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本纪》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范本模板】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范本模板】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性格特征与形象摘要: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高超的笔法成功的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项羽是太史公笔下描写最成功的悲剧人物。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结局,虽然他的人生是以失败落幕的,但是他的人格魅力震撼了后代人的心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凝聚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太史公通过记录不同时期的人物事迹来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兴衰.《史记》中的许多人物兼有英雄与悲剧的性质。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是胸怀大志、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大都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者至少对当时社会有影响。

太史公用生花之笔刻画了一个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项羽在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项羽是一位具有对立且矛盾的性格的历史人物。

性格决定着命运,项羽虽然走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但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结局,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与他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项羽作为一个悲剧形象,他具有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

“悲剧人物及性格往往就不是那样简单、纯粹。

"项羽的身上有恨多的对立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物.他的人生是完满的,却有点让人心痛。

一)英勇善战却谋略不足。

从英勇善战上面来说,在《史记》中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对项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东城之战,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项羽处在数千汉军层层的包围圈之中。

在重重包围之下,虽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

但他临危不惧,越战越勇,汉军拿他没有办法。

在《项羽本纪》中对战斗场面是这样描写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吒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里先向我们描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项羽骑着一匹快马大声喊着向汉军冲去,包围他的军队就像被强风吹过的原野之草,相继倒下了,四处逃散.接着又给出了一个特写镜头:项羽对着敌将瞪着眼睛一声怒吼,不但使这个本应该来追击他的将领吓破了胆,连他的马也受了惊,连连后退,逃出数里.项羽在包围圈中纵横驰骋,来去自如,斩杀敌人的将军、都尉,率领部下突围而去。

项羽本纪分析其性格与命运

项羽本纪分析其性格与命运
性格与命运的对话
---性格决定命运
从项羽的品质看项羽失败的必然性
凡是能统一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
以下三种非凡的品质,项羽却不具备。 其一,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其二,仁慈之心,择时弃之。 其三,深思熟虑,智勇过人。项羽此人性 情太质直,为人轻率,遇事思考不同。
Hale Waihona Puke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要能够在人生的转折关头,特别是带历史性
项羽是否应该自刎?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乌江亭
[宋]王安石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你认为呢? 你认为呢 ?
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从“包羞忍耻”“卷 土重来”分析入手. (兵家用兵)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 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得出。(民心向背) 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这首诗从开始至结束 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气节)
《史记》选读之 《项羽本纪》
传记的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 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 人物; 2、 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 3、 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作者选取哪些材料以表现、突出项羽少时
胸怀大志? 文段中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项王的叱咤 风云? 作者用什么艺术手法刻画了项王的英雄形 象 根据文中的内容,你怎样理解“悲歌”?
回顾课文主要情节及人物主要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本纪》分析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本纪》分析

走进历史: 走进历史:
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 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 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 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 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 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 都尉翳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都尉翳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项羽遂西,屠杀咸阳秦宫室,所过 项羽遂西,屠杀咸阳秦宫室, 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 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 服耳。 高祖本纪》 服耳。 《高祖本纪》
理清结构: 理清结构: 文章写了哪些 与项羽相关的内 容?
(1项羽少时 (1-2) 巨鹿之战 (3)
《史记·项 羽 本 纪》 史记· 节选) (节选)
垓下之战 (4-8) (4史官论赞 (9)
霸王别姬 (4)
《史记·项 羽 本 纪》 史记· (4垓下之战 (4-8)
东城快战 (5)
乌江自刎 (6)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受苦, ( 使……受苦,使动用法) 受苦 使动用法)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向东进攻, ( 向东进攻,名词作动词 )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 欲坑之。 挖坑活埋,名词作动词) ( 挖坑活埋,名词作动词)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就,副词) 副词) 副词) 汉军乃 汉军乃觉之 (才,副词) 左,乃陷大泽中 表转折) (却,表转折) 毋令得东 毋令得东而已 (向东进攻,名词作动词) 向东进攻,名词作动词) 东至睢阳 (向东,名词作状语) 向东,名词作状语)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的,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此天之 此天之亡我(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 (攻下,动词) 攻下,动词) 副词) 举世闻名 (全,副词)

浅谈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谈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谈项羽的悲剧性格摘要: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项羽,因其自矜功伐,自大虚荣,残忍独断,缺乏原则性,过分仁慈软弱。

多疑小气,缺乏远见,谋事不深,迂腐呆板的性格而致使他最后自刎乌江边,不能成为历史舞台杰出的舞者,笔者通过《史记项羽本纪》浅谈项羽的悲剧性格。

关键词:自矜功伐自大虚荣残忍独断软弱迂腐呆板项羽少有志向,作战勇猛,率直坦荡。

算得上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他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

巨鹿之战,项羽沉着镇定,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

问鼎咸阳,烈士封王。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在短短的七个春秋里,他从起兵到独裁天下,最后到兵败自刎,英雄气概始终贯穿于他的一生。

“籍长八天佘,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他的英雄气概在《项羽本纪》中多处都有所体现。

一开始与项梁在会籍起义,之后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垓下被围仍不减以一敌众的气势。

然而因他难以克服的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

通过《史记、项羽本纪》,我们具体透析一下项羽的性格弱点。

一、自矜功伐,自大虚荣项羽小时候“学习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读到这里,可能惊讶于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

但当项梁教其兵法时“籍大喜,略其意,又不肯竟学。

”自大虚荣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攻秦时,秦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功伐的骄傲心理更为膨胀。

在项羽拥兵四十万、进驻新丰鸿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形式下,只有十万兵员的刘邦“欲王关中”的阴谋被告发。

项羽“大怒”,下令“旦日卒,为击破公军。

”这里项羽的“大怒”,不是性格暴躁使然,而是因为尊严被冒犯,他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已不恭不敬。

在他看来沧是天下唯一的、无与伦比的盖世英雄和百胜将军。

眼看一场战争势难避免了,却被刘邦主动前来词“谢罪”所化解。

项羽的矛盾性格与悲剧结局

项羽的矛盾性格与悲剧结局
不 懂对 手 的阵 法 . 乃 至在 最 后 落 入 韩 信 的 十 面埋 伏 。
宋义 , 破釜沉舟 , 坑 杀 降卒 , 鸿 门义气 , 问鼎 咸 阳 。 逐鹿 中原 , 富贵还乡, 鸿沟 退 走 , 霸王 别 姬 , 乌 江 自刎 。其 一 生 荡气 回肠 ,
豪 气 冲 天 。项 羽为 灭 秦 立 下 了 汗 马 功 劳 , 是 推 翻秦 王 朝 的 第

功 臣 。可是 历 史 并 不 是 简单 的算 术 , 不 会 因 其 功 劳最 大 , 便
关 于项羽志 向远大 , 《 史记 - 项羽本纪》 有这样一段典型的
记录。 秦 始 皇 游 会稽 , 项 氏叔 侄 在 旁 观 看 。 “ 项藉 日 : ‘ 彼 可取 而 代也。 ” ’ 相对于刘邦的“ 大 丈 夫 当如 此 ” , 项羽此言, 说得: 胆 而 豪迈 。在 刘 邦 的 言 语 里 , 我 们 听 到 的 是 羡慕 , 至 于 当 时划 邦 是 否在 当时 就 有 问 鼎 的 志 向 。还 有 待 商 榷 。但 是 项 羽 的 芎 语 中, 我 们 听 到 的是 强 烈 的取 而 代 之 的意 愿 。“ 梁 以此 奇 籍 ” 。 在 以 后 的反 秦 斗 争 中项 氏叔 侄 带 领 江 东 子 弟 。一 路 过 五关 圻 六 将, 逐鹿中原 , 终 于 推 翻暴 秦 , 称 霸 天 下 。项 羽其 人 志 向远 大 , 故 能成 就 大 事 业 ; 然 目光 短 浅 , 故 政 治生 命 短 暂 。
其人 生 以 悲剧 收尾 。
关键词 : 项羽; 性 格 多 重性 ; 悲 剧
纵 观项 羽一 路 走 来 , 从幼年学 万人敌 , 到会稽起兵 。 斩 杀
战争中 , 便 是 脾 气暴 躁 , 沉 不 住 气 。 最后 项 羽 学 兵法 仅 夷 : “ 略 知其意 , 又 不 肯 竞学 ” , 对 于兵 法 的掌 握 粗糙 , 使 得 项 羽在 战争 中不 墨 守 成 规 , 善 于 出奇 制 胜 , 但是 同时不擅防守布阵 , 也 看

《项羽本纪》读后感1500字[高中篇]

《项羽本纪》读后感1500字[高中篇]

《项羽本纪》读后感1500字[高中篇]现在,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不记得是谁说了这番话,但觉得这话特别正确,且特别适合拿来考量项羽。

《项羽本纪》可算是《史记》里的一篇奇文:从史记的体例看,“本纪”是不该为一个失败的“草头王”作传的,它属于坐了江山君临天下的封建帝王。

项羽没有坐江山自然也没有君临天下,却享受了“本纪”的待遇,不能不说这个“待遇”是司马迁给他的。

然而正因司马迁给了项羽高级待遇,我们才看到了一个有着悲剧性格的失败的英雄形象,司马迁以其悲剧感极强的审美眼光给了我们一个血肉丰满的项羽,从项羽的身上,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以汲取一点精神营养,当然有的是从正面汲取,有的是从反面吸取。

在中国从来都是成者王败者寇,成功的让后世景仰,世人称道,而失败者则会被万夫所指世人不屑,但项羽却是一个例外。

项羽最后败在了刘邦的手下,自刎在乌江边上,虽然他败了,但项羽在人们心中从来都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将军,一个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大英雄,刘邦虽然胜了,但我们听到的更多的人们的贬低;项羽虽然败了,但我们给予他的却多是同情与奖掖。

有人说是刘邦打败了项羽,有人说是韩信打败了项羽,但我认为是项羽自己打败了自己,在那个年代,除了他自己,没人可以打败他。

项羽小时候学文但不感兴趣转而习武,他叔叔对他说武学习得再好不过是敌一人敌十人,要敌万人就得学习兵法,项羽听后很感兴趣,转而苦读兵书,同时也习文练武。

那时候有一句话叫“楚人三户,亡秦必楚”。

意思是说即便是楚人只有三户了,最后也一定会灭掉秦国的。

项羽从小志向远大,他暗暗立志要推翻暴秦。

曾有个故事,说是项羽年少的时候看到秦王带一帮人浩浩荡荡在江中游玩,秦王被众人护拥好不气派,项羽看到了就对身边的人说“彼可取而代也”,令旁人大惊失色,他叔叔在边上听到了,知道项羽非常人也,志存高远他日必成大器。

项羽精通兵法,力能举鼎,文武双全,同时具有先天的领导力和不凡气度,他懂得带兵最重要的是要立军威,项羽一向言必行,行必果,他武力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同时能征善战,足智多谋,带兵打仗所向无敌,仿佛出世就是与众不同的大人物大英雄。

《项羽本纪》人物性格及意义

《项羽本纪》人物性格及意义
《高祖本纪》
项羽的英勇神武的背后埋藏着
他残忍暴戾的一面。
根据材料,分析项羽(或刘邦)的 性格
1、“鸿门宴”实际上是楚汉相争的 开始,在这一回合中,项羽表现出怎 样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项羽骄傲轻信,刚愎自用,胸 无城府,致使铲除劲敌刘邦的机会 一而再、再而三的丧失。
2、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 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本纪》)
项羽:急躁,性情中人
刘邦:老奸巨猾,无道德感
总结:
从项羽的人生轨 迹,我们可以看 出人物的性格在 命运重要关头上 所产生的重大影 响和作用。我们 可以毫不夸张地 说“楚汉相争” 实为刘邦与项羽 的性格之争。
项羽人物形象
•胸怀大志(始皇巡游)、勇猛善战(巨鹿之战)、 儿女情长(项王别姬)、仁爱恻隐(思民苦)、义重 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果毅决断(杀宋义 自立) •残暴凶狠,好杀成性(坑杀降卒,屠咸阳,杀子婴, 烧秦宫,杀义帝) •刚愎自用,听信谗言(虽关心士卒,却抑制谋臣,猜 忌贤能) •目光短浅(西楚霸王)、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 功臣)、优柔寡断(鸿门宴)、迷信武力、妇人之仁、 沽名钓誉
刘邦知人善任,故得到江山。
项羽刚愎自用,故惨败敌手。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3.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 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 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 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多方探究:
项羽性格特 点及其影响
思考题:
1.文章开头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 意?
2.项羽早年的学习态度以及面对秦王 的“言志”所显示出的性格特点,和 他以后的成功与失败,有什么潜在联 系?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作者:谢静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4期《史记》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以人物为线索的纪传体通史。

太史公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

由于太史公自身不幸的遭遇,使得整部书透露着浓郁的悲剧氛围。

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除了对史实的客观叙述与评价,他更是融合自我体会对他们抱以同情和感慨。

《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塑造就是如此。

本篇题目作《项羽本纪》。

纪者,记也。

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是《史记》中以朝代的先后顺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朝代或帝王的历史。

而众所周知的是项羽并未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更加未曾称帝,至多也只是自封为西楚霸王。

太史公却作“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可见,司马迁并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更表现出一种对英雄的惋惜与敬重。

尽管项羽作为英雄是值得敬仰的,但是作为史记家的司马迁还是对项羽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羽在性格上的特点,即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结合,骁勇善战与匹夫之勇并存,仁慈长情与妇人之仁俱在等,正是这些矛盾的性格组合,造成了项羽的悲剧人生,让人们对之既敬重又扼腕。

一、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第一句话便出口不凡,“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面对项梁的责难,他不是反省自己,而是说出要学就学“万人敌”的豪言壮语。

紧接着,在见到秦始皇游会稽之时表现出的不屑,又让人一惊,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充斥着无尽的豪气,震人心魄。

在起事之初,项羽就已经表现得相当果敢了。

斩杀太守,又击杀数十百人稳定军中,使得“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是“巨鹿之战”,被认为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整个过程用了多次复笔的手法,他诛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他破釜沉舟,“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他破秦军,诸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几个“无不”、“莫敢”就写出了项羽让人慑服的英勇无惧、勇武盖世,可以想象他在短短三年时间如何叱咤风云,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预言。

从个性看项羽之成败

从个性看项羽之成败
的传 奇人物 , 的业 绩 也为后 人 追 思, 失败 的原 因 他 他
也是 多年来史 学界 探讨 的热 门话题 。
项 羽之所 以从 反秦 战争 中取得 最后 胜 利 ,仅过
羽 多次 劝宋 义“ 引兵渡河 , 疾 楚击其外 , 赵应其 内 , 破
秦 军必 必 矣 。 ” 《 记 ・ 羽本 纪》 当 时情 况是 赵 已 (史 项 )
的其 叔 父项 梁赶 紧捂 住其 口。从这两 件 事情 上 可见
统治做 出了巨大贡 献 。在 四年 的楚汉战争 中, 又 以 他
超群 的气 势和 战术 指挥 ,屡 屡 打败刘 邦 军和 其 它诸 侯 国军 , 在军 事史上 书 写 了极为辉煌 的一 笔 。虽然最
反秦 以前项 羽 就志 向远大 , 安于现 状 , 不 想成 为 王侯
的 自信心 理 。
项羽 的这种 自信 心理在 反 秦战 争 中极 为充 分 的 表 现 出来 。前 2 7 , 0 年 怀王 让宋 义 与项 羽救 赵 , 宋义 畏 于章 邯 军 , 屯兵安 阳 四十 六 天不进 , 作为 次将 的项
后战 败 自刎 而死 ,但 是 却成 为历 史上 深 受人 们 喜 爱
番 事业 。对 于早 年读 书和 学 习剑 术 ,他 总 略加领
收稿 日期 :00 0 — 4 2 1— 6 2
作者简介 : 朱亚非, 江苏宿迁 , 男, 人 山东师范大学教 、 授 博士生导师 , 山东师范大学地方史 究所所长, 研 主要研 究方向: 古代 史、 中国 中
外 关 系史和 山 东地方 史 。
了 四年就 在楚汉 之 争 中最终 失败 ,除 了有若 干 客观 原 因及 其 项羽本 人 失误 之外 ,项 羽 本人 的性格 因 素 也是不 可或缺 的原 因 。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性格特征与形象摘要: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高超的笔法成功的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项羽是太史公笔下描写最成功的悲剧人物。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结局,虽然他的人生是以失败落幕的,但是他的人格魅力震撼了后代人的心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凝聚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太史公通过记录不同时期的人物事迹来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兴衰。

《史记》中的许多人物兼有英雄与悲剧的性质。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是胸怀大志、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大都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者至少对当时社会有影响。

太史公用生花之笔刻画了一个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项羽在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项羽是一位具有对立且矛盾的性格的历史人物。

性格决定着命运,项羽虽然走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但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结局,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与他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项羽作为一个悲剧形象,他具有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

“悲剧人物及性格往往就不是那样简单、纯粹。

”项羽的身上有恨多的对立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物。

他的人生是完满的,却有点让人心痛。

一)英勇善战却谋略不足。

从英勇善战上面来说,在《史记》中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对项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东城之战,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项羽处在数千汉军层层的包围圈之中。

在重重包围之下,虽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

但他临危不惧,越战越勇,汉军拿他没有办法。

在《项羽本纪》中对战斗场面是这样描写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吒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里先向我们描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项羽骑着一匹快马大声喊着向汉军冲去,包围他的军队就像被强风吹过的原野之草,相继倒下了,四处逃散。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史记》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以人物为线索的纪传体通史。

太史公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

由于太史公自身不幸的遭遇,使得整部书透露着浓郁的悲剧氛围。

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除了对史实的客观叙述与评价,他更是融合自我体会对他们抱以同情和感慨。

《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塑造就是如此。

本篇题目作《项羽本纪》。

纪者,记也。

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是《史记》中以朝代的先后顺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朝代或帝王的历史。

而众所周知的是项羽并未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更加未曾称帝,至多也只是自封为西楚霸王。

太史公却作“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可见,司马迁并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更表现出一种对英雄的惋惜与敬重。

尽管项羽作为英雄是值得敬仰的,但是作为史记家的司马迁还是对项羽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羽在性格上的特点,即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结合,骁勇善战与匹夫之勇并存,仁慈长情与妇人之仁俱在等,正是这些矛盾的性格组合,造成了项羽的悲剧人生,让人们对之既敬重又扼腕。

一、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第一句话便出口不凡,“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面对项梁的责难,他不是反省自己,而是说出要学就学“万人敌”的豪言壮语。

紧接着,在见到秦始皇游会稽之时表现出的不屑,又让人一惊,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充斥着无尽的豪气,震人心魄。

在起事之初,项羽就已经表现得相当果敢了。

斩杀太守,又击杀数十百人稳定军中,使得“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是“巨鹿之战”,被认为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整个过程用了多次复笔的手法,他诛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他破釜沉舟,“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他破秦军,诸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几个“无不”、“莫敢”就写出了项羽让人慑服的英勇无惧、勇武盖世,可以想象他在短短三年时间如何叱咤风云,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预言。

从《项羽本纪》看项羽的命运悲剧

从《项羽本纪》看项羽的命运悲剧

从《项羽本纪》看项羽的命运悲剧甫读《项羽本纪》,在我眼中的项羽,是一个高傲、霸气的热血男儿,有着叱咤风云的豪迈气概。

司马迁曾赞项羽崛起于陇亩之中,三年亡秦,割裂天下,分封王候,政由已出。

李清照亦赞其“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铁骨英雄为何一再的让人长太息?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项羽的性格悲剧。

首先,在我看来,楚汉争霸中,项羽的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是他失败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巨鹿大战,却活埋将卒二十万,称霸咸阳,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

可他依然固执。

君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碉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笼络人心这一局上,项羽不如刘邦。

可是如果项羽只是单纯地作为一名战将,无疑是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他临危不乱,行事果断。

但是他的不善于用人,轻信多疑成为了他失败的第二个重要因素,而他却又不幸地带着这个致命伤坐上了楚军统率的宝座。

自古君王将相多疑,像秦始皇、李斯、曹操、朱由检,一个个都整天疑神鬼担心别人夺取他的皇位、他的地位、他的兵权,项羽当然也如此。

他的轻信多疑,让范增因为平白无故地受到猜忌而悲愤出走,他的不善用人,让难得的良将韩信、陈平、还有英布纷纷从他的麾下转而投向刘邦。

刘邦曾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性、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兵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系当今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

项羽只有范增一人,尚不能用,怪不得为我所灭了!”须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在知人善用这一局上,项羽又占了下风。

最后,项羽的妇人之仁,是他失败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刘邦何以能够屡次从项羽的手中逃脱?西楚霸王的名号是那么的响亮,那个目有重瞳,七十二战无一不胜的霸王令多少人闻风丧胆?刘邦的成功其实在于项羽的“成全”,而这也正是项羽的悲哀,自彭城之战以后,局势曾一度倒向项羽,但最后还是倒向了刘邦。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
《项羽本纪》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项羽的传记,通过对项羽一生的记载,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悲剧命运。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项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在战场上勇猛无畏,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然而,他也因为自负和骄傲,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和悲剧。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取决于他的品格和态度,自负和骄傲往往会导致失败和悲剧。

其次,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和政治格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项羽作为一个战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战争和政治斗争,这让我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项羽的传记,我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多
的了解。

这部传记以其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叙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欣赏。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不仅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会。

这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热爱和理解。

性格决定命运——《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600字

性格决定命运——《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600字

性格决定命运——《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600字
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高度——《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600字: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其叙述的主要是在鸿门宴会上,刘邦赴宴,而项羽没把握住机会而导致刘邦逃脱的故事。

自此,楚汉相争便开始了,最终也是以项羽的失败为结局,而项羽也在江边以死谢罪。

那么为什么堂堂西楚霸王竟一败涂地呢?项羽自杀前说:“天之亡我,非吾用兵之罪也。

”也就是说项羽认为他的失败是命运不济:也有人说,项羽的失败是应为他的性格缺陷和他对待手下的态度。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更同意后者。

的确,不得不肯定的是项羽是破秦的中坚力量,很大作用于推翻秦王朝,但是提刚愎自用,妄自尊大的性格也似乎在冥冥之中注定了他的失败。

项羽一生之中最严重的失误毫无疑问就是在鸿门宴上没用听从谋士范增之言,导致刘邦最终逃走,这无异于放虎归山。

宴会之前,项羽通过曹无伤了解到刘邦欲称王的消息,便勃然大怒,这种喜怒形于色而不会隐藏的性格让她容易被人透析,怒罢,便集结兵力欲取刘,而此时的得知即将要面临强敌的刘邦并没有选择也项羽正面硬刚,而是以柔克刚,笼络项伯,以他来转达自己对项羽的敬意,讴歌项羽,以致在鸿门宴上,项羽数次将范增的数目置之不理,而导致刘邦逃脱。

项羽对待手下唯一的谋士范增可以说是不以为意,与刘邦对于张良的重用形成巨大反差,可谓是天壤之别,这两种对待贤士的态度也为其兵败自刎埋下伏笔,刘邦的善问,善用对于项羽的刚愎自用,有勇无谋是巨大的优势,帮主一句话就将其手下的卧底忠臣曹无伤置于死地,而对于樊哙的理论,他就无言以对。

无论是相遇的失败抑或是刘邦的成功,一切皆取决于性格和态度。

作者:蒋华雷。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
《项羽本纪》是一部描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生
平的历史文献。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刻地了解了项羽这位历史人
物的传奇经历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项羽作为楚国的霸主,他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他带领楚军一路北上,与刘邦的汉军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最终导致了楚汉战争的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项羽展现出了出色的
作战策略和勇猛的战斗精神,给汉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对项羽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

他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和魄力的领袖,但同时也有着自
负和鲁莽的一面。

他的性格特点在楚汉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这
也成为了他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最后,通过这部书,我对楚汉战争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它改变了中
国历史的走向,并最终确立了汉朝的统治地位。

而项羽作为这场战
争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阅读《项羽本纪》让我对中国历史上的楚汉战争和项羽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部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阅读体验。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
《项羽本纪》是一部描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国名将项羽生平
的史书。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项羽这位历史人
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项羽本纪》,我了解到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个
性和魅力的人物。

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成为了楚国的一代霸主。

他勇猛无畏,善于用兵,对待部下也
非常宽厚,因此得到了士兵和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然而,项羽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性。

他性格鲁莽,缺乏谋略,最终导致了楚国的覆灭和自己的悲惨结局。

在对待政敌和异己时,他也显现出了残忍和狠毒的一面,这些都成为了他失败的原因。

通过阅读《项羽本纪》,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教训。

项羽
的一生,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悲剧的一面。

他的成就和失败都给
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要学会从
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才
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的来说,阅读《项羽本纪》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反思。

通过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的了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决心。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能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史海钩沉】项羽自信过头失天下带来的启示

【史海钩沉】项羽自信过头失天下带来的启示

【史海钩沉】项羽自信过头失天下带来的启示如果我们熟悉楚汉战争的历史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刘邦手下谋士特别多,反过来看项羽,项羽手下谋士有谁?大家只知道一个,“年七十,好奇计”的范增。

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成就他的事业,也可以损伤他项羽刚愎自用,引起了一系列失误,就是失察,失人,失态,失信等。

失察:韩信的寒心项羽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他是“西楚霸王”,是一个军队的主帅,换句话说,他是西楚国的一把手。

处于这样显赫的地位,又怀抱着称霸天下的雄心,他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考察和决定自己手下的哪些人可堪重任。

比如韩信。

韩信开始是跟着项梁的,项梁死后归了项羽,他在项羽手下干过,提过不少建议。

他对自己在项羽手下那段生活很伤心。

韩信攻占了齐国以后,项羽派人去游说他,劝他叛汉,要么归楚,要么中立。

韩信当时很伤心地说了这么几句话:“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

”我韩信在项羽的手下干事,官位最高的不超过郎中,职位只是执戟;言不为项王所听,计不为项王所用。

我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所以,韩信跳槽、转会了。

韩信是一位军事天才。

楚汉战争所有的军事将领,能称得上一流军事天才的只有两个人,就是韩信和项羽。

刘邦充其量只是个二流。

韩信向项羽提过什么建议我们今天不知道了,但是,据我们对韩信的基本判断,韩信给项羽的建议不会是毫无价值的。

项羽听不进去,为什么?项羽太自信了。

他只相信自己,一个侍从,向他提建议,他能放到眼里吗?项羽因此而失去了一位军事天才,而且是决定他自己命运的军事天才。

这就是刚愎自用给项羽带来的第一个致命伤:失察。

失人:范增的冷遇如果我们熟悉楚汉战争的历史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刘邦手下谋士特别多,大家可以掰着指头算算,张良,陈平,萧何,这是一流的;二流的如郦食其之类就不说了。

还有那些草根、草民。

反过来看项羽,项羽手下谋士有谁?大家只知道一个,“年七十,好奇计”的范增。

所以可以说,刘邦手下人才济济,项羽手下人才寥寥。

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物性格分析

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物性格分析

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物性格分析——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摘要:楚国灭亡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项羽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

厌倦了书法诗歌和武艺的项羽,因一句“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便开始了他习兵法之路。

项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年青时便有凌云之志。

在一次秦始皇于渡浙江出巡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后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于此站立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魂不散。

关键词:项羽性格项羽本纪正文:鲁迅曾这样称赞过《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后,开始写《史记》,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共历十余年。

朝代更替,历史兴衰都通过不同的人物事迹展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司马迁的笔触,让这些英雄变得有血有肉,支撑着历史的骨架,还原给我们一个最真实的历史。

这其间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在秦汉之际为历史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勿以成败论英雄,项羽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项羽虽说最终归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是一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失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

然而历史的成败决定于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项羽其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就奠定了他注定不凡的基础。

心怀大志却浮躁粗疏。

项羽曾这样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年少时便有如此凌云之志,却单单止于浅尝辄止、略知其义,又不肯继续学下去。

对一件事没有足够的专注力,使得他不能成为一个军事家或者文学家。

他虽粗疏浮躁,但这种性格却使得他豪迈不群、富有野心,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

”颇有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豪言壮志,也使得他在巨鹿之战中初露头角。

勇武善战却谋略不足。

巨鹿之战、东城快战中都对项羽进行了泼墨。

他审时度势、果敢坚毅,善于决策的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

东城快战中,他仅持二十八名骑兵,便杀出数千层敌兵的层层包围之圈。

项羽之悲及人生启示

项羽之悲及人生启示

一 项羽悲剧之解构1.不能竟学之浅尝辄止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写项藉“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学万人敌(兵法)“又不肯竟学”等。

太史公没有点评项羽的表现,也没有附带议论,但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此等描述的字里行间,隐隐的是在暗示项羽命运悲剧源于此种性格因素。

人的命运由很多种因素决定,俗语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不易改变的,而在项羽性格中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了他以后能走多远。

太史公在《项羽本纪》的开头就写项羽浅尝辄止的性格特点,似乎又是在给我们透漏了点什么,但是却没有明说,让后世的读者自己去揣摩。

联系全篇,司马迁实际上在借助此等细节描写,表达对项氏失败的某种观点和判断,只是用具体的细节和描述来呈现。

史学家往往不是用直白的议论来展现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具体的细节和描述来代替。

在史学家眼里,其实细节比议论更有说服力。

一字之中寓褒贬的史家笔法从孔子整理的春秋开始,一直被后世的史学家所沿袭。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也一样。

就项羽年少学习的过程及其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由此反应出来的更深层的问题,都在字里行间得到彰显。

2.放虎归山之妇人之仁古人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项羽在鸿门摆宴可谓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灭掉刘邦的绝佳机会,但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项羽错失良机。

或者说是他就没有想抓住这次机会。

新丰鸿门之会,项羽以40万之绝对优势兵力,完全有剿灭刘邦的实力和可能。

鸿门之会的宴席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都“默然不应”,万般无奈之下,范增只能召唤项庄,当堂舞剑,尽管中间出了突发状况,被项伯搅黄了。

最终导致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溜之大吉。

在范增眼里,项羽此举即是放虎归山无疑。

所以,范增很生气的说“竖子不足与谋”这等鄙薄的话。

对于政治家而言,错失良机就意味着错过辉煌腾达的机会,明知是良机却仍然错过就是一种罪过,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必然要自食苦果。

项羽就是这样。

那么项羽为什么没有采纳范增的建议在鸿门杀掉刘邦呢?其实项王有自己的逻辑:首先,项伯私会张良后,在项羽耳边吹过风。

项羽本纪人物评点

项羽本纪人物评点

项羽本纪人物评点项羽,算得上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他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却又最终以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中原因何在呢?通过《史记·项羽本纪》,也许我们能有所了解。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他的英雄气概在《项羽本纪》中多处都有所体现。

一开始与项梁在会籍起义,之后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该下被围仍不减以一敌众的气势。

然而他的性格上却有一些弱点,又如阿喀琉斯的脚踵,足以致命。

其一是自满。

项羽小时候“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惊讶于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

但当项梁教他兵法时,他也是浅尝辄止。

自满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其二是暴烈。

他坑杀已降秦卒二十余万,火烧宫室。

有人触怒他,他便“烹之”,却从不思考别人的话是否有可取之处。

刘邦灭楚后不诛杀项氏支属,也于项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对比。

其三是优柔寡断。

这一点在鸿门宴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王默然不应”。

刘邦逃脱后,范增只有叹“竖子不足与谋”,并作出一个惊人判断,“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项羽的当断不断,使他最终山穷水尽,死于自己剑下。

其四是多疑。

范增本是项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项羽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离间计生出疑心,疏远范增。

范增也离开了他。

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分析项羽得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多疑,使得项羽失去了身边最后有力的支持。

有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

项羽的悲剧命运,与他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历史人物。

太史公司马迁将项羽这一失败了的英雄的事迹列在本纪之中,对他的评价之高,也可以想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 向东进攻,名词作动词 )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 欲坑之。 ( 挖坑活埋,名词作动词)
8、 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 认为……是对的,形容词意动用法) 9、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修筑营垒,名词作动词) 10、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 军畏楚,尽走险阻。 (险要的 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为……而发怒,为动)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灭族,名词作动词)
3、梁以此奇籍。 (认为……是奇异的,形容词意动用法)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 为……而苦,为……而疲惫不堪, 形容词为动用法)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 使……受苦,使动用法)
(古义:重金收买,悬赏;今义:购买)
五、写出下面多义词的意义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足够)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值得) 下梁地 (攻下) 闻之皆争下项王。 (归顺)
窘迫境地。 短兵相接:指作战时近距离搏斗。也比喻进
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形容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 回到家乡去见乡亲故旧。
羊落虎口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破釜沉舟 百步穿杨 衣锦夜行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沐猴而冠 作壁上观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他人评价: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然羽非有尺寸乘勎起陇亩之中,三
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 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 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 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 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过矣。
项羽人物形象
•胸怀大志(始皇巡游)、勇猛善战(巨鹿之战)、 儿女情长(项王别姬)、仁爱恻隐、义重如山 (与部下同甘苦)、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
他人评价: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 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 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 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 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刓(wán)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 被摸圆了。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左”。左,乃陷大泽中。
性格决定命运
读史明智 :
在项羽身上, 我们又得到了怎 样的启示,又如 何在现实中升华 自我呢?
项羽本纪
一、成语积累
力能扛鼎:力气大得能用手举起鼎来,形 容力气很大。
先发制人:先下手争取主动,可以制服对手。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
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罢”通“疲”,疲惫)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匈匈”通“汹汹”,动荡不
3、安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 “被”通“披”,穿上,披上 )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面”通“偭”以背相对)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红色字的词类活用的用法并加 以解释。
项羽遂西,屠杀咸阳秦宫室,所过 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 服耳。 《高祖本纪》
走进历史:
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 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 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 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 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 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羽本纪》
( 使……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2、江东虽(小古,义地:方拒千绝里;,今众义数:十感万谢人) 3(、古项义王:泣土数地行方下圆,;左今右义皆:泣土,地莫)能仰视。 (4古、义吾:闻近汉臣购;我今头义千:金表,示邑概万数户或,者吾方为位若)德!
1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眼泪,动词作名词)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向东边,名词作状语 ) 1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向西进军,名词作动词) 1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
( 称王,名词作动词)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 之?
项项羽羽本本纪纪
探究: 项羽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 人是立体的,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
同一个人的身上,而这复杂的性格就流露在人的 一言一行中。分析人物形象应从人物外貌、语言、 行为、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
理Hale Waihona Puke 结构:文章写了哪些 与项羽相关的内 容?
《史记·项 羽 本 纪》 (节选)
项羽少时 (1-2) 巨鹿之战 (3) 垓下之战 (4-8) 史官论赞 (9)
霸王别姬 (4)
《史记·项 羽 本 纪》 垓下之战 (4-8)
东城快战 (5)
乌江自刎 (6)
走进文本:
依据文本,概括在 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 个怎样的人?
项羽是一个的_人?
走进文本:
项羽:
胸有大志、无所畏惧, 勇猛善战、才能杰出, 柔情万丈、视死如归, 自信自负、知耻重义。
走进历史:
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 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 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 都尉翳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项羽本纪》
走进历史:
项羽:
残暴、骄傲自满, 贪婪、心胸狭窄。
他人评价: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 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 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残暴凶狠,好杀成性(坑杀降卒,屠咸阳,杀子 婴,烧秦宫,杀义帝)
•刚愎自用,听信谗言(虽关心士卒,却抑制谋臣, 猜忌贤能)
•目光短浅(西楚霸王)、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 分给功臣)、优柔寡断(鸿门宴)、迷信武力、 妇人之仁、沽名钓誉 。。。。。。
韩兆琦在《史记博议》说, “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 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 愚蠢昏庸的像一头驴子;有时宽 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的令人 发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