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梁勤山水画作品赏析 5
梁崎——当代文人画家
苦 熬毕生精力与心血 , 付 出 了高于他 人
几 倍的代价 , 于流派林 立的画坛上 以存 自我 。其画苍润古朴 , 雄 健淋漓 , 具有豪 放、 浑厚 、 苍郁的独特风格, 尤擅指 画。
从 未与 梁崎见 过 面 , 但 是 闻讯 后 , 立 即
画家苑麟 阁先生传授 , 系统 地临摹 了八
大 山人 、 周之冕 、 华 新 罗 等 名 家 的真 迹 ,
着《 鹊鸲图》 , 洒泪回到了母亲身边 。
庄村 的一个 回族 诗 书世 家 。祖 父 梁文 翰, 父 亲梁汝揖 皆以诗文见长 。外 曾祖 父刘光第 、 舅祖父刘 恩溥均为 当地 知名 书画家 。梁崎少年时 , 家境富裕 , 天资聪 颖, 生活无忧无虑 , 养成独处的性格 。据
梁崎 , 1 9 0 9年 2月 2 3日( 农历二月
作者简介 : 张精来 男, 天津美术 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楹联 协会副会 长; 高德钦 , 男, 天津市中华文化 学院中华文化培训 交流处处长。
o
2 0 1 3 年第 2 期( 总第 4 0 期
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初四 ) 出 生 在 河 北 省 交 河 县 东 王 武 乡 曹
刊 于《 湖社 月刊 》 的作 品 , 有野 卉 、 竹 石
径, 耐得寂寞 , 鸡窗灯火 , 有 时竞不思饥 渴, 物我俱忘 , 神游其 间。
1 9 3 1 年, 2 2岁的梁崎便 步入 画坛 , 其绘画作 品基本成熟 , 并形 成了其早期 简约、 疏朗、 飘逸 、 洒 脱 的写意 画风格 。 湖社画会创 始人金潜庵 发现梁崎 , 并邀 为会 员 , 取名“ 漱湖” ( 当时, 湖 社 在 北
五代时期中国山水画格局的影响
五代时期中国⼭⽔画格局的影响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画派,特别是荆浩的《匡庐图》的出现,在⼭⽔画发展技法上,突破了隋唐之后⼭⽔画⼤多数局限于勾填和有勾⽆皴的画法,打开了注重皴法的⽔墨⼭⽔画的法门,这是中国⼭⽔画⾃形成以来第⼀次重⼤的变⾰和创新。
后来经过董源和巨然等的努⼒,使皴法更加丰富多样和成熟,从⽽确⽴了中国式⼭⽔画的独特的表现⽅法。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画派,在表现技法上,⼜创⽴了能够体现南⽅⼭⽔特点的“披⿇皴”。
这种由董源创⽴的“披⿇皴”技法,对后世影响极⼤。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明代"吴门画派"的沈周、⽂徵明,"淞江画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弘仁、⼋⼤、⽯溪、⽯涛),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
整个清代三百年的⼭⽔画,也⼏乎全都笼罩于“披⿇皴”的表现形式之下,继承者甚多,董源可谓是江南⼭⽔画派的开⼭⿐祖。
以董、巨为代表的南⽅⼭⽔画派的影响是深远的,其⼭⽔画艺术为后世的艺术家们继承发展。
北⽅的荆浩以雄强之势影响深远,著有《笔法记》⼀书。
提出“⽓、韵、思、景、笔、墨六要”,对“六法”有所发展,关仝是荆浩的继承⼈,以江南平淡⽔墨风格影响久远。
巨然继承了董源的⾐钵。
他们⼀直影响到后来各个时代,以⾄发展成南北宗说。
所以,五代时期的⼭⽔画是中国绘画技法乃⾄理论步⼊成熟时期,⼭⽔画在中国五代时的变化是最⼤的,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个飞跃。
⼭⽔被作为⽣息的环境加以描绘,创⽴了真实⽣动的北⽅峻岭和秀丽婉约的江南⼭川两⼤⼭⽔画体系。
"荆关董巨"四⼤家的出现,成为中国⼭⽔画发展史的⾥程碑事件。
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画派,开创了⼤⼭⼤⽔的构图,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画派,则长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景⾊,体现风⾬明晦的变化。
中国山水画通鉴 三家鼎峙
三家鼎峙——中国山水画演变路迹探觅时间:2009-8-4 11:08:54 来源:文/孙丹妍点击:1356一、山水百世师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前古虽有传世可见者,如王维、李思训、荆浩之伦,岂能方驾!近代虽有专意力学者,如翟院深、刘永、纪真之辈,难继后尘。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迨于宋朝董源、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山水之法始备。
——汤《画鉴》中国山水画第一个巅峰时代出现在五代、北宋,自唐末、五代荆浩奠定水墨山水画新格,继起者接踵,而以五代、宋初的关仝、李成与范宽最称翘楚。
关、范、李三人都生活在中国齐鲁关陕一带的北方地区,描绘的也是那里的自然风光,因此,他们被认为是所谓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被首推为北宋三大家。
由于当时的社会,无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都在中国的北方,于是,北方的审美与时尚自然就成了全国的潮流。
与享有盛名的关、李、范三人相比,同时期南方江南地区的画家董源及其后继者巨然创造出与他们迥然相异的山水画风。
然而在12世纪之前董源并未受到重视,影响力也极其有限,但是在审美趣味,画家地位以及社会风气等的一系列转变中,他所代表的南方绘画传统逐渐占据了主导的位置,逮至元朝,他终于也被推上了与上述三人同样的崇高地位。
由是,中国绘画史写到元代,出现了不同内涵的两种“北宋三大家”的提法,一种是以北宋郭若虚为代表,指的是关仝、范宽与李成合称的“北宋三大家”,另一种则以元人汤为代表,指的是范宽、李成与董源合称的“北宋三大家”。
且不说“北宋三大家”两种不同内涵的转换,一部中国山水画史,浩如烟海,名家辈出,虽然关仝、李成、范宽与董源前皆有古人,后亦不乏来者,但比较兹四人的再造之功,虽古人不能方驾,来者亦难继后尘。
这是因为,此前的山水画尚未完全成熟,虽然崭露头角,终究初试啼声,而此后的山水画则已是水到渠成,呈燎原之势了,所以唯有此刻,乃是山水画将成未成的关键时刻。
山水画课件: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史
,
华 辇 之 下 歌 舞 升 平 尽 管 笔 法 是 与 李 思 训 多 少 有 关
……
物 粲 然 ” 《 龙 宿 郊 民 图 》 画 的 是 秋 日 江 南 丹 碧 掩
,
” 又 称 “ 其 用 笔 甚 草 草 近 视 之 几 不 类 物 象 远 观 则
,
董 源 善 画 龙 工 秋 岚 远 景 多 写 江 南 真 山 不 为 奇 峭 之
米《
75.5
横匡庐
《 雪
106.8
图
厘景
》
米山
厘米五代 台北故宫博物院荆浩绢本水墨
美水 国图 堪》
萨绢
斯本
城设
纳色
尔 逊
纵
138.3
藏纵
美
185.8
术
馆厘
厘
藏米 横
关仝
关仝,又名童或同,长安人,工画山水,师从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称“关家山水”。他所作山水 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 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 辣,有粗细断续之分,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画家在落墨时渍染生动,墨韵跌宕起伏,足见关仝山水画 道之精深。 《山溪待渡图》关仝喜作秋山寒林,形象洗练而完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所作秋山、林木、村居、野渡具有雄伟 苍凉的气氛,使观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此图上方正中主峰突起,瀑布在崖间飞泻而下,在山下汇成 涓涓溪流,山脚有大石,林木间露出村屋房舍,溪水边有人策驴唤渡。宋人谓关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穷谷,卓 尔峭拔者,仝能一笔而成。其竦擢之状,突如涌出。”本图正显示了此特色。画中无款,诗堂上题有“关仝溪山行 旅图”。 《秋山晚翠图》关仝师从荆浩,有出蓝之誉。人们称他的山水特点为“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 闲,”时称为“关家山水”,与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并称为荆关。画面正中画峭拔的主峰,山涧丛生寒 林秋树,涧水悬瀑曲折而下,气势壮伟。画上无款,仅边幅上有明代王铎题语,指明为“关仝真笔”,并誉为“结 撰深峭,骨苍力垕,”“磅礴之气,行于笔墨外”。画上钤有明纪察司半印及“秘园”、“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 印章,《石渠宝芨初编》著录。
山水画的境界:笔精墨妙,其美在内——访山水画名家张天潇先生
【与名家面对面】—本期人物张天潇栏目主持:夏德娟张天潇,字树弘,号明诚居士,漾月斋主人。
1988年成为花鸟画名家郭笃民先生入室弟子;2005年北京画院中国画研修班,导师为著名画家南海岩;200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导师为著名工笔画家李永文,并受教于霍春阳、何家英、颜宝臻等先生,同年《牧童》》《兴尽晚归舟》入选2007年中国高等美术学院年鉴;2010年北京现代工笔画院创作班高研班深造,受教于当代名家王明明、蒋彩萍、王天胜、李魁正等先生。
山水画的境界:笔精墨妙,其美在内——访山水画名家张天潇先生The Ideal State of Landscape Paintings: Interior Beauty with Perfect Skills of Ink and Paintbrush—An Interview with Famous Landscape Painter Zhang TianxiaoART CITY03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编者按 在第七届中国画节主场馆,张天潇先生的山水画作悄悄吸引了众多藏家的目光,参观者慕名而来者众,记者也闻讯而至。
眼前的画仿佛从很久远的年代走来,画者用笔虚灵,气韵清恬,行笔缜密,一丝不苟,水墨淋漓酣畅,生动地刻画出了山间林野一派清润自然之气。
笔法取自黄公望,干笔皴擦,湿笔点染,的苍茫之气,功力深遂;另一幅画则长松高龄,溪水村舍。
画中以两株粗壮茂盛的参天巨松压轴,寓意长青不老。
画面的远景是连绵的山岭,水溪从山中流出,至低处汇成大河,在山水林木的环抱中隐约可见幽静的楼阁,此画笔墨表现上宗法黄公望,峰峦层叠,树丛浓密,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映衬,皴擦点染兼用,整幅画气厚力陈,笔法稳健细谨,用墨浓淡相间,于满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显示了张天潇深厚的笔墨功力。
置身于画中山水的雄秀绵延的氛围里,任山风拂面,听溪水潺潺,空灵闲适、清净淡然弥漫心头,如读陶渊明的诗,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到他的山水之中……精彩!好画!于是,张天潇便进入了本刊精选的年度画家之列。
2020中外美术史话练习题及答案
2020中外美术史话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饕餮纹也称兽面纹,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充满奇异幻想的动物正面形像,欣赏的同时会给予观者一种凶猛、残忍、狰狞的感受。
2.《读碑窠石图》是北宋著名山水画家李成所作,此画中一骑在驴背上的行者正停于一座前代的高大石碑前,仰头看碑。
石碑的周围是几株苍劲的古树,突出了外界的环境特征:荒漠地区、严酷的气候和古树那种坚韧、顽强、有强烈感情特征的艺术形象。
李成的笔下,几株古树、一人一骑、一块古碑,意境是如此深邃,显示了他深厚旷远的艺术境界。
3.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它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4.元四家元代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出现使文人画走向了成熟,被誉为“元四家”。
他们的绘画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而又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减淡荒疏、吴画沉郁湿润。
可以说,“中国文人画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到此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5.《人物龙凤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画上有一位衣着华丽的女子她站在一弯月状物上,她双手拱起呈膜拜状,好像在祈祷着或是祝愿什么,而空中则有蜿蜒游动的龙和展翅飞翔的凤。
不论是人、龙、凤,他们的姿态都很生动而且非常的突出。
这是一幅用龙凤来引导灵魂升天的“魂幡”,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6.扬州画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活动在江苏扬州地区画家群体的总称,主要成员有郑燮、金农、黄慎、李鳝、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等八人,被称为“扬州八家”。
这些人的艺术主张和政治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极具创新意识,再加上他们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又被称为“扬州八怪”。
7.《游春图》为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所作,《游春图》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描绘了春游的情景,阳光明媚、春色宜人,人们在堤岸策马、游船。
中国古代画派:五代后梁.北方山水画派《荆浩》
中国古代画派:五代后梁. 北方山水画派《荆浩》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中国古代画派:五代后梁. 北方山水画派《荆浩》中国画派:北方山水画派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 公元960 年),天下局面战乱,但是并没有使绘画的创作陷入停顿。
五代时,人物画的题材内容逐渐宽泛,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为画家描绘的题材。
很多画家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写,传神写照的能力又有提高。
在技法风格上向两大方向发展:工笔设色用笔更加多变,色调比唐代有所丰富;水墨除了变形发展以外,还出现了水墨大写意的画法。
山水画在此时的变化是最大的,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一个飞跃,山水被作为环境艺术加以描绘。
“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里程碑。
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了独特的构图形式,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善于表现江南景色,体现风雨的变化。
作为中国山水画重要技法之一的“皴法” 在此时得到了很大发展,墨法逐渐丰富,水墨和水墨着色的山水画已发展成熟。
荆浩虽然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荆浩,包括关仝、李成在内则没有一幅作品传下来。
我们从实际的记载中和后人的有关摹本可以了解到,荆、关、李三人中,起决定性的是李成。
米芾曾云:“李成真见两本,伪是三百本。
”可见李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画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的是文秀的一路。
米芾又谈到:“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
”李成创造了“卷云皴”,他的作品虽没有留下,但从师承李成的郭熙的画中可以看到它的表现形式。
“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O荆浩字浩然,约生于唐大中四至十年(850-856)早年“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 ,学识渊博。
济源的风物景观多名人足迹,白居易有诗云:“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
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磴上悬崖,澄转枋口。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明代中期的著名职业画家。
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
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
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
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
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周臣山水师承陈暹。
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
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
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
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周臣被人们称为非院派的“院派”画家。
周臣是个丰产画家,流存至今的作品件件结构精整,幅幅见功力,下笔不苟。
主要传世作品有《柴门送客图》、《春山游骑图》、《桃花源图》、《山斋客至图》、《画閒看儿童捉柳花句意》、《渔乐图卷》、《辟纑图》、《春泉小隐图卷》、《水亭清兴图》、《香山九老图轴》、《沧浪濯足图》、《毛诗图》、《村社图》、《长夏山村图》、《山水中堂》、《雪山渔父图》、《北溟图》、《燕子矶图》、《观潮图》、《山间行旅图》、《松下高士图》、《寒鸦月夜图》、《流氓图》、《雪村访友图》、《林亭论古图》等。
明代中期周臣《柴门送客图》赏析《柴门送客图》轴,纸本设色,纵121厘米,横5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以杜甫《南鄰》诗中“相送柴门月色新”句意入画,描绘了杜甫和锦里先生真挚的友情。
二位知心好友谈兴极浓乃至“竟日淹留”,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直到月上东山方才告别,船工也已在船头熟睡,直至客人快要上船了,他还未酲来,说明主客送别时间之长,友谊之深。
树石皴法将披麻、钉头、斧劈巧妙结合,用笔苍劲爽利,人物形象质朴传神,线条刚柔相济,墨色浓淡相宜,是其精心之作。
明代中期周臣《春山游骑图》赏析《春山游骑图》,纵185.1厘米,横64厘米,绢本,浅设色。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所描绘的是风和日丽的春天中,游骑行旅的景致。
春山叠翠,小桥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过桥,近景山溪岸边,春花几树,山溪湍流有声,山崖巨石用小斧劈加渲染,多用于阴面,山石呈一定的亮度,使山川雄中寓秀。
麻皴起,峰峦叠翠得天真
麻皴起,峰峦叠翠得天真作者:董源披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3期孙聚成岑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当先圣文人静坐观看眼前风景,种种风物便成为他们心灵中的一幅画,演绎成万千丰姿,展现出无尽魅力,传统文人画便成为中国画坛的一道永恒主题,成为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伴随着岁月的演进,经历了盛唐的风华,中国山水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并逐渐形成了南北不同的画风,北派的雄浑和南派的隽秀,共同缔造了中国画坛的繁荣。
其中,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对中国水墨山水画发展的贡献巨大,在中国绘画史上拥有不容忽视的崇高地位,他创立的披麻皴技法,充分表现了南方山水画貌,一直沿用至今。
董源,(?-约962年),字叔达,五代南唐时画家,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自称“江南人”。
南唐烈祖昇元初曾奉命画《庐山图》,中主唐元宗时已是北苑副吏,故人称其为“董北苑”。
南唐的几位君主都雅好文艺,专门设置了翰林图画院,集中了一批知名的画家进行创作,董源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作为画家的董源,对许多题材都能熟练驾驭,他最工山水,亦画仕女与花鸟等,兼工龙、牛、虎和人物。
年轻时的董源,已经名满天下,受到了时人的瞩目,特别是他的山水画,曾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厚爱。
史载,李璟未登基时曾在庐山修建别墅,将山泉花草林木等胜景融为一体。
为了能时时看到庐山景致,李璟特地派董源创作了一幅《庐山图》。
董源将五老峰、云烟雾海、苍松翠柏、泉流怪石和庭院别墅巧妙地绘入一图,成为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李璟对画作赞不绝口,爱不释手,命人挂在卧室里,闲暇时间品画观赏,仔细体味长居庐山的妙境。
据记载,某年冬天,一场大雪,铺天盖地飘落京都,到处是一派银装素裹的世界。
李璟雅兴大发,召集群臣登楼观景,赏雪赋诗;并召来当时的画坛高手多人,分工合作,创作一幅雪景图。
当时,由高太冲画中主李璟像,周文矩画侍臣和及乐工侍从,朱澄画楼阁宫殿,董源画雪竹寒林,徐崇嗣画池塘鱼禽。
很快,一幅栩栩如生的《赏雪图》完成了。
浅谈梁庸的山水精神
浅谈梁庸的山水精神作者:于佳乐来源:《经济》2016年第05期梁庸(永),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美术书法艺委会理事,山东美协会员,临沂美协副秘书长,临沂画院院务委员,临沂琅琊画院常务副院长。
先后研修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国家画院、首师大首届李翔高研班。
师从陈振濂、卢禹舜、李翔、陈智安、刘正杰诸先生。
作品《沂蒙》获“八荒通神”第二届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优秀奖;作品《太行惠风》入选2014第八届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展;作品《望与游云日落归》入选第四届全国中国画线描展。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重要的门类,一部中国绘画史写的多为山水画的演变,形式多样的画论多半为山水画而发的议论。
说山水画是造诣最深、画法最完备的画种并不为过。
这种情况下,给学习山水画提供了诸多方便,但也给山水画的技艺超越和表达山水画精神带来了困难。
前者是可借鉴的太多太杂,后者则是山水画的精神被大多数人玩出的花样太多。
实际上对于艺术家来说,两件事或许是至关重要的: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与表现这一精神生活最恰当的表达形式。
大抵中国的读书人,永远也摆脱不了一股无可救药般的文化乡愁,它远比简单的离家思乡要宏阔而清远,那是一种传统文化之魂。
而意欲有所作为的画家,总试图汲取传统精髓而又跳出其强大的束缚,创新出一套自己的图式语汇。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
画家画山水需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要求“物我两忘”,心与物的完全相通。
即通过视觉、感官去观察自然景物。
通过游历名川大山真山实水后将所得的真实感受,将所“看”和所“悟”,以强烈个人艺术语言表现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及自己的山水情怀。
此时的山、水、树、石已不是原始之中的,而是已经渗透着画家嬗变的生命产物。
只有到达这样的地方,画家的全部灵感才会空前地活跃起来,创作的冲动才会不可抑制地爆发出来。
梁庸挥毫泼墨,任形象思维在激动的撞击中飞翔、组合、剪辑、释放,直到画出形神兼备、格调清新、风骨俊朗而韵致悠然的山水画来。
高山流水——为山水画家任勤林画作撰联
099高山流水——为山水画家任勤林画作撰联|杜 衡高山流水 ——为山水画家任勤林画作撰联杜 衡序联先生勤林,画名久也。
含冲气,援雅范;生兵圣故里,略习战法。
无墨客之骄妄,有儒者之蕴藉。
朝夕恪勤,守以敦笃。
故秉大勇也若怯,此担当之老重;大智也若愚,为幽隐之敏慧。
且寄意山林,山林便活;忘怀笔墨,笔墨自发。
其作画者,既自调机枢,又谨遵画理。
辄兴致起矣,笔意纵横;写就美景,心手双畅。
每凭案挥毫,窃自欢悦。
更悟造化出于自然,时作名川大泽之旅;逸品来自经典,每临大家名作之范。
故其挥运丹青之时,几已细咀菁华,并彻悟六合胜景,四时气象。
况其笔法定正宗,墨多涉旁脉,山川之浑,草木之滋,得以显也。
常邀约同道,谦纳批评;艺友求教,倾囊相授。
如是品德,堪可师焉。
晚学杜衡,诗兴泯矣。
好渊玄,鄙章句;处盛世文坛,未识丹青。
借骚人之才情,傲匠工之俗庸。
日月贪娱,骄之狂纵。
从知为学应日益,尤延耽其荒疏;为道应日损,常沉湎其醉迷。
虽流连逆旅,逆旅不达;钟情语词,语词亦谬。
予为文也,从不计工拙,更遑论联律。
但灵感生焉,诗心勃发;偶得佳句,天机自抒。
今遵嘱作对,能不惶恐?深感先生直似伯牙,素怀高山流水之操;杜衡亦非子期,难解流水高山之音。
此番恭览先生佳作,虽非尽窥堂奥,仍得采虬龙片甲,凤凰一毛。
且夫诗本无达诂,艺另有别解,蛇足之诮,狗尾之讥,难以免矣。
故恳请方家,多予赐教,名师斧正,躬身以期。
又此骈俪,忝为序云。
《春意》 任勤林/作100文学·艺术《名家名作》·雅趣1凭蒙恬笔,廷珪墨,蔡伦纸,写尽四海风云,千山霜雪;借黄山松,太行石,洞庭波,抛洒一腔热血,半世壮怀。
2生兵圣故里,鲜习战法,毕生恪守温良恭谨让;为缪斯信徒,精研翰墨,斯世醉心诗书画印琴。
3壮哉此山河,骛八极,通九霄,南北虎踞,东西龙盘,巍巍六合胜景,直教画圣掷笔,英雄折腰;秀兮斯画图,飞葱翠,凝澄碧,秋冬云苍,春夏雨润,渺渺四时气象,更使乐师停琴,骚客蹙眉。
《碧林鸣泉尽寒烟》
境 超旷而空 灵 ,放笔群 山 ,满纸 云烟 。情 、景 、气充 盈在笔 墨之间 ,不仅是粱玮 的心灵直接 感悟 自 然 的物态天趣 ,也抒发 着她对一 山一水 、一草一木 、一石一壑 至真至诚 的情结 ,表达着她对 大 自然 自然真切 的渴望 ,追求 着一种 宁静 、和谐 、温馨的境 界 。 粱 玮的绘画语 言和表现 手法娴熟 ,不断修正 自己的笔 墨 , 追求精 美 、完整 的画面美 而有 力 ,笔
江 山 多- N
加
公关世界 \P R WO R L D
推 荐 当代 极 具 学 术价 值 与 市 场 潜 力 的 艺 术 家 一
秋 实
粱 玮 国 画作 品
P R WO R L D\ 公关世界 们
梁玮 国 画 作 品
春 光 无 限
之 中交织着 现代女性意识 的确认 与超越 ,表 现出艺术 的真诚与 自信 ,并 在追求中发 挥着女性情 感的 优 势 ,以其 结构的完善 、内涵的 充实而有 了艺术定位 ,从而超越 了男性传统 的山水 画模 式 。
她的笔 下 ,不仅有树 丛掩映下 的灰瓦 白墙 ,也有高 山峻 岭的草莽 荆棘 ;不仅有 江流中扬 帆远航的船 只 , 也有危 崖险峰 的怪石古松 。 前景 山坳 屋舍 , 怪 石奇松 , 质感厚重;远景则 勾勒山势 , 群峰并立 , 江流宛转 ,
渺远深 邃 。远 山略施 苔点 ,间有云雾缭 绕 ,高山 、楼阁 、流水 、舟船 等均井然有序 ,其 构图繁而不 杂 、 笔墨谨 细清秀 、线条生动流 畅 ,流淌 着清丽 辽远之气 ,可 见其对 山水画的艺 术理解 与追 求 。 其 绘画吸 引人之 处 , 就 在于她 把生 活经验和 艺术 经验 ,熔 铸着 女性 的思想 、感受 与素质 ,与传统
观雄浑灵动旷逸 尽精微而致广大
观雄浑灵动旷逸尽精微而致广大作者:来源:《公关世界》2018年第04期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序》中,对中国画有独到见解,即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五代的荆浩《笔法记》提出“夫画有六要”。
荆浩六要即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以花鸟画见长的著名画家南恽笙纵情山水,其作品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隐迹立形.备仪不俗;删拔大要,凝想形物;制度时因,搜妙创真;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
故土山水深沉的抒情性,华夏神州的峰峦叠翠,湍流婉转的丰富性和严谨的写实风格都完美的体现出审美意识和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炽热感情。
正是在此意义上,应当认为画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水准的完美结合,丰富和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积淀。
宁静超逸作为学院派画家,南恽笙致力于山水艺术道路的探索和跋涉,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从绘画功底上说,他是科班出身,花鸟、年画一直是他之所长,并蛮声海内外。
他的山水画在画坛蓦然出现和声誉雀起,则是他艺术积累量变到质变飞跃后的结果。
太行山,这座雄奇天下的名山,几乎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最具重要意义的母体之一。
孕育和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山水画的宗师、大家和巨匠。
而且就其理论与传统的丰厚,“艺术成就就远超过其他许多艺术部类之罕见”而言,在中国文化史甚至世界美术史中均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曾历史性的开拓了“大山大水”、“全景式”水墨山水的独立审美图饰,在山水画美学理论和艺术创作等方面形成一座巅峰,涌现出“峭拔、雄杰”“秀丽、工致”“无我自境”审美品类的山水画家。
其成就与影响代有传人且各领风骚。
墨韵华滋南恽笙生于太行,虽现居于市,但太行峰峦叠翠间还有其所,他抬眼望山,俯身见水,行则峰峦沟壑,梦则树石云影……太行山其形、其貌、其势陶冶和唤醒他的情操,开启他对这雄奇万千的大自然生命力的理解,决定了他发现、寻找和重新确立自己……其感情的凝重、朴实和诚挚,透露出画家的心路历程。
李铁夫《四川峨嵋》创作时间考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但凡涉及西画东渐这个话题,必定绕不开广东。
传教士美术、广州十三行外销画、岭南画派等均与广东息息相关。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更藏有两幅佚名的明代《木美人图》,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油画。
李铁夫(1869—1952,其生年有很大争议)先生就生于江门市鹤山县(1993年后改为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
江门市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李铁夫少时便随族人前往加拿大谋生,进而迷恋上了西方绘画,前后就读、进修于加拿大、英国、美国数个艺术院校,并参加相关学术团体,孜孜不倦地研习西画数十年。
他尤其崇拜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Singer…Sargent,1856—1925)与威廉·梅里特·切斯(William…Merritt…Chase,1849—1916)两位大师,李铁夫的名片上注有“1905~1925”字样,并自称是这两位大师的“门人(追随者)”,1905年应当是他开始向约翰·萨金特学习绘画的时间,1925年应当是威廉·切斯逝世的时间。
他不同于明末的游文辉(1575—1633),游文辉只是在中国与日本学过西画,而李铁夫才是目前所知中国直接到西方学习美术的第一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中国式油画的樊笼,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连日本人亦承认其是“东亚油画第一人”。
并且,他的水彩、国画、书法等作品皆有很高造诣。
李铁夫长期生活在加拿大、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从美国回国,曾经辗转生活于全国各地多年。
1950年8月30日,李铁夫应新成立的人民政府邀请,从香港回到广州,同年9月2日,就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并被聘为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前身之一)名誉教授。
李铁夫1952年6月16日病逝于广州,享年83岁,因无家属继承遗产,其生前又已明确表示将所有画作捐献给祖国与人民,故他的遗物多被华南人民文艺学院收藏。
在乎山水之间也
在乎山水之间也作者:梅一梵来源:《名家名作》2018年第09期山水画体现的是中国人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和精神哲学。
一幅好的山水画,寓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仅彰显了作者的笔力和道法,也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素养与修为,立意深远,方显虚怀若谷。
面对这画作久久凝视,你会发现,眼前的一峰岭、一丘壑、一涧溪,一杂树,都是有呼吸的,带着生命的灵动跃然纸上,时而空灵俊逸,时而挺拔凝重,时而瀑流回响。
眼前这些画,即是如此。
黄宾虹大师说:“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心手相印,益臻化境。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光是师法古人是难有长进的,必须深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大量写生,以造化为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才不会只停留在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之中,而是探微钩沉、融会贯通。
画家郭双喜先生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对艺术的孜孜以求,生活阅历的深厚积淀蕴养出他画作中高格调、高品位的意境,充满了东方哲学和文化精神。
正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样的写实风格,恰是自然天成,恰是大地生生不息的本质,恰如画家淳朴无华、豁达阳光的心性。
郭双喜,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艺术研究创作中心创作员、太原书法院理事,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不断追求书画艺术的造型美、神韵美、内涵美,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
写字如做人,作画其实也同此理,艺术家创作的每幅作品同样洋溢着做人的品格。
郭双喜自幼喜爱书画,读书期间遍临书画名帖,在多年的军队生活中,他仍笔耕不辍,勤学苦练折射出他对艺术的热爱与坚守。
作画如做人,他真诚谦虚,安静沉稳,和他相处的朋友无不感到他的人格带来的魅力,这正是他画作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中国传统文人“志于道,游于艺”的品格体现,人格的坚实使他的画作富有天然朴实的质感。
《临溪人家》就是一幅以山西地域风貌为特色的画作。
山西的地形得太行、吕梁两大山系的挟制,山体大多呈雄莽厚拙之态,峰奇石峻林疏谷壑,古往今来即是画家们笔下尽情歌咏倾诉山水钟情的最美素材。
笔墨山水里的侠骨柔情
047笔墨山水里的侠骨柔情|黄玲玲笔墨山水里的侠骨柔情黄玲玲《进山采撷》 李天本/作《黄山烟云》 李天本/作面对一幅山水画,你仿佛正站在高处俯瞰着一个壮观的瀑布群,所有的水流汇集于此,从数个高低不同的狭长绝壁奔流而下,瀑布下杂树姿态各异,无不展示着恶劣环境下生命的顽强。
裸露的怪石嶙峋,深一处,浅一处,将原始森林的原始风貌展现无遗。
凑近画前,仿佛有细雨般的水雾扑面而来,有滚石惊雷由远而近,瀑布的奔涌欢腾,落地的畅快决绝,让人感觉不是在画作前,而是在某个名山大川,某个如挂壁似的瀑布前。
李天本的画作就有这种亲临感,他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苍劲细腻,壮美秀丽,雄浑博大,深厚雅致,笔墨酣畅淋漓,气韵赏心怡人。
每个人的成功之路都有上苍赐予他的引路人。
著名书画家魏启后先生曾给李天本多方指导。
中央美院李琦教授的讲座给李天本很多启发。
去年,他参加了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由著名山水画家张宝珠先生亲自授课的首届山水画高研班学习,得到了恩师的点拨和一些技巧的传授。
有了名家的指引,他的画作日渐娴熟老道。
技艺渐精,也要靠持之以恒,几十年来,李天本四处学习,光大学文凭就拿下了三个,他要撷取精华,为我所用。
生于泰山脚下的他,对大山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跋涉于山水间,挥毫泼墨宣纸之上。
一方桌,一摞纸,一点墨,一支笔,方寸之地写芳华,半生过往仍少年。
他激情永在,豪情万丈,落笔之时已成王侯。
军人的刚毅之气和在部队时习画的纯粹,就算是退伍多年,也初心不改。
他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用笔墨048文学·艺术《名家名作》·品味《山间小溪》 李天本/作《山中访友》 李天本/作代替了钢枪,他要尽情书写祖国的壮美,用心呵护每一处景点。
他站在画作前构思,构图,造型,让万千丘壑藏于画作中。
他的画作,动与静,明与暗,冷与暖,立体的,写意的,都意味深远。
远峰,孤雁,苍松,流水,仿佛一气呵成。
高山黑石,浓雾薄云,绝壁上挺立的八角亭,孤立于世,与天相接。
美术史作品分析
《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艺术特色?人物龙凤帛画是一幅现存最早的绘画之衣,是战国时期的楚帛画,它的主题表现一贵妇人乞祷以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在,体现了楚国当时的奇异幻想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化世界。
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勒的表现手法,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
人物御龙帛画是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主题是升天,画面是楚国大夫屈原驾驭飞龙,它是以单线勾勒,设色平涂兼施渲梁,用笔应物象,象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等多种变化。
21.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以虚无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纯客观自然景物的再现,他们认为,山水的美不在于山水本身,而是在于它体现了‘道’,山水与道是相合的)(‘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出自宗炳《山水画序》)23.唐代绘画在哪些方面有新的发展?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尉迟乙僧2)山水画在严明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开始划分青绿与水墨、疏体与密体,奠定了宋元以后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的初基。
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画兴起之先河。
4)石窟、陵墓壁画创造出清新鲜明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宗教的羁绊,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洋溢着时代精神。
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显示了唐代美学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