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导引课件_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

合集下载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第 17 页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四、诗歌欣赏技巧→(二)熟悉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或词组有着两重以上的含义,且有的含义明确,
有的含义不明确。
第 18 页
1) 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 音等属性,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多义性
2)情韵义
情韵义是指由诗歌历 史沉淀生成的特定意韵, 是“诗的成语”。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它们统称为诗歌。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一、什么是诗歌
第6 页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 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第7 页
《诗经》反映的时代是自周初至春秋中 叶,共500多年,其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 感,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 24 页
第二节 什么是文学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一)先秦时期
第 25 页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具有
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这是一
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 民间乐诗,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指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诗,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 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等。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二、诗歌的分类→(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第 10 页
✓ 格律诗
✓ 散文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它要求篇有定

《文学欣赏导引》

《文学欣赏导引》

《文学欣赏导引》1.文学作品的阅读概说:文学文本与文学的鉴赏第一,文学文本解读把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细化和深化,就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这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实现、改变、丰富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第二,文学文本解读的一般过程一般性阅读: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主要是初步把握组成文本的字、词、句、段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领会文本在特殊的词、句组合中包含的基本意思,乃至文本的基本主旨。

由于读者在进入具体文本的阅读和鉴赏过程之前,对这一个文本大体总是陌生的,读者的积极参与总要在对于文本逐渐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出现。

因此,一般性阅读大体上也是一个相对被动的“非生产性”的阅读过程。

细读:在一般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段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

文学文本中的语词运用,并不像日常语言或科学语言那样,仅仅通过它们的辞典义来完成一种指称的或认知的功能,更多的是要传达一份情味,显示一种旨趣。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之处,作家们常常要打破语言的常规,在特殊的语境中赋予语词新的意义。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要经过细致的玩索,才能透过字面发现它们的情味、妙处。

批评性阅读:将文学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的过程。

文学文本的解读既不能完全停留在文本本身,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纯粹个人化的反应,我们还要能够对文本的美学趣味、社会意义、审美价值等作出分析和判断。

批评性阅读过程中对文本所作的审美判断总是带有个体体验性质,总会受到个体艺术趣味的影响,但是,批评性阅读毕竟是一种认识活动,读者不能完全从自己的个人反应出发去对文本作判断,而应该尽可能地站在一定的思想的高度来认识文本。

文学欣赏第一讲PPT文档79页

文学欣赏第一讲PPT文档79页
挚强烈的感情,而非虚假的无病呻吟。 又说:“自然英旨,罕值其人”,可见“真美”。
举例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後,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 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
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 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思君 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 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 美人上马来,马儿似 不支
引用
刘勰
刘勰<文心雕龙>说: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 摇焉.”
钟嵘<诗品 >说:
钟嵘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 魂逐飞蓬.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liú xié 刘勰(约465——520) 南朝梁(今山东)人。 然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 一部《文心雕龙》奠定 了他在中国 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 不可或缺的地位。
元代--元杂剧/元散曲/ 长篇章回小说
明清--三言二拍/长篇章 回小说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抒情的,与音乐密切相关.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 诗歌的特点: 1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2 跳跃性结构 3语言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有音乐美 诗法举例--起兴/隐喻/象征/叠加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注释
汉代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 身,父母兄弟亦均为乐工。善歌,有善创造新 声。武帝时。在乐府中任协律都尉。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 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 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

《文学欣赏引论》课件

《文学欣赏引论》课件
《文学欣赏引论》ppt课 件
•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流派 • 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 文学欣赏的实践与应用 • 文学欣赏的未来发展
01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文学欣赏的定义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读者在 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 受、体验和认识,它涉及到对文学作 品的美学特征的发现和评价。
详细描述
理解作品主题是文学欣赏的关键环节。读者需要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 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品味作品语言
总结词
关注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 特点,感受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VS
详细描述
品味作品语言是文学欣赏的重要方面。通 过对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特 点进行细致的品味和分析,可以深入感受 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领略作者 的创作魅力和表达技巧。
比较与拓展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总结词
拓展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 拓展阅读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
详细描述
在比较时,可以从主题、人物、语言和结构等方 面入手,分析不同作品的异同点。同时,要注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把握 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文学欣赏具有反思性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从而提升 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文学欣赏的意义
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文学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发现 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从而提 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导引

文学欣赏导引
9/24/2010 24
1.3.释义与辨味
不求甚解: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辨味”也即要能 “会心”“会意”:
把文字(词、句)转化为我们的内心感觉, 在一种有距离的透视中去遇会作者的“心”、“意”。
1.3.释义与辨味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之二) 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杜甫《喜答行在所三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人是无港的船,时光是无岸的河,人漂泊着从上面走过
杜牧:九月九日齐山登高
1.1.文学文本与文学的鉴赏
文学欣赏的两个阶段:
文学欣赏的第一个阶段:由通晓文字(词、句), 比如细心领会组成文本的字、词、句、段之间的 关系和相互作用,细致体味文本在特殊的词、句 组合中包含的特殊意蕴,在语词符号的提示之下, 发挥联系与想象,感知文学形象的阶段。 文学欣赏的第二个阶段:在感知文学形象的基础 上,反复揣摩玩味,深入领会言下之意、言外之 意,并充分体味作品佳妙之处的阶段。这是文学 欣赏的目标。
18
1.3.释义与辨味
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 我也许会忍受黑暗; 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 寞 照耀得更加荒凉。
——狄金森《无题》
1.3.释义与辨味
文本的释义是一个需要综合运用我们已有的包括语 文本的释义 言、文学、文史等等在内的各种知识储备的过程。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9/24/2010
20
1.3.释义与辨味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北朝乐府民歌有《折杨柳歌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 人归不归。(隋末无名氏《送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文学欣赏导引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导引教学大纲

第一章文学作品的阅读概说:文学与文学的欣赏把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细化和深化,就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这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实现、改变、丰富的过程,也是一个融会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文本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只是一个语言的组合体。

文学文本包含的某种意义、意味,它所刻画的形象、抒发的情感,都是由语言符号的特殊组合得以传达的。

我们通过文字的阅读,在文本语言符号的提示下,调动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去感知形象,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行形象的再造,从而尽可能完整、清晰地将作品形象、意境“复现”在自己的意识屏幕上,这也就是一个文本的反映和实现的过程。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对于文本的机械“复制”过程。

读者的感受能力、艺术趣味以及已经具有的对于社会生活、对于人生以及对于艺术本身的认识,读者已经具备的关于文学文本的相关知识,都将被运用于他对某个文学文本的解读之中。

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文本进行“补充”甚至“改造”,从而也会丰富文本的内涵。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个文学文本,不同的读者会读出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内涵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从文学文本本身来看,它也要求必须有读者的补充和丰富。

如果没有读者的想象去加以补充、丰富,文本事实上无法在读者那里获得真正的反映和实现。

文学欣赏实际上是一种读者以自身修养为基础进行的主体实践活动,欣赏者的主体素养,决定着这一活动的质量。

第一节多角度的理解与文学美的品鉴对同一个对象,我们观察、理解的角度不同,对象呈现在我们意识中的状态就不同,这是我们都知道的。

现代物理学用大量的研究向我们证明,我们所能理解并可以加以描述的物质世界,都只是以我们可理解的角度去认识、描述的世界。

特定的角度,形成我们特定的理解世界的方法和描述模式。

因此,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描述模式来寻求对物质世界的理解,都只是以一个特定的角度去接近物质世界的一个侧面,而并不就是真实的物质世界的全部,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这个世界一定会呈现为另一种形态。

文学作品ppt课件

文学作品ppt课件

05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
象征
象征的定义
01
象征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或暗示某种抽象的概念、
情感或经验。
象征的作用
02
象征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读者更深入地理
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象征的例子
03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描写大观园的繁华和衰败,象征了
封建社会的兴衰。
隐喻
隐喻的定义
03
文学的定义与分类
文学的定义
01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 、语言和文本的运用,表达作者 的思想、情感和经验,并引起读 者的共鸣和思考。
02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 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价 值观,同时也具有审美和娱乐的 功能。
文学的分类
小说
以叙述为主,通过人物、情节 和环境等要素,展现作者对人
• 从文学作品中看人生百态
图片
标题
文学作品赏析PPT课件
副标题
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图片
一幅具有文学氛围的背景图片,如一本书、一支笔、一 张旧照片等,能够引起观众对文学的兴趣和共鸣。
标题
文学作品赏析PPT课件
副标题
如何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图片
一幅具有文学氛围的背景图片,如一本书、一支笔、一 张旧照片等,能够引起观众对文学的兴趣和共鸣。
人物塑造
总结词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
家族的第一代,充满激情和野心,因对世界的探索而最终导致家族和马孔多的悲剧。
乌尔苏拉
贯穿始终的角色,家族的灵魂人物,对家族命运起到关键影响。她代表了母性和家庭的力 量,尽管命运多舛,却始终坚守家族和信仰。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
——陈子昂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三个特征启发我们,文本为 我们创造的是一个自足完满的艺术世界。 文学文本的阅读首先应该,而且可以从 文本语言组合和意象的把捉来完成文本 的解读。这两首我们都熟悉的小诗的阅 读就是一个很好地证明。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本的解读与鉴赏
把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细化和深 化,就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ຫໍສະໝຸດ 香菱笑道:“……还有‘渡头余
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
‘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
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
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
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
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
4/12/2023
40
三、释义与辨味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 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 飞。
花阴》)
人是无港的船,时光是无岸的河,人漂泊着从上 面走过(拉马丁《湖》)
4/12/2023
44
三、释义与辨味
情至极处必用语惊人。在诗中,语言的运用 似乎永远被置于突破事理逻辑和语言常规的、 突兀的结合之中,而形成一种对于常情常理的 “反叛”。钱锺书曾经谈到的:“明知事之不 然,而反词质诘,以证其然,此正诗人妙用。 夸饰以不能为能,譬喻以不同类为类,理无二 致。”
• 我们何以要倡导一种审美的阅读?
文学为我们建构的是一个审美的世界,这是一个想象的 世界,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体验的世界,同时又 是一个与现实保持着适度距离的世界。它唤起我们相应 的联想和想象,触发我们相应的情感体验,让我们在获 取某种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世界里无法求取科学的真; 文学的世界也不能给我们提供现实功利要求的满足;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文稿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文稿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 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 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 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 玉的身份,满心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 不见了。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欣赏的第二个阶段: 在感知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反复揣摩玩味, 深入领会言下之意、言外之意,并充分体 味作品佳妙之处的阶段。这是文学欣赏的 目标。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阅读过程
一般性阅读(教材第5页) 细读(教材第5页) 批评性阅读(教材第6页)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文本的特征
能指性:
由于特殊语言组合方式形成的相互作用, 它们总是在向读者显示某种语义、寓意或 意味,即意义内涵。这些意义内涵期待着 读者通过自己的解读,去领悟、理解并加 以充实。
文学文本的阅读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 独怆然而涕下。
实用的解读:以满足某种实用功利需要为目的的阅读。
这是一种求“有用”的阅读 比如: 希望通过文学阅读解决某个实际的人生问题; 希望通过文学阅读去了解历史的真相; 要求通过文学阅读来达成自我教育的目标;
实用的解读:以满足某种实用功利需要为目的的阅读。
这一类文学阅读的极端化表现是:把文学文 本建构的艺术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等同起来, 试图通过文学阅读去实现自己某种现实的实 用功利心理的满足。
科学的解读:以追求对文学文本作出可靠诠释的阅读。
30年代,就有读者对这里写到的树上的蝉声 提出疑问,写信给朱自清先生,认为“蝉子夜 晚是不叫的”,以至于朱自清先生自己都疑惑 起来,特为致函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请教是否 蝉在夜里真的不叫。这种求“真”的理解,似 乎是一种很传统的文学阅读方式,在中国古代 诗话、词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类似“公 案”。

《文学欣赏》教学课件00绪论

《文学欣赏》教学课件00绪论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就是说,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根据自身对文学作品 的要求提出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 象的美丑做出评判,融入了主观的认识、主观的感情色 彩。当然,人们欣赏文学作品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 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和审美活动 起到很大的影响。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的规律
二、 文学欣赏的规律
文学作品的欣赏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了解文学欣赏的前提、原则和过程, 有助于欣赏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 觉地按照规律办事,达到欣赏的效 果和目的,提高欣赏的水平和能力。
二、 文学欣赏的规律
(一) 文学欣赏的前提 文学欣赏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才能顺利进行。 欣赏者作为文学欣赏的主体,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要能 够看懂作品的有关内容,能理清人物关系,能感受、理解文 学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美的修养与能力。文学作品作为 文学欣赏的客体,应具备丰富的内涵,有艺术和审美价值, 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主体和客体之间要有一定的适应性、 契合度:一方面,文学作品自身有强大艺术感染力;另一方 面,读者能对文学作品加以审美欣赏,形成一种同构关系。 作品呈现生命价值观,读者对作品的欣赏品味则是对文学生 命活力的释放。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一) 文学 广义的文学,指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 献,包括纯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 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一种文化型的文 学观念。如我国在魏晋时期以前,西方在 18世纪以前都是这一观念。
图文 汉字的故事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狭义的文学,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 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 小说、散文等。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 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创作者 的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 社会生活。这是一种审美型的文学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三、释义与辨味
暮春时节,可写之景很多,如残花落红,如孤 帆芳草,而且这些景致大约也都能映照伤别之 情。那么: 第一,何以诗人单单突出江风中依依袅袅的 杨柳和随风飞舞的杨花? 第二,那飘荡空中的“数声风笛”与这江上 揖别又有什么关系?
三、释义与辨味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北朝
文学欣赏的第一个阶段: 由通晓文字(词、句),比如细心领会组 成文本的字、词、句、段之间的关系和相 互作用,细致体味文本在特殊的词、句组 合中包含的特殊意蕴,在语词符号的提示 之下,发挥联系与想象,感知文学形象的 阶段。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欣赏的第二个阶段: 在感知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反复揣摩玩味, 深入领会言下之意、言外之意,并充分体 味作品佳妙之处的阶段。这是文学欣赏的 目标。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 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 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 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 玉的身份,满心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 不见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 已经结冰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 判断和隔膜的抑揄。……凡是科学的人们,这 样的很不少,因为他们精确地钻研着一点有限 的视野,便决不能和博大的诗人的感得全人间 世,而同时又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 的精神相通。
鲁迅:《诗之敌人》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柳宗元
——陈子昂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三个特征启发我们,文本为 我们创造的是一个自足完满的艺术世界。 文学文本的阅读首先应该,而且可以从 文本语言组合和意象的把捉来完成文本 的解读。这两首我们都熟悉的小诗的阅 读就是一个很好地证明。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本的解读与鉴赏 把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细化和深 化,就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

字字落实:是指文学作品的欣赏一定要细致地阅 读理解文本语言(词句),以求获得对那些让我 们疑惑的字义、词义的清晰的理解。
字字落实 本义 比喻义或引伸义 转义
三、释义与辨味

工文与工诗,大似国手棋。 国手虽漫应,一著存一机; 不从著著看,何异管中窥?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 今人诵文字,十行夸一目。 阏颤失香臭,瞀视纷红绿。 毫厘不相照,觌面楚与蜀。 ——[金]元好问

10/5/2013
42
三传》:“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辨味”也即要能 “会心”“会意”: 把文字(词、句)转化为我们的内心感觉, 在一种有距离的透视中去遇会作者的“心”、 “意”。

三、释义与辨味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之二) 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杜甫《喜答行在所三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
三、释义与辨味
“释义”,是指对语词、文句的意思的理解和确认。

也就是我们在上节中探讨过的字字落实,通晓文字, 并在此基础上去领会语词、文句的特殊意蕴,包括 暗示义、引申义、隐喻义等。

“辨味”,是指对文本借助语言传达出来的特殊意味、
韵致、情趣、情味的感知与体认。
10/5/2013 31
三、释义与辨味
文本的特征

能指性:
由于特殊语言组合方式形成的相互作用, 它们总是在向读者显示某种语义、寓意或 意味,即意义内涵。这些意义内涵期待着 读者通过自己的解读,去领悟、理解并加 以充实。
文学文本的阅读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 独怆然而涕下。
文本: text
1. 文本是一个包含意义且向解释开放的代码或代码 系统。 2. 文本既可以由语言符号构成,也可以由非语言符 号构成。前者我们称之为语言文本,如文学作 品;后者我们称之为非语言文本,如舞蹈、音 乐、建筑,均属于非语言文本,也可称之为舞 蹈文本、音乐文本、建筑文本等。 3. 任何文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
香菱笑道:‚……还有‘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上’字, 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 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 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 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 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40

10/5/2013
三、释义与辨味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棲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0/5/2013
38
三、释义与辨味
以折柳相赠来寄托惜别之情,以柳枝杨 花伴和悠长哀怨的笛声来抒写离别之情或 故园之思,实际上成为一种传统,由柳枝、 杨花、笛声等物象融会而成的意象,实际 上成为中国古典诗词抒写离情别绪、故园 情怀的典型意象。
三、释义与辨味

文本释义是一个需要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 或情感经验加以参证的过程。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阅读过程

一般性阅读(教材第5页) 细读(教材第5页) 批评性阅读(教材第6页)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中国传统的读诗方法: 释字训义的解读
以笺注出处、考释字义为主的阅读方法;
考据故实的解读
通过考据名物故实达于对诗意的解释的阅 读方法;
三、释义与辨味
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 我也许会忍受黑暗; 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 照耀得更加荒凉。
——狄金森《无题》
三、释义与辨味

文本的释义是一个需要综合运用我们已有 的包括语言、文学、文史等等在内的各种 知识储备的过程。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0/5/2013
中国传统的读诗方法:
辨味品第的解读
钟嵘开创的所谓“诗之为技,较尔可知。 以类推制,殆均博弈”的阅读方法;
由作家生平推断文本意向的解读
由作家仕宦出处、师友渊源等的考察作为 解释文本依据的阅读方法;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文学文本阅读的角度:
科学的解读 实用的解读 审美的解读
海上航行观雾: 海上航行遭遇大雾,大雾之中听着若远若近 邻舟的警钟,看到水手们手忙脚乱地走动, 似乎一切都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仿佛大难 临头,让人心焦气闷,那情景即使后来回想 起来,还有些戒惧。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站在海岸观雾: 那清烟似的薄纱笼罩着平谧如镜的海水,许 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拖慢掩,现出梦境的 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 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周 围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 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也有些不易决定。
科学的解读:以追求对文学文本作出可靠诠释的阅读。
这是一种求“真”的阅读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都是树,而杨柳最 多……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 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 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 她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科学的解读:以追求对文学文本作出可靠诠释的阅读。 30年代,就有读者对这里写到的树上的蝉声 提出疑问,写信给朱自清先生,认为“蝉子夜 晚是不叫的”,以至于朱自清先生自己都疑惑 起来,特为致函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请教是否 蝉在夜里真的不叫。这种求“真”的理解,似 乎是一种很传统的文学阅读方式,在中国古代 诗话、词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类似“公 案”。
审美的解读:以获得特殊的精神愉悦为目标的阅读方式。
求美的阅读
小时候,故乡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故乡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故乡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故乡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文学欣赏的审美态度:
欣赏者应该与欣赏对象保持适度距离的审美观照的 态度,即要以一种“寻”美的、欣赏美的态度而决 不是一种应对实际人生的态度去对待文学。 要把戏当做戏看,而不把戏与现实相混淆; 要把小说作为小说来读,而不把小说中的故事 与生活等同起来。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朱光潜先生谈观海雾
——贺铸:鹧鸪天
三、释义与辨味

释义基础上的辨味:
要求读者在语词符号的提示下去细心体味通过特殊语 言表达方式传达出来的情味韵致。 在文学中,作家、诗人所关心的不是某种信息传达 的“正确”或“真实”,而是借助语言所能唤起的情感 或态度的性质,或者语言运用所能产生的情感效果。换 句话说,诗歌语言只要求能够激发出相应的情感,而不 要求自己去做某种具有可验证性的,即可以被经验事实 加以证实的表述。
这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实现的过程。 这是一个对文本加以改变、丰富的过程。

文学文本的阅读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叹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九月九日齐山登高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欣赏的两个阶段:

乐府民歌有《折杨柳歌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 人归不归。(隋末无名氏《送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