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数量关系 sxys5-3slkjfoiwe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一类经典题型。

它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

1.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数量关系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情况。

在等比数列中,每两个连续的数之间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为了解答等比数列题,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公式:第n项 = 第1项 * 公比^(n-1)举例来说,如果题目给出了等比数列的前两项和第几项,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公式求出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2.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题在数量关系题中也是较为常见的。

比例关系一般分为直接比例和间接比例两种情况。

直接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

例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A和B成正比,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解答题目:A1 / B1 = A2 / B2间接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另一个变量的比例关系成正比。

例如,如果题目中告诉我们A和B成反比,同时A和C也成反比,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解答题目:A1 / B1 = C2 / A2在解答比例关系题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换算单位的问题,以确保比例关系的一致性。

3. 百分比和利率百分比和利率也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将百分数或利率转换为小数来进行计算。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百分比的加减运算和百分比与整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某项费用上涨了50%,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1.5倍,即原来的费用乘以1.5来计算。

4. 货币兑换货币兑换题也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一类数量关系题。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汇率进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例如,如果题目给定了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为1:6.8,我们可以将美元转换为人民币,或者将人民币转换为美元来计算题目中的换算问题。

总结:在解答公务员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法。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速算公式归纳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速算公式归纳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速算公式归纳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往往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然而,掌握一些实用的速算公式,能够帮助我们在考场上快速解题,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接下来,就为大家归纳一下常见的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速算公式。

一、行程问题1、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 ×相遇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 ÷速度和速度和=路程和 ÷相遇时间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米/秒,乙的速度为 3 米/秒,经过 10 秒相遇,那么 A、B 两地的距离就是(5 + 3)× 10 = 80 米。

2、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 ×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路程差 ÷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 ÷追及时间比如:甲在乙后面 20 米,甲的速度为 7 米/秒,乙的速度为 5 米/秒,那么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就是 20 ÷(7 5)= 10 秒。

3、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2假设一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15 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 3 千米/小时,那么顺水速度就是 15 + 3 = 18 千米/小时,逆水速度就是 15 3 =12 千米/小时。

二、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就是 1 ÷(1/10 + 1/15)=6 天。

三、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 ÷成本 × 100%售价=成本 ×(1 +利润率)成本=售价 ÷(1 +利润率)比如:一件商品的成本是 80 元,售价是 100 元,那么利润就是 10080 = 20 元,利润率就是 20 ÷ 80 × 100% = 25%。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数量关系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数量关系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数量关系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数量关系题型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题型。

它要求考生通过给定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推理,从而解答问题。

本文将对数量关系题型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题型。

一、数量关系题型概述数量关系题型旨在考察考生对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通常涉及到数字计算、比例关系、概率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出数据中的规律并解答问题。

二、题目类型及解题思路1. 数据分析题数据分析题是数量关系题型中的常见类型。

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表格或图表,回答问题。

解题思路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 仔细阅读题目和给定的数据表格/图表,理解数据的含义;(2) 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需要用到的数据;(3) 进行计算和推理,找出相应的答案。

例如,题目如下:某市2019年1月至12月每月销售额(单位:万元)如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销售额表格月份销售额1月 1502月 1803月 2004月 2505月 2206月 2307月 2408月 2609月 27010月 28011月 30012月 320问题:哪个月份的销售额最高?解答思路:通过查看表格可以得知,销售额最高的月份是12月,销售额为320万元。

2. 数字推理题数字推理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数列规律,推理下一个数字或某个特定位置的数字。

解题思路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 首先观察数列中的数字规律,找出规律的模式;(2) 根据规律推理,计算得出答案。

例如,题目如下:1、2、4、7、11、16、?解答思路:观察数列中的数字,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1、2、3...依次增加,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比16大5,即21。

三、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 重视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数量关系题型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数据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可以多做一些数据分析题,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和速度。

2. 注重细节的把握在解题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数据的细节。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和数量关系的分析,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来帮助考生在数量关系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审题准确在解决数量关系题之前,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以及问题所需要的解答。

注意关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条件,分析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只有对题目的要求充分理解,才能正确答题。

二、建立逻辑模型在解决数量关系题时,可以尝试将题目情境转化为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将题目中的信息用符号或图表表示出来,可以方便我们理清思绪,找到解题的线索。

逻辑模型可以是关系图、表格、方程式等形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三、提炼关键信息在题目中,有些信息是无关紧要的,有些则是解题关键。

要学会提炼关键信息,筛选出与问题解答直接相关的数据和条件。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关键信息在逻辑模型中突出显示,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四、运用逻辑推理数量关系题通常要求考生基于给定的条件进行逻辑推理,找出问题的解答。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要善于利用对比、排除、逆向思维等方法。

对比方法可以将不同情况下的数量关系进行对比,找出规律和特点;排除方法可以通过排除不可能的情况,缩小答案的范围;逆向思维可以根据问题的解答倒推出可能的条件。

五、多做练习掌握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需要通过多做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在做题过程中,可以遇到问题时及时记录、总结,并查找解题思路上的不足之处,找到提高的方向。

逐渐积累解题经验,熟悉题目类型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总结: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是需要考生善于分析和利用逻辑推理的题型,解题时要注意审题准确、建立逻辑模型、提炼关键信息、运用逻辑推理和多做练习。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才能掌握解题的技巧,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以上的解题技巧对您在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解答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众多考生的难点和重点。

数量关系涉及的知识点繁多,题型复杂,需要我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下常见的数量关系知识点。

一、数学运算1、整数特性整数特性是数量关系中的基础知识点。

包括整除特性、奇偶性、质数与合数等。

整除特性:若整数 a 除以非零整数 b,商为整数,且余数为零,我们就说 a 能被 b 整除。

比如,能被 2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是偶数;能被 3 整除的数,其各位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

奇偶性: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质数与合数:质数是指在大于 1 的自然数中,除了 1 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合数是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 1 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 除外)整除的数。

2、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用工具。

通过设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形如 ax + b = 0(a≠0)的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 的方程组成。

不等式:用不等号(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连接两个代数式的式子。

3、比例问题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常见的有工程问题中的效率比、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比等。

若 a:b = c:d,则 ad = bc。

4、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重点和难点。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5、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核心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经常通过设工作总量为 1 或工作总量的最小公倍数来解题。

6、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7、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型剖析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型剖析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型剖析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型是很多考生头疼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型进行剖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

一、什么是数量关系题型数量关系题型在公务员考试中属于数学类题目的一种,主要考察考生在计算和分析数量关系上的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数字、比例、百分比、几何图形等相关概念,要求考生在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上有较高的水平。

二、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1. 数字填空题这类题目通常给出了一组有关数字的条件,要求考生根据条件填写相应的数字。

例如:已知A、B、C三个数的关系是A:B = 2:3,B:C = 4:5,求A:B:C的比值。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根据给出的比例关系,使用求比例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出所缺失的数字。

2. 数量关系选择题这类题目通常给出了一组有关数字或比例的条件,要求考生根据条件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如:某商品原价100元,第一次打8折,第二次打5折,最后的售价是多少?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根据折扣的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售价。

3. 百分比计算题这类题目通常给出了一个数值和百分比,要求考生计算百分比所对应的数值。

例如:某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8折,打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将百分比转化为小数,然后进行计算和转换,最后得出结果。

三、解题方法和技巧1. 善用图表和公式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题型,可以将条件和问题转化为图表或公式,利用图表和公式进行计算和推导。

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容易找出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学会灵活运用比例和百分比的计算方法比例和百分比是数量关系题型中经常用到的计算方法,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比例和百分比的计算方式,并且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转换和运用。

3. 多做练习题数量关系题型是需要大量练习和积累的,考生应该多做一些数量关系题目,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剖析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剖析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剖析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对于众多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而其中的数量关系部分更是让许多人感到头疼。

数量关系涵盖了多种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知识点。

一、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通过观察给定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据此推测出下一个数字。

1、等差数列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规律。

相邻两项的差值相等,例如数列2,5,8,11,14 中,相邻两项的差值均为 3。

2、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

比如数列 2,6,18,54 中,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均为 3。

3、幂次数列数列中的数字为某个数的幂次方或者与幂次方相关。

例如1,4,9,16,25 分别是 1、2、3、4、5 的平方。

4、组合数列由两个或多个简单数列组合而成。

比如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呈现不同的规律。

二、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涵盖了众多的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场景。

1、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例如,甲乙两人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米/秒,乙的速度为 3 米/秒,经过 10 秒相遇,那么两地的距离就是(5 + 3)× 10 = 80 米。

2、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那么两人合作需要的时间就是 1 ÷(1/10 + 1/15)= 6 天。

3、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比如一件商品进价100 元,售价 150 元,那么利润就是 50 元,利润率就是 50 ÷ 100 × 100% =50% 。

4、排列组合问题需要考虑不同元素的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

比如从 5 个人中选 3 个人参加比赛,有 C(5,3)= 10 种选法。

5、概率问题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公务员录用考试数量关系题型攻略

公务员录用考试数量关系题型攻略

公务员录用考试数量关系题型攻略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一类题型,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数学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数量关系、百分比、比例和统计等概念,考察考生对于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策略,帮助考生顺利解决这类题目。

一、理解题干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干中的各种信息。

通常,题目会给出一些数据,比如人数、百分比等,同时还会提供一些问题,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信息进行计算或推理。

在阅读题目时,我们要注意关键词和关键数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题目可能会给出某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男女比例,然后提问该城市男女人数的具体差距。

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给定的人口总数和男女比例进行计算,得出男女人数的具体差值。

二、利用表格和图表对于数量关系题,一种常见的解题方式是利用表格和图表来展示数据。

当题目中给出较多的数据时,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表格或者画图的方式来清晰地呈现这些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举个例子,如果一道题目中涉及到不同城市的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我们可以用表格或柱状图等形式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比较,以便更好地把握各种关系,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三、运用百分比和比例计算在解决数量关系题时,百分比和比例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学概念。

学好百分比的计算和比例的推理,对于解题是很有帮助的。

当题目给出的数据是百分比时,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实际数值进行计算。

比如,若题目要求我们根据人口比例计算具体人数,我们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再用实际数值进行相应的计算。

另外,对于涉及到比例的计算题,我们可以利用比例的性质进行推理。

比如,若题目中要求我们根据两组数据的比例关系计算未知数,我们可以通过设定一个变量,建立一个方程,从而解出未知数。

四、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在解决数量关系题时,逻辑推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逻辑思考,推断出相关的信息。

例如,题目可能会给出某公司的员工比例和总人数,然后提问某个部门的员工人数。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重点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重点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重点一、乘方尾数问题底数只留个位,指数除以4留余数(如能整除换为4)。

所得新数的尾数就是原数的尾数。

二、裂项相消aba m m a m mb *)11()(+-=+三、行程问题相遇追及问题: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 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 流水行船问题:顺流航程=(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航程=(船速-水速)*逆流时间电梯运动问题:电梯梯级=(人速+电梯速度)*沿电梯运动方向到达时间 电梯梯级=(人速-电梯速度)*逆电梯运动方向到达时间环形运动问题:环形周长=(速度1+速度2)*异向运动的两人两次相遇的时间间隔 环形周长=(速度1-速度2)*同向运动的两人两次相遇的时间间隔等距离平均速度=21212v v v v +其中v1、v2分别为往返速度沿途数车模型:发车时间间隔=21212t t t t +,2121t t t t -+=人速车速(每隔t1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车,每隔t2分钟就有一辆车从后面超过该人)两侧相遇模型应用公式:单边型S=2213s s +;两边型S=3s1-s2(s 表示两点距离) 四、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五、浓度问题浓度=溶质/溶液,溶液=溶质+溶剂1、 设已有溶液质量为m,每次到出溶液为m0,再添入m0清水补满,重复n 次C=(m m m 0-)n*c0(其中c 为稀释后的浓度,c0为溶液原来的浓度) 2、 设已有溶液质量为M ,每次先倒入清水m0,再倒出溶液m0,重复n 次。

C=(m m m+)n *c0(其中c 为稀释后的浓度,c0为溶液原来的浓度)六、几何问题1、周长公式:正方形C=4a 长方形C=(a+b ) 圆形=R π2七、排列组合问题1.排列及计算公式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p(n,m)表示. p(n,m)=n(n-1)(n-2)……(n -m+1)= n!/(n-m)!(规定0!=1). 2.组合及计算公式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 表示.c(n,m)=p(n,m)/m!=n!/((n-m)!*m!);c(n,m)=c(n,n-m); 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从n 个元素中取出r 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n 个元素被分成k 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 这n 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n2!*...*nk!).k 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 八、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 、B 两类,那么,A 类B 类元素个数总和= 属于A 类元素个数+ 属于B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的元素个数。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通常会涉及统计分析、比例关系、排列组合等内容,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的重要题型。

本文将对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进行解析,并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统计分析题统计分析题是数量关系题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给数据的含义和关系,并分析数据间的规律。

例如,下面是一道统计分析题的例子:某公司的员工总数为200人,其中男性员工占总数的30%,女性员工占总数的70%。

已知在男性员工中,有20%具有研究生学历;女性员工中,有10%具有研究生学历。

求该公司同时具备研究生学历和女性性别的员工人数。

解题思路:1. 先计算男性员工数量:200 × 30% = 60人;2. 再计算女性员工数量:200 × 70% = 140人;3. 计算男性员工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60 × 20% = 12人;4. 计算女性员工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140 × 10% = 14人;5. 计算同时具备研究生学历和女性性别的员工人数:12人 + 14人 = 26人。

二、比例关系题比例关系题要求考生根据比例关系计算相关变量的数量或数值。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比例的含义,利用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举例说明:某企业按工资水平划分员工,高级人员占总员工的10%,中级人员占总员工的20%,初级人员占总员工的70%。

已知高级人员的数量为100人,求该企业的总员工人数。

解题思路:1. 确定高级人员的比例:10% = 100人,所以总员工人数的比例为100人 ÷ 10% = 1000人;2. 计算中级人员的数量:1000人 × 20% = 200人;3. 计算初级人员的数量:1000人 × 70% = 700人;4. 计算总员工人数:1000人 + 200人 + 700人 = 1900人。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与解题技巧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型,涉及到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

正确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下面将对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题目解析数量关系题通常是以图、表或文字形式给出一组数据,要求考生根据所给信息,推断出不同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或者计算某个变量的数值。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

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给信息,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其次,要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方法,推断出所求的答案。

最后,要对答案进行检验,确保逻辑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二、解题技巧1. 善于抽取关键信息在阅读题目时,要善于抽取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

关键信息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在解答过程中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

2. 理清思路,建立模型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要理清思路,建立相应的模型。

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列出公式等方式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掌握常用比例关系数量关系题中常常涉及到比例关系,考生应掌握常用的比例关系,如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

对于正比例关系题,可以通过比较大小、求出比例因子等方式求解;对于反比例关系题,可以通过取倒数、画曲线等方式求解。

4. 注意单位换算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要特别注意单位换算。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单位不同,要进行统一换算,以便进行比较和计算。

5. 多练习,熟悉题型数量关系题是需要一定练习和积累的,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掌握解题技巧和思路。

三、总结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是考察考生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题型。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善于抽取关键信息,理清思路,建立模型,并掌握常用的比例关系和单位换算。

通过多练习,熟悉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以上对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与解题技巧的介绍,相信考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公务员考试作为国家公务员选拔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数量关系题是经常出现的考题类型之一。

掌握解题方法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务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比例关系法比例关系法是数量关系题中应用较广的解题方法之一。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题目中所给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已知的比例来推导未知的数量关系。

比例关系法的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性质,可以通过等式、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表示和计算。

例如,某公司的男女职员比例是5∶3,若该公司男性职员有120人,可以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出女性职员的数量:5∶3=120∶x,计算得出x=72,因此女性职员的数量是72人。

二、单位关系法单位关系法是通过计算或调整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来解决数量关系题。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将题目中给出的单位关系转化为所求的答案单位关系。

例如,某工人8小时能完成一项工作,他和另一位工人一起工作4小时完成了同一项工作,问这位另一位工人单独完成该项工作需要多少小时?根据单位关系法,可以列出如下的计算式:8小时∶1人=4小时∶x人,计算得出x=2,因此这位另一位工人单独完成该项工作需要2小时。

三、集合关系法集合关系法是通过对不同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找到共同元素或差异元素来解决数量关系题。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根据集合的属性和给定条件,确定集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运算推导出所求的答案。

例如,某班级学生中选修物理和化学的学生分别有40人和30人,已知选修物理或化学的学生共有50人,问这个班级有多少学生?可以通过集合关系法解决,设该班级共有x名学生,根据集合关系可得出方程式:40+30-50=x,计算得出x=20,因此这个班级共有20名学生。

四、推理关系法推理关系法是通过观察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和推理思维来解决数量关系题。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在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题是一类常见且难度适中的题型。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到数量的计算、比较和推断,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进行解析和讲解。

一、数量关系题的类型数量关系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比较大小:题目给出若干个数量,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如:A、B、C、D、E五个数的大小关系如何?2. 推断关系:题目给出一些已知条件,要求推断出某一数量的值。

例如:已知A=3B,B=2C,C=10,则A的值应为多少?3. 补充数量:题目给出一些已知条件,让求出某个数量的值。

例如:已知A=3B,B=2C,C=10,则B的值应为多少?4. 逻辑推理:题目给出一段逻辑关系,要求根据这段关系得出结论。

例如:甲、乙、丙三人中,甲比乙大,乙比丙大,则甲比丙大吗?二、解题方法和技巧1. 分析题干: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它们往往会给出解题的线索。

2. 建立等式:对于推断关系和补充数量类型的题目,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等式,再进行代入计算。

例如,已知A=3B,B=2C,C=10,则可以推断出A=60。

3. 运用逻辑推理:在逻辑推理类型的题目中,要注意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关系,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得出结论。

比如,在甲、乙、丙三人的问题中,如果甲比乙大,乙比丙大,则可以得出结论甲比丙大。

4. 注意特殊情况:在做数量关系题时,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零和负数等。

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并灵活运用。

5. 多做例题:数量关系题需要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多做例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公务员考试的模拟题或历年真题进行练习。

三、总结数量关系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据一定比例,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

在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多做例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常见题型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常见题型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常见题型在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常见题型是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类题型一般涉及到人员、时间、资金等方面的数量关系,需要考生通过分析和计算,准确推断和解答问题。

下面将针对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常见题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人员数量关系题型在公务员工作中,往往涉及到人员的配备、分工和协作问题。

数量关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人员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例如:例题1:某单位总共有60名公务员,其中男性占总人数的40%,女性占总人数的60%。

求该单位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是多少?解析:设男性人数为x,女性人数为y。

根据题意可得以下两个等式:x + y = 60 (总人数关系)x = 0.4 * 60 = 24 (男性人数占总人数的40%)y = 0.6 * 60 = 36 (女性人数占总人数的60%)因此,该单位男性人数为24人,女性人数为36人。

例题2:某公务员考试共有1000名参考人员,其中通过率为60%。

求通过人数和未通过人数各是多少?解析:设通过人数为x,未通过人数为y。

根据题意可得以下两个等式:x + y = 1000 (总人数关系)x = 0.6 * 1000 = 600 (通过率为60%)y = 0.4 * 1000 = 400 (未通过率为40%)因此,通过人数为600人,未通过人数为400人。

二、时间数量关系题型在公务员工作中,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时间的利用对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

数量关系题型中涉及到时间的计算和推理,考察考生对时间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例题3:某项目计划共需5个月才能完成,已经完成的时间占计划总时间的40%。

求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多少个月?解析:设该项目已完成时间为x个月。

根据题意可得以下两个等式:x / 5 = 0.4 (已完成时间占计划总时间的40%)x = 0.4 * 5 = 2 (已完成时间)因此,该项目已完成了2个月。

例题4:某任务由A、B两人合作完成,A独立完成该任务需要10天,B独立完成该任务需要15天。

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真题及答案

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真题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真题及答案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真题及答案成公不等待决胜国考就现在!XX年国家公务员课程火热开售中>>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请开始答题:61.某单位XX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

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A. 10B. 11C. 12D. 1361.B.【解析】代入法。

若为10名,则其他6个部门为55名,平均为人,即肯定有部门的人数大于等于10人,不满足要求;若为11名,则其他6个部门为54名,满足要求。

62.阳光下,电线杆的影子投射在墙面及地面上,其中墙面部分的高度为1米,地面部分的长度为7米。

甲某身高1.8米,同一时刻在地面形成的影子长0.9米。

则该电线杆的高度为:A. 12米B. 14米C. 15米D. 16米62.C.【解析】几何问题。

由题意,真实长度与影子长度为2:1,墙上的影子长度投影到地上才是真实的影子长度,即影子总长为7+0.5=7.5米,电线杆高度为7.5×2=15米。

63.甲和乙进行打靶比赛,各打两发子弹,中靶数量多的人获胜。

甲每发子弹中靶的概率是60%,而乙每发子弹中靶的概率是30%。

则比赛中乙战胜甲的可能性:A. 小于5%B. 在5%~12%之之间C. 在10%~15之间63.C.【解析】概率问题。

分类思想:(全概率公式)乙战胜甲的概率=乙中2×(甲中0+甲中1)+乙中1×(甲中0)=0.3×0.3×(0.4×0.4+2×0.6×0.4)+2×0.3×0.7×0.4×0.4=12.48%。

64.某汽车厂商生产甲、乙、丙三种车型,其中乙型产量的3倍与丙型产量的6倍之和等于甲型产量的4倍,甲型产量与乙型产量的2部之和等于丙型产量7倍。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精讲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精讲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精讲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精讲
公务员考试是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报名参加。

但是,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录取,因为
人数太多,竞争也很激烈。

如何提高自己的录取率,就成了考生
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中最常见的题型是比例、增减、百分数和平均数等。

在公务员考试中,这些题目也是非常常见的。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透明化”数据。

将数据转化成图表或表格,有利于读者快
速了解各组数据间的关系,从而更容易把握问题的关键。

二、掌握分析关键。

考生需要掌握分析数据的能力,例如分析
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比较、升降变化等。

三、运用数学知识。

运用初中数学的知识来解决数量关系题目。

例如,比例题应该掌握比例比和比例因子的概念,在计算时要注
意保持小数点后几位数的准确性;平均数题要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计算。

数量关系并不是很容易掌握的题目,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多做题,多总结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熟练的操作技巧和判
断能力。

此外,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些常见的考点,如百分数、增减、比
例和平均数等题型,练习这些题型可以培养数量关系分析的能力,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最后,对于数量关系问题,考生需要保持冷静,避免盲目猜测,平心静气地对待考题,因为从现实生活中的数字阅读,到参加各
类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问题,无论在哪个领域,运用数量关系知识
都是必不可少的。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数量关系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条件和数据,分析、计算并得出正确答案。

这类题目往往需要考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和一些常识进行分析解答。

本文将介绍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此类题目。

一、理清题目思路数量关系题的解题过程首先需要理清题目思路,将所给条件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以将问题拆解成更小的部分,分析每个条件的作用和意义,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更容易解答的小问题。

例如,题目给出了甲乙丙三个人的某项工作完成时间情况,甲单独完成需要7天,乙单独完成需要10天,丙单独完成需要14天。

那么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完成需要多少天呢?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可以先分析甲乙丙三个人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工作效率计算出完成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

二、比例关系的应用数量关系题中常常涉及比例关系,考生需要掌握比例关系的应用技巧。

当所给条件中出现比例关系时,可以通过列方程、求等比例和等比例分配等方法求解。

例如,某工程队需完成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共同工作,甲每天完成工作的1/3,乙每天完成工作的1/4。

问甲乙两人共同工作几天能够完成这项工程?解题思路:设甲乙两人共同工作x天,则甲完成工作量为1/3x,乙完成工作量为1/4x。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得等式:1/3x + 1/4x = 1,通过求解该方程可得到甲乙两人共同工作的天数。

三、逻辑推理的运用数量关系题中有些题目需要考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解答。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如,甲乙两人一起做某项工作,若甲完成整个工作所需时间是乙的2倍,那么甲乙两人一起工作时,甲和乙各自完成多少工作?解题思路:设乙完成整个工作所需时间为x天,则甲完成整个工作所需时间为2x天。

由此可知,在同一时间内,乙完成的工作量为1,甲完成的工作量为1/2。

根据该比例关系可以推断出,甲乙两人一起工作时,甲完成的工作量为1/3,乙完成的工作量为2/3。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详解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详解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详解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一个模块。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数量关系并非难以攻克。

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地了解一下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知识点。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数量关系中比较基础且常见的知识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其中\(a_n\)表示第\(n\)项的值,\(a_1\)表示首项,\(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求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

在解题时,关键是要找出首项、公差和项数。

例如: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2\),第\(10\)项是多少?我们就可以用通项公式求出\(a_{10} = 3 +(10 1)×2 = 21\)。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通项公式:\(a_n = a_1 × q^{n 1}\),其中\(q\)为公比。

求和公式:当\(q ≠ 1\)时,\(S_n =\frac{a_1(1 q^n)}{1 q}\);当\(q = 1\)时,\(S_n = na_1\)。

比如: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是\(2\),公比是\(3\),求第\(5\)项。

则\(a_{5} = 2×3^{5 1} = 162\)。

三、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在数量关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主要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等。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2\)小时后相遇,那么 A、B 两地的距离就是\((5 + 3)×2 = 16\)千米。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1.三大方法(必考题型的方法):代入排除、数字特性、方程法。

2.六大题型: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排列组合;容斥原理、最值问题。

【小结】代入排除:1.范围:(1)特定题型:年龄、不定方程、余数、多位数。

(2)选项信息充分:选项为一组数(例1);可转化为一组数(例2)。

(3)题目复杂:题目长、主体多,关系乱(例3)。

2.方法:(1)先排除:大小、奇偶、倍数、尾数(出现5和10的倍数)。

(2)再代入:简单入手、最值思想。

【小结】奇偶特性:1.范围:(1)不定方程:一般优先考虑奇偶性。

(2)平均分成两份、2倍(4、6、8等偶数倍):必然是偶数。

(3)知和求差、知差求和。

(4)质数:逢质必2。

2.方法:(1)和差:①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

②和差同性。

(2)积:①一偶则偶、全奇为奇。

②4x、6y必为偶数;3x、5y不确定(x、y均为整数)。

【小结】倍数特性:1.整除判定:(1)3/9/5/4是重点(考得最多)。

(2)拆分:普遍使用。

(3)因式分解:①45=5*9≠3*15。

②分解时必须互质。

2.比例型:出现分数、比例、百分数、倍数时使用。

(1)若A/B=m/n,则:①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②A±B是m±n的倍数。

(2)前提:A、B均为整数,m、n互质(最简分数)。

3.余数型:(1)若答案=ax±b,则答案∓b能被a整除。

(2)前提:a、x均为整数。

【小结】方程法:1.普通方程:设、列、解三步走。

(1)设未知数:①设小不设大(避免分数);②最大信息化(方便列式);③求谁设谁(避免陷阱)。

(2)列方程:“共、是、比、相等”等明显的等量关系。

(3)解方程:①约分:如3600=400x+800y,先消掉2个0;②消元:求谁留谁。

2.不定方程:(1)主流:未知数必须为整数:①奇偶特性:系数一奇一偶。

②倍数特性:系数与常数有公因子。

例如5a+3b=25,5a、15均有公因子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4] 钟表的时针与分针在4点多少分第一次重 合?( ) [解析]初始情况,分针在时钟后面20格,则有: 20÷(1-1/12)=240/11。
二. 时钟校准问题 [例5] 一只钟,每小时慢3分钟,早晨4点30分 的时候,把钟对准了标准时间,则钟走到当天 上午10点50分的时候,标准时间是( )。 A.11点整 B.11点5分 C.11点10分 D.11点15分 [解析] 显然慢钟与标准时钟的速度比为57: 60, 设标准时钟走了x分钟,则有57: 60=380: x, 解得x=400,即标准时钟走了6小时40分钟,此 时的时间为11点10分。故选C。
2. 从钟表的12点整开始,时针和分针的第一次 垂直与再一次重叠中间相隔的时间约是( )。 A.43分钟 B. 45分钟 C.49分钟 D. 61分钟 [解析]分针每分钟走6度,时针每分钟走O.5度。 开始时二者重合,二者第一次垂直时分针比时 针多走90度,二者再一次重叠时分针比时针多 走360度。中间相隔的时间为间为360÷(6-0.5) -90÷(6-0.5)≈49分钟。故答案选C。
[例6] 一个快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1分钟,一 个慢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3分钟。如将两个 钟同时调到标准时间,结果在24小时内,快钟 显示10点整时,慢钟恰好显示9点整。则此时 的标准时间是( )。 A.9点15分 B.9点30分 C.9点35分 D.9点45分 [解析] 标准时间应为9点45分。故选D。
例题衔接: 1. 现在是3点,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 合? [解析]在3点钟时,分针在时针后面5X3=15 (格),只要追上这15格,两针就可以重合了。 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1-1/12)格,所以 计算15个格之中包含多少个( 1-1/12) ,即 可得到两针第一次重合所需要的时间:15÷ ( 1-1/12)=180/11
[例2] 时钟指示2点15分,它的时针和分针所成 的锐角是( )。 A.45度 B.30度 C.25度50分 D.22度30分 [解析] 2点15分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锐角为30 度-7.5度=22.5度,故选D。
[例3] 从4点到5点,时针与分针成直角的机会 有几次?(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解析] 初始情况分针在12点钟位置,时针在4 点钟位置,两指针所成的角度为120度,则约5 分钟后,时针与分针成直角;分针超过时针后 又有一次成直角的机会,故选B。
例题衔接: 1. 汽车往返甲、乙两地之间,上行速度为30 公里/小时,下行速度为60公里/小时,汽 车往返的平均速度为( )公里/小时。 A. 40 B. 45 C. 50 D. 55 [解析]设甲,乙两地相距为s,那么往返一次所 花时间为t,t=s/30+s/60=s/20;则往返的平 均速度为2s/t=2s×20/s=40公里/小时。故 答案选A。
一. 时钟的时针所成角问题 [例1] 在某时刻,某钟表时针在10点到11点之间, 此时刻再过6分钟后的分针和此时刻3分钟前的 时针正好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则此时刻 为( )。 A.10点15分 B.10点19分 C.10点20分 D. 10点25分 [解析] 设此时刻为x分钟。有0.5(x-3)+10X 30 – 6(x+6)=180度,解得x=15分钟。故选 A。
2. 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开往B 地,它又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B地开往A地, 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千米/小时。 A. 50 B. 48 C. 30 D. 20 [解析]设A,B两地相距为s.则平均速度为: 2s/(s/60+s/40)=48.故答案选B.
第四节 时钟问题
数量关系
主讲:李晓艳﹙研究员﹚
教师简介
李晓艳,基础数学硕士。知识面广,专业功底 扎实,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授课条理清 晰,重点突出,方法浅显易懂,实用性强,善 于从考试学的角度帮助学员掌握解题方法和技 巧;清晰的授课体系和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 善于调动课堂气氛和学员积极性.
பைடு நூலகம்
上节回顾
复杂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环形路线中的行程问题
第三节 平均速度
[例1] 小王登山,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4km,到 达山顶后原路返回,速度为每小时6km,设山路 长为9km,小王的平均速度为( )km/h。 A. 5 B. 4.8 C. 4.6 D. 4.4 [解析] 小王的平均速度为4.8 km/h。故选B.
[例2] 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速度 比骑车慢50%,如果他骑车从A城到B城,再返 回A城共需2小时,问小王从A城到B城跑步需要 多少分钟?() A. 45 B. 48 C. 56 D. 60 [解析] 设步行速度为1,则跑步速度为2,骑车 速度为4。由题意可算出从A城到B城跑步需要 1.6÷2=0.8小时=48分钟。故选B.
3. 一个快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10秒,一个慢 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20秒。若将两个钟同时 调到标准时间,结果在24小时内,快钟显示7 点整时,慢钟恰好显示6时50分。此时的标准 时间是多少?( ) 2 [解析]此时的标准时间是6点 5 6分。 3
4. 小李开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议,会议开始时看了 看表,会议结束时又看了手表,发现时针与分针 互换了位置,问这个会议大约开了多长时间? ( ) [解析]分针一分走6度,时针一分走0.5度,设他第 一次看时间的时候分针和时针的夹角为:x度,那 么时针走了x÷0.5=2x分钟,由时间为一个多小时, 时针和分针互换位置,知道分针走了(720 -x) 度,那么分针了(720-x)÷6分钟,因此, 2x=(720-x)÷6,得出x=720/13,那么开会的时间 为2x÷60=24/13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