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合集下载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七节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概述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主要用于治疗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

将血脂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

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一)血脂异常的定义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二)血脂异常的分型按临床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具体见表1。

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表1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三)血脂异常的检出1、血脂异常的检出(1)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3)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2、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二、诊断要点(一)、血脂水平诊断标准具体见表2.(二)病史1.现病史:(1)高脂血症本身的症状: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第一节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一、血脂血脂是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

它的组成复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 Ch〕、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磷脂〔phospholipid, PL〕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等。

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 CE〕和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 FC〕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

血脂的来源有两个途径:〔1〕外源性途径:即从食物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2〕内源性途径:即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织分解后释放入血。

血脂含量受多种要素饮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组成血脂在血浆中不是以游离形状存在,而是与血浆中的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 LP〕的方式停止转运和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按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四类。

此外还有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是VLDL在血浆的代谢物,其组成及密度介于VLDL及LDL之间。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

各类脂蛋白都含有这四类成分,但其组成比例及含量却差异很大。

乳糜微粒含三酰甘油最多,达80%~95%,蛋白质最少,约1%;VLDL含三酰甘油约50%~70%,蛋白质含量约10%;LDL含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最多,约40%~50%;HDL含蛋白质最多,约50%。

6种他汀类药物的区别

6种他汀类药物的区别

6种他汀类药物的区别⊙富顺县晨光医院 李小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血脂异常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血脂异常引发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怎样调节血脂,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汀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它通过降“坏胆固醇”实现了稳定斑块,延缓斑块进展,甚至逆转斑块的作用。

另外,他汀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产生,可用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降血压、保护肾脏等。

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但它们各有何特点和优势呢?调脂效果有强弱不同的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疗效不一样,在临床应用中,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低、中、高3种强度。

我国人群平均胆固醇水平较低,大多数患者使用中等强度甚至低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即可使LDL-C达标。

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防止调脂强度过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这6种他汀类药物调脂强度可分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

尽管他汀类药物的调脂疗效显著,但其降低LDL-C 的效果与剂量不具有线性量效关系,而是存在“6原则”,即剂量增加1倍,L D L-C的降幅仅增加6%,而剂量加倍又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因此,患者服用药物一定要谨遵医嘱,血脂不达标时不能自行加大剂量。

逆转斑块有更优在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稳定粥样斑块,而且对粥样斑块有一定逆转作用。

有研究表明,6个月的常规剂量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10mg/d,阿托伐他汀20mg/d),能明显逆转轻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且瑞舒伐他汀组粥样斑块体积的变化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

肝毒性有差异他汀所致的肝损害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欧美人群的发生率为1%~4%,亚洲人群的发生率≥10%,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粥样动脉硬化用什么方法治疗正确

粥样动脉硬化用什么方法治疗正确

粥样动脉硬化用什么方法治疗正确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降压药物可以控制血压,减轻动脉压力对血管壁的损害。

2.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展,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

3. 血管介入治疗:当严重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明显症状时,可采用血管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以改善血液流通。

4. 外科手术治疗:当血管病变较严重或无法通过介入治疗改善时,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旁路或血管重建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此在接受治疗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还需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控制患有的慢性病,以减缓疾病进展。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调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卒中防治方面的应用进展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调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卒中防治方面的应用进展
2 调脂 作 用
度的可靠指标 ,刘经槊 等 研 究发 现 ,对 颈动脉 I MT增厚 ≥
9 a r m的高血压患者 降压治疗 的 同时 ,给予辛 伐他 汀或 者 阿托 伐他 汀 ,随访 1 8个月后发 现辛 伐他汀组或 阿托伐他 汀组 患者 颈动脉 I M T显 著 降低 ,斑块 缩 小 ,阿托 伐 他汀 组 更加 显著 。 综合 国内外 的研究结果 ,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 ,阿托伐他汀 的作用强于辛伐他汀 。
殖 ,进 而 稳 定 粥 样 斑 块 ,延 缓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发 生 、 发 展 。 ( 3 ) 抗 炎 作 用 。脑 出血 患 者 给 予 阿 托 伐 他 汀 2 0 m g ,较 对 照 组
明显下降 ,也证 实 了他 汀类 药物 通过 发挥 其抗炎 作用 而抗 动脉粥样硬化 。1 9 9 9年 S t r a n d b e r g等 观察 阿托伐他汀 2 0 m g / d或辛伐他 汀 2 0 m g / d 对 C R P的影响 ,结果显示 了阿托 伐他 汀 及与辛伐他汀都 具有 降低 C R P的作用 。但 H i l g e n d o r f等 研 究表明阿托伐他汀抗炎强度强 于辛伐他 汀 ,提示 阿托伐他 汀的 抗动脉粥样硬 化 的作用 强于辛 伐他 汀。R E V E R S A L试 验 结果 提示阿托伐他 汀长 期应 用降低 C R P能力 独立 于 降脂 功能 。 颈动脉内膜 中层 厚度 ( I M T )是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病 变严 重程
他 汀。 目前的临床研 究表明 ,与辛伐他 汀相 比较 ,阿托伐他 汀的生物利用度更 高 ,其调 脂、抗动脉粥样硬 化作用更 强, 并仅 有阿托伐他 汀对缺血性脑卒 中有二级预防作用。
【 关键词 】 阿托伐他 汀;辛伐他 汀;应用 【 中图分类号 】R 9 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4— 3 2 9 6( 2 0 1 3 )0 4— 0 1 5 3 — 0 3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习题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习题

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考来烯胺对血脂影响体现在A、主要降低血浆TGB、主要降低血浆LDL-CC、明显升高血浆HDLD、明显降低VLDL,轻度升高HDLE、明显降低TC、LDL-C2、可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药物是A、贝特类B、胆汁酸螯合剂C、抗氧化剂D、苯氧酸类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3、考来烯胺的降脂作用机制主要是A、抑制脂肪分解B、增加脂蛋白酶活性C、抑制肝脏胆固醇转化D、抑制细胞对LDL的修饰E、阻滞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4、关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叙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LDL-C的作用最强B、具有良好的调血脂作用C、主要用于高脂蛋白血症D、改善血管内皮功能E、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减低纤溶活性5、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首选A、普罗布考B、考来烯胺C、洛伐他汀D、吉非贝齐E、烟酸6、他汀类药物不用于A、2型糖尿病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B、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C、杂合子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D、高三酰甘油血症E、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7、对洛伐他汀描述错误的是A、对TG和TC作用不明显B、经肝的首关消除为80 %〜85 %C、可使LDL-C明显下降D、可使HDL-C上升E、可使apoB降低8、下列对贝特类(苯氧酸类)介绍错误的是A、能明显降低血浆TG、VLDL-CB、可升高TC、LDL-CC、主要用于原发性高三酰甘油血症D、可升高HDL-CE、可增加纤溶酶活性9、减少胆固醇合成的药物是A、普罗布考B、洛伐他汀C、烟酸D、考来烯胺E、亚油酸10、洛伐他汀属于A、苯氧酸类药物B、胆汁酸结合树脂类药物C、多烯脂肪酸类药物D、抗氧化剂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1、烟酸应用适应证是A、n a型高脂血症B、n b型高脂血症C、川型高脂血症D、V型高脂血症E、广谱调血脂药12、影响胆固醇吸收的药物是A、氯贝丁酯B、塞伐他汀C、烟酸D、考来烯胺E、普罗布考13、对多烯脂肪酸类描述错误的是A、适用于高脂血症B、防治心梗C、降低HDL-CD、降低TG及VLDLE、抗动脉粥样硬化14、下列何项不适于普罗布考A、对血浆TG和VLDL无明显影响B、升高血浆TC和HDL-CC、能抑制ox-LDL的生成D、使apoA I明显下降E、用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二、B1、A.氟伐他汀B.普伐他汀C.阿托伐他汀D.藻酸双酯钠E.苯扎贝特<1>、大剂量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有效的他汀类调血脂药<2>、具有抗炎作用的他汀类调血脂药是<3>、抗血栓形成、保护动脉内皮的调血脂药<4>、糖尿病伴有高三酰甘油血症者宜选用2、A.考来烯胺B.氯贝丁酯C.特布他林D.洛伐他汀E.普罗布考<1>、抑制HMG-CoA还原酶<2>、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3>、抑制ox-LDL的生成<4>、阻滞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三、X1、烟酸的临床应用有A、lib型血脂血症B、高Lp(a)血症C、高TG血症D、"型高脂血症E、高脂血症2、关于贝特类药物调血脂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显著降低血中LDL和TCB、与他汀类合用可减少肌病的发生C、降低血中HDL-CD、降低血中VLDL和TG含量E、非调脂作用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3、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是A、洛伐他汀B、普伐他汀C、非那西汀D、赖诺普利E、西咪替丁4、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降低A、TCB、HDL-CC、VLDLD、TGE、LDL-C5、能降血浆TG含量的药物是A、考来烯胺B、烟酸C、氯贝丁酯D、洛伐他汀E、多烯脂肪酸类6、关于考来烯胺,叙述正确的是A、能明显降低血浆TC和LDL-C浓度B、用于川、W、V型高脂血症C、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脂血症有效D、减少胆固醇的吸收E、可引起高氯酸血症7、胆汁酸结合树脂主要用于A、n a型高脂血症B、W型高脂血症C、川型高脂血症D、V型高脂血症E、lib型高脂血症8、具有调血脂作用的药物有A、考来烯胺B、多烯脂肪酸C、洛伐他汀D、普罗布考E、氯贝丁酯9、关于多烯脂肪酸类,叙述正确的是A、使血浆TG及VLDL-TG下降B、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全血黏度下降C、适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D、降脂作用较弱,而抗氧作用较强E、降低HDL-C水平10、关于普罗布考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对血中VLDL和TG无明显影响B、可降低血中HDL-C含量C、不能抑制ox-LDL生成D、降低血浆TCE、降低血浆LDL-C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单元测试,调血脂药”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考查重点是非诺贝特的药理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要降脂

动脉粥样硬化要降脂

动脉粥样硬化要降脂
1、降脂标准,动脉硬化有特定要求:胆固醇参考值3.1~5.7mmol/I低密度脂蛋白参考值2.06~3.6mmol/I,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美国人很重视这项指标,认为降低这项指标能够降低冠心病风险,主张冠心病人降至1.7mmol/I以下。

2、饮食疗法,可作为降脂首选方案:动脉粥样硬化者,当胆固醇高于4.68mmol/I,低密度脂蛋白高于2.6mmol/I,就要采用控制饮食、运动、减肥等措施来控制血脂了(正常人开始饮食治疗的标准时胆固醇5.7mmol/I,低密度脂蛋白3.6mmol/I)。

由于调脂药对肝脏有一定损伤,所以能饮食控制尽量不用药物。

饮食疗法的具体方案是,每天吃肉不超过75克,选牛羊肉等瘦肉,吃鸡肉鸭肉要去皮。

每周鸡蛋不超过3~4个,血脂明显升高者两天一个鸡蛋就够了。

每天250克牛奶,食用油20克,尽量避免糕点甜食,多吃豆制品、洋葱、大蒜、香菇、黑木耳、海带和粗粮等高纤维食物。

有关蔬菜水果,他强调说,正常人每天要求蔬菜、水果各500克,而高脂血症患者的食谱中,要求蔬菜500克,水果降为50克。

这是因为水果中有过多的糖分,容易转化为脂肪。

3、药物调脂,可减少冠心病发病率:调节血脂首选控制饮食等方法改善生活方式,如果3~6个月后不见效,正常人胆固醇扔高于6.24mmol/I、低密度脂蛋白高于4.16mmol/I,动脉硬化者胆固醇高于5.2mmol/I,低密度脂蛋白高于3.12mmol/I,就需要药物治疗了。

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生率,还可以减少糖尿病的致残率。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陈则华;胡慧芸;陈鹰;李子福【摘要】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是近年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从调脂、抗炎、抗氧化、抑制血栓形成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发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药食同源,在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较大潜力.%Regulation of blood lipid and anti-atherosclerosis is a hot topic in the study of 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 showed that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can inhibit atherosclerosis by reducing lipid, anti-inflammatory,anti-oxidative, inhibiting thrombosis and protec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due to their medicinal and edible homologues,have great potential drugs for regulating blood lipids and anti-atherosclerosis.【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37)011【总页数】5页(P1334-1338)【关键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者】陈则华;胡慧芸;陈鹰;李子福【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无限极现代制剂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 430074;解放军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 430070;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 430065;解放军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 430070;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s)又称多烯脂肪酸,是指碳链中含有多个不饱和键的脂肪酸,按不饱和键出现在碳链的位置分为不同的系别,ω(n)-3系不饱和脂肪酸和ω(n)-6系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系别,ω-3系PUFAs是指从脂肪酸碳链的第一个甲基端算起,双键出现在第3个碳原子上的PUFAs。

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

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

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TG)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血脂异常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简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1]。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等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血脂异常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2]。

二、药物治疗原则血脂异常的临床诊断多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依据,根据临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TC、TG、LDL-C和HDL-C的值分类[3, 4, 5]。

其他血脂项目如血清载脂蛋白AⅠ(serum apolipoprotein AⅠ,Apo AⅠ)、血清载脂蛋白B(serum apolipoprotein B,Apo B)和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HDL-C血症,具体特点及临床用药选择见表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降胆固醇幅度有较大差别,但任何一种他汀剂量倍增时,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即“他汀疗效6%效应”[2]。

对他汀不耐受或LDL-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非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旨在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6, 7]。

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伴血脂异常的患者。

2023冠心病临床常用药物

2023冠心病临床常用药物

2023冠心病临床常用药物稳定性冠心病(SCAD)主要包括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3种情况。

稳定性冠心病药物治疗的两个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和预防心血管事件。

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目前,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主要包括B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及钙通道阻滞剂(CCB)等。

其中,B受体阻滞剂同时兼具缓解症状和预防心血管事件两方面的作用。

01、β受体阻滞剂如无禁忌证,B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

临床更倾向于使用选择性3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及比索洛尔。

同时具有述]B受体阻滞的药物,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SA)的治疗中也有效。

无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缺血,如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B受体阻滞剂,此时CCB 是首选药物。

美托洛尔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主张在早期即最初的几小时内使用。

可先静脉注射一次2.5~5.0mg(2min内),每5分钟1次,共3次,总剂量为1O~15mg0之后15min开始口服25~50mg、每6~12小时1次,共24~48h,然后口服5O-1OOmgbid o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房颤时若无禁忌可静脉使用美托洛尔,方法同上。

比索洛尔口服,通常5mg/d,按需要调整剂量,最多一日不超过10mg o阿替洛尔口服,成人常用量开始 6.25~12.50mgbid,按需要及耐受量渐增至50~200mg/d。

肾功能损害时,肌酊清除率<15m1∙min-1∙(1.73m2) 者,25mg/d;肌酊清除率为15-35m1∙min-1∙(1.73m2)-1者,最多50mg∕d o02、窦房结If通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推荐的起始剂量为5.0mgbid,早、晚进餐时服甩治疗2周后,可将剂量增加至7.5mgbid o≥75岁的老年患者,应考虑以较低的起始剂量开始给药(2.5mgbid);肾功能不全且肌好清除率>15m1/min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轻度肝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药学专业知识二_药物化学 第十九章调血脂及抗动脉粥硬化药_2013年版

药学专业知识二_药物化学 第十九章调血脂及抗动脉粥硬化药_2013年版
E:辛伐他汀是水溶性药物
答案:A,B,C
10、哪些药物可在体内可代谢生成具活性的酸性产物
A:氯贝丁酯
B:氯沙坦
C:胺碘酮
D:洛伐他汀
E:卡托普利
答案:A,B,D
11、下列哪种药物无内酯环的是
A:洛伐他汀
B:辛伐他汀
C:非诺贝特
D:氟伐他汀
E:阿托伐他汀
答案:C,D,E
1、能明显降低血浆胆固醇的药是:
A:烟酸
B:苯氧酸类
C:多烯脂肪酸
D:抗氧化剂
E: 还原酶抑制剂
答案:E
2、含有3, 5-二羟基羧酸结构片断,抑制体内胆托伐他汀
C:非诺贝特
D:洛伐他汀
E:氯贝丁酯
答案:B
3、羟甲戊二酰辅酶 还原酶抑制剂是
A:单硝酸异山梨酯
B:洛伐他汀
C:硝苯地平
D:卡托普利
E:可乐定
答案:B
4、羟甲戊二酰辅酶 还原酶抑制剂可以
A:抑制体内 的降解
B:抑制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
C:阻止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
D:降低血中三酰甘油的含量
E: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答案:C
5、非诺贝特属于
A:中枢性降压药
B:烟酸类降血脂药
C:苯氧乙酸类降血脂药
D:抗心绞痛药
8、常用的降血脂药可分为哪几类
A:苯氧乙酸类
B:烟酸类
C: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
D:羟甲戊二酰辅酶 还原酶抑制剂类
E:碳酸酐酶抑制剂
答案:A,B,D
9、关于辛伐他汀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有
A:辛伐他汀是由洛伐他汀结构改造而得的药物
B:辛伐他汀是前体药物
C:辛伐他汀是 还原酶抑制剂

调脂药物-讲课教学课件

调脂药物-讲课教学课件

三、苯氧酸类(贝特类) 吉非贝特(gemfibrozil,诺衡), 非诺贝特(fenofibrate), 苯扎贝特(benzabibrate,必降之) 【药理作用及机制】原理:激活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 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 降低TG、VLDL-C:增强LPL活化,加速CM和VLDL分解 代谢;抑制乙酰CoA羧化酶,减少FFA产生;减少FFA 进入肝脏合成TG和VLDL; 升高HDL:增加HDL合成,减慢HDL清除 促进LDL清除 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降低某些凝血因子活性, 减少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产生。
常用药物
一、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 抑制剂(他汀类)
洛伐他汀(lovastatin,美降之)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舒降之) 普伐他汀( pravastatin,普拉固) 氟伐他汀( fluvastatin,来适可)
【药理作用】
1.调脂作用 抑制HMG-CoA还原酶,阻断HMG-CoA向甲羟戊酸转化; 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肝脏LDL受体表达增加,加速 LDL和IDL的廓清,使血胆固醇及LDL和ApoB下降 使TG和VLDL下降,而HDL和Apo A1增高。
特点:降LDL-C作用最强,TC次之,降TG作用弱;轻度升高HDLC。 2.非调脂作用 调节内皮功能、抗血栓、稳定斑块、抗氧化、 抑制血管炎症 【临床应用】1.胆固醇升高为主的高脂蛋白血症, 伴胆固醇升高的Ⅱ、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杂合子)、2型糖尿病 性和肾性高ch血症等均为首选。 2.肾病综合征 3.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4.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肌痛、胃肠道症状、失眠、皮疹、血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增高等。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考来稀胺(colestyramine,消胆胺) 考来替泊(colestipol) 【药理作用及原理】

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文献综述・[文章编号] 100723949(2002)1020320268203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李凝旭综述, 李庚山,李建军审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60)[主题词] 他汀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 炎症; 斑块; NF 2κB[摘 要]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调脂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作用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无关。

他汀类药物除调脂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主要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聚集、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稳定斑块。

[中图分类号] R363[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1209210 [修回日期] 2002205209[作者简介] 李凝旭,女,1977年出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

李庚山,男,1932年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

李建军,男,1957年出生,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世界上首选的最基本的调脂药物,能有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 2esterol ,LD LC )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 2poprotein cholesterol ,H D LC )。

许多年以来,人们将他汀类药物的药效单一归结于它的调脂作用。

近来有研究发现除了调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有其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 2osclerosis ,As )机制。

冠心病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过去认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吸烟。

近十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些以前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因素,如遗传基因、脂质代谢紊乱、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

1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简介不同的降脂药通过干扰脂质合成中的不同环节来发挥作用。

药理学24调血脂药

药理学24调血脂药

临床将脂蛋白分为: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apo
主要有A、B、C、D、E五 类。不同的LP含不同的apo。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
分型
I IIa IIb III IV V
脂蛋白变化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HMG-CoA) 是肝细胞合成Ch过程的限速酶,催化HMG-CoA生 成甲羟戊酸(MVA),MVA是内源性Ch合成的关键 步骤。抑制HMG-CoA还原酶则减少了内源性Ch的 合成。 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脂)
普伐他汀(普拉固)氟伐他丁(来适可)

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使动脉粥样硬化斑

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
胆汁酸结合树脂可用于:Ⅱa型高 脂血症。也用于Ⅱb型。 不良反应有:
恶心、腹胀、便秘、脂溶性维 生素缺乏症、高氯酸血症。
二、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 (一)贝特类(苯 氧 酸 类 药)
氯贝丁酯(氯贝特、安妥明、Clofibrate Atromides)不良反应多,不降低冠心病的病死 率。新型贝特类如: 吉非贝齐(诺衡、Gemfibrozil) 苯扎贝特(必降脂、Bezafibrate) 非诺贝特(力平脂、Fenofibrate)
血浆LDL
乙酸
HMG-CoA还原酶
3
胆固醇
络合剂 + 胆汁酸
减 少 外 源 性 胆 固 醇 的 吸 收
LDL 胆固醇 受体
7α-羟化酶
2
胆汁酸
1

肠腔
考来烯胺的药理作用
降低血浆总胆固醇、LDL-C, 轻度增加HDL

2023年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属广谱调血脂的药物是()A.考来烯胺B.硫酸软骨素D.普伐他汀C.二十二碳六烯酸D.普伐他汀E烟酸2.可引起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和肌肉触痛的药物是()A.苯氧酸类B.多不饱和脂肪酸类C.胆汁酸结合树脂D.HIMG-CoA还原酶抑制剂E.抗氧化剂3.必须经肝脏转化后才具调血脂活性的药物是()A.环丙贝特B.非诺贝特C.氟伐他汀D普伐他汀E.洛伐他汀4.降低血浆胆固醇作用最明显的药物是()A.AMGYoA还原酶抑制剂B,苯氧酸类C.抗氧化剂D.胆汁酸结合树脂E烟酸5.调血脂药不包括()A.非诺贝特B普罗布考C.普伐他汀D.考来替泊E.烟酸6.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是()A.普罗布考B.考来烯胺C烟酸D.吉非贝齐E.洛伐他灯7.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人应用后可健LDL-C升高的是()A.苯扎贝特B.氯贝特C吉非贝齐D.环丙贝特E非诺贝特8.关于他汀类药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目前最强的降血浆胆固醇的药物B.糖尿病性、肾型高脂血症的首选药C.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D.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E.可降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LDL-C9.贝特类药物对下列哪型高脂血症效果最好()A.家族性HI型B.11b型C.11型D.IV型E.V型10.可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的药物是()A.烟酸B.洛伐他汀C.EPAD.考来烯胺E非诺贝特11.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是()A.辛伐他汀B,环丙贝特C普罗布考D.考来烯胺E.烟酸12能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的药物是()A.消胆胺B.烟酸C.亚油酸D.吉非贝齐E.低分子肝素13.苯氧酸类降低VLDL的机制是()A.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B.抑制脂肪分解C.抑制肝脏TG酯化D.使肝脏合成apoB增加E.减少apoA的基因表达14.既能降低LDL也能降低HDL的药物是()A.普罗布考B.烟酸D.考来替泊C.赛伐他汀E.非诺贝特15.影响胆固醇吸收的药物是()A.普罗布考B.考来烯胺C.洛伐他汀烟酸D烟酸E.苯扎贝特16.属于保护动脉内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B.普罗布考C笨氧酸类D.硫酸多糖E.胆汁酸结合树脂17.能明显提高HDL的药物是()A.考来替泊B.吉非贝齐C.洛伐他汀D普罗布考E.月见草油18.EPA属于哪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A.多烯脂肪酸类B.贝特类C他汀类D.烟酸类E.胆汁酸结合树脂19.下列哪一项不是吉非贝齐的不良反应()A.腹胀、腹泻、恶心B.脱发C.血象异常D.皮疹E.皮肤潮红20.关于考来烯胺对血脂的影响,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主要降低血浆TCB.明显升高血浆HDLC.明显降低VLDL,轻度升高HDLD.主要降低血浆LDLYE.明显降低TC、LDL-C,轻度升高HDL21.洛伐他汀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B.使肝脏LDL受体表达下降C.激活7-α羟化酶D.使肝脏合成apol00增加E.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22.与他汀类合用不会加重骨骼肌溶解症的药物()A.普罗布考B.环泡素C笨氧酸类D.红霉素E.烟酸2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具有的不良反应是()A.胃肠症状B.头痛C.转氨酶升高D.皮疹E.凝血障碍24.普罗布考的禁忌证有()A.低血糖B.高血压C.胆石症D.心肌损伤E.甲亢25.能明显提高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是()A.考来烯胺B.氯贝丁酯C烟酸D.不饱和脂肪酸E.硫酸软骨素26.属于n-3多烯脂肪酸(n-3PUFAS)的药物是()A.α-亚麻油酸B.亚油酸C.Y-亚麻油酸D.硫酸类肝素E.月见草油27.下列哪一项不是烟酸的适应证()A.I型高脂血症BII型高脂血症Cnl型高脂血症D.IV型高脂血症E.V型高脂血症28.可使肝HMG-CoA还原酶活性升高的药物是()A.考来替泊B.洛伐他汀C.烟酸D.硫酸软骨素E.吉非贝齐29.有关烟酸的药理作用错误的叙述是()A.可升高HDL-CB.降低LDL-CDC.与考来烯胺合用有拮抗作用D,能抑制血小板聚集E.降VLDL作用与原VLDL水平有关30.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蛋白是()A.LDLB.HDLCIDLD.apoBEVLDL31.可引起血糖升高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是(A.硫酸多糖B.考来烯胺C.烟酸D.二十碳五烯酸E.洛伐他汀32.苯氧酸类对血脂的影响正确的是()A.明显降低TCB.轻度升高HDL-CC.对VLDL影响小D.明显降低LDL-CE.对TG作用不定33.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是()A.低分子肝素B.氯贝丁酯C.烟酸D.洛伐他汀E.苯扎贝特34.对普伐他汀体内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本身无活性B.口服吸收不完全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代谢物具有活性E.只能经肾脏排泄35.属于n-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是()A.二十碳五烯酸B.二十二碳六烯酸C.深海鱼油D.亚油酸E.亚麻油酸36.胆汁酸结合树脂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脂血症无效的原因是()A.患者肝内缺乏HMG-CoA还原酶B.患者肝细胞表面缺乏Ll)L 受体C.患者体内缺乏脂蛋白脂酶D.患者肝内乙酰辅酶A竣化酶功能不全E.患者肝内缺乏7a-羟化酶37.调血脂药物不合适的联合应用是()A.普罗布考+考来替泊B.吉非贝齐+洛伐他汀C.烟酸+考来烯胺D.普罗布考+烟酸E.普伐他汀+普罗布考38.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轻烟酸的不良反应是()A.面部皮肤潮红,瘙痒B.胃肠刺激症状C.升高血糖D.肝功异常E.过敏反应39.长期用药可引起高氯性酸血症的是()A烟酸B.氟伐他汀C.低分子量肝素D.考来替泊E.二十二碳六烯酸40.普伐他汀不能与胆汁酸结合树脂同时服用的原因是()A.普伐他汀降低胆汁酸结合树脂的降胆固醇作用B.二者合用骨骼肌溶解症加重C.胆汁酸结合树脂降低普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D.二者合用胃肠症状加重E.胆汁酸结合树脂使普伐他汀失活(二)多选题1.能改变脂蛋白组成,使HDL升高的药物是()C.非诺贝特B.考来烯胺C,非诺贝特D.普罗布考E.烟酸2.普罗布考的药理作用包括()A.降低低密度脂蛋白B.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C.降低总胆固醇D.降低高密度脂蛋白E抗氧化作用3.烟酸不良反应包括()A.胃肠道刺激B.减少尿酸排泄,诱发痛风C.皮肤潮红、瘙痒D.降低糖耐量E.脂溶性维生素缺乏4.贝特类药物降血脂作用机制是()A.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促进TG代谢B.明显降低血浆VLDL、LDL、TG含量C.增加HDL含量D.抗血小板聚集E.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抗凝作用5.属于贝特类药物的有()A.洛伐他汀B.非诺贝特C.吉非贝齐D.氯贝丁酯E.阿伐他汀6.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有()A.烟酸B.吉非贝齐C.氟伐他汀D.普罗布考E.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填空题1.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主要降低血糖()。

16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临床应用

16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临床应用

2001年8月德国拜耳公司宣布 拜思亭全球撤市
拜思亭:西立伐他汀
预计销售损失25亿美元 拜耳公司被迫重组
Statins的药理作用与肌肉毒性
HMG-CoA
HMG-CoA还原酶
二羟甲戊酸 他汀类药物 异戊烯醇焦磷酸酯
焦磷酸法呢酯 拢牛儿基焦 磷酸拢牛儿酯 异戊烯化 异戊烯化 辅酶Q 异异戊烯化蛋白 角鲨烯 异戊烯化 胆固醇
作用机制
降低cAMP水平,使脂肪酶活性降低,脂肪组 织中的TG不易分 解出FFA, 合成TG原料不足, 减少VLDL和LDL产生 TG减少,HDL分解代谢减少,升高的HDL有 利于Ch的逆向转运 抑制TXA2生成,增加PGI2生成,抑制血小板 聚集和扩张血管
临床应用
广谱调血脂药,对Ⅱb和Ⅳ型最好 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高TG血症、低 HDL血症及高LP(a)血症
脂蛋白a[lipoprotein a, LP(a) ]
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 脂质组成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十分相似 apo(a) 是Lp(a)的特征性糖蛋白成分,与纤溶酶原 高度同源 促进血栓形成,干扰纤溶系统 增强了细胞内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促进 单核细胞的粘附和迁移
体内过程
多以前药方式给药,转化为活性代谢物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在血液中与血浆蛋白结合, 不易分布到外周组织 大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量以原形经肾排出
不良反应
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 其次为乏力、头痛、失眠、皮疹、阳痿等 偶有肌痛、尿素氮增加、转氨酶升高 患肝胆疾病、孕妇、儿童及肾功不全者禁用 贝特类增强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活性 与他汀类药合应用,可能增加肌病的发生
脂蛋白的结构与分类
脂蛋白:血脂与载脂蛋白(apo) 结合形成脂蛋白(LP)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概述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主要用于治疗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

将血脂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

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一)血脂异常的定义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二)血脂异常的分型按临床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具体见表1。

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表1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三)血脂异常的检出1、血脂异常的检出(1)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3)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2、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二、诊断要点(一)、血脂水平诊断标准具体见表2.(二)病史1.现病史:(1)高脂血症本身的症状: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2)合并症的症状:①腹部症状:要询问有无腹痛、肝区不适等腹部症状,以确定是否有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等高脂血症的合并症②全身性动脉硬化的症状:通过询问有无心绞痛、下肢间歇性跛行和运动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的症状,判断患者心、下肢动脉和脑等主要靶器官动脉周样硬化的发病状况。

(3)一般情况: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常有院发病的临床表现,如便秘、纳差、畏寒等,要注意询问2.既往史:要特别主要询问: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低下等;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肝脏疾病:如阻塞性黄疸等;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等;用药史: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皮质类固醇、雌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

3.个人史:吸烟史、饮食习惯、运动量等4.家族史:询问家族中是否有同类患者。

(三)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血压、脉搏2、双侧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3、颈动脉血管杂音4、脐周血管杂音5、黄色瘤:高脂血症,特别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体表可出现黄色瘤,其中扁平状黄瘤多见于上、下眼睑;腱黄瘤多位于伸侧肌腱,如鹰嘴,髌和足跟部;而块状黄瘤多见于手掌、肘和臀部6、腹部压痛(四)化验检查:1、血、尿、便常规检查,以及电解质,血粘度,血凝分析;2、主要血脂参数:TC、LDL-C 、HDL-C和TG;3、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五)鉴别诊断: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脂,要特别注意以下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1、糖尿病2、甲状腺机能低下3、肾病综合征4、痛风5、肝脏疾病(六)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

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异常的干预。

具体见表3.表3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说明1、冠心病等危症:(1)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如短暂性脑缺血)等。

(2)糖尿病:2.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接受降压药物治疗);(2)吸烟;(3)低HDL-C血症(<1.04mmol/L);(4)肥胖(BMI≥28kg/m2);(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病时<55岁,一级女性亲属发病时<65岁);(6)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三、合理用药(一)、治疗达到血脂目标水平:在决定采用药物进行调脂治疗时,根据患者是否为冠心病和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具体见表4。

表4 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疗的TC和LDL-C值及其目标值注:血脂单位为mmol/L,括号内血脂单位为mg/dl(二)、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1、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本和首要措施2、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

需要定期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3、在进行调脂治疗时,应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

4、决定开始药物调脂治疗以及拟定达到的目标值时,需要考虑患者心血管危险等级。

(三)、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1、主要内容(1).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2).选择能够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可溶性纤维)。

(3).减轻体重。

(4).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5).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

2、TLC实施方案(1).首诊发现血脂异常时,应立即开始必要的TLC。

TLC主要是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也鼓励开始轻、中度的体力活动。

(2).在TLC进行约6~8周后,应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如果已达标或有明显改善,应继续进行TLC。

否则,可通过如下手段来强化降脂。

首先,对膳食治疗再强化。

其次,选用能降低LDL-C的植物固醇。

也可以通过选择食物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3). TLC再进行约6~8周后,应再次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如已达标,继续保持强化TLC。

如血脂继续向目标方向改善,仍应继续TLC,不应启动药物治疗。

如检测结果表明不可能仅靠TLC达标,应考虑加用药物治疗。

(4). 在达到满意疗效后,定期监测患者的依从性。

在TLC的第1年,大约每4~6个月应随诊1 次,以后每6~12个月随诊1次。

对于加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更应经常随访。

(四)、调脂药物调脂药物分类: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1、他汀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适应证: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以胆固醇增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副作用:肌肉损害:包括肌炎、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症。

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血ALT和AST增高。

其它: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失眠及皮疹等。

禁忌症:活动性或慢性肝病。

2、贝特类药物:适应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副作用:肌肉损害:包括肌炎、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症。

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血ALT和AST增高。

其它:恶心、腹胀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见头痛、乏力、皮疹、脱发等。

禁忌症:严重的肾脏和肝病疾病。

3、烟酸类药物:适应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副作用:主要是面色潮红、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上消化道不适、肝毒性。

禁忌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消化性溃疡时禁用。

四、注意事项1 、建议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肉不适或无力症状以及排褐色尿时应及时报告,并进一步检测CK。

如果发生或高度怀疑肌炎,应慎重考虑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或暂时停药。

2、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他汀类与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合用有增加肌病的危险,应特别汪意安全性。

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合用以非诺贝特为首选,以小剂量开始,在安全性监测下逐步调整剂量。

3、.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由于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度高于一般成年人,其调脂治疗的收益可能较好。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加之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易于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降脂药物起始剂量不宜太大,在监测肝肾功能和CK的条件下合理调整药物用量。

在出现肌无力、肌痛等症状时需与老年性骨、关节和肌肉疾病鉴别,及时复查血清CK水平。

4、药物选用:(1)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选用贝特类药物。

(2)高胆固醇血症:主要选用他汀类药物。

(3)混合性高脂血症:当甘油三酯<500mg/dL时,首先降低LDL-C,待LDL-C达标后再考虑将甘油三酯;如甘油三酯>500mg/dL,首先降甘油三酯,防发生急性胰腺炎。

(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往往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首先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原则治疗。

对单纯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可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

5、常用降血脂药物的用法简介如下1)降总胆固醇药①考来烯胺:商品名消胆胺,口服,每次4~5g,每日1~6次;②考来替:商品名降胆宁,口服,每次10g,每日2次;③普罗布考:商品名丙丁酚,El服,每次0.5g,每日2次;④弹性酶:口服,每次0.5g,每日3次。

2)主要降总胆固醇兼降三酰甘油药:①洛伐他汀:商品名美降脂、乐瓦停、洛之达、洛特,每日晚饭后服10~80mg;②普伐他汀:商品名普拉固、美百乐镇、帕瓦停,每日晚饭后服10~40mg;③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脂,塞瓦停每日晚饭后服5~40mg;④富伐他汀:每日晚饭后服20~80mg;⑤血脂康:口服,每次O.6g,每日2次。

3)主要降三酰甘油兼降总胆固醇药:①烟酸:口服,每次1~2g,每日3次;②烟酸肌醇酯:口服,每次0.2~0.6g,每日3次;③阿西莫司:商品名氧甲吡嗪、乐脂平,口服,每次O.25g,每日2~3次;④氯贝特:商品名安妥明、冠心平、氯贝丁酯,口服,每次0.25~O.5g,每日3次;⑤苯扎贝特:商品名必降脂、康脂平、必降脂缓释片,口服,每次O.2g,每日3次;⑥益多酯:商品名特调脂,洛尼特,口服,每次O.25g,每日2~3次;⑦非诺贝特:商品名力平脂、普鲁脂芬,口服,每次O.1g,每日3次;⑧吉非贝齐:商品名诺衡、湘江诺衡、洁脂、康利脂,口服,每次O.6g,每日2次;⑨泛硫乙胺:商品名潘特生,口服,每次O.2g,每日3次。

4)降三酰甘油药:①海鱼油:商品名多烯康、脉络康、鱼油烯康。

口服,每次2g,每日3次。

②复方氯苯丁酯钙片:商品名降脂平片。

饭后口服,每次1片。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国家基本药物,详见药物说明书。

该品为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是血脂调节剂【适应证】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