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日益严重,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外部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中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相对薄弱,是导致不良贷款产生的内部原因之一。

部分银行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风险控制,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部分银行在客户评估、贷款审批等环节缺乏规范和透明度,也为不良贷款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由于部分借款人信用意识淡薄,恶意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情况下,部分银行缺乏有效的债务追偿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为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政府应加强对宏观经济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经济波动带来的问题。

同时,应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从根本上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信贷管理体系。

应建立健全的客户评估机制,对借款人进行全面、客观的信用评估,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应加强贷款审批流程的监督和审核,防止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不良贷款。

同时,应定期对信贷管理流程进行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为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借款人应提高信用意识,按时偿还贷款。

政府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教育,提高公众对信用的重视程度。

应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违约成本,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针对现有的不良贷款问题,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应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防止不良贷款事态恶化。

应通过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积极盘活不良贷款,降低银行资产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一、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广义上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经营资产风险超出预先估量,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的资产。

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按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相反,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偿还全部本金或利息,造成银行损失的这类贷款,称为狭义上的不良资产或不良信贷资产。

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上的不良资产。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危害近年来在金融性报刊公布的个案调查显示,不良资产占比在20以上,此比例也被专家学者及人行总行所认可。

1994年末,全国银行贷款余额xxxx亿元,其中,四家专业银行贷款余额为亿元如不良资产占比在20一30之间,那么,四家专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大约为XX//亿一x///8200亿元。

巨额不良资产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以下危害: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

特殊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

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必定的资金损失。

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

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

另一方面,国家财务制度规定,必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

由此而论,公司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峻。

4.制约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金是生产要素的龙头,资金沉淀配置效益便无法发挥,这又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实现。

由此可见,巨额不良资产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步履困难,阻碍了银行的正常进展,阻碍了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释解不良资产,并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成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已刻不容缓。

三、不良a资产的成因1.宏观经济形势剧烈波动及投资膨胀,是导致大量无效资产的政策性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波动、银行内部管理、企业经营状况和监管政策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从而影响不良贷款率。

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而银行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决定了不良贷款的程度。

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监管政策的改变将直接影响银行业务和风险管理。

在不良贷款问题上,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不良贷款率的风险。

展望未来,可以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不良贷款的防范意识,从而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银行内部管理、企业经营状况、监管政策、综合作用、应对策略、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出现逾期不还或无法还款导致资产损失的情况。

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和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威胁。

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不良贷款的产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济周期的波动、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都会对不良贷款率产生影响。

其次是金融市场的波动。

市场的风险偏好、资金价格波动、金融创新和监管政策的松紧等因素都会对不良贷款率造成影响。

银行内部管理水平、企业经营状况和监管政策的改变也是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综合各种因素的作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信贷审查质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完善风险定价和风险分散机制,降低不良贷款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展望未来发展,我们应该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整体风险控制能力,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给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不良资产概述1、不良资产定义及分类1.1 不良资产定义1.2 不良资产分类2、不良资产现状2.1 不良资产总体规模2.2 不良资产分布情况2.3 不良资产涉及的行业三、不良资产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因素1.1 经济周期波动1.2 不良资产的经济回报率低 1.3 资产价格波动1.4 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风险2:金融机构内部因素2.1 风险管理不到位2.2 贷款审批流程不合理2.3 内部控制缺陷2.4 员工行为不端导致的风险3:政策和监管因素3.1 宏观审慎管理政策3.2 不良资产处置政策3.3 风险暴露披露要求四、应对策略1、宏观经济调控1.1 经济增长预期和控制政策 1.2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1.3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风险管理优化2.1 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2.2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2.3 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3、不良资产处置3.1 多元化处置方式3.2 加速资产证券化进程3.3 健全市场化处置机制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不良资产: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贷款、债券等资产中,出现违约或无法收回本息的部分。

2、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指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以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其成因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并对涉及的法律名词进行了解释和注释。

希望本文对相关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附件】:1、不良资产相关数据及图表2、相关研究报告和数据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不良资产: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贷款、债券等资产中,出现违约或无法收回本息的部分。

2、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指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以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和信贷的主要渠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良贷款是指银行放贷后,由于借款人违约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贷款无法按时偿还的情况。

不良贷款的存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一、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是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的发展水平、GDP增速、物价水平、利率水平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影响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当经济形势良好时,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而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不良贷款率则会上升。

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不良贷款产生影响。

银行放贷的利率下降会刺激企业的融资需求,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债务的偿还压力,这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二、行业特点的影响不同行业的特点也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期的行业,由于盈利能力的提高,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而处于下行期的行业,由于盈利能力减弱,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

特定行业的特点也会直接影响贷款的风险。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容易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将给银行带来不良贷款的风险。

三、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等都会影响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往往能够稳健还款,降低了不良贷款的风险;而盈利能力弱或者管理不善的企业则可能会面临财务困难,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管理不善、违规经营的企业也容易导致贷款违约,增加了不良贷款的发生。

商业银行在放贷时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四、银行自身的影响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信贷政策、内部控制体系等因素也会对不良贷款产生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和对策分析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和对策分析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和对策分析报告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以及相关的对策。

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贷款审批机制,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监管,以及行业调整造成的贷款结构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商业银行加强贷款审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抵押物监管,做好行业调整准备,加强数据系统建设,优化贷款结构,并建立赔付机制。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对策
1. Introduction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的推进,金融机构深受外界的关注。

不良资产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运营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十分严峻。

为获得更深入的见解,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以便为商业银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1 Lack of Effective Loan Approval Mechanism and Poor Credit Management
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贷款审批机制,导致处理贷款申请的不规范和偏袒贷款申请者,造成贷款的低水平,流动性和质量,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不良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放贷过程中出现违约风险,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本息的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经济社会稳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规模逐渐扩大。

信贷市场的不断扩张也带来了不良贷款问题的加剧,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业务增长点,往往会放松贷款审查标准,导致了信贷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部分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对不良贷款的预防和处置不够及时和有效。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发展和解决。

1.2 研究意义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经营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把控能力。

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经营风险的来源,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研究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宏观经济环境下,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等因素都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产生影响。

经济增长率是决定不良贷款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率高,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就能够更好地偿还贷款,从而减少不良贷款率;相反,经济增长率低,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加大,不良贷款率可能会上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置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置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置对策分析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存款储备、信贷投放、支付结算和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商业银行在借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资产,这将给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深入分析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处置对策对于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一、不良资产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原因。

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波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加。

2.不良贷款风险管理不到位: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贷款融资对象的风险评估不准确、审批过程不严谨等问题,导致高风险的贷款被放贷。

此外,银行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监管不到位,未及时关注贷款对象的经营动态和偿还能力,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

3.内部管理风险: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也是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因素。

包括对借贷行为的内部控制不完善、风险管理团队的不足以及内部腐败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银行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风险,威胁到银行的资产质量。

二、不良资产处理对策分析1.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完善的贷前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借款人的尽职调查、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机制等。

通过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有效降低不良资产的产生。

2.优化信贷政策和授信流程:商业银行应定期优化贷款政策,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和行业特点,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和期限。

同时,商业银行应通过改进贷款审批流程,加强对借款人的审核,避免风险选择问题。

3.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团队,提高银行内部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对于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4.积极处置不良资产:面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置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文章摘要】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及金融业改革,而金融业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不良资产问题成为银行业的焦点。

随着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各银行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参与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有序竞争,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通过法律途径减少不良资产的力度。

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处理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国内的金融危机,而且可能会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者吞没掉。

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存量已直接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

尽管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例,但是由于产生不良资产的社会条件还没有根本上消失,进一步加剧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

为此,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进一步预防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形成良好金融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重要的。

尽管进行了多年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任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然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梯子改革的不断深入,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不仅是开发市场法,拓宽服务领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的转化吸收,为即将开展的竞争派出后顾之忧。

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善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高速发展的我国银行业正在接受着严重的考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的存在不仅影响着银行自身的壮大发展,还大大的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不当放贷。

银行在贷款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全面、细致的风
险评估,放贷过于宽松,贷款对象没有能力还款。

2.经营管理不规范。

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不
严格,导致内部失控,资产质量下降。

3.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均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多。

对于这些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规范贷款流程。

银行应该对客户进行全
面的风险评估,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信贷风险。

2.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组织效率。

银行应该强化风险内控评估,改进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内耗。

3.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

银行应该制定完
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4.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

银行应该尽早、快速地处理不
良资产,避免不良贷款拖长时间在账上挂账。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良贷款的问题却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一大难题。

不良贷款不仅会影响银行的利润和稳健经营,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深入分析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不良贷款是指由于借款人违约、逾期等原因而无法正常偿还的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变化、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借款人信用状况等方面。

宏观经济环境对不良贷款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加剧、财政政策调整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市场需求减少,就业困难等问题会导致借款人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研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预测和预防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市场的变化也会对不良贷款产生影响。

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的变化、货币政策的调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尤其是在市场利率上升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增加了偿还贷款的难度;而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限制,也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金融市场的变化对于不良贷款具有直接影响,银行需要及时调整贷款政策,加强风险控制,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商业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时,需要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来确定贷款对象和贷款金额。

一些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不够深入,贷款审批流程不够严格等问题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贷款审批的严格性和科学性对于防范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一些借款人虽然在贷款时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但在后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还款困难,也会成为不良贷款的来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因借款人无法如约履行还款义务而导致的贷款违约或资产质量下降问题,对银行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管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障金融系统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信贷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改善资产质量管理制度等对策。

通过对现状、挑战和前景的分析,揭示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导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提高资产质量,有效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对策、风险管理、信贷结构、内部控制、资产质量管理、现状、挑战、前景1. 引言1.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贷款、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资产。

通俗来讲,就是银行放出去的钱可能无法收回来,或者无法按时按约定收回来。

不良资产的主要特征是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只有在公允价值无法得到可靠的估值时,采用成本法计量。

不良资产通常会给银行带来实质性的风险和损失。

银行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保护资产、维护盈利能力。

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不良资产的定义对于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和风险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不良资产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经济环境变化、管理不善、信贷政策过于宽松等。

及时识别、分类和处置不良资产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将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

当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时,将增加银行的风险暴露,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声誉,甚至导致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等严重后果。

不良资产会增加银行的成本压力。

银行需要提供额外的准备金以覆盖不良资产,同时可能需要增加风险准备金,导致银行的营运成本上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对策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这既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度法律环境、社会信用环境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也有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内部原因。

四点国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所得到的启示,它们分别是首要原则、国情原则、市场运作和加快内部改革。

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模式,这些模式有内部消化模式,分离模式,合并式、核销式、破产清算式等,我们应当根据国情,适当选择一种或多种模式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具体措施。

银行可以通过一些经营活动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增强国有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比如上市筹资、发行长期次级金融债券、增提普通准备金。

与此同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也能有效地防范不良资产风险,比如构建完善的内部经营机制、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用人机制等。

此外,立法、政府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支持也是相当重要的。

还行,但是距离国际水准还有距离哦中国工商银行境内外机构不良资产率为2.72%,不良贷款率降至4.58%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2005年12月31日单位:亿元,%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2006-12-20 15:26韩克勇【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摘要:资产质量是关系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既有政策、体制、企业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的原因。

需要政府、国有商业银行和企业共同努力,进行综合治理。

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不良资产比例偏高便是其中之一。

对此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贷款这一资产项目,因此本文所指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中发生的无法收回的贷款,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重要风险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关系着银行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着直接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可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负债水平上升,进而增加企业违约的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也会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影响消费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

二、行业风险影响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市场竞争和行业规模差异导致了不同行业的风险水平不同。

对于一些行业来说,行业周期性和市场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导致不良贷款率升高,比如房地产行业和钢铁行业等。

三、信贷政策的影响银行信贷政策会直接影响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可能导致风险扩大和不良贷款率上升,而过于严格的信贷政策可能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及个人的资金需求。

银行的信贷政策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风险来调整,保持稳健的贷款发放。

四、内部管理水平的影响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管理不善、风控不够严谨、内部人员失职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的增加。

合理的风险管理,完善的内部控制以及严格的信贷审查程序是保持不良贷款率稳定的重要手段。

五、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比如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银行需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六、政策性影响政策性因素对不良贷款率也有直接影响。

比如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财税政策的调整等都可能影响到不良贷款率。

政府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风险因素,也包括信贷政策,内部管理水平,外部环境和政策性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是比较严峻的,2024年末,我国商业
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为4万亿元,不良贷款占比高达2.9%,将近2/3
的不良资产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未结清的不良贷款比重更是提升。

此外,未偿还的不良贷款在收紧信贷政策的刺激下,已经在逐步上升,特别是非
国有商业银行明显比其他商业银行高,而且一些企业的经营风险又比较大。

从这些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负担的重中之重,未来不良贷款比例可能会继续攀升。

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1、政策效应
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各类信贷产品的监管,采取持续加大财
务监管的政策,改变了企业的融资模式,出现了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现象,多数企业获得融资时,缺乏足够的自营资金,可能造成资产负债不平
衡等问题,从而导致违约和不良资产的增加。

2、经济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融资不足、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这些不
利于企业经营的问题,会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使企
业承受更大的债务压力。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摘要】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难题。

本文从不良资产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包括贷款风险管理不善、风险定价不合理和市场风险管理不足等因素。

然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如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审批制度和加强对风险客户的管理等。

最后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以降低不良资产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善不良资产质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对策、风险管理、贷款、风险定价、市场风险、审批制度、风险客户管理。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的重要金融机构,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对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

在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在贷款审批、风险定价和市场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疏漏,增加了不良资产的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还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密切相关。

经济下行周期和市场波动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贷款违约率上升,进而加剧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发生。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存在与日益增加,迫切需要系统分析其成因,找出解决之道。

只有深入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实现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1.2 研究目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本文旨在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深入分析导致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金融稳定的重要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和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加强风险管理和审计监督,推动银行业改革和监管制度完善。

同时强调国有商业银行需加强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而解决不良资产问题需多方合作。

这些对策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仅依靠银行内部不足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合作。

通过本文研究,有望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问题原因,解决对策,风险管理,审计监督,银行业改革,监管制度,内控机制,多方合作1. 引言1.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严重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国金融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不良资产是指因贷款等业务出现逾期或违约情况而难以收回的资产,不仅直接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也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其不良资产问题不但会影响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还会波及到其他金融机构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高比例的不良资产不仅会损害银行的声誉和信誉,也会导致资金链断裂、信用体系崩溃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预防,推动银行业健康发展,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旨在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现状、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旨在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不良贷款的形成不仅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资本充足率,还会波及整个金融市场,对经济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不良贷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部宏观环境因素1.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放缓会导致企业经营不善,财务状况恶化,从而导致欠款无法及时偿还,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2.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客户还款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货币政策过于宽松会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浮动性增强,而货币政策过于紧缩会导致资金紧张,影响客户还款的能力。

3.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从而导致企业经营不善,难以偿还借款,形成不良贷款。

二、内部银行因素1.信贷风险管理不当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如果未能对借款人的真实借款能力、抵押品的真实价值进行准确评估,可能导致贷款风险过大,最终导致贷款违约和不良贷款的发生。

2.经营策略不当商业银行在发展业务时,如果过于追求高收益、高杠杆,同时未能控制投资风险,可能导致经营失误,资本水平下降,从而影响贷款业务的回收和不良贷款的增加。

3.内部控制存在漏洞银行内部控制能力的不足、内部审批、审查等流程的不规范、流程监控不到位,都会增加银行贷款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三、行业因素1.行业景气度下降当某一行业景气度下降,企业利润率减少,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从而导致企业不良贷款的增加。

2.行业托底资金缺乏行业托底资金是指金融机构为支持某一行业发展而设立的特殊资金。

由于行业托底资金的缺乏,部分行业的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难以偿还贷款,形成不良贷款。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因素、内部银行因素和行业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不良贷款问题,银行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加强对借款人或行业的风险评估,合理设定贷款标准和良好的监管措施,从而确保贷款相关业务的风险可控,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良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经济因素和银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来进
行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

作为国
内经济的支柱,经济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经济增速快时,企业盈
利情况较好,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而当经济增速下滑时,企业面临盈利困难,不良贷款
率上升。

经济结构对不良贷款也有影响。

当一个行业或者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或者存
在产能过剩、产业升级缓慢等问题,不良贷款的风险就会增加。

宏观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不
良贷款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收紧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银行内部因素是指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影响。

信贷管理和
风险控制能力是决定不良贷款率的关键因素。

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借款目的等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控制,并建立完善的信贷审批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贷款后续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银行
经营模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不良贷款的形成。

以资产负债表为主体的商业银行风险相对较低,因为贷款主要来自存款,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而以资金来源于市场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具有一定风险。

不良贷款率也与银行的规模和地域位置有关。

大型银行相对于小型
银行,由于业务多元化和资金实力强大,其不良贷款率较低。

地域位置也会影响不良贷款率,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中未能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贷款,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银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不良贷款。

宏观经济环境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控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不良贷款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增速下降、通货膨胀加剧、就业率下降等宏观变化都会导致借款人偿债能力下降,使不良贷款率上升。

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金融危机等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企业经营状况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借款人偿债能力。

当企业经营不善、利润下滑、现金流紧张时,会影响到其偿债能力,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不良管理和内部控制不严格、贷款风险评估不准确等也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信贷政策和银行内部管理。

信贷政策是指国家和央行对银行信贷活动的调控措施,通过调整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政策来影响不良贷款率。

过松的信贷政策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而过紧的信贷政策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银行内部管理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包括对借款人审查和贷后管理的严格程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

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还包括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不良贷款的程度。

如果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对信贷风险的评估不准确、对借款人的抵押物评估不合理等,都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包括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

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经济环境因素,也有微观的企业经营状况因素,同时还包括信贷政策、银行内部管理、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因素。

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5期2004年10月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AN GHAI UN IV ERSIT Y (NA TURAL SCIENCE )Vol.10No.5Oct.2004收稿日期:2003209211 作者简介:罗 凡(1978~),男,河南许昌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货币银行学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22861(2004)0520547204近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因素分析罗 凡, 何 勇, 李 双(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上海201800)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成效明显,不良债权数量下降较快.该文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从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内外因素出发,对四大国有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近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下降的原因.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信贷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 832.4 文献标识码:AF actors of R ecent R eduction in NPLs of State 2Ow ned Commercial B anksL UO Fan , HE Y ong , L I Shuang(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eduction of China ’s non performing loans (NPLs )of state 2owned commer 2cial banks has been effective.This paper reviews the causes of China ’s NPLs of state 2owned commer 2cial banks ,and analyzes how the NPLs of state 2owned commercial banks can be reduced based 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NPLs.K ey w ords :state 2owned commercial bank ;NPLs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credit risk management 中国人民银行年初公布的《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按四级分类标准,2002年末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降至19.8%,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比上年减少951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少640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3.95个百分点,2002年末为21.4%.按五级分类标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少782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4.92个百分点,2002年末为26.1%.2002年末,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账面盈利达385亿元,比2001年增加245亿元,金融机构经营效益显著提高.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简要回顾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银行系统外的、银行系统本身无法改变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外部原因;另一方面是银行系统自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即不良资产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部因素来讲,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为:(1)体制方面.在传统计划体制下,银行完全依赖于财政,国有银行不过是政府的出纳,信贷完全通过计划(配给)进行分配.政府干预大、管制严、金融压制阻碍银行自主发展.(2)宏、微观经济运行方面.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9%,大量基础建设投资因国家财力有限,不得不靠银行扩大信贷;同时企业重复建设增长.1996年,44%以上国有企业报亏,亏损额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初的34.3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790亿元.国企利润总额从1988年占G DP 的6%下降到了1996年的2%左右,但亏损国有企业仍能得到银行信贷资金,国企预算约束严重软化.(3)金融体制不完善.国有银行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形成“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管理体制,行政色彩过浓,资金运用受当地政府干预和限制.从银行系统本身来看,国有银行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贷款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水平低下、机构重复建设、人员臃肿、包袱过重等因素也导致不良资产的产生.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因素分析 从1999年到2002年底我国政府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步伐明显加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从35%下降到21.4%,我们仍然从银行内外因素出发对此进行分析.从外部环境看:(1)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增长适度,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国企改革初见成效.1999年到2002年我国G DP 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59622亿元增长到86911亿元,财政支出大幅增长,从1999年的13187.67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2011.7亿元,这为不良资产的减少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从国企改革方面看,在1998年我国政府提出3年时间实现国企整体解困目标,到2002年底,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利润总额从1999年的997.86亿元增加到2636.1亿元(见图1)[1]. 由于不良资产的70%来自企业借款,因此不管是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还是财政支出的持续增加,只有最终借款人(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真正产生效益,才能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最终收回,否则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的不良资产得不到消化,仍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理造成障碍;财政支出力度的加大无非是国家给不良资产“买单”,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说国有企业经营成果的好转使得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中债转股部分凸现图1 国家企业利润总额(工业)与不良资产率Fig.1 State 2ow ned enterprise prof it (industry)and NPLs 数据来源:根据四大银行历年年报和历年经济年鉴计算,不良资产率按四级分类标准.效果,企业减缓了资金压力,银行不良贷款得到了再生,出现银行与企业之间双赢的局面.(2)资产管理公司成立,购买了大量不良资产.将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出来成立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AMC )是许多国家采取的解决银行巨额坏账的重要举措.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也是中国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在这方面我国的实施方案是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各自成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虽然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金有一部分是由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但这部分资金由商业银行划拨财政部,再由财政部投资于资产管理公司,这笔资金将由财政部在今后以发行国债筹资的方式返还商业银行,而且4家国有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相互独立的发债人和法人实体,有各自的资产负债表,不存在资本的关联关系.因此从性质上讲,这是从银行系统外部采取措施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理,我们将此归结为不良资产下降的外部因素.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的具体方法是:已经形成的呆账仍留在原银行,用每年提取的呆帐准备金逐年冲销;近一两年形成的逾期贷款,仍由原银行收回;对1995年底形成的逾期1年以上的呆滞贷款的绝大部分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对于企业“借新还旧”、“短贷长用”的贷款(在银行账面上名为正常贷款,实属不良贷款)以及跨1995年的项目贷款也要在剥离规模内予以剥离.4家国有商业银行将剥离的不良资产按面值向资产管理公司划转[2].从1999年4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已经成立4家此类性质的公司,专门用以吸收、消化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到2002年底总共845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0卷 接收约13000多亿元不良资产,标志着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工作基本完成,这使得4家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控制在20%左右成为可能.截至2002年底,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014.42亿元(不含政策性债转股),回收资产1013.18亿元,其中,回收现金674.82亿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33.61%和22.39%(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统计数字计算).从银行系统内部看:(1)降低经营成本,促进经营效益提高,为多渠道消化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提供了资金条件.从1999年开始,四大国有银行除了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债权外,自身也通过现金清收、债权转股权、重组盘活、以物抵债、呆帐核销等多种渠道清收和化解不良资产.这些方法的实施是以银行系统努力降低经营成本,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净利润增加为前提的(见图2)[1].图2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与净利润Fig.2 NPLs of and state 2ow ned commercial and net prof it 数据来源:根据四大银行历年年报和历年经济年鉴计算,不良资产率按四级分类标准.2002年中国银行净利润按中银集团计算,2002年的净利润不含中国农业银行. 例如:中国工商银行2001年实现拨备前利润340亿元,其中体现账面利润的是58亿元,另外280多亿元用来消化风险和财务包袱.到2002年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用其拨备前利润的80%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事实上工行用在这上面的比例超过80%(数据来源:农行网《不良资产7000亿元姜建清细解工行》(2003201207)).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两部分:一是消化历史上形成的各类财务损失,二是不良贷款核销.四大银行除了继续扩展业务范围、努力抢占市场份额外,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成了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从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四大国有银行根据《通知》精神,按照“经济、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通过撤销、归并、降格和移交等方式,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分支机构改革,精简了一批二级分行、支行(办事处)、分理处和储蓄所[3].从1999年到2002年底,四大国有银行共精简机构80255个,分流冗员813024人(见图3).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运行经营费用减少,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为消化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奠定了资金基础.图3 四大银行机构、人数与不良资产率 Fig.3 Section ,employee of state 2ow nedcommericial b ank and NPLs数据来源:根据四大银行历年年报和历年经济年鉴计算,不良资产率按四级分类标准.2002年的职工人数及银行机构不含中国农业银行. (2)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和内控机制的完善,为防范不良资产的产生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四大国有银行都强调了岗位责任明确,对贷款严格把关,建立了贷款责任人制度,“谁放款,谁负责”.不仅在银行一般业务中对岗位职责加以控制,而且在与外部公司、个人签订协议、合约,包括担保合同、采购合同、合作协议、代理协议时也进行了严格控制.这可以归结为从制度上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如工商银行在信贷管理体系中,建立贷前控制、贷时控制、贷后控制的信贷管理体系,并对法人客户建立新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细分为10个等级,以分行业和企业大小的企业评价标准值作为衡量企业信用状况的尺度,建立了以偿债能力为中心,包含多项评价指标的立体评价体系.(3)引进科学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除去经济体制、945 第5期罗 凡,等:近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因素分析 金融制度上的原因外,有相当部分归因于贷款管理手段落后、风险管理不科学.近几年各行纷纷引进包括计算机信息处理在内的先进贷款风险管理手段,产生了明显效果.如建设银行加快信贷风险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完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CM IS),在分析和衡量利率与汇率风险的过程中,将风险价值分析(VaR)和敏感度分析作为管理风险的基本手段.以上两点虽然无法对历史遗留不良资产的解决有明显效果,但对今后国有银行努力控制新增贷款中不良债权的发生提供了制度和技术上的保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按五级分类标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比例在2002年底,加权平均是26.12%,到2003年第一季度末,这个数字已经下降了1.99个百分点,下降到24.13%.不良贷款余额比上一年末下降了271亿元,去年不良贷款的余额比前年下降了700多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3 结 论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的影响,从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多种方式解决不良资产.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账面上的下降归功于向资产管理公司的坏账剥离.尽管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银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法人实体,会计上没有关联关系,但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这些不良资产只不过是从一个会计账簿转移到另一个会计账簿上.当然4家资产管理公司这几年也消化了不少坏账,但由于国有银行不良债权基数大,因此从绝对数量上看当前坏账的消化吸收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如债转股、资产证券化、贷款重组、拍卖等手段处置不良资产,这当中也包括从国外引进资金这种形式,但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如何保证不良债权的公平定价,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我们应该注意和深入考虑的问题[4].(2)不良资产处置不能过分依赖财政支出.由于不良资产的绝大部分产生于国有企业,因此有人认为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理应承担债务,即企业负债是财政性负债.虽然国企技术改造、基建项目上马等缺乏资金有财政的原因,但这其中是否也有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自有资金缺乏呢?目前我国财力十分紧张,2002年中央财政总收入11026.6亿元,总支出14123.47亿元,收支相抵赤字3096.87亿元, 4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13000亿元的不良资产全由国家“买单”更会加大财政困难,而且国债发行在2002年底已达5929亿元的发债规模(其中记账式4456亿元,凭证式1473亿元)(数据来源:新华网《我国2002年财政收支较好财政收入近1.9万亿元》(2003年6月26日)),因此搞巨额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不但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而且会使企业和银行更加习惯吃大锅饭.(3)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大信贷风险管理与资产业务创新.近几年四大国有银行都在资产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方面进行完善和改革,以期有效地控制信贷资产的风险,这些对信贷风险控制的不断探索和尝试已经或者正在产生效果.随着加入WTO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国有银行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积极学习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制度,并加以改善使之适应中国国情.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要更注重中间业务发展,改善和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尤其是个人消费信贷、票据业务,积极开展“银证”、“银保”的业务合作,改变资产业务单一的局面.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政府财政的支持、企业改革的大力推进、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完善是降低不良资产的根本途径.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企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要多渠道处理遗留的不良资产,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从而使不良率下降到国际警戒线以下,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创造良好的条件.参考文献:[1] 四大国有银行年报(1999~2002年)[EB/OL].www.(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www.(中国农业银行).[2] 张玉明.信息非均衡与银行不良资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139—143.[3] 恽铭庆.金融不良资产处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299—306.[4] 涂永红,刘柏荣.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207—216.(编辑:陈海清)055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0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