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初中化学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初中化学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时代精神,走创新发展之路,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

我作为一名教学一线教师,对在化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略谈一下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是实施教学创新的起点,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要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克服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不想问的现象,教师就必须做到:1.1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1.2 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

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

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为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没有求知欲,创新教学是无法谈起的。

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

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新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的培养,具体从教学目标、课堂氛围、角色转换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培养,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和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建词: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潜能新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已不同于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传统的教学,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也就相应的成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推进课堂教学的主体化、民主化,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强调教学目标,开发创新潜能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单纯传授知识为特点,在技能培养上以应试目的,因此出现了教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怪圈。

整个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没有鼓励学生去创造,没有指导学生去探究,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必须调整课堂教学目标,由应试教育向能力培养的目标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品质、创造技能,教师应尽量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在启迪思维中传授知识,在传授学习方法中培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直到创造知识的能力。

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不同的学生就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从而导致能力发展的知识水平不同,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发展方向不可能是整齐的,即使是同一目标,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分类、分层的,可分成基础层,提高层和创新层等。

如:“空气”一节可设计基础层为“了解实验的现象和本质”,提高层为“会解释水面上升五分之一的原因”,创新层为“自己设计一些实验粗略测定空气成分”,这样,学生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和层次,能顺利完成所选目标,均给予较好的评价,从而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7篇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7篇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7篇第1篇示例: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进。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采用创新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每一位化学老师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一、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总结等方式,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教学氧气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瓶子套在蜡烛上面,观察瓶子中氧气的变化。

通过此实验,学生不仅能了解氧气的性质,还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工具,呈现形象生动、直观清晰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金属的性质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属的特点和应用。

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三、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践实验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实地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在教学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操作、亲眼观察,深刻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四、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任务分工等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化学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化学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化学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方法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应用性广、实验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和学习兴趣成为了每位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化学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生动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实例使化学知识不再枯燥,而变得充满趣味。

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验的兴趣和爱好,多组织一些生活实际中的有趣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对化学原理的认识。

2、注重趣味性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轻松幽默的语言,增加教学节奏的变化,适当地穿插一些化学科普知识,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多给予学生一些赞许,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3、鼓励学生参与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参与互动环节,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提高课程质量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学科中有相对固定的基础知识,通过系统学习、模块教学等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整体理解。

教师要将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清晰的展示,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进行课内外拓展课外实践和参观也是提高化学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外实验、科学展览、科技活动等途径,将课堂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并进行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供优质教材资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使用优质的教材资源,例如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学习动画、互动课件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4、增加实验环节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进行多种多样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水平1、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作为化学教师,只有自己具备较高的化学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除了担负一定的化学知识教学任务外,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最佳载体。

深入挖掘化学实验中的有利因素,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兴趣是创新的前提,是学生自觉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内在动力。

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对这一新的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对千变万化的化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这就为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提供了最有利的契机,把化学实验作为培养兴趣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实验,增强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

二、优化实验设计,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特点之一,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才会创造性地学,才能学会创新。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优化实验设计,在不改变实验装置,变化实验步骤,更换实验药品等,以取得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操作更方便,现象更明显等效果。

也可以变化实验方式,如变验证性试验为探究性实验等,还可以根据需要增设一些实验。

这都是教师创造性的具体表现。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创新将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验证NaOH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这一性质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是:向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做的不足在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混杂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不利于学生观察。

我在此略作了改动,把两种溶液的滴加顺序做了调整,改为向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无色的,就会发现絮状的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断下沉,现象很明显。

诸如此类的小改进,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长期做下去,定能激发学生思想内部的创新火花。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知识是形成创新性思维的必要条件,但是知识的积累不等于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本文就创新性思维的内涵,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培养途径,加以综合阐述。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求异思维化学教学培养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古人云:“有疑着看到无疑,其益尤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人类能够创造出自然界从来没有的东西,从使用石器、弓箭到电脑、宇宙飞船,对具体对象进行思维加工,创造新概念,提出新学说。

无不与创新思维能力有关。

青年一代是民族发展的未来“中坚”,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教育的功能应该是最大程度地开发人的潜能,特别是人的创新才能。

一、创新性思维的内涵创新,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弘扬的观念。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德认为:创新是指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它要比“创造”更宽泛,它既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

狭义的创新性思维是通过对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以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识、新成果等的思维方式,它以实际、感知、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

广义的创新性思维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求真的“扬弃”性发展。

创新性思维过程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而求异就是一种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甚至相似的方向去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新性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求同思维是从同一材料来源探索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但是,任何发现和发明以及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

初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本文就初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对策,期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教育对策一、要明确创新教育的内容培养创新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各科教学都要贯穿创新人才的培养,都要开展创新教育。

实践化学教育创新的前提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有可能产生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和创新激情得到释放。

二、教师要走出创新思想的误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第一,他们认为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认为中学生不能创新,创新是学问高的人而言的。

比如说,蜡烛燃烧后只能满足书上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结论。

如果说,当把冷烧杯放在烛焰上方,杯底出现黑色物质时,就说这不是初中生探究的范围。

提出质疑来,也说是不对的。

这样长此以往就会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有些教师没有摆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关系,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轻视和排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事实上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样没有创新,基础知识也就成了一潭死水。

比如,没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作基础,任何化学方程式能写好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吗?三、营造教育创新的氛围斯坦福大学的校长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其核心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种良好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民主、平等。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

如化学作业做错了,“co”写成了“co”。

可批阅为:请认真书写好化学式!“请”字当头,效果肯定有别。

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善于吸收学生的新思想。

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舒畅,思维才会活跃,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会产生创新意识、创新情感,才能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创新的氛围。

四、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的最高表现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理解。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讲究创新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很多要靠创新解决,如环境保护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国防安全问题等,而这些领域与化学紧密相连。

中学化学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化学人才的目的,通过教育培养的后备人才是否具有扎实的化学知识、优良的人格品质和卓越的创新精神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命运。

中学化学是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积累,不具有首创性,但我们在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自行发现,可以设疑问让学生自己答疑,可以制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

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是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从“兴趣”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有兴趣学起来不累,有兴趣愿意去探索、创造。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我拿了一个生了锈的铁锅,问学生:“你们谁在家做饭啊?你们家的锅生过锈吗?锅生了锈怎么办?为什么锅生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氧化还原反应,等学完这课咱们一起来给我想想办法,谁给我想到了好办法,我请他吃饭。

”话一出口,课堂上学生个个情绪高昂。

这时我再让他们自己先看书找锈的原因和办法,课堂上鸦雀无声,十分钟后就有学生开始发言了,就这样,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在讨论自学中度过。

我抓住时机留了一个作业“观察铁钉生锈”:将4根刚买来没有锈迹的洁净的铁钉分别放进4支试管中。

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普通的自来水,不盖橡皮塞,让铁钉的大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另一部分浸在水中;在第二支试管中加满自来水,注意一定要保证铁钉全部在水中;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冷却的蒸馏水,塞紧橡皮塞;向第四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也塞紧橡皮塞。

我将学生分成4组,让他们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味着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开展科学研究等。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方法一:设计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任务,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问题并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和提出新的想法。

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酸碱中和实验,让学生自行选择酸碱溶液的种类和浓度,然后设计中和反应的实验方案,并观察反应结果,最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将会在探究和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方法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较强的课题或问题,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协作,通过思维碰撞和合作探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可以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探究某种金属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应用领域,并设计成绩展示和分享活动。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们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方法三:设置创新题目的作业】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创新题目的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化学创新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独立或合作完成。

让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或者提出一个关于新型材料的研究方向,或者就某一化学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等。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将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水平。

【方法四: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科技作品展示等。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7篇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7篇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7篇第1篇示例: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三化学教学的深入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需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针对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一、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进行实验、做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从而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装置,观察反应现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二、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是利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原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游戏化的环境下学习化学知识。

游戏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设计化学知识竞赛、化学拼图游戏、化学知识答题环节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化的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元素来生动展示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化学知识动画、化学实验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视听的同时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实践教学五、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问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2篇示例:初三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关键时期,而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保持兴趣并深化理解是每个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途径

新课标背景下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途径

新课标背景下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途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化学教育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与改进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加强实验设计与实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化学实验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因此需要加强实验设计与实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问题、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实验的实施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趣味性。

通过加强实验设计与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实验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应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化学实验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应用。

需要注重实验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应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术,如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实验器材的使用等。

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如PH计、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

通过注重实验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探索创新实验设计和内容四、加强实验环境与安全保障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化学实验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实验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实验环境与安全保障。

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实验环境的整洁与安全,保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有序安全。

也需要加强实验安全的教育与培训,让学生了解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加强实验环境与安全保障,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设备的完好。

五、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与探索。

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适当调整和改革实验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创新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和趣味性。

中学化学教师创新素质探索

中学化学教师创新素质探索

中学化学教师创新素质探索现在的社会:信息、知识飞速发展,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征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的话题。

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素质培养中创新素质尤为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化学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创新的多样性和考试的统一性、创新的开放性和原有的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当前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一、创新素质的内涵作为肩负培养未来创新人才重任的中学化学教师,首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创造的愿望与激情,这是创造发明的基础动力。

古今中外,无数的科学家靠着这种理念,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攻克了科学上的一道道难关。

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年轻时具有强烈的创造的愿望和激情,不知疲倦地探索元素间的关系,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象门捷列夫这样的化学家举不胜举,他们之所以有创造发明,其共同点就是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我们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就先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2、创新精神。

要创新就必然会遇到各种各亲的困难与阻力。

正如前人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辛,沿着崎岖小路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居里夫人当年为了提取放射性元素镭,历尽艰辛,一边哺乳婴儿,一边顽强地坚持在一间非常简陋的实验室工作,终于从数吨的废弃的沥青铀矿碴中收集到一点点新元素镭。

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者顺利完成某个创新项目必需的心理特征,其外在表现就是创新方法。

具体的说就是在研究课题过程中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及技术路线,是创新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拉瓦锡与波义耳同样做过在密闭容器中煅烧金属汞实验,由于俩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实验方案有所差异,结果就完全不同。

拉瓦锡据此提出质量守恒定律,而波义耳却与真理擦肩而过。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化学史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疑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创造活动和创造力的开发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在创造过程中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活动的结果,无论是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还是产生新的事物,都是思维的结果。

如何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造能力,造就一代创新型人才是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笔者就此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利用化学史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都是人类创造发明的结晶。

化学的历史,不仅是化学发展事件的记录和复原,而且是化学思想演变的反映和再现,它触及著名学者的生平和思想的逐渐演进,也涉及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的研究方法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联系有关的化学历史,向学生介绍化学家献身科学研究的事迹,讲述科学家进行科学探讨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从知识中获得科学思想,使学生受到创新的启示。

例如:在讲授氧气的发现、性质和燃烧的概念时,就可以揭示人们在获得这些知识过程中的一些思想借鉴。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本来发现的是能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氧元素,但是由于受到陈旧燃素学说思想的束缚,却没有让主观服从客观,进而推翻错误的燃素说,即使碰到了真理也没有得到真理。

相反,同时代的德国化学家拉瓦锡,不迷信教条和权威,充分尊重实践,大胆创新,为了弄清燃烧过程,他把天平引进化学,进行相当精密的定量分析测定,发现原来燃烧只是同氧气有关,而与所谓燃素无关,燃素完全是多余的也是虚构的东西,从而推翻统治化学界达百年之多的燃素说,引发一场化学上的深刻革命。

从普利斯特利的失败和拉瓦锡的成功中,学生可深刻地认识到,保守思想是禁锢人类思维之大敌,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不致被经验所困惑,被保守所禁锢。

利用生物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素养

利用生物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素养

利用生物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素养引言:生物化学是一门既深入研究生物体分子机制,又联系到生命科学和化学的学科。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生物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1. 培养问题意识:在生物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提出课堂问题或实验设计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多元思维:生物化学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进行跨学科项目研究,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领域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化学的学习和实践中。

3. 激发创造力:生物化学的研究常常需要创新和发展新的实验方法、分析技术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创意,并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

通过开展创新实验、设计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科学素养的培养: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实例和实验,将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实践能力。

2. 提高数据分析与解释的能力:在生物化学的研究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注重数据分析与解释的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数据,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解释,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生物化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到科学研究中。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与科研人员交流,并开展小型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

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班级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对班级采取开放式的管理。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班级任命干部引进竞争机制,竞选担任;让学生写出竞选纲领,提出搞好工作的计划和设想,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计划。

进行竟聘演讲,让能者居之。

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

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

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而创新思维是创新的灵魂和关键。

有了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从而获得创新结果。

【关键词】创造;创新思维;创新教育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够为毕业生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创造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感到好奇。

但是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时会感到抽象乏味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成了化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学生不但不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例如教材“元素”一课中,一下就出现了二十多种元素符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记住,为此教师从讲“绪言”开始就要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散布置给学生,并做到经常提问检查,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等。

又如在讲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该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尽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成红色铜时,要先撤去酒精灯,等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氢气。

这个试验演示后,教师可以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总结,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识记。

化学课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化学课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化学课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是时代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教师如何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化学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课堂氛围;创造性思维训练创新是时代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教师如何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化学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

化学课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教师如何根据创新教育的特点,在化学教学的各种课型,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破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寻求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树立敢想、会想、敢做的创新精神,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化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现简单介绍如下:一、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让学生学会,更应该让学生会学、会求知、会创新。

其次,教师要具备创新素质。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要遵循科学规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再次,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教学思路要多样化,具有创造性。

教师要改革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模仿教学,改变呆板的、僵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变单一封闭式为多样开放式;改讲练灌输式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行探究式。

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摘要: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创新教育。

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知识日新月异的21世纪,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以及如何应用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研究和解决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问题。

做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创新教育。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起点在于问题,问题是人们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创新水平,所以从增强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必须养成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学会善于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室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的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出ph=7。

教师不要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亲自做实验,但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猜测的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是否有红色的铜生成?他们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中学化学实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中学化学实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实现的。

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

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地激发。

例如,鼓励学生设计趣味性实验:利用浓盐酸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实验设计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烟。

具体做法如下:取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

又如设计魔棒点灯: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的实验,具体操作见教材选做实验八。

当有人问他们做这些实验怕不怕时,他们却回答:“一点不怕,正相反我很快活,因为我有兴趣。

”的确,兴趣能让学生废寝忘食。

浓厚的兴趣,诱发了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的动力。

二、课内外结合,扩展创新空间初中化学新教材虽然增加了一些的实验,但同理论部分相比,所占总课时还是偏少。

另外,分散的实验课时破坏了某些实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一定程度地削弱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流畅性以及实践和创新的机会,所以开展课外活动,扩展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势在必行。

例如,铁钉生锈实验,实验约需一周,学生没有直接经验,只能听老师讲讲而已。

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家庭小实验,有了亲身体验,反而对铁钉生锈的条件记得更牢固。

都是对课本知识的突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这不是课堂上所能完成的,而是通过课内外结合实现的。

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自身健康发展,以需求促创新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的化学教学方法

创新的化学教学方法

创新的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往往以理论授课和实验演示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使得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抵触心理。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开发出创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本文将讨论几种创新的化学教学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沉浸式学习法沉浸式学习法是一种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室、景点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的过程。

通过观察、实践和互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沉浸式学习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游戏化学教学法游戏化学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过程转化为游戏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有趣的化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设计化学实验的益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通过解决游戏中的关卡来巩固知识。

游戏化学教学法能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演示软件、实验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展现为图像和动画,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多媒体教学法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学生可以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四、项目化学教学法项目化学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过程和实际项目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化学相关的项目,如环保项目、新材料研发等,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

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项目化学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培养途径摘要:中高职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习、积累并巩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其基本认知能力,更在于通过化学实验与实践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本文分析了化学教育与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的关系,并基于此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途径。

1化学教育与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的关系
1.1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分支,对科学普及、社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高职化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项:(1)依据自然现象、社会生产以及人类生活,普遍的公共教育;(2)以化学为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工具,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3)依据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需求,对学生进行预备教育,为之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1.2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分支,在普通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科学素养的内涵不仅在于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高度重视,还在于对人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包括人的智力、身心、敏感度、审美意识、精神价值以及个人责任感等。

科学素养是一个人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观以及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