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结构

合集下载

二元经济结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二元经济结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二元经济结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存在两种不同但相互联系的经济形态或经济体系的现象。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它既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通常是由于不同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差异所导致的。

一方面,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平不同,会导致经济结构的不均衡,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先进和发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一个相对落后和传统的非现代化经济体系。

另一方面,经济体系的发展速度不同,也会导致一个经济体系相对较快速地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另一个经济体系则相对滞后。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平等、就业压力增加等。

二元经济结构的原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不同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平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在经济资源配置、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方面,先进和发达的经济体系往往能够更好地配置经济资源,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

另一方面,落后和传统的经济体系则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相对不完善。

其次,二元经济结构的原理还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政策和制度有密切关系。

先进和发达的经济体系往往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政策引导,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

相反,落后和传统的经济体系则可能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和限制,以及制度和法律环境的不利影响。

最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也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环境有关。

先进和发达的经济体系通常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而落后和传统的经济体系则可能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际环境的挑战。

因此,了解和研究二元经济结构的原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把握经济调控的方向和路径,以及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是一个经济理论模型,由拉尔夫·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

该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策略。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

传统部门是指农业和手工业等非现代化产业,现代部门是指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等现代化产业。

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中,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供应是弹性的,即有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现代部门则需要资本和技术,劳动力供应相对不足。

根据该模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部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现代部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供应充足,但劳动力生产率低,导致收入水平低下。

这导致了大量的城乡劳动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等传统部门产业,导致了城市过度拥挤和农村过度空心化。

同时,由于传统部门的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在第二个阶段,随着现代部门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但劳动力供应不足,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供应失衡。

此时,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传统部门劳动者进入现代部门。

但同时也加剧了传统部门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了传统部门的生产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结构的矛盾。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应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加大现代部门的投资力度,提高现代部门的生产力,同时提高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以吸引更多劳动者进入现代部门。

其次,应该加强对传统部门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传统部门的生产率,减少传统部门的劳动力需求。

同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劳动者进入非农产业,以缓解城市过度拥挤和农村过度空心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和发展策略的理论模型。

通过对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八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八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意义: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农 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提供工业部 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而且它还为工业部门 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 业部门扩张后新增工业劳动力对农产品的 需求,劳动力的转移就会受到阻碍。
Qa et L N 1
(二)乔根森模型
刘易斯模型的第三种形态假定: (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 世界有贸易往来。 这样,资本主义部门可以通过从外部世界 进口来免受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停滞之累。但 因此产生过多的进口会使增长放慢速度,或 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刘易斯于1979年发表了“再论二元经济”, 讨论了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等问题。 刘易斯指出,现代部门的扩张可以通过四种 方式或途径使传统部门受益,而每一种方式 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资本市场二元性的表现是: 利率在有组织的资本市场上和在无组织的资 本市场上有很大差别。利率差别一部分是由 借贷的交易费用和信息费用所决定的。此外, 对不同程度风险的保险溢价(insurance premium)也是一个因素。无组织资本市场利 率较高。
劳动市场的二元性。现代部门工资较高, 传统部门的收入比较低。劳动力市场的这 种二元性来源于劳动力的不同性质。 政府行政和财政机构的二元性。政府总部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中间层次机构才能与村 落里的小规模经济单位建立联系。
第四种途径是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如果 现代部门必需品部分依赖于传统部门,那 么,现代部门的扩张就依赖于传统部门的 类似扩张,否则,贸易条件就会不利于现 代部门。然而,传统部门生产力的上升对 现代部门的影响也可能是反方向的。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首先,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 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由于最低工资法、 政府干预或工会活动,也可能由于生存部 门生产率提高,实际工资可能忽然上升而 不是保持不变。

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工业工资必须高于生存工资,原因:(1)要让人们
离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生活和工 作,必须提供足够的诱因;(2)城市的生活费用也 比农村高;(3)工人能够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 与企业主讨价还价;(4)人们在工业部门中对生产 所做的贡献可能比在农业部门里高。 通常工业工资应该比生存工资高出30%—50%。
由于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的收
入水平,农业劳动者如果不受干涉自然会有向城市 流动的倾向,因而工业部门得到来自农村的劳动力 的源源供给。
现代工业部门如果要扩大生产规模,它就可以按现
行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不断地雇到所需的劳动力,也 就是说,它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
刘易斯还认为,无限供给的劳动还应包括城市非现
刘易斯模式在建立之后也受到了种种批评,主要的
意见如下: 第一,刘易斯模式暗含地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劳 动转移率和就业创造率与该部门的资本积累率成正 比例的关系而增加:资本积累率越高,生产规模越 扩大,新工作创造率就越高,从而使劳动转移率就 随之上升。(这需要一定条件) 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生产技术 不变,投入要素比例不变,按照原来的生产技术、 原来的投入要素比例,扩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而事实上这个前提条件是不一定有的。现代工业部 门在资本投入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时,会越来越 倾向于资本密集型技术的采用,结果现代工业部门 虽然扩展了,但创造的就业机会并不同步增长。
刘易斯无限剩余劳动供给的人口流动模式的要点及
其含义可归纳如下: 第一,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 元是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土著方法进行生 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另一元是 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 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都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收 入水平高。 第二,工业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是 促使农业剩余劳动流向工业部门的动因。 第三,只要农业存在着剩余劳动,工业就可以得 到无限劳动供给,并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 产,积累利润,再扩大生产。

第八讲 二元经济结构

第八讲  二元经济结构

22
• M=f(d),M为流动人口数目,d为城乡预期收入差 异 • d=wπ-r,w城市实际工资率, π为就业率,r为农 村平均实际收入. • 如城市800元工资,农村400元工资,如农 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概率为40%,则80 0.40%=320<400,于是,农民选择 流动;如果就业概率为80%,则800.80 %=640>400,农民选择流动.
17
• 同理可以推出工资增长率等于人均产出增 长率,又等于工业技术进步率与劳动份额 的比值. • 乔根森模型与前几个模型相比,更强调农 业的发展忽然技术进步.
18
四.迈因特模型
• 现代部门和小农经济的二元性,有家 庭.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四个现代 部门与传统部门的二元性,既四个二元结 构. • 特别分析家庭企业行为的合理性;追求效 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8
二.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 前提:存在剩余劳动 • 1.二元经济结构: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并 存 • 2.模型:依据农业边际生产率是否低于制度 2. : 工资,即农业劳动力有否剩余,把经济增长分 为三个阶段:
9
• (1)农业边际生产率等于0,有大量多余劳动力.劳动 力接近于无限供给,农业劳动力转出,农业总产出不 变; • (2)农业边际生产率提高,但低于制度工资(工业部 门工资由制度决定,而不是市场因素),有多余劳动 力,农业劳动力转出,农业总产出会下降; • (3)农业边际生产力等于或高于制度工资,农业剩余 劳动消失,农业部门的工资由市场决定.
2
• 3.工资的决定 • 没有垄断的工会部门,工资不可能高于劳动 供求水平. • 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取决于生存部门的收 入,且是下限.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部门工资产 生落差的原因: • (1)转移会带来成本;(2)资本主义部门生活费 用相对较高;(3)资本主义部门较高生产力,是 一种分配的结果.

二、二元经济结构

二、二元经济结构

在这里,刘易斯提到了“古典经济学”和“新 古典经济学”。他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以斯 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这一学说的 特点是,劳动供给被认为是无限的,工资水平是固 定的且以维持工人生存为限,经济增长的利益全部 归于资本家。 他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是指从马歇尔为代表的 现代微观经济学。这一学说的特点是,包括劳动在 内的所有要素都是稀缺的,工资水平是可变的,经 济增长的利益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分配。
(2)托达罗的城乡迁移模型: 刘易斯模型的前提是城市不存在失业。实际上城市存在 大量失业。此外,刘易斯把城市工业部门的不变工资水平作 为分析的基础。理由是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只要城市 净工资水平上升,就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寻找工作, 迫使城市工资水平下降,但实际上,在城市存在大量失业的 情况下,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上升, 刘易斯模型并没有解释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 托达罗认为,农民进入城市的决策不仅取决于城乡收入 差异,而且取决于找到工作的概率。劳动力的转移将导致城 市失业率不断提高。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 根本出路。托达罗建议,政府应当改变重工业轻 农业的发展战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的 生产条件和农村的生活环境,使农业劳动者实际 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只有这样, 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刺激就会下降,从而城市 就业压力就会减轻。
(3)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经济模型: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第一,依靠工业扩张是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城市 严重失业问题的。托达罗认为,资本积累的增加必然伴随 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必然低于 工业产出的增长,因为在托达罗模型中,工作创造率等于 工业产出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差。因此,随着工 业部门的扩张,劳动就业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

二元经济结构名词解释

二元经济结构名词解释

二元经济结构名词解释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中最重要的两个结构,即市场经济和政府经济之间的统一关系。

市场经济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是由自由企业家主导的一种经济系统,以市场机制作为基础,自由市场的活力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全民的经济生活。

政府经济,又称国家经济,是由政府主导的一种经济系统。

政府可以采取机制和政策,限制市场上价格的变动范围,确定市场上产品价格的发展趋势,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控制总体物价的波动,促进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帮助企业家克服经济困难,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元经济结构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者之间不是矛盾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补充。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自由市场和政府经济是两个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经济体制。

它们可以运用于不同程度上,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经济运行,促进国家的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和政府经济都是重要的经济结构,但它们的功能不尽相同。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自主性强,反应灵敏,有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作用,但也容易受到垄断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政府经济的特点是可以采取有效的调控政策,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抑制市场垄断、促进消费者利益,但缺乏市场机制创新的充分发挥。

二元经济结构的实施需要正确的宏观调控,合理的调节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保证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国家机构应该制定积极的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促进企业发展和刺激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要确保政府经济的参与,防止企业受到垄断,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元经济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它鼓励市场经济与政府经济相结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和力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应对各种市场变化而发展出不同的调节模式,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以二元经济结构为基础,完善宏观经济管理,调整政府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是现代社会所需要追求的目标。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引言: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中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即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

这种经济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是由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与农业部门的相对滞后所导致的。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得名于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他在20世纪50年代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

当时,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进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部门的发展滞后,导致了农村人口过剩和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

二、原因分析1. 农业部门的低生产率:由于传统农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过剩以及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农业部门的生产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

2. 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工业部门的发展通常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而发展中国家通常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增加了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劳动力供给,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的社会问题。

三、影响分析1. 农村人口过剩:由于农业部门的低生产率和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农村的人口过剩问题。

这不仅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压力,也加剧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2. 城市工人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城市工业部门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就业。

由于工业部门的生产力较高,导致城市工人的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这使得城市工人的工资相对较低。

3. 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农村人口过剩和农业部门的滞后发展导致了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

农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条件较为困难。

四、对策建议1. 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增加农业部门的竞争力,减少农民的剩余劳动力。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吸引农村人口留在农村发展,减缓农村人口过剩问题。

我国二元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课件

我国二元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课件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01
城市化水平偏低
我国城市化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城市化进程缓慢,导致
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02 03
城乡收入差距明显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依然 明显。这种收入差距导致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待遇 不如城市居民。
03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 善
随着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 重视和加强,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 步完善,包括新农合、新农保等制度 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政策原因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使得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农村则相对滞后。
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
政府实行的一系列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如农业税减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也进一步加剧了二元 经济结构的形成。
03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
正面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实行的一系列城乡分割政策,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也进一步加剧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自然条件原因
自然环境差异
我国农村地区多位于内陆或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而城市则多位于沿海或平原地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这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这使得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 差异。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 门并存,农业部门生产方式停滞、生产效率低下,而工业部 门生产方式先进、生产效率高的经济结构。
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在发展水 平、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整个经 济系统的分割和独立。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4、经济发展的过程 、 刘易斯认为: 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这样一个过 %(甚至更少 程:一个先前储蓄和投资占国民收入的4%或5%(甚至更少) 一个先前储蓄和投资占国民收入的 % %(甚至更少) 的社会如何转变为自愿储蓄达到国民收入的12% 的社会如何转变为自愿储蓄达到国民收入的 %或15%或更多 % 的经济。这一问题之所以是中心问题, 的经济。这一问题之所以是中心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中心 事实是快速的资本积累。 事实是快速的资本积累。”
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开始,国民收入几乎完全由生存部门的收入组成。 开始,国民收入几乎完全由生存部门的收入组成。不考虑人口 增长,并假定劳动的边际产品量为 ,那么, 增长,并假定劳动的边际产品量为0,那么,在整个发展过程中 生存收入保持不变。因为根据定义, 生存收入保持不变。因为根据定义,劳动力能够转移到扩张的 资本主义部门,而同时不减少生存部门的产量。 资本主义部门,而同时不减少生存部门的产量。既然假定实际 工资不变, 工资不变,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全部剩余都成为资本家的利 润。工人在其中得到的全部好处是他们之中有更多的人按高于 生存部门收入的工资水平就业。 生存部门收入的工资水平就业。资本主义部门将剩余用于再投 增加资本存量, 资——增加资本存量,吸收更多的人到资本主义部门就业。 增加资本存量 吸收更多的人到资本主义部门就业。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第三,许多人指出, 第三,许多人指出,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接近或等于零的观 点很难令人接受。许多经验表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正数。 点很难令人接受。许多经验表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正数。 第四,从理论上说, 第四,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决定于可用于再投资的 剩余。然而,就业不一定会随着这种再投资而增加。 剩余。然而,就业不一定会随着这种再投资而增加。如果再投 资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就业可能不会增加。 资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就业可能不会增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1. 介绍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工业经济。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具有显著的特点和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概述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探讨其原因、特点和影响。

2. 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历史和文化因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许多发展中国家曾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下,经历了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扭曲。

殖民主义时期的经济结构常常以农业为主,以满足殖民国家的需求为导向,导致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农业经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得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久经沙场。

2.2 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分配不均也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府和市场的不完善,资源常常集中在少数富有的少数人手中,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得传统农业经济在某些地区得以长期存在,而现代工业经济却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2.3 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也与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有关。

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化,使得一部分人从事传统农业经济,而另一部分人则进入现代工业经济。

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个人水平,也存在于地区和国家水平。

3. 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3.1 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传统农业经济虽然在某些地区得到了长期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和效率远远低于现代工业经济。

因此,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一些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3.2 劳动力市场分化由于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

一部分人从事传统农业劳动,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水平也较为困难;另一部分人则从事现代工业劳动,享受着较高的收入和社会福利。

二元结构经济名词解释

二元结构经济名词解释

二元结构经济名词解释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即使整个国民经济由城市和农村两个经济区域所构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元经济”。

一般认为,二元经济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但也可能产生于战前的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

二元经济是指由城市和乡村两大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经济单位并存而形成的结构,具有城乡分割的双重特点。

这种结构的形成,是由农村社会向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经济的崛起以及城乡之间交通联系的加强,使城市对农村经济的依赖性增强,最终导致了“二元结构”的形成。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得城市与乡村在社会制度、法律、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差异性。

这一特征表现在人们生活、工作方面,则是相互独立的两套运行机制:在日常生活方面,除城市居民外,农村还保留着土地等各项财产权利;在生产领域,城市则占据主导地位,农村的工业生产受到压抑;在社会福利方面,城市享有优先于农村的各种待遇。

尽管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但这种“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它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给我国的社会安定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如何消除二元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表面上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基本消除,实际上,城乡二元经济现象却并未完全消失,一些长期遗留下来的二元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比如说,目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就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有序流动,同时又限制了城镇的发展空间。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今后几十年经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元经济则是在一个国家内部既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又有城市经济组织,还有其他形式的非农经济组织存在。

在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城市经济组织和非农经济组织共同构成了三个层级的经济组织体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城市经济组织共同构成第一个层级,它们是同一经济组织体系的两个不同侧面,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农经济组织属于第二个层级,包括乡镇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它们在促进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城乡二元结构的由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从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妨碍着全国“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阻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2001年全国人口中城市占37.66%,农村占62.34%。

全国GDP中第一产业占15.2%,第二产业占51.1%,第三产业占33.6%。

相对而言,1999年全球城市人口占46.5%,高收入国家占78.7%,中等收入国家占49.5%,低收入国家占31.2%。

按照国际一般规律,人口的城市化水平与其工业化水平应当相互适应。

以此标准衡量,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15个百分点左右,如果每年城市化进展按一个百分点计算,我国城市化水平则落后15年左右。

我国在发展中出现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重大矛盾的由来已久,它们是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形成的。

历史和传统因素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城乡结构18世纪初,我国清朝后期城市人口比重仅为6%,解放后1949年城市人口也仅为10.6%,当时全球城市化水平已达到29%,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早已超过60%。

在此之前,我国经历了2000多年漫长的封建主义和小农经济社会,农村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群仅占20%-3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却占有70%-80%的土地。

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由货币、财富、物资和其他各类资源组成的一种经济结构。

它指的是两个不同的经济由体现在财富的分布和消费者及其行为上。

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增长和发展。

一、定义二元经济结构是指,通过构建经济体中两个不同的消费者结构,使其共同受益,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价值,以实现经济发展和增长。

它主要通过金融市场交易,利用财富和物资,以及监管金融机构不断推动经济结构的条件变化来发挥作用。

二、结构二元经济结构的核心结构包括金融机构、财务工具和资源。

它们可以归类为货币、储蓄、借款和股权等金融市场交易品,以及为其所以定义的各种投资工具,如机构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和期权投资等。

三、优势1、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通过二元经济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

财富的分布也有助于对投资者进行结构化发展,以吸引资金,促进投资活动的发展,提高经济的发展动力。

2、进一步提高财富分布的效率:二元经济结构构筑的财务框架,能够改变原有的财富分配模式,进一步提高财富分布的效率,使消费者享有更多额外的消费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3、可以作为有效的社会调控措施:实施二元经济结构,可以有效地弥补国家和社会间利益矛盾,起到调节社会经济结构的作用,也可以促进贫富分配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四、使用二元经济结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框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广泛采用。

发达国家中,很多国家都在利用二元经济结构来实现其经济发展的目标,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其中结合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经济,利用多元化经济结构,有效地搭建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增长。

经济结构二元化名词解释

经济结构二元化名词解释

经济结构二元化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形成明显的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

一般来说,这两种形态可以是指经济结构中的两个主要产业或两种经济体制的并存。

具体来说,经济结构二元化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结构二元化: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主要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当一个经济体系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增加,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减少,就形成了产业结构的二元化。

市场结构二元化: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结构可以是垄断市场和竞争市场两种形态。

当一个经济体系中存在少数几家垄断企业或垄断行业,而其他大部分企业处于竞争状态时,就出现了市场结构的二元化。

收入分配二元化:经济结构二元化还表现在收入分配上,即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的差距逐渐拉大,形成明显的收入差异。

城乡二元化: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经济结构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而城市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形成了城乡经济结构的二元化。

经济结构二元化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平衡发展,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来促进经济结构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

在国外,最先完整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学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刘易斯()。 他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著名的刘易斯理论模型,即"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他认为由于工、农业 部门间存在着巨大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因此"二元经济"结构能否最终被完全破除关键取决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模型。 该模型认为,加快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率是促进工业进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 段,实行"平衡增长",按照投入和产出的基本原则把有限的可投资资金合理配置在两个部门使之相协调,就能够 促进工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我国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 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 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二元经济结构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 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
01 定义
03 经济应用
目录
02 经济特点 04 对中国的影响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 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由英国经济学家 刘易斯提出。
经济特点
1.比较先进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部门高。 2.工业部门的高产出率使该部门的工资率明显高于其他部门。 3.尽管工资率较高,但工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相对较低。 4.工业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他部门,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有相近的生产设备。 5.城市中的高工资与大量失业并存。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一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名词1.资本主义部门: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reproducible)资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一部分。

一般情况下,资本的使用是由雇佣劳动力的资本家控制的,生产的目的是利润。

2.非资本主义部门:非资本主义部门,即维持生计部门或称生存部门(subsistence sector),是不使用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

这个部门的人均产量比资本主义部门低,因为它的产品不是用资本生产出来的。

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等。

3.产品市场的二元性:在所有不发达国家,产品市场的组织也是不完备的,这种不完备性可用三类价格差别来衡量。

首先,村落里的农民对这些商品支付的价格与这些产品在城市中的批发价有很大差别;其次,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间有很大不同;第三,农产品是国民总产品中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存在着季节性变动。

简答1、“二元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

现代部门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而传统部门则是贫困落后的载体。

其次,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相互作用。

当现代部门自身力量尚不够强大时,它通常需要从传统部门输入资源——资本和劳动力。

但传统部门要完成现代化的蓄水池这一功能,其自身也必须有所发展,传统部门的萎缩就长期而言并不是可取的选择。

第三,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征本身意味着经济发展可以有两条引线:现代部门的扩张和传统部门的改造。

这两条引线的交织构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第四,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如何界定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制度都是一个重要维度。

如李特尔(Ian M .D .Little)(1982)所言:如果在一个经济中,一个重要部分在家长制或准封建制下运行,另一个部分在工资就业制下运行(工资就业制可以是资本主义式的,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式的),这个经济就是二元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结构理论的由来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代化理论家、区域科学家,不约而同地注重研究经济增长模式和现代化道路,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现代化道路。

二元结构的概念和理论,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

最初提出的二元结构,主要是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后来,研究的重点完全转向了二元经济结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70年代以后,二元结构研究延伸并且拓展到经济以外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扩大了的二元结构概念和理论脱颖而出,很快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同。

荷兰社会学家J·伯克调查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在1953年出版了专著《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最早提出了二元结构的概念和理论。

伯克认为,摆脱荷兰殖民统治的印度尼西亚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

一方面,广大农村依然是工业革命以前的没有实现西方工业化的传统社会,农业部门主要依赖土地、使用劳动力生产;另一方面,为数不多的城市却是殖民主义输入以后逐步进行西方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工业部门主要依赖资本、使用机器和技术生产。

在他看来,一个社会及其基本特征是由相互依存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共同决定的。

当传统社会引进西方工业化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以往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由于同质性的破裂而呈现出二元性。

现代城市社会和现代工业部门同传统农村社会和传统农业部门,在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这些差别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源配置方式、个人效用函数以及人的行为准则的迥然不同。

所以,在二元结构的社会中,社会矛盾的实质,在于工业社会及其现代性同农业社会及其传统性两种文化的冲突。

各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代化理论家、区域科学家,系统地丰富、深化、完善了二元结构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的概念和理论。

大体上构建了五大研究流派或理论模型,诸如工业化带动论、产业结构转变论、现代要素引入论、诱导技术变迁论、核心——边缘关系论等。

第一,工业化带动论。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德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和韦伯已经注意到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特征和变革。

他们认为,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带动了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取代了自然化的自给自足,推动和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所以,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把农民转变为工人,也就同时发展了现代工业社会。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刘易斯,集中地研究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工业化带动论。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两大经济部门。

一是工业发展的现代部门,一是维护生计的传统部门。

两大部门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资本运用完全不同。

现代部门使用再生产性资本,而传统部门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

其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

现代部门采用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而传统部门采用手工劳动。

其三,生产规模完全不同。

现代部门生产规模较大,而传统部门生产规模较小。

其四,生产率完全不同。

现代部门因为生产规模较大,又使用再生产性资本,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而传统部门因为生产规模较小,又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受到土地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

其五,收入水平完全不同。

现代部门生产率较高,因此收入水平较高,其中产出的一部分可以用于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而传统部门生产率较低,因此收入水平较低,产出仅够维持生存。

在刘易斯看来,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转移。

现代部门扩张,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分享物质设施、传播现代思想和制度、相互贸易等途径,既使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又使传统部门获益并且得以改造更新而转化为现代部门,也使现代部门促成再生产性资本的进一步增长、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生产率和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以现代部门扩张为主,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互联互动并且循环往复,不仅推动和促进了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而且推动和促进了不发达经济转变为发达经济。

第二,产业结构转变论。

20世纪上半叶,不少经济学家觉察到,工业化过程既是整个社会结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又是社会经济结构从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的过程。

他们进而发现,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取决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和革新,也就是传统农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向现代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的转变和革新。

美国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顾问H·钱纳里,凋查研究了101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转变论。

他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

经济结构成功转变的基本内容就是传统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由于市场需要的变化,在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工业化过程中,发生资金投入、生产技术、资源配置的变化,从而转变为现代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转变的整个过程,经历逐步推进的三个阶段。

在经济结构转变启动的第一阶段,由于人们最终需求中食物消费的需要最多和最大,整个社会主要依赖农业提供初级产品。

就国际贸易的需要来说,也是这样,比较优势在初级产品的生产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人的增加、生活的改善,总消费中食物消费份额下降的恩格尔定律显现出来。

无论国内消费需要,还是国际贸易需要,都转向了工业制成品。

现代城市工业应运兴起,传统农村农业处于发展缓慢乃至停滞的状态。

在经济结构迅速转变的第二阶段,由于工业制成品市场需要的激励,资金、劳力等生产要素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迅速流向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现代生产技术也在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迅速发展起来。

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不仅获得了资源重新配置的直接增长效应,而且获得了资源在整体经济中重新配置的总体再配置增长效应。

在经济结构转变完成的第三阶段,传统农村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的改造和发展,现代农业部门从生产率低速增长部门转变为生产率增长速度较高部门,缩小了同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生产率差距。

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一元经济结构,经济不发达状态转变为经济发达状态。

在钱纳里看来,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转移和再配置,同发达国家相比是更加重要的增长因素。

因为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市场需要和要素市场的变化幅度更大,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余地也就更大。

第三,现代要素引入论。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舒尔茨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及其现代生产要素的引人和配置,提出了现代要素引人论。

他认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关键在于传统农业的现代化。

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增加农业阿"现代生产要素引人,并且合理地配置。

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就是适合贫穷农村和落后农业的既有利又有效的现代农业科技。

合理配置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就是农民不仅愿意接受和采用现代生产要素,而且必须懂得如何最好地使用现代生产要素,必须学习新的有用知识和新的有用技能。

正是这种学习构成了作为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率提高的基础。

所以,这种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质上是向农民的一种投资。

增加人力资本的投人,促使农民通过教育、培训、健康、迁移、信息获得等方面的投资而形成驾驭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能力,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在美国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的贡献率仅为5%,物质资本的贡献率为20%,而人力资本、人的技能的贡献率为75%。

美国农业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主要取决于农业人力资本的投人。

不是土地和资金,而是人的能力和素质,才是决定贫穷和富裕、落后和发达的关键。

在舒尔茨看来,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农村初等教育是非常有利的农业人力资本投资。

从1929年到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约20%是与教育增长联系在一起的。

在美国南部农村,追加初等教育投资10%,增加产出高达30%。

这是因为教育的投人产出有两大显著特征。

一是长期性,长期投人而长期产出。

二是广溢性,比增加物质资本存量更能加速经济增长,降低现代生产要素投入成本,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收入。

一个得到并且精通运用有关土壤、植物、动物、机械的科学知识的现代农民,即使在贫脊的土地上,也能生产出丰富的食物。

二元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

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

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

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

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

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特点1.比较先进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部门高。

2.工业部门的高产出率使该部门的工资率明显高于其他部门。

3.尽管工资率较高,但工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相对较低。

4.工业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他部门,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有相近的生产设备。

5.城市中的高工资与大量失业并存。

编辑本段二元经济结构的升级在国外,最先完整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学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刘易斯(w. A.Lewis)。

他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著名的刘易斯理论模型,即"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他认为由于工、农业部门间存在着巨大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因此"二元经济"结构能否最终被完全破除关键取决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模型。

该模型认为,加快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率是促进工业进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

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行"平衡增长",按照投入和产出的基本原则把有限的可投资资金合理配置在两个部门使之相协调,就能够促进工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美国经济学家乔根森对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模式做了修改,提出了"乔根森模型",强调了发展农业经济的意义,突出了市场机制在促进二元经济解体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