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发展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金砖国家合作的框架下,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前中印农产品贸易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一、现状问题1. 贸易规模缩小:中印农产品贸易规模呈现出缩小的趋势。

据统计,2019年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为9.98亿美元,同比下降28.94%。

这主要是受中印两国之间的政治因素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2. 贸易结构不平衡:中印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平衡,以印度出口为主。

印度主要向中国出口大量的粮食、果蔬等农产品,而中国对印度主要进口棕榈油等大宗农产品,进口量较少。

3. 质量问题:印度出口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不少质量问题。

有些印度农产品的化学残留物超标,对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4. 贸易障碍:中印两国之间存在一些贸易障碍,如海关检验、认证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增加了中印农产品贸易的难度和成本。

二、对策建议1. 拓宽贸易渠道:中印两国应该共同协作,拓宽贸易渠道,通过增加货运航线、磋商贸易协定等方式扩大贸易规模和贸易对象,增加农产品贸易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

2. 开展贸易平衡:中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应该保持平衡,实现贸易量、质量的双赢。

中国应该对印度进口的农产品予以更多关注和支持,同时在维护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给予更多的监管和管理。

3. 加强质量把控:中印两国应该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共同加强质量把控,避免出现贸易障碍和质量问题,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保障健康权益。

4. 加强政策沟通:中印两国应该加强政策沟通,将对农产品贸易的支持和保障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规划,以促进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

总之,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开展有效的合作,才能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引言中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都是农业大国,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印农产品贸易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

本文将分析当前中印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1.规模中印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也是相互之间的重要贸易伙伴。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持续增长。

特别是近年来,印度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

2.问题尽管中印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中印之间的贸易体量还远远没有达到双方潜力的最大发挥,而且中印之间的贸易比例也不平衡,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顺差较大。

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往受到各种政策、法规和市场壁垒的影响,这使得农产品贸易的便利性不高,成本较高。

中印农产品贸易中还存在着价格不透明、质量安全和检验、检疫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二、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的对策分析1.推动贸易便利化为解决中印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各种壁垒和不便,需要通过推动贸易便利化来改善贸易环境。

一方面,中印双方应加强协商,建立更加便捷的贸易通道和服务体系,降低贸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中印应加强政策沟通,共同制定贸易政策,消除农产品贸易中的各种障碍,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2.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在中印农产品贸易中,双方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合作与监管。

一方面,中印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交换与沟通,提高对农产品安全的监管水平,规范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

中印还可以通过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途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3.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除了直接进行双边农产品贸易外,中印还可以开展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一方面,中印可以通过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分担风险,降低成本,扩大市场空间。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中印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人口大国,也是全球两大新兴经济体。

受益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中印之间的经贸合作逐渐加深。

近年来,中印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

本文将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印贸易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之道。

一、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1.贸易的竞争性中印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具备较强的制造业基础。

在某些领域,中印之间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纺织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中,中印产品产能和市场占有率都比较高,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较为激烈。

中印在国际贸易中还存在着价格竞争。

由于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成本较低,产品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

而且,中印之间还经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例如贸易摩擦、反倾销调查等,也增加了双边贸易的竞争性。

尽管中印在某些领域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但在更多的领域中,两国之间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中国制造业发达,有着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制造基地,而印度拥有着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两国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方面都存在着合作空间。

中印之间在投资领域也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

中国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可以帮助印度发展基础设施、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而印度则可以提供中国市场、劳动力和资源。

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中印之间可以开展更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二、中印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1.结构性问题中印两国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主要出口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制造业产品,而印度的出口以农产品、矿产产品为主。

由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强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相对较为容易取得优势。

而印度受农业和矿业的制约,出口产品价值相对较低,难以与中国抗衡。

中印之间的贸易结构性失衡较为严重。

2.政策问题中印两国的贸易政策也直接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平衡。

中国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政策,因此出口制造业产品的数量和规模非常庞大。

中国应对印度保护贸易措施的对策建议

中国应对印度保护贸易措施的对策建议

中国应对印度保护贸易措施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有所增加,在双边贸易关系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应对印度的保护贸易措施做出适当的应对,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建议:1.强化外交沟通,解决分歧:加强与印度的外交关系,通过高层会晤和经贸磋商解决双方之间的贸易分歧。

双方可以建立贸易促进委员会,定期对话并就贸易问题进行讨论,增加互信和合作。

2.促进贸易多元化:中国应通过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减少对印度市场的依赖。

多元化贸易合作可以降低对印度的出口风险,同时拓宽市场,提高对国际贸易环境的适应能力。

3.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中国企业可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这样可以降低印度对中国产品的替代性,提高中国产品的占有率。

4.推进产业升级,加强供应链管理:中国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和工艺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机制,提高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印度市场的需求。

5.注重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中国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推广中国品牌和文化,可以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提高销售额,降低印度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

6.加强贸易保护机制:中国可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纠正印度的贸易保护行为。

如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提起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7.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印度需求:中国企业应加强对印度市场的调研,了解印度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产品。

同时,可与印度本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市场推广,提高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8.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中国与印度应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加强双方的互利合作。

双方应加强经贸合作协议的签订和执行,共同维护自由、开放和公平的贸易环境。

总之,中国应对印度保护贸易措施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外交沟通、促进贸易多元化、增加技术含量、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加强贸易保护机制、加强市场调研和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印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虽然两国贸易进展平稳,贸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中印经济贸易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中国印度两国国内,以及中印之间三方面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印贸易合作的进程。

一、中印贸易现状(一)中印双边贸易现状中国和印度两国领土相接,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和最大的新兴市场。

近几年,中印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的贸易额均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

2007 年11 月底,中印双边贸易额已突破3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

印度2007—2008 年第一季度统计表明,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而目前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中印贸易额虽然逐年都有较大的增长,并且在两国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一直在增加,但双边贸易额在各自外贸中所占比重不高,同两国的人口、经济总量以及巨大的市场相比较而言,中印贸易规模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两国应该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二)中印贸易互补度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中印两国有着一定的差距。

从国内经济总产值、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指标看来,中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处于优势地位,而印度则处于劣势。

中印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互补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己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偏重于制造业,而总体上看来,印度依然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

中国的第二产业相对于印度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印度的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两国产业发展的差异说明了中印经济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两国可以通过贸易的形式互相补充彼此的不足之处。

二、目前中印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国际上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虽然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经超过初级产品,但仍然以“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中印两国一直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

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一直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印农产品贸易出现了一些问题,受到了不少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围绕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中印两国在农产品领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而印度则是农产品出口大国。

据统计,中国是印度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尤其是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

而印度则从中国进口大米、小麦、糖等农产品。

近年来中印农产品贸易出现了一些问题。

双方存在贸易逆差。

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进口额远远大于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导致了贸易逆差问题。

质量和安全问题。

一些印度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比如农药残留超标、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导致了对印度农产品的质疑和拒绝。

中印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加剧了农产品贸易的问题。

针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

双方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印度需要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符合中国的标准和要求。

中国也需要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

中印两国可以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共同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打造更多的合作共赢的机会。

加强贸易摩擦解决机制。

中印两国应加强贸易摩擦的解决机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避免贸易争端的出现。

在实施对策的过程中,中印两国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通过合作,中印两国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贸易中的问题,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中印两国还可以加强农产品贸易的信息交流,分享市场信息,促进资源配置,共同推动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合作。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1. 引言1.1 介绍中印贸易失衡问题中印贸易失衡问题是指中印两国在贸易往来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即中印之间的贸易规模和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贸易不均衡,双方在贸易中的地位和利益存在差距。

中印贸易失衡问题已成为中印经济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矛盾,也是中印两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印贸易失衡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上的不平衡。

从贸易规模看,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远远超过进口,导致中印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而从贸易结构看,中印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领域,如纺织品、电子产品等,缺乏新兴领域和高端产品的贸易合作,导致中印贸易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

中印贸易失衡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双边贸易合作的发展,也对中印两国经济发展和贸易投资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中印贸易失衡问题,调整中印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均衡发展,对于深化中印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1.2 解释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特征。

竞争性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彼此有相似的产品或服务,并且都想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贸易关系可能会导致一方的出口增加,而另一方的出口减少,从而造成贸易失衡。

而贸易的互补性则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相互补充,彼此有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并且能够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贸易关系会更加互惠互利,各自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贸易的平衡和稳定。

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是影响贸易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印贸易关系中,虽然存在竞争性因素,但同时也有互补性因素。

双方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促进贸易关系的平衡和发展。

2. 正文2.1 中印贸易关系概况中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市场规模。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

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印农产品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中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一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而印度也是农业大国,两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19年,中印两国的农产品相互贸易额达到了约750亿美元,占到了双边贸易总额的近20%。

在具体的农产品贸易中,中印两国的主要贸易产品包括稻谷、小麦、棉花、水果、蔬菜等。

中国向印度主要出口稻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而印度则向中国出口小麦、棉花等产品。

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中都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因此贸易规模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尽管中印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但在实际贸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壁垒加剧。

由于中印两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的竞争力较强,因此在实际贸易中经常出现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

印度对中国的一些农产品进行了限制性的贸易措施,影响了中印农产品贸易的正常进行。

中印在农产品贸易中也存在着贸易补贴、反倾销等问题,这些都加剧了双方贸易摩擦。

2. 品质标准不一。

中印两国的农产品在生产、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双方的行业标准、质量认证体系不统一,这一方面加剧了贸易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产品的贸易成本,限制了中印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

3. 物流配送不畅。

中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比较依赖于物流配送,但由于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交通运输不便等因素,导致物流配送上存在一定的不畅,增加了中印农产品贸易的成本。

三、对策建议针对中印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中印两国应该加强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加强贸易往来,推动双方农产品的互补发展。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金砖国家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五个新兴经济体的非官方经济合作框架。

作为五个新兴经济体中的两个代表,中国和印度在金砖国家框架下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印之间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本文将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1. 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虽然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农业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庞大的农业人口,但是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相对较小。

中印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远远落后于两国整体贸易规模,远远低于其潜力和需求。

2. 贸易结构单一:当前中印双边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大宗农产品,包括稻米、小麦、棉花等,对其它优质农产品的进口相对较少。

由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过于单一,导致贸易规模受到了限制,无法充分体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巨大潜力。

3. 贸易壁垒较多:中印之间农产品贸易存在着诸多贸易壁垒,包括进口关税高、质量标准不同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尤其是在近年来,受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冲击。

4. 质量安全问题: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中,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印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曾发生过多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也导致了中国对印度农产品的信任度不断下降,进而影响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1. 拓展贸易渠道:中印双方可以通过拓展贸易渠道,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比如加强农产品贸易展会、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产品加工品贸易等方式,来增加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

2. 多样化贸易结构:中印双方可以在农产品贸易中,积极推动贸易结构的多样化,逐步拓展新的农产品贸易领域。

比如在优质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等领域进行更多的合作,从而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发展。

3. 减少贸易壁垒:中印双方可以通过减少进口关税、推动贸易便利化等方式,来减少农产品贸易中的贸易壁垒,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中印两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和贸易壁垒的增加,中印农产品贸易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贸易逆差、贸易壁垒、贸易争端等。

本文将从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1. 贸易逆差问题:近年来,中印农产品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印度自2014年起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而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进口额则远远超过了对印度的农产品出口额,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印度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中国农产品在印度市场上的弱势。

2. 贸易壁垒问题:随着双边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印之间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中印双方纷纷对对方的农产品实施贸易限制措施,包括关税提高、贸易配额限制、产品质量认证等,导致双方农产品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

3. 贸易争端问题:中印农产品贸易存在着许多潜在的争端,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贸易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双方在这些问题上存在分歧,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争端不断升级。

1. 加强政府引导:中印两国政府应加强农产品贸易的引导和协调工作,通过政府间谈判和协商解决贸易差异,为农产品贸易提供政策保障和政府支持。

2. 推进贸易自由化:中印双方应共同致力于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加强贸易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促进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平衡发展。

3. 加强合作交流:中印两国应加强农产品贸易的合作交流,促进农产品贸易平稳发展。

可以通过农产品贸易展览会、贸易洽谈会等形式,促进农产品贸易的互通互惠。

4. 提升产品质量:中印双方应加强农产品贸易的产品质量管理,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合作项目:中印两国可以开展农产品贸易的合作项目,共同投资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厂等,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印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印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反倾销 为主 且呈 多元化发 展趋势 。2 0世纪 9 O年代 ,印度对 中国产品发起 了第一起 反倾 销调查 , 此后 印度对中 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案件 不断增 多, 成 为对 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最多的 国家 。 从2 0 0 9 年 开始 ,印度 开始使用其他调查方式 ,比如反补贴调查 ,并重新使用保障措 施 手段限制中国产品对印度出 口,贸易摩擦案件不仅数量 多, 而 且涉 案金额也 逐渐增加 。 4 . 高关税和非关税壁 垒问题 尽管印度 已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国,但是 印度 的贸易保护 水平之 高在全球 开放经济 体中还 是位居前列 。印度对进 口商品 征 收高关税 ,因此中国产品在进 入印度 市场后成本上升,竞争 力相对下 降。除了征收较 高关税之 外,印度还利 用非关税 壁垒 的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方 法 抑 制 进 口中 国 商 品 。关 税 壁 垒 和 非 关 税 壁 垒 的存在无疑是国际贸易 中的一个重大障碍 ,毫无疑 问,印度 高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必然制约 中印贸易的发展。 5 . 现行 贸易通道 问题 亟待解决 交通运输对于贸易 的发展而言 ,是一个极其重要 的因素, 因 为这 直接关系 到双方 贸易中的运 费。中印是邻 国,应该利用 两 国相邻 这一优 势促进双 边贸易的发展,但现实却是中印大部 分 贸易商品只能通过南中国海 ,绕 道马六 甲海峡,经过遥 远的 海洋运 输 ,双边贸易中没有基本交通设施的公路和铁路相通 , 交通运输极为不便 ,这使得运输成本高 ,耗时长 ,风险高 。高 额 的运输费用制约 了中印传统大宗商品、农牧产品贸易 ,尤其 是新鲜果蔬的贸易 ,这样不仅不利于发挥 中印在农业上 的产业 内贸易的互 补效应 ,而且 也制约 了中印贸易 的纵深发展。 三 、中印贸易问题成因分析 1 . 政 治 上 互 信度 不够 中印贸易关系发展从表面上看属于经济 问题 ,但是从根本 上来讲是一个政治 问题 。一方面 ,一直 以来 并未解 决的中印边 界 问题直接影 响双边 贸易发展 。 由于历史原因,中印边 界从来 都没有正 式划定过 ,存在较大面积 的领土争端 。边 界问题涉及 到 中印两 国的政 治利益 ,因此边 界问题在 很大程度 上限制着两 国贸 易的发展 ;另一方 面,印度 单方面认为密切的 中巴关系会 不利 于中印政 治关系的改善,将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正常的国家 关系 看成是对 印度 国家利益的威 胁,可 以看 出中印之间的主要 矛盾 不仅 在于经济 贸易上的矛盾 ,而且在 于两国一系列的历史 遗 留问题 上的矛盾 ,这 些矛盾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从而导致两 国政府 互信不足 。 2 . 中印进 出口商 品结构差异 自2 0 0 6年以来, 中印双边贸易不平衡的 问题 日益 凸显 。 这主要是 因为 中印进 出口商 品结构 的差异导致 中国对 印度 的贸 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 。中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 ,中国从 印度进 口的商品 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 品为主 ,对 印度 出 口的 商品多为 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 品,最终 印度一方获利相对较 少 。这种进 出口结构使得 印度产 品在 中国的市场有 限,也较 易 产生贸易逆差 。中印经 贸结构发展 的不平衡制约着 中印经 贸关 系的进一步发展 ,巨大 的贸易失衡将会给 中印两 国的经 贸合作 带来障碍 。 3 . 印度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 印度对 中国的经贸 战略 中始终 以赶超 为 目的,以竞 争为主 题 ,这是 因为 印度 是一个具有大 国意识 的国家 ,一直致 力于成 为 区域性 乃至世界 性大 国,因此 印度将 中国看成是 潜在 的竞争 对 手,将赶超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作 为 自身的战略 目标 。 不断加大 改革 开放 力度 ,向中国学习引进 外资、促 进出 口 的经验 的同时,侧 重保 护本 国企业和 市场 ,在对外 贸易和 引进 外资 中对 中国商 品和 中国企业频频 设限,从印度 高关税 和非关 税壁垒 中可 以看 出印度强烈的竞争心态 。 4 . 印度经济结构的影响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金砖国家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五个新兴市场国家,他们通过合作框架展开多领域合作,包括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力求实现共同发展。

在这个框架下,中印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受关注的领域,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一、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1. 贸易壁垒:目前,中印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存在着一些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这些壁垒限制了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和深度,也增加了贸易成本。

2. 品质与标准:中印两国的农产品生产体系、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制度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上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影响了贸易的顺畅进行。

3. 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印两国农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不同,市场需求的了解、农产品价格的确定、交易机会的把握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价格波动、贸易不确定性等问题。

4. 竞争压力:中印两国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农产品存在竞争压力,这也影响了贸易的平衡和双方利益。

1. 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印两国可以通过谈判协商,逐步降低或取消一些农产品的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等,以促进农产品贸易的顺畅进行。

2. 促进标准互认:中印两国可以加强农产品标准的交流与对话,推动农产品标准互认,实现农产品贸易的顺利进行。

3. 加强信息交流:中印两国可以建立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展览会、推介会等形式,促进双方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4. 开展合作研究:中印两国可以加强农产品领域的研究与合作,以促进双方农产品的提质增效,减少竞争压力,实现互利共赢。

5. 加强政府协调:中印两国可以通过政府间合作机制,加强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协调与对话,推动农产品贸易发展。

三、结语中印两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面临着一些农产品贸易问题和挑战,但双方也可以通过合作加强,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希望两国能够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合作,解决问题,实现农产品贸易的稳定发展。

试论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对策分析

试论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对策分析

试论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对策分析论文报告一、引言二、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三、中印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四、应对中印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五、结论一、引言中印作为两个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潜力。

然而,近年来中印之间出现了不少贸易摩擦,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如药品、钢铁、太阳能电池等,互相对抗的形式日益加强。

这些贸易摩擦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对两国合作关系带来了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新特点并提出对策分析,以促进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1、中印贸易总量增长缓慢自2018年以来,中印贸易总量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根据印度贸易部的数据,2019年度中印贸易总额为872亿美元,同比下降4.05%。

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额为570亿美元,同比下降4.4%。

2、贸易逆差对印度经济造成影响中印贸易逆差一直是印方最大的诉求之一。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总额为742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30亿美元,贸易顺差为611亿美元。

相比之下,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极度严重,对其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3、困扰双方的贸易限制措施为了防止廉价中国货涌入本土市场,印度自2014年开始,加强了对中国货物的进口限制,发放核准进口的许可证控制数量。

同期,中国更新了进口产品清单,一些重要的进口产品开始施行安全检测、验货、品质检测等标准限制。

此外,中印之间还涉及很多反倾销、反倾销措施争端。

三、中印贸易摩擦的新特点1、高技术产品贸易遭受质量检验限制印度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对于高技术产品的依赖度较高。

然而,中印之间在很多高技术领域,如电子、通信等领域,出现了质量检验的限制。

2、贸易保护主义和非关税壁垒增加双方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非关税壁垒方面的斗争逐渐升级。

中国产品的赴印出口在短时间内复苏的可能性很小,而印度的保护主义倾向加剧。

3、贸易摩擦持续一段时间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印贸易摩擦持续一段时间,双方的贸易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现阶段中印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现阶段中印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现阶段中印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引言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经贸合作对两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中印经贸合作面临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双方的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目前中印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贸易不平衡中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贸易不平衡,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这一不平衡的贸易关系对印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使印度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这种不平衡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一定的紧张。

解决对策: - 加强贸易合作,促进双向贸易平衡。

中印可以加强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减少贸易不平衡。

双方可以加强市场准入的对话,为对方开放更多的市场,促进贸易平衡。

- 推动区域合作,深化贸易联系。

中印可以通过参与区域贸易协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提高贸易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问题二:贸易壁垒中印之间存在着一些贸易壁垒,限制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一方面,中印在某些领域存在争议,存在一些贸易摩擦。

另一方面,两国的贸易规则和标准存在差异,增加了贸易壁垒。

解决对策:- 深化贸易合作,建立双边贸易协议。

中印可以通过双边贸易协议,明确双方的贸易规则和标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

- 加强政府间的沟通,解决贸易争端。

中印可以通过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和协商,积极寻找解决贸易争端的途径,减少贸易壁垒的影响。

问题三:投资环境不稳定中印之间的投资环境不稳定,这对两国的投资合作构成了一定的困扰。

一方面,中印之间存在着政策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存在风险。

另一方面,两国的法律制度和行政规定存在差异,给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不确定性。

解决对策: - 加强政策对话,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中印可以加强政策对话,共同制定并落实有利于投资的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

- 加强法律合作,促进法律制度的互通。

中印可以加强双边间的法律合作,加强法律制度的互通,为企业投资提供更有保障的法律环境。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框架的逐步深入,中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愈发紧密。

然而,目前在中印农产品贸易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适当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进口数量较大印度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其向中国出口的水果、鱼类等农产品数量较大,但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农产品数量较少。

2017年,印度向中国出口了46.5万吨的草莓、榴莲、香蕉、芒果等水果,而中国只向印度出口了6.7万吨的糖和陶瓷等产品。

2.质量标准不合格由于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同,导致部分进口农产品不能通过中国的质检标准。

如印度的芒果、菠萝等水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受阻。

同时,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大米也存在质量问题。

3.交易难以完成由于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税率等问题,使得中印农产品贸易难以完成。

如印度出口黑咖啡时需缴纳25%的关税,而中国出口鲜奶及奶制品时则需缴纳45%的关税。

这也是造成中印两国贸易量疲软的原因之一。

二、对策建议1.加强质量管理中印两国应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加强质量管理,制定共同的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以便农产品在对方国家的市场上更容易获得认可。

印度可以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技术等手段,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出口竞争力。

2.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中印两国应逐步取消农产品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

印度可以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外国企业投资,提高自身竞争力。

同时,中国应减少对印度农产品的监管力度,避免因标准不同等问题而导致交易失败,促进农产品贸易顺利进行。

3.增强合作中印两国应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农业新品种,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效益,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同时,双方还可以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加强市场调研,开展深度合作,提高互信,促进贸易合作的长期发展。

总之,中印两国在农业贸易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只有通过加强合作,推进贸易自由化,加强质量管理等措施,才能实现双赢和共赢的局面。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近年来,随着金砖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印两国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

作为两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农业资源的国家,中印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

由于种种问题,中印的农产品贸易仍然存在着诸多现状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印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中印两国都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在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一直都在发展壮大。

目前中印农产品贸易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相对较小。

尽管两国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物流成本高、贸易壁垒多等问题,导致中印农产品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规模扩大空间有限。

中印农产品贸易单一性较强。

现阶段,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产品上,缺乏多样性和广泛性。

这样一来,一旦某种产品市场供求出现波动,就会对中印农产品贸易带来较大影响。

中印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存在一些技术壁垒、进口限制等问题,导致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受阻。

中印农产品贸易中的合作方式和模式亟待改善。

目前,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需要加强合作方式和合作模式的创新,以提高农产品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针对上述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中印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和壮大。

需要加强中印农产品贸易的合作交流。

通过定期举办中印农产品贸易专题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中印农产品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加深双方合作的了解和信任。

应加大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的物流和通关便利化方面的支持。

开辟中印农产品贸易专用通关通道,降低贸易通关成本和时间,并减少贸易摩擦和障碍,提升贸易效率。

需要提高中印农产品贸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鼓励和推动中印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产品贸易板块和领域,避免单一产品贸易带来的风险。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金砖国家合作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合作框架。

这一合作框架旨在强化这些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

中印两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框架的成员,拥有广阔的农产品资源和市场需求。

中印农产品贸易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中印农产品贸易存在着质量问题。

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庞大,然而贸易中的一些农产品存在着质量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生产环节中存在的管理不善和监管不到位所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印两国可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合作,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测体系。

农产品出口企业也应加强自身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

中印农产品贸易存在着市场准入问题。

中印两国在贸易中存在一些技术壁垒和非关税壁垒,这给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印两国可以通过加强互通互鉴和经验交流,推动农产品贸易的便利化。

中印两国还可以加强官方间的对话和协商,消除市场准入中的技术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中印农产品贸易存在着价格波动问题。

价格波动是农产品贸易中的常见问题,这给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农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印两国可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价格波动。

中印两国还可以在贸易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合作,为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风险保障。

中印农产品贸易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会导致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贸易的顺利进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印两国可以建立农产品贸易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共享市场信息和贸易需求,同时加强农产品贸易信息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中印农产品贸易在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发展前景广阔。

要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中印两国需要共同应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质量监管合作、解决市场准入问题、应对价格波动和改善信息对称性,中印两国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贸易的便利化和稳定发展。

中印贸易发展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中印贸易发展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中印贸易发展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摘要】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又是近邻,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地理优势为两国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中印两国经贸往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然而随着两国经贸发展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从中印贸易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现状;贸易摩擦;对策一、中印贸易现状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规模庞大,资源禀赋也颇为相近。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印两个大国相继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两国的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双方贸易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一)两国贸易规模迅速增长近几年,中印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的贸易额均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

2003年开始,中国对印度出口小于进口,这对于一直处于对华贸易逆差状态的印度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4/2005财政年度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进口国,同时,中国位列美国和阿联酋之后为印度第三大出口国。

(二)贸易结构逐步优化20世纪90年代,煤炭和铁矿砂等一些初级产品是中印贸易的主导产品,近年来,这种状况逐步得到了改善。

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初级产品2002年就已降至17.49%,同期工业制成品的比例上升到80.51%,而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到2007年已经占到工业制成品出口的49%。

这表明中国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在印度正逐步打开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及为满足入世需要而不断加快的开放步伐,中国的进口规模急速扩张,印度的出口商在中国的工业原材料市场上看到了越来越大的商机,染料、初级塑料、钢铁、金属制品、纸浆等对中国的出口大幅上涨。

(三)贸易收支不平衡在2005年之前,两国贸易基本上呈均衡发展态势。

虽然中国一直保持着顺差,但顺差额最高时也不过4亿美元(2002年)。

甚至在2003-2005三个年度,印度还实现了对华贸易顺差,虽然顺差额不高,但足以使印度工商界对中国经济威胁的恐惧开始消退。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摘要】中印作为金砖国家之一,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贸易壁垒、价格竞争、质量标准不统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双方合作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减少贸易限制等对策来解决。

未来,中印农产品贸易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制定双边贸易协议等方式促进合作。

建议在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加强中印农产品贸易合作,共同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中印农产品贸易、金砖国家合作、问题、对策、发展前景、合作建议。

1. 引言1.1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农产品贸易是两国合作的重要方面,然而在实际贸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双方的重视和解决。

目前,中印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贸易规模较小。

尽管中印两国在农产品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的实际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双方的合作空间有限,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加强。

贸易结构不够多元化。

现阶段,中印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品上,缺乏多样化和多元化,这种单一性使得双方的合作受限,需要调整贸易结构,拓展更多贸易领域。

贸易环境存在不确定性。

由于中印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这种不确定性也影响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需要寻找共同点,加强合作,稳定贸易关系。

解决中印农产品贸易问题的对策应包括:扩大贸易规模,拓展贸易领域,加强合作机制,提升贸易稳定性。

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和合作,可以促进中印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2. 正文2.1 中印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1. 贸易壁垒:中印之间存在着一些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和进口限制等,这些贸易壁垒限制了农产品贸易的自由流通,增加了贸易成本。

2. 质量和安全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机制,中印农产品贸易中经常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印贸易发展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摘要】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又是近邻,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地理优势为两国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中印两国经贸往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然而随着两国经贸发展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从中印贸易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现状;贸易摩擦;对策
一、中印贸易现状
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规模庞大,资源禀赋也颇为相近。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印两个大国相继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两国的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双方贸易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一)两国贸易规模迅速增长
近几年,中印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的贸易额均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

2003年开始,中国对印度出口小于进口,这对于一直处于对华贸易逆差状态的印度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4/2005财政年度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进口国,同时,中国位列美国和阿联酋之后为印度第三大出口国。

(二)贸易结构逐步优化
20世纪90年代,煤炭和铁矿砂等一些初级产品是中印贸易的主导产品,近年来,这种状况逐步得到了改善。

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初级产品2002年就已降至17.49%,同期工业制成品的比例上升到80.51%,而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到2007年已经占到工业制成品出口的49%。

这表明中国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在印度正逐步打开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及为满足入世需要而不断加快的开放步伐,中国的进口规模急速扩张,印度的出口商在中国的工业原材料市场上看到了越来越大的商机,染料、初级塑料、钢铁、金属制品、纸浆等对中国的出口大幅上涨。

(三)贸易收支不平衡
在2005年之前,两国贸易基本上呈均衡发展态势。

虽然中国一直保持着顺差,但顺差额最高时也不过4亿美元(2002年)。

甚至在2003-2005三个年度,印度还实现了对华贸易顺差,虽然顺差额不高,但足以使印度工商界对中国经济威胁的恐惧开始消退。

2005年后,一方面由于印度对华铁矿石出口增长下滑,另一方面,中国产品不断拓展印度出口市场,使得中国对印出口的增长率大大超过进口的增长率,中国在双边贸易中顺差不断扩大。

到2007年中方顺差达到93亿美元。

2008年中方的贸易赤字更是增加到了112.2亿美元。

2008年中印贸易总额为517.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34%。

其中,中国对印出口31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31.2%,进口202.8亿美元,增长了38.7%,总体增长势头良好。

但是,印方的贸易赤字也较上年扩大了近一倍,达到112.2亿美元。

2009年中国对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达到159.5亿美元。

二、中印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高速发展,在2000-2005年的六年中,两国贸易以年均46%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我国同一期间对外贸易年
均增长26.7%的水平,也高于这一期间印度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长近14%的速度。

然而,就在中印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两国间的双边贸易摩擦也日益明显。

(一)中印进出口商品结构类似问题
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水平差不多,而且人多地广,这使得中印两国都存在着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

因此,两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利用各自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此外,又因为两国的发展起点比较低,所以两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都会把目光锁定在那些发达国家以及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从而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些年来,中印两国在农业原材料、食品、制成品、燃料、矿物等商品上对发达国际及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结构及发展水平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成为两国的贸易发展之间的一大障碍。

(二)中印双方政治互信度仍有待提高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政治关系直接影响贸易关系的发展。

中国和印度在边界问题、西藏等问题上存在的摩擦导致两国之间的互信度不高。

从总体上看,双方的交往不多,相互了解不够。

除近年来少数互访过的官员、商人、学者之外,两国广大民众对对方的国情和政策缺乏基本的了解。

一些印度人担心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合作会影响印度的安全;在中国公众中,也有人怀疑美印的接近是否是为了遏制中国;印度的核导弹发展计划是否有针对中国之意。

中印双方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边界问题就是两国最大的分歧,使得两国在很多问题上的立场仍存在一定差异。

基于以上原因,中印两国互信度不高,这必然会对两国在各领域的经贸合作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中印间贸易摩擦日益升级
⒈印度设置的贸易壁垒较高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即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增长战略,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

但目前,印度的贸易壁垒仍然在南亚地区居首位。

印度有许多普通的商品被列入禁止或限制进口商品清单之中。

禁止进口商品中包括小鸡、蛋、石膏、石油气体、丝织品、府绸、斜纹布、灯芯绒、渔网及棉织品、限制进口的商品还包括食盐及化肥等。

同时,印度总体关税水平还很高。

除关税外,印度进口商一般还须交纳附加税、增值税、预期收入税、调节税及基础设施建设费、进口许可费等各种进口费用。

印度目前的高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阻碍了我国商品对印度的进一步出口。

⒉印度多次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
20世纪90年代之后,印度就开始运用反倾销手段来限制中国产品,成为对我国立案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据统计,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数占同期所有成员反倾销案件的五分之一,并且一直呈上升趋势,据中国商务部贸易局提高的统计数据,2006年,印度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一共有9起,涉案金额达1.8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印度对话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共有5起,涉案金额将近1.5亿美元;2009年,一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了88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印度发起23起。

这不仅阻碍了双边贸易的良好发展势头,也给中国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