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中州集_作家小传看元好问的诗学思想_裴兴荣

合集下载

元好问诗歌理论浅析

元好问诗歌理论浅析

元好问诗歌理论浅析叶俊莉【摘要】元好问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在金元时期的重要继承者。

他工于诗文创作,在诗歌评论上也颇有造诣。

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梳理和分析其诗歌理论:一、诗歌创作论:元好问强调了诗歌创作两个方面的要求——"诚"和"雅"。

二、诗歌风格论,包括:(一)崇尚豪迈壮美的诗风;(二)强调清新自然的诗风;(三)主张简约含蓄,反对铺排。

%Yuan Haowen,an important successor of realistic poetry 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was good at poetry creation and commentary.This thesis aims to probe into and analyze his poetic theories from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his creation theories and poetic style.The former puts stress on Yuan’s two basic requirements concerning poetry creation,namely,faithfulness and elegance.The latter includes his worship to grand and heroic style,his emphasis on fresh and natural style and his proposition that poems should be concise and implicit rather than extravagant.【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3)004【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元好问;诗歌理论;诗歌创作论;诗歌风格论【作者】叶俊莉【作者单位】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金代文学家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在金元时期的重要继承者。

梳理金元文脉 突出遗山主峰——“纪念元好问逝世75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梳理金元文脉 突出遗山主峰——“纪念元好问逝世75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落九天” 一首赞扬 了李 白的诗 品及 人品 , 否定 了《 戏赠杜甫》
为李 白所作 。香 港方满锦 博士 的《 元好 问 ( 诗三 十首) 论 之
表现在以仁为归 的生死 观、 以事功 为重 的忠义 观、 以民为贵
的道 统 观 三个 方 面 。从 主动 积 极 地 维 护 、 扬 、 展 先 进 文 弘 发 化 的 角度 , 定 了元 好 问 的历 史 功绩 。忻 州 师 院 狄 宝 心 教 授 肯
逝世 70周年学术研讨会 ” 于 20 5 , 07年 8月 9日至 1 2日, 在 元好 问的故乡山西 省忻州市 隆重 召开 。来 自内地 、 香港 、 日
本 的 4 位 专 家 学 者 出 席 了这 次 学 术 盛 会 , 0多 围绕 元 好 问 以
及金元文学文化研 究等课题进行 了深入 的交 流。会 议收 到 论文 4 5篇 , 中元好问研究论 文 3 其 7篇 , 括元好 问的思想 包 观念 、 文学成就 、 诗学理论 、 诗词 散文 、 夷坚志 、 续 中州 集 、 唐 诗鼓吹等方面 ; 金元文学研究论 文 8篇 , 括金 代文 学 的发 包 展、 金代 文学与科举 、 元代诗歌特征等方面 。论文议题广泛 ,
人物编次研究》, 首次揭示了元好 问《 论诗 三十首》 所论及 的
人物, 是以诗风 、 诗派为单元进行组合 , 富有创新意义地理顺 了论 诗三十首 的结构脉络。大同大学裴兴荣讲 师的《 ( 从 中 州集) 作家小传看元好 问 的诗学 思想》 通 过对《 , 中州集》 作 家小 传中的诗词评论来 探讨元好 问的诗学思想 。在前 人重
《 论遗 山精神》 把遗山精 神概 括为三点 :. 1 以民为本 , 以降求
存的终极 关怀 ;. 2 国亡史作 , 己所 当任的历史使命 ;. 3 求救士 类, 延续道流的存种志 向。这些都充 分体现 了当前元好问研 究 中新的观照视角和评价尺度 。吉林大学张锡坤 教授 、 窦可

论_中州集_作家小传的文学史意义_裴兴荣

论_中州集_作家小传的文学史意义_裴兴荣

论《中州集》作家小传的文学史意义裴兴荣1,2(1.山西大同大学辽金文化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9;2.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摘要:《中州集》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其体例是选诗和作家小传相结合。

在作家小传中,除了作家的生平事迹等基本内容外,还记载了丰富的金代文学史料,诸如“国朝文派”、“吴蔡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研究金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关键词:《中州集》作家小传;“国朝文派”;“吴蔡体”;父兄渊源;师友讲习;文人雅集;生死怪异中图分类号:I2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82(2009)06-0052-07收稿日期:2009-09-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金代家族与金代文学关系研究(09XZW007);山西省社科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金代中期诗坛研究”(SSKLDKT2007093)。

作者简介:裴兴荣(1973-),男,山西兴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辽金元文学。

第23卷第6期2009年12月Vol.23NO.6Dec .2009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

编纂者为金代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选诗和作家小传相结合,共收入254位金代文人的诗词作品2176首。

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和生平事迹等传记的基本要素,而且还记载了许多名句佳篇、著述情况、诗文评论以及文人交游和趣闻轶事等等,给后人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金代文学史料。

本文仅就其中记载的部分诗文评论和文人交游以及趣闻轶事等金代文学史料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揭示其深刻的文学史意义。

一、文宗承传1.“国朝文派”蔡珪小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国初文士如宇文太学、蔡丞相、吴深州之等,不可不谓之豪杰之士,然皆宋儒,难以国朝文派论之,故断自正甫为正传之宗,党竹溪次之,礼部闲闲公又次之。

诗人元好问的简介

诗人元好问的简介

诗人元好问的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人后裔。

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

元好问出生七月,过继叔父元格。

格历任掖县、陵川令,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卒于陇城。

好问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

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

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

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

金亡不仕,以著述存史自任;采摭金源君臣遗言往行,至百余万言,元人编修《金史》多本其著。

纂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有金一代诗词多赖以存。

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今属河北)寓舍,年六十八。

《金史》卷一二六附传元德明。

缪钺谓:金自大定、明昌以还,文风蔚起,遂于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匠。

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

所著《壬辰杂编》虽失传,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

诗文史学,萃于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固不数数觏也。

著有《遗山文集》四十卷,《遗山乐府》五卷,《续夷坚志》四卷。

《全金元词》收录三百八十馀首,最为完备。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

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

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

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

元好问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

雅化的表现,或批评婆婆不守妇道的言辞,都体现出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小农妇女”应该保有的品德,既可以理解为关汉卿自己对人物的塑造,也可以将其归结为作家对儒家思想回归正统的强烈渴望。

《蝴蝶梦》中包待制梦中所动的恻隐之心以及现实断案中救王三于水火之中,抑或是整本宣扬的孝道、王母的贤德都是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映射。

《西蜀梦》更是搬演三国故事,其中抛开虚幻的梦境和因果报应,展现出的就是英雄大义,而三国的“义”也是建立在儒家“舍生取义”的基础之上的。

学者宁宗一说:“关汉卿是一位勇于开拓的艺术家,他不是在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中进行创作,而是在与外界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摄取新的信息并调整自己的创作意识中进行创作的。

”从整体上看,关汉卿全部杂剧彰显出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个人性格和人生哲学,是关汉卿丰满人生的一个方面。

凝聚在关剧里的是关汉卿以文学语言反映出来的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并通过戏剧的艺术形式反映出来,体现了他的伦理道德意识,更体现了作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复杂性,集儒、佛、道三家于一身,并将其统一于自己的作品中,可以说关汉卿是继北宋大文豪苏轼之后第二个思想整合大家,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元好问的诗继承了唐宋诗歌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有着极大的开创性。

本文对其诗歌理论进行阐释,通过探讨元好问诗歌和诗学理论,得出结论:学习前人和深入生活是元好问诗歌创作的两条途径。

在唐宋的繁荣之后,诗歌在元好问的倡导下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元好问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从1980年开始,元好问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元好问的诗歌及诗歌理论研究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的领袖式诗人,也是元代文坛的领军人物。

他是金元两代之间最为出色的诗人。

他的诗歌理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张蕾元好问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响。

当时,金朝取士只以词赋科为重,学者致力于律赋,对诗、策、论俱不留心。

因此,在当时的文坛上,诗歌衰微,各种伪体弊病盛行。

元好问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

元好问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

元好问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作者:张蕾来源:《牡丹》2018年第15期元好问的诗继承了唐宋诗歌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有着极大的开创性。

本文对其诗歌理论进行阐释,通过探讨元好问诗歌和诗学理论,得出结论:学习前人和深入生活是元好问诗歌创作的两条途径。

在唐宋的繁荣之后,诗歌在元好问的倡导下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元好问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从1980年开始,元好问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元好问的诗歌及诗歌理论研究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的领袖式诗人,也是元代文坛的领军人物。

他是金元两代之间最为出色的诗人。

他的诗歌理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当时,金朝取士只以词赋科为重,学者致力于律赋,对诗、策、论俱不留心。

因此,在当时的文坛上,诗歌衰微,各种伪体弊病盛行。

元好问师从郝天挺,而郝天挺则深知当时文坛的弊端,因而令元好问肆意经传,贯穿百家。

在诗歌的创作方面,元好问有自己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好问自称“诗中疏凿手”,其实是他致力于改变当时文坛弊病,提倡诗歌创作所发出的最强音。

元好问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复杂多样的,他的诗歌有真挚、沉郁的情感,也有感伤时事之情。

当然,他的诗歌不乏豪放之作,更有婉约之作,豪放兼婉约之作更是不在少数。

他创作的《论诗三十首》、金元易代之际所创作的纪乱诗、金亡之后所创的向往归隐生活的山水诗,又或是在晚年创作的咏物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他擅长创作将婉约与豪迈融为一体的诗,更是开创了一代与南宋不同的诗歌新风。

一、诗学理论元好问的诗歌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点:其一是诗歌创作论,主要强调作诗要“诚”和“雅”;作诗要简洁含蓄,不可过度铺排。

其二是诗歌风格论,主要强调要崇尚豪迈壮美的诗风,要崇尚清新自然的诗风。

首先,元好问认为诗歌的创作要以诚为本,诗歌中要有真情实感,诗歌创作不能靠凭空的想象。

诗人应该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和想象。

从《中州集》作家小传看元好问的诗学思想

从《中州集》作家小传看元好问的诗学思想
和 时彦 已作 了大量 的笺 注和 阐释 , 明其 源流 , 其 说 宗 旨, 篇 巨著 , 量 极 多 。除 此之 外 , 好 问还 宏 数 元
人 可乎 ?是 以论其 世 也 ” 最 早 提 出“ , 知人 论 世 ” 的说法 。刘勰 《 心雕龙 ・ 性 》 文 体 中有一 段 评论 : “ 生俊 发 , 文 洁而 体 清 ; 卿 傲 诞 , 理 侈 而 贾 故 长 故 辞溢 ; 子云沉 寂 , 故志 隐而味 深 ; 子政 简 易 , 故趣 昭 而事博 ; 坚雅懿 , 孟 故裁 密而 思靡 ; 平子淹 通 , 虑 故 周而 藻 密 ; 仲宣 躁 锐 , 颖 出 而 才 果 …… 触 类 以 故 推 , 里必符 ” 进 一 步指 出文学 风 格 与作 者 性 格 表 ,
收 稿 日期 : 0 1— 2—1 21 0 0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9 W0 7 ;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0 J7 16 ;山西省高校哲学社 会科 0 XZ 0 ) 1Y C 5 04) 学 研 究 项 目( 08 0 0 20 2 2 ) 作者简介 : 裴兴荣 , 副教授 , 安徽 师范大学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 生, 从事辽金元文学研究 。
21 0 2年 1 月
江 苏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unlo i gu U i rt( oil c neE io ) ora fJ n s nv sy S c i c dt n a ei aS e i
Jn 02 a 2 1
V0 . 4 No 11 .1
关键 词 : 金代 文 学 ; 好 问 ;《 元 中州集》 ;作 家小传 ; 学思想 诗
中图分 类号 : 2 6 2 I0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7 6 0 (0 2 0 — 0 2— 4 6 1— 6 4 2 1 ) 1 0 5 0

七十年来中国大陆金代文学研究论著述评(二)

七十年来中国大陆金代文学研究论著述评(二)

山西 裴兴荣七十年来中国大陆金代文学研究论著述评(二)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文学研究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金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仅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有关金代文学研究的著作就有一百八十余种,研究内容涉及基础文献整理、综合研究、分体文学研究、作家个案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作品鉴赏与普及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上述论著分为六大类二十余小类进行了简要的分类述评。

最后指出在今后的金代文学研究中,应在四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在研究对象上更加宽泛;二是在文本细读上再下功夫;三是在研究视野上更加开阔;四是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多元。

关键词:金代文学 研究论著 基础文献整理 元好问 金代诗文理论金代文学综合研究(一)金代文学史书写文学史的编写是文学研究深化的标志之一。

一般来说,文学史又可分为断代文学史和多卷本文学通史的分卷两种情况。

除了在《中国文学史》中有对于金代文学的部分论述外,近30年来,也出版了不少专门的金代文学史著作。

代表性的有张晶的《辽金诗史》a ,该著第一次以专史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辽金两代诗歌创作及发展的全貌。

作者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理清了辽金诗史的发展脉络,并通过文化—心理分析和艺术—审美批评,揭橥了辽诗和金诗在中华诗史上的独特价值。

黄兆汉的《金元词史》b 是第一部金元词史专著,虽然此作尚有缺乏理论深度,对一些词人风格把握欠准确等不足,但其在对金元词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对词体艺术发展线索的探寻、对词人词作的论析评断等方面,都显示了作者谨严的态度和认真的思考。

对于金代诗、词研究来说,《辽金诗史》和《金元词史》这两部断代分体文学史著皆具有筚路蓝缕之功,毫无疑问,在学术史上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名作欣赏》2019年第10期意义。

十余年后,王广超出版了《金元词史论》c。

该著共分五章,分别是“借才异代”时期、“国朝文派”时期、蒙元时期、元代前期词、元代后期词,按时间顺序分论金元时期重要词人或词人群体的创作成就及特色,整体上来看,结构单一,系统性不强,缺少问题意识,相当于一本金元词人论集。

【人物春秋】元好问:金末元初当过“县长”的大诗人

【人物春秋】元好问:金末元初当过“县长”的大诗人

【人物春秋】元好问:金末元初当过“县长”的大诗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动人心魄的发问,至今令多少人困惑难解。

写下这优美诗句的,就是金元时期的大诗人——元好问。

不过与历代文人“风流才子多春思”不同,至情如斯的元好问却没有一件缠绵悱恻的风流韵事传世,他一生恋爱的对象就是诗词、史学,这使他虽然生在金末元初朝代更替的乱世,却深怀强烈的使命感,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成为“诗文史学萃于一身”的“一代宗匠”。

一、名动汴京的“元才子”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后裔,魏孝文帝南迁洛阳时,改姓元。

元好问的先祖中,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诗人元结。

他的父亲元德明同样诗才过人,可惜屡试不中,于是心灰意冷,便放浪山水间,以诗酒自娱。

元好问在七个月大时,就被过继给了叔父元格。

这或许成了不幸中的万幸,元格曾在掖县、冀州、陵川、略阳等地做官,家庭条件优越,他对元好问的教育极为重视,显然这比整天醉着的生父元德明更适合做监护人。

元好问天资聪颖,4岁开始读书,“始龀能诗”,7岁时就能写诗了。

太原名家王汤臣见过他之后,惊呼为神童,后来又在《题裕之乐府后》诗中称赞说:“常恨小山无后身,元郎乐府更清新。

红裙婢子那能晓,送与凌烟阁上人。

”14岁时,元好问拜陵川大儒郝天挺为师,经过6年的学习,他便“贯通百家”。

15岁时,元好问曾随元格在陵川西溪参加一个宴会,即席赋五言诗,引起轰动,有人描述说“当时膝上王文度,五字诗成众口传”,将他与东晋名士王坦之相比。

他的哥哥元好古对弟弟在五言诗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愧不如,曾写诗道:“莺藏深树只闻声,不著诗家画不成。

惭愧阿兄无好语,五言城下把降旌。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16岁的元好问赴并州(今山西太原)参加科举考试,途中,他遇到一个捕雁者。

捕雁者说今天遇到一件奇事,他设网捕得一只大雁,杀死了它,另一只脱网而逃,不料脱网的大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上空盘旋悲鸣不已,后来竟然投地而死。

解析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蕴含的诗歌理念

解析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蕴含的诗歌理念

解析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蕴含的诗歌理念文 / 解非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赏析】元好问认为汉乐府民歌与建安诗歌是对《诗经》的风雅传统“正体”继承与发扬,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而宋金诗坛上“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得不到弘扬,迫切需要有“诗中疏凿手”出世来正本清源,引领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这“诗中疏凿手”就是我们今天的“诗评家”。

且由诗评家来分开泾水、渭水这样一清一浊的诗歌之流。

这组诗:论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

第二首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赏析】元好问用形象的比喻来推崇曹植和刘桢为建安诗人的“两雄”,诗歌风格“啸虎生风”,具有骨气奇高,真骨凌霜之美。

这也是肯定了风骨刚健、风神飘逸的建安文学的风骨论。

而西晋诗人刘琨的“雅壮而多风”和“清拔之气”(《诗品》)可比建安风骨。

这组诗:论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三首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赏析】元好问认为建安文风西晋时期的诗人继承的很多,建安风骨的影响比较大,真的就是:“壮怀犹见缺壶歌”。

但是,诗歌绮靡文风也已经潜滋暗长了,他以张华为例子,指出张华的诗歌:“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钟嵘评张华诗语)以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

而这样的绮靡婉艳,文字妍冶的诗歌是不利于诗歌的发展的,虽然诗人的名气高,也不过一时罢了,缺乏豪壮慷慨之气的诗歌无建安的风骨,而风骨才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品,所以“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强烈不满之情绪。

这组诗:论诗人的品格。

第四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赏析】这首诗是元好问评价陶渊明的,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无人工雕琢粉饰的痕迹,清新真淳而无矫揉造作诗风。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句是那么的自然质朴,剥尽铅华,独见真率,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诗艺魅力。

山西大学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年枝...

山西大学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年枝...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冰火铸诗魂——试论元好问诗词中的哲理意蕴与生命意象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40601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纪念元好问800周年诞辰为契机,元好问研究出现了高潮,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但学术界对元好问金亡后诗词作品中的哲理意蕴和生命意象关注较少。

金亡后的二十多年正是元好问文学创作思想更加深刻,内容更为丰富,风格更加多样的时期。

他的一些诗词既蕴含着深刻隽永、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也有着生动活泼、幽默感人的生活情趣,当属金元理趣诗的佳作,与宋人理趣诗的立意警策深辟相比,呈现出浑厚悠远的艺术特点;大量生命意象的广泛存在,是元好问这一时期诗词的又一特征,不论是兰花乔木还是夕阳流水,在诗人笔下都被着以顽强生命的色彩,而保存金源文化,已成为诗人生命的寄托,也是诗词表现的重要内容。

对哲理意蕴和生命意象的准确把握是理解元好问金亡后诗词作品的重要前提之一。

时代、地域等客观因素以及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宗教观念是其成因。

关键词:元好问{哲理意蕴:生命意象AbstractSincethe80softhe20thcentury,ahightidehastakenshapetOstudyYuanHaowenandhisworkswhilealotofachievementshavebeenemergedallerthememorialofhis800thanniversarybirthday.ButtheacademiccirclespaylittleattentiononthephilosophicalartandiveimplicationofYuanHanwen’spoemsa&rtheJindynasty.whichnotonlycontainintenseandmeaningfulphilosophy,butalsohavelivelyandhumouroussentiment.ComparewiththedeepandprofoundphilosophicalartofSongdynasty,YuanHaowan’sworksandYuandynastiesandembodyunadornedliteraryrepresentphilosophicalartoftheJincharacteristics.Ontheotherhand,YuanHanwanhasproducedlotsofwritingswhichincarnateifeimplication.BothflowersandstoneshavebeenportrayedwithstaminaandspiritasthepoetdedicatedhislifetokeepthecultureoftheJindynasty,theseformtheimportantcontentsofhispoems.ThecomprehensionofphilosophicalintentionandlifeideainYuanHaowen’spoemsisapreconditionofappreciatinghiswritings.Theobjectivefactorsofthetimeandthegeographicalenvironmentandthesubjectivefactorsoftheapproachtowardsreligionandconfucianculturebothaffecthiscomposition.Keywords;YuanHanwen;philosophicalart;lifeimplicationIl冰火铸诗魂引言“金源诗歌,因为有了元好问而成就了它的辉煌。

《中州集》作家小传的文学价值

《中州集》作家小传的文学价值

The Literature Value of Writers' Biography in
Zhongzhou Collection
作者: 裴兴荣
作者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
出版物刊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5-17页
主题词: 《中州集》 作家小传 文学价值
摘要:《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

其体例是为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作家的字号、籍贯、科第仕历、生平事迹以及一些趣闻轶事,等等。

由于元好问本人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非凡成就,所以这些作家小传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史料价值,而且体现了相当高的文学描写技巧,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元曲陈友冰【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元好问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鲜卑人。

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

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

元好问兄弟有三个,他是老三,而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于是便过继给叔父掖县县令元格,并随元格赴掖县。

史载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

十一岁,嗣父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

十四岁,元好问师从著名学者郝晋卿,博通经史、淹贯百家。

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但数次未中。

金宣宗贞佑二年(1214)夏,元好问二十五岁再次赴京,准备将于秋天举行的考试。

虽然考试又一次失败,但他却通过应试汴梁,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诗歌创作极丰。

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礼部尚书赵秉文赞赏,其文名震京师,誉为“元才子”。

但不久由于蒙古兵围攻,元好问不得不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下来。

直到兴定五年(1221)元好问才进士及第,时年三十二岁。

但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

又过了三年,到他三十五岁时,元好问又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宏词科,元好问才正式就选,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但生活颇为清苦。

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元好问任河南镇平县令。

次年改官河南内乡县令,不久其母张氏身故,其长子出生,元好问丁忧闲居内乡白鹿原,应邓州帅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

但不久蒙古军攻陷凤翔,邓州帅投降,元好问借机辞去幕府。

正大八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

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

论元好问对散曲的巨大贡献

论元好问对散曲的巨大贡献

论元好问对散曲的巨大贡献论元好问对散曲的巨大贡献史文山元好问(1190--1257)是山西秀容(今忻州)韩岩村人。

他是金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文学理论家。

他生逢金朝由盛而衰以致被蒙古统治者所灭的时代,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种种悲惨生活,激发出强烈的哀伤与悲愤之情,因而创作出许多扣人心弦的优秀作品。

他的五言诗清高古朴;乐府语言新鲜,现实性强;词作激扬情真;民歌慷慨激昂带着幽并地方的风味和气概。

在创作理念上,他推崇“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反对雕琢华艳;推崇豪放刚健,不喜欢纤弱柔靡。

他论诗,主张以北人刚健质朴之风救南人绮靡轻浮之习,主张表现真性情,反对虚伪矫饰;主张创造,反对模拟因袭。

他大力提倡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重视诗歌的独创精神。

这一切奠定了他在当时文坛领袖的地位。

他的学生郝经在《元遗山先生墓志铭》中对他加以高度赞扬,认为他“独以诗鸣,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猝然一出于正,直配苏、黄氏”,把他和苏轼黄庭坚相比。

元好问在诗词创作上具有独创精神,这不仅表现在对于传统诗歌上面,而且表现在对于新体诗歌上面。

在他中年,由于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一种适于当时人演唱的新的诗歌逐渐形成,这种诗歌既不同于诗,也不同于词,而是兼有少数民族和北方民歌风味,这就是被后人称为曲的诗体。

但当时的人们不管它叫曲,金元时期的人们习惯上把词称为“乐府”,由于当时散曲这种诗体尚未定型,它和词一样被人们演唱,所以,也称为乐府。

它有比较固定的乐器,有一定的演奏方法和演唱方法,这就是后来的“曲牌”。

它首先起源于民间,具有通俗自然、豪放洒脱、泼辣诙谐的特点,很适合表现人们的感情,后来被文人接受,有不少显贵官员也开始创作这种新诗体。

他们把传统的唐宋大曲、唐宋词、唐宋教坊曲、民间歌曲加以改造,逐渐形成了当时人们喜欢的歌曲。

也有的人自己创造新的曲牌,配上歌词来演唱,这就是“本生曲牌”。

元好问作为文坛领袖对于这种新兴的诗歌体怀有极大兴趣,他不仅鼓励这种新体诗歌的流行而且亲自参加了这一新兴的俗文学的创作,对这种来自民间的俚俗歌曲进行了文学和语言上的陶冶,在由词向曲过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元好问生平及其诗词概略

元好问生平及其诗词概略

元好问生平及其诗词概略金朝诗词大家元好问元好问(1190~1257)金代作家、史学家。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

系出北朝魏代鲜卑族贵族拓跋氏,为唐诗人元结后裔。

生父元德明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喜爱杜诗,推崇苏、黄。

继父元格官掖县、冀州、陵川、略阳等地,常携好问赴任。

其师郝天挺引导他潜心经传,留心百家,刻苦学诗。

郝天挺主张“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利养”(《郝先生墓铭》),对元好问的成长起了良好作用。

生平:从22岁起,元好问开始经历家国的忧患。

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蒙古成吉思罕率军攻金,宣宗贞佑二年(1214),蒙古军陷秀容城,元好问之兄被杀,他避兵邻县阳曲北山得免。

贞佑四年夏,他见金已无守御能力,便携家仓皇渡河,寓居福昌三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镇)。

蒙古兵退,家居读书,辑前人诗文评论为一编,名《锦机》(已佚)。

不久,移家登村。

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不就选。

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

翌年夏,还居嵩山,撰《杜诗学》1卷(已佚)。

后数年,历官镇平、内乡、南阳县令,这一时期诗中反映现实之作日多。

又研究苏轼诗,撰成《东坡诗雅》3卷(已佚)。

正大八年秋,蒙古军包围汴京前夕受诏入都。

天兴元年(1232),困居围城,任尚书省掾、左司都事。

二年正月,京城降。

夏五月,元好问在乱离中携友人幼子白朴,随被俘官民北渡黄河,被羁管于聊城(今属山东)。

天兴三年,金亡。

此后20余年,他除编成《东坡乐府集选》(已佚)和《唐诗鼓吹》(今存)外,主要致力于保存金代文化,纂成金诗总集《中州集》10卷、金词总集《中州乐府》(附《中州集》之后)、《壬辰杂编》(已佚)、《金源君臣言行录》百余万言(已佚),还有《诗文自警》10卷(已佚,明瞿佑《归田诗话》有征引)。

又有《续夷坚志》4卷,今传。

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

北国风雅元好问(二、身世)

北国风雅元好问(二、身世)

北国风雅元好问(二、身世)二身世元好问(1190--1257)是山西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

他出生那一年是金章宗明昌元年,金章宗是金朝汉化程度最高的皇帝,写得一手可以乱真的瘦金体。

明昌是金朝最为兴盛的年代之一,“大定明昌五十年”,元好问晚年非常怀念那个太平盛世。

他的字是裕之,因为曾在遗山读书,自号遗山山人,世称元遗山。

他不是汉族人,他的祖先出自北魏鲜卑族拓跋氏,鲜卑族是东北三大族系东胡族系的支脉,元好问是东北古人的后裔。

元好问的先世名人里有唐代诗人元结。

元结是几乎所有唐诗选本都忽略不了的名字,作为书写唐朝由盛转衰的又一支笔,他的《贼退示官吏》曾令杜甫叹服。

元好问是唐朝著名诗人的后人,无愧于祖先。

元好问的生父是元德明,是个放浪诗酒的读书人,屡试不第,舌耕于家。

《金史文艺传》里留过名,当然他最有名气的留痕是生了一个千古留名的儿子。

可能是因为家族子嗣原因,元好问从小就过继给了叔父元格,元格曾做过陇城等地县令,因此元好问一直随嗣父宦游。

落笔至此,北牖忽然想起同样是过继子的路遥,看来黄土高原上出这样身世的作家。

元好问在14岁那一年开始跟随恩师郝天挺学习,郝天挺听说元好问7岁就能写诗,对这个学生很好。

郝天挺学问很杂,元好问长进很快,16岁那年应试途中牛刀小试,没看韵书就写出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即使不用后来写那么多优秀的诗篇,仅凭这一句,元好问也挣够了立足于文学史的资本。

元格去世了,魂归黄土不必再宦游,元好问扶柩还乡,那时他21岁。

在家乡安稳读书三年之后,南侵的蒙古大军打了过来,成吉思汗的铁骑摧毁了忻州,屠城十万,元好问的兄长元好古就死于这场大难。

忻州屠城强烈刺激了元好问,乱世家殇,为他后来的汴京降敌埋下了伏笔。

兵灾中的元好问搀扶老母拖家带口挤上逃难之路,他们成了难民,从家乡山西流落到首都所在地河南,在嵩山附近一个叫三乡的地方落了脚。

元好问在嵩山有个叔父元升刚刚去世,元家又从三乡移居嵩山,接受遗产,定居耕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第14卷第1期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an.2012Vol.14No.1从《中州集》作家小传看元好问的诗学思想裴兴荣(大同大学辽金文化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9)摘要:元好问编纂《中州集》时为每一位作家撰写的小传中有大量的评论入选者的精妙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理论内容,从特定的侧面反映了编者对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的认识。

散布于这些作家小传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摘句褒贬的批评形式、简明准确的批评术语、广师博采的求学精神、刻苦求工的作诗态度和刚劲野逸的诗歌风格等方面。

《中州集》作家小传与《论诗三十首》及其他单篇论诗诗文互为补充,较完整地呈现了元好问诗学观的全貌及其发展、成熟的轨迹。

关键词:金代文学;元好问;《中州集》;作家小传;诗学思想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2)01-0052-04收稿日期:2011-02-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XZW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64);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2020)作者简介:裴兴荣,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从事辽金元文学研究。

①本文所引《中州集》作家小传均出自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后文不一一列出。

提到元好问的诗学思想,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论诗三十首》。

对于这组著名的论诗绝句,前贤和时彦已作了大量的笺注和阐释,明其源流,说其宗旨,宏篇巨著,数量极多。

除此之外,元好问还有许多论诗诗文,诸如《论诗三首》、《自题二首》、《自题〈中州集〉后五首》、《锦机引》、《杜诗学引》、《杨叔能小亨集引》、《双溪集序》、《木庵诗集序》、《张仲经诗集序》、《麻杜张诸人诗评》、《闲闲公墓铭》等,学者们也多所涉猎。

诚然,《论诗三十首》和前面所举这些论诗诗文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元好问的诗学思想,但这些并不足以涵盖其诗学思想的全部内容。

《中州集》是元好问尽其晚年之力搜集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其编纂体例是以诗系人,以人系传。

这些作家小传内容丰富,除了交代作者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外,还记载了元好问对入选作家和作品的精妙评论。

目前,学界对这部分诗学思想还没有专门研究,笔者拟对此作一粗浅的梳理。

一、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

《孟子·万章下》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最早提出“知人论世”的说法。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中有一段评论:“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触类以推,表里必符”,进一步指出文学风格与作者性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也继承了这一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

比如:“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即指出了陶渊明真淳简淡的诗风源于其自然朴实的性情。

又如:“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指出潘岳的人品与诗品并不一致,这就对传统的“诗如其人”的观点有所补正。

在《中州集》作家小传中,“知人论世”的批评也随处可见:如评周昂“以孝友闻,又喜名节,蔼然仁义人也。

学术醇正,文笔高雅,以杜子美、韩退之为法”①;评刘中“为人短小精悍,滑稽玩世,……诗清便可喜,赋甚得楚辞句法,尤长于古文,典雅雄放,有韩柳气象”;评冯璧“诗笔清峻,似其为人”;DOI:10.13317/ki.jdskxb.2012.01.004评王万钟“少有逸才,读书有后先,不欲速成。

诗文闲适,似其为人”;评王利宾“朴直纯素,作诗有古意,似其为人”;等等。

可见,元好问常常联系作家的人品和经历来评论其作品,也即坚持“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

二、摘句褒贬的批评形式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有六种形式最富于民族特色,即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和评点。

在元好问的批评实践中至少使用了四种形式:选本、诗话、论诗诗和摘句。

《论诗三十首》堪称论诗诗中的代表作。

《中州集》就是一种选本,尽管元氏编选的初衷是“借诗以存史”,力求“不主一格”(永瑢等《〈中州集〉提要》),但所选诗词仍体现了其诗学思想。

《中州集》作家小传还具有诗话性质,若单独摘出即可看成是一种诗话著作[1]。

而摘句式批评也是《中州集》作家小传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批评方法。

所谓“摘句式批评”,就是摘出诗中的句子进行或褒或贬的评论,我们也可称之为“摘句褒贬”。

《中州集》作家小传中的摘句式批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摘出诗句加以褒贬,二是指出作品中有佳句而不坐实。

其中又以第一类为主。

我们先看第一类,直接摘出诗句加以褒贬。

这又表现在很多方面:有赞赏诗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如祝简小传云“廉夫诗甚工,如《赋雪》云:‘雨屋无寒梦,油灯有细香。

’《书怀》云:‘白发浑无赖,朱颜更不回。

’……此类甚多”;朱自牧小传云“‘寒天展碧供飞鸟,落日留红与断霞。

’……‘灯残星在壁,霜重水漫衾。

’句法之工类如此”。

有称赞诗有古意、有笔力的,如郝俣小传云“‘劳生虽可厌,清景亦自适’,殊有古意也”;郦权小传云“作诗有笔力,《圃田道中》云:‘断桥经坏屋,古道入崩山。

’……此类甚多”;刘瞻小传云“作诗工于野逸,如‘厨香炊豆角,井臭落椿花’之类为多”。

还有的指出诗如其人的,如刘勋小传云“其先世本衣冠家,风流藴藉,都无科举气,见于文字者亦然,尝有诗云:‘万里风沙怜病客,几年刁斗厌寒更’、‘人怜直道违时好,自喜闲身与世疏’……此类甚多”;又如吕大鹏小传云“作诗欲以撼主兵者云‘缝掖无由挂铁衣,剑花生涩马空肥。

灯前草就平南策,一夜江神泣涕归。

’其以气岸自许,皆此类也”;等等。

以上所举皆为摘句褒扬,我们再看摘句贬抑的例子,如马天来①小传云:“元章多作诗,欲别出卢仝、马异之外,又多用俳体,作讥刺语,如云‘木偶衣冠休吓我,瓦伶口颊欲谩谁?啮骨取肥屠肆狗,哺糟得醉酒家猪。

’如此之类,不得不谓之乏中和之气”;曹用之小传云“尝戏作《鬼仙语》云:‘浏浏竹间雨,荧荧窗下灯。

相逢不相顾,含泪过巴陵。

’……真人作鬼语也”;等等。

对这类讥讽漫骂、奇诡险怪的诗作,元好问明确给以否定。

或褒或贬,从中可以见出元氏的诗学倾向。

第二类是指出作品中有佳句而不坐实。

比如冯子翼小传云其“诗有笔力,如《赋临海乳山万松堂》为可见矣”;刘仲尹小传云“诗、乐府俱有藴藉……参涪翁而得法者也”;魏抟霄小传云“飞卿诗以富艳称,如《张公子席闲赋嵩山》”;秦略小传云其“诗尚雕刻,而不欲见斧凿痕,故颇有自得之趣。

《悼亡》一诗高出时辈,殆荆公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者耶”;等等。

盖因其所指明确,故不须拈出,人亦知之。

陈衍说“流传名句,写景者居多”(《石遗室诗话》),胡仔亦云:“古今诗人,以诗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联,或只一篇,虽其余别有好诗,不专在此,然传播于后世,脍炙于人口者,终不出此矣”(《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来看,所摘诗句的确以描写景物者居多。

这些诗句大多对仗工整,形象鲜明,在整篇中尤为警策,常常被人们摘出来欣赏和品味。

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显然与摘句式批评有很大关系。

三、简明准确的批评术语元好问曾在《答聪上人书》中说:“仆自起寒乡小邑……挥毫落笔,自铸伟词,以惊动海内则未能,至于量体裁、审音节、权利病、证真赝,考古今诗人之变,有戆直而无姑息,虽古人复生,未敢多让。

”可见他对自己的诗学批评是极为自信的。

《论诗三十首》是诗人在28岁时所写,“相当完整地评述了汉魏以来,下迄宋季,一千余年间的作家作品、诗派诗风”[2]。

可见他并非夸夸其谈,的确有很高的诗学理论水平。

到了晚年,他的诗学修35裴兴荣从《中州集》作家小传看元好问的诗学思想①刘祁《归潜志》中为“马天采”,胡传志教授认为是“马天来”,详见胡传志《金代文学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养更加深厚,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常常是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这在《中州集》作家小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他评魏抟霄诗“以富艳称”;评刘中“诗清便可喜,赋甚得楚辞句法,尤长于古文,典雅雄放,有韩柳气象”;评路铎“文最奇,尤长于诗,精致温润,自成一家”;评史肃“作诗精致有理,尤善用事,古赋亦奇峭,工于字画”;评王敏夫“作诗工于赋物”;评高永“诗豪宕谲怪,不为法度所窘”;评张楫“文赋诗笔截然有律度”;评阎长言“工词赋,间有前人句法”;评辛愿“作文有纲目不乱,诗律深严,而有自得之趣”;等等。

这些评语简明准确,见出元好问的批评功力。

如果说以上所举不坐实,我们再看一些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评论的例子。

如评刘昂云:“作诗得晚唐体,尤工绝句,往往脍炙人口。

”小传中还举其赠妓女张秦娥的两首绝句来作印证,其一:“远山句好画难成,柳眼才多总是情。

今日衰颜人不识,倚炉空听煮茶声”;其二:“二顷山田半欲芜,子孙零落一身孤。

寒窗昨夜萧萧雨,红日花梢入梦无”。

两首诗的风格轻便巧丽,的确有晚唐体的意境。

再如评师拓云:“作诗有气象,而工于炼句,……如《赋雁》云:‘天低仍在眼,山没更伤心。

’《溪上》云:‘夕阳明菡萏,秋色静蒹葭。

白曳冲烟鹭,红翻漾水霞。

’《春日池上》云:‘水风凉绮席,沙日丽金壶。

’《燕市酒楼》云:‘气清天旷荡,露白野苍凉。

’”所举诗句属对工整,用字精确,可见其功夫。

又如评张琚云:“刻意于诗,五言其所长也”,并举其诗句,如《初至华下》云:“老雨梧桐夜,孤灯蟋蟀秋”;《客同州》云:“秋风留客馆,夜雨借僧毡”,对仗工整,有孟郊、贾岛诗的风格和意境,仿佛能看到诗人苦吟的影子,难怪时人称他为“张五字”呢!此类例子甚多,不再列举。

四、广师博采的求学精神元好问曾在《锦机引》一文中说:“文章,天下之难事,其法度杂见于百家之书,学者不遍考之,则无以知古人之渊源。

”可见元好问主张博览群书,广泛向古人学习。

在《中州集》作家小传中,元好问仍持同样的态度。

比如他称赞李纯甫“于书无所不窥,而于庄周、列御寇、左氏、《战国策》为尤长,文亦略能似之”;称赞萧贡“博学能文,不减前辈蔡正甫”;称赞王若虚“博学强记,诵古诗至万余首,他文称是”;称赞刘从益“博学强记,于经学有所得,为文章长于诗,五言古诗又其所长”;称赞李献能“资禀明敏,博闻强记,辈流中少见其比”;称赞田紫芝“资性颖悟,一览万言。

年二十,读经传子史几遍”;称赞高汝砺“平生嗜读书,南渡之后,机务倥偬,未尝一日废书不观”;称赞赵滋“及长,厌于游荡,乃更折节取古人书读之,学书、学画、学诗、学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