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de)代谢性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de)“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有时尚可伴有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de)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在全世界(de)发病率有逐年增高(de)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de)第三大疾病.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de)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de)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病(de)死亡增加~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 倍;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de)危害是十分严重(de),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de)高度重视.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典型(de)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de)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de)糖也越多.(2)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饮不解渴.(3)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4)消瘦.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5)疲乏.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哪些人群需做糖尿病筛查应在下列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1、年龄≥40岁,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以往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异常者.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 50mg/dl,即L)者.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5、年龄≥30岁(de)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de)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de)妇女.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糖尿病诊断(de)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de)重要线索,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域(大约10mmol/L),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2)血糖测定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de)主要依据,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de)主要指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指给病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de)馒头),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de)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 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l(160mg/l).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3)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反映患者近8~12周总(de)血糖平,为糖尿病控制情况(de)主要监测指标之一.(4)胰岛素释放试验.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de)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β-细胞(de)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de)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其基值一般在5mu/L 以下,服糖刺激后其胰岛素释放也不能随血糖升高而上升.常呈无高峰(de)低平曲线,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测得.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往往高峰出现(de)时间延迟,如在服糖后2小时或3小时出现,呈分泌延迟高峰后移.(5)C肽释放试验.方法同胰岛素释放试验,但C肽不受血清中(de)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影响.糖尿病(de)诊断标准有哪些糖尿病(de)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l(200mg/dl)或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l(126mg/dl)或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l(200ng/dl)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de)馒头)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1分子水(de)葡萄糖则为).糖尿病症状指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于解释(de)体重减轻.糖尿病分为哪些类型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de)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又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2个亚型.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de)主体.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de) 90%左右.糖尿病(de)治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由于糖尿病(de)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可采用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de)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强调须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以及治疗措施个体化(de)原则.治疗要点主要有5个(通常称为“五驾马车”),分别是: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治疗(de)目标主要为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de)正常代谢;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de)症状;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de)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糖尿病产妇(de)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de)生存质量;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注射胰岛素是否有依赖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许多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有各种各样(de)顾虑,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不能离开,会像吸毒一样上瘾,所以干脆拒绝胰岛素治疗,或者等病情稍有缓解,就擅自停用.这是对胰岛素治疗(de)误解.目前最有效(de)降糖药是胰岛素,用胰岛素后不会产生依赖.因为胰岛素是一种人体必需(de)激素,正常人也是胰岛素来参与血糖(de)调节,是否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de)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de)胰岛素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de)胰岛β-细胞破坏,造成体内不能或极少分泌胰岛素,所以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不可随意停用,否则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生命(de)危险.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胰岛素治疗,例如在充分(de)口服药物治疗不佳;合并严重急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手术、妊娠和分娩、合并感染、外伤时,以及偏瘦(de)糖尿病患者、新发生(de)2型糖尿病等都应该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一般待血糖控制平稳,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后,可逐步停用胰岛素.部分新发生(de)2型糖尿病(de)患者,如果进行胰岛素(de)早期干预,患者(de)胰岛功能可恢复正常,仅控制饮食,再配合合理(de)运动就可以了.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怎么办血糖低于L则称为低血糖症.常见(de)糖尿病低血糖有以下两类:(1)反应性低血糖: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可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多发生在餐后4~5小时,尤以单纯进食碳水化合物时为主.(2)药物性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最常见(de)低血糖症与药物治疗不当有关.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症常见.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各种磺脲类药物用法不当时均可导致低血糖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de)表现,如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直至昏迷.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症发作后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心慌、出汗、视物模糊、饥饿、无力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持续时间长(一般认为>6小时)且症状严重(de)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不可逆转.如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给予葡萄糖,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注射.如无葡萄糖,可予口服甜果汁、糖水,要观察到患者意识恢复.长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等)导致(de)低血糖症往往持久,给予葡萄糖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有可能再次陷入昏迷,需连续观察3天,以保证患者完全脱离危险期.如何预防低血糖1、预防低血糖(de)关键是糖尿病患者要知道正在使用(de)降糖药物有发生低血糖症(de)可能性.2、患者应熟悉低血糖(de)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de)方法.3、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4、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de)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de)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5、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L(140mg/dl),餐后血糖不超过L(200mg/dl)即可.6、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7、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8、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L为宜,餐后血糖<10mmol/L,晚睡前血糖~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mmol糖尿病知识讲座总结今年11月18日我院组织相关人员在清河村进行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共有三十余人参会,邱院长就多年(de)行医经验和扎实(de)理论基础,以通俗易懂(de)语言采取了居民提问,现场演示等方式,介绍了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分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及诱发因素,饮食等知识.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听课(de)居民多次报以热烈(de)掌声.通过此次讲座,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de)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使老年人更加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健康(de)生活.赢得了广大群众(de)好评.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8日通知为了提高农村居民(de)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危害等,树立健康(de)生活理念,我院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将通知如下:一、讲座时间:2016年11月18日二、讲座地点:长寿镇清河村卫生室三、讲座题目:糖尿病防治知识四、授课老师:长寿镇卫生院副院长邱德祥五、参会人员:辖区所有居民六、本次讲座将向参会者发放纪念品,欢迎大家踊跃参加.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0日长寿镇卫生院关于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de)计划为了提高农村居民(de)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危害等,树立健康(de)生活理念,我院公共卫生科准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现将计划如下:一.讲座主题:糖尿病(de)防治二.时间:2016年11月18日三.地点:长寿镇清河村四.参会人员:辖区所有居民五.内容:1.知识讲座材料:糖尿病防治2.公共卫生科人员到清河村发放宣传单六.组织,分工1.公共卫生科人员认真搞好宣传,资料发放.2.认真总结,及时上报讲座情况.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0日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填表人(签字):贾丽萍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2016年11月18日。

糖尿病基础知识讲义PPT课件

糖尿病基础知识讲义PPT课件

糖尿病的分类
01
02
03
1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 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人。
2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抵抗或作用受 损导致,多发生于成年人, 尤其是肥胖者。
妊娠糖尿病
发生在妊娠期间,与胰岛 素抵抗有关,产后可能消 失或发展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 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糖监测与自我管理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记录与整理
记录每次监测的血糖值、饮食、运动等情况,以 便分析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
自我管理
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如如 何正确使用血糖仪、如何调整饮食和运动等。
06
糖尿病的预防与教育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 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遵循“三餐三定”原则 ,即定时、定量、定餐
,避免暴饮暴食。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 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运动治疗
运动原则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 量、适度、规律运动。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 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掌握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方法
了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以控制血糖水平。
3
学习糖尿病的监测和应对技巧
掌握如何监测血糖、处理低血糖等紧急情况。
提高公众意识
宣传糖尿病的危害
让公众了解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提高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024版糖尿病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4版糖尿病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来控制血糖。
其他药物
如降压药、调脂药等,用于控 制糖尿病并发症。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副 作用和相互作用;不要自行调
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2024/1/27
14
血糖监测与自我管理
定期监测血糖
记录血糖日记
定期随访
自我管理教育
通过血糖仪自测或到医 院进行检测,了解血糖
控制情况。
2024/1/27
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和心理压力等 原因,患者的社交活动可能会受 到限制,影响社交能力和人际关
系。 10
03
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2024/1/27
11
饮食治疗
2024/1/27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劳动强度等 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并合理分 配到三餐中。
选择低GI食物
低GI食物在胃肠道中停留时间长,吸 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有助于控 制血糖。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避免过多摄入 高糖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食物吸收,降低 餐后血糖高峰。
12
运动治疗
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胰岛素敏感 性。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和力量,提高身体代 谢水平。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糖 尿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其 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糖尿病的分型和分类,以便 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2024/1/27
23
糖尿病治疗新技术与新药物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

2. 类型:有两种常见类型的糖尿病。

类型1糖尿病是由胰岛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类型2糖尿病是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或胰岛素产生不足。

3. 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渴、多食、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

有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

4. 诊断:通过血液检测血糖水平来诊断糖尿病。

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应小于100毫克/分升。

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水平大于125毫克/分升。

5. 血糖控制: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这可能包括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体育锻炼和胰岛素注射等方法来管理血糖水平。

6. 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

7.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适当的饮食计划,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量,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8. 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9. 药物治疗: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10. 自我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

11. 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包括定期检查足部状况、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穿戴合适的鞋子等。

12. 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应积极寻求支持和参与心理健康活动。

请注意,以上只是糖尿病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如果您或者您认识的人患有糖尿病,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2024年度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2024年度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8
胰岛素分泌与作用机制
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 分泌的一种激素。
2024/2/3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细 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 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
降低。
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 合成,抑制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

9
胰岛素抵抗形成原因
胰岛素抵抗是指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弱。
分量和烹饪方式等。
饮食注意事项
提醒患者注意定时定量进食,避 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同时限 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
入。
2024/2/3
30
运动处方编写和注意事项提醒
01
02
03
运动处方编写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 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 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种类 、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2024/2/3
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缺乏运动、高糖饮食等 )以及某些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2024/2/3
10
血糖调节失衡过程
血糖调节失衡是指体内血糖浓度偏离 正常范围,包括高血糖和低血糖两种 情况。
低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或使 用了过量的降糖药物导致血糖浓度过 低。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 识宣教
2024/2/3
1
目录
2024/2/3
• 糖尿病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 糖尿病生理病理基础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建议 • 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支持
2
01
糖尿病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2024/2/3

糖尿病知识缺乏的

糖尿病知识缺乏的
间被认为是健康的。
定期检查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注意身体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口渴、多尿、疲劳等症状,这些 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及时就医
如有疑虑或出现糖尿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 行检查和治疗。
04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自我监测
01
02
03
04
血糖监测
规律进餐
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避免加糖食品
减少或避免食用加糖饮料、糖果、蛋糕等高糖食品,以降低血糖波动。
适量运动
定期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 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 走、骑车、游泳等,有助 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增加日常活动量
尽量选择步行、爬楼梯等 增加日常活动量的方式, 避免长时间久坐。
糖尿病知识缺乏
目 录
• 糖尿病基础知识 • 糖尿病的危害 • 如何预防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 社会支持与教育
01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 血糖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 多食、体重下降等,但部分患者可能 无明显症状。
按时服药
按照医生指导按时服药,不随 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
治疗效果。
了解药物副作用
了解所服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 事项,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反 馈。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其他药物 ,特别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长期坚持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 期坚持治疗,患者应保持耐心 和积极配合,以获得最佳的治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基础知识
•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命名被保留,以阿拉伯数字 而非罗马数字表示;
• 有关“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营养不良可能影响糖 尿病的表现,但无有力证据证实蛋白质不足可以直接诱 发糖尿病。因此,“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这一分类 被摒弃,而将“纤维钙化性胰腺病” 划入胰腺外分泌 病变引起的糖尿病 ( 属于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 )
中国糖尿病防控蓝皮书 2011.P9
2型糖尿病
其他类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 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临床上有两种亚型; 免疫介导糖尿病: 1、胰岛β 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损伤而引起。 2、自身免疫反应的标记物有: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 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和IA-2B ) • 特发性糖尿病: 1、具有1型糖尿病的表现而无明显的病因学发现,呈不同程 度的胰岛素缺乏,频发酮症酸中毒 2、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
• 起病又具有隐匿、迟发的特点,发病初期口服 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需使用胰岛素,这点又符 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
• 联合检测GAD-Ab与ICA能够显著提高LADA 的诊断敏感性
• LADA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约占10%~15%
新糖尿病分型的特点(1)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NIDDM)及糖耐量减退(IGT)三个名称不再用于分 型。这些是糖尿病的发展过程的名称;
E. 药物及化学诱导:Vacor(杀鼠剂)、戊脘脒、烟酸、 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二氮嗪、β-肾上腺素能 激动剂、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和a -干扰素及其 他
F. 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 G. 免疫介导的罕见病类:僵直综合症,抗胰岛素受体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D
等。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和注射技巧
适应症
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等。
注射技巧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等),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 脂肪萎缩或增生,使用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确保胰岛素正确注入皮下组织。
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口服降糖药物常见副作用
02
定量控制
根据每日所需热量和餐次热量分配,控制每餐的食物摄入量。
03
灵活调整
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
当调整。例如,对于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适当增加餐次或加餐,
以保持血糖稳定。
03 运动锻炼在糖尿病治疗中作用
运动对血糖控制益处
01
02
03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选择低GI食物技巧
1 2
认识GI值
了解不同食物的GI值(升糖指数),选择低GI值 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低GI食物 如燕麦、豆类、蔬菜等。
3
搭配高、中、低GI食物
在一餐中合理搭配高、中、低GI值的食物,可以 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餐次安排和定时定量原则
01
定时进餐
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避免吸烟等;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早发现并干预。
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显 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于已经 患病的人群,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也能有效控制病情 发展。
力量训练

糖尿病 基础知识

糖尿病 基础知识

糖尿病(DM)一、糖尿病是一组有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发病率、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糖尿病患者数目已达3.66亿,而我国成年人患病率高达9.7%。

二、发病原因1、热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基本条件。

2、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缺陷—必要条件。

三、糖尿病分型1、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与免疫异常有关,大部分<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

2、2型糖尿病与代谢异常有关,常见于中老年人。

肥胖患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三、高危因素遗传、超重、肥胖、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高血压、妊娠、吸烟、长期精神高度紧张、不合理用药。

四、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1、疾病早期无阳性体征。

2、出现合并症,则出现相应的体征,如合并肾病可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下肢及全身浮肿;患白内障或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神经病变则出现腱反射异常、肌张力减弱等。

3、尿糖测定+-++++;血糖:随意血糖≧11.1mmol/L,常伴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

糖耐量试验(OGTT)、酮体测定、眼底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五、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主、冠状、脑、肾、下肢动脉。

2、微血管病变: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

3、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脊髓病变。

4、感染:皮肤感染。

5、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酸中毒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六、治疗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的是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严重代谢紊乱;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持良好的健康和学习、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延长寿命。

糖尿病知识科普

糖尿病知识科普

糖尿病基础知识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糖尿病的全面基础知识,适用于医学生和患者。

内容涵盖糖尿病的核心概念、常用术语、治疗方法、病理病机和病因,配以详细的例子和案例。

目录1.糖尿病概述2.常用术语解释3.糖尿病的病理病机4.糖尿病的病因5.糖尿病的分类6.治疗方法7.详细案例分析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

2. 常用术语解释•高血糖: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胰岛素: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抵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导致血糖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3. 糖尿病的病理病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或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自身免疫性损伤(1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

胰岛素抵抗•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常见于2型糖尿病,通常伴随肥胖。

4. 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因素:家族史显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感染和疾病可诱发糖尿病。

5. 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1DM)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中发病,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

概念•自身免疫性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β细胞视为外来入侵者,进而攻击和破坏这些细胞。

•胰岛素绝对缺乏: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体内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胰岛素分泌。

•急性发病: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致病机理•免疫介导: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通常伴有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等自身抗体的存在。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柔韧性运动
如瑜伽、太极等,有助 于增强关节柔韧性,预
防运动损伤。
综合运动
如篮球、足球等,有助 于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增强抵抗力。
运动与饮食的合理搭配
根据运动强度和时间调整饮食
01
在运动前、中、后适当补充营养,以满足身体需求,避免低血
糖或高血糖。
注意饮食与运动的平衡
02
避免过度饮食或过度运动,保持适当的能量摄入与消耗,以维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结词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需要综合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检测等。
详细描述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对 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治 疗、自我监测等,以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患者需
胃肠道反应
部分降糖药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 恶心、呕吐、腹泻等,需注意用药期 间的饮食调整。 致低血糖,应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备 不时之需。
药物相互作用
服用降糖药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 (如心血管药物、抗生素等)同时使 用,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04
CHAPTER
控制糖分和盐分摄入
糖尿病患者应限制糖分和盐分 的摄入,以降低血糖和血压。
规律饮食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 饮暴食,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适合糖尿病的运动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 骑车等,有助于提高心
肺功能,增强体质。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仰卧 起坐等,有助于增强肌 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
水平。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饮食调整

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 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 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 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 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 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一般包括病因比较的明确或继 发性糖尿病,它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以及病毒感 染等引起的。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主要来源为米饭、面包、馒 头、面条、玉米等主食,此 外薯类、豆类等食物也含较 多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为必不可少的营养成 分,但是如果摄入过多也会 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增多, 和加重肾脏负担,主要来源 为瘦肉、鱼虾、蛋白、乳制 品、豆类等食物。
胆固醇应控制每日300毫克以 下 ,一个蛋黄含胆固醇200 毫克,已经能基本满足每日 所需,主要来源为动物脂肪、 烹调用油、坚果等食物。
共8个类型近10种疾病: ✓ 基因变异胰岛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 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 ✓ 外分泌胰腺病变(胰腺炎、胰腺创伤、胰腺手术、胰腺肿瘤) ✓ 内分泌病变(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 营养不良等各种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 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 20%。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发 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GDM患者糖代 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口味清淡
禁烟酒
饮食治疗中感到饥饿难忍怎么办?
01 饥饿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病情改善后饥饿感会 随之减轻,制定饮食计划应逐步过渡。

糖尿病基础知识15问

糖尿病基础知识15问

糖尿病基础知识15问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2.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伤口不容易愈合、感染频繁等。

3. 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1型糖尿病是由自身免疫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主要与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生活习惯(饮食高糖、高脂、缺乏运动等)和年龄相关。

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 7.0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 11.1 mmol/L;随机血糖≥ 11.1 mmol/L,合并有典型症状等。

5.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影响多个器官,包括眼部(视网膜病变)、肾脏(糖尿病肾病)、神经系统(糖尿病神经病变)、心血管系统(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以及下肢(糖尿病足病)等。

6. 如何控制并预防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良好的饮食习惯(低糖、低脂、高纤维)、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戒烟戒酒以及定期体检等。

7.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和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

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则视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而定。

8. 如何管理糖尿病的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建议患者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将碳水化合物摄入分散到各个餐次,并注意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过度摄食。

9. 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影响?运动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不要有误区、糖尿病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只是要少吃、看你怎 样控制饮食。
不能把饮食控制错误的等同于饥饿疗法,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失衡, 这样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加重病情
患者可以选择水果,但必须掌握时机以及数量 血糖达到标准且控制平稳时可以选用水果
应将水果的热量计入每日总热能之内,选用时减去相应的碳水化合物 的量
避免日晒
不要冷冻
2-8°C冷藏
关于血糖检测
自我监测血糖,可以使您很快地知道自己血糖随时的变化,进而作为 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份量的依据,使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以减少 血糖和低血糖的危险,预防长期合并症的发生
空腹: 餐后两小时 手干后采血 不要用力挤血 手指侧面取血 及时记录血糖检测结果,便于指导治疗、采血量要足够。
最好在两餐之间做加餐用
运动要注意哪些
餐后1小时 避开药物作用高峰 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餐后运动半小时 注意安全 结伴而行 随身携带糖果和饼干,出现低血糖反应(如视觉模糊、脉搏异常加快、
出汗、疲劳、手颤)时服用。 随身携带糖尿病病情卡如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及电话等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宜监测血糖
诊断标准
项 目
血糖(mmol/L)

空腹
(口服葡萄糖75g)餐后
正常人
<6.1
<7.8
糖尿病
≥7.0
≥11.1(或随机血糖)
糖耐量减退(IGT)
<7.0
7.8~11.1
低于3.9就会引发低血糖
低血糖
饥饿感
出冷汗
浑身无力
胰岛素治疗注射部位
腹部- 吸收最快 上臂 大腿 臀部- 吸收最慢
*注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室温下注射胰岛素 保持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快速进针 不要用酒精消毒针头 要做到一针一换、避免污染 正确的剂型 正确的剂量 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指导
正在使用的胰岛素置于25度的环境不能超过一个月。
夏天要注意补充水 冬天要注意保暖 气候恶劣时避免进行运动 运动后仔细检查皮肤、足部及关节是否有损伤
关于胰岛素
早用胰岛素,可以使血糖早期得到控制,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 果等到其它药物都不能控制血糖时再使用胰岛素,并发症则可能已经 很严重。 胰岛素没有依赖性。因为胰岛素是人体内本来就有的一种生 理物质、是人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 。
糖尿病患者要如何控制饮食?
少食多餐,一日至少要保证三餐 在体力活动量稳定的情况下,饮食要做到定时、定量 患者生活要有规律,赴宴就餐时应该有选择地进食,且摄入量不要超过 自己的控制标准 饮食宜淡 饮食宜缓:不要暴饮暴食,粗嚼急咽 饮食宜暖:饮食温度要适中,不宜过烫、过寒 植物油为理想的烹调用油 限制饮酒 不宜吃使血脂、血糖升高的食物
糖尿病健康教育
内分泌肾内科戴琛
糖尿病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 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通俗来讲就是人体内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分类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状
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2.不典型症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 甚至无症状。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 前低血糖症状。
⑥警惕夜间低血糖
祝大家身体健康!
谢谢!
1.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 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 点:
①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②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注意适量运动
④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⑤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注意随身携带食物和急救卡片
心悸
意识模糊
通常急性肾上腺素能症状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口服葡萄糖或 含葡萄糖食物时能够缓解。胰岛素或磺脲药治疗病人若突然出现意识 混乱,行为异常,建议饮用一杯果汁或加3匙糖的糖水,应告诉病人 家属这些处理办法。一杯牛奶亦可奏效。建议胰岛素治疗病人随时携 带糖果或葡萄糖片。磺脲药治疗病人,尤其是长效药和氯磺丙脲,若 饮食不足,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反复低血糖发作。当口服葡萄糖不足 以缓解低血糖时,可静脉推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
3.急性并发症的表现: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可出现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加重,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呼吸困难、 昏迷等。
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缺乏运动
遗传 老龄化
饮食 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糖尿病眼部病变 糖尿病肾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感觉神经:肢端感觉异常、痛觉过敏、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