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 醉翁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醉翁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醉翁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8、醉翁亭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掌握作家作品。

2、积累文言词汇,理清全文。

【自主预习】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

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永丰县)人,汉族江右民系。

北宋法家人物,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作品《醉翁亭记》字词积累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酒冽()辄()醉伛偻()山肴()野蔌()觥()筹阴翳()2、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①名之者谁()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⑤林壑尤美()⑥临溪而渔()⑦泉香而酒冽()⑧树林阴翳()⑨觥筹交错()⑩已而夕阳在山()3、翻译下面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合作探究】1、《醉翁亭记》一文每一部分的段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2、本文寄托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联系全文,说说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解难答疑】1、①文中描写醉翁亭的词句是:②文中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③文中点明“醉翁之意”的句子是:学法指导:可根据下面线索来快速背诵本文①山—水—亭─名─太守;②朝─暮─春─夏─秋─冬;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④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8 醉翁亭记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以“乐”为主线的层次结构,背诵全文。

2.品味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以“乐”为主线的层次结构,背诵全文。

2.品味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资料链接1. 作者简介: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2. 写作背景: 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

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熟读课文,学习第一二段。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滁壑琊潺酿暝蔌弈翳觥偻洌2.朗读课文。

3.解释词语。

(一二段)蔚然山.行醉翁之意.临.于泉上岩穴暝.翼然得.之心寓.之酒林霏开.野芳发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轮流口译一二段文字。

2.分别概括这两段内容。

巩固提升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2.熟读背诵。

结合写景顺序记忆。

记忆思路:第一段:环滁→琅琊→酿泉→醉翁亭→命名由来第二段:朝暮→春、夏、秋、冬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要点学习第三四段,把握内容及主旨。

1.解释词语。

伛偻提携 杂然而前陈.者 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射.者中 苍颜..白发 颓然 述以.文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本课成语有: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思是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 现在的意思是事情真相大白。

3. 第三段描绘了四幅图画,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核心是 太守醉 。

1.分别概括这两段内容。

2.思考填空。

(1)贯穿全文主线..的字是 “乐” ,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太守之乐包含 “山林之乐” 、 “宴酣之乐” 、“乐其乐”即 与民同乐 。

八年级语文下册28《醉翁亭记》精品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8《醉翁亭记》精品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醉翁亭记》【课文助读厅】◆走进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登进士第,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相关背景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有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

◆链接一角(一)醉翁亭概况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

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

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二)欧阳修“醉翁”一号的由来欧阳修写《醉翁亭记》之年为1046年,即他39岁之时,为何他要以壮年之身号“翁”呢?欧阳修政治上遭受贬抑,内心难免充斥抑郁之情,此时,酒成了他解除烦忧的良药,醉成了他忘却失意的方式。

因此,他对“酒”,尤其是对“醉”格外地敏感起来,一个“醉”字,映照着他娱情山水和以酒释怀,以醉消愁的失落和痛苦;同时,在以“翁”自嘲的背后,隐匿着他功业未建、岁月蹉跎的吁嗟和感喟。

所以,欧阳修以“醉翁”自号,实则是慨叹功业未建却韶华已逝。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醉翁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醉翁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边默读边圈画重点词语。
描写:亭的环境的句子 :
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的句子:
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的句子
描写: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自 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组内探究太守之乐4、根据理解补充下面的句子。
我们看到了一个的太守。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写法。感受写法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主旨。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任选其一,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评价时注意结合文章主旨;注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
注意从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来比较。
时习
1、阅读拓展:《六一居士集》。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字词。
4、本文的体裁。
5、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二课时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出示有关醉翁亭的两幅图片。感受到醉翁亭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醉翁亭记》,共同感受生命的另一层面——与民同乐(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太守之乐其乐”要读得特别慢,表现他的陶醉。
“乐其乐”要强调,用重音轻读法和拖读法。
精习
1、本文题目是“醉翁亭记”,描写对象是醉翁亭,但文中却穿插了几处“乐”。这些文字与醉翁亭有什么关系?
2、思考:你想对欧阳修和滁州百姓说些什么?请想一想,写一写。
3、比较《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
点拨:以点带面。
四、拓展延伸。、
15、如何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引导学生把握 写景特色,从描写入手分析写作手法。

校八年级语文下册28《醉翁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校八年级语文下册28《醉翁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醉翁亭记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二、整体感知
1.教师X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
2.学生试读课文。
3.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请一位学生读书,集体纠正读音。
(或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
(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
三、探究内化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标陈述】: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6、指导背诵:背诵课文
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强记。
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人手,尽量不死背。
第l自然段,共11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诵,先分一分层次,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
3.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读出声。
4.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要求在理解文章的构思方法和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能读出词语、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现文脉的贯通和文章的层次,要读得流畅,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得当。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学案 新人教版

28《醉翁亭记》一、自主学习目标(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握内容,梳理结构。

(二)把握认识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写景的作用;熟读背诵全文。

(四)分步阅读,探究具体问题:第一遍阅读:1、读准写准下面的字:滁()琅()琊()潺潺()伛()偻()山肴()野蔌()弈()觥()筹()颓()然阴翳()霏()暝()晦()酒洌()2、理解积累下面的文言词语:林壑尤.美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杂然..而前陈者乐.其乐3、下面句子都属于文言判断句,请揣摩其特点,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①环滁皆山也。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③作亭者谁?4、文中共用了25个“而”字,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有的表并列,有的表修饰,有的表结果,有的表递进。

阅读时请认真体会。

5、文中共用了21个“也”字作句尾,所表达的语气不同,一般来说有:判断语气,解释语气,肯定语气,感叹语气。

阅读时请认真揣摩、体会。

第二遍阅读:1、记住相关的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代的文学家,字永叔,自号,晚年又号,谥号,是之一。

2、按要求回答:①从嗅觉、视觉、触觉三个角度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

②既为全文写景抒情定下基调,又是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

③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

④于静态描写中体现动态感,既丰富了表现力,又含事理逻辑关系的句子。

⑤侧面表现社会太平祥和,太守政绩斐然的句子。

⑥文中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的哪八个字描写出醉罢晚归的情景。

3、概括各段大意:第三遍阅读:1、能准确滴翻译全文。

(检查几个句子)①环滁皆山也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本文的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样看待的?3、源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一、合作探究目标1、文章第三段由前面的写景转入写人和事,具体描写了哪四个场景?2、文章写了哪三种“乐”?哪一种“乐”是重点?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醉翁之意仅在山水之间吗?4、请探讨文中“醉”与“乐”的关系。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幻灯片出示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画出来。
2、主旨探究课件出示问题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2)文中写出了谁“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教学
札记
补充欧阳修的遭遇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生能从欧阳修的生活态度中受到一定的启示,人生在世应有社会责任感。
1、背诵课文
指名背诵
齐声背诵
2、了解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
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
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小组合作,讨论明确:课件出示问题答案
1、(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3、小结。
本 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精读品析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总结: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四、展示交流
指导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五、总结反思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 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作者的“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在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 ,使读者渐人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 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 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醉翁Fra bibliotek记学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8课醉翁亭记【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抓文眼,理思路,背课文。

3.感受“古仁人”的济世情怀和宽厚仁爱之心,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

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

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佳作。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ɡ yá)饮少辄.(zhé)醉岩穴暝.(mínɡ) 伛偻..(yǔ lǚ)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 潺.(chán)射者中.(zhònɡ) 弈.(yì)者胜颓.(tuí)然阴翳.(yì) 觥筹..(ɡōnɡ chóu)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林霏开..:霏,雾气;开,散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2、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4、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5、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生字:2、重点词:二、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作者。

2、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三)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四、品读课文,领略文中的人欢。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一、品读第一段: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 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学生质疑。

6、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7.背诵此段。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1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目标达成:1、“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是、、、、、、和曾巩。

2、《醉翁亭记》作者,是朝家,家。

他自号,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

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

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作者及背景简介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做。

2、关于“六一居士”: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创境激趣】【自学导航】1、环滁(chú)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辄(zhé)霏(fēi)瞑(míng)晦(huì)伛偻(yǔ lǚ)肴(yáo)提携(xié)蔌(sù)酒洌(liè)觥筹(gōng)弈(yì)翳(yì)颓然(tuí)2、试着翻译第一自然段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 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 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 醉翁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 醉翁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 醉翁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醉翁亭记欧阳修学习目标:1、培养文言语感,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2、学习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两篇以“记”为体裁的文章,《小石潭记》先借尤为清冽的潭水、参差披拂的青树、往来翕乎的游鱼,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又借四面环竹,空寂无人的环境道出了自己孤独无助、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岳阳楼记》借迁客骚人的忧喜之情,展示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

由此可见,“记”这一文体,明为“记”,实为“寄"也。

它们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借题发挥,融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为一体的名篇佳作。

今天我们学习《醉翁亭记》,且看作者欧阳修如何借题发挥吧!二、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

学生给生字词注音并注意语音停顿。

2、学生齐读、听录音读、个人读,理解重点字词句:(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醉翁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醉翁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28 《醉翁亭记》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感情。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感情。

(二)难点1、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出标、板题【投】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研读第一二段,初步体会作者“为景而醉”的情感。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投】作者简介欧阳修,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X革新,既是X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在某某时,自号醉翁。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X,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

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2、【投】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欧阳修正任某某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某某来的。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X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

韩X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某某。

欧阳修在某某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 醉翁亭记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 醉翁亭记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②得名缘由:太守自谓(饮少辄醉,年又最高,自号醉翁)
4.太守为何饮少辄醉?是真的醉酒了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展示图片,师生共同领略醉翁亭周围的醉人风光,然后用一个词来描绘这一风光。
5.什么样的山水能让人陶醉呢?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山中景物的?这样的景物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三、小结本文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巧妙。
2.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3.语言精炼优美,流畅自然。
四、板书设计:
山间景 山水之乐 美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间人 与民同乐 浓情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乐醉
学生齐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齐读。
学生结合实际谈个人见解。
学生默读课文,品味语言特色。
滁人游山之乐反映出百姓安居之乐;众宾宴饮之乐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之乐。以上两方面都暗寓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答
欣赏图片,各抒己见,然后背诵。(注意背诵方法)
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并翻译,然后背诵。
学生合上书,用文中的语言描绘图片内容并背诵。
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朗读背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了太守“与民同乐”,与吏民同乐,由乐而醉。
10.归纳太守之乐的具体内容: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11.如此其乐融融的浓情美景,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和乐,这应该归功于谁?(太守治邦有成)太守到底是谁?从文中迅速找出。(最后一段:庐陵欧阳修也)
12.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一、自学环节: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 hú)林壑.(hè)琅玡
..(láng yá)辄.醉(z hé)穴暝.(míng)伛.偻.(yǔlǚ)酒洌.(l iè)山肴.(yáo)野蔌.(sù)弈.(yì)者觥.筹(gōng)阴翳.(yì)
第二步:合作环节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

环.( 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山谷)尤美。

望之蔚然
..(幽深秀
..(茂盛的样子 )而深秀
丽)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
....( 山势回环,
道路弯转 ),有亭翼然
..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 靠近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 命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
..( 用自己的别号命名 )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就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取别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 领会 )之心而寓.
(寄托)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消散),云归.(聚拢)而岩穴暝.( 昏暗 ),晦.( 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 香花 )发.(开放 )而幽香,佳木秀.(茂盛)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季节)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
..( 小孩 ),..(背着东西的人)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 老人 )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 钓鱼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 野味野菜 ),杂然而前陈.(摆放)者,太守宴也。

宴酣.( 尽兴地喝酒 )之乐,非丝.( 弦乐器 )非
竹.(管乐器 ),射者中,弈.(下棋)者胜,觥筹
..(交互错杂),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酒杯和酒筹)交错
欢也。

苍颜
..(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 )白发,颓然
已而
..(到处),游..(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
人去.(离开 )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 快乐 )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3、翻译重点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阴;天高气爽,冰霜洁白,水流减少,石头露出,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5)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啊。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酒宴上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欢乐啊。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就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快乐的人,是太守啊。

4、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一段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醉翁亭的?
按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介绍的。

(2)请概括第2段大意,并写出本段文字结构上的特点。

写山中的景色和出游之乐;结构上:先分后总。

(3)第三段写了四个场面,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滁人游说明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受这“山水之乐”,
体现“与民同乐”的主旨。

(5)第四段依次写了哪几种乐?写前两种乐的用意何在?
依次写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6)纵观全文,作者到底“乐”些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乐”在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

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5、根据要求,用原文回答。

(1)文中描写山间早晚景色的语句是: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描写山间四之季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写出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4)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执策而临之
C.云归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归
D.林壑尤美/水尤清冽
文中“而”字归纳:
①表转折关系(如:“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表并列关系(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溪深而鱼肥”等)
③表顺承关系(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水落而石出者”、“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等)
④表修饰关系(如:“朝而往,暮而归”、“杂然而前陈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