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毕设论文

合集下载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10篇篇一浅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教共育新模式。

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措施1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说,需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

下面本文就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放学之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三角地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

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长辈带或者是请保姆带,长辈宠爱孩子,而保姆的文化水平达不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

家校共育新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第三,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第四,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

优秀班集体的家校合作与教育共育

优秀班集体的家校合作与教育共育

优秀班集体的家校合作与教育共育家校合作与教育共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优秀的班集体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可以相互协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优秀班集体的家校合作与教育共育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一、家校合作促进优秀班集体建设家校合作为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有效沟通,可以形成一种合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

例如,家长可以配合学校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亲子交流,从而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合作,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

二、教育共育的意义教育共育是指学校和社会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优秀班集体通过教育共育,可以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将教育延伸到社会和家庭,让学生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中得到更加全面和真实的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形成一种教育共同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家校合作的实践方法1.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学校和家庭应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以便及时交流信息和了解学生的情况。

可以通过家校互联网平台、家长会议等形式,使学校和家庭能够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2.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目标和计划,通过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家庭的关爱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3.开展亲子活动和家庭作业指导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促进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和交流。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家庭作业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提供学术上的支持。

4.加强家长教育学校应加强家长教育工作,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和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教育共育的实践举措1.拓宽学校教育资源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合作,拓宽教育资源的渠道,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家校合力,共建和谐校园论文

家校合力,共建和谐校园论文

家校合力,共建和谐校园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家校合力,共建和谐校园”——教师家访活动有感作者:伍丽佳工作单位:宁乡县青山桥镇心田中学手机号码:188********2013年9月“家校合力,共建和谐校园”——教师家访活动有感为了解家长对学校的需求,增进教师与家长的亲近感,联系师生情感,促进家长、学生、教师间的合作,宁乡县教育局安排了“家校合力,共建和揩校园”教师全员家访活动。

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于2012年12月3-4日及2012年12月10-11日下午对全校每一位学生家庭进行了家访。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放假时间很长,我们学校又地处农村,留守儿童多,学生居住地分散,学习环境较差。

为了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家访,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

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

通过本次家访,我感受颇多:一、家访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电话、电脑及网络的普及使得传统的上门家访越来越少,教师、家长与学生三方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

其实,家访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生活如何变化,家访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它是架起学校和家庭互相沟通的桥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朱杰平时是一个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孩子,可前不久他违反学校规定,带了一个手机到学校,老师发现了并暂时没收了他的手机,询问他为什么要带手机到学校来,他一言不发,可自从收了手机后他总不能安心上课、整天郁郁寡欢,老师多次找其谈心也未能解决问题。

当我们到他家家访后,终于知道了问题的症结。

他奶奶告诉我们,朱杰的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平时就朱杰和奶奶在家,奶奶体弱多病,很多时候需要朱杰照顾,家中的重活、粗活也得靠他来完成,拿个手机给他,以便奶奶发病或家中有重要事情的时候能及时联系他。

家校合作论文

家校合作论文

家校合作论文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合作形式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和倡导,认为家校合作对于提高学生学业表现、社会能力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在过去,家校关系通常被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领域,学校负责教育教学,家庭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校合作被认为越来越重要。

研究表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和社会适应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家校合作有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教师互动、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规划课外活动等。

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和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家庭共同合作,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规划,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家校合作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影响,也对家庭和学校本身有积极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和成绩,增强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对于家庭来说,参与到学校的活动和决策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提升育儿水平。

对于学校来说,家庭的支持和合作可以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社区认可度,提升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和教育质量。

然而,家校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不畅、理念不合、权责划分不清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家校合作的效果不佳。

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和目标。

总之,家校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合作形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交流,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德育论文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构建班级育人共同体定稿版

德育论文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构建班级育人共同体定稿版

德育论文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构建班级育人共同体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构建班级育人共同体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故而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结合才能增强育人合力,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我校大力推行家长学校和家校合作的前提下,我也对于家校合作新模式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探索,并以此文大致陈述,希望为学校的德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一、首先需要在家长、学生以及教师自身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成长。

1、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每位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

家校合作就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2、家校合作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在家庭中,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

家长对待子女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态度,往往因此而对子女过分宠爱,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长到学校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通过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借鉴好的教育经验,从而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素养。

3、家校合作有利于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如同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以生为本,质量立校,个性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__学士学位论文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__学士学位论文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材料摘要: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尤其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以班级为教育实体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才能构建起“共生、互补、双赢”的家校合作体系。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区域家庭教育环境、区域家长素质的背景、区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本校的教育实践,围绕学校“以人为本,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以“家校研讨会”为主线的行动研究,因地制宜,优化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促进家校、师生教育关系的和谐发展;构建起家校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发挥家校双方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取得教育的最大效应。

一、课题提出背景(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

近年来,西方及亚洲的发达国家纷纷将家校教育合作发展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家校教育合作发展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各国开展的家校合作研究的内容包括:1、家校合作类型2、家校合作方案3、家校合作模式。

在我国,班级是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班级管理与建设的优劣密切相关,而在这其中,家庭的通力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互联”作为十五重点课题,于2002年4月在中央电教馆立了项。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二)区域家庭教育环境分析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对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社区的了解,我校区域教育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学校居于城乡结合地带,近些年来,由于周边小区的建设发展,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增多。

家校教育结合论文范文3篇

家校教育结合论文范文3篇

家校教育结合论⽂范⽂3篇家庭与学校教育结合论⽂家访即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教育⼯作的⽀持和配合,从⽽提⾼教育质量。

教育的⽬的是明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发展的“四有”新⼈,为此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作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的第⼀所“学校”,家长是学⽣的启蒙教师,家长对⾃⼰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所以,家庭是个⼈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奠基的作⽤。

作为补充,中⼩学⽣仍有很⼤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继续接受家庭各⽅⾯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学⽣仍起着关⼼、检查、督促的作⽤。

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有⾃⼰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主要是⽗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年⼈)⾃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定的社会要求对其⼦⼥施加的积极的教育影响,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其⼀,具有亲缘性。

家庭成员间有⼀种深厚的天然的爱的感情作为动⼒,这种爱会产⽣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

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平和⽂化⽔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式⽅法上具有个别性和⽰范性。

再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审美教育和⽂化⽣活指导、卫⽣保健等。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这⼀根本问题上具有⼀致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都要做出努⼒。

⼀⽅⾯,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的责任和义务;另⼀⽅⾯,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步拓宽家长学校办学的路⼦,努⼒提⾼办学⽔平,为此可采⽤多种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等。

基于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家校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家校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家校合作实践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班级教育共同体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旨在通过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打造一个温馨、和谐、包容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中,家校合作作为班级教育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校合作可以让教育从“一人教、孤军战”的模式转变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班级教育共同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家校合作的实践,探讨如何发挥家校合作在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 1 -。

班级建设与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班级建设与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班级建设与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简介本文旨在探讨班级建设与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通过加强班级内外的沟通与合作,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

班级建设的重要性班级建设是创造良好氛围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个有序、和谐的班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态度和行为惯。

家校协同育人的意义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家校协同育人可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实践路径1. 加强班级内部的沟通与合作:- 建立班级议事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 定期组织班会,分享心得和班级管理经验,增强班级凝聚力。

- 开展班级活动,如集体志愿服务、文化艺术展示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2.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情况。

- 建立家校微信群或网站平台,及时发布学校通知和班级动态,方便家长与班级教师交流。

- 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和志愿服务,增进家校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倾听。

- 教师要注重个别学生的差异化教育,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

- 建立师生互信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4. 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和支持:-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 学校要建立学科教研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 学校要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定期评估学生的情况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结论班级建设与家校协同育人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以上实践路径的探索与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这也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家校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班级建设研究

以家校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班级建设研究

以家校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班级建设研究
引言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家校协同育
人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以家校协同育人
为核心的班级建设,旨在提供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

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1.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促进孩子的成绩和发展。

2. 家校协同育人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可以更好地解决孩子在和
生活中的问题。

班级建设中的家校协同育人策略
1. 家长参与班级活动: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如亲子活动、
家长会等,增强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家校联络员制度:设立家校联络员,负责与家长沟通和协调,及时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的教学安排。

3. 家校互访交流:组织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同时,学校也可以派教师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情况。

4. 家校合作项目:开展家校合作项目,如家庭作业设计、学校活动策划等,共同促进学生的和发展。

5. 家校共同关注学生问题:及时沟通学生在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论
以家校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班级建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绩和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解决学生在和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班级建设应该致力于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与家庭协作育人实践案例研究

学校与家庭协作育人实践案例研究

学校与家庭协作育人实践案例研究案例背景该案例研究旨在探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作育人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

在这个案例中,一所小学与学生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育人计划,以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和指导。

案例描述这所小学的教育团队与学生家庭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制定了育人计划。

学校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个别家访和家庭工作坊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育团队与家长讨论学生的研究目标、兴趣爱好、研究困难等,以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和发展方案。

在学校与家庭的协作下,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注。

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课程。

家长们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要求,与教育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成长。

实施效果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协作育人实践,该小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一些实施效果的例子:1. 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在研究成绩、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

他们的研究成绩稳步上升,研究动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2. 学生个性发展:通过与家长的深入交流,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的研究和成长支持。

学生在艺术、体育和其他领域的特长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和展示。

3. 家校关系改善: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

家长们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学校教育团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模式。

结论学校与家庭的协作育人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制定和执行个性化的研究计划,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和指导。

这种协作育人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培养个性发展和改善家校关系。

家校协同育人视角下的班级建设

家校协同育人视角下的班级建设

家校协同育人视角下的班级建设
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视角下,班级建设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融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家校协同育人的机会,让家长与教师互相了解、互相配合。

班级建设需要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向交流,形成教育的合力。

我们可以让家长参与学生所处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比如制定班级计划、筹建班级家长委员会、开展亲子活动等。

这样在班级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家长就可以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为了将家校协同育人的活动落实到实处,我们需要制定完善的家校协同育人活动计划,保障家校合作渠道的畅通。

同时,结合学校学期活动安排,为家长提供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的平台。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家校协同育人的互动,让家长和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

除了创造更多的家校协同育人的机会,我们还需要注重家长教育水平的提升。

我们应该提供机会,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和才能。

家长中有很多人才,我们需要尊重他们,并在调动他
们积极性的基础上,为发挥他们的作用创造机会,提供条件,使他们有一个施展创造性才能的天地。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广大家长的职业不同、特长各异、各方面条件互补的优势,请他们帮助对全班学生进行思想、研究和生活管理。

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及要求,以及家长互相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对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等,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10篇篇一浅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教共育新模式。

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措施1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说,需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

下面本文就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放学之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三角地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

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长辈带或者是请保姆带,长辈宠爱孩子,而保姆的文化水平达不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

家校共育新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第三,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第四,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

家庭校园合作的实践探讨

家庭校园合作的实践探讨

家庭校园合作的实践探讨1. 引言家庭校园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它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档旨在探讨家庭校园合作的实践方法,以期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家庭校园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校园合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校园合作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社交能力等多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 增强家庭和学校的凝聚力:家庭校园合作使家庭和学校成为紧密相连的共同体,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4. 提高教育公平:家庭校园合作有助于缩小家庭背景对教育成果的影响,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3. 家庭校园合作的实践方法为了实现家庭校园合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3.1 加强沟通与交流1. 定期举行家长会议,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学生的表现。

2. 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等在线沟通平台,方便家长实时了解学校动态和学生状况。

3.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信任。

3.2 共享教育资源1. 建立家庭学校图书馆,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 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之与学校教育相衔接。

3. 利用网络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家长和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3.3 协同教育实践1. 家长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协助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如讲故事、做实验等。

2. 家庭和学校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成长目标,形成协同教育效应。

3. 开展家校共育项目,如亲子作业、主题教育活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1. 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教师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3. 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材料摘要: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尤其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以班级为教育实体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才能构建起“共生、互补、双赢”的家校合作体系。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区域家庭教育环境、区域家长素质的背景、区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本校的教育实践,围绕学校“以人为本,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以“家校研讨会”为主线的行动研究,因地制宜,优化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促进家校、师生教育关系的和谐发展;构建起家校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发挥家校双方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取得教育的最大效应。

一、课题提出背景(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

近年来,西方及亚洲的发达国家纷纷将家校教育合作发展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家校教育合作发展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各国开展的家校合作研究的内容包括:1、家校合作类型2、家校合作方案3、家校合作模式。

在我国,班级是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班级管理与建设的优劣密切相关,而在这其中,家庭的通力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互联”作为十五重点课题,于2002年4月在中央电教馆立了项。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二)区域家庭教育环境分析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对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社区的了解,我校区域教育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学校居于城乡结合地带,近些年来,由于周边小区的建设发展,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增多。

学校的教育环境受外部环境、外来人员的干扰和影响较大;社区经济状况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家庭占的比重较大,不少家庭已从事小本生意、接受救治为生;人口成员复杂,外来人口,不少家庭的居住条件、经济状况等影响学生的成长;社区内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这种状况使学生家长忙于生计,根本不能很好的关心学生的成长,也根本不关心学生所在班级的建设,这样一来,班级建设就失去了一条“臂膀”。

二、文献综述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

近年来,西方及亚洲的发达国家纷纷将家校教育合作发展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家校教育合作发展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各国开展的家校合作研究的内容包括:1、家校合作类型2、家校合作方案3、家校合作模式。

在我国,班级是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班级管理与建设的优劣密切相关,而在这其中,家庭的通力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互联”作为十五重点课题,于2002年4月在中央电教馆立了项。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国内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

家庭教育是基础,家长教育的素质、家庭教育的背景无不对学生的成长打上深深的烙印,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因此,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是家庭文化和家长素质的投射;学校教育是关键,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习得行为从家庭延伸到学校,对学生来讲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其适应的能力、接受教育的程度,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自主内化的程度等等都对处于身心发育期的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朦胧期和准形成的重要的时期。

所以,一方面学校教育要发挥自身的强势教育的功能,同时又要以家庭教育为前提,重视与家庭教育的密切合作。

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在社会教育的阵地中不至于迷茫、浑沌。

三、课题界定(一)核心概念“家校合作”目前尚未有一个涵义固定的概念,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

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家校合作),与之相关的词还有(教育介入)、(家长—教师配合)、(家长参与)等。

尽管家校合作尚无确定义,但是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都一致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内涵:(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

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

(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

(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大背景,是广泛的社会背景意义上的参与。

因而,家校合作必然会进一步扩展至与社区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合作。

(二)研究目标1、更好地树立“以人为本,合作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拓宽教育的渠道,探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加强班级建设。

2、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促进家长的认识提升和教育素质的提高。

3、积极探讨德育工作新思路,新方式,缓解以往家校教育中的矛盾,缓解家长、子女教育中的矛盾,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4、因地制宜,优化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促进家校、师生教育关系的和谐发展。

5、构建起家校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发挥家、校双方的积极性,使班级和谐稳定发展,形成教育的最大的合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研究内容1、家校教育合作的实践研究。

包括区域家庭交环境分析、区域家长教育素质的背景分析、区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分析、积极开展以“家校合作策论与措施”为课题的实践研究等。

2、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

包括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具体方式的研究、班主任、家长共同参与班级建设的叙事研究、班级品牌建设、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等。

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对全校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区域家长教育素质、父母和子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孩子的现实表现等;家长、班主任对家校合作、班级建设等相关问题的意见,通过对班家长、学生、社区、班主任的调查,了解区域家庭教育环境的情况,了解班级建设的有关意见。

2、行动研究法:在初一、初二、初三各班级中进行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互相配合,班主任与家长及时沟通。

在实践研究的各个阶段小结时,根据实践研究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三年结束后,通过几个阶段获得的资料,对学校、家长进行相关的评定,考查通过家长、学校共同合作,在班级建设中达到的效果。

3、叙事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家长、班主任关于班级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感想、反思等,以叙事的形式呈现,最终成册。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一)以调查为基础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针对重点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调查情况形成《青岛第三十一中学学生家庭状况分析报告》。

征集整理“我心目中的家长行为”,并发放给全体家长。

每期班级黑板报设“家长寄语”专栏,并集中整理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以初二、1班“三心互动,共创未来”为代表的班级品牌建设初见规模。

在研究过程中,家长、班主任关于班级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感想、反思等,以叙事的形式呈现,根据研究的进程已形成《教子有方》文集1册,《班主任实例与心得集锦》文集3册。

(二)开展家校合作与班级建设的行动研究。

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区域内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教育素质、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状况,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工作,加强家校合作,促进班级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理论修养和科研实践能力。

推荐班主任老师学习的书目:《班主任工作漫谈》、《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纵横谈》、《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于丹<论语>心得》、《细节决定成败》、《致加西亚的信》、《有效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与教学策论》、《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工作就是责任》等十二本书籍,并积极倡导老师们研读《每周一读》、每期的《教育文摘》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班主任们明确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及自己的奋斗目标:做一个有事业的追求,有人格的魅力,有管理的能力,“德行学问为主”的班主任。

明确了班级、班集体、优秀班集体的标准: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而组织共同的活动;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组织纪律;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工作实践中,班主任们大都能做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建设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宽松的教育氛围。

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通过“指导”、“引导”、“开导”,促进班级管理与建设。

学校干部、班主任老师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积极进行科研研究,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自课题开题至今共有63篇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级奖。

并积极撰写教育案例和进行经验交流,整理《班主任工作实例与心得集锦》一册。

2、积极开展好家长学校工作,切实发挥家长委员会、家校研讨会作用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中组成家长委员会,包括多种类型家长。

通过此种形式让家长直接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家长中思想动态,对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学校办学提出合理化建议,更好的促进班级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家长会是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校联系的一个好的形式。

家长会的定义是“学校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

而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要促使家长与教师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学校与家庭“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

以往的家长会采用的最多的形式是集中听校领导讲话(或讲座)后分班级听老师布置工作(或座谈)。

新模式的家长会来自于、取决于新的观念———家长应是教师的合作伙伴。

在新的观念下,家长会可以成为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

3、开展“亲情传递”研究活动利用期末考试刚结束的时机,发动全校学生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针对自己一学期来,学业、习惯养成、心理困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信件密封后利用家校研讨会让学生家长当场亲自阅读,然后引导各位家长相互交流自己看到孩子信后的感受和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