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永生的眼睛》3doc
《永生的眼睛》教案:感知生命的温度
《永生的眼睛》教案:感知生命的温度
电影《永生的眼睛》讲述了一名失明的少女感知生命的温度与美好的故事,本教案通过该电影的内容,帮助学生感知生命中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与人文关怀。
一、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正视生命的本质,感悟生命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感品味。
3.帮助学生培养人文关怀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学生手册、电影《永生的眼睛》DVD。
三、教学过程
1.观看电影《永生的眼睛》,全班齐看。
2.学生小组分析电影,讨论片段、人物形象、关键细节等,以《永生的眼睛》为基础,结
合生活、社会事件等进行引导。
3.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失明的少女如何“看到”世界,学习点在哪里?
b.人类与动物有何区别,如何看待动物生命?学习点在哪里?
c.通过电影,你感悟到了什么,有何收获?
4. 学生小组组织展示和交流,每组简要汇报所得到的收获和思考。
5. 课后写作,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永生的眼睛》的读后感
四、注意事项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学习能力进行具体引导。
2.课堂讨论和写作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角度,鼓励学生自由思考。
3.不提倡片面追求成绩,应注重学生品德培养。
特别是人文关怀、同情心的培养,更需要
我们的重视。
五、总结
电影《永生的眼睛》是一部让观众深思生命的电影,人生的真谛也是需要在自己的生命中理解和体悟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这部电影,让学生感知生命的温度与美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与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以及作品主题。
1.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恩、关爱和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永生的眼睛》及相关参考资料。
学生准备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预习。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5.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恩、关爱和奉献的精神。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5.5 课堂小结5.6 课后作业六、教学拓展6.1 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师分享一些与课文《永生的眼睛》相关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6.2 观看相关影片学生观看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片片段,进一步体会作品所传达的关爱与感恩之情。
七、课堂互动7.1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作品情节,增强对作品的理解。
7.2 讨论与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和问答的形式,进一步挖掘课文内涵。
八、实践环节8.1 编写感悟8.2 制作宣传海报学生分组制作关于器官捐赠和感恩主题的宣传海报,提高宣传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九、课堂小结9.2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宣传海报制作过程,展示课堂学习成果。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使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
3.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器官捐赠知识的学习。
3. 小组讨论和报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器官捐赠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情节、主题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器官捐赠的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生的眼睛》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器官捐赠知识的资料。
3.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3. 器官捐赠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器官捐赠的概念、意义和流程,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器官捐赠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小组报告:各小组依次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器官捐赠的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八、课堂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议论文。
九、课后辅导: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2. 组织课后讨论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分享机会。
课《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使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特点。
2. 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
3.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2. 掌握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 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作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作文,评价学生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永生的眼睛》文本。
2. 器官捐赠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生命的宝贵和无常。
引发学生对生死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看《永生的眼睛》短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观看《永生的眼睛》短片,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生死经历。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亲情的珍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亲情的表现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亲情的具体表现。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教师引导讨论亲情的意义和如何珍惜亲情。
第三章:友情的力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友情的力量和支持作用。
培养学生珍惜和维护友谊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友情的表现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对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友情的具体表现。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分享自己的友情故事。
教师引导讨论友情的力量和如何珍惜友谊。
第四章:生命的传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传承和延续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4.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生命的传承的表现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传承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生命的传承的具体表现。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分享自己对生命传承的理解。
教师引导讨论生命的传承的意义和如何尊重生命。
第五章:生命的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并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珍惜生命的心态。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永生的眼睛》中思考生命的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生命的意义。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生命的意义的表现。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难点: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意义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讨论其表达效果。
4. 口语表达: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如描述自己的一次难忘的经历。
5.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
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清晰度、连贯性等。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永生的眼睛》。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3. 相关阅读材料,如关于器官捐赠的articles、故事等。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5. 口语表达评价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的主题。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十章节,详细内容为《永生的眼睛》。
本章节通过讲述科学家对于眼睛的深入研究,揭示眼睛中蕴含的奥秘,让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保护眼睛、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爱眼睛的意识,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保护眼睛的方法。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PPT课件、实物模型、教学视频。
学生:学习单、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眼睛的重要性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眼睛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文章,思考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3. 讲解:结合PPT课件,讲解眼睛的结构、功能以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利用实物模型、彩笔等学具,观察眼睛的结构,并绘制眼睛结构图。
5.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设计例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永生的眼睛》2. 内容:a. 眼睛的结构与功能b. 保护眼睛的方法c. 珍爱眼睛,关爱生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b. 设计一份关于保护眼睛的宣传海报。
2. 答案:b. 学生需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具有创意的保护眼睛宣传海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中“永生的眼睛”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2. 提高学生对生命、亲情和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中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永生的眼睛”代表的是什么。
3. 探讨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如生命、亲情、爱、奉献等。
4.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如叙述方式、语言表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永生的眼睛”代表的是什么。
4. 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5. 提问与解答: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环节的积极性、合作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内化程度,以及其在心得体会中的体现。
3.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和探讨环节的表现,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永生的眼睛》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 批判性思维工具,如问题列表、讨论指南等。
4. 学生作业模板和评价标准。
八、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和人物关系,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无私奉献的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合作精神,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真实故事,展现生命的无私奉献和器官捐赠的意义。
2. 关键词汇:生命、器官捐赠、无私奉献、道德素养、阅读理解。
3.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掌握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器官捐赠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生命价值。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器官捐赠的看法。
4. 讲解:教师针对文章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
6.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心得体会,强调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4. 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永生的眼睛》文章。
2. 参考资料:关于器官捐赠的案例、新闻报道等。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PPT等。
4. 课外读物:有关生命、道德素养的书籍、文章。
六、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相关器官捐赠的资料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辅助教学。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参与。
3. 制作PPT,包含文章关键点和教学重点,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复习。
4. 准备学生心得体会的评价标准,以便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器官捐赠的资料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器官捐赠的兴趣和关注。
永生的眼睛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眼球的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眼球的功能:光线传导、成像、视觉感应等。
3. 眼睛健康知识: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 难点:眼球各结构的相互作用及眼睛健康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模型展示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眼球结构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健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张图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殊之处?”3. 学习眼球功能: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眼球模型,讲解眼球各结构的功能,并邀请其他同学补充。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眼球结构和功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眼球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3. 练习题:批改学生提交的练习题,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眼科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眼睛健康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眼科实验室或医院,亲身体验眼科检查过程。
3. 开展眼睛健康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眼球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眼球结构。
2. 眼睛健康宣传资料:包括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方法等。
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眼科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眼球结构和功能。
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及寓意;2.品味并感受寓言故事《永生的眼睛》所传递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品味。
教学准备:课本、幻灯片、黑板、石膏人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请学生们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寓言故事,与学生探讨寓言故事的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作用以及寓言的特点。
3. 师生互动,让学生提出关于寓言故事的问题。
二、讲授故事(10分钟)1. 引入故事《永生的眼睛》。
2. 教师讲述故事的过程,学生认真听讲,并边听边思考。
3. 发放课本,指导学生阅读。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2. 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出故事的寓意。
四、展示活动(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对故事的感受。
2. 其他学生需要认真听取并做出适当的回应。
五、激发思考(10分钟)1. 针对故事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一些问题,检验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拓展活动(5分钟)学生互动问答,引导学生讲述一些他们了解的寓言故事,并简单描述寓意。
八、课堂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说出故事的寓意。
2. 师生互动,再次强调故事中提到的道理。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故事的寓意,并写一篇日记或小作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读寓言故事和进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中寓意的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和价值观念。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器官捐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介绍。
2. 器官捐赠的背景知识。
3. 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掌握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其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和死亡,认识到器官捐赠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器官捐赠知识。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材料。
2. 收集关于器官捐赠的背景资料和真实案例。
3. 准备教学课件和讨论卡片。
4. 安排小组讨论的空间和时间。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引入主题。
2. 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讲解课文: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
4. 分享案例:教师分享一些真实的器官捐赠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和案例的思考和感受。
八、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关于器官捐赠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短文,或者绘制一幅表达自己对器官捐赠看法的画作。
九、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了解家人的看法和感受。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器官捐赠的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器官捐赠的现状和发展。
十、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器官捐赠知识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1. 了解人们对于生命与死亡的不同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 探讨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分析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生命和死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永生的眼睛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人希望拥有永生的眼睛?3.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阅读故事《永生的眼睛》,并在课件上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练习。
4.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课件上的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的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是否只有永生才能体现?5.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前一节的故事内容和思考的问题。
2. 探讨人生意义(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的短暂性如何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人们对死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3. 表达观点(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展示各自的观点。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绘画、写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观点和思考结果。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关于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和案例分享。
3.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
三、教学重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的理解。
2. 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的讨论。
四、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 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分享器官捐赠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具体情况和意义。
3. 分组讨论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与眼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眼睛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永生的眼睛》。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4.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准备进行分享。
6. 小组分享:让学生代表各自小组分享讨论的结果,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7.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讨论结果,强调器官捐赠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参与器官捐赠相关活动。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议论文形式,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使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
3.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4. 通过对文章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永生的眼睛》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器官捐赠。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3. 使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提前分发给学生。
2. 准备相关器官捐赠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3. 准备投影仪和投影幕,用于展示相关资料。
4. 准备录音机和磁带,用于播放相关音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眼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眼睛的兴趣,进而引入本文的主题《永生的眼睛》。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永生的眼睛》,理解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文章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强调器官捐赠的重要性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2. 调查身边的亲朋好友对器官捐赠的看法,总结他们的观点,并在课堂上分享。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九、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表达和创意等方面。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捐献器官的意义,树立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体会“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捐献器官这一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眼睛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眼睛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提问学生:“如果有一天,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你会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课文《永生的眼睛》。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如“捐赠”“角膜”“遵从”等。
3、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琳达一家三代人先后为盲人捐献角膜的感人故事。
4、深入研读(1)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例如,琳达最初对父亲捐献角膜的行为感到不满和愤怒,从“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可以看出琳达当时的自私和狭隘。
而父亲的话“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则体现了父亲的无私和伟大。
(2)探讨“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永生的眼睛》一、教学目标认识 6 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营造氛围。
(2)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器官捐献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器官捐献有关,它的题目是《永生的眼睛》。
(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思考: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③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父亲的无私奉献精神。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话。
(2)学习第二部分(第 6-8 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温迪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她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③引导学生理解“温迪的话”的含义,体会温迪的善良和爱心。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温迪的话。
(3)学习第三部分(第 9-11 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思考:琳达为什么说父亲的眼睛是永生的? 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③引导学生理解“永生的眼睛”的含义,体会器官捐献的意义。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琳达一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2)拓展延伸:同1. 2. 3. 4. 1. 2. 1. 2. 3. 1.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琳达一家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为他人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永生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永生的眼睛这种特殊植物的特点、形态及所需生长环境。
-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和表达关于永生的眼睛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及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与关爱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对永生的眼睛的学习,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永生的眼睛课件、永生的眼睛相关图片、小黑板、课件讲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应内容,准备好笔和纸。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导入话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并猜测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教师寻找图片,展示永生的眼睛的形态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永生的眼睛的兴趣。
2.激发兴趣,探索认识(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用几分钟时间思考,回答问题:“你们对这种植物是什么感觉?”“你们知道永生的眼睛的特点吗?它可以永远注视着天空和大地,你觉得它有什么特殊之处?”-随机抽查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课堂反思。
3.讲解及示范(15分钟)-通过课件和口头讲解,介绍永生的眼睛的特点、形态和所需生长环境,并指导学生记录重要信息。
-教师示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和阐述永生的眼睛的特点。
4.合作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永生的眼睛的实景或图片,进行观察,记录,并制作海报,描述永生的眼睛的特点。
-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5.总结(1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小组的成果,展示海报及描述。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和关爱这种特殊植物?6.课后拓展(1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给家里人讲述今天学习的知识,从而让他们也了解一些有趣的植物。
《永生的眼睛》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2
《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语。
板书:永生。
请你读。
什么是“永生”?2、继续看老师写。
板书:的眼睛。
一起读。
二、初读解题1、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86页,快速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
然后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开始吧!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你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指名说。
3、你很会读书。
永生的眼睛在文中指的就是把眼睛角膜捐赠给了需要帮助的人,眼睛角膜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永生。
板书:眼睛角膜读读这个词。
1)关于眼睛角膜你有哪些了解呢?2)幻灯1。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快速默读一下。
现在你对眼睛角膜有了哪些认识?3)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人死后,如果愿意捐献眼睛角膜,那么通过角膜移植还能使盲人重见光明呢!4、我们来看看文中几次写到捐献了眼睛角膜?交流:两次。
哪两次。
第一次是捐赠了琳达妈妈的眼睛角膜。
第二次是捐赠了琳达爸爸的眼睛角膜。
你找找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5、每次捐赠眼睛角膜琳达的态度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画出她的表现。
三、细读感悟(一)走进两次捐献。
1、第一次,琳达的态度是——痛苦难忍。
请读读书中具体的句子。
幻灯21)相机正音。
(评:这儿有组多音字,冲进了冲着爸爸。
你读的很好。
)我们一起读读。
2)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痛苦、生气、不情愿)你来读读。
是呀,妈妈刚刚去世就有人要取走她的眼睛角膜,这怎能不令琳达感到生气呢?谁还愿意来读读?3)你还读出了什么?你来读读。
是呀,眼睛角膜是妈妈身体的一部分,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离去时身体却少了一部分,这对14岁的琳达来说,多么痛苦。
带着这份感受谁再来读读。
4)现在,他的这份痛苦和不情愿你感受到了吗?一起再来读读。
2、第二次,琳达的态度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遵从遗愿幻灯2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1)指名读句。
2)遵从遗愿还可以说成是遵照遗愿、按照遗愿。
课《永生的眼睛》教案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提高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体会器官捐赠的意义。
2.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体会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采用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促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器官捐赠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器官捐赠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情感体验: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4. 课堂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器官捐赠的意义。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文章主题,强调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器官捐赠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材料。
2. 准备与器官捐赠相关的视频资料或新闻报道。
3. 准备讨论问题及思考题。
4.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并巩固所学知识点。
2. 通过视频资料或新闻报道,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过程和意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家庭成员的角度出发,讨论如果遇到器官捐赠的情况,家庭成员会如何选择和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永生的眼睛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过程与方法: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
初步掌握基本阅读方法。
(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较多,要深入理解领会内涵较难。
很多学生对"永生"的字面意思理解,但内涵的体会须作引导。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这话耐人寻味,学生理解会有点困难,得在反复品读中,读中谈感受,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真正理解体会含义。
很少同学对生命进行过思考。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动情智,导入新课同学们,盲童安静尽管是那么热爱生活,但是她只能用手去触摸春天,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也能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也能看见翩翩起舞的蝴蝶,那该多好啊!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许许多多像安静同样遭遇的盲人,也能重见天日了。
请同学们看两则资料。
幻灯片出示: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
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
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同学们,我们看到器官移植为盲人带来了福音,甚至可以挽救人的生命,但由于供体的缺乏,许许多多的人仍生活在黑暗世界,有的则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篇和捐赠器官有关的、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板书:18永生的眼睛)去看一看文中的一家人,为了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二检查预习,诱发情智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你们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你们做好了吗?幻灯片出示:预习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生字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谁捐献了眼角膜?谁又准备了捐献眼角膜?好,现在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捐赠盲人屡屡获奖遵从搂抱热泪盈眶给予笼罩重见天日不假思索突如其来栩栩如生与世长辞请同学们个读,再齐读。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生回答,师小结:幻灯片出示:课文讲述的是琳达一家人为了盲人重见光明,无私捐赠眼角膜的故事。
其中母亲、父亲已经捐献了角膜,女儿准备捐献角膜。
(板书:母亲父亲女儿)三释疑解惑,细读感悟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幻灯片出示)哪些段是写琳达母亲捐献眼角膜的?哪些是写父亲捐献眼角膜的?面对亲人的捐赠,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根据这两件事,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两大部分,首先让我们走进琳达母亲捐赠眼角膜的事,请同学们快速、自由的读1-5段,边读边想1师导入:当14岁的“我”痛失慈母,又听到父亲同意捐赠妈妈的角膜时,我的态度怎么样?学生默读,勾画。
教师出示幻灯片: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地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琳达同意吗?(极力反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说明什么?(琳达的内心十分悲痛、气愤)那么,就请带着悲愤读读这句话吧!(生自由朗读,师相机范读,指名读)(板书:极力反对)2师导入:读得真好!琳达失去亲人的强烈悲痛使他难以接受器官捐赠。
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吗?是什么让她改变的?(父亲的话)划出这句话,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是的,就是这样一句朴素但感人至深的话使女儿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们不禁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吧!出示幻灯片: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这段话有几句?我们可以把他分成两层意思:一是父亲认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为什么?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任何财物都是我们的身外之物,送给别人后,我们还可以买到。
可有一种东西,送给别人以后,就再也没有了,那就是我们身体的器官。
因此,父亲觉得最珍贵的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这么珍贵的东西,父亲却愿意死后捐赠他人,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他这样做可以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有意义。
师:是啊,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
对于人来说,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结,然而,如果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能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这是第二层意思。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的资料。
幻灯片出示: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
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
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此时此刻,你认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齐读父亲的话。
3师导:父亲看似普通的话语,却对女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父亲还有哪些话也带给琳达影响?出示幻灯片: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让学生闭上眼睛,设身处地地想,接受角膜的盲童重见了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花儿和梦中的亲人,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这是因为谁的帮助?盲童快乐吗?他们的家庭也将很快乐,盲童恢复视力后,会更加珍惜生活。
那么,作为捐赠者的家庭,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呢?怀着愉快和骄傲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父亲的话有没有彻底地改变琳达的态度呢?哪句话可以看出?幻灯片出示: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嘱捐赠了他的眼角膜。
此时琳达的态度不再是反对,而是遵从遗愿。
(板书:遵从遗愿)4 父亲想通过实际行动让琳达接受,事实上,不止是琳达,连十四岁的小温迪都为此而骄傲。
那些话可以看出?课文的最后重复出现了一个词语“骄傲”。
自由读文中的最后一段话,划出含有骄傲的语句。
幻灯片出示:我把外公捐赠器官的的心愿告诉了温迪。
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我紧紧地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领悟这两处“骄傲”的含义。
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第一处是温迪为外公和妈妈所作的一切骄傲。
第二处是琳达为女儿温迪的想法而骄傲。
琳达的态度已完全彻底改变了,她为女儿的想法而感到骄傲。
(板书:感到骄傲)师导入:温迪和我当年的年龄一样,都是十四岁。
但他们面对亲人捐献眼角膜的态度相同吗?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各自的态度。
出示幻灯片:琳达: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地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女儿:“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送给失明的人,让他重见天日。
”我当年是极力反对捐赠眼角膜,可温迪却自觉地捐献角膜,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啊!是什么原因呢?(父亲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可见父亲无私奉献的爱心,已经在温迪身上生根发芽。
出示幻灯片: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睛角膜!思考:父亲还留下了什么?(爱心,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这是爱的传递。
)(板书:无私奉献)四拓展延伸,发展情智导入:是呀,温迪不仅仅是妈妈的骄傲,她也是大家的骄傲。
她不仅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
课文到此戛然而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原文的结尾,读一读,也许它会震撼你的心灵。
幻灯片出示: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能想到,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身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
现在,两位昔日盲人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说说自己想对温迪说的话。
小结: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外公曾经说过(带学生):“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这不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连十四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
他们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生命的光彩。
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你认为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还有爱心,无私奉献的品质。
)五交流资料,拓展延伸出示爱心人资料: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②大学生“传递光明,延续生命”公益活动③小杨帆爱心事件④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丛飞⑤戴安娜王妃器官捐献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角膜捐赠的是有限的爱,但生命不止却是无尽的爱。
这种爱可以穿越灵魂,跨越国界,让我们共同祝福这蓝色的星球永远有绿色和平,祝福这斑斓的世界永远拥有最美的歌声。
(播放音乐:《爱的奉献》)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记住文中伟大的母亲、父亲和温迪。
为他们及天下所有愿意捐赠器官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更多的人捐献者的行列中,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光明!板书设计18 永生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