
(5)比一比,哪条线路短?为什么?
(6)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

(每个方框边长都是1厘米)
(1)补全图形A、B,使它们各自都能成为轴对称图形。

(2)画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3)画一个等腰梯形,下底长度是上底的2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