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间的经济竞争关系-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21世纪初中印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趋势的开题报告

21世纪初中印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趋势的开题报告

21世纪初中印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趋势的开题报告
1.题目:21世纪初中印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2.研究背景
中印两国是人口大国和经济崛起的国家。

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印关系
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1世纪初,中印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两国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不断演进,双方也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

因此,研究21世纪初中印关系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有助于深入了解两国的合作与竞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冲突。

3.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21世纪初中印关系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总结近年来两国间的合作成果和面临的挑战,并分析未来两国关系的可能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冲突点,以期为两国间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参考和启示。

4.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新闻报道,梳理21世纪初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归纳总结中印关系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同时,
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两国在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并尝试
预测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5.论文结构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为中
印关系的发展历程,梳理近年来中印关系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第三部分为中印合
作与竞争的分析,包括两国在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和竞争情况;第四部分
为未来中印关系的展望,分析两国关系的可能发展趋势和可能存在的冲突点;第五部
分为结论,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国际经济与贸易开题报告: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分析3700字》

《国际经济与贸易开题报告: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分析3700字》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分析开题报告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茶文化)一、选题依据(一)选题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在曲折中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茶健康研究的深入以及国际茶产业分工的日益细化,茶叶贸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从1990年进出口总量245.83万吨到2009年的334.25万吨,20年累计增幅达35.97%。

目前,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52%,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3,茶叶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5。

2010年,我国茶叶产量147.5万吨,居世界之首;出口30.24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20.5%,出口额7.84亿美元。

近5年茶叶出口量增长5.52%,出口额增长42.88%;可见,我国茶叶出口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然而,新形势下,我国茶叶出口也面临诸多挑战:(1)国际竞争不断加剧:随着世界茶叶总产量的不断增长,茶叶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此外,茶叶还受到同为天然性饮料咖啡、可可等替代性产品之竞争,竞争方式越来越复杂,由价格竞争逐渐转向非价格竞争。

(2)汇率因素比重加强: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制度的逐步推行,我国汇率逐渐市场化,汇率波动逐渐变成茶叶出口贸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和把握汇率变动对于茶叶出口的影响也变得至关重要。

(3)绿色壁垒盛行:当今国际贸易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水资源污染、农药化肥滥用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茶叶生产质和量的双重提高,每年我国因农药残留问题而使茶叶出口在国外遭拒签及赔偿的事件屡有发生。

因此,本文在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茶叶出口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长期良性发展。

(二)选题的意义虽然中国是世家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随着世界茶叶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国际上贸易保护壁垒的压力不断增加,中国的茶叶在世界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和地位都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茶叶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探究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对学界相关理论提出新的问题,从而推动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其次,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掌握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有助于评估我国经济运行状况,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最后,研究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我国贸易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从实证角度出发,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情况;(2)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3)研究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4)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和方向。

本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取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其中,取样调查法将主要针对我国出口和进口情况,对不同时间和不同产品的对外贸易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程度;案例研究法则将挑选我国部分重要出口企业和行业进行研究,探究其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具体关系。

三、论文结构本论文的结构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前言。

概述本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总结相关文献,梳理我国和世界各国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分析其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三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究。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方之间的经济互动和合作成为了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通过对双方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关系以及互补潜力的分析,揭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内在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双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主要贸易商品的演变。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了双方在不同领域的比较优势,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等。

同时,文章还深入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在贸易中的竞争关系,探讨了双方在相同或相似产业领域的竞争态势以及合作的可能性。

本文还着重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

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出发,文章分析了双方贸易互补的潜力和优势。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政策沟通、深化产业合作、优化贸易结构、推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

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理解,还为双方未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和互动。

近年来,随着双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贸易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

在贸易规模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涵盖了商品、服务、投资等多个领域。

同时,双方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

因此,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中印两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与问题

中印两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与问题

中印两国贸易的发展、特征和问题46052中国与印度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而且,中印两国山水相连,互为邻邦。

近些年来,两国经济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被同时列入“金砖四国”。

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与经济发展对两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有着极大的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中印两国贸易的发展趋势图表1中印两国贸易数据11本表中数据来源于印度政府商务部。

表中货币单位为“百万美元”。

通过以上表、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来,中印两国双边贸易有着极其迅速的发展。

次贷危机过后,印度对中国出口和中国对印度出口分别有了60%以上和40%以上的增长。

而且,通过图中增长趋势可以看出,不出意外的话,中印双边贸易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中印双边贸易增长如此迅速,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一、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GDP 的迅速提高。

根据引力模型,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距离成反比,因此,在两国距离一定的前提下,中印两国近年来极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以出口退税等政策引导,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导致制造业对印出口量大且增速高。

三、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两国都在贸易政策上获利,消除了部分壁垒,拓宽了合作领域。

四、05年以来中印两国在政治上开展交流,减少分歧,达成共识,增进友好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贸的合作与发展。

此外,中印两国的贸易发展还有极大潜力,因为两国劳动力丰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距离较近。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良好的增长趋势还会继续。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印双边贸易的不平衡极为严重,且这一趋势依然在加剧。

从世界范围来看,到2011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已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总进口的第一位,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占印度总出口的第三位,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只占中国总进口的第十位。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贸易关系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贸易关系分析

第28卷第5期2019年10月Vol.28,No.5Oct.,2019世界地理研究WORLD REGIONAL STUDIES“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贸易关系分析宋周莺1,2,韩梦瑶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摘要:中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一直牵动着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研究其贸易关系对推进双边关系、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贸易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中印贸易关系发展态势,探讨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及敏感行业,评估中印贸易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期为中印关系演变提供有利支撑。

研究发现:(1)2001—2017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但印度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提升较慢;(2)东部沿海省份与印度的贸易联系较紧密,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与印度的贸易联系相对较弱;(3)中、印双方均未能识别出明显的敏感行业,中国从印度进口主要商品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中国出口印度的商品逐渐转为技术密集型商品;(4)机械设备、化学制品业的出口拉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相对较高,而非金属矿物制品、矿物的出口拉动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贡献相对较高;(5)出口印度对东部沿海贸易大省的经济拉动比较明显,对于印度毗邻的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拉动也相对较大。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中印贸易;商品结构;贸易依存度;经济拉动0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发展带来了全球贸易快速增长,但也加剧了各种空间尺度的发展不均衡和分配不平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包容性的全球化倡议,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1]。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环节[2],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与区域合作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2015年3月28日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中国省际贸易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省际贸易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省际贸易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中国省际贸易是指不同地方对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求关系,其中它们相互交换的贸易,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省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也随之扩大。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省际贸易的问题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

对于如何推动中国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促进省际间的互利合作、构建更加健康和平衡的省际贸易关系,开展具体的研究和论证显得尤为必要。

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省际贸易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全面分析省际贸易的数据特点和空间格局,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提出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具体内容包括:(1)省际贸易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等因素,探讨导致省际贸易现状和特点的原因和机制。

(2)省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贸易结构、贸易量和贸易方式等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为进一步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3)省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省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阐述其预期目标和发展方向,为下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4)省际贸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从政府政策、市场机制、行业协调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促进省际间贸易合作与互动。

3.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法、数据统计法、实地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等。

具体步骤包括:(1)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报告和统计数据,对各地区的经济情况和地理位置进行综合分析。

(2)选择一些典型地区,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了解其省际贸易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情况。

(3)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为推进省际贸易的合作和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4. 研究的预期结果和贡献本研究将通过对中国省际贸易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措施,为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中国与印度贸易现状及展望

中国与印度贸易现状及展望
(三) 中印贸易:竞争和互补并存 在现实中, 中印两国产业各有优势, 经济结构有很强的互补 性。 和中国相比,印度有着比较完善的市场制度和法制体系,银行 系统制度健全,结构合理,不良贷款率很低。 印度的资本市场运转 良好,中小企业管理良好,有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公司,印度在全 球服务领域和高价值行业,如软件、金融、医疗等高新技术产业方 面拥有优势。 但是,印度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落后,而中国在此方面 见长,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占有相当显著的比较优势。 两国产 业发展的差异说明了中印经济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可以实现优 势互补,相互促进。 中印可以相互学习和合作的一个典型就是信息 技术领域, 印度在软件领域首屈一指, 而中国在硬件领域无可匹
显 示 比 较 优 势 指 数 (RCA) 可 用 来 考 察 中 印 在 各 类 产 品 上 的 竞 争优势情况。 公式为:RCAij =(Xki / Xti)/ (Xkw / Xtw )。 其中,Xki 表示 i 国 k 产品的出口额,Xti 表示 i 国 所 有 产 品 的 出 口 总 额 ;Xkw 表示世界 k 产品的出口总额,Xtw 表示世界所 有 产 品 的 出 口 总 额 。 一 般 而 言 ,RCA 值 大 于 1, 表 示 该 国 在 此 产 品 上 具 有 显 示 比 较 优 势 ,具 有 一 定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RCA 值 小 于 1,则 表 示 该 产 品 不 具 有 比较优势,或显示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
由表 4 可见,在初级产品上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印度在部 分 初 级 产 品 上 具 有 较 强 的 比 较 优 势 ,如 SITC0、SITC2、SITC3,说 明 中印在初级产品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中印 两国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存在较强的竞争, 但激烈程度在缓 解。 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中印各自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在 SITC5 产品上中国的 RCA 值小于 1,而印度 大 于 1;在 SITC7 产 品上中国的 RCA 值大于 1,而印度小于 1。 这说明中印两国在资本 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各自具有优势,存在互补性。

中印经贸关系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基于竞合理论的分析

中印经贸关系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基于竞合理论的分析

中印经贸关系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基于竞合理论的分析作者:于蕾来源:《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摘要:中印经贸关系的实质是竞争还是合作?一直以来都是个困惑。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再次陷入竞争性与互补性争论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印经贸规模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增长。

基于竞合理论的分析,两国需要从贸易竞争力、贸易依赖度和贸易自由度几个指标去解析中印经贸未来发展的竞争和合作空间,两国的自由贸易制度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安排。

关键词:中印经贸关系;竞合理论;竞争性;互补性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10—0044—07作者简介:于蕾,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后(上海 200020)中印两国之间经贸关系随着政治关系的起伏,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互助互惠,60、70年代的14年中断,80年代的恢复,到90年代以来的增长4个阶段①。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印双边贸易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但是,这样的贸易规模与中印两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偏差。

中印两国的发展都得益于参与全球经济和跨国公司产业链,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中印两国产业发展优势有叠加,在贸易领域的竞争也较为激烈。

因此,中印经贸关系的实质是竞争还是合作?一直以来都是个困惑。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再次陷入竞争性与互补性争论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印经贸规模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增长。

本文将从贸易竞争力、贸易依赖度和贸易自由度几个指标来解析中印经贸关系的现状,并在竞合理论指导下探索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一、问题的提出:中印经贸关系是竞争还是合作?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致力于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经济结构,同时,中国也认识到全球化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积极加以利用,大力引进外资和开展外贸。

对外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开题报告

对外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开题报告

对外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机制分析与实
证检验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对外贸易始终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近年来全
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增速逐渐放缓,且中国地区之间的经
济增长差距也日益明显。

因此,探究对外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之间的机制关系及其实证检验,对于把握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趋势、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研究:
1. 对外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机制分析。

通过研究对外贸
易对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探究其内在关联及其对实现
中国经济增长差异化的贡献。

2.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利用2000年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建模并实证检验,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中国贸易与各地区经济增长之
间的影响关系;
3. 构建政策建议。

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以缩
小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三、研究价值
本研究将对于以下方面有所贡献:
1. 对外贸易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影响,加深对我
国外贸的理解,提高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视和引导对外贸易的优化发展。

2. 地区经济差异化:研究每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特点,找出经济增长的优势,增强各地区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 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有助于给政府决策部门提出一些建议,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发展。

中国与印度商品贸易结构分析

中国与印度商品贸易结构分析

中国与印度商品贸易结构分析作者:陈琳来源:《商情》2017年第28期【摘要】近期随着中国与印度两国贸易空间的不断扩展,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已经被中国位居,并且上升成为印度第三大出口市场。

本文在研究近十年中印贸易数据的视角下,首先探讨了中印双边贸易近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现状,紧接着文章结合中印近些年互相出口的商品种类结构,最后分析了中印商品贸易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印贸易;商品结构一、中印商品贸易发展规模现状解析从2000年到2015年,中印交易总额由最初始的29.14亿美元惊人上升到708.3亿美元,贸易增长了近24.3倍。

2004年中印贸易额跨过百亿大关,然而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印的双边贸易在2009年受到历史以来最大冲击减少到433.81亿美元。

在金融危机后两国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措施,使得两国经济迅速恢复,到201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历史最高点突破了700亿大关。

2011~2015年间,贸易额处于小幅度下降趋势,但总量没有太大变化。

2015年中印贸易额708.3亿美元下降幅度较小,较上一年仅减少1.1%。

二、印度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构成分析⒈近几年,中国从印度进口的商品中贸易数量在前六位的依次为矿产品、纺织品原料、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塑料及橡胶、机电产品。

占比百分之六十以上,表明自然资源类产品是从印度进口的主要产品。

⒉在2010年之前从印度进口的商品比重大小为矿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占比最多的产品是矿产品,比例达到了40.1%~55.48%。

⒊然而,自2013年开始,印度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商品结构顺序发生了重大改变,纺织品及原料、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依次按比重大小,纺织品及原料占主导地位,且矿产品的比重大大减少,此时印度经济改革出口主要依赖于印度第二大劳动力来源的纺织品。

⒋在中国从印度进口的商品中,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所占的比重较大,在2005~2015年比重分别为12.06%~15.1%、12.88%~15.08%,这些年比例持续上升,这是因为印度自然资源丰富且种类居多,进而资源密集型产品较多。

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前景。

一、贸易关系发展历程1.早期贸易关系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早在古代就有了贸易往来。

古代的丝绸之路为两国的贸易提供了便利。

中国的丝绸、陶瓷和印度的香料、木材等商品在古代就进行了频繁的贸易。

2.现代贸易关系20世纪以来,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也逐渐增长。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增长迅猛。

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与印度的服务业优势互补,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发展。

二、贸易关系现状分析1.贸易规模目前,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的规模。

然而,与两国的经济规模相比,贸易额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尽管两国贸易额持续增长,但贸易结构尚未完全优化。

2.贸易方式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方式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但双方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也有增长的趋势。

双方在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领域都存在合作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贸易渠道。

3.贸易不平衡尽管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增长,但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依然较大。

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印度市场占据较大份额,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规模较小。

双方应该共同努力,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

三、贸易关系前景展望1.潜力巨大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市场潜力巨大。

两国都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强贸易合作,探索新的增长领域。

中印两国可以加强在制造业、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

2.合作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合作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

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这将为两国贸易带来新的增长点。

3.挑战与风险虽然中印两国贸易关系前景光明,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一)选题背景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xx年的下半年对世界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国际金融界危机频频。

世界经济因此出现了各项指标下降的情况,经济走向在国际上持续走低,也给一些相关的生产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的政府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实行贸易保护,但是该政策的实施使各国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也是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

人们对当下的贸易摩擦方式的态度出现了改变,由原来的以生态环境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转变为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配额许可等方面的关注,而我国的出口贸易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绿色成为了21世纪非常重要的关注重点,比如绿色出行和绿色生产,因此绿色产业成为了当下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当下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转变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对服装面料的竞争也日益剧烈,因此二十一世纪面料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是生态服装面料。

因此人们对生态服装面料的贸易壁垒情况进行了重点关注,人们对怎样有效的避免贸易壁垒的影响更加关注,也是当下企业的难点问题。

技术贸易壁垒问题进入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领域的研究步伐大大加快。

在国际贸易中,如今的传统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日益削弱,而作为最常用也是最有力的贸易手段,贸易壁垒成为了当下新的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因此当下以及此后的国际贸易研究的重点将会是贸易壁垒,其也成为了经济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选题意义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应该怎样充分利用WTO正式成员国的身份,有效地利用WTO的政策优惠促进我国的利益,并有效地减少贸易壁垒的影响是当下我国面临的重要难题。

但目前国内学者对服装面料行业的层面研究技术贸易壁垒的课题较少,因此也无法全面系统的提出针对服装面料行业有战略意义的对策。

而技术贸易壁垒的纠纷随着服装行业的对外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呈现了上升趋势,很多行业都被牵涉其中,因此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影响。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区域面板数据分析的开题报告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区域面板数据分析的开题报告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区域面板数据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尤其在过去几十年的贸易开放和改革中,对外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同时,地区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区域差异的存在需要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措施。

由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分析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借此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开始着眼于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许多前人的研究表明,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Choi (2010)在韩国的研究中发现,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

Sapsford 和Shorrocks(1986)的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此外,对外贸易还可以带来技术和知识的转移,这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颜鹏(2007)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

然而,一些学者也指出,贸易自由化也会对某些地区带来负面的影响。

Fung(2012)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带来的外部压力,该地区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可能被削弱。

Zhang (2011)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省际生产率差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会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本文将采用区域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数据进行比较,探讨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本文将采用以下方法:1. 数据来源:本文将使用中国户籍人口抽样调查(CHIP)数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

2. 变量设计:本文将选择一些与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变量,如GDP、出口额、人均收入等,通过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是一个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体,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开放度不断提高,贸易在GDP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因素和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回顾中国贸易开放度发展历程,分析开放度的提高和贸易规模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2. 分析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内部政策、贸易伙伴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

3. 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机制关系,包括经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开放度提高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中国1980-2021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机制。

主要的实证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时间序列分析等。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

主要任务是回顾相关文献,建立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框架。

2. 第二阶段:数据收集和处理。

主要任务是搜集和整理中国1980-2021年宏观经济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

3. 第三阶段:实证分析。

根据研究问题和理论框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结果。

4. 第四阶段: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对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深化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进出口贸易作为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
动者。

而我国的经济增长也一直是各国所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我国进出口贸易与
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二、研究内容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探讨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3.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4.总结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

在文献分析方面,主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了解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

在实证分析方面,主要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计算出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进一步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预期结果
本文预期结果为:
1.进一步阐述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证明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

3.指出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归纳总结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进出口贸易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五、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为深入探讨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金砖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关键力量。

其中,中国作为最大的金砖国家,其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愈趋紧密。

本文选题旨在深入探究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为深入推进中金砖经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选题意义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首先,金砖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中金砖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可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各国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

其次,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互利合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贸易潜力,为各国的外贸扩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中金砖贸易关系,有助于有序开展双边贸易,稳定市场供给,加快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新等,实现多赢。

三、研究内容本文拟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1. 中金砖贸易关系的概况。

介绍中金砖贸易权重与贸易结构,分析各国间贸易成果及影响。

2. 中金砖贸易政策的比较研究。

梳理金砖国家各自的贸易政策体系、市场准入原则等,发掘中金砖贸易合作中的差异及利弊。

3. 中金砖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中金砖贸易合作中的潜在利益、发展壁垒、机会与挑战,对中金砖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4. 中金砖贸易创新的研究。

面向当今的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中金砖国家现阶段的贸易互动,探讨中金砖贸易合作的创新思路,包括贸易方式的创新、金融模式的创新、战略合作的创新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法、SWOT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运用Stata、Excel、SPSS等数据统计软件,对相应经济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融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综合方法,协调使用不同方法,以期达到研究客观准确性。

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数据搜集与处理、文献分析、贸易关系分析、政策比较研究、趋势预测、创新思路探讨,最终整理出科学严谨、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双方已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为加强双方经贸合作,中国和东盟国家在2002年启动了自由贸易区(FTA)的谈判,并于2010年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实现了中国和东盟10国贸易全面自由化和关税零关口的目标。

自此以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逐渐优化,合作领域日益拓展。

2019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达到6324亿美元,占据中国外贸总额的14.7%。

随着CAFTA的落实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深。

因此,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两地经济合作,探索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机制的方式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拟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深入探讨,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发展历程本部分主要回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分析FTA签署以来,双方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揭示FTA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了哪些积极的、消极的影响。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双方贸易的促进作用本部分侧重分析FTA的实施对中国和东盟国家贸易的促进作用。

通过分析数据和案例,探讨FTA对双方贸易增长的贡献、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FTA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各自的贸易潜力释放的情况。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本部分主要探讨FTA对两地合作产业的影响,分析FTA带来的技术、管理、创新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企业在FTA下如何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产业升级的情况。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动自由化的启示本部分将通过对FTA的实践研究,总结推动自由化的措施和经验,探讨FTA对未来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示,以推动更广泛的自由贸易区合作。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数据收集与统计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搜集和分析中国和东盟国家FTA签署以来的贸易数据,以及各国政策措施、企业战略和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资料。

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

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

2014毕业论文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学院:国际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贸1011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2013年1月15日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逐渐稳定,经济全球化逐渐蔓延,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密切程度也随之加深。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两国都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新兴巨头,国情极为相似,但在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

本文从中印对外贸易的现状;中国和印度对外贸易水平的竞争力水平和差异,以及两国间的贸易摩擦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讨论我国对外贸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国;印度;贸易竞争;贸易摩擦;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 AND INDIA 'S FOREIGN TRADEABSTRACTAs the world political situation stabilized,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developing in depth, the volume of world trade growing rapidly since 1980s,and more profound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inter state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mutual penetration of the extent of further strengthening. China and India the two countries are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emerging economic giant,conditions are very similar,there are many places worth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of India and China;the level of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level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a and India;and analyzes the trade fric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above analysis,then discuss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foreign trade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e;trade competition;trade fri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 (2)1.1 贸易现状方面 (2)1.2 贸易竞争方面 (5)1.3 贸易摩擦方面 (5)1.4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小结 (6)1.4.1中印对外贸易存在竞争性 (6)1.4.2中印对外贸易存在互补性 (7)2.比较结果的成因分析 (8)2.1市场因素 (9)2.2优势因素 (9)2.3政策法规因素 (9)3 比较结果对我国的启示 (10)3.1国家层面 (10)3.2企业层面 (11)4 结论 (12)引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额逐渐增长,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分析了中印关系的新发展,指出双方应当在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可持续发展、人权、转变当前国际体系中的实用主义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努力。
许多国内学者对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关系研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印经济竞争性强,贸易上竞争激烈;然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中印经济具有很强互补性,贸易发展空间巨大。闫成海(2003)利用净贸易比指数分析了中国与印度在世界商品市场和美国进出口市场的贸易结构,发现两国的贸易结构比较接近,同时具有比较优势(或劣势)的商品有相当的重合程度,互为竞争型贸易国家。杨怡爽(2006)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中印两国在美国市场上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印度在美国市场均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目前我国仍然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两国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性已经加强,我国要保持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必须完善自身的经济结构,促使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于海莲杜振华(2004)分析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后起之秀的竞争力。发现中国总体竞争力超过印度,但商业效率不足;中国总体增长竞争力超过印度,但微观竞争力落后。王进通过对中印商品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中印贸易部分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多数产品均无明显比较优势,在部分产品上体现出了贸易互补性,同时这种互补性也通过了中印双边贸易体现出来。通过计算贸易竞争(TC)指数得出中印双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较激烈。因此,如何发挥产业的互补性增强产业的竞争性,是现在中印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张俊娟(2008)在系统的分析了中印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印各自的比较优势,使用RCA指数计算表明,中国和印度的显性比较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上,两者面临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在对中国与印度同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后,证明中印两国对外贸易具有相似性特征。出口相似度指数在逐渐减小,这表明中印双方在商品出口的结构和布局上的雷同性在减少,差异性逐渐显现。然而相似度指数的不稳定性也预示着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在出口贸易上的竞争始终难以消减。
但是,宫俭(2007)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东亚的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有着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了两国产业互补的条件,进而使两国之间开展双边贸易具备了可能性。同时,由于两国贸易结构比较相似,在世界市场上又成为一定程度上的互为竞争型的国家。由此,中印两国之间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竞争固然无法回避,但是合作更有前景。积极开展双边贸易,是中印增强国力,实现双赢的重要路径。张新民(2009)通过对中印两国的贸易结构分析得出两国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他引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分析两国贸易的竞争优势。得出了以下结论:中印两国的贸易竞争性领域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中。此外,经过RCA计算,中印双方竞争性领域占中国2007年出口总额的311524 %;占印度同期出口总额的291648 %。可见,中印在贸易竞争性方面表现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激烈,双方在经贸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很大。
作者分析了中印关系的新发展,指出双方应当在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可持续发展、人权、转变当前国际体系中的实用主义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努力。
许多国内学者对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关系研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印经济竞争性强,贸易上竞争激烈;然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中印经济具有很强互补性,贸易发展空间巨大。闫成海(2003)利用净贸易比指数分析了中国与印度在世界商品市场和美国进出口市场的贸易结构,发现两国的贸易结构比较接近,同时具有比较优势(或劣势)的商品有相当的重合程度,互为竞争型贸易国家。杨怡爽(2006)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中印两国在美国市场上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印度在美国市场均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目前我国仍然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两国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性已经加强,我国要保持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必须完善自身的经济结构,促使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于海莲杜振华(2004)分析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后起之秀的竞争力。发现中国总体竞争力超过印度,但商业效率不足;中国总体增长竞争力超过印度,但微观竞争力落后。王进通过对中印商品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中印贸易部分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多数产品均无明显比较优势,在部分产品上体现出了贸易互补性,同时这种互补性也通过了中印双边贸易体现出来。通过计算贸易竞争(TC)指数得出中印双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较激烈。因此,如何发挥产业的互补性增强产业的竞争性,是现在中印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张俊娟(2008)在系统的分析了中印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印各自的比较优势,使用RCA指数计算表明,中国和印度的显性比较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上,两者面临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在对中国与印度同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后,证明中印两国对外贸易具有相似性特征。出口相似度指数在逐渐减小,这表明中印双方在商品出口的结构和布局上的雷同性在减少,差异性逐渐显现。然而相似度指数的不稳定性也预示着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在出口贸易上的竞争始终难以消减。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
1.了解中、印两国的贸易结构现状
2.中、印两国贸易结构的经验分析,这是关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收集相关的年鉴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数据分析。
3.贸易结构角度出发促进两国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整理。
五、研究方法
1.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统计年鉴、网络、杂志、报纸等方式收集关于中、印两国贸易结构的文献资料和翔实的统计数据,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相关的启示和结果。
2.借助图表、图形等多种方法,建立经济模型分析中、印两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六、论文的进度安排
2009.11.15-2009.12.25收集资料、选题,填写申报表和任务书
2009.12.26-2010.1.23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初稿
2010.3.8-2010.3.10开题答辩,前期材料上交
2010.3.11-2010.4.10毕业环节实习
2010.4.13-2010.5.1论文正文初稿
2010.5.1-2010.5.10论文定稿
2010.5.10-2010.5.14准备论文答辩
2010.5.15论文答辩
七、主要参考文献
[1]闫成海.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2]文清贾县民.中印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0:172-17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世界关注,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中于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细化到产业则侧重研究中印两国技术服务贸易的发展。印度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都非常重视中印的贸易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印度著名经济学家、印度商务部部长杰伦·兰密施在《理解CH工ND工A—关于中国与印度的思考》(2006)中的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印经济关系,兰密施认为中印是世界贸易的领头羊,应摒弃前嫌,互相信任,建立友谊,和平共处,进行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印度拉贾斯坦邦大学教授B.M.Jain的《中印关系:问题、趋势和新发展》(2005)全面回顾了两国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建交到现在的关系,分析了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尽管在中巴军事和战略关系、印度的西藏政策等问题上双方存在分歧,但是在扩大和深化经济关系方面,两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7]张俊娟.从贸易结构看中印贸易的竞争与合作[D].复旦大学,2008.
[8]宫俭.中印产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7.
[9]陈燕清.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的比较及启示[J].黑龙江对外贸,
2008,(09):45-48.
[10]胡国恒卢轲.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与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1-23.
三、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的是从贸易结构角度看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竞争关系。首先对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现状进行了解。然后,通过收集到的具体数据资料分析阐述两国在不同产业的贸易比较优势和出口相似度,得出两国不同产业的竞争程度。接着,分析不同产业相应程度竞争关系的原因。最后,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发展的对策。
[3]杨怡爽.中印两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性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55-57.
[4]于海莲杜振华.中印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06):55-60.
[5]张新民.中印贸易竞争与合作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213-214.
[6]王进.中印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J].科技广场,2009,(12):14-15.
[14]李慧燕.亚洲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结构异同性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6.
[15]朱前.中国与印度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及贸易互补性分析.国际商务研究,2005(3):30-34.
中国与印度同是人口大国,同是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近十年的贸易增幅巨大。经济类型、发展目标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在世界市场上总体呈现竞争关系。尤其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的产业间竞争尤为激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两国在第三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关系到我国的进出口发展,关系到我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等等问题。所以正确认识两国的贸易结构现状,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两国产业发展的一些有益建议,更好地提升中国的贸易比较优势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话题。
[11]姚孝军.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J].商业时代,2006,(32):25-26.
[12]陈晓艳朱晶.中印农产品出口竞争关系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04):55-58.
[13]余文娟李晓钟.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01):23-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