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高校招生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高校招生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高校招生制度的问题与改革高校招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其制度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

本文将围绕高校招生制度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思考。

一、高校招生制度的问题1.1 分数至上的倾向当前高校招生制度过于强调分数,导致学生们学习压力沉重,面临的竞争如同一场攻坚战,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失去了创新和兴趣。

1.2 偏向重科学忽视综合素质当前高校招生过于注重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这种狭隘化的评价方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多元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1.3 地域差异带来的不公平高校招生制度存在地域差异,优质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学生面临的机会不足。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和区域发展的均衡。

1.4 选拔标准的单一性高校招生制度存在着单一的选拔标准,即高考成绩。

这种模式不利于选拔具有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发展需求。

二、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思路2.1 多元化评价体系在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时,应该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高考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因素,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潜能。

2.2 关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改革高校招生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高考改革层面,更应该注重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通过改进中小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高校招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才。

2.3 引入多元化招生方式改革高校招生制度还要考虑引入多元化的招生方式,例如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加大对特长生的录取比例等。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公平地选拔到各方面具有潜力和特长的学生。

2.4 地域差异的补偿机制为了解决地域差异带来的不公平问题,改革高校招生制度还需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补偿机制,确保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学生能够享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高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实践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实践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实践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实践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是指高校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和学生个体的特点,对获得同一类别学位的学生实行不同的培养方案,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专业化、个性化的培养。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高校在进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时,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学生的培养方案不够个性化。

一些传统的专业设置过于固化,没有及时跟进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培养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2.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大类招生分类培养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师资力量并不足以支撑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实施,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教学。

3. 学生分层管理困难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但在实践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导致学生分层管理存在难度。

即使学校有了相应的培养方案,也很难做到对每位学生都进行精准的分层管理。

二、对策建议1. 科学规划专业设置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科学规划专业设置,确保专业体系与社会需求相符合。

高校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专业设置上,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专业的设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培养需求。

2. 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高校应该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招聘更多有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的教师,为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提供更充足的师资力量支持。

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培训、激励政策等,鼓励教师参与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 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针对学生分层管理困难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提供学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的个性化培养。

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

现代经济信息454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李文静1 长春师范大学唐 栋2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高招部摘要:如何将高校大类招生的政策成果实现固化,明晰政策实现时面对的困难,是大类招生政策整体推进的主旨。

这篇文章主要根据高校大类招生改革时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希望可以对大类招生的改革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大类招生;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8-0454-01一、高校大类招生改革的意义(一)高校大类招生改革为通识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根据现当代教育的要求,高校学生应该在了解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也要掌握良好的非专业知识和综合本领,使学生可以增强适应社会的本领。

长时间的发展实践中,很多高校招生依照专业模式,这就存在着设立的专业比较陈旧,专业方向许多相似之处和专业口径有限及其他的问题,而且只重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弱化学生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学习。

比较重要的是,高校的教育常伴随着严重的功利化,对通识教育的进行有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能够加强并巩固学生学习热情传统招生模式下,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选择新生,这是依照学生的主观意愿和成绩的高低来选择专业,很多学生在进入校园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喜欢所选的专业,再想转入喜欢的专业又很难,因此这些同学对学习没有热情。

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对于学生实行轻松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只要学生没有违规违纪,大多都可以完成学业,这也使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没有什么挫折,无坚定的目标。

但伴随着现在高校大类招生改革工作的进行,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也就更主观,专业认同感大大增加,学习热情也大大增加。

而且,在大类招生配套的专业分流模式下,分流将学生的成绩好坏作为评判标准,有利于学生更好知识掌握。

(三)高校大类招生改革实践中存在不足目前,我国对于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下的院系指导存在断层,没有可操作性的讲解,使很多学生对于大类招生不了解,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大类招生的缺点被一步步放大。

山东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针对残疾学生、贫困生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影响其参与高考的机 会。
考生志愿填报方面的问题
填报指导不足
考生在志愿填报时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填报失误或不合理。
信息不对称
考生获取高校招生信息渠道有限,影响其志愿填报的准确性。
04
高校招生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采 取的对策
完善招生政策
确保公平公正
01
政策解读不到位
新高考改革政策涉及多方利益, 政策解读不准确,导致高校在执 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学科选择不平衡
新高考改革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科 目,容易导致学科选择不平衡, 影响高校学科体系建设。
招生录取方面的问题
录取标准不统一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不同省份的录取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招生录取不公平。
特殊群体保障不足
0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自主选择考试科目,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综合素质评价有待完善
02 虽然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引入高考,但是评价标准和流
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校招生透明度有所提高
03
通过公开招生信息和加强监管,高校招生透明度得到
提高。
03
高校招生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面 临的问题
招生政策方面的问题
制定明确的招生政策和程序,确保招生过程中公平、公正、透
明,避免出现不公现象。
强化监管
02
建立健全的招生监管机制,防止不正当手段和行为,确保招生
的质量和信誉。
优化录取标准
03
根据新高考改革的要求,逐步调整和完善录取标准和方式,以
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元能力。
加强招生管理
规范招生行为
加强对高校招生人员的培 训和管理,规范招生行为 ,提高招生工作的专业化 水平。

大类招生问题

大类招生问题

大类招生问题一、背景介绍大类招生是指招收不特定专业方向的学生,通常包括文科类、理科类和综合类等。

在高等教育领域,大类招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招生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然而,大类招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

二、问题描述1. 学科设置不合理:在大类招生中,学科设置往往过于宽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专业方向和目标。

2.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大类招生的学科范围广泛,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而目前许多学校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3. 学生选择困难:大类招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增加了学生的选择困难,他们往往难以确定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所在。

4. 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大类招生的学科范围广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过于冗杂、课程难度不匹配等。

三、解决方案1. 学科设置优化: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合理划分大类招生的学科范围,确保每个学科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科的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发展。

2. 师资培养与引进: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跨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确保教师能够胜任大类招生的教学任务。

3. 学生辅导与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和选课建议,减少学生的选择困难。

4. 课程设置优化:学校应对大类招生的课程进行优化,确保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需求,课程难度适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四、解决方案的实施1. 学科设置优化: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学科设置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和教师参与,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制定学科设置的标准和指导意见。

2. 师资培养与引进:学校可以组织师资培训班和跨学科研讨会,提高教师的跨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跨学科教师,增加学校的师资力量。

3. 学生辅导与指导:学校可以设立学生发展中心或职业规划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服务;同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和座谈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专业发展趋势。

大类招生问题

大类招生问题

大类招生问题标题:大类招生问题引言概述: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将不同专业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为若干大类,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择具体专业。

大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学生选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正文内容:一、大类招生的优势1.1 提高录取效率:大类招生可以减少学校录取工作的复杂性,提高录取效率。

1.2 方便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大类,减少填报志愿的困难。

1.3 促进跨学科学习:大类招生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二、大类招生的挑战2.1 专业差异模糊:大类招生可能导致专业之间的差异模糊,学生在选择时难以确定具体专业方向。

2.2 专业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大类中包含的专业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可能面临选择困难。

2.3 影响专业发展:大类招生可能导致某些专业的发展受限,影响学科的进步。

三、解决大类招生问题的建议3.1 完善大类划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大类划分标准,确保每个大类内包含的专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差异性。

3.2 加强专业教育质量管理:加强对各专业教育质量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学生在选择大类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3.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使其在选择大类时更具备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四、大类招生的未来发展趋势4.1 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未来大类招生可能更加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4.2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大类招生的流程和规则,提高招生录取效率和准确性。

4.3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大类招生将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专业发展的多元化。

五、结语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招生录取的一种重要方式,既有优势也存在挑战。

通过完善大类划分标准、加强专业教育质量管理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以解决大类招生中的问题,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未来,大类招生将继续发展,并引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利弊及思考建议

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利弊及思考建议

浅析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的利弊及思考建议摘要:大类招生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减少在未进校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使学生零距离感受专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

基于对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大类专业招生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与分析,本文重点解析了高职大类招生模式的优缺点,并根据本校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进一步开展大类招生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大类招生人才培养高职教育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等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在以往传统的招生录取中,有许多考生对专业的学习内容及就业方向并不了解,选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并且缺乏对自身长远的规划,只是尊重家里的意思,或干脆“跟着感觉走”。

这种盲目性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进入某专业学习后,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相距甚远,因此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和就业压力,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今后学习的热情。

据最新《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报告》发布的调查显示,57%的大学生毕业后变动工作两次以上,45%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对口,17.53%的大学生不满意刚入学专业,24.75%的人对入学专业满意。

在此背景下,“按专业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众多高职院校的青睐。

它的内涵是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或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的模式。

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例如,在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中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英语五个专业统一以“经济贸易类”招生。

考生若想选择其中的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经济贸易类”即可,等入学接触到具体学习内容之后在进行细化选择。

一般来说,实行按大类招生的学院,在新生入学一年后,根据招生计划、个人申请、学业成绩及学院资源等情况进行专业分流。

我所在的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从2011年起首次尝试实行大类招生,入学后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各专业公共课的学习和了解之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运行机制的困境和对策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运行机制的困境和对策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

实践案例
以某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该校采取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运行机制, 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该校采取了以下对策:
1、调整学科设置:该校加强了工商管理大类中各个学科的建设,确保每个学 科都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同时,该校还鼓励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增 设了一些跨学科课程,如“工商管理与其他领域的结合”等。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校针对不同学科方向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如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加强了财务分析、投资理财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对 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加强了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同时, 该校还推行导师制,每位学生都有一位导师为其提供学习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 导。
3、加强校企合作:该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如共同制定人 才培养方案、提供实习机会等。通过校企合作,该校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企业 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计划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针对不同学科方向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充分 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 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企业对 人才的要求,从而调整教学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课程建设。 设置多样化的通识课程,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以满足 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其次,推行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选修不同院系的课 程,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再次, 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学术论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2023年,各大高校纷纷展开招生工作。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招生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努力改进。

一、传统招生方式效率低下过去的招生方式主要是通过一些招生宣传会、高中派单等方式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情况。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效率低下,要对每个学校进行宣传,甚至要进行个性化宣传花费很大;其次是无法真正挖掘出优质生源,可能只是对某些优秀学生的偶然宣传,却无法覆盖所有的优秀生源。

改进措施:应该加强网络招生,通过多种渠道,例如招生网站、招生APP、微信公众号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关注和了解学校情况。

利用云技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宣传服务。

此外,可以加强与各大中学合作,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及时了解中学优质生源,更好地挖掘优质生源。

二、招生宣传内容单一许多学校在招生宣传时,只强调学校的办学成绩,而忽视学校的学科特色、师资力量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宣传。

此外,很多学校缺乏多样性的宣传形式,只是简单地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学校情况,缺乏足够的影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的宣传方式。

改进措施:从宣传内容来讲,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科特色的宣传,将学校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展现出来,给学生和家长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同时,学校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宣传形式,结合高科技手段进行宣传。

例如,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创建虚拟校园导游、3D建模等形式,可以在招生APP上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宣传素材,以更丰富、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展示学校情况。

三、缺乏招生工作的专业人才有些学校仍然将高中教师调入招生宣传工作,但这些老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招生工作的推进起到阻碍作用。

此外,大多数学校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招生工作岗位,没有专业招生团队,招生工作往往由校领导和教师一起来完成,导致招生工作效率较低。

改进措施: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招生岗位,成立专业的招生团队,增加招生宣传工作人员的负责和专业水平,在招生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实效。

(3)关于高等学校大类招生政策的思考_蒋秀兰

(3)关于高等学校大类招生政策的思考_蒋秀兰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60期2009年第22期Serial No .60No.22,2009长期以来,中国高校招生都采取按专业招生的招生政策。

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的时候就需要把专业选择确定,高校根据各个专业的要求制订培养计划,从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入门教育,强调专业性。

这种教育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从原苏联照搬过来的“专才教育”。

而英美等国家的大学所实行的则是“通才教育”,即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可自由转系、转院甚至转校,学校之间互相承认学分。

当前中国一些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政策是通才教育在招生过程中的体现,本文将分析大类招生的含义及优点,并为高校如何实施大类招生政策提供建议。

一、大类招生的含义及发展历程1.大类招生政策的含义。

按大类招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步采用的招生制度。

指高等学校在招生环节上,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

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需要立即确定专业,只需要选择好“大类”即可。

学生入校后,经过一至二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目前,高等学校大类招生在实践操作中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按院系招生”,在同一院系中不分专业,只按院系大类填报志愿。

这种模式为高等学校采用较多;另一种模式是“基地班”模式,这种大类招生的“类别”范围更大,新生进校后先接受文理基础教育,再进入各专业学习。

这种模式下不分专业,实施“通识教育”。

虽然这两种模式有不小的差别,但有一个关键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分专业的环节推后,让学生能够在充分了解专业前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令人满意的专业。

2.大类招生的发展历程。

大类招生政策最早起源于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为了探索21世纪中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而实施的一项以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育改革计划。

高校大类招生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大类招生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大类招生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高校大类招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大类招生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高校大类招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研究,以期望能够促进高校大类招生的改革与发展。

一、问题分析1. 招生目标不明确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大类招生时,并没有明确的招生目标,导致了招生的方式和标准不够科学、规范,无法真正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些高校可能偏重课程设置,而忽视了学生的潜能和综合素质;一些高校可能偏重所谓的"名校效应",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这导致了高校大类招生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3. 招生流程不透明在高校大类招生中,很多高校的招生流程并不透明,有的甚至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一些高校可能通过关系和金钱来招收一些能力不足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符合条件的学生;一些高校可能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来提前录取一些学生,而忽视了其他的申请者。

这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4. 招生结果不尽人意在高校大类招生中,很多高校的招生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导致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情绪。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志愿不满足或者专业不喜欢而不愿意就读;一些家长可能因为担心孩子未来发展而不满意高校的招生结果。

这导致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研究2.科学制定招生标准为了解决高校大类招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招生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和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注重学业水平和专业背景;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而不是仅仅注重所在地区和家庭条件。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招收更多有潜力的学生,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3.建立透明的招生流程为了解决高校大类招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建立透明的招生流程。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类 内“ 冷、 热专业 ” 间不平衡 的现 象总是会 出现 , 由此说 明高 校在实施这种模式时 制定 的分流制度 不够完 善和专业设 置 得不够科学 , 同时也 或多或少地在表明学校的教 师在学生 选
不分专业 的大类招生 培养 ; 第五种 是“ 基 地班 ” 、 “ 实验班 ” 形 式( 例 如我校教 师教 育学院的卓师计划班 ) H ] 。
二、 实施“ 大类招生 。 分流培养” 模式遇到的问题
1 .没有充分认 识 本 校 的实 际 情况 , 盲 目实施 “ 大类 招
育 体制下 , 针对传统人 才培养模 式 的弊 端探 索 出来 的 , 它以
其 在强化基础 教学 、 拓 宽专业 口径 、 培 养复 合型人 才等 方面 的优点逐渐被我 国许 多高校所采用 , 而且采用之后取 得的成
果也是值得肯定 的。但是 , 我 国高校在实施 这种新 型模 式 中
生、 分流培养 ” 模式 。第一 , 在未具备所需的充足资源 的情况 下实施 此种模式。 目前一些高校在未具备相应 的师资力量 、
课 程设 置 、 教学设备 等软硬条 件下 , 盲 目实施 “ 大类招生 、 分 流培养” 的模式 , 导致 改革越 改越乱 , 出现似是而非 的情 况 ; 第二 , 未充分认识本 专业 的特点 , 盲 目追求此种 模式。 比如
总地来 说 , 目前我 国高校 实施 的 “ 大类 招生 、 分流 培养 ” 的类别 可以概括为五种 : 第 一种是 在 同一 院系 中不分 专业 , 只按 院系招生 培养 ; 第 二种是 一级 学科 内大 类招 生培 养 ; 第 三种是跨学科相 近专业 大类招生培养 ; 第 四种是不 分院系也
2 0 1 3年 5月 第3 2卷第 5期

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当前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一、问题分析招生工作是学校发展和经营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质量。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招生宣传不够精准与真实许多学校在招生宣传方面过分强调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往往夸大其词,甚至有些虚假宣传的情况出现。

这给考生和家长造成了误导,使他们无法真实地了解学校的情况,对于选择合适的学校产生困扰。

2. 招生体制过于僵化当前很多学校的招生体制存在着过于僵化的问题。

例如,只注重依靠线下招生咨询、面试和推荐等方式进行录取,并缺乏对考生个性化需求的灵活调整。

这种情况使得一些优秀但非传统方式评估难以体现出来,限制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 招生宣传渠道单一目前许多学校仍主要依赖传统渠道进行招生宣传,如报纸广告、校园招聘会等。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因此,单一渠道限制了学校与潜在生源的有效连接。

4. 招生过程中存在腐败现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利益链条,通过行贿、关系等方式干预招生过程,损害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公信力和形象。

二、改进方法1. 强化真实准确的招生宣传为解决宣传问题,学校应从自身优势出发,客观真实地介绍学校情况,并避免夸大和虚假宣传。

可以建立一个负责审核和监督宣传内容的机构或专业团队,确保所有提供给考生和家长的信息真实可信。

2. 创新招生录取机制推行多元化、个性化招生录取机制是改进方案之一。

除线下方式外也应兼顾线上渠道。

例如,通过网络报名及在线面试等方式扩大招生范围并更好地了解考生特点。

同时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各个环节的录取权力下放到相应领域专业的教师或专家,以确保录取过程公正、公平。

3. 拓宽招生宣传渠道革新招生宣传渠道是改进方案之一。

学校应积极参与互联网时代的招生宣传,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社交媒体账号等平台,通过提供真实、精准而又多元化的信息来吸引潜在生源。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步被各大高校所采用,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培养人才,力求与社会需求接轨。

以学生视角,拟从该种培养模式的实行情况入手,阐明其利与弊,旨在寻找大类和专业的平衡点,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卓有成效的推行此种模式。

标签:优势;问题;建议1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简介大类招生,就是不按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而按照院系、学科等大类制定计划进行招生的一种招生模式。

分流培养,则是指对大类招生的学生,经过1—2年的基础课学习,通过对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根据与院系的双向选择原则进行分流培养。

纵观我国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目前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类别又可大致分为三类:(1)大类招生,专业培养:是目前各大高校普遍运用和施行的招生办法;(2)按院系招生: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专业,只按院系招生;(3)“基地班”“实验班”形式(例如我校的孙越崎学院)。

这些实验班不分专业,实施的是“通识教育”。

2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优势(1)顺应时代背景,符合社会需求。

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而过去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是专才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从而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大类招生,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缺陷,注重学生的学科基础,为学生的均衡、全面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避免了学生入学前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志愿的录取率。

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前两年不分专业,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地了解自己,结合社会发展与需求,从容地选择专业,使专业与自身的切合度大大提高。

(3)加宽学生专业基础,使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动力加大。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又强的交叉型复合人才。

而实行按大类招生、培养,可以更好地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

我国高校大类招生的困局与解困

我国高校大类招生的困局与解困
我国高校大类招生的困局与解困
目录
01 一、高校大类招生的 困局
03 三、总结
02
二、高校大类招生的 解困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大类招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在实际操 作中,我国高校大类招生面临着诸多困局。本次演示将分析这些困局及产生的 原因,并提出解困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大类招生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3、加强学生选择专业的指导
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专业选择指导体系。具体而言, 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培养方 案、就业前景等信息。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邀请行 业专家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性选择专业,避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展望未来,我国高校大类招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 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应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资源分配方式,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我们还应积极借鉴国 际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高校大类招生制度的不断完善和 发展。

谢谢观看
高校大类招生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但在实际填报专业时,学生往往会 受到各种限制。例如,某些“热门”专业名额有限,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 趣,选择其他专业。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被迫 选择不喜欢的专业。
3、教育资源的分配
实施高校大类招生后,由于学生选择面扩大,导致某些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 学资源紧张。而一些“冷门”专业则出现资源过剩的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 费。此外,高校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大类招生所面临困 境的复杂性。
此外,政府也需要发挥其监管和调控作用,为高校大类招生提供相应的政策支 持。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高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 学质量。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文件,规范高校大类招生的实 施细则,确保其科学、有序地推进。

大类招生问题

大类招生问题

大类招生问题引言概述: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的招生方式,近年来在高校招生中逐渐兴起。

这种招生方式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划分到不同的大类中,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发展潜力。

然而,大类招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大类招生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学科选择的困惑1.1 学生对不同大类的了解不足,难以做出准确的选择。

1.2 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认知不足,难以确定适合的大类。

1.3 学生对大类招生后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了解不足,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2.1 一些热门大类的招生人数过多,导致教育资源无法充分满足需求。

2.2 一些冷门大类的招生人数过少,导致教育资源浪费。

2.3 学校在大类招生中可能更倾向于一些热门大类,导致其他大类的教育质量下降。

三、专业能力培养的挑战3.1 大类招生后,学生进入的专业范围较广,需要学习更多的课程和知识。

3.2 学生在大类招生后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和挑战。

3.3 学校需要针对不同大类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资源,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四、学生的发展方向选择问题4.1 大类招生后,学生需要在专业领域内进一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4.2 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的了解不足,难以做出明智的选择。

4.3 学生的发展方向选择可能会受到就业市场的影响,增加了就业压力。

五、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5.1 大类招生后,学校需要建立适应大类教育的评价体系。

5.2 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发展潜力。

5.3 学校需要建立与大类招生相适应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体系。

总结: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的招生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然而,大类招生也存在学科选择困惑、教育资源不均衡、专业能力培养的挑战、学生发展方向选择问题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大类招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

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

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很多高校在本科教育中采用了按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即在高考录取时不分专业,按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校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再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专业。

这样可以使专业选择更贴近学生志愿,更能反映社会需求趋向。

由于这种模式与目前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改革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符合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因而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

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大类招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给分专业后的大学班级管理带来了诸多弊端:一、专业分流导致生源不均衡首先在专业分流时,不可能事先知道最终的专业人数,当一个专业选的人很集中,师资力量、管理、实验设备等都可能跟不上、无法提供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而选择人数少的专业,可能会造成师资、设备闲置,造成浪费,对学校办学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容易造成研究性、基础性的学科选择的人数比应用型学科少,或者一些前几年热门过、社会上人才过剩、近年来比较冷门的专业,学生考虑到将来的就业可能选择的人数也少,致使学校不能因选择人数少而放弃这个专业,同时又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班主任的更换导致对学生熟悉程度的降低班主任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个导师,因经常与本班的同学进行交流,较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学生心目中培养较高的威望,能较好的开展工作。

重新分专业后,新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大大降低。

首先,新任班主任不得不重新认识与熟悉班级的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个性、特长、家庭情况等。

新生进校期间是他们逐渐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也是班主任与同学们建立深厚感情的最佳时期。

而重新分专业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适应大学生活,平日彼此交流的机会不多,这将导致新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大打折扣。

其次,学生对新班主任的熟悉、了解到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新班级组建后,面对陌生的面孔很可能学生不愿意主动找班主任谈心。

大类招生问题

大类招生问题

大类招生问题标题:大类招生问题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类招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招生时将学生按照不同学科领域进行分类,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然而,大类招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大类招生的意义1.1 提供更多选择:大类招生将学生按照不同学科领域进行分类,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1.2 促进学科交叉:大类招生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适应社会需求:大类招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大类招生的问题2.1 学科划分不清晰:在大类招生中,学科划分不够清晰,学生和家长往往难以理清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和发展方向。

2.2 学科培养不均衡:大类招生中,一些学科的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学科培养不均衡,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

2.3 就业压力增加:大类招生使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加困难,就业压力也因此增加,一些学生可能面临就业困难。

三、解决大类招生问题的建议3.1 加强学科导向:在大类招生中,加强学科导向,明确学科之间的差异和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专业。

3.2 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3 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了解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指导,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

四、大类招生的发展趋势4.1 多元化发展:未来大类招生将更加多元化,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4.2 个性化定制:大类招生将趋向个性化定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4.3 融合发展:大类招生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的人才,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五、结语大类招生是高校招生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既有意义又存在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学科导向、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等措施,可以解决大类招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大类招生的健康发展,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了解 ,引领 社会 前进 。 ” l 2 当代 大 学 生 只 掌握 专 业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6— 2 0
作者简介 :禹奇 才,广 州大学副校 长 ,教授 ;蔡 忠兵 ,广 州大学教务处副研 究员 ;苗琰 ,广 州大学教务 处助理研 究 员。 ( 广 I /
5 1 0 0 0 6)
求大 德大 贤大 师 ,坚 守社会 的 良心 。“ 大学 是探 索普 遍学 问的场所 ,不 能 仅 仅 为 了满 足 职 场 或技 术 的需
要 ,大学 人应 该对 自然 规 律 和社 会 发 展规 律 有 相 当
研 项 目、论文 发 表 等显 性 指 标 ,对 于教 师教 学 精 力
投 入与 教学效 果 、人才 培 养 质 量 、毕业 生 的 职业 发 展 能 力 和社 会 贡献 度 等需 要 经 过较 长 时 间才 能 间接
目前 ,首 批高 校 已完 成 试 点 ,并 正 由试 点 向纵 深 推 进 。大类 招生 培养 释 放 的 政 策红 利 对 高校 教 育 教 学 改革 的激 励 与促 进 作 用 明显 ,但 在 向纵深 推 进 的过 程 中仍 面临瓶 颈 ,亟需处 理好 以下几 个方 面 的问题 。

本文 系广 州市高等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 目 “ 基于 ‘ 大类招 生’的人 才培养模 式改革 的研 究与 实践” ( 项 目批 准号穗教 高
教 [ 2 0 1 1 ]2 5号 ) 、广州市教 育科 学规划课题 “ 地方 高校 深化 通识教 育的路径与 策略研 究” ( 项 目批准号 1 2 A 0 2 ) 的成 果之 一。

1 3 6・

招生与考试 ・
推进 高校 大类 招 生改革 若 干问题 的探讨
解 决 问题 。实施 大 类 招 生 ,学 生 被 赋 予 一定 程 度 的
显 现 的 隐性 指 标 则 重 视 不 够 。在 此 评 价 机 制 的 导 向
下 ,学 校对 学 院 以及 教 师 个 人 的考 核 亦 主要 强调 科

固化 改 革 成 果 ,坚 定 改 革信 心
( 一 ) 大类 招 生 使 通 识 教 育 的 实施 有 了 坚 实 的
制 度 保 障
专业 ( 方 向 )分 流 培养 ,学 术 视 野得 到 有 效 拓 展 ,
创 新意识 和创新 能 力显著 增强 。 ( 二 ) 大类 招 生使 教 学 中心 地 位 得 到 巩 固和 加
教 育及 学科 综合 知 识 ,是 改 革 人才 培 养 模 式 ,提 高 人 才培 养质 量 的基 本 途 径 。长 期 以来 ,我 国高校 一 直 按专 业进 行 招生 ,专业 老 化 、雷 同 、 口径 过 窄等
问题突 出 ,部 分 院 校甚 至 还 设 置专 业 方 向 ;只重 视
职业知识 和 技能 的传 授 与训 练 ,忽 视 人 文 素养 与科 学 精神 的培养 ,不 注重 学 生 批判 性 思 维 的 培养 和训 练 ,大 学几乎 成 为 职业 训 练 所 ;教 育 功 利化 倾 向 突
高校 教育 教学 改 革 的一种 趋 势 。不 同类 型 和层 次 的 高校 ,大 类 招 生 培 养 的模 式 与 运 作 机 制 不 尽 相 同 , 但核 心理 念 和方 向大 同小 异 ,推 进 过 程 中都 曾不 同
程度 地犹 豫 、遭受质 疑 ,有些甚 至不得 不 中道折 返 。 实施 大类 招
知识和 技能是 不 够 的 ,还 必 须具 有 一 定 的 非 专业 知 识 和综 合能 力 才能 适 应 社会 。强化 基 础 教 育 、通 识
生培 养模 式 改革 试 点 以来 ,浙 江大 学 、复旦 大 学 等
高校迅速跟进 ,宁波大学等一批地方本科 院校及高 职 高专 院校也 相 继 加 入 和参 与 ,大 类 招 生 已经 成 为
高 教 探 索
2 0 1 4年 第 1 期
Hi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Ex p l o r a t i o n
推 进 高校 大 类 招 生 改革 若 干 问题 的探讨 术
禹奇 才 蔡 忠兵 苗 琰
摘 要 :高校教 育教 学改革 的深化 一直 受制 于教 与 学两方 面的 自主性 与积极 性 不足 的 问题 。 大类 招 生从 制
专 业选 择权 ,有 助 于 从 源 头上 提 高 专 业 认 同感 ,增 强 学生 学 习 的积 极性 与 主动 性 。此 外 ,专 业 分 流 阶 段 ,学 生学 业成 绩 是 核 心考 指 标 之 一 ,无 形 之 中为
学 生 的 自主 、能 动学 习注入 了原 动力 。
( 四 ) 大 类招 生使 校 内资 源 整 合得 以 实质 性 推

纽曼 指 出 :“ 大 学是智 慧之 府 ,世 界之 光 ,信 仰
的使者 ,新生 文 明之 母。 ” 1 不论 高等教 育如何 发
展 ,大学 始终 应 该是 社 会 的航标 ,大学 应 该 始 终 追
当前 ,政 府与 社会 对 高 校 的考 核 与评 价看 重 国 家 级领 军人 才 、重 点 学科 、学位 授 予 点 ,尤 其 是 科
度层 面有效激 发 了教 与 学的热 情 ,政 策 溢 出效应 明显 ,为教 学改革提供 了 内生动 力 。 固化 改革 成 果 ,厘 清发展 瓶 颈 ,明确行 动 方略 ,有助 于 坚定改革信 心 ,将 改革 由试 点 向纵深 全面推进 。 关键 词 :大类招 生 ;人 才培养模 式 ;问题 ;对 策
出,通识教育 的推进举步维艰 ,不利于培养学生广
泛 的适 应能 力 。实施 大类 招 生 培养 ,从 制度 层 面打
破 了专业 壁垒 ,学 生在一 定时期 内统 一按 大 类培 养 , 学 习 1— 2年 的基础课 程 和通识课 程后 ,根据 本人 意 愿 、兴趣 、就业 取 向在 大类 专 业 所 覆 盖 的 范 围 内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