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IT审计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特点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然后具体探讨了审计技术与业务脱节、审计风险管理不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足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审计技术与业务结合、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以及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讨论和建议,希望可以引起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面临的问题的重视,加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建议、特点、技术、业务、脱节、风险管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人才队伍、结合、意识、措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加强审计、加强数据安全、加强内部审计、加强风险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 引言1.1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不仅需要适应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还需要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现实中,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如审计技术与业务的脱节、审计风险管理不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足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审计技术与业务的结合,提升审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以及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只有在不断完善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和安全运行。

2. 正文2.1 影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特点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特点包括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些特点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和方法。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研究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研究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张,商业银行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依靠手工抽样和人工检查的方式来进行审计,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

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商业银行审计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数据速度快和数据价值高等特点,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审计人员更好地利用海量的数据进行审计分析和风险评估,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研究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提升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审计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合规性的管理活动,更是对金融风险的监控和管控。

研究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各类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研究,可以促进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传统审计方法往往面临着数据获取困难、数据处理繁琐等问题,而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审计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研究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意义在于促进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银行审计的水平和能力,保障银行业务的安全稳健发展。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为创新审计方法提供参考。

关于商业银行IT审计问题的研究_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课题组

关于商业银行IT审计问题的研究_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课题组

时, 它只是传统财务审计业务的一种辅助工具, 对客户 的电子化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为财务报表审计师 的审计结论提供支持服务。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 计 算 机 审 计 的 业 务 内 容 已 经 扩 展 到 了 符 合 性 测 试 领 域 。随 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 计算机对被审计单 位各个业务环节的影响越来越大, 计算机审计所关注的 内容也从单纯的对电子数据的处理, 延伸到对计算机系 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检查和评估。风险基础审计 模 式的采用以及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各个领域的广泛 应 用 , 信 息 系 统 的 安 全 性 、可 靠 性 与 其 所 服 务 的 组 织 所 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并且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在这种情况下, 对被审计 单位风险的评估必须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纳入到考虑范 围之中, 真正的 IT 审计概念也随之出现。从 IT 审计的发 展进程来看, 可以将其分为 IT 审计的萌芽、发展 、成熟、 普及四个阶段。
4. IT 审计的普及阶段。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 计算 机技术飞速发展, 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化、大型化、多 样 化及网络化。INTERNET 使信息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 挥, 其作为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的支撑平台, 为 人们提供 极大方便的同时, 也变成了计算机犯罪的场所。同时, 信 息系统的安全也逐渐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重要 问题。因此, 如何确保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和 有效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上惟一的 IT 审计与 控制 协 会 ISACA 在 1996 年 制 定 了 信 息 系 统 的 审 计 标 准— —— COBIT, 用来指导 IT 审计人员的工作; 同时, 它还推出了 IT 审 计 师 ( CISA) 的 资 格 考 试 等 一 系 列 措 施 , 从 而 确 保 IT 审 计 从 业 人 员 的 素 质 , 为 信 息 系 统 审 计 的 普 及 、规 范 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给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1. 数据规模庞大带来的数据管理问题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数据规模庞大。

海量的数据使得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变得十分复杂。

审计人员可能无法全面掌握所有数据,从而无法准确识别风险和问题。

2.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数据的来源多样化,包括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开放数据等。

这些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错误、遗漏和虚假等问题。

审计人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验证和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的更新迭代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要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

然而,这些工具和方法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审计人员可能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从而导致审计流程的滞后。

4. 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在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涉及的数据更多、更敏感,包含客户个人资料、交易记录等。

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审计人员需要加强对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确保数据不会被非法获取或滥用。

二、改进策略1. 引入自动化审计工具为了应对大数据规模庞大的问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可以引入自动化审计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高效地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更好地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2. 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包括数据采集前的准确性检查、数据存储时的完整性验证、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质量评估等。

通过对数据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审计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基础。

3. 持续学习与技术更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学习和技术更新,紧跟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的更新迭代,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问题一:审计技术不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风险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的审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对新型金融业务的审计需求,例如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电子支付、虚拟货币等新业务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尚未完善。

建议一:加强技术能力建设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团队的技术能力建设,培养具有互联网金融业务审计能力的专业人才。

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培训课程、与高校合作进行技术研究等方式来提高内部审计团队的技术水平,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审计需求。

问题二:审计范围不清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互联网金融业务。

但是传统的审计范围可能无法涵盖互联网金融业务,导致在审计工作中存在盲区和漏洞。

建议二:拓展审计范围商业银行应当对审计范围进行重新梳理和完善,及时调整审计计划,将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到审计范围之内。

还需要适时更新审计指南和标准,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全面覆盖。

问题三:审计工作过程不透明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工作过程不透明的问题。

审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取证方法、审计结论等信息缺乏对内部其他部门和整体的透明度,容易引发不信任和误解。

建议三:加强沟通和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沟通和信息披露,与被审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反馈审计结果和建议。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审计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提高审计工作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类型等新业务的审计需求日益增加,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IT审计

商业银行IT审计

商业银行IT审计————————————————————————————————作者:————————————————————————————————日期:商业银行IT审计面临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商业银行业务的各个领域,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计算机犯罪案件的频频发生等,系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于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审计,以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it审计的定义及其特点it审计是指对信息系统从计划、研发、实施到运行维护各个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以审查企业信息系统是否安全、可靠、有效,保证信息系统得出准确可靠的数据。

it审计的目标是保证it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

it审计具有以下特点:(一)it审计是一个过程。

它通过获取的证据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它贯穿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二)it审计的对象综合且复杂。

it审计从纵向(生命周期)看,覆盖了信息系统从开发、运行、维护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业务;从横向(各阶段截面)看,它包含对软硬件的获取审计、应用程序审计、安全审计等。

it审计将审计对象从财务范畴扩展到了同经营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系统。

(三)it审计拓宽了传统审计的目标。

传统审计目标仅仅包括“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但it审计除了上述目标外,还包括信息资产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及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

(四)it审计是一种基于风险基础审计的理论和方法。

it审计从基于控制的方法演变为基于风险的方法,其内涵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如内部环境的控制、目标的设定、风险事项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的管理与应对、信息与沟通以及对风险的监控。

二、it审计面临的挑战it审计和传统审计相比具有的上述特点是吸引我国众多商业银行引入it审计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又会给商业银行提出巨大的挑战。

商业银行 IT 审计体系构建的研究

商业银行 IT 审计体系构建的研究

商业银行 IT 审计体系构建的研究商业银行在现代金融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中国也是如此。

银行 it 建设已经成为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一项关键资源,因此对银行 it 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已经非常的重要,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审计(ita)提出新的要求。

一、商业银行 it 审计的必要性(一)it 审计是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必然结果商业银行从最开始手工账务处理,到今天的信息技术覆盖到银行的方方面面。

针对国内商业银行,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硬件网络平台已经实现了 100%的应用,软件应用已经覆盖了 80%以上的商业银行业务。

从传统的手工处理,到今天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商业银行对信息系统依赖性的日益增强,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对银行信息系统攻击和破坏是益增多,必须要求对商业银行的信息基础建设及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二)it 审计是商业银行 it 风险控制的必然要求当前银行信息系统所采用 it 技术与信息系统软硬件本身存在着大量的脆弱性,如硬件故障、系统漏洞、意外灾祸都会造成银行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国外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一些银行系统失效的风险损失占到总风险损失的 10%-20%。

如 2009 年 1 月下旬,某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综合业务系统故障时间约 11 个小时,导致整个银行不能对外营业,客户服务中断达 4 个小时,这种系统带来风险不仅给银行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声誉风险。

(三)it 审计既是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保障,也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运营风险的防范由于我国商业银行 it 建设的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同时在 it 建设之初又缺乏系统、统一的规划,致使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标准性、前瞻性、规划性,重复建设严重,数据不完整或难以统一,甚至系统建好后发现不能满足要求而闲置等垢病。

it 审计可以从 it 建设规划,it 组织架构等方面加以评价或监督,推动银行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治理。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很大程度上已经转移到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上,因此需要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包括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技术应用、风险管控等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现有审计方法和机制。

本文将从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问题分析1. 技术应用带来的审计难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都借助了大量的技术手段。

这就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多的技术知识,才能够对新型金融产品和业务进行全面的审计。

目前许多审计人员缺乏相关技术知识,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展开。

2. 风险管控不足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广泛、更复杂的风险。

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往往无法及时把控和应对这些新型风险,给银行增加了不小的经营风险。

如何针对性地进行风险审计,提高风险管控水平,是当前内部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数据处理和保护问题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数据的规模和种类都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

数据的处理和保护成了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机制并不完善,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容易导致数据泄露和滥用等问题。

4. 审计管理方法滞后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而不断变革,这对审计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审计管理方法并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的审计需求,存在着滞后和局限的问题。

二、解决建议1. 加强技术培训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互联网金融相关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或是组织内部培训班等形式,来提升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

2. 完善审计制度商业银行应该认真研究和修改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针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更加有效地控制风险。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研究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研究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研究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商业银行审计工作也在不断改变和升级。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银行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审计师们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大数据技术让银行审计变得更加高效。

银行在日常经营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客户信息、交易记录、账户余额等等。

传统的审计方式需要大量的手动工作,但是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自动抽取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和处理。

这样一来,审计人员便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核心问题的解决上,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大数据技术为商业银行审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处理手段。

审计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获取银行的各种数据,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如经济数据、市场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

同时,审计师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更好地发现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第三,大数据技术也提高了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和精度。

传统的审计方法往往依赖于样本抽查,容易出现漏检和误判的情况。

而大数据技术允许审计师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大大降低了疏漏和算法误差的概率。

此外,在审计过程中,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审计师进行智能指导,比如提示哪些异常值需要关注,哪些表格需要重新计算等,从而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审计差错。

最后,大数据技术也为商业银行审计师提供了更好的可视化工具。

传统的审计报告往往比较枯燥,难以让银行内部管理层理解和接受。

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数据结果转化成可视化的图表和表格,让银行内部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整和改进。

会计实务:商业银行如何实现IT审计-0

会计实务:商业银行如何实现IT审计-0

商业银行如何实现IT审计为了提升IT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切实开展基于风险的IT审计工作。

 一个基于风险的银行IT审计工作可以分为六个步骤进行,包括制定审计目标、确定风险领域、制定审计计划、设计审计程序、执行审计计划以及出具审计结果和管理建议。

其中,“确定风险领域”和“设计审计程序”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制定审计目标。

银行IT审计委员会确定项目所采用的方法论、框架体系和审计目标,并对审计范围和资源配置进行说明,同时拟定最终的报告内容范围。

 确定风险领域。

IT审计人员根据银行的信息系统现状,结合银行的战略和业务目标,制定出适合的风险框架,包括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以及风险评估模型等。

审计人员从信息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其对业务目标实现的影响两个维度出发,分析评估银行各信息系统的风险现状,从而筛选高风险的信息系统。

 制定审计计划。

基于前一阶段的风险评估结果和IT审计的关注领域,拟定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计划在得到银行管理层最终批准之后,确定各项审计任务所需的资源和具体执行时间。

 设计审计程序。

对计划进行IT审计的信息系统和其支持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了解和记录,编制风险和控制矩阵,并针对选定的信息系统和其支持的业务流程分别制定不同层面的审计程序。

 目前银行业IT审计比较典型的层面划分如图4所示:从上至下分为银行管理层面IT控制、应用控制和面向计算机环境整体控制三层。

具体各层面的审计内容为: 银行管理层面IT控制审计(ELC):关注银行的IT治理,合规、IT战略和规划。

 应用控制审计(AC):关注业务流程中内嵌的信息系统相关控制,以保证信息处理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和访问控制。

应用系统控制包括数据控制、业务流程控制、接口控制、系统外控制。

 计算机环境整体控制(ITGC):关注与IT相关的管理控制,包括IT运营、基础设施和流程、信息安全、业务持续性管理和灾难恢复、IT基础设施等方面。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复杂度不断扩大,审计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技术审计能力滞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技术审计的难度和复杂度也在不断提高。

很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审计能力仍然滞后,无法及时有效地对新技术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控。

2.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和风险变化较快,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及时调整审计内容和方法,但很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仍然比较僵化,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业务的审计需求。

3.缺乏跨部门协作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的业务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业务线,涉及范围较广。

很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只对自己所负责的业务线进行审计,缺乏跨部门协作,导致审计工作的盲区和漏洞。

4.人员素质不高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然而很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工作仍然滞后,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不高。

二、建议1.加强技术审计能力建设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能力建设,培养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的审计人员,引进先进的审计工具和技术手段,提高技术审计的水平和效率。

2.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流程商业银行应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业务变化的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流程,灵活调整审计内容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3.促进跨部门协作商业银行应积极推动内部审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的跨部门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对接,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和全面性。

5.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成果,及时对审计人员进行奖惩,激励审计人员积极主动地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改变了传统银行业务模式,使得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风险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技术风险增加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逐渐向线上转移,银行内部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大大增加。

技术风险可能来源于系统漏洞、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这些都对银行的稳定经营和客户资金安全构成了威胁。

2. 业务创新加速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创新加速。

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合规风险、信用风险等,银行内部审计需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应对。

3. 数据安全挑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大量客户数据被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数据安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挑战。

一旦客户数据泄露,将对银行声誉和客户信任产生严重影响。

二、建议1. 加强技术审计建议商业银行加强对技术系统的审计工作,包括对系统漏洞的检测、网络安全的评估、数据泄露的防范等。

可以引入先进的审计工具和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2. 强化业务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业务创新的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合规风险、信用风险等。

审计部门需要与业务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新业务的审计监管,确保业务发展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3. 提升数据安全水平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客户数据的保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

加强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和培训,确保各项数据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 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商业银行需提高全员风险防控意识,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指导。

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各项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确保银行稳健经营。

5. 提升内部审计人才队伍为了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审计挑战,商业银行需要提升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水平。

可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引进具有互联网金融背景的审计人才,提升审计部门的整体能力。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给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技术能力不足。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已不再适用。

商业银行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来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审计需求。

内部审计员也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还存在着信息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使得审计工作更为困难。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控和评估,建立健全的安全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存在着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不足。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推出了许多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网上支付、P2P借贷等。

许多审计员对这些新的产品和服务的理解和掌握都还不够深入。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审计员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存在着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防不足。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如网络攻击、金融诈骗等。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要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新的风险。

建议商业银行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将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技术能力不足、信息安全风险、对新产品和服务的理解不足以及对新风险的预防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控和评估,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以及加强对新风险的预防。

只有这样,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需求,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金融电子化时代商业银行审计研究

金融电子化时代商业银行审计研究

金融电子化时代商业银行审计研究随着金融电子化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审计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机构的业务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各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银行必须不断创新。

同时,黑客攻击也屡屡发生,银行必须保护客户的资金和隐私安全。

这些都给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金融电子化时代商业银行审计的新特点1.业务的复杂性:随着金融电子化时代的到来,银行的业务也变得更加复杂,产品更加多样化。

例如,交易结算、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电子商务等等,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全面的专业知识。

2.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攻击的危险性也不断增加,银行的信息系统也面临着诸多的安全威胁。

智能攻击和人为攻击成为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现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需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管和安全控制。

3.数字化审计的特点: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审计已然开始数字化,大量数据可以实现自动化采集、智能化分析,以及数据关系挖掘等。

数字化审计的特点具有时效性、准确性、高效性和智能化等特点,也为银行审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工作方式。

二、商业银行审计的研究方向1.审计自动化技术的研究:银行审计的繁琐程度和数据量巨大,使得人工审计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应用自动化技术进行编号识别、关联分析、数据导出等方面的工作,对审计效率和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股权结构审计、公允价值审计等领域,也需要应用自动化技术进行支持。

2.使用人工智能处理复杂问题: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商业银行审计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判断某些高风险交易,或者检测银行员工的内部欺诈行为等等。

3.审计风险管理的研究:审计风险是商业银行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是审计工作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和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内部审计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审计能力不足、风险评估不全面、内部控制不健全等。

信息技术审计能力不足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业务逐渐向线上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断提高,但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一方面,审计人员对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工具缺乏了解,无法进行有效的审计和监控;在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准确评估信息系统的风险和安全性。

风险评估不全面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另一个问题。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风险面临了很大的扩展。

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关注传统金融业务的风险,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评估较为薄弱。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网络攻击、金融欺诈等方面,而传统的审计方法无法有效评估这些新兴风险。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加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来保障风险的管控。

传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往往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需求,缺乏灵活性和实时性。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需要着重关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加强对新兴业务的监控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审计需求。

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

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传统金融业务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评估。

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防范各种风险。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新问题时,存在着一些困境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风险、金融创新风险以及审计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多的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业务时,需要面对网络安全、数据泄露以及信息修改等风险。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环节,对于信息技术风险的审计力度不足。

建议商业银行加大对信息技术风险的审计力度,通过完善信息技术审计机制,提升内部审计的专业能力。

金融创新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重要特征,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着普适性风险、合规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挑战。

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对于金融创新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金融创新风险的研究,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内部审计模型,并与相关的业务部门及时沟通合作,实现风险管理的全面覆盖。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审计方法和技术的更新也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内部审计面临的重要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更加复杂,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也随之扩大。

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往往过于依赖手工操作和人工判断,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和容易发生疏漏。

建议商业银行加强对审计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推动审计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技术和人才的匮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的技术和风险也越来越复杂。

许多传统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技术和人才方面并不具备跟上这一发展的能力,导致他们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审计能力有限。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其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理解和审计能力。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随着商业银行大规模采集和应用用户数据,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未能充分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审计工作,导致可能存在数据泄露或滥用的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审计,建立相应的审计流程和监控机制,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受到充分保护。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之四是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许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未能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审计结果的价值得不到最大发挥。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协作机制,使得审计工作成为全行性的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控制能力。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着技术和人才匮乏、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内控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合作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能力和整体风险控制水平,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审计,完善内控机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技术风险的增加。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与技术公司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一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也采用了新技术来支持。

新技术和新业务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来评估和监控这些风险。

为了应对技术风险的增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了解和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新技术和新业务的风险。

建立与技术公司的密切合作关系,及时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内部审计团队的技术能力。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另一个问题是数据安全。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越来越依赖于大数据和云计算。

大数据和云计算也带来了数据安全的挑战。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数据安全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护客户的数据和信息。

为了应对数据安全问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对数据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控。

通过定期的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策略,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护。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技能。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面临着监管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监管机构也在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要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及时了解和执行相关的监管要求。

为了应对监管的挑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和监管机构的良好沟通渠道,及时了解监管要求的变化和更新。

加强对监管要求的学习和理解,确保审计工作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

银行IT审计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银行IT审计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银行IT审计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银行业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银行业内的IT系统逐渐普及化和高度集成,其安全性和合规性问题也逐渐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确保银行业内的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防范各种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在银行内部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审计制度是必要的,而IT审计项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旨在探讨银行IT审计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以建立一套完善的IT审计项目风险管理框架,提高银行IT审计项目的安全性和效果,保护银行业内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合规。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银行IT审计项目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分析和总结IT审计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基于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完善的IT审计项目风险管理框架。

三、研究内容规划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 银行IT审计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研究银行IT审计项目的相关理论,包括IT审计概念、IT审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等,以及现有IT审计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情况和问题。

2. 银行IT审计项目风险实践案例分析:分析银行IT审计项目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IT审计风险和解决方案,并总结IT审计项目中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和相关的教训和启示,为IT审计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3. 银行IT审计项目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基于前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一套银行IT审计项目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控制和监管等环节,以建立一套完整的银行IT审计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研究银行IT审计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银行IT审计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和借鉴。

2. 分析典型的银行IT审计项目风险案例,总结IT审计项目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IT 审计的成熟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 由于社 会 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再加 上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 使计算机的应用空前普及, 从 而导致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迅速提升, 引起各国政府和 企业高管的高度重视。这一时期, 日本政府设立了相应 机构, 发表了《有关计算机的安全对策》和《IT 审计标准》 等 , 提 出 了 尽 早 引 入 由 具 有 专 业 知 识 和 技 术 的 、且 与 系 统没有直接关系的第三方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 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 同时, 日 本政府又推出了 IT 审 计师的资格考试, 吸引技 术人员加入到 IT 审计师 这 个 行业中来。
IT 审计标准提供了覆盖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可 供 IT 审计师参照的实施 IT 审计的标准和依据。IT 审计 标准包含基本标准、具体准则和职业指南三个 层次。其 中, 基本标准是 IT 审计的总纲, 规定了 IT 审计行为和审 计报告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是制定其他相关标准、规
42
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课题组: 关于商业银行 IT 审计问题的研究
从传统审计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 风险 基础审计三个发展阶段看, 由于信息技术在经营和管理 领域中的逐步运用, IT 审计早已陆续贯穿于各项审计之 中。作为审计业务的一个专业技术领域, IT 审计在审计 发 展 的 各 个 阶 段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特 点 。在 账 项 基 础 审 计 阶 段, IT 审计的主要业务内容是对交易金额和账户、报表 余额进行检查, 属于审计程序中的实质性测试环节。此
41
金 融 论 坛 2005 年第 11 期
Processing and Audit Trail》等文献, 才比较系统地阐述了 在新的电子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规则和组织方法, 提 出了许多新的 IT 审计概念、术语和技术实现等。1968 年 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了《会计审计和 计算机》一 书, 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 IT 审计的内 涵, 这些引人注目 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开启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先河, 这一时期可以看做是 IT 审计的萌芽阶段。
( 二) 信息系统审计的框架体系 COBIT 信息系统审计与控 制 协 会 ( Information Systems Au- 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ISACA) 是 国 际 上 惟 一 的 IT 审计师的专业组织, 其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 目前已经 在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设立了 160 多个分会, 现有会 员 两万多人。ISACA 通过制定和颁布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和 实务指南等专业标准来规范和指导 IT 审计工 作。其 于 1996年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的框架体系 COBIT, 现已更 新到第三版, 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权威的信息技术控制和 审计的国际标准。COBIT 主要体现三个 方面的原则: 一 是质量方面的要求, 主要有品质、成本和交付; 二是信用 方 面 的 内 容 , 主 要 涉 及 操 作 的 效 力 和 效 果 、信 息 的 可 靠 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三是安全方面的要求, 主要有机 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COBIT 主要包含数据、应用、技 术、设施和人力资源等资产, 其主要适用于管 理人员、系 统用户和审计师。下面将简要介绍 COBIT 的内容、标准 及架构。 1. COBIT 体系的主要内容。COBIT 体系包括了控制 目 标 ( Control Objectives) 和 IT 审 计 指 南 ( Audit Guide- lines) 。COBIT 标准包括实施简介、实 施 工 具 集 、包 含 高 层 控 制 目 标 的 框 架 、管 理 指 南 、具 体 控 制 目 标 及 审 计 指 南等一系列文档。在管 理指南中, COBIT 为每个过程提 供了关键成功指标、主要目标指标和主要性能指标等, 并根据这些指标对每个过程进行了成熟度模型的划分。 2. COBIT 参照标准或规范。COBIT 参照的标准主 要取材于与内部控制和审计相关的职业标准, 如 COSO、 IFAC、AICPA、IIA 等相关 标准; 技术标准, 如 ISO 系 列 的 标准和 EDIFACT 等; 行为准则, 主要包括 ISACA 的相关 准则及欧洲的 OECD 等; 与 IT 系统和 过程 相 关 的 质 量 标准 , 主要包括 ITSEC、TCSEC、ISO 9000、CC 等 相 关 标 准; 来自工业论坛的工业最佳实践和要求( ESF, I4) 以及 来自银行、电子商务和 IT 制造行业等新兴行业 的 需 求 行业规范。 3. COBIT 的架构。COBIT 将所有与 IT 系统相关的 活动进行了划分, 主要包括 34 个过程、318 个控制点, 归 属于四个域, 分别为: ( 1) PO 域— ——计划与组织, 包 括制 定 IT 战 略 规 划 、制 定 信 息 系 统 架 构 、确 定 技 术 方 向 、定 义 IT 组织和关系、管理 IT 投 资 、传 达 管 理 目 标 和 方 向 、 管理人力资源、确保与外部要求一致、评估风 险、项目管
一、IT 审计的发展历程 IT 审计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 最早称为计算机
审计, 是随着计算机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而产生的。 早期的计算机应用比较简单, 相应地计算机审计也仅仅 是 关 注 对 被 审 计 单 位 电 子 数 据 的 取 得 、分 析 、计 算 等 数 据处理过程, 应该讲这个时期的审计还称不上真正的 IT 审计。
时, 它只是传统财务审计业务的一种辅助工具, 对客户 的电子化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为财务报表审计师 的审计结论提供支持服务。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 计 算 机 审 计 的 业 务 内 容 已 经 扩 展 到 了 符 合 性 测 试 领 域 。随 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 计算机对被审计单 位各个业务环节的影响越来越大, 计算机审计所关注的 内容也从单纯的对电子数据的处理, 延伸到对计算机系 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检查和评估。风险基础审计 模 式的采用以及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各个领域的广泛 应 用 , 信 息 系 统 的 安 全 性 、可 靠 性 与 其 所 服 务 的 组 织 所 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并且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在这种情况下, 对被审计 单位风险的评估必须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纳入到考虑范 围之中, 真正的 IT 审计概念也随之出现。从 IT 审计的发 展进程来看, 可以将其分为 IT 审计的萌芽、发展 、成熟、 普及四个阶段。
2. IT 审计的发展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 随着计 算 机应用和电子数据处理的普及, 计算机犯罪开始出现, 在当时的社会引起强烈震荡, 人们逐渐认 识到 IT 审 计 的必要性。1974 年,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了《内部管 理的调查与评价对 EDP 的影响》, 作为对电子数据处理 实施审计的标准。随后, 日本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了一 系列文章, 提出了 IT 审计师必须执行的标准。1977 年美 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发表了《系统可审计性及规则的研 究》, 对审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取得了重要成果。
二、IT 审计的定义及内涵 客观地讲, 业界对 IT 审计的定义各异。1996 年日本 通产省在对 IT 审计准则的内容进行全面修订后 , 对 IT
审计定义明确为:“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有效, 由
独立于审计对象的 IT 审计师, 以第三者的客观 立 场 对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 向 IT 审 计 对 象 的 最 高 领 导 提 出 问 题 与 建 议 的 一 连 串 的 活 动”。国际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权威专家 Ron Weber 将 IT 审 计 定 义 为“收 集 并 评 估 证 据 , 以 判 断 一 个 信 息 系 统 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 , 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无论采用哪种定义, 我们都应 认识到 IT 审计涉及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这 不 仅 是一个技术问题, 更是一个管理问题。
范 、准 则 和 指 南 的 基 本 依 据 ; 具 体 准 则 依 据 基 本 标 准 制 定, 对如何遵循 IT 审计基本标准提供 详细规定和 具 体 说明, 是 IT 审计师实施审计业 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 规范; 执业指南依据 基本标准与具体准则制定, 是 IT 审 计的操作规 程和方法, 为 IT 审计师实施审计业务 提 供 可操作性的指导。
4. IT 审计的普及阶段。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 计算 机技术飞速发展, 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化、大型化、多 样 化及网络化。INTERNET 使信息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 挥, 其作为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的支撑平台, 为 人们提供 极大方便的同时, 也变成了计算机犯罪的场所。同时, 信 息系统的安全也逐渐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重要 问题。因此, 如何确保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和 有效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上惟一的 IT 审计与 控制 协 会 ISACA 在 1996 年 制 定 了 信 息 系 统 的 审 计 标 准— —— COBIT, 用来指导 IT 审计人员的工作; 同时, 它还推出了 IT 审 计 师 ( CISA) 的 资 格 考 试 等 一 系 列 措 施 , 从 而 确 保 IT 审 计 从 业 人 员 的 素 质 , 为 信 息 系 统 审 计 的 普 及 、规 范 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明确 IT 审计的定义, 规范 IT 审计工作, 中国工 商银行内部审计局组成课题组, 进行专题研究, 在借鉴 国际先进审计理念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以及工商银行的 实际认为, 商业银行的 IT 审 计就其范围而言, 覆盖了银 行所有的业务应用系统, 涉及信息系统建设生命周期中 的所有活动和资源; 就其关注点而言, IT 审计应重点关 注各类风险的规避、管理和控制;系统交 付后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等系统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动、 文 档 、人 员 、管 理 以 及 对 外 部 委 托 业 务 、灾 难 恢 复 和 业 务 持 续性计划的审计等内容。商业银行 IT 审计是以 风 险 管理为基础, 按重要性和成本效益性原则, 在信息系统 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 通过实施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 制审计, 对相关证据进行采集和评价, 用以判断信息系 统 的 资 产 安 全 、数 据 完 整 以 及 资 源 的 有 效 利 用 , 并 对 IT 战 略 规 划 与 银 行 的 总 体 规 划 的 一 致 性 进 行 评 价 。它 综 合 运用 IT 技术与审计理论及方法, 为商业银行战 略 目 标 的实现提供合理的咨询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