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8-社会变迁和现代化(1).

合集下载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本章要点
● 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外,还取决于许 多其他因素的作用,因而是多种 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 上,进入一个能够 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 全面发展过程。这是现代化过程 和非现代化过程的本质区别。 ● 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日益 整合;(2)整 个社会的日益理性化,特别是 “工具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3)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4)经济持续而迅速 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持续变化;(5) 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城市化过程;(6)社会成员的心理和价值观的现代性特征 的增长;(7)物质产品、人口、符号、信息、交往以及权力实施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即全球 化过程。 ● 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特征,可用 “迟发展效果”的概 念来表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化过程往往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 的现代化过程;(2)现代化过程是外部力量作用 的结果,因而其现代化过程表现为异质文化 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3)“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4)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 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 作用。
三、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 要意义
• (一)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二)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
•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关系、互动形式和过程、社会的组织 形式、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观念。现代交通、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 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空间结构的限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 的社会空间和时间的组织方式。

社会变迁和现代化

社会变迁和现代化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和现代化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了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原理;区分了社会渐变和社会革命两种 社会变迁的形式;介绍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解决措施。
一、社会变迁概述 (一)概念 教材P221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区别: 1.社会发展指的是社会的进步,它具 有单向性的特点;而社会变迁既包括社会 的进步又包括社会的退步,具有多维性 的特点。 2.社会变迁较社会发展更具有整体性 和综合性变化的特点。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 期间达成共识,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 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且满足其需 要之能力的发展。 中国的基本国情表明,我国必须走出一 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一方面给我国土地、环境、能源、 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增加了巨大压力, 降低了我国社会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冲减了我 国社会发展速度,并使我国社会发展质量难以 得到很快的提高。 2.效益与公平问题 目前我国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前所 未有的效益,但各种损害社会公平的现象则层 出不穷,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社会变迁的形式 1.社会渐变 社会渐变式变迁是指事物逐渐、缓慢地 演变的过程。 社会进化、社会改良和社会改革都采取 渐 (1)变迁过程中既包括了量的逐渐积 累,也包括了质的变化;质的变化不是采 取突变的方式,而是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 逐渐实现社会的变迁。 (2)这种变迁形式不会带来社会系统 的震荡,能够在平稳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 现社会的变迁;变迁过程中,新旧事物交 替的时间比较长。
3.突破欧洲中心论,强调发展道路多样化。 布莱克在《现代化动力》一书中否定了 现代化就是西化、美国化的观点,极力反 对欧洲中心论,认为每个国家有其具体的 历史环境及其演变过程所形成的独特的历 史遗产,因而每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具 有自身特色。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PPT课件
灾难带来迁移的后果:一个曾经紧密相连的社 区分裂成为零散的个人和家庭,并且人们发现 迁移后很难建立起新的社会联系。
并非所有的物质环境环境变迁都是如此剧烈和 突然,例如,工业污染就可能是逐渐形成的, 但它同样是改变一个社区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人口
一个社会的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的变迁会产生巨大影 响。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由生产力、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三大块构成的,而社会变迁是由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运动引起的。
2. 观念文化:强调精神价值、努力工作、自我克制和一种严格的 道德规范。(宗教是核心)
索罗金认为所有社会在其发展中总是在感性文化和观念文化之 间变动。希腊文化(观念文化)——罗马文化(感性文化)— —中世纪(观念文化)——20世纪(感性文化)。他认为最理 想的阶段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接、混合的中间阶段。
在所有这些领域中,造成冲突的最基本的原因是权力 和权威的不平等分配。因而在冲突论者看来,社会变 迁总要涉及权再分配的斗争。这种权力变迁可能突然 爆发,也可能缓慢地发生。
5、马克思主义理论(Marxism theory)
马克思社会结构论明显优于其他社会结构论的地方在 于它不必在社会结构以外寻找社会变迁的根源。
3. 结构变迁:指同以往性质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组织的 出现。例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组织中所有 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时所产生的新角色(职业经理人 和股票持有者)出现了,新型组织也出现了。
4. 社会群体结构的变迁:群体结构、群体意识水平和 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变迁。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理论
1. 社会文化进化论 2. 循环论 3. 社会均衡论(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4. 冲突论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九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九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正是社会变迁含义的宽泛,所以它可以从宏观、中观、 微观三个层次来把握。宏观的如人类社会形态变化、国家的 治乱兴衰,中观的如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社会制度的变化, 微观的如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变化。
社会变迁; 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变迁; 价值观念与社会变迁;
2,历史循环论
汤因比(A·Toynbee)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论”: 一个民族的生存要对外在社会和自然环境作出反应, “压力——反应”塑造了民族文化。 反应能力也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存能力。如果反应成功, 社会就生存下来并过渡到下一个挑战,如果不成功便走向 崩溃。 一个民族所遇到的压力过大和太小都对民族文化的发展 不利。
涵义 指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从 欧洲起源、后逐渐扩展到全球,建立在新的经济基 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也指从传统社 会向新型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转变的过程。
❖现代化的内容
W·穆尔的观点: 认为现代化除了工业化以外,现代化还包括:在价值观
念上,由亲属优先到业绩优先的思想方法;在制度上,建立 能够为经济生产动员土地和资本的可转让的所有制,以及使 劳动能够自由流动的劳动市场制度和促进流通的商品交换系 统;在组织上,建立专业化、金字塔式统治的科层制和得当 的国家财政组织;在个人动机上,培养创造精神;在经济和 政治方面,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和专家,广阔的市场和相互依 存的组织结构;在人口结构方面,向老年型人口过渡;在社 会结构方面,是亲属群体和家庭功能的缩小与解体,个人主 义的加强,妇女地位的提高,社会控制的减弱等。
第九章:社会变 迁与现代化
本章主要讲以下问题:
一、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概念 二、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关于社会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理论 四、后发展国家和中国的现代化
一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概念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社会变迁可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也可以是无目的、无计划的。

社会变迁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社会结构的矛盾和冲突,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等;而外部因素包括科技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动等。

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推动着社会变迁的发生和进程。

社会变迁常常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

在经济方面,社会现代化意味着农业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在政治方面,社会现代化意味着权力的合法化和规范化,以及现代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在文化方面,社会现代化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改变和现代化文化的兴起。

社会现代化对于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社会现代化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现代化的工业化经济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力,为社会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社会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被工业化社会所取代,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分化成为可能。

再次,社会现代化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传统的家庭、亲戚、地方性组织等社会关系被现代家庭、政府、企业等现代社会关系所取代。

最后,社会现代化推动了社会观念和文化的变化。

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被现代化的理性和科学观念所取代。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是不平衡和不均衡的。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差异。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了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转型,而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这一过程中。

这种差异的原因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

总之,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而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趋势和方向。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45
韩国农民抗议世贸 集体跳海反对农产品放开
46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2005年12月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防暴警察与示威者激烈对峙。当 天,大约一万名工人和农民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要 求改善临时雇工的工作条件,并对韩国政府进一步开放国内大米市场 表示不满。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孔德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论 人类社会变迁和进步的三阶段:军事阶段、 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
斯宾赛的社会进化论 社会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认为自然进化 天经地义,反对人为、强制的改变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12
历史循环论
汤恩比(英国历史学家)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 论 索罗金(俄国社会学家)的“文化类型”论(文化体系 的两大类型:感性和灵性文化)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21
二、理性化
理性指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 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 理性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的体现 韦伯被公认为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认 为现代化的核心或者说最能体现现代化的指标 是理性化。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22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29
观看《大国崛起》 总结西方国家在 现代化发展中的优势和特点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30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31
日本岩仓使节出访: 始惊、次醉、终狂 几千年来日本一直在向强者学习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32
你认为推动英国现代化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是什么?
回到各章安排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本章内容:
一、社会变迁 二、社会现代化 三、中国现代化的困惑
第一节 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
所谓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 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 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
(1)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历史的要求。 (2)只有改革,才能主动地、有成效地迎接新
技术革命的挑战。 (3)只有改革,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结构、社会
制度日益完善。
3、中国现代化的两种不利因素 (1)两个国内基本矛盾的制约 基本国情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资源约 束; 基本体制矛盾:城乡二元体制矛盾与相关制度 安排——体制约束。
韦伯关于新教价值观和信仰对社会变迁的研究, 就是一个把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变迁原因 的经典分析。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社会现代化指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 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 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 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二、
现 代 化 过 程 的 基 本 特 征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2)进步的变迁与倒退的变迁; (3)进化的变迁与革命的变迁; (4)自发的变迁与有计划的变迁。
三、社会变迁的原因
1、环境 2、人口变化 3、科学技术 4、经济 5、社会制度 6、思想观念与主观努力
1、自然环境
一个地区环境对 社会变迁有重要影 响。地理位置、自然 资源、环境变化等因 素都会影响社会变迁。
原子弹的发明对人类是好还是坏?
4、社会制度
思想观念,如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社会制度决定了社会变迁的方向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都是社会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的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变,而现代化则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体现了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发展。

社会变迁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

社会变迁往往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等多个方面。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可能发生变化,包括经济领域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文化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等。

例如,社会的经济发展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同样,政治体制的转变、法律制度的变化等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代化则是一种社会变迁的特殊驱动力,它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渐走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性,它强调个体的自由、权利和参与,以及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现代化的特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流动性、个人主义、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等。

现代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重构等,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社会变迁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而现代化则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结果和表现。

社会变迁为现代化提供了资源和条件,它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反过来,现代化也会加快社会变迁的速度和深度。

现代化的进程使得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更加灵活和开放,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变迁的发生。

然而,社会变迁与现代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过程可能会导致一些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可能会导致社会收入差距的加大,形成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

此外,现代化的进程也可能导致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流失,引发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危机。

总体而言,社会变迁与现代化是社会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社会学的社会变迁理论

了解社会学的社会变迁理论

了解社会学的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社会变迁的学科,社会变迁理论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变迁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释了社会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会变迁理论,包括现代化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理论,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是社会学中最重要的社会变迁理论之一,主要关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发展。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变迁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教育等手段逐渐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

现代化理论强调技术和科学的进步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以及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二、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中不同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依存的结果。

社会结构中的每个组织和机构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通过相互配合和互相依赖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和功能适应新环境的过程,通过调整和改变来满足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

三、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变迁是由社会内部阶级和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引起的。

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和权力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社会变迁。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变迁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结果,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来实现社会变迁和社会正义。

冲突理论对于分析社会中的不平等和社会变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社会变迁理论的简要介绍。

这些理论各有其特点和侧重点,对于解释社会变迁和理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理论可以相互补充和对比,共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迁过程。

社会学的社会变迁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研究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迁的原因,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做出有益的贡献。

综上所述,社会学的社会变迁理论包括现代化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理论等多种理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2、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行动,社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并不只是在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中观甚至微观层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6、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7、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是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方面发生相互反对的情况。

1、社会化: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
性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变化既包括社会物质财富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提高; 既包括不同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的更替,也包括同一社会形态内经济结构、劳动 方式的变化。
三、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
• 西方社会学理论家曾对社会变迁的根源和机制做过大量研究。他们所提出的社 会变迁理论,主要包括在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中。
• 社会学家通常是从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等角度分析现代化过程的。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则以 “现代性”的概念探讨了现代化的本质。
•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先发展国家还是迟发展国家,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家,“社会现代化”都是它们发展的主题和目标,各 个国家都在以不同的模式和通过不同的道路,朝着 这一目标迈进。这一世界性的社会变迁,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而且还将更深刻、更全 面地改变整个世界。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均衡理论同社会进化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进化的均衡理论。认为,社 会变迁是一种历史的进化进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系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
• 社会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体系是一个各个部分都被矛盾联结在一起的整体。由于不可调和的 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而社会变迁是必然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迁最根本的原因。
政治局: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3年12月03日)
பைடு நூலகம்
(2016)
“反右”、“大跃进”、“四清运动”、“破四 旧”、“文革”、“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计 划”.......
一、社会变迁的类型
• (一)社会变迁的规模
• 依社会变迁的规模,可区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社会学8-社会变迁和现代化

社会学8-社会变迁和现代化

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
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

依附理论不同意现代化理论有关先进
国家会给第三世界带来好处的观点。相
反却认为,西方国家成为大都会,而第
三世界则成为卫星国。经济剩余被西方
剥削去了。
• 依附有三种类型:
• (1)殖民式依附。商业和金融资本联合 了殖民主义的政府力量。
• (2)金融与工业的依附。其主要特征是 霸权核心以巨额资本取得优势,巨额资本 投资于生产只供霸权核心国内所须消费的 原料和农产品。
• 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确立了工业 化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体系。
• 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 • (1)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 (2)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3)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4)城市化有了突出发展
• (1)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 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间,每个 工人的月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0倍左右,棉 织品的产量从4000万码增至20亿码,煤的 产量从260万吨增至4900万吨,铁的产量 2.5万吨增至200万吨。
(1)理论知识占据了中心地位,用理 论知识来进行社会管理,指导革新与变 革。
– (2)产生了新的智力技术,利用模型、 模拟、系统分析的其他工具或决策论,
解决经济和工程问题.
– (3)知识阶级不断扩大。
– (4)从产品经济变为服务经济。
– (5)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主要是 “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人们必须学会 如何相处
社 会 学 教 程-10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西方社会现代化模式

西方近现代发展的历史,即是其实现社
会现代化的历史。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文档资料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文档资料

2.社会变迁特点
必然性——社会变迁是社会运行过程的一种必然的现象;
前进性——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是揭示社会变迁总 趋势的范畴。
非直线式——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并非直线式的,有曲折, 呈波浪式的态势。
全面性——涉及社会的各方面,是一种全面性的变化。
人类社会的国体——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倒退:社会倒退是社会局部或整体从已经达 到的较高发展阶段向较低发展阶段变化的过程。 原因——战争、天灾或其他不可测事件引起。是 一种暂时的现象,往往发生在新生力量成长时期 和新生的社会结构刚刚诞生时期。
2)按照社会变迁的性质与特点,社会变迁可分为社会改 革与社会革命
社会改革是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 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过程。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是有意识的 短期内就见效的一种社会变迁。
开始阶段——18C中~19C70s:西方殖民引起反 控制斗争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
起飞阶段பைடு நூலகம்—19C70s~20C60s:全球交往增多、 相互依存提高;多元化倾向发展
增强阶段——20C60s:全球意识增强;全球性 机构和运动大增;呈全球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局 面;国际体系趋向多元化。
2.当前全球化表现
政治——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加强了与西方各 国的接触,融洽了曾经因冷战而冻结的关系,可 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文化——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球先进思想文化的引 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球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 与融合的机遇。
2)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于支配地位, 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和边缘地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在这个秩序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损害。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在这些学者当中古斯费尔德对传统与现代化之关系的重新考察艾森斯塔德对大量西方与非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的具体比较研究亨廷顿对政治现代化所作的重新分析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17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 第二节 社会变迁理论 第三节 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
一、社会变迁的定义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三、社会变迁的原因
4. 索罗金的“文化类型循环论”
索罗金认为文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理念型文化。它以上帝的特征为一切真理
的标志,认为一切真理的事实或价值都是基于超感 觉的或超理性的终极现实。
二是感觉型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以感官的见证 作为一切真伪的判别标准,认为一切事实及价值都 是感性的。
三是理想型文化。这是介于前二者之间的一种 文化类型,也称整合文化。
3. 汤因比的“挑战”和“反应”论
汤因比的代表作是《历史研究》(汤因比, 1959),在这本书中他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 以考察,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诸多文明的成长、 碰撞、融合的历程。“挑战”和“反应”是其思想 的核心。他认为社会是循环发展的,每个循环都是 以某种“挑战”开始的,最初是为了建立起经济生 存的常规模式,后来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条 件。每个挑战都会得到一个“反应”,如果反应成 功了,社会就能生存下来面对下一个挑战。如果反 应不成功,社会将会面临崩溃,挑战和反应能够促 进文明的进步,而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接受挑战和做 出反应的历史。
5.社会整体变迁的角度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种整体的社会 变迁,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和整体的范畴。布莱克甚 至认为:“只有一种无所不包的定义才更适合于描述 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及其各方面的相互关联”。因为 “现代化的过程极为复杂,无法将其用寥寥数语归 纳之,否则就将大错特错”(布莱克,1988)。

第14讲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第14讲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当代西方社会进化论者提出了三种社会进化 趋势: 由于技术发展,社会对周围环境的控制能力 日益增强; 社会及其单位进一步专门化与分割化; 社会单位之间越来越多地相互依赖。
2021/3/23
10
2.循环论的社会变迁理论
(1)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本格勒 (Oswald Spengler)的“长期循环论”。
社会系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构成的一个开放的系统。 这些基本矛盾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变迁。
2021/3/23
17
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是指“生产 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当生产关 系不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 更,导致社会形态依次更替
2021/3/23
12
(3)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 ( Arnold Toynbee ) 的 “ 挑 战 ” 和 “反应”论。
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对
世界几大文明的兴衰史进行了分析,认为
社会是循环发展的,每个循环都是以某种
“挑战”开始的,最初是为了建立起经济
生存的常规模式,随后是为了适应各种不
发现是认识到原来已经存在但过去未被认识 的事物及其特征。发现虽不是创造,但是不能说 发现不如发明重要。
2021/不论好坏,都
极大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走向
2021/3/23
23
4.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引起社会 变迁的重要外部原因。
文化传播有时也会以 侵略其它国家等消极的 方式实现。
来自系统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换。帕森斯利用他的
功能型社会变迁理论去分析社会的长期历史,把
社会历史分成五个连续的分化阶段,即原始社会、
古代社会、历史社会、温床社会、现代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2、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发 生变化的结果 这种变化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社会地位方面,知识作为社会 分层的中轴,社会成员可分为四类: (1)专业阶级,它包括科学阶层、技术 阶层、行政阶层、文化阶层; (2)技术人员和半专业人员; (3)职员和销售人员; (4)技术工人和半熟练工人。
• • •
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议会制。 英国是议会制最早产生的 一个国家,它是最为反对专制王权出现的 议会制是由国民选出的议员组成议会, 代表国民意志行使管理国家的职权,从而 排除神化了的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它是 新兴资产阶级胜利的产物。 享有立法权和决定预算及其他重大问题 的权力,议员在议会中言论自由、辩论自 由等等。
社 会 学 教 程-10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 •
西方社会现代化模式
西方近现代发展的历史,即是其实现社 会现代化的历史。 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是现代化的主要模式 之一,它对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 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经济、政治、社 会和文化方面实现了一系列巨大变革,这 种影响和变化我们可以称之为西方资本主 义现代化模式。


现代化理论注重发展政策:
(1)把鼓励第三世界的对外贸易和引进 外资放在首位,逐渐减少援助项目; (2)鼓励发展现代价值观和进取心,为 现代经济组织的繁荣创造一种相宜的文 化环境。 (3)促进南方国家的发展,因为那里是 推销北方国家制造业产品不可缺少的长 期的市场。



现代化理论两点基础评价:

• 依附有三种类型:
• (1)殖民式依附。商业和金融资本联合 了殖民主义的政府力量。 • (2)金融与工业的依附。其主要特征是 霸权核心以巨额资本取得优势,巨额资本 投资于生产只供霸权核心国内所须消费的 原料和农产品。 • (3)二战以后,跨国公司逐渐形成,其 投资配合不发达国家内部的市场要求,形 成科技于工业的依附。

3、压力集团。

社会压力集团是为某种利益或目的而 形成的民间团体。 • 它往往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议会立法施 加影响,改变或促进政府在某一方面的决 策。 • 如对社会各方面提出各种要求,向政 府表达他们对某种利益的看法。
三、现代价值体系的确立
• 在传统社会中,支配人们精神体系的是 宗教及其他传统观念。 • 在工业革命中,人的价值观念改变了, 现世的价值取代了天国的价值,人们追求 世俗的利益而不是宗教的慰藉。 • 从经济领域开始,决策和判断都不再从 信仰出发,而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社会开始逐步地走向世 俗化,政权与宗教慢慢分离,人们有信仰宗教的 自由,也有不信仰的自由,国家确认了宽容的原 则,避开以信仰问题来处理政治问题,人与人之 间的交往也不必受信仰的约束。 •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通过: 宗教改革――宗教宽容――国家和社会的世俗 化等步骤,建立了新的精神价值体系,这既是西 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成为其振兴的 起点。
西方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民主革命 为标志; 第二阶段以联邦德国的工业化为主导; 第三阶段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高速发 展。 西方社会现代化模式主要体现在:
1、现代经济体系的确立; 2、现代政治体制的确立; 3、现代价值体系的确立。
西方社会的巨变,
一、现代经济体系的确立: • 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确立了工业 化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体系。 • 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 • (1)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 (2)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3)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4)城市化有了突出发展
• (3)第三世界的不发达是其社会经济系 统本身的缺陷所致。这些国家比较缺少现 代价值观念。 • (4)西方工业化的道路是全世界发展的 普遍道路,现代化是一个朝着欧美型的社 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演变的过程。 • (5)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从西方 引进现代化,也即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发 达国家的援助下,迈入现代社会,发达国 家的思想、观点和技术可以输入穷国并得 到传播。
(2)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工业成了社会生产的基本内容。工业 比重增长。 从战后西方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其 经济体系的一些特征: 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主体的“朝阳 工业”迅速崛起,而钢铁、汽车、建筑、 纺织等传统的“夕阳工业”、“日暮工 业”逐渐消退。

• • • •
国民经济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 和比例正在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如美国1969年第三产业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 60.4%,1976年上升为70%。英国则从51% 上升到67%。 (3)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相对下降,而第三产 业的就业人数迅速扩大。 如欧洲第一产业人数低于10%, 欧洲第三产业人数高于70%, 美国第一产业人数低于3%; 美国第三产业人数近90%。
现代社会恰恰与此相反: (1)人们可以保留传统,但却不做传统 的奴隶; (2)门第观念淡化,业绩受到高度重视; (3)现代社会的人们富有革新精神,勇 往直前,表现出强烈的企业家精神和对 世界的理性与科学态度。
• 现代理论有如下几点主要内容: • (1)现代化理论强调价值体系、个人的 进取心、资本积累等的作用,认为价值观、 行为规范和信仰是决定社会类型的关键, 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前提。 • (2)现代化首先是一种文化过程,这一 过程包括接受那种与企业家的雄心,创新 精神、合理性和追求业绩取向相适应的价 值观和态度。
1、后工业社会论,后工业社会理论的观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大学、学术研究所、研究公司成了它
的主要社会机构; B.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是它的经济基础; C.人作为一种资本以及成为这种社会的 主要资源; 技术是社会分层的基础,教育则是社 会分层的途径。

2、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的新发展, 是工业社会和未来社会之间的过渡性新 社会。标志后工业社会分为十一个方面。 (1)理论知识占据了中心地位,用理 论知识来进行社会管理,指导革新与变 革。 (2)产生了新的智力技术,利用模型、 模拟、系统分析的其他工具或决策论, 解决经济和工程问题.
二、关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 相对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何走 上社会现代化之路,探讨这一问题的理论, 一般可分为两大流派, • 一是所谓的现代化理论, • 二是所谓的依附理论。
(一)现代化理论
• 现代化理论源远流长,韦伯指出,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就是合理化,它包括经济活动、政府行 政、法律和日常生活的合理化,这正是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 东方社会由于缺乏合理化文化,人们 懒散、不奋发进取、讲究及时消费,因 此,它没有实现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 转变。

•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其作用的规范和价值 观是不同的。 • 传统社会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 • (1)传统主义的价值观占据统治地位, 即人们向往过去,缺乏文化能力去适应新 的环境; • (2)世系门第制度是经济、政治、法律 控制的主要工具; • (3)传统社会的成员在世界观上是宿命 论者。
• • • •
• (1)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 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间,每个 工人的月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0倍左右,棉 织品的产量从4000万码增至20亿码,煤的 产量从260万吨增至4900万吨,铁的产量 2.5万吨增至200万吨。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 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
– 第一、现代化理论有简单化倾向,它 缺乏充分的历史解释和足够的结构分 析。 – 第二、价值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是复杂而多变的,这种关系阐述得很 不够。
(2)依附理论
• 依附理论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 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 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 依附理论不同意现代化理论有关先进 国家会给第三世界带来好处的观点。相 反却认为,西方国家成为大都会,而第 三世界则成为卫星国。经济剩余被西方 剥削去了。
大批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 (2008年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三大引擎熄火 (4)城市化有了突出发展。 城市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化的进 程创造了集体活动的新条件。
二、现代政治体制的确立
• 现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表现为立宪多元模 式,其结构主要由议会(或国会)、君主 (或总统)、内阁(或国务院)、法院、 政党、官僚阶层、利益集团所组成。 • 政党为公共利益服务,官僚阶层持中立、 负责的态度。国内有各种利益集团和社会 团体,自由的和敢作敢为的新闻业及其他 大众传播媒介。

• •
• • •
第二、 在社会职能方面,其结构可分 为五个层次:即 1)经济企业和商业公司; 2)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和行政管理部 门); 3)大学和研究机构; 4)社会部门(医院、社会服务中心等); 5)军事部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在政治秩序的控制系统方面, 从指导系统来说,它有总统、立法领导 人、官僚政治首脑和军事首脑四个子系 统。 从政策系统来说,它又可分成三个子 系统,党派团体;科学界、学术界、商 界和军界的名流;其他大众团体(如劳 工集团、种族集团、青年集团、妇女集 团等) (二)罗马俱乐部学派(略)
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的不同领域, 其运转 有自身的中心原则,即“中轴原理”。 以中轴原理来分析,前工业社会以传统为 轴心,以经济为轴心,强调国家或私人对投资 决策的控制; 后工业社会则以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和理 论知识的整理为轴心 (一) 后工业社会是不同于前工业社会和 工业社会的新型社会。
后工业社会论
依附理论为不发达国家 提供的发展政策是:
• (1)第三世界应当割断同资本主义“中 心”的联系。 • (2)要同国际资本主义作斗争,即工人 阶级起来推翻本国的买办阶级。 • (3)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应加强国际团结、 互相帮助,并且在南方国家建立强有力的 工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