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方式
2024年高考试题命题原则和命题要求
2024年高考试题命题原则和命题要求2024年高考是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了解高考试题命题原则和命题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命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高考试题的科学性是命题的首要原则。
试题内容必须符合学科理论,遵循教学大纲,体现学科特点,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同时,试题还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平性原则高考试题的公平性是命题的重要原则。
试题内容必须符合国家考试大纲,确保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题型等各方面都公平合理。
同时,试题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避免出现歧视性内容。
3.创新性原则高考试题的创新性是命题的亮点之一。
试题内容应该注重创新,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试题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命题要求1.紧扣大纲,贴近教材高考试题命题要求紧扣教学大纲,贴近教材内容。
试题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涵盖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同时,试题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度适中,区分度高高考试题命题要求难度适中,区分度高。
试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设计,确保难度适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同时,试题还要注重区分度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
3.题型多样,覆盖面广高考试题命题要求题型多样,覆盖面广。
试题应该包括各种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便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试题还要注重覆盖面广,涵盖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使试卷具有较高的知识覆盖率。
4.贴近生活,注重实践高考试题命题要求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试题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试题还要注重实践性的设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中国高考命题说明
中国高考命题说明一、命题宗旨与原则高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入学考试,旨在全面、准确地评估考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提供科学依据。
命题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命题应遵循学科规律,体现学科特点,确保试题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公平性:命题应面向全体考生,确保试题的公平性,避免对不同群体考生产生不利影响。
3. 综合性:命题应全面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素质和思维品质,促进考生全面发展。
4. 选拔性:命题应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能够将优秀考生与普通考生区分开来。
5. 导向性:命题应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命题范围与内容高考命题以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全面考查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
具体内容如下:1. 考查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定律等。
2. 考查考生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分析推理等。
3. 考查考生的基本素养,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等。
三、命题形式与结构1. 命题形式:高考命题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750分。
2. 题型结构: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每种题型都有一定的分值比例。
3. 难度结构:试题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适应不同层次考生的需求。
4. 时间结构:考试时间为2天,每天3小时,具体时间安排根据科目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命题难度与要求1. 难度要求:高考命题难度根据考试大纲和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设定,要求试题难度适中,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
2. 难度分布:试题难度分布应合理,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比例一般为3:5:2。
3. 难度调控:命题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试题难度进行适时调整,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选拔性。
五、命题质量与评价1. 命题质量标准:高考命题应符合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内容准确、科学、严谨,语言表述清晰、简洁、规范。
如何应对高考作文的命题和写作要求?
如何应对高考作文的命题和写作要求?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语文素养、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窗口,也是很多考生感到焦虑的难点。
面对层出不穷的命题形式和不断变化的评分标准,该怎么办?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建议:一、掌握命题规律,预测考题方向高考作文命题并非毫无规律,近年来命题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紧扣时代主题: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引导考生思考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等议题,例如科技发展、社会责任、文化传承等。
2. 注重实际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等。
3. 突出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时代精神、传统文化等,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例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等。
通过对近年真题的分析总结,考生可以分析和预测命题方向,并提前积累素材、练习写作。
二、认真审题,明确写作意图审题是写作的关键步骤,要细致入微地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式、语境,明确命题意图,把握写作方向。
1. 关键词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白其含义和指向。
2. 句式分析:理解题目中的逻辑关系,确定写作思路和论证方向。
3. 语境分析:考虑时代背景、社会现状、个人体验等,把握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
只有认真审题,考生才能准确明白命题意图,确定作文写作方向和内容。
三、建立写作框架,保证内容完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充分展现逻辑思维能力和结构组织能力,因此建立清晰的写作框架至关重要。
1. 结构清晰:区分总分、分总、并列等常见结构,确保行文逻辑完整。
2. 内容充实: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事实、道理、事例等素材支撑观点。
3. 过渡自然:使用过渡词语,使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流畅。
合理的写作框架可以帮助考生理清思路,保证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四、磨砺语言表达,展现文采风采高考作文不仅要求内容深刻,更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
1. 规范准确:使用准确的词语,尽量避免语法错误,使语言简洁流畅。
新高考命题要求与原则
精简情境
识记与理解知识
经典问题
十二、什么是好题的定义?
好题就是适应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基本要求的试题。好题一般都有明确的思维元素, 能够充分表现思维过程,有科学合理的评分规则。
好题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科学性、公平性、原创性、时代性、导向性。
★科学性:即符合学科自身的本质和规律的原则,具有充分的理据性和合理性。 ★公平性:即对每一个测试对象来说,都应是公平的,都是未见过的。 ★原创性:试题从情景、立意、设问都是原创的,其他资料尚未出现过的。 ★时代性:要体现国家现阶段对考试的要求、要与社会生活和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
设计融入情境、梯度合理、遵循学科逻辑的问题链,重在指示思考路径,考查学生问 题阐释的能力
配置紧扣问题、整合课程、适度超前的跨界知识,重在促进即时学习,考查学生获取 新知的能力
呈现显隐有度、供给及时、多元互补的信息源, 重在支持作答建构,考查学生运用证 据的能力
九、应对素养考查的教学策略
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分析及创新性探讨
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分析及创新性探讨高考语文作文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重要途径。
作文题的命题规律对考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在命题中创新,激发考生的思维创造力。
一、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分析1. 体裁多样化高考语文作文题在体裁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写景文等。
这种多样化的命题形式既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表达需求,又能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话题广泛性高考语文作文的话题涉及生活、历史、文学、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多样。
这种广泛性的话题设置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3. 思维拓展性高考语文作文题在命题上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对所给话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这种拓展性的命题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文体融合性二、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创新性探讨1. 拓展话题范围在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中,可以适当拓展话题范围,引入当下社会热点、科技新颖话题等,使命题更具时代性和接地气。
这种创新性的命题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2. 强调思维引导在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中,可以多引导学生扩展思维,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进行联想、比喻、类比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种创新性的命题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水平。
3. 注重文本融合在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中,可以注重文本融合,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融入古诗词、名言警句等,使作文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这种创新性的命题形式能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4. 强调创新表达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分析和创新性探讨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高考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
高考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高考考试命题要遵循科学的原则,注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
2.公正性原则:高考考试命题要体现公正性原则,不偏袒任何一个地区、学校和个人。
试题应该平衡、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个群体。
3.适应性原则:高考考试命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设计试题,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4.创新性原则:高考考试命题要具有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可操作性原则:高考考试命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6.综合性原则:高考考试命题要综合考虑学科的整体性,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总之,高考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公正、适应、创新、可操作和综合。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高考标准的试题,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 1 -。
命题的基本要求
命题的基本要求一、命题目标:1.试题预达“六个符合”目标,即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符合科学评价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2.试题预达“三个满意”目标,即让学生满意、让教师满意、让专家满意;3.试题预达“三个导向”目标,即让学业考试成为新课程把握的导向、成为新课程教学的导向、成为新课程评价的导向;4.试题预达“三种境界”目标,即让学业考试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再次学习再次受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品味快乐的过程。
二、命题原则:1.目的性原则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目的不同,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就不同。
前面提到,平常的检测主要是诊断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则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学习水平,初中(小学)毕业学业考试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是为高中(初中)阶段的招生提供依据,而竞赛则是一种选拔性考试。
目的各有侧重,命题就会不同。
2.科学性原则编写的试题不但要求其本身没有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而且试题表述要规范,尽可能采用学科术语。
从新课程命题的发展趋势来看,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一定比例,设计一些能充分体现学科思想方法,动手操作实践等内容的试题。
3.简洁性原则试题的语言表达要简洁、精练,每道试题应该清楚地提出一个或几个独立而明确的问题,学生阅读题干后能够明确他们要解答的内容,不存在理解题意的障碍。
4.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教材内容的难易度、《课程标准》要求,编制的试卷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
一方面,试题本身要具有层次性,这主要体现在解答题中,即每一题中的各个小问题难度应有区别,要有一定的梯度,即使该题是难题,各小问中也应设计难度较小的问题;另一方面,整卷试题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通常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排列。
5.创新性原则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奇性上,而试题的新奇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奇性、创设情境的新奇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
高中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
高中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
1.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考试题目必须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相符合,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考查能力和素质。
考试题目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公平公正。
考试题目应该公正、公平,不得有歧视性,不得利用学生的个人背景、家庭条件等因素干扰考试公正性。
4.考查多样化。
考试题目应该考查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不能过于单一、机械。
5.合理难度。
考试题目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难度,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难。
6.易于评分。
考试题目应该明确、清晰,容易评分,避免出现模棱两可、难以评分的情况。
7.注重实用性。
考试题目应该注重实用性,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实践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8.注重创新性。
考试题目应该注重创新性,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考试命题理念和经验,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命题方式和形式。
- 1 -。
语文新课标命题的原则
语文新课标命题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学习完成情况角度命题,而不是站在教师角度命题。
2、注意把握命题范围,不能超出学生学习知识范围。
3、把握命题难度,一般要站在中等生角度确定试题难度;就是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也要控制数量。
4、坚持以教材为主体,可以适当拓展延伸,但是不能超出学生在教材里学到的知识点,或者运用知识点解决的问题。
5、把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既要考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要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一、2023高考命题要求1.1 突出素质教育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改革的不断深入,2023年高考命题要求突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1.2 强调综合能力2023年高考命题要求强调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考查考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1.3 注重实用性2023年高考命题要求注重考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命题不再追求题目的难度,而是更关注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考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2023高考命题原则2.1 公平、公正高考命题的首要原则是公平、公正。
命题应该充分照顾到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确保考生能够在公平和公正的环境下参加考试。
2.2 全面发展高考命题要贯彻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不仅仅看重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关注考生的综合素质。
2.3 突出创新2023年高考命题要突出创新性原则,命题要追求新颖和多样化,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2.4 服务社会高考命题要贴近社会实际,服务社会需求,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适度减负2023年高考命题要求适度减负,注重考生的身心健康,避免过多的重复、冗余知识,并创造更加轻松的考试氛围。
2.6 稳步改革高考命题要秉持稳步改革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循序渐进,逐步完善考试内容和形式,使命题更加贴合时代潮流和教育现实需求。
三、结语2023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为考生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多样化的考试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教育部门和各相关教育机构能够认真领会和落实这些要求和原则,共同努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2.7 科技应用高考命题要贯彻科技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考题和评价方式,注重考查考生信息获取、处理、利用、创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考试的现代化水平。
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与技术
度, 高考 理 应尽可 能做 到 公 平合 理 , 不
水平。 这一情况今年有了根本的改变, 我
们没有发现哪一套题目存在明显的城乡
不 平等现 象。 其次是, 尽可能使 所有考 生都 有话
作 干溪遍 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
不浅种荷花 ) 根本就是一首浅显的写景 诗, 不是一首哲理诗。 读不出哲理, 然 自 就无法写好这一篇作文。 勉强读出的所 谓“ 哲理” 诸如因地制宜、 , 因材施教、
想成真的材料, 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理
解 和 体 会 写一 篇 文 章 ) 、四川 卷 ( 考 让
高考试卷作文命题, 可以探讨的问题很
生根据点构成线、 构成面、 构成几何体 的道理 , 写一篇文章 ) 对许 多考生而 ,
多, 这里不打算面面俱到, 只准备结合 今年 的考题 , 谈两个 问题 : 一个是命题
题 目, 是特 别 容 易引起公 众 的关注 和 总 热议 , 因而也 特 别有 探讨 一番 的必 要 。
至相等的了 , 解 而不能出现一部分考生
考生留下多少 自由发挥、 随意驰骋的空
间。 湖北卷 ( 提供了几条神 奇想象、 幻
熟悉、 另一部分考生不熟悉的情况。 像
2 0年江苏 ( “ 09 以 品味时尚” 为题写一篇 文章 ) 安徽 ( 、 就赛车运动中的弯道超越 现象写一篇思考或感悟文章 ) 江西 ( 、 以 圆明园 “ 兽首 ” 拍卖为话题写一篇议论 文) 三省的作文题, 明显有利于生活 就 在城市、 家境较好的考生, 而不利于乡 村、 家境贫寒 的考生。 后者因为较 少甚 至没有看 电 、 视 上网、 看报纸的机会, 对 话题及相关材料不熟悉, 较难发挥写作
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原则
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原则作者:郝友斌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05期一、公平性原则公平性是高考的核心价值观。
高考作文试题命题应该遵循公平的原则。
衡量作文试题的好与不好,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高考作文试题的公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公平性。
作文试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对每一个考生应该都是公平的。
检验作文试题是否公平,不是由语文专家说了算,也不是由知名作家说了算,得由考生说了算。
考生有话可说,并且能够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才华的试题,就是好的作文命题。
越多的考生有话可说,试题就越好;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就是最好的作文试题。
反过来,只有一部分考生有话可说的,就不是好的试题。
所有考生都无话可说的,就是质量最差的作文试题。
高考作文试题应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既适应城市考生,也适应乡村考生;既适应男生,也适应女生;既适应汉族考生,也适应少数民族考生。
如果说高考作文试题是一道菜,那么这道菜应该适应所有就餐者的胃口,不能偏辣,不能偏咸,不能偏甜,也不能偏苦。
只适应少数人口味的菜是不应该端上高考这个餐桌的。
如2008年浙江卷“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照顾了城乡考生,体现了公平性。
而2009年江苏卷“品味时尚”,则对生活在乡村的考生是不公平的。
检验一道作文试题是否公平,还要看这个试题是否在以往的考试中出现过,是否有同样或相近试题的文章在考试之前见诸报刊,要尽力避开宿构。
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要避开那些流行的复习资料和各种书籍经常引用的材料。
第二,文体的公平性。
只要有利于考生施展才能,有利于主题表达,有利于考场发挥,不管什么体裁都可以展现考生的写作水平。
高考作文试题如果指定体裁,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因为有的学生擅长写记叙文,有的学生擅长写议论文,有的学生擅长写抒情散文,还有的学生喜欢写诗歌。
如果只要求写某一种体裁,则对擅长这种体裁的学生有利,但是对于不擅长这种体裁的学生就造成了写作的不公平。
新课程背景下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方式作者:朱建国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7年第12期习作能力测试是衡量、评价学生实际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科学地检测学生的习作能力,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获得可靠的反馈信息,借以调整和改进习作教学。
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习作的反馈信息,使其进一步确定下一阶段的习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在习作能力测试的诸环节中,命题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命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测试的成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语文考试评价方式的不断变革,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1命题要有针对性命题的针对性就是要研究题目如何出得切合学生的实际,如何因年级、因班级、因学生而异,不能“一刀切”,不能“一种活动一道题,不分年级高和低”。
一般说来,处于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认识事物往往靠直接感知。
指导他们练习写话时,要让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具体事物,也可写想象中的事物,初步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知。
时间的距离要短些,空间的范围要小些。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年级递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对事物的认识也不断加强,命题也要随之提高要求。
如以“看文艺表演”为内容命题,可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用几句话写出看了哪些节目,自己看节目时的心情如何;第二学段(3~4年级)的三年级学生则要重点写出其中的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如《魔术表演》、《快板说唱》等;第二学段的四年级学生可写《看文艺演出》、《记一次文艺演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可写《一次精彩的文艺演出》等。
2命题要有启发性命题的启发性,就是要研究习作的命题如何扣动学生心弦,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习作。
要使命题具有启发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符合他们兴趣的事他们就乐意去做。
同样的道理,和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不仅能化解他们考场习作的紧张感,还能转化为习作的内驱力。
新课程理念下写作命题原则
、
角度来考虑 。 “ 让作文成 为一种快乐的历程 。 ” 命题应着 力于 开掘 学生身上的言语潜能和欲求 。
正确 的写作动 机就是要 以学生为本位 , 命题要 让学生有 写 的欲望 ,并与其 内在的表现需求相一致 写作不 是单单为 了“ 应试 ”或 “ 应世 ” ,更重要的是为 了 “ 应性 ” ,是抒 发惰 性和 思想 。叶圣陶先生 曾经 说过 :写作 的原动 力,是对 生活 的感受积淀 到了不得不发 时的那种冲动 ,“ 待写作 的欲 望兴 起 时,便大胆地 、 自信地 写作。 ” 这就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 , 是主动 的 自发 的行 为。我 写我心 ,目的是 自我 的抒 发,一切 由表达 的需要而 定。因此,在写作命题上要给学生 的写作较 大 的 自由以适应这种 “ 应性 ”写作 的特 点。夏丐尊提 出写生 活 日札就体现 了 “ 应 性”特点 。日本小砂丘在他 的 《 我之作 文生活 》中说:“ 作文之法 不应仅是在学校里 ,仅是在作文 课上进行 。 我认 为作文之法首先是作为生活的个人对个体 的 自觉 。 ”任何让作文变成 “ 来 料加工 ”的 “ 操作 ”或是主流 话语 的传声筒 的做法 都是 不对 的。 写作命题要尽量减少对学 生写作 的束缚 , 为学生的心灵 自由和 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 和广 阔空 间,鼓励 自由表达和有 创意的表达 。
新课程理念下 写作命题原则
高凤妹
(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2 )
[ 内容提要] 以往的写作命题原则存在着许多误 区,已不 能适应 时代 发展的要 求,写作作为一种精神生产 , 写作 命题 就是 要从有利于促进人的 自我实现 出发 ,要有利于学生建构 写作 的精神家 园。写作命题应体现人文性 、 序列 性、实用 性 ( 为着 明确 对象和 目的 ) 、审美性 、多样 性的统一。 [ 关键词】 课 程;理念;写作;命题 ;原则 [ 中图分类号] G6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7 4 2 7( 2 0 1 4 )1 作命题要从有利于促进人 的 自我实现 出发 , 要有利 于学生建构写作的精神家园 。以往 的 命题 内容上重视文道合一 ,形式上 以教师命题为主,较少关 注学生 的写作主体性 。新时代下 ,我们应对传统写作教育和 写作命题进行反 思, 在 更加开阔的视野上思考认识写作 的意 义和价值 , 探讨 写作命题 的新的观念 和原则,使写作教育能 适 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总的命题 精神: 注 重培育写作主体健 全 的写作人格意识 , 促成写作 素质的全面 和谐发展,培养求 真 、立诚 的写作态度,健康的写作学习心态和习惯 ,及面 向 生活与心灵、精神的写作实践 能力 。 命题注重内在动机的培养 命 题要能激发正确的 内在写作动机 。随着社会 的变迁 , 产业 结构的改变 , 价值观念趋于 多元化 , 人们对传 统的教育 提 出了挑战 ,提 出:“ 人 ,就是 目的,不该被当成工具 ” 。学 生是有感情有灵性的人 , 人有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写作要满足 人 的这种精神需要 , 也就是说写作在满足人 的社会 交往 需要 的同时,还应有更高 的要求 , 这就是 写作最 终要满足 的是人 的言语上 自我实现的需要 。 我们 的命题就 是要 从二 者并重的
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与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与评分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和评分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和现行的评分标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1. 多样化的题材与角度: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鼓励考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展开写作。
例如,命题可能涉及到环境污染、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等当下热议的话题,要求考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高考作文命题不再要求纯粹的客观叙述,更注重考察考生的主观思维和创新思考能力。
命题可能要求考生运用个人观点、亲身经历或拓展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和论证。
3. 推理与议论的相结合:高考作文命题往往要求考生进行推理和论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观点。
考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要运用合理的论据和逻辑推理加以支撑。
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思想观点、内容要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和规范性五个方面。
1. 思想观点:考生的思想观点要明确、独立、深入且有说服力。
考生应明确自己的立场,并能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丰富的事实、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2. 内容要点:考生应能充分表达命题的要求,包括准确理解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同时,要避免内容的重复和空泛的陈述。
3. 组织结构:考生的作文应具有合理的结构和条理性。
文章开头要点题并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部分要有扎实的论证和丰富的例证,结尾要有合适的总结。
4. 语言表达:考生的语言表达要准确、得体、流畅。
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并能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5. 规范性:考生的作文要符合规范的写作要求,包括字数要求、格式规范和时间控制。
三、应对高考作文的建议1. 深入研究命题:了解命题的背景和要求,理解问题的关键点和论证方向。
可以通过阅读报纸、书籍和参加讨论等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2. 训练逻辑思维:高考作文往往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新课程背景下的命题原则及实施
例题1:
• 某校地理老师要求其学生在网络课室就珠江和 黄河这两条河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处理,并 列表比较这两条河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点。
• 假如你是其学生中的一员,说说你将从哪些方 面对这两条河的河流特征展开对比,并说明你 将查阅什么地图帮助你说明问题。
需要比较的水系特征种类
流域面积 河流长度 湖泊、支流情况 比降 河流水系形状
地相关理地各原要理素和综规合律之作间用的而关形系成的各类问题
• 需要学生真正了解现代地理价值观(正确 的环境意识以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 持续发展等)
• 要求学生会提取地理信息
2007广东地理高考题
1,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 的是
•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 离
•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 息
业集团,对中药村的整体加工来说,科技含量不高,成 为发展药业经济的“瓶颈”。
(1)、请您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 评价亳州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的优势条 件?(4分)
(2)、请您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下亳 州中药材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相应的对策?(5分)
个人的想法
• 态度上认真严肃---原则 • 方法上大胆实践---基础 • 策略上高调做事---宣传 • 风格上独树一帜---特色
• 材料:小王叔叔在南京一家公路物流公司跑运输,这天他正 开车出门在外,接到儿子从家里打开的电话:“爸,您在哪 儿,我们这里涡河的水近段时间结冰了!”“我这趟货要送 到广州,现在在江西,快到南昌了,等晚上到了南昌再给你 回电话。”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4—18 题。
14、小王叔叔的货车牌照最有可能是
新课程背景下的命题原则及实施
一、新课程背景下命题的原则
最新高考作文拟题的要求和原则
最新高考作文拟题的要求和原则(1)作文拟题的要求: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
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2. 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3. 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4. 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用故事表达一个新颖独特的思想[可以适当想象,但要联系实际生活].5. 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
联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相关联想,由桌子联想到椅子[空间关联].相似联想,由春蚕联想到老师[奉献精神相似].相反联想,由安乐想到忧患[实质上的相反]总之,联想要丰富,要融于广袤的时空中,联想合理,就要抓住事物间的联系点。
(2)作文拟题的原则:1、巧: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反之亦然。
所谓"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
比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有个考生拟为《一花一世界》,一花便是一个世界,世界上有数不清的花,便有说不清的\\\\\\\"世界\\\\\\\" 答案怎么是一个呢?既切题意,信息量又多,给人很开阔的想象空间。
2、俏:题目如同商品的包装,别出心裁的包装会赢得顾客的青睐,同理,出人意料的题目会让人"一见钟情"。
题目新颖别致,会产生一股强劲的吸引力。
如,1995年全国高考作文有一考生这样拟题:《你指责他他指责我我指责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
再如,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兄弟俩睡一顶蚊帐内,分睡两头,帐内有蚊子,谁也懒得赶。
兄弟俩被蚊子咬得睡不着,就用妈妈准备好的蒲扇只把自己这一头的蚊子赶走。
赶来赶去,蚊子依旧在帐子里咬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方式
习作能力测试是衡量、评价学生实际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科学地检测学生的习作能力,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获得可靠的反馈信息,借以调整和改进习作教学。
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习作的反馈信息,使其进一步确定下一阶段的习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在习作能力测试的诸环节中,命题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命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测试的成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语文考试评价方式的不断变革,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
1命题要有针对性
命题的针对性就是要研究题目如何出得切合学生的实际,如何因年级、因班级、因学生而异,不能“一刀切”,不能“一种活动一道题,不分年级高和低”。
一般说来,处于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认识事物往往靠直接感知。
指导他们练习写话时,要让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具体事物,也可写想象中的事物,初步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知。
时间的距离要短些,空间的范围要小些。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年级递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对事物的认识也不断加强,命题也要随之提高要求。
如以“看文艺表演”为内容命题,可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用几句话写出看了哪些节目,自己看节目时的心情如何;第二学段(3~4年级)的三年级学生则要重点写出其中的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如《魔术表演》、《快板说唱》等;第二学段的四年级学生可写《看文艺演出》、《记一次文艺演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可写《一次精彩的文艺演出》等。
2命题要有启发性
命题的启发性,就是要研究习作的命题如何扣动学生心弦,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习作。
要使命题具有启发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符合他们兴趣的事他们就乐意去做。
同样的道理,和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不仅能化解他们考场习作的紧张感,还能转化为习作的内驱力。
二是要能启发学生的想象。
习作测试的命题范围不能只局限于纪实类习作,还应兼顾到想象类习作,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充分显示个人创造力的习作。
三是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小学生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
孩子们习以为常了,写起来往往感到平淡无味,要么提不起精神,要么老调重弹。
对于这一类内容要善于捕捉生动的画面、新鲜的镜头,使习作的命题起到投石振潭的作用,激起孩子的情感波澜,鼓起孩子的习作热情。
3命题要有灵活性
有些教师片面强调习作测试的“统一检测,统一评分”,往往喜欢采用传统的“大一统”直接式命题方式。
经常采用这种命题形式,会削弱学生的习作个性,而且一篇同一题目的习作写什么内容,怎样开头,怎样写,似乎一切都有定数,极易出现“默写”范文的现象,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习作水平。
要真正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自如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必须增强命题的灵活性,放宽回旋余地。
可以采取出多道题供学生选择、半命题由学生补充、提供范围由学生自主命题等形式,增强命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4命题要注意习作环境的特定性
习作测试不同于平时的习作,它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考场),完成符合要求的习作。
测试性习作的命题,一定要考虑到习作环境的特定性。
一些在平时习作中被认为是不错的命题,往往不一定适用于习作测试。
比如,如果出一道需要习作前通过参观访问、熟悉相关生活或搜集有关资料才能完成的习作,学生因无法完成前期工作,考场上要么难为无米之炊,要么胡编乱造、草草应付了事。
二、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方式
1范围式命题
根据考查对象的实际水平,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生活阅历,划定一个范围,任其选择。
如:《我最喜欢_________》(以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为内容,完善命题,写一篇习作)。
这个题目可以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打开记忆“库存”,选择心中所“爱”,自由地抒发生活感受,各展其长。
这样的命题,“呆中求活”、“同中求异”、“平中求奇”,既能让学生有所选择、有话可写,又能拉开档次,考查出真实水平。
2材料式命题
将习作题化为一段具体的材料,或描绘一个情境,或交待一段情节,或提供开头、线索,要求考生按提供的材料和要求习作。
如试题《卖报》,可化成以下的材料:放学后,丁聪和周小明到下岗工人童阿姨家去买《扬子晚报》。
只见童阿姨躺在床上,原来,童阿姨感冒了,医生说她需要卧床休息。
看着那100多份报纸,童阿姨心里非常着急…--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习作。
这类习作题型,限制性较强,对抑制猜题押题、考前制“预件”有一定作用。
但试题设计时。
要注意所给的材料要明确,文字要简洁,程度要适当,空间要宽阔。
3看图式命题
提供图像清晰、含义明确、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想象、构思习作。
生动形象的画面既为学生直接提供了习作素材,又激发了学生的情境。
看图式命题不仅可以多元地检测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力,还可以大大降低猜题押题的命中率,从而提高测试的可信度。
4提纲式命题
这种命题方式常用于想象类习作。
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极不稳定(年级越低则越差),其想象过程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刚开始写想象类习作时往往会出现不着边际的情况。
如果能给学生一个提纲,引导其循着提纲想开去,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就会大大增强。
试举例如下:根据下面的提纲,想象具体情节,完成习作,题目自定。
提纲:(1)小明的父母不在家;(2)小明生病惊动了楼上楼下的邻居;(3)邻居送他去医院;(4)医生精心医治;(5)小明康复,平安回家。
5话题式命题
这是一种设计一个具体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完成习作的命题方式。
话题式习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只要和这个话题的信息相关的内容,都是符合题意的,从而大大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有效避免了“跑题”现象的发生,而且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这种命题方式可适当运用于第三学段。
试举一话题式命题如下:亲情是生活中最平常、最易感受的感情,它包括母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等等。
你一定曾被亲情感动过,也一定盼望获得更多亲情的关爱。
请你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可以叙述经历。
可以抒发感受,题目自拟。
6整合拓展式命题
这是一种把语文测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和“习作”两大项目有机整合、巧妙拓展的命题方式。
它要求学生在读懂为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而提供的短文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要求,对短文的内容进行拓展性的加工改造。
具体形式有仿写、加写、扩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这些形式的命题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项目的正确率,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7直接式命题
即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直接出一个统一的文题考查学生。
诚如上文所述,这种命题方式有它的缺陷。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但也并不是说,直接式命题习作就不能出、不能写了。
设计这种形式的命题,首先要考虑题目的新颖性,不能总是出“难忘的一件事”、“我的妈妈”等老一套的题目,其次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所提的要求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目标要求。
8组合式命题
为了提高习作命题测试的准确性,改变过去以一篇习作进行测试的传统做法,可设计一组试题,组合成一个习作测试的“多面体”,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习作能力。
同时,分题评分也可以减少因阅卷者的主观因素而带来的评分误差。
如,一组组合式测试题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设计一道应用文习作测试题,二是设计一道语言交际能力测试题,三是设计一道纪实类或想象类习作的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