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PEST分析是对一个行业或市场环境进行宏观环境分析的工具,它从四个方面来评估所在行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汽车行业进行PEST分析。

一、政治因素: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汽车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和促进汽车销售和产业升级。

政府扶持政策的调整将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环保法规: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要求,推动汽车行业向环保方向发展。

这将对传统燃油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销售产生一定影响。

3.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对中国汽车出口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根据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变化,中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经济因素:1.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人均收入逐渐提高,这将促使更多家庭购买汽车或升级他们现有的汽车。

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增长将有利于汽车销售的发展。

2.利率和汇率: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将影响汽车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能力。

利率的上升可能会减缓人们对汽车的购买计划,而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影响汽车进口成本和出口竞争力。

3.金融环境:金融环境对汽车销售和市场融资需求有直接影响。

不断改善的金融体系和金融供应链将有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

三、社会因素:1.人口结构: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汽车市场的需求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对更多种类汽车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2.城市化进程:中国不断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的增加将带来对交通和出行方式的新需求。

这将对汽车市场和城市交通规划产生一定影响。

3.环保意识:中国人民对环境的关注逐渐增加,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汽车销售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四、技术因素:1.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销售。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将对传统燃油车的发展产生影响。

国产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国产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国产汽车行业环境分析国产汽车行业环境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交通工具选择。

国产汽车行业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国产汽车行业的环境进行分析。

首先,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国产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汽车工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国产汽车的发展。

比如,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汽车工业的升级换代;实施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国产汽车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是国产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为国产汽车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汽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了2595万辆,同比增长3.5%。

随着人们对汽车出行的需求不断增长,国产汽车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然而,国产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大。

中国汽车市场逐渐进入饱和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不仅外资汽车厂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面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国产汽车厂商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国产汽车行业的一大挑战。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42万辆,同比增长3.3倍。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国产汽车行业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

国产汽车厂商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和竞争力。

此外,技术创新也是国产汽车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核心技术仍然主要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要想取得长远竞争优势,国产汽车厂商需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能力。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PEST分析是对宏观环境因素的评估,对于汽车行业来说,PEST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

政治因素:中国的汽车行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很大。

政府的政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市场发展和推动创新。

例如,政府加大了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推动汽车行业向能源节约型、环保型方向转变。

政府加大了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汽车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汽车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人均收入、货币政策等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在增加。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对全球汽车行业的份额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经济因素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这些都会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更多的人选择购买私家车来满足出行需求,这推动了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另外,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将来的机遇和挑战。

老年人口对汽车的需求增加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市场。

技术因素:技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日益显著。

新技术的应用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

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使汽车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突破性的改变。

同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汽车行业面临着不断更新换代的压力。

例如,电动汽车的兴起将推动汽车行业向清洁能源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显示,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因素对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汽车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2011年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在汽车生产量上基本持平,然而到2012年新兴市场的生产量已经明显超过成熟市场,并以年均300万辆的速度增长。

而中国更是成为这轮增长的领跑者,预计到201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量将达到2730万辆。

中国汽车行业目前的现状是,产品组合少,技术创新能力低,制造效率低,然而现有市场非常拥挤,有超过50个厂商来竞争同一块蛋糕。

全球的制造商都开始押注在中国,他们都认为中国是个长期增长的市场,能够通过不断扩张产能、投入研发设施进行赢利。

第一,地缘政治。

从地缘政治看,政治权力正在由西向东转移,中国将逐步成为最大的经济体。

中国宏观经济的中长期利好趋势是中国汽车行业发挥潜能真正变强的基础动力。

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引人注目,其中2001年到2010年的实际GDP增长达到了10%以上。

虽然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不可能还会以这样的增长持续下去,中国目前正在朝可持续发展进行转变,但2011年到2015年预测实际GDP仍然将增长8%。

第二,人口和收入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对于轻型车的需求也会逐步加强。

在中国,城市化尽管为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汽车增长带来一些限制,比如限购政策,但中国还有150多个城市,人口都在100万以上,因此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说,这样的限购政策对于中国整个车市的影响是有限的。

到2035年,预计超过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因此中国仍存在很多有潜力的汽车市场。

到2020年,预计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将达到7亿,随着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需要更换他们的第一辆车,从而选择价格较高的车代替,比如奢侈品牌,SUV等。

第三,可持续性。

全球的政府都在抓紧出台一些关于环境方面的政策,中国政府未来将强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也正在抓紧提升现有的技术。

这种趋势在新兴经济体国家非常明显,公共及私人部门对于环保及节能基数的投资将带来行业新的增长点。

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就需要资金 和相关 人 才等 资源 的投入 , 其次 , 我 国汽车工业 劳动 生产 率也 得到 快速 提高。 汽车工业技 术水平 , 2 0 0 0年 以 前 , 我 国 汽 车 工 业 全 员 劳 动 生 产 率 一 直 低 于 5万 以 及 社 会 各 方 面 的共 同 努 力 。 元 每 人 每 年 。但 在 2 0 0 7年该 生 产 率 超 过 2 O万 元 每 人 每 年 , 2 影响 汽车 工业技 术发展 的 因素分析 2 0 1 0年 更 是 达 到 3 1 . 6万 元 每 人 每 年 ( 见图 2 ) 。 汽 车工 业 技 术 的 发 展 所 涉 及 的 因 素 很 多 , 包 括 政 府 的 相 关 优 惠政 策 、 国家 经 济环 境 、 知 识产 权保 护 意识 、 企 业 对 技术研 发的态度 、 相关 生 产力 水平 、 汽车市 场 消 费需 求 、 技 术研发 经费 、 固定 资 产 投 资 、 技术人才、 资本投资、 金 融 政 策、 交 通 管 理 等 等 。 这 些 都 会 对 汽 车 工 业 技 术 的 发 展 产 生 定 的 影 响 。但 主 要 的 影 响 因 素 有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 技 术人 才和国家优惠政 策 。
NO .15, 2 O1 3
现 代 商 贸 工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l 5 期
我 国汽 车工 业 技 术发 展影 响 因素分 析
黄静 雯 裘任 萍
( 上海 海关学院 , 上海 2 0 1 2 0 4 )

固定 资 产 投 资 包 括 对 厂 房 、 机器 、 土地 等方 面 的投 入 。 汽 车 产 业 是 一 个 资 本 密 集 型 产 业 。先 进 技 术 的 研 发 , 是 一 最后 , 我 们 可 以 从 汽 车 核 心 部 件 的 生 产 现 状 来 了 解 我 个智慧聚集 、 凝结 、 升华 的过程 , 这一 个过 程 中, 固定 资 产 是 国 汽 车 工 业 技 术 的 发 展 。汽 车 发 动 机 作 为 汽 车 的 核 心 部 件 支持其运作 的骨 肉, 必 不 可 缺 。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既 可 以 产 生 之 一 。2 0 0 0年 以 前 , 我 国 汽 车 发 动 机 的 年 产 量 一 直 低 于 当期 需 求 , 同 时也 能 为 下 期 创 造 供 给 , 是 实 现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2 0 0万 台 。 但 2 O 1 0年 年 产 量 为 1 7 1 5 . 5万 台 ( 见图 3 ) 。 源 动 力 。 固定 资 产 投 资 对 完 善 科 研 设 备 、 改进生 产设 备 , 满 足 科 研 生 产 的 新 需 要 具 有 无 可 替 代 的 地 位 。 本 文 将 针 对 汽 车 工 业 完 成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与 汽 车 工 业 技 术 发 展 的 关 系 进 行 讨论 。

(完整版)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完整版)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

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2、产业政策●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

很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

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提升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

一、市场规模和需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这为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因此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定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汽车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在电动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距离。

因此,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三、供应链和配套体系供应链和配套体系是汽车行业关键的运营环节。

一个健全、高效的供应链和配套体系可以提高汽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汽车行业在供应链和配套体系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零部件配套能力、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因此,优化供应链和配套体系,提高供应链的速度和质量,对于提升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四、品牌形象与市场营销一个强大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营销策略对于提升汽车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然而,中国汽车企业在品牌力和市场营销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相比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渗透率较低。

因此,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是提升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五、政策环境和法规政策环境和法规对于汽车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为汽车产业提供支持和鼓励,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及制约因素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及制约因素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及制约因素研究随着全球对环保和能源资源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众多国家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在这个行业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和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国家。

不过,要迎接未来挑战和机遇,需要寻找正确的发展策略,同时也必须面对制约因素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和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1.建立完整产业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建立起一些主要的汽车制造基地。

这些产业链中涵盖着汽车制造、电池制造、电池回收、充电桩建设等多个环节。

这种产业链的建设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未来,需要继续加强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建立起更加成熟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2.政策引导和扶持政府支持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非常明显和全面,包括减免购置税、免费领取号牌、减免停车费等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是为了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促进市场需求的增长。

同时,政策引导还可以加快市场竞争,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3.技术创新和转化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化,推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新型材料的应用、充电技术的升级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技术成果的保护,强化知识产权的意识,提升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效益。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1.电池成本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池。

当前电池的成本依然较高,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和销售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例如,特斯拉和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电池成本在40%以上,若想让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必须想办法降低电池的成本,并提高电池续航性能。

2.充电设施不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一种完善、安全、可靠和便利的充电设施。

现实中,充电设施不足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品牌竞争

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品牌竞争

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品牌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产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技术创新与品牌竞争成为了汽车产业的两大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现代汽车产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竞争力和更好的市场表现。

技术创新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动力系统、智能驾驶和轻量化。

1.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可以影响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从传统的内燃机到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在不断地升级与变革。

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商正在积极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技术,以满足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需求。

2.智能驾驶智能驾驶可以让汽车变得更加安全和智能化,它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要趋势之一。

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了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化驾驶系统,这些技术可以使汽车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3.轻量化轻量化技术是提高汽车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减少汽车的重量,提高车辆的加速性和操控性。

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了超轻材料和高效科技建造,可以在坚硬原料的基础上减轻汽车的重量以提高油耗表现。

二、品牌竞争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品牌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各大汽车企业都在争夺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

品牌竞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

1.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汽车品牌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影响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

例如,马自达的“Zoom-Zoom”形象可以给人们留下动感和激烈的印象,保时捷的“Excellence through Passion ”形象可以告诉人们它们是坚定,创新,以及独特的汽车品牌。

2.产品质量汽车的质量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影响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忠诚度和口碑。

例如,今年,上汽集团取得了J.D. Power 2019中国汽车质量研究中获得4个车型全品类的“最高品质”称号,这表明品控质量和优越的品牌形象的共同驱动是汽车产业成功的关键。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创新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创新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创新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市场占有率在40%左右,但产值比重仅占20%,而利润份额不到5%,显示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特征。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技术水平和创新上与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核心零部件对外依赖较强,虽然部分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整体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差,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提高受阻。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业价值链长,拉动力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通过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发展全方位合作,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汽车工业整体竞争力。

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创新能力低的原因1.我国目前的汽车产业组织形式不利于自主创新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主要形成了以五大国有汽车产业集团为主的格局,前五大汽车集团市场占有率超过70%。

但这五大汽车集团均是主要走合资道路,技术创新主体是跨国公司,对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和资源投入都不足,甚至不及民营汽车企业。

在国有汽车集团的合资模式中,外资掌握了技术创新的主导权,对合资企业有着严格的技术控制,从技术引进、转让、研发分工等方面,外资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垄断,中方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处于被动地位。

跨国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由总部进行较强的封锁,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只是以本土化的适应性技术开发为主。

虽然多年的合作,合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外溢等方面的确帮助国有汽车集团提升了技术水平,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上,对中方的提升缓慢,国有汽车集团自主品牌的发展上依然受到核心技术缺乏的掣肘,自主研发投入不足,专利申请数量不及民营汽车企业。

民营汽车企业尽管市场占有率低、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发展自主品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先天的竞争劣势以及市场竞争压力,使得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显示了较强的自主创新活力,研发投入强度明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而且走出了从模仿借鉴、合作研发到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之路。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新能源汽车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新能源汽车是指以电能为主要能源的汽车,旨在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减少车辆排放,以保护环境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本文将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二、行业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很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优惠税收、购车补贴、建设充电桩、建设换电站等。

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

欧洲联盟提出,到2030年所有新注册的轿车和轻型商用车要实现零排放。

2、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车采用的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完善。

例如,特斯拉公司采用了锂离子电池技术,大幅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

同时,智能化技术得到了应用,为车辆的自动控制和驾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市场需求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低碳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更加迫切。

例如,中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和雾霾问题日益严重,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影响因素分析1、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电池、电机、充电、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能、充电速度和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可靠、安全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2、 cost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电池等核心部件的制造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相对较高,不利于其在市场上的推广。

因此,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是行业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

对汽车产业技术学习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建议

对汽车产业技术学习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建议

及时反馈到战略层 ,造成了企业内
部学 习主 体 间 的信 息 闭塞 。最 后 ,
我国汽车企业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 响 ,对技 术 学 习 的 认 知程 度 不 高 ,
缺乏 远 大抱负和 冒险 精神 ,不能及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过程是 个追 赶和 学 习的 过程 。随 着市 场
入上存在 矛盾心 理 ,有的企业 为 了
带 来了新 的挑 战 。一方 面 ,由于我
车产业技 术能 力的提 升是从 引进模 仿的技 术学 习开始起 步的 。经过 消
化吸收 国外 先进技术 和理 念 ,我 国
车产业技 术学 习能 力的提 升 。
12 企业 员工素质偏 低 .
作 为技术 学 习的主体 ,企业 员
汽车 产业技 术学 习能 力在一 定程 度
完善技术学 习监督和激励机 制。
关键词 :技术学 习
汽车产 业
障碍 因素
企业技 术能 力提 升并不 是 自动 现实 的过程 ,而是 企业应 对环境 变
获取更多的利润 ,不肯提取或者少 提取零售额作为研发资金,有的企 业提取后作为免税利润而不用于产 品开 发 。我 国汽 车 产 业 R &D投 入
学 习和技 术能 力积 累 ,找 出符合 中 国汽车 产业 发展 的技术 追赶 模式 。
理 理念 落后 ,他们不 能及 时地觉 察
到企业 必须不 断提升 技术 能力 以适
1 障 碍 因素 分 析
1 1 R D 投 入 不 足 . &
应 市场 需求 的变化 ;另一方 面 ,处
与 发达 国家 相比 ,我 国汽车产 业的 R D投 入仍 然 是技 术学 习的 &
薄弱环 节 。一方 面 ,虽然政府 一直 在 加大研 发资金 的投入 ,但研 发支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路径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然而,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汽车产业仍然存在一些瓶颈。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分析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路径。

一、政策支持政府的重大科技项目和相关政策,对于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汽车产业“双百行动”的精神,即力争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200万辆以上,传统燃油车升级达到100万辆以上。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减税、非营利机构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研发经费,减轻企业负担,推动技术创新。

二、企业创新能力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国际汽车产业中,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往往是大公司,它们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资源优势。

在我国汽车产业中,一些企业也在积极追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上汽通用汽车公司就积极掌握车联网、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先机,不断将技术创新运用到新产品中。

此外,一些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创新企业也在加速技术的突破和升级。

三、行业协同发展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市场中,品牌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类型的企业相互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机制和创新网络。

我国汽车产业也应该加强行业协同发展。

例如,汽车品牌商可以和零部件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进某一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这样可以增强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可以加强区域间、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总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需要有政策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和行业协同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汽车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快速、更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最新版本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最新版本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最新版本PEST分析是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管理工具。

对于汽车行业,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都对其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下面是最新版本的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一、政治环境1.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将汽车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其快速发展。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消费的政策,如推出汽车下乡政策、拉动消费自主品牌政策等。

2.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给广大汽车企业带来了压力。

例如,美国对中国的汽车加征关税,对我国汽车出口形成很大制约。

3.环保政策的强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排放标准的提高、限行限号政策等,这对汽车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挑战。

二、经济环境1.经济增长趋缓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将导致汽车市场需求的疲软,这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同时,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也会导致汽车行业的资金压力加大。

2.人民币汇率波动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例,一旦人民币升值,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购买国外进口零部件。

3.融资难、融资贵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经济增速的下降和金融环境变化,汽车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得更加狭窄。

这不仅给企业运营造成了压力,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三、社会环境1.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在购车时,消费者更加注重汽车品质、智能化、环保及节能性等方面的需求,而这些也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2.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例如,新生代消费者更加注重自由出行,所以共享出行业务正在快速发展。

3.就业岗位的变化汽车行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制造的逐渐兴起,很多传统岗位将被机器和自动化取代,而新的技术型岗位则会逐渐成为就业进入的方向。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PEST即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是指为企事业组织定性的宏观环境分析方法。

下面对中国汽车行业进行PEST分析。

1.政治因素中国汽车行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税收政策和市场准入等手段,调整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例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和研发的政策,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

政府还通过关税壁垒和贸易政策,影响进口车的市场份额。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汽车行业有很大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对汽车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但经济周期的波动也会对汽车销售带来一定影响。

此外,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变化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也会对汽车行业造成影响。

3.社会因素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增加,但在大城市中,汽车限购政策也越来越常见。

此外,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导致人们对燃油汽车的选择更加谨慎,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也在提高。

4.技术因素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汽车行业影响巨大。

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都有了很大提升。

同时,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例如,出行服务平台的兴起,使得共享出行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对汽车销售和使用方式产生了一定冲击。

综上所述,PEST分析表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对中国汽车行业都具有重要影响。

汽车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演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及其制约因素分析作者:苑健斌尹景瑞许滢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0年第06期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已开始步入“汽车社会”。

由于国内汽车需求量的迅猛增长和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汽车产业; 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148-001一、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轨迹1.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从1953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汽车工业技术的形成与进步是从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开始的。

在苏联的技术支持下,当时中国在长春建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从此走出了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这一阶段,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在重型卡车方面。

1956年我国自行研制生产了第一批解放卡车,其整备重量为3.9吨,发动机排量为5.5升。

但是直到1980年前后,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近40年。

2.合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

在这个阶段,政府和企业共同选择了一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的道路。

以1985年3月上汽与德国大众合资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开始了20年的汽车产业资本合作的探索。

这种合作在轿车领域是全方位的,继大众之后,通用、福特、本田、丰田、日产、奔驰、宝马、现代等跨国汽车集团各自在中国找到合资伙伴,纷纷落户国内。

到2002年随着东风日产、一汽丰田等全面合资,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共引进了1000多项整车、零部件的工艺和开发技术,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满足了国内汽车市场95%以上的需求。

合资模式使汽车生产能力迅速增长。

然而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进展缓慢,多数企业至今未形成基本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

3.加速发展阶段加入WTO随后的几年是中国轿车产业加速发展的一个时期。

由于政府降低了汽车产业进入壁垒,外资和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路径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路径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路径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然而,要实现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进步。

因此,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探讨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路径。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现状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其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差距。

具体来看,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技术层次偏低: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中国汽车行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弱。

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模仿或者利用关键零部件进口、进行吸收再创新的水平。

2. 造车企业集中度低: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厂商数量众多,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因此,企业生产的车型、规模和经营管理都较为分散。

3. 高端技术掌握不够:与国外相比,在高端技术领域的投入不足,短板领域主要包括方向盘系统、电气系统、发动机和电动化动力系统等。

4. 企业主导创新难度较大: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实力主要依赖于汽车制造企业,但由于竞争压力和内部管理不够科学,企业创新行为存在乏力难度大的问题。

二、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路径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汽车产业需要进行大力改革,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和集成化等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具体来说,下面提出几个具体路线建议。

1. 加强自主创新:树立创新导向意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应加强自主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数值化生产。

2. 推动行业标准化:通过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建设,统一产品标准和规范,改善产业供应链和生产工艺。

3.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完善培训体系,对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加以重视和培养。

汽车技术创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汽车技术创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汽车技术创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汽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然而,在汽车技术的创新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汽车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汽车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日益枯竭,汽车行业不得不寻找更环保、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为了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汽车制造商和技术公司正在努力开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电动汽车不仅可以减少尾气排放,还可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使用可再生能源来驱动汽车也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用于充电电动汽车。

汽车技术的创新需要致力于提高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技术创新还面临着安全性和智能化的挑战。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需要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并提高道路的交通效率。

然而,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面临诸多挑战,如法律和道德问题、技术可靠性和人机交互等方面。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监管机制,加强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测试,以及提高人机交互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汽车技术创新还面临着成本和经济可行性的挑战。

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

汽车制造商需要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

为了降低成本,汽车制造商可以寻求技术共享和合作。

例如,与其他行业的技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和应用新的技术。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也是解决成本和经济可行性挑战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汽车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汽车技术创新还面临着用户需求和体验的挑战。

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他们希望汽车不仅具备高性能、低能耗的特点,还具备舒适、安全、智能化的功能。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汽车制造商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和创新。

例如,提供人性化的车内空间和功能,引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提供个性化的驾驶和座舱体验。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创新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创新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创新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市场占有率在40%左右,但产值比重仅占20%,而利润份额不到5%,显示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特征。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技术水平和创新上与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核心零部件对外依赖较强,虽然部分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整体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差,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提高受阻。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业价值链长,拉动力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通过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发展全方位合作,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汽车工业整体竞争力。

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创新能力低的原因1.我国目前的汽车产业组织形式不利于自主创新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主要形成了以五大国有汽车产业集团为主的格局,前五大汽车集团市场占有率超过70%。

但这五大汽车集团均是主要走合资道路,技术创新主体是跨国公司,对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和资源投入都不足,甚至不及民营汽车企业。

在国有汽车集团的合资模式中,外资掌握了技术创新的主导权,对合资企业有着严格的技术控制,从技术引进、转让、研发分工等方面,外资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垄断,中方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处于被动地位。

跨国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由总部进行较强的封锁,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只是以本土化的适应性技术开发为主。

虽然多年的合作,合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外溢等方面的确帮助国有汽车集团提升了技术水平,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上,对中方的提升缓慢,国有汽车集团自主品牌的发展上依然受到核心技术缺乏的掣肘,自主研发投入不足,专利申请数量不及民营汽车企业。

民营汽车企业尽管市场占有率低、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发展自主品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先天的竞争劣势以及市场竞争压力,使得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显示了较强的自主创新活力,研发投入强度明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而且走出了从模仿借鉴、合作研发到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 我国已开始步入“ 汽车社会” 。由于国内汽车需求量的迅猛增长和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 我
国汽车产业迎 来了重要 的发展机遇。
关 键 词 : 车产 业 ; 技 术 创 新 汽 中圈 分 类号 ::0 F 7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3 1 (0 )— 8 0 1 1 0 — 3 2 1 6 1 — 0 5 0 4
汽车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反映汽车产业技术水平 和创 新水平的一个重要维度。研究发现 ,国产汽车质量利用系数较 这一阶段是从 15 年至上世纪 8 93 O年代 中期。我国汽车工 低 ,平均质量 比国外 同类型 车低 1%一 0 0 2 %,油耗指标高 1% 0 业技术 的形成 与进步是从 15 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开 5%, 93 0 排放污染程度更是高出数倍 , 无故 障运 行保证期仅约是 始的。 在苏联 的技术支持下 , 当时中国在长春建立 了第一汽车制 国外的六分之一 , 经济使用寿命一般 只是国外的一半。 造 厂 , 走 出了 不 能生 产 汽 车 的历 史 。 这 ~ 阶段 , 国汽 车 产 4技 术 更 新 速 度 较 慢 从此 中 业技术创新 的重点在重型卡车方面。15 年我 国自行研制生产 96 我国企业技术更新人 均装备率普遍较 落后 ,O世纪 6 2 0年 了第一批解放卡车, 其整备重量为 39吨 , . 发动机排量为 55升。 代中期 ,我 国与美 国 、1本 两国在人均装备 率方面 的差距为 . 3 但是直到 18 9 0年前后 , 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一直处于 l ~1 倍 , 目 2 3 但 前这一差距已达到 l ~ 7 。 5 1 倍 但在人力资源方 比较低 的状态 , 同国际先进水平相 比落后 了近 4 年 。 O 面, 国汽车产业的投入却是他们的 8~1 我 O倍。 纵观世界汽车发 2合 资发 展 阶段 . 展史 , 设备更新上的巨大投入对产品质量 的提高 、 劳动生产率 的 第二阶段是从 2 世纪 8 年代 中期到现在 。 0 O 在这个阶段 , 政 提高及其他重要生产要 素的效率的提升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府和企业共同选择了一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的道路。 1 8 以 9 5年 三 、 动 汽 车产 业 技 术 创新 的政 策 措 施 推 3 上汽 与德 国大众合 资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 限公 司为标志 , 1增 加 技 术 创新 研 发 投入 月 . 中国开始了 2 O年的汽车产业资本合作的探索 。 这种合作在轿车 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 自 领域是全方位 的, 继大众之后 , 通用 、 福特 、 田 、 本 丰田 、 产 、 1 3 奔 主开发 , 提高技术 研发投入 占销售收入的 比重 ; 同时 , 借鉴发达 驰、 宝马 、 现代等跨国汽车集 团各 自在中国找到合 资伙伴 , 纷纷 国家汽车产业发展 的成功经验 , 创新研发投入体 系, 建立和健全 落户国内。 2 0 到 0 2年随着东风 1产 、 3 一汽丰 田等全面合资 , 在将 新 型的技术研发投入体制 ,逐渐形成产品研发 以企业为投入主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 , 我国共 引进 了 10 0 0多项整车 、 零部件 的工 体 , 产业共性技术 以科研 院所 、 政府 、 企业联合投入的 自主研发 艺和开发技术, 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 满足了国内汽 投入体制 , 而增强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进 车市场 9 %以上的需求 。合资模式使汽车生产能力迅速增长 。 2 营造 公 平 竞 争 的 市场 环 境 5 . 然而由于对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进展缓慢 ,多数企业至今未形 应该加 紧健全市场 的制度建设 、 法律建设 , 规范市场的行为 成 基 本 的 自主 研 发 与创 新 能 力 。 准则,消除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 的各种限 3加 速 发展 阶段 制和壁垒 , 为企业 的发展创造一个公正 、 公开 、 公平 的竞争环境 , 加入 W O随后的几年是中国轿车产业加速发展的一个时 使市场对技术学 习和创新的需求真正能够反馈 到企业 的经济活 T 期。 由于政府降低了汽车产业进入壁垒, 外资和民间资本大量涌 动中, 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 , 政府以裁判者 、 协 入汽车产业。 于是 中国汽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 汽车企业的活力 调者 的身份 , 为企业的竞争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 日益增加 , 竞争越来越激烈 , 技术 引进和模仿消化进一步深化 。 3 完善 技 术 创 新 网络 组 织 . 尤其在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开发方面,我 国已经取得了一些可人 中国汽车产业的 自 主技术创新 体系要 以政府为主导 、企业 的成绩。混合动力汽车、 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在总体设计 、 控制 为主体 、 市场为导向 、 国家科研机构为骨 干、 高等 院校 为生力军 系统 、 车辆管理 、 专用电机 、 电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 的官产学研科技创新 网络 。 他们之间通过明确的职责与分工 , 创 果, 试产 了多种样 车, 其中高性能蓄电池车已在部分城市进行了 新体 系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和促进 , 不断降低创新的成本 和风险 , 试运行 。 优化专业技术服务供给 , 进而提高产业 自主技术创新的效率 。
PplrSi c oua c ne e
科 学 大 众 ・ 学 教 育 科
21 年 第 6 00 期
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苑 健 斌 尹 景瑞 许 滢பைடு நூலகம்
(, 13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河北唐 山 03 0 ; 60 0 2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唐山 0 30 ) 60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