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98例临床症状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92例论文
感染性心内膜炎9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病原变化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92例ie中,先天性心脏病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比例有所增加,88%的患者存在发热现象,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突出症状。
入院前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低(37%)。
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1%,死亡主要原因为心功能衰竭(47%)和心律失常性猝死 (26%)。
结论:ie的基础疾病,致病菌,临床表现、治疗转归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院外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功能衰竭和心律失常性猝死。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预后【中图分类号】r3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51-02【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change of pathogen and prognosi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basicdisease,clinical performance,exam of pathogen and outcome of 92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results: the case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non-organic heart disease increased in 92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88% of patients have fever which is the prominent symptom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is low in patients receiving antibiotics before admission (37%). mortality rate of patient in hospital was 21%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re heart failure (47%) and sudden death due to arrhythmia(26%). conclusions: the basic disease ,pathogen ,clinical performance and prognosi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had changed greatly.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is low in patients receiving antibiotics before admission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s heart failure and sudden death due to arrhythmia.【key words】infective endocarditis; clinical analysis prognosis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严重的循环系统感染性疾病,由病原微生物直接感染心内膜而致病。
心血管内科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常规【定义】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心脏内膜面微生物的感染状态,伴赘生物的形成。
【临床特征】1.临床类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感染部位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1)中毒症状明显。
(2)病情进展迅速。
(3)感染迁移多见。
(4)病原体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1)中毒症状轻。
(2)病程数周或数月。
(3)感染迁移少见。
(4)病原体常是草绿色链球菌。
4.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1)3/4患者有基础心脏病(瓣膜病、先心病等)。
(2)2/3患者为亚急性心内膜炎。
(3)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一般<39℃,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
(4)80-85%患者可闻及器质性心脏杂音,是由于基础心脏病和/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瓣膜损害所致;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
(5)出现微血管炎和微栓塞的周围体征:瘀点、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Roth斑、Osler 结节、Janeway损害等。
(6)动脉栓塞:赘生物引起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和四肢动脉栓塞;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或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出现肺栓塞。
(7)非特异性全身症状:脾肿大、贫血、杵状指(趾)等。
(8)并发症:可出现心力衰竭、心肌脓肿、心肌炎、细菌性动脉瘤、迁移性脓肿等。
5.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1)发生人工瓣膜置换术后60天内为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60天以后发生者为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2)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或真菌,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链球菌多见。
(3)表现为术后发热、出现新的杂音、脾大或周围栓塞征。
6.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1)多见于男性。
(2)急性发病多见。
(3)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菌或真菌多见,常有迁移感染灶。
【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尿常规有镜下血尿和蛋白尿提示肾小球肾炎,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血常规示正常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升高。
一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例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细菌、真菌或病毒侵入心脏内膜并引起心内膜及附属结构的炎症反应,临床上常表现为非特异性发热、心脏杂音、皮肤出血点及梗死等症状。
下面将针对一位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
患者是一位65岁的男性,既往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病史。
患者主诉发热、乏力和气短已有两周,并伴有胸闷、咳嗽和关节痛。
体格检查发现他有心脏杂音,心率快速且不规则,全身可见散在的紫癜和脾大。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RP和血沉升高,血糖升高,尿液改变,胆固醇升高。
心电图显示心律不齐。
血培养和心脏超声检查是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我们可以初步怀疑该病例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进一步检查结果印证了我们的怀疑。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可能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
此外,患者出现了伴随的皮肤出血点和脾大,这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并发症,如感染性动脉炎或脾梗死。
治疗方面,本例患者应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包括静脉抗生素治疗。
由于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抗生素的选择应考虑到药物耐药性和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此种情况,常规用药方案可包括高效静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制剂,辅以庆大霉素或万古霉素等。
抗生素治疗的疗程一般为至少6周,需要个体化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抗凝治疗也是需要考虑的。
针对高危患者,如具有大块栓子、心肌梗死患者,应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足够的抗凝或者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或减轻血栓并发症。
但对于低危患者,抗凝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手术干预对于一些情况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是必要的,如存在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心瓣膜破裂、心尖-主动脉瓣环周围脓肿、大块栓子或不易处理的感染灶等。
手术干预的目的是清除感染灶和修复心脏结构。
在手术前,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包括心脏超声检查、影像学评估以及围手术期抗生素治疗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80例临床诊治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80例临床诊治分析[摘要]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治疗方法。
方法:我院收治的ie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总结ie的临床特点。
结果:本组7例行纯内科治疗,治愈率85.71%;73例行手术治疗,治愈率94.52%。
结论:适时手术行内外科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ie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心内膜炎;感染性;临床诊治;预后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1][2]。
近年来,滥用抗生素、人口老龄化、人工瓣膜植入以及各种介入操作等导致ie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笔者回顾我院ie病例80例,总结出ie诊治要点,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ie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42.35±12.78)岁,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总结ie的临床特点。
1.2辅助检查手段1.2.1细胞培养及药敏实验45例血培养呈阳性,占56.25%,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3例,草绿色链球菌16例,粪肠球菌5例,真菌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阴性菌对青霉素敏感。
1.2.2超声心动检查发现赘生物51例,占63.75%,其中主动脉瓣21例,二尖瓣18例,肺动脉瓣1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赘生物7例。
1.3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均时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其中73例患者在有手术指征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常规给予患者糖肽类抗生素或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然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并注意为患者补液,调节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病例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例分析
感染性 心内膜炎
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原则
➢ 应用杀菌剂。 ➢ 联合应用2种具有协同作用的抗菌药物。 ➢ 大剂量,静脉给药,需高于一般常用量,使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 长疗程,一般为4~6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需6~8周或更长,以降低复发率。 ➢ 由于血培养结果往往滞后,对于疑似IE、病情较重且不稳定的患者积极启动经
验治疗策略:自体瓣膜IE轻症患者可选用青霉素、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联合庆 大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头孢曲松。人工瓣膜IE未确诊且病情稳定者,建 议停止所有抗生素,复查血培养。病原体可能为葡萄球菌属者,宜选用万古霉 素+庆大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无效、不耐受或耐药株感染者,可用达托霉素 代替。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
药物作用 抗炎治疗
药物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粉针 +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
万古霉素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增强免疫 匹多莫德口服液
用法用量 4.5g q8h 静脉输液 500mg q8h 静脉输液 0.8g 3/日 口服
用药监护要点
万古霉素
20世纪60年代万古霉素纯度较低,上市初期临床需要进行 TDM,但随着万古霉素纯度提高,现在万古霉素剂量与血药浓度 的线性关系已经明确,临床中不需要常规进行TDM。 常规作TDM适应证患者为: (1)目前推荐应用大剂量万古霉素来维持其血药谷浓度在15~20 mg·L-1。并且长疗程的患者; (2)肾功能不全、老年人、新生儿等特殊群体患者; (3)合用其他耳、肾毒性药物的患者。
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周身无力症状较前有所改善,无恶心 及呕吐,体温恢复至正常。查体:两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心脏可闻及明显收缩期 吹风样杂音,双下肢无浮肿。专科查体同入院时。辅助检查:甲功五项、风湿免疫指标 、抗“O”实验测定未见明显异常,血沉、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较前升高。
感染性心内膜炎75例临床分析
Infective endocarditis:a clinical analysis of 75 cases
LIU Fa—qiong
Second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Bijie Hospita l of Traditiona 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404600,China)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 般资 料 选择 2003年 5月一2012年 12月我 院确诊 的感
染性心 内膜炎患者 75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改 良的 杜克诊断标准予以确诊 。其 中:男 52例 ,女 23例 。 年龄 25—8l岁 ,平均 47.7岁 。患者临床表现为:心 悸、气促 、发热等。其 中:发热病例 67例,占比为 89.
心 血 管病 防 治知识 2013年 第 8期
13
始 论 著 /社 区人 群 防 治 露 琼 (重庆市奉节县 中医院,重庆 404600)
【摘 要 】 目的 总结感染性 心 内膜 炎的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以提 高感染性 心内膜 炎的 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 院 2003年 5月一2012年 12月收治并确诊 的感染性心 内膜 炎患者共 75例 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总结有关的 临床 特点 ,同时讨论治疗方法。结果 发 热为感染性 心 内膜 炎的主要临床症状 ,占比为 89.33%。超声心动 图检查 ,发 现有近 80%的患者有赘 生物。血培 养细菌阳性 患者有 52例 ,占比为 69.33%。本组 患者共有 41人发 生血 管并发症 。 其 中:肠 系膜动脉栓塞 21例 ,脑栓塞 15例 ,脾栓塞 3例 ,其他 并发症 2例 。治愈 出院 68例 ,出院患者无晚期死亡 ; 院 内死 亡 3例 ,放 弃 治 疗 4例 。结论 感 染性 心 内膜 炎 目前 虽然 尚缺 乏 明 确 的诊 断标 准 ,但 是 通 过观 察 患 者发 热 情 况,心动 图检查情况和血培 养情 况,可 以较为及时的发 现感染性 心 内膜 炎,提 高治疗效果 。
感染性心内膜炎
3. 血源性播散形成转移性脓肿 4. 免疫系统激活 持续性菌血症刺激细胞和体液介导的免疫系统,引起
l 脾肿大 l 肾小球肾炎 l 微血管炎
临床表现
症状
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和体 征。从推测的菌血症开始到感染性心内膜炎症 状发生的时间,多在2周内。某些人工瓣膜手 术中或围手术期感染的病人,潜伏期可长达25个月或更久。 亚急性起病者还可有全身中毒症状。 急性起病者,则突发心力衰竭症状较常见。
2. 菌血症
口腔组织创伤(拔牙、扁桃体切除术)常导致 草绿色链球菌菌血症;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 手术操作和感染常引起肠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 菌菌血症;葡萄球菌菌血症见于皮肤和远离心 脏部位的感染。循环中的细菌定居在无菌性赘 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
3.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基础疾病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并可分为自体瓣 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为严重中毒症 状,在数天至数周内发展为瓣膜破坏和 少数迁徙性感染,其致病菌主要是金黄 色葡萄球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展需数周至 数月,仅有轻度中毒症状,很少引起迁 徙性感染,其致病菌主要是草绿色链球 菌、牛链球菌和肠球菌。
基础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二尖瓣脱垂 退行性心脏病 胃肠外药物滥用 其它 无
15—60岁 % 25-30 10-20 10-30 罕见 15-35 10-15 25-45
>60岁 % 8 2 10 30 10 10 25-40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微生物学
15—60岁
微生物学
链球菌
45-65
病例讨论 - 感染性心内膜炎
有奖病例讨论诊断:1、感染性心内膜炎2、脾栓塞3、肾血管栓塞4、多发性脑栓塞脑膜脑炎可能5、左下肺炎6、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原因待查原发型肺癌?7、DIC8、I型呼吸衰竭诊断依据:1、患者有肺部感染史,发热1个月,伴畏冷、寒战、全身酸痛,贫血、消瘦,食欲不振等全身性感染的表现,有脾栓塞、脑栓塞等全身性栓塞的表现,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UCG示:左室增大,二尖瓣前叶左房面见一大小为1.7cm×3.4cm赘生物;中度二尖瓣返流,因未明确患者是否有心脏器质型基础疾病,而且血培养阴性,故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性大。
根据血管彩超提示及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明显增多,故脾栓塞肾、血管栓塞可诊断。
患者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言语欠清,有持续性头痛伴视物模糊,四肢麻木,右巴氏征阳性,结合头颅CT,可诊断脑栓塞,定位于左侧颞枕叶、右侧枕叶,因颅脑CT示:病灶为低密度影、显示欠清,故定性为脑栓塞。
因患者表现右侧周围性面瘫,不排除面神经及脑干核团受损,一过性双侧听力下降,考虑可能相应血管一过性栓塞。
患者有颈抵抗,结合病史,有发热、意识障碍,考虑脑膜脑炎可能2、患者发热1个月,伴畏冷、寒战、全身酸痛,经“抗炎”治疗后体温有所下降,2天前再度出现高热。
血常规WBC14.3×10^9/L,N80.2%。
外院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小斑片影。
故左下肺炎可诊断。
3、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原因待查,原发性肺癌?:患者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因肺癌筛查示TPA、NSE、cyfra均升高,LDH明显升高,故不可排除肺癌可能,可以行胸部CT检查、心包、胸腔诊断性穿刺,积液检查培养,以协助诊断明确。
4、患者有感染的诱因,DIC全套示:3P试验阳性,FDP>40ug/ml,PT18s,APTT36.5s,D-二聚体3.15mg/L。
血凝全套:蛋白C活性降低,蛋白S活性增高,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故DIC可诊断。
5、患者未吸氧血气分析示:PO2:59mmHg,PCO2:30mmHg,故I型呼吸衰竭可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规范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规范【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者发生的右侧心内膜炎也多为急性发病。
表现为:(1)突起高热、寒战、贫血和肌肉关节痛,全身毒血症症状明显。
(2)心脏短期内出现高调杂音或原有杂音的强度和性质迅速改变。
血液反流明显,迅速发生心力衰竭。
(3)在受累的心内膜上,尤其是真菌性感染,可附着大而脆的赘生物,脱落的带菌栓子引起多发性栓塞和转移性化脓灶;来自右心的栓子可引起肺炎、肺脓肿或肺动脉栓塞。
(4)心肌脓肿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葡萄球菌感染时常并发脑脓肿或脑膜炎,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5)皮肤可有多型性淤斑和紫癜样出血性损害,Roth点和Janeway损害发生率较高。
(6)23%的患者有脾肿大。
(7)血培养多阳性。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症状多数患者起病隐袭,只有低热、疲倦、全身不适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有的患者以其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如动脉栓塞、脑卒中、心力衰竭等。
①全身感染症状:发热最常见,多为不规则热型,伴有畏寒和出汗。
部分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心力衰竭、休克、脑出血和尿毒症的患者体温可正常;在诊断前已经用过抗生素、激素或退热药者,可在短期内不发热。
②70%~90%的患者有进行性的贫血,有时可达严重程度,也可为首发症状。
③病程长者可因毒血症或各部位栓塞而引起全身疼痛,肌肉关节疼痛在起病时较常见,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骨痛。
④约60%左右患者脾脏肿大,质软有轻压痛,少数患者肿大显著可达脐水平。
⑤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多变,常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心脏杂音被误认为是老年退行性瓣膜病,有些则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并发症。
2.体征(1)心脏变化:可闻及原有心脏病变所致的杂音或原来正常的心脏出现杂音。
约有16%的病例乐性杂音。
约有15%的患者起病时没有心脏杂音,以后逐渐出现杂音,个别病例始终未能闻及杂音。
(2)心力衰竭:瓣膜及其支持组织受损严重时,以及感染引起心肌炎或局部脓肿,或大量微血栓进入心肌血管,甚至较大的栓子进入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死,均可促发严重的心力衰竭。
病例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例分析-
LOGO
病理
❖ 赘生物形成受累的瓣膜往往不止一个,以主动脉 瓣和二尖瓣多见,可造成瓣叶破坏、穿孔、腱索 断裂及心肌脓肿。
❖ 赘生物碎片脱落致周围血管栓塞。 ❖ 病原体血行播种在远隔部位形成转移性脓肿。 ❖ 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肾小球肾炎、肝脾肿大、关
节炎、腱鞘炎、心包、心肌炎。
❖动脉栓塞: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占20-40% LOGO
周围体征
LOGO
常见并发症
❖ 心脏:心衰(首位死亡原因),心肌脓肿,心包 炎,心肌炎;
❖ 细菌性动脉瘤:较少见,约3%-5%; ❖ 转移性感染:可在任何部位形成(金葡菌及念珠
菌常见); ❖ 神经系统:约30%,脑栓塞,脑膜炎,脑出血,
细菌性动脉瘤,脑脓肿,癫痫样发作; ❖ 肾脏:肾动脉栓塞,肾炎,肾脓肿。
❖ 2014-06-12 查血:血常规:白细胞 [1 WBC]2.6 10^9/L↓;血 红蛋白 [13 HGB]106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2 GR%]22.8%↓;红细胞[12RBC]3.99 10^12/L↓;红 细胞压积 [14 HCT]32.3%↓。
LOGO
❖ 主要治疗药物: 药物 药物名称 作用
LOGO
流行病学变化特点
❖ 平均年龄增大; ❖ 风湿性瓣膜病比例降低; ❖ 人工瓣膜、老年退形性变、经静脉吸毒、无器质
性心脏病患者明显增多; ❖ 医源性获得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更为常见;超声检
出赘生物明显提高; ❖ 因脑梗塞、急性左心衰死亡者增加; ❖ 初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存活率较以前提高。
LOGO
病理
❖ 2009版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指南摒弃了沿用多年 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心内膜炎分类方法,提出 按照感染部位及是否存在心内异物将感染性心内 膜炎分为四类。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通常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心内膜而引起。
该病症具有多样的临床表现,且易被漏诊,因此对其诊断标准的准确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该疾病。
1. 临床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全身乏力、心脏杂音等。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瘀点、脾大、关节疼痛等表现。
然而,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2. 实验室检查。
血培养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血液进行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从而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此外,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的检测也有助于判断炎症程度及病情变化。
3.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瓣膜的形态、功能及是否存在赘生物等特征,有助于判断病变的程度及类型。
此外,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诊断。
4. 诊断标准。
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相关指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两方面,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临床医生在诊断该疾病时,应当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希望本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麻省总医院ICU病例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效果评估
1 2
临床评估
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缓解,心脏杂音是否消失等。
实验室检查
复查血培养、血常规等检查结果,以评估治疗效 果。
3
超声心动图检查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瓣膜和心内膜的病 变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病例分析
04
病例的特殊性
患者年龄较大
该病例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较弱, 容易感染疾病。
预防与控制
05
预防措施
强化手卫生
01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定,勤洗手或使用手部消
毒剂,以减少细菌传播。
减少侵入性操作
02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降低感
染风险。
患者隔离
03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
染。
控制策略
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尽早进行诊断,确诊 后立即开始有效治疗,以遏制病情进展。
基础疾病多
该患者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 些疾病会影响免疫系统,增加感染的风险。
长期住院
该患者因其他疾病长期住院,接触医院内病原体的机 会增加,容易发生感染。
病例的治疗过程
抗生素治疗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 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 疗,以杀死或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如心脏瓣膜置换等。
支持治疗
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等,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促 进康复。
病例的治疗结果
治愈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该患者感染性心内 膜炎得到治愈,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 贾金辰. 贯通 伤临床手术 治疗探讨 【. 2 ] 眼球 J眼外伤职业眼 】
病杂志 ,2 0 ,2 7) 0 . 0 5 7( :5 7
这一 病理过程 的发展 『。②外 伤后 7 1 ,外伤性 5 1 ~ 4天
炎症 已淡淡消退 , 房积血吸收 ,角膜水 肿减轻 ,玻 前
『 贾 志肠 , 3 ] 张斌二 期玻璃 体视 网膜手术治疗 眼球 贯通 伤
D h 1 .7 0c .i n10 — 2 52 0 .8O 7 O 03 6 /ma .s .0 7 14 .0 90 .1 Js
出现 瓣膜 返流 性杂 音 。次要标 准 :①原有 基础 心脏
病或 静脉 药瘾者 ;②发 热 ( 温 ≥ 3 ℃) 栓塞 f 体 8 ;③ 动
作 者单 位 :5 5 0 高 州市 中 医院 内科 2 20
1 月间在我 院治疗 的I 患者5 例 , E 2 总结分析其 临床 特点 及诊疗过程 。 结果 既往有 心脏病史 3 例(1 5 , 7 7 . %) 1 其 中先天性心脏病 2 例(03 % ) 1 4 .8 ,风湿性 心脏病 7例(34 % 临床表现 5 例(8O %) 1. 6 1 9 . 伴有发热 ,另外 8
从一典型病例中谈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肝肾功、电解质:总蛋白51g/L,白蛋白 20g/L,余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 心肌酶谱:CTNT 0.225ug/L BNP 3486ng/L 。心电图:高侧壁T波改变。 生化: C-反应蛋白 61.20 mg/L ↑,血 沉 74mm/h ↑ 抗链球菌溶血素O 702.0 IU/ml ↑ PCT 0.29 ng/mL ↑ 凝血:凝血酶原时间 13.8 s ↑,凝血酶原活动度 68.2 % ↓,活化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 26.8 s ,凝血酶时间 13.6 s ↓,D二聚体 7.72 mg/L FEU ↑,纤维蛋 白(原)降解产物 31.4 μ g/ml ↑。
入院后立即予以持续心电血压监测,中心吸氧。给予患者美罗培南 1g q8h+替考拉宁 0.2g qd 抗感染,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乐凡命、丙氨酰谷氨酰胺营养支持,络泰改善循 环等对症处理。
诊疗经过:
7月4日
患者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并有明显头痛症状,故立即完善腰椎穿 刺:见有清亮脑脊液流出,测量颅内压为 150mmH2O。
生化:氯 118 mmol/L ,糖 4.0 mmol/L ,脑脊液蛋白 0.58 g/L ↑。
常规:蛋白 阳性1+ P,细胞总数 20.0 *10^6/L ↑,有核细胞数 17.0 *10^6/L ↑ 脑脊液细菌涂片及培养:未找到细菌。
诊疗经过:
7月6日 患者持续发热,头痛症状无缓解,仍有明显腹痛,未诉心累气促,心悸,胸闷胸痛等 其他不适,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病毒性脑炎不能排除,故加用更昔洛 韦250mg q12h抗病毒,甘露醇 125ml q8h降颅内压,并使用人血白蛋白 50ml qd补充白蛋 白,间断使用洛芬待因、曲马多止痛。(后于7月8日停用更昔洛韦)。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新版
皮肤及粘膜操作:
抗葡萄球菌青霉素或头孢菌素,β内
前述高危病人施行包括感染的皮肤(含 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可以使用万古霉 口腔脓肿)、皮肤结构或粘膜组织等部 素或克林霉素
位的外科操作时,可针对葡萄球菌及乙 如果感染已知或怀疑是由耐甲氧西林
型溶血性链球菌采取治疗措施
金葡菌(MRSA)引起,万古霉素及
其他合适的抗生素应该被考虑
反复发生内脏器官栓塞,赘生物≥ 10mm 未能控制的感染,经大剂量多种抗生素合用,
血培养仍持续阳性
真菌性心内膜炎 出现严重合并症,内科治疗不可能改善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经治疗仍有瓣周漏、瓣膜
移位、瓣周或心肌脓肿等
并发症的处理
心力衰竭 按心衰治疗,心瓣膜损害者 及早手术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血管栓塞 对症处理,反复栓塞者手术 细菌性动脉瘤 微小动脉瘤用抗生素后
肾脏:肾动脉栓塞、肾梗死;肾小 球肾炎;肾脓肿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一、常规和免疫学检查
贫血、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血小板 正常或减少
蛋白尿、镜下血尿、管型 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丙种球
蛋白、免疫复合物增加,补体减少
二、血培养
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 方法(细菌+真菌培养)
1次/小时×3次,10~20ml/次,观察3周 药物敏感实验,确定最低抑菌浓度,最
微生物学证据 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
其主要标准,或血清学证据符合可致感 染性心内膜炎的微生物活动性感染
超声心动图 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
现,但尚未达主要标准
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病理学条件 微生物 在赘生物、发生栓塞的赘生物或心
内脓肿中经培养或组织学检查证实有微生物 病理改变 赘生物或心内脓肿经组织学证实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CONT E NT S
0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定义 和概述
0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和病理生理
0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与治疗
0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和预后
感染性心内膜炎 的定义和概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定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 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 生物引起的心脏内膜炎
插入术等医疗操作。
症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 症状包括发热、寒战、乏 力、呼吸困难、胸痛、心
悸等。
1
2
3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 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液培养、 心脏超声、心内膜活检等
检查方法。
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 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等。
4
5
感染性心内膜炎 的病因和病理生 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病理变化:炎症反应、组织 损伤、血栓形成等
诊断方法:血培养、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等
病原体:细菌、真菌、 病毒等
感染部位:心内膜、心 肌、瓣膜等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 呼吸困难、心悸等
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 的诊断与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01
02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 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静脉注射 毒品等高危因素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是否有心脏 杂音、心律失常、发热、贫血等 症状
04
影像学检查:进行心电图、超声 心动图、心脏CT、心脏MRI等检 查,了解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情 况
05
微生物学检查:进行血培养、心 内膜组织培养等检查,确定感染 性心内膜炎的病原体
0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 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 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贫血、肾 功能不全等
8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行停服抗 凝药导致 机械瓣栓 塞死于 出院后半 年。其余 7 1 例术后 感染性心 内膜炎均 未复发 。术后
心功 能恢 复至 I 级 6 1 例, 心功 能恢复 至 I I 级2 4例 。结论 灶, 和正确使 用抗生 素是治疗 感染心 内膜的重要措 施 。 早期诊 断 、 适 时手术 , 彻 底清除感染 病
C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o f i n f e c t i v e e n d o c a r d i t i s i n 8 5 c a s e s Yu Xi a o l i ,Z h a n g
( 2 0 / 7 1 ) . U l t r a s o u n d 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 o f u n d v e g e t a t i o n i n 7 3 p a t i e n t s . A l l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s u r g i c a l
2 9 8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 0 1 3 年8 月第 1 3 卷第 4 期L i n g n a n M 0 d e m C l i n i c s i n s u r r y . A u g . 2 0 1 3 . V 0 1 . 1 3 N o . 4
・
临 床 论 著 ・
【 关键 词 】 感染性 心 内膜 炎 ; 外科手术 ; 围术 期处理
中图分类 号 : R 6 5 4 .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9 7 6 X( 2 0 1 3 ) 0 4 — 0 2 9 8 — 0 3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诊疗要点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诊疗要点(一)概述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中毒症状明显;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感染迁移多见;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中毒症状轻;病程数周至数月;感染迁移少见;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
(二)临床特点1.发热:是最常见症状。
2.心脏杂音:绝大多数患者有病理性杂音,可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
3.周围体征:多为非特异性,可能的原因是微血管炎或微栓塞,包括:淤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Osler结节、Roth斑、Janeway损害。
4.动脉栓塞: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脑、心、脾、肺、肾、肠系膜和四肢,以脑和脾栓塞最为常见。
5.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如贫血、脾大等,部分患者可见杵状指(趾)。
6.并发症:(1)心脏并发症:心力衰竭为最常见并发症,其次可见心肌脓肿、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化脓性心包炎等。
(2)细菌性动脉瘤: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
(3)迁移性脓肿:常发生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
(4)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可有脑栓塞、脑细菌性动脉瘤、脑出血、中毒性脑病、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等不同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5)肾脏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有肾损害,包括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肾小球肾炎、肾脓肿等。
(三)治疗要点1.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原则:在连续多次采集血培养标本后应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地应用杀菌抗生素,一般需要达到体外有效杀菌浓度的4~8倍以上,疗程至少6~8周,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以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
2.药物选择:本病大多数致病菌对青霉素敏感,可作为首选药物,联合用药以增强杀菌能力,如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等,真菌感染者选两性霉素B。
3.手术治疗:为对抗生素治疗无效、严重心内并发症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7-9564(2006)05-0456-01
感染性心内膜炎98例临床症状分析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心内科 王群让
关键词 心内膜炎,感染性;心脏超声检查;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42.4+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病原微生物的变化,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征和致病菌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上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培养阳性诊断本病,已不能达到快速、早期诊断的要求,漏诊和误诊率较高。
我们对98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IE临床变化趋势,为I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8例中包括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1990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78例和我院10余年来收治的20例。
男60例,女38例,男女比例约1.5∶1,年龄3~60岁。
98例均符合IE诊断标准[1]。
1.2 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73例(74.4%),肝肿大74例(75.4%),贫血70例(71.4%),脾肿大32例(3
2.6%),心脏杂音变化27例(27.6%),动脉栓塞18例(18.4%),杵状指(趾)16例(16.3%),Osler结节3例(
3.1%),Jane way结节1例(1.0%)。
1.3 基础心脏病 患有器质性心脏病87例(88.8%),其中风湿性心脏病50例(51.0%),先天性心脏病26例(26.5%),冠心病7例(7.0%),心肌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各1例,共计4例(4%);心脏手术感染2例(
2.0%),无器质性心脏病者9例(9.0%)。
1.4 主要辅助检查 ①血培养阳性39例(39.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占血培养阳性的30.8%),草绿色链球菌7例(占血培养阳性的17.9%),白色葡萄球菌5例,溶血性链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共6例,其他4例。
②超声心动检查发现赘生物72例(73.5%),以左心系统赘生物为主,并伴有瓣膜反流、脱垂、撕裂等。
2 讨论
从本组临床资料可以看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病原微生物变化,以及检查治疗手段的进步,IE的临床特征呈显著变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病原菌的变迁 据文献报道[2],以往IE以草绿色链球菌占感染菌首位,而近些年来已降为第二位,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显著增加,升到第一位。
本组资料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8%,而草绿色链球菌占17.9%。
同时血培养阳性率下降,仅39.8%,而以往报道多在60%~70%,考虑与早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及致病菌种类增多有关。
目前已发现几乎所有的致病菌微生物都可以引起IE,霉菌性心内膜炎已逐年增加,尤其多见于心脏手术后和老年患者。
所以血培养阴性者不能排除IE 的诊断。
随着超声研究的深入和技术应用的广泛,细菌培养阴性之IE的检出率将明显增加。
2.2 基础心脏病的变化 以往认为IE绝大多数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约占81.3%[2],近年来此比例明显下降。
本组资料为51.0%,而先天性心脏病及无器质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分别为26.5%、9.0%。
其原因与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诊断能力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增加,以及经血管的各种介入性检查与治疗,各种内窥镜检查日益增多,滥用静脉输液使感染机会大大增加有关,IE发生于心肌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心脏病的患者不少,本组资料显示占4%,值得临床上高度重视,以防漏诊。
2.3 临床表现的变化 以往IE的体征如淤点、脾肿大、动脉栓塞、杵状指(趾)、Osler小结节发生率较高,而本组资料则以发热、贫血、肝脾肿大、心脏杂音变化所占比例较大,而栓塞、杵状指(趾)检出率低,同时体会到Osler小结节及Jane way损害已失去原有的诊断价值,故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地发热、贫血、肝脾肿大时应警惕IE的可能性,同时注意心脏体征的变化,则更有助于IE的诊断,并应注意心外感染因素如败血症、肺炎、肺脓肿等。
2.4 心脏超声检查 随着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已大为提高,多数IE患者已有瓣膜关闭不全、狭窄、穿孔、撕裂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超声征象,所以心脏超声的检查应列为诊断IE的常规检查。
2.5 预后的变化 随着IE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外科手术的进展,近年来其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加上全身营养支持,敏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使病死率明显下降。
据报道[2]内科治疗难以控制的IE病死率几乎为100%。
目前心力衰竭仍是致死的首要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炎症破坏了主动脉瓣,大量血液反流至左心室,造成容量负荷急剧增加,成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②毒力强的致病菌可造成瓣膜及支持结构乳头肌、腱索等急性损害,引起急性心力衰竭。
③心肌脓肿、心肌炎、心肌缺血、室间隔穿孔等均可导致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④由于免疫机制参与IE的损伤过程,即使细菌被杀灭,仍不能阻止瓣膜继续被破坏。
因此IE一经明确诊断,在充分有效抗感染、保护心肌、及时纠正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宜尽早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病原微生物的变化,IE 的临床特征和致病菌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了解IE的这些临床变化的趋势,将有助于不断提高我们的诊治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7年制规划医学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1:308-317
[2] 马爱群.心血管病临床诊疗新技术教材(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用
书)[M].第2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2-230
[2005—10—07收稿 2006—01—18修回]
・
6
5
4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May2006,Vol.9,N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