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关于对农村普通高中推进新课程改革困难的思考

关于对农村普通高中推进新课程改革困难的思考

关于对农村普通高中推进新课程改革困难的思考2007年秋季始,我省全面铺开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工作,于是乎,三湘四水的旮旮旯旯,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都扛着新课改的大旗,在上上下下的呐喊助威声里奋然前行,学校从课程功能到课程结构,从教学理念到学习方式,从课程评价到课程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和改革,教师与学生夙有的那种自主、快乐、丰富、幸福的校园生活的期望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一片新的气象便派生出来:不仅仅是学生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更加全面,更加科学,而且,学校的发展也更加长足,更加和谐。

然而,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普通高中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当中却也表现出了些许的无可奈何和无所适从。

因为一些困难的存在,农村普通高中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度是缓慢的,也是不均衡的。

具体说来,这些难处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一是校长难以担当。

首先,一所学校沿着怎样的轨道去发展,坚持着怎样的办学理念,全在于学校校长观念是否创新。

高中新课程改革说到底就是学校解放思想,依据时代要求,为社会培育出能适应建设要求的有创造精神的劳动生力军后备力量,不在于这些人读书能考出多少分,而在于他们融入社会、融入工作后能力的高下。

这个观念和以往以精英教育为主以知识教授为主的应试教育是迥然不同的,它要求校长淡化升学概念,把学校的重心工作放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平衡发展上,培养出来的学生先是德才,然后再是人才。

然而,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甚至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一所学校的评价怎么也离不开升学率这把尺子,一方面说不排对,不奖惩,一方面又喊要评价,要完成指标。

自相矛盾中把一个沉重的包袱扔给校长,让他们左右为难!其次,学校地处农村,条件落后、信息闭塞、视野狭窄,在所难免,于是想要得到的投入无法得到,想要得到的人才无法得到,人钱不到位,光有权,也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达不到新课程改革培育人才的目的,实在是一件令人难受却又无可无奈何的事。

二是教师难以承受。

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

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
新课改对农村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推动教育改革。
针对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对农村高中教育的建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培训现有教师等方式 ,提高农村高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 学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 文艺比赛、社会实践等,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实践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的成绩、表 现和反馈,评估新课 改的实施效果。
总结经验教训,为今 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 考和借鉴。
对比实施前后的变化 ,分析新课改的优点 和不足。
在新课改中面临诸多困惑,包括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综合 素质参差不齐等。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同时,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和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思考
教学方法多样化
农村高中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现代化
新课改提倡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 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
评价方式更加科学
新课改要求建立科学的评 价机制,注重学生的全面 发展,避免单一的考试评 价方式。
当前农村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生源质量下降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 质生源流失严重,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高中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可以通过培训、交流、引进等方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一、主要做法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保课改顺利实施。

一是挑选取骨干教师分别到省、市、县参加各类新课程改革实验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课改实验目标要求,理解新课程结构体系,内化课程改革理念;二是举办实验教师校内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和市、县教研员来校作新课程改革实验专题讲座,为一线实验教师指点迷津;三是开展“传”、“帮”、“带”现场培训,以课改实验教研组为核心,结合各科课程改革实际,到各科实验教师教学现场“听”、“评”、“研”、“导”、相互切磋技艺,带动全体实验教师共同提高。

2、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打造最佳课堂模式。

一是营造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情境,打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模式。

把教材作为范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赋予教材以新的内容、新的方式、新的活力,构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情境,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同时,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二是注重现代教学手段、技术的运用、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用计算机、收录机、投影机、音像教材,使静态教材产生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优质高效的效应,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开辟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的问题,主动实践与探索,使教学立足于适应社会的能力、适应生活的能力和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四是推行“绿色证书”教育,开辟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人才型课堂模式。

把“绿色证书”教育列入正式课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开发校本教材,渗透生物、化学、物理和环境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步入社会,学以致用,即使不能深造也是有用之才。

3、探索科学评价方式,推进课改健康发展。

课程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导向作用,评价目的功能、评价目标体系和评价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

学校为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一是试行发展性评价教师业绩办法,主要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业绩,不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优劣;二是大胆尝试过程性、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机制,从学生听、说、读、写、表演、情感、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想品德表现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参评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逐步养成他们在学习中反思,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

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

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

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汇报人:日期:•引言•农村高中教育现状分析•新课改对农村高中教育的影响•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思考•结论与建议录引言新课改是近年来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惑,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农村高中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教育机会。

背景介绍通过对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进行研究,为教育部门和农村高中提供参考和建议。

探讨如何在新课改中提高农村高中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研究目的和意义农村高中教育现状分析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硬件设施如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等相对匮乏。

硬件设施软件资源课程资源农村地区优秀教师资源有限,且往往缺乏培训机会,导致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高中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和国际化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030201农村高中教育资源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导致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教师数量不足农村高中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培训机会,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素质不高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很多教师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导致教师流失严重。

教师流失严重农村高中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地区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家庭背景农村地区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

学习基础由于招生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农村地区优秀学生往往难以获得公平的升学机会。

招生制度农村高中生源质量不高新课改对农村高中教育的影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高中课程改革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高中课程改革变得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从不同视角探索和实践高中课程改革。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高中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作为教育的核心,基本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表达、数理思维、科学文化识别、人文关怀等方面。

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和学科,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高中课程改革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纸上谈兵,而现在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引入实验课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高中课程改革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开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

例如,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强计算机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要。

此外,关注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也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四、推动跨学科教学高中课程改革应该推动跨学科教学的实践。

不仅要注重核心学科的教学,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能够跨领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将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进行结合。

五、加强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高中课程改革应该鼓励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在的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高中课程改革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七、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八、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高中课程改革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一、实践与探索根据课改精神,我校提出了“办富有国际视野和校本特色的现代化、示范性、五星级高中,成为师生共进、社会满意的精品学校”的目标;要求教师生活品位日益提高,业务水平与时俱进;期望学生学会生活,身心健康;学会学习,知识渊博;学有特长,勇于创新。

目标能否达成,需要我们解读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整合各种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创新教学常规,建设优质课堂,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课改。

(一)解读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由于课程标准比较原则,只规定了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而对知识点的取舍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理解,选择的知识点或案例不一样。

许多教材是原必修教材的浓缩,缺少知识铺垫。

不少学科还出现初、高中脱节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补充大量高中学习必备的知识。

加上高考方案迟迟未出台,出于对学生的高考负责,一些教师贪多求全,课堂容量增加,节奏加快,难度加深,作业偏多,导致学生的负担明显加重。

针对这个问题,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强调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注意能力要求的层次性,循序渐进。

要清晰地理解必修模块中选取的知识内容以什么方式呈现;在本学科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中,有哪些放在必修模块,哪些放到选修模块,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结构,每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模块中分别应该把握什么程度的要求,坚决放低起点,减小容量,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走进新课程,接受新课程。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了十分重大的改变。

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选取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点改变了,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改变了,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

面对教材变化,几乎所有教师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惑。

许多教师感到课时不足,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矛盾很大。

教材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些学科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要求之间、教材内容与课后习题要求之间存在差距;教材要求与初中教学衔接不够;各学科相关教学内容顺序颠倒;知识的铺垫不足;一些尚未学习的概念提前出现;甚至个别教材中出现了不少科学性的问题等。

在农村学校实践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在农村学校实践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在农村学校实践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学校积极开展语文课程改革,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

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反思。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进行剖析。

首先,农村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应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过分侧重于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忽视了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怀。

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城市学生有很大的差异,他们更加需要掌握实用的语文技能。

因此,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流和写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其次,农村学校语文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感受到学科的魅力,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

因此,语文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课文,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三,农村学校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然而,在当代社会,只有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养。

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农村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应注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在语文课程中,实践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农村学校可以利用农村实践场所、自然资源等优势,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农村文化,加深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最后,农村学校语文课程改革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农村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农村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因此,农村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只有有能力的教师才能够引领学生的学习,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实践

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实践

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作为基层校长,我亲身感受到了新课改的理念对旧教育思想的强大冲击。

一年多来的实践中,我校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更多的还有思考及思考后的困惑。

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走好“落实校本教研推进新课程改革”之路?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落实。

一、定目标,明任务,化校本教研为自觉行为我校确立了工作目标、任务和策略,以使校研成为全体湾中人的自觉行为。

1.工作目标: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使校本教研制度初步建立;校本教研活动基本展开;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并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2.工作任务: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树立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教研组即研究组的观念;探讨校本教研的具体展开方式,开辟多样化的研究途径;逐步建立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从制度、时间、条件、指导督促、交流合作等诸方面为校本教研创造宽松的环境。

3.工作策略:一是转变观念,增进认识。

从理论上弄清校本教研的定位。

二是开展培训,建立队伍。

每一教研组都要开展培训和研讨活动,一学期的培训、研讨活动不少于10次;三是典型示范,整体推动。

每一教研组都要选择1―2名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典型,从而带动本组全体教师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二、抓根本,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的学习制度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职业生活习惯,让学习成为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第一需要,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1.形式的多样性。

不管是集中学习还是自学,内容既要有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又要有跨学科知识的渗透;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有教学技能和手段。

2.安排的计划性。

每位教师每学年要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每月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业刊物;每周学习一篇理论文章;每天浏览报刊杂志,做好摘录剪辑。

三、抓基础,建立校本教研的反思制度我校采取了“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的形式。

对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思考

对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思考

对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思考为了从2010年秋季开始顺利实施高中新课改,国家教育部和甘肃省教育厅于2010年暑假对高中教师进行了全面的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为期十天的新课改网上培训,觉得受益匪浅,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培训,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现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与大家交流,以期共勉。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

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

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

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的病根所在。

对农村高中新课程实践的几点看法.doc

对农村高中新课程实践的几点看法.doc

对农村高中新课程实践的几点看法我从事高中教学己经有六年时间了,先后进行了两个轮回的高中课程教学,第一轮回教老教材,第二轮回教新教材。

从事高中教学时间虽然不长,却经历了两种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体会到了新旧教材的差异。

尤其在进行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因我所带课程时间正处于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第二个轮回,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参与学校关于新课程方面的探宄,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想与各位读者商榷:一、高中新课程的优点1、从内容结构上看:打破了学科本位主义,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文科里有计算题,理科教材出现了文科知识,各科实行模块教学,既有必学内容,又有选学内容,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

从内容设置上看,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能够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从培养目标上看:注重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一改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学会做人。

3、从学习方法上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过去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的是导演角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学生评价方面:实行学校评价、班主任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社区评价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改变了过去单一评价的方式,能够对学生形成比较客观公正、比较全面的评价。

二、目前农村高中实施新课程的现状1、取得的成绩:很多学校近几年来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教学氛围已经形成,各校课程改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为后续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支能吃苦、肯钻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各学校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新教材为依托,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尝试新的课程策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不少学校整合了课程结构,大胆开发了校本课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程意识,极大地唤醒了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展示了新的课程文化,很多学校由此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困境\原因及对策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科学竞争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由于新课改是以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借鉴进而全面推广,在农村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给农村高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农村高中的新课改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将分析新课改中农村高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一、新课改中农村高中面临的困境(一)传统办学理念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不仅注重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然而在农村的高中,由于传统办学理念的根深蒂固,教学以高考为指挥枪,以大学升学率为追求目标,在这样的办学理念下,教师往往仍然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于是有些农村的高中”新瓶装旧酒”,一方面高喊”新课改”的口号,另外一方面又仍遵循传统的应试教育老路,使得新课改在农村高中流于形式。

(二)农村高中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资源缺乏新课改的实施要求高中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设施,然而农村高中办学条件的简陋、教学资源的缺乏。

许多农村高中的课堂仍然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信息化网络教育对于缺乏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是空中楼阁。

新课改要求学校三分之一教室开设选修课,然而许多农村高中教室资源十分紧张。

由于没有良好的实验室,理化生等实验课程也只能凭着老师以纯理论、高度抽象的方式去讲解,没有琴房、体育馆、画室,更不用谈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三)农村高中教师难以应对挑战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课程实施的成败将最终导致课程本身的成败。

新课改过程中许多农村教师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据统计感到压力很大和较大的老师占总人数的70.2%之多。

农村高中教师在观念上难以更新,不了解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仍然沿袭原有的教学经验和课程理念,对新课改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2024年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

2024年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

2024年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一、新课改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新课改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然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高中,新课改的实施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挑战。

二、农村高中资源瓶颈农村高中普遍面临资源瓶颈的问题。

这包括教学设施不足、教材更新滞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农村高中难以有效实施新课改,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师资力量不足农村高中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培训机会有限等方面。

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农村高中难以承担起新课改的重任,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实施。

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农村高中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使得教学难度加大,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一方面,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学习动力,这也给新课改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五、家长认知偏差在农村地区,部分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他们往往更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非全面发展。

这种认知偏差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给农村高中的新课改带来了阻力。

六、评价体系滞后农村高中的评价体系普遍滞后,仍然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

这种滞后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七、社会支持不足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社会对农村高中教育的支持有限。

这包括政府投入不足、社会各界关注不够等方面。

社会支持不足使得农村高中在应对新课改的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

八、未来展望与建议面对新课改带来的困惑和挑战,农村高中需要积极寻求突破和发展的机会。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高中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和资源条件,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应加强农村高中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确保新课改能够得到有效推进。

对农村中学落实新课程改革措施的体会与思考

对农村中学落实新课程改革措施的体会与思考

对农村中学落实新课程改革措施的体会与思考随着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的加深,人们对新课程的评价也渐渐趋向理性。

多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承受了较多的责难,但是一直没有好的应对措施。

语文新课标的施行为我们解决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困惑,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带来了契机。

而新课标并不是解决所有语文教育教学问题的万能钥匙,很多问题的答案仍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思考: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新课改施行的最大的难处在于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本位意识,对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的新观念的挑战刚刚开始。

多年来,我们习惯了说祈使句,现在要变成“行不行”、“好不好”的商量式的对话,尤其在信息落后、教师层次差别较大的农村中学的老师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

我深深地感到在农村中学落实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的观念是最关键的。

无数的事实都证明:经济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落后,更可怕是不愿改变思想落后的状况。

如果教师的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绝对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所以,没有教师的创新意识的迸发就决不会产生具备创新观念的学生。

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变化是全面的。

教育也不例外,这首先要求我们广大的教师转变“长者”观念,由无所不能的智者走向引路人、探路者。

观念的转变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当然,也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二、评价制度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败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的评价,都应该有一套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操作系统。

虽然能客观地、全面地评价一个人很难,但至少能反映出十之七八。

过去是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就不教、教了也没用。

今天看来也许是可笑的,要否定的。

但否定之后的问题是:失去了固有的框框来一种全新的评价机制必定有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现在我们该做些什么?新课改的实践使大家认识到以前我们以“好”和“差”来评价学生,现在不行了,必须赏识你的学生,找出他们思维的闪光点。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与思考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变革。

它同样影响到大多数的高中课程,2019年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推开,其核心理念是根据新时代的需求,要求教育及教学的模式、目标、方式、评价等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运用多种师生双向、学科互相渗透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

今天笔者要从实践角度分享一下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以期为探索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进一步助力。

一、实际教学高中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科的交叉、整合和拓展。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结合各个学科,创造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跨学科、跨界思考的能力。

例如,对于化学和物理两门学科的课程,可以设置“化学反应的物理过程”、“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关系”等课程,通过比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此外,有许多学校实操出台了关于兴趣领域的课程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对应的兴趣选修,比如美术、音乐、足球、科技等等。

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好,让学生真正深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二、互联网+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策略的转化与提升。

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实习环节中,互联网+教学辅助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影音资料、抄写板、网络讲义等多种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获取知识。

而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上课情况进行分组教学、教学微调等操作。

例如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找到他们的薄弱环节并发掘潜在优势,制定一份高效的解决方案。

高中新课程改革让教育更具有人性化特色,不再是单向度的传授知识,而是依托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具多样化且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实践创新高中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立项目,合理分配任务、详细制定计划、理性评估成果,培养创新实践的能力。

教育创新: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创新: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创新: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教育创新: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创新的重要一环,旨在解决当前高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育向更加科学化、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以学生的素质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促进高质量发展。

本文就高中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概述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任务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文化,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前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急需改革。

二、认识思路1、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传承和发展文明的一种形式,教育本身也需要不断更新。

在新时代下,教育的理念、方式和结果需要更加科学化、符合社会需求、有意义和有价值。

在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知识与实践的良师益友。

政府也应该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2、教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智能刺激。

来自不同来源的知识和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3、以学生为本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帮助学生。

因此,教育体系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创造和实践。

三、实践方法1、整合课程整合课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不同的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将传统的“类别型”教学模式转变为“问题型”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2、远程教育近年来,远程教育已经渐渐成为教育创新的一种方式。

通过平台联合,视音频和网络互动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实现教育的普及。

远程教育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

3、实践教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一环。

通过参观、考察、实习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农村教育中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农村教育中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农村教育中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一直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如校舍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了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农村教育中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课程的内容和设置农村教育中的课程改革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应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农村乡村发展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可以增加一些与农村发展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农业科技、农村经济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村的现状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农村教育中的课程改革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更适合农村教育的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此外,还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邀请农村发展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广阔的农村发展前景,并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和启示。

三、改善教育资源和环境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基础上。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限制,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因此,需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

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并给予奖励和支持,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

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

中学教学参考110中学教学参考 2013年7月 总第165期浅议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和思考广西宾阳县宾阳高中(530400) 龚伟玲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530405) 黄思源随着新课改在广西的正式开展和逐渐深入,农村高中在新课改资源不足、教学理念陈旧、师资力量缺乏、学生基础薄弱的形式下,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尴尬,“新鞋老路,缺乏策略”已成为教学最突出的问题。

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与农村高中现状有冲突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素质培养的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主阵地在课堂。

但走进我们农村高中的课堂,发现远不是这么回事,许多农村高中连基本的信息、电教设施都不能普及,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手段单调,教学观念陈旧,有的教师仅把教书当作谋生手段不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有的老师思想僵化,不愿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思进取;甚至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只满足于“填鸭式”教学。

二、新课程内容设置有的偏离农村实际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城乡差异、东西部地区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异都一直比较严重。

农村的教育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还是在教育投入和教育机会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在我国目前的高中课程改革中,因对地区差异的注意不够,在课程内容中还存在以经济发达地区和文化发达地区为中心的问题。

农村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内容多是与现代都市的生活或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有关,他们对课本内容甚至缺乏最起码的感性认识。

三、农村师生达到新课改要求有难度农村高中的许多学生来自广大农村,村里读高中的人不多,同龄人很多去打工了,他们学习动力不足;不少还是留守学生,他们大多有厌学情绪,小学、初中阶段学习上欠账太多,基础非常薄弱,让他们很快达到新课标要求不太现实。

与城区教师相比,农村高中教师现有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都显然存在不足与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后 的回眸。

求 和教育发展 的内在需要 , 更成为 了一种 保障生命
个体健 康和可持续发 展的生命需求 。 正是 在这样 的 背 景下 , 教 育改革 应运而生 , 势在必行 。 课 程改革作为教育 改革的核心 内容 , 成为教育 界人 士普 遍关注 的课题 , 成为 了推动教育 改革 的突
发 生质 的改变 。 因此 , 深化课 程改革 成 为当前 推进
教育改 革的必 然之举 。
育 领域作为社会意识形 态 的主领域 , 也 正面临着一
次又一 次变革 的 内外需 求 。 近 几年 , 随着 高校 招 生 的不断扩大 , 受高 等教育的人数与社会需 要人才缺 失 的不对称现象 日益突出 , 出现 了大学 生找工作难 与某些领域和行业人力 资源严重 缺失 的怪现象 , 出 现 了基 础教 育育人 模式 的 “ 千 人一 面 , 千校一 面 ” 的办学个性模糊现象 , 再加上学业压力严 重摧残学 生 身心健康等诸多 因素 , 教育改革成 为一种社会需
口 甘建 国
( 上虞 市崧 厦 中学 , 浙江上虞 3 1 2 3 6 5 )
三十余载 的改革 开放 , 推动 了我国经济社会 的
迅 猛发展 , 社会 的意识 形态发 生 了深刻 的变化 。 教
办学 的 自主性 、 学校 培养模式 的多 样性 、 学生 发展
的选择性 等衡量 教育 改革成 效 的价 值 因素仍 没有
勇气和牺牲精神 远远不够 。 为切 实保 障课程改革有
序、 有 效地 推进 , 我 们把全 面构建 课程 实施 的要 素
是从 历史文 化 的视角对 中美 高 中选 修课 作
比较 研究 , 让广大教 师在 比较研究 中领悟 到深化课
关 的事 , 再无趣 、 再无益 也必须做 , 凡是 与高考 升学
无关 的事 , 哪怕再想做 、 再 有意义也必须舍弃 。 切 实




性。
改 变普通 高中这种 现状 , 是 学生 的呼 唤 , 是 教育 人 的呼唤 , 也 是全社会 的 呼唤 。 深 化课程 改革关 系 到
《 浙江省深化 普通 高 中课程 改革方案》 指 出, 学校要根据本 校 、 本地 区实 际, 充分 利用
各 类社会资源开设 四类选修课程 ( 知识拓展类 、 职 业技 能类、 兴趣特 长类 、 社会实践类 ) 。 上虞 市崧 厦 中学为 浙江省教 育厅 确定 的省普 通高 中多样 化发展选 修课 程建设试 点
基 于上述认识 和理 解 , 作为浙江省一所农 村普
通艺术 特色高 中 , 我们 积极贯彻浙江省深 化课 程改
革 的“ 调结 构 、 减 总量 、 优方法 、 创条 件 ” 的指导 思
想, 在理 解顶层设 计理念 的基 础上 结合学 校实 际 , 率先践 行浙江省深化普 通高 中课程改革 的方案 , 虽 取得 了一些经验 , 但也 遇到 了许多改革 发展中的问 题。 现就我校深化课程 改革 的思考与实践作行 动研
年制 向学分制转变 的徘徊 过渡阶段 , 高考选拔评 价 体 系仍 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 学 校仍 以学生成绩 为主 要依 据来评 价教 师。 因此 , 教师 很难有 勇气 去守 望
课 程改革是 整个 教育改革 的核心 , 也是深 化教 育改革 、 程是一项 系统工程 , 是一 次对 长期实行 的课
做着 相 同的事 , 应 对高考 和升 学 ; 大 家上着 一样 的 课, 共 同做着没完 没 了的试题 , 进行 着无休 止 的考
试, 学生甚 至成 了考试 的机器 ; 凡是 与高考 升学 相
式 的很大 转变 , 但 是离 社会 的需求 、 人才 培养 的需
求 与教 育改革发展本 身的需求 尚有许 多差距 , 学校
学校 。 按 照浙江省 深化普通 高 中课 程 改革 的要求 , 学校 目前 已形成 了符合本校 学 生发 展
需要且 富有特色 的课程体 系 , 已开发 的各 类选修课程达 到 6 0多 门, 在数 量和质量 方面满 足 了学 生多样 化 、 个性化选择 学 习的需要。 本 期“ 前沿” , 我们 约请上虞 市崧 厦 中学教 师撰 文, 介 绍他们在 高 中选修课建设 中的探 索与思考 。
改革提供 了强有力的舆论保障和理论准备 。
二、 全面构 建课程 实施 的要素 体 系 。 形成 课程
结构 、 课程设 置 、 课 程开发 、 课程管 理 、 学分认 定等 课程要素管理 的相关文件和制度 , 切 实保障课程 改
革有序并有效的推进
修课 , 我们 还面 临着一些 切实 的难题 , 譬 如在 由学

统 一思想 。 守望 理想 , 引导 教师 、 学生及 家
长投入 到深化 课程改革的实践 中去
在普 通高 中 , 几乎所有 的学生 、 教师 、 学校 整天
破 口。 新 一轮基础教育 的课程改革成果 为深化课程 改革带来 了强大 的信 心和动力 。 但有识 志士也清醒 地看 到 , 新 一轮课程改革 虽然带来 了教 育理念和方
上述 三大举 措 较好 地 发挥 了课 程 改革 中组 织 者、 实施者 、 参与者 的积极性和 自觉性 , 为深化课程
每位学 生的幸福和成长成才 , 关 系到学校 的健康 发 展, 还关 系到我们 整个 民族 和 国家 的未 来 。 应试 教
育 的弊端 , 教师 和家长是看 到 的 , 课程 改革 的价 值 和意义 , 教 师和 家长也是 理解 的 , 但要 全 面推行 选
教 育 的理想 , 主动投入 到课 程改 革 的实践 中去 , 家 长 也 因为让 子女进 入理想 大学 的眼前需求 而容 忍 应试 教育 的弊端 。 为改变 这种 现状 , 我们所 做 的工
作是 :

程体系 的颠覆性 的革命 , 也是一 次对统一育人模式
的颠覆性 的变革 。 这是一件难事 , 难 于上青天 , 光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