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晚年重建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努力与局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卡奇晚年重建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努力与局限
姜佑福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200002)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性人物之一,其早期代表作 历史与阶级意识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之誉。
同时,与柯尔施、葛兰西等人相比,卢卡奇著述活动的持续时间又是最长的。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卢卡奇仍倾其全部心血,留下了一部1400多页的长篇巨著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虽然这部著作并未最后完成,而且学术界对这部著作褒贬不一,但就我们所关心的主题而言,它无疑与 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样,是无法绕开的核心文本。
一
就主观意图来说,卢卡奇为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所规定的理论任务是阐发!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原则∀[1](P48)。
这个理论任务的提出,既是对他本人以 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代表的早期思想的自我批评,同时也是对时代问题的理论回应。
在卢卡奇看来,上几个世纪,认识论、逻辑学和方法论一直统治着人们的哲学思维。
现代实证主义在其全盛时期,更是!把人们对存在所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甚至把人们对某物是某物抑或不是某物这种问题所作的任何一种表态,都宣布为不合时宜的、不科学的无聊之谈∀。
因此,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中,!若是试图在存在的基础上对世界进行哲学思维,就会遭到多方的反对,这大概不会使任何人感到意外∀,而卢卡奇还特别强调了他本人是!最不感到意外的∀[2](P1#2)。
实际上,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任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阐释史中的实证主义方向的反拨,甚至连这本书的副标题也受到占据意识形态支配地位的理论方向的影响,提示出一个看似方法论的课题###!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
在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导论中,卢卡奇进一步强调的是上述理论思潮自身的生活基础或存在根据:!认识论在哲学中所占的优势地位乃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代的必要的意识形态∀,确切地说,!在康德那里得到最高体现的认识论的社会使命,曾经在于为了让自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得到发展的自然科学享有科学霸权而提供依据和保障∀[2](P36、1)。
也就是说,以认识论、逻辑学和方法论等面目出现的哲学思潮,作为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实际上仍然具有历史的或存在的来历,因而具有本体论(onto l o gy)的性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仅康德的 纯粹理性批判,而且卢卡奇本人的 历史与阶级意识都应当首先就其在存在论基础方面的重要性来理解和把握。
对此,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序言∀(1967年)中写道:!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与作者的主观意图相反,它在客观上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史内部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的所有各种表现形式,不论它们的哲学根源和政治影响是如何极不相同,也不论它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的根基的。
∀[3](P10)
这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的根基∀的倾向,首先针对的是屈从于实证主义等流行意识形态的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即一般世界观上的!机械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经济决定论∀和认识论上的!摄影∀式的机械反映论,等等。
从存在论基础上看,其实质是要取消第二国际理论家赋予费尔巴哈在马克思主义阐释中的优先权,将!马克思直接衔接黑格尔∀[3](P16)。
尽管将!马克思直接衔接黑格尔∀的努力最终被证明不过是黑格尔哲学中费希特因素的扩大与充盈,并无可奈何地沦为黑格尔哲学的片段与支脉,但从实际的历史效果来说,!黑格尔辩证法的复活狠狠打击了修正主义的传统∀[3](P16)。
除了在意识形态上反拨受认识论至上和实证主义等流行哲学思潮所支配的庸俗马克思主义之外, 历史与阶级意识作为!想要通过更新和发展黑格尔辩证法和方法论来恢复马克思理论的革命本质∀的激进尝试,还有其深刻的时代根源###回应!异化∀问题。
按照卢卡奇的说法,正是在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异化∀问题!从马克思以来第一次被当作对资本主义进行革命批判的中心问题∀,并且!随着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1927年)的问世,它成了哲学争论的中心∀[3](P16#17)。
当然,正如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实际上是以黑格尔哲学为最终基础一样,卢卡奇坦率承认, 历史与阶级意识对异化问题的处理方式同样是!用纯粹黑格尔的精神进行的∀。
其结果是,尽管将!历史过程中自我实现的同一的主体#客体∀由黑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的逻辑#形而上学结构∀置换成为!无产阶级的存在和意识∀,因而似乎已经!使黑格尔以脚立地了∀,但!真正同一的主体#客体∀并不能为!自我认识∀所创造这个事实表明,!将无产阶级看作真正人类历史的同一的主体#客体∀不过是!一种想比黑格尔更加黑格尔的尝试∀,最终导向的是某种!以救世主自居的乌托
19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
邦主义∀[3](P17#18)。
应当说,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内部批判地!恢复马克思理论的革命本质∀,还是以!异化问题∀为中心的!探讨人在当代资本主义中的状况的文化批判∀###用今天通行的话说,也就是形而上学批判与现代性批判的任务,不仅一直是 历史与阶级意识面世之后卢卡奇所面对的理论主题,而且是整个20世纪直到今天为止哲学研究的基本课题。
正是一方面出于!在思想深处∀纠正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错误∀并对其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明∀的愿望[3](P34);另一方面出于对同样以形而上学批判和现代性批判为主题的同时代哲学思潮的不满,卢卡奇经过一系列曲折的探索,开辟了一条通过建立一种!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来恢复所谓!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二
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不仅本来就是一种!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而且是唯一可能真正建立本体论的道路:!从来没有人像马克思那样全面地研究过社会存在本体论∀,!今天,若是试图让人们真正重新在存在的基础上对世界进行思维,那就只有通过复苏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这条途径才能完成∀[2](P370、36)。
因此,在卢卡奇重建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努力中,似乎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的基本理解;(2)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表述!社会存在∀的基本方法或建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基本原则。
而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或者说,所谓建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本身就是关于!社会存在∀最基本的理解。
一般来说,建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无疑要确定!社会存在∀的本质和特性。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可能正确地提出所谓!社会存在的本质和特性∀。
卢卡奇认为:!以往和现今的最重要的哲学家们一谈到实际上是属于社会存在本体论的问题,大抵总是出现下面两种倾向:要么根本不把社会存在同全部存在区分开来,要么就谈论一些彻头彻尾的别的东西,它们根本不再具有存在性质∀[2](P370)。
在卢卡奇看来,所谓正确地提出!社会存在的本质和特性∀,其首要的前提是把握社会存在本体论与一般本体论的关系,即社会存在本体论应以一般本体论为前提。
在这里,卢卡奇一方面指出在!一般本体论对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关系∀同!一般认识论对个别科学的专门方法的关系∀之间存在着!某种本体论上的类似性∀,但同时指出!一般本体论不能再被歪曲为认识论∀,因为!一般本体论中所认识的东西,无非就是任何一种存在的一般存在基础∀,而关于社会存在的特殊问题既包含着!对每一种存在的一般统一性的确证∀,同时也包含着!在社会存在中出现的它自己的特定的规定性∀[2](P372)。
与!社会存在本体论应以一般本体论为前提∀密切相关的是卢卡奇的!范畴∀学说和对三大存在类型的区分。
一般本体论也就是关于一般存在的范畴学说,同样,社会存在本体论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存在的范畴论,其中的关键是!存在∀与!范畴∀之间的关系。
他首先肯定!范畴是存在形式,是存在规定∀,并通过!对象性∀来界定!存在∀及!范畴∀的客观性:!存在同时就是对象存在,对象性就是每一个存在以及每一种范畴联系的具体而现实的基本形式,在思维中把这种范畴联系表述为共性,表述为特定存在的共性∀,而!对象性不是思维的产物,它的存在不依赖于它是否以及怎样被意识到∀。
并且,即便是!共性∀,也!首先是一种存在的规定∀并具有真正的客观性,因为!共性象个性一样作为对象性的规定在存在中出现并起作用∀,尽管!它能够(由意识再生产出来)或成为思维中一个富有成果的因素∀[2](P249#250)。
正因为!范畴∀被赋予了!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客观性,因此,!本体论∀被卢卡奇看作是在根本上不同于!认识论、逻辑学和辩证法∀的考察世界的方式:前者的核心或一般尺度是!存在∀,后者则是!必然性∀。
但当人们试图!从本体论上着手认识现实∀时,虽然是以把握符合存在的范畴为目标,或者说是以!存在∀为准的,却毕竟要借助主观性的思维手段。
因此,需要时刻保持一种!本体论的批判∀,即!必须从自己在把握存在时所使用的那些思维手段的最简单的存在性质的基础上,不断对这些手段进行批判的考察∀,因为!只有一种不断地清醒的本体论批判,才能在思想中重建对现象的真正洞察∀[2](P17、663)。
除了保持!一种不断地清醒的本体论批判∀之外,分清三大存在类型也是坚持社会存在本体论的一般本体论前提和正确通达!社会存在的本质与特性∀的重要方面。
卢卡奇认为,!要想能够哪怕只是近乎明智地表述∀社会存在的本质与特性的问题,也就!不应忽视一般的存在问题,更确切地说,就不应忽视无机自然、有机自然和社会这三大存在类型之间的关联和差别∀,也就是说,必须把握三大存在类型!在起源方面的共同关联性和在质的方面的差异性∀[2](P32)。
而这首先意味着就一般存在和三大存在类型在质的方面的分别来考察各自存在形式或范畴的联系与差异,以避免!范畴∀的跨界运用。
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因果关联与目的论∀
20
河北学刊 2008%5
差别出发去澄清社会存在相对于无机自然和有机自然的特殊性。
由此,便达到了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核心范畴!劳动∀。
正是!劳动∀,作为一种有意识进行的目的论设定,!把目的论和因果性之间的以二元论为基础的、统一的相互关系引入了存在之中∀。
因此,!改造现实的目的论设定∀所具有的这种结合因果性与目的论的模式,是并且仅只是!人类每一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基础∀[2](P11)。
上文提到,卢卡奇认为 历史与阶级意识代表了一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的根基∀的倾向。
按照他的说法,这一倾向在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理论后果是,彻底!遗忘∀了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的、!作为社会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中介∀的!劳动∀范畴。
而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最重要的现实支柱不见了∀,从而!以最激进的方式推断马克思主义根本革命内涵的尝试失去了真正的经济基础∀[3](P11#12)。
作为回应,在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他赋予了!劳动∀或!经济活动∀以!第一实践∀的地位。
卢卡奇把!劳动∀和!实践∀看作是理解社会存在方式的形成过程与自我发展的钥匙。
劳动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社会存在中!自然限制的退却∀或人类在自然界中对!无声的合类性∀的不断克服,以及人的合类性或社会性不断扩展的过程。
不仅如此,他还试图从整体上把三大存在类型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具有不可逆转性的总体性过程。
他说:!马克思从未放弃过用统一的历史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存在的本质。
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当中,这个伟大的思想常常没有从理论上恰当地表达出来∀;倘若!对个别的存在方式进行静止的孤立的考察∀,并且!把所揭示的范畴关系抽象地绝对化∀,从而把这样的关联!&沿用∋于其他存在方式∀,那就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上述伟大思想[2](P40)。
三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具体阐释无疑是内容丰富而又纷繁复杂的。
而在此我们所真正关心的是,所谓!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究竟在哪些方面和怎样延伸或扩展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论基础的理解,以及这种引申或扩展本身的哲学性质如何?为了方便起见,我们首先要考察的是卢卡奇建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努力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在思想深处∀纠正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错误∀,并对其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明∀的愿望。
若从存在论基础上说,这一考察所要追问的则是:!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 历史与阶级意识或者说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立场?
恢复马克思理论的革命本质和回应资本主义文化状况中!异化问题∀,或者说接续马克思曾经开启的形而上学批判与现代性批判的双重任务,是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两个基本主题。
应当说,卢卡奇把他的主要目标界定在后者,即通过建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来实现!把全部存在理解和表述为一个就其基础而言是历史的(不可逆转的)过程∀的理论任务。
问题是,这样的理论任务是否在基本精神上确实是马克思所开启的形而上学批判和现代性批判的正当延续?
马克思说:!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有三个因素: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因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统一,即绝对精神。
∀[4](P177)如果说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哲学基础实质上是黑格尔哲学中的费希特因素的话,那么,也可以说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哲学基础实质上就是黑格尔哲学中的斯宾诺莎因素。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卢卡奇试图建构一个关于社会存在的范畴体系的努力上,而且体现在他在!异化∀问题上由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激进的批判锋芒向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漫不经心的乐观主义的转换。
仅仅从文本显露的痕迹来看,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之所以向!黑格尔哲学中的斯宾诺莎因素∀蜕变的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性质的严重错估,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存在∀内涵的黑格尔化。
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总结了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最本质问题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学认识###作为物质的这种存在水平的中心领域###的方法。
∀[2](P660)尽管卢卡奇不仅正确地指出了!对这一著作的忽略∀实际上意味着!用作为资产阶级含义上的科学的、纯粹经济学∀来取代!政治经济学批判∀,而且敏锐地注意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每每在关键之处决定性地超出了一般经济学的眼界而直抵所谓!社会存在∀的缺口或边缘。
但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社会存在∀实际上不过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其!历史科学∀的初步尝试,实质上是要实证地描述这种生产关系如何随着蕴涵于其中的先进生产力(无产阶级)的发展而必然走向崩溃的过程。
因此,在笔者看来,卢卡奇建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努力与其说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历史科学∀的延续或扩展,毋宁说是离黑格尔意义上的!历史哲学∀更近。
21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
[参考文献]
[1]杜章智,等 卢卡奇自传[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6 [2]卢卡奇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M] 重庆:重庆出版
社,1993
[3]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姜佑福(1975#),男,江西省贵溪市人,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及其存在论基础
陈蓓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200083)
在巨大的反启蒙浪潮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于启蒙精神的批判十分引人注意,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其对启蒙的批判触及了启蒙精神得以立足的根基。
由于他们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存在论高度,这种高度便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他们向其对手的无原则倒退,由此他们批判的声音才能在整个反启蒙的洪流中显得不同凡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出足够的力量。
一
在传统中,启蒙一直被认为是神话的对立面,人们总以为通过启蒙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将最终实现真正的人性状态。
但人类在20世纪的苦难历程却证明现代社会越来越走向了启蒙的反面###神话、迷信和野蛮。
基于这一时代背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 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指出,他们对启蒙进行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去揭示人类没有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深深地陷入野蛮状态的原因何在。
在此,我们必须强调 启蒙辩证法的立论基础:!启蒙的自我毁灭∀,即启蒙自身中包含着否定自身的环节,这也就是!启蒙的辩证法∀所要表达的核心观念。
换言之,现代社会的基本状况不是对启蒙原则的断裂或背叛,而是启蒙原则的自我巩固和发展,以启蒙为目标的现代社会依其本性必然转化为其反面。
因此,他们认为,对现时代本质之反思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只能是对!启蒙∀本身进行批判,只有通过这种批判和反思,启蒙才有可能改变自身的命运。
启蒙辩证法开篇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启蒙纲领的虚假与伪善:所谓!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1](P1)的启蒙纲领,无非表明启蒙的本质乃是一种以支配和统治为目的的!主人的精神∀。
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培根那句著名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的潜台词无非是说:!倘若我们能够在发明中顺从自然(即获得知识),我们就能在实践中支配自然∀[1](P2)。
可见,知识并不以展示真理为目的,它仅仅是一种工具,目的是为了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
启蒙才是大权在握的君王。
那么,启蒙作为!主人的精神∀,又是如何实现自身的?它战无不胜的力量来自何方? 启蒙辩证法对此给出了重要提示:!数字成了启蒙精神的准则∀,凡!不能被还原为数字的都是幻象∀,是!文学虚构∀;而启蒙把世界抽象为数字乃是为了!算计和实用∀[1](P4、5)。
众所周知,在数学体系中,一切都是可以精确计算的,没有意外,没有偶然,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处于数学体系中的物被祛除了任何隐蔽的性质和能力,只能以数的方式显现为空间和时间上的点,所以,世界数字化的过程就是世界祛魅的过程。
只有当诸神从世界中隐退,世界才可被操控和统治,才能被征服和掠夺。
所以,启蒙实现其统治的前提是用量的同一性摧毁诸神与多质,!同一性∀才是启蒙精神的内在秘密。
那么,!同一性∀又是在何时成为世界的原则的? 启蒙辩证法指出,!同一性∀并不是在启蒙时代方被确立,真实的情况是,启蒙与神话之间早就有了密谋关系。
启蒙之所以会走向自我毁灭,是因为!神话就是启蒙,而启蒙却倒退成了神话∀[1](P5),神话并不外在于启蒙,神话即是启蒙自身的构成要素。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从多方面论证了神话与启蒙的辩证关系,并用奥德修斯的故事作了进一步阐述。
在对神话时代的巫术的考察中,他们发现,巫术虽尚未以!同一性∀为对待世界的根本方式,但在巫术中存在着的特定物的替代现象,诸如牺牲代表神,敌人的毛发和名字代表其本人,牝鹿献祭给女儿,羔羊献祭给长子,应该说,这是推理逻辑出现的前身。
唯一与推理逻辑不同的是,巫术中的替代物还具有当下的神圣性,即被遴选事物的唯一性。
当替代物不再成为特定的,而代之以普遍的可替换性时,!同一性∀便成为把捉世界的根本方式。
由此可见,正是神话开启了启蒙的无尽里程。
与此同时,他们把启蒙的!作为主人的精神∀也追溯到神话时代,并用奥德修斯的故事说明!主人的精
22
成了一种仅仅是批判意象的想象。
波德里亚存在论视域的一个重要局限在于,他不仅力图取消生产活动的存在论意义,而且使之与符号活动的逻辑抽象地对立起来。
在他看来,物品的价值不是在劳动中创造的,而是交流结构中构建的。
符号交换既没有使用价值,也没有交换价值,它完全摆脱了政治经济学逻辑的控制。
并且由于符号价值成了商品的最重要的价值,所以,生产活动不再是现代社会的基础。
换言之,在消费社会中,物质生产已经被媒介生产所取代。
不难理解,在物质生产中,实体性的东西是基础,而在媒介生产中,符号的差异关系以及被符号差异关系所生产出来的意象构成了主导的内容,但这两者决不是抽象对立的。
因此,从存在论的基础上看,笔者认为,波德里亚忽视了消费的生产基础,没有真正理解形成!消费∀、!符号∀的根基是什么。
诚然,在消费主义的社会符号化时代的经济生活中,需求或欲望体系愈益重要地成为主导的方面并支配着生产,!虚像∀的意义也愈益有力地笼罩和控制着!实在∀,!代码∀几乎成了统摄一切的力量。
但以资本为原则的生产仍然是现代经济运动的一个基本方面,在这个意义上,将消费、!符号价值∀从整个经济生活中抽象出来并使之独立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消费逻辑,是一种无&根∋的新消费文化观∀。
因此,虽然波德里亚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是尖锐而激进的,有时甚至是击中要害的,但从存在论的角度上看,这种批判又是虚弱的,是缺乏积极的、建设性的现实基础的。
[参考文献]
[1]让%波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尚%布希亚 物体系[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
[3]Jean Baudrill ard Sm i ulati on and S m i ulacra[M].The U ni versity
o fM ichi gan Press,1994
[4]孔明安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
理论研究[J] 哲学研究,2002(11)
(徐 琴(1965#),女,上海市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研究。
)
The Ontology of the W estern M arxism
and Criticism(topic for speci al discussi on)
Cha ir m an:WU X iao-m ing
Chair m an's words:N o w researches o f schoo ls and representati v es fro m theW esternM ar x is m are popu lar
i n Chi n a,but a w ho le and deep exploration o f on tology in theW esternM ar x is m is lacked.I n m any cate
gories,th is pr oble m has doubtlessly a pre-cond itional and basic si g nificance,so w e g i v e this spec i a l discussion about the exa m i n ation and cr itic is m on the onto l o gy o f the W ester n M ar x is m.W e hope tha t scho lars are concer ned w ith th is prob le m so thatw em ay g i v e a ne w and essenti a l push to t h e researches o f the W estern M arx is m,w hich is further benefic ial to t h e constr uction of the presentM ar x is m in Ch i n a as w e ll as the th i n k i n g of the realistic prob le m s at presen t Chi n a.
K ey W ords:the W esternM ar x is m;post-m oder n is m;onto logy
[责任编辑、校对:王维国、何石彬]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