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有理数的乘方,包括乘方的定义、乘方的运算规则以及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乘方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与乘法混淆;2. 对乘方的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固,容易出错;3. 不知道如何将乘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2. 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2.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3. 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 相关练习题;3. 教学素材(如实际问题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折扣、计算利息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乘方来解决。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乘方的定义,如a的n次方表示n个a相乘,同时强调乘方与乘法的区别。
接着,讲解乘方的运算规则,如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a的m次方除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方的运算题,如3的2次方、5的3次方等,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乘方的运算规则。
2.9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教学重点
(1)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理解乘方的意义;
举例:2的3次方表示3个2相乘,即2×2×2,用数学符号表示为2^3。
(2)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的乘方;
举例:正整数乘方运算规律,如2^3=8;负整数乘方运算规律,如(-2)^3=-8;零的乘方,如0^3=0。
2.9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九节《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2.学习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进行乘方运算。
3.能够运用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
(1)乘方的定义及符号表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和性质。对于难点部分,如负整数乘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理数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形状的面积、体积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正方体模型,演示乘方在体积计算中的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乘方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和性质,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精选5篇)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 2.10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联系实际,加强理解,体会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从小学所学过的一个数的平方与立方出发,介绍了乘方的概念,然后,结合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讲述了乘方的运算方法。
跟这部分内容有关联的是后面“科学计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等部分内容。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探索法、尝试指导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法: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引语:同学们,珠穆朗玛峰高吗?对,它的海拔有8848千米,可是将一张纸连续对折30次,会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你们感觉神奇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奇走进数学课堂。
要求学生折纸试验,对折一次变成了几层?对折2次变成了几层?连续对折30次,应该列一个怎样的算式?对折100次呢?如果把这些式子写出来,太麻烦,下面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数学新朋友,相信他能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板书课题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每个学生都试验一下,思考回答问题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折纸活动让学生感到次数少的还可以,次数多起来之后,学生明显感觉计算吃力,面对这种情况,自然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电脑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感悟使学生了解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学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71-72页,思考下列问题:约六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的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理论教案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在七年级的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还需要理解它的意义以及运算规律。
制定一份合理的有理数的乘方理论教案,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一份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理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2. 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3.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运算规律;4. 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有理数的乘方就是连乘积。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一个有理数a,其n次方就是a自乘n次的结果,记为an。
其中,n为正整数。
2. 有理数的乘方意义:有理数的乘方意义就是连乘积的意义。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一个有理数a,其n次方就代表着将a连乘n次的结果。
例如,(-3)³的意义就是将-3连乘3次,即(-3)³= -3 × -3 × -3 = -27。
3.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律: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同底数幂相乘,指数相加。
即,an × am = an+m。
(2)幂的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n)m = an×m。
(3)乘方的倒数,指数变为相反数。
即,a^(-n) = 1 /a^n。
(4)零的正整数次幂等于1,即,0ⁿ =1 (n为正整数)。
(5)幂的负整数次等于底数倒数的正整数次,即,a^(-n) = 1 / a^n。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 讲解知识点在课堂上,由教师以PPT形式对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意义及运算规律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采用举例子、图示等方式,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
2. 探究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意义和运算规律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理数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理解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对于乘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乘方的规律和运算方法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
2.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3.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主探索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规律。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生动形象地展示有理数的乘方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运算。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理数进行乘方运算,该如何进行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生动形象地展示有理数的乘方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规律。
同时,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一起分析和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教师收集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答。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教学设计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引导学生发现乘方的性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5.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乘方概念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平方土地面积、立方体体积等,引导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乘方的产生过程,从而加深对乘方概念的理解。
2.分层教学,突破难点
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例题和练习题。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乘方的基本运算;对中等程度的学生,引导他们发现乘方的性质,提高解题能力;对优秀学生,设置拓展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回答:“边长乘以边长,即a×a。”
(3)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呢?如果边长为a,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呢?”
(4)学生回答:“边长的三次方,即a×a×a。”
通过这个实例,引出乘方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乘方是表示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运算。( Nhomakorabea)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运算方法以及乘方的性质。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乘方是指数运算的一种形式,表示几个相同因数相乘。
(2)教师举例说明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如:2^3=2×2×2,(-3)^2=(-3)×(-3)。
(3)引导学生发现乘方的性质,如: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偶数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4)教师通过例题,演示乘方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符号的处理、计算的准确性等。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优秀7篇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篇一一、学什么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二、怎样学归纳概念n个a相乘aaa= ,读作:。
其中n表示因数的个数。
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
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例1:计算(1)26(2)73(3)(3)4(4)(4)3例2:(1)()5(2)()3(3)()4【想一想】1.(1)10,(1)7,()4,()5是正数还是负数?2、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思考题:1、(a2)2+(b+3)2=0,求a和b的值。
2、计算(2)2009+(2)20某某3、在右边的33的方格中,现在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往方格内放硬币,一种每格放100枚,三学怎样1、其中一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细菌每半小时分裂一次(由分裂成两个),经过两个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分裂成()A8个B16个C4个D32个2、一根长1cm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
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剪后剩下的绳子长度为( )A()3mB()5mC()6mD()12m3、(3.4)3,(3.4)4,(3.4)5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4、计算(1)(3)3(2)(0.8)2(3)02004(4)12004(5)104(6)()5(7)-()3(8)43(9)32(3)3+(2)223(10)-18(3)25、已知(a2)2+,b5,=0,求(a)3(b)2.2.6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一、学什么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二、怎样学定义: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写成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例题教学例1:1972年3月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
截至20某某年12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已飞离地球1220000000 0k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距离。
例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5.1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教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教案
标题:1.5.1有理数的乘方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负数的乘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2. 新课讲解:
- 介绍乘方的概念,解释底数和指数的含义。
- 举例说明正数、零和负数的乘方运算。
-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
3. 练习与应用: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与作业: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
四、教学策略:
1. 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
2.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以上只是一个基本的大纲,你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更多的细节和内容,比如具体的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等。
同时,你也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更深入的主题,如幂的性质、科学记数法等,以增加你的文档的深度和广度。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并能够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 掌握有理数乘方的基本运算规则和性质。
3. 能够应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教学素材、习题、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习题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第二步: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10分钟)1.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物品的分组表示,引入有理数的乘方概念。
2. 解释有理数的乘方定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理解。
第三步:有理数乘方的基本运算规则(15分钟)1. 讲解有理数乘方的基本运算规则,包括同底数相乘的指数相加、同底数相除的指数相减等。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运算规则。
第四步:有理数乘方的性质(10分钟)1. 讲解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如乘方的零次幂等于1、乘方的负指数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
2. 随机抽查学生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第六步: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意见。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习题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数乘方的应用拓展,如科学计数法、指数函数等。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练习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苏科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7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
苏科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7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2-7 有理数的乘方》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法则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能够运用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对于乘法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
3.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法则。
2.运用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法则,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的思考。
例如,一个长为3cm的线段,沿着原来的方向拉伸4次,每次拉伸50%,那么最后线段的长度是多少?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和法则。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法则。
3.操练(15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乘方的法则。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
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解决。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3.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的思考。
问题:如果一个地鼠每分钟能挖掘5cm的土壤,那么2分钟后,它挖掘的土壤有多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如何用有理数的乘方来表示和解决这个问题。
解释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和意义。
Step 2 讲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15分钟)通过课件和示例,讲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示例1:将2的3次方表示为2×2×2=8示例2:将负数的乘方表示为乘以自己的相反数。
如(-2)的3次方表示为-2×-2×-2=-8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的理解。
例如: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的4次方;2)(-5)的2次方;3)3的0次方。
Step 3 讲解有理数的乘方的运算法则(15分钟)通过课件和示例,讲解有理数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示例1:相同底数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如2的3次方乘以2的4次方等于2的7次方。
示例2:乘方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如(2的3次方)的4次方等于2的12次方。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的掌握。
例如:完成下列各题。
1)计算2的4次方乘以2的5次方的结果,并化简;2)计算(-3)的2次方的3次方,取结果的相反数。
Step 4 实际问题的运用(2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问题。
问题1:如果地鼠每分钟能挖掘5cm的土壤,它挖掘了2分钟后总共挖掘了多少土壤?如果已经挖掘了200cm的土壤,它挖掘了多少分钟?问题2:一个庆典活动场地的人数是初始人数的8倍,如果初始人数是100人,那么庆典活动场地的人数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列式和运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方概念、乘方法则和乘方运算。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乘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方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2.能够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的理解。
2.乘方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3.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熟练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方概念和乘方法则。
2.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乘方概念、乘方法则和乘方运算的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物体每次翻倍,翻倍3次后的数量是多少?”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引入乘方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方概念和乘方法则的定义和规则,并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展示乘方的运算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乘方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释错误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一些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理解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并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对于乘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乘方的概念和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还需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乘方的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2.准备教学PPT,包括乘方的概念、规律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和乘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方的定义和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实例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规律,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方的概念和规律,教师进行解答和解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利息、折扣等,让学生体会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方的概念和规律,提醒学生注意乘方的运算规则。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
3.情感与价值目标: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折纸的活动得出乘方概念的过程,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教学准备:一张硬纸片,课件,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问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米。
把一张二.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
这是真的吗?三.学了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清楚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四.新课学生活动: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将它对折1 次后,厚度为2×0.1毫米。
(1)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2)对折3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3)大家研究对折30次有多少层?通过怎样的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展示结果:然后给出乘方的定义,师在黑板上写出a的n次方,交代什么是底数、指数、幂,强调乘方的意义:a的n次方等于n个a相乘针对练习:1.练习幂的底数和指数然后指出一个数可以看作它本身的一次方。
练习:1、把下列相同的因数写成幂的形式,并说明底数和指数2、(1)(-6)×(-6)×(-6)(2)32×32×32×32 2、 把(-21)5 写成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形式然后强调负数和分数的乘方的书写。
学生活动:-32与(-3)2各表示什么意义,结果相等吗?接着做类似练习:(-2)4和-24各表示什么意义,结果相等吗?思考:说说下列各数的意义,它们结果一样吗?2222()33和例1. 计算: (1)(-4)2 (2)(-2)4 (3)(-32)3 从例1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再做两个练习看看正数和0的幂的运算规律,然后总结出乘方的运算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定义;2.学生能够应用有理数的乘方规则进行计算;3.学生能够解决与有理数的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理数的乘方的示例题目和练习题目;2.准备计算器;3.准备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具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理数的乘方问题,引出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
如:(-2)²、(-3)³、(-4)⁴等。
2.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可以从导入环节中的问题入手,自行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
3.提供定义:当指数为正整数时:aⁿ=a*a*...*a(共n个a);当指数为负整数时:aⁿ=1/(a*a*...*a(共n个a))。
4.讲解规则:有理数的乘方有以下规则:a.a⁰=1;b.a¹=a;c.aⁿ*aᵐ=aⁿᵐ;d.(aⁿ)ᵐ=aⁿᵐ。
5.示例演练:通过示例题目带领学生熟悉和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规则。
如:(-3)²*(-3)³=(-3)⁵。
6.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乘方规则进行计算。
如:(-2)³*(-2)⁴=(-2)⁷。
7.展示应用: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展示有理数的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用户购买了2个相同品牌的电视机,其中一个韩国产的,原价5000元,另一个中国产的,原价4000元。
假设韩国产电视机的价格每年下降10%,而中国产电视机的价格每年下降15%,经过几年,两台电视机的价格相同?8.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和规则。
9.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理数的乘方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教学拓展:1.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有理数的零次方和负次方的定义和规则;2.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如温度变化、质量变化等。
3.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有理数的乘方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能理解和应用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和规则;2.根据课堂练习的结果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3.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作为评价学生的能力,如综合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6有理数的乘方(一)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6小节的内容。
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在数学思维的一个转变期,对于有理数的相关问题,特别是符号问题是个难点。
在学习时要处理好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有理数乘方概念;(2)掌握育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观察、类比、联想、归纳等过程,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2)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进而掌握运算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教师以热情、高涨的主导情绪感染学生,力求教学过程轻松愉快,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与运算;难点:有理数的乘方法则的归纳。
五、教与学互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热身活动:1.3+3=?2.3+3+3=?3.4. 5×5=?5. 5×5×5=?6.(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乘法定义的得来,得出乘方定义的思考。
(二)交流对话 探求新知 5×5=525×5×5=53板书: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 能够应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引入:让学生回顾一下幂的概念,并且了解一些特殊的幂,如0的任意次方等。
1. 定义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a的n次方,表示a与自身连乘n次的结果。
解释乘方的特性,如a^m * a^n = a^(m+n),a^m / a^n = a^(m-n)。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乘方计算,如2^3 = 2 * 2 * 2 = 8,(-
3)^4 = (-3) * (-3) * (-3) * (-3) = 81。
3.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乘方计算。
例如,假设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问3小时后汽车行驶的总距离是多少?解答: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3小时后行驶的总距离为
60^3 = 60 * 60 *60 = 216000公里。
4. 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有理数乘方的特殊情况,如0的正整数次方为0,0的零次方没有意义。
让学生思考并解释这些特殊情况的原因。
5. 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巩固他们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6. 总结归纳乘方的运算规律,强调在进行乘方运算时,要注意有理数的正负及零次方的特殊情况。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乘方的运算和解答乘方问题。
8. 下节课开始时进行乘方的复习和巩固,解答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教学资源:教材、习题册。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乘方运算的准确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批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乘方(1)
教学课题 1.6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
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思维方式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一方面能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3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方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由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索的精神以及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
拉面师傅制作拉面时,按对折、拉伸的步骤,重复多次,第1次拉1条,第2次拉2条,第3次拉4条,然后是8条、16条、32条…,一直拉了12次。
请帮拉面师傅计算一下这时共有多少条?
二、新课引入:
要想解决上面拉面师傅的问题,就得用一个新的运算方法来进行运算,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方”出示课题:
1.6 有理数的乘方。
三、讲授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来做一题练习:(出示多媒体课件)
1.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5cm,则它的面积为______平方厘米;
2 正方体的棱长为2cm 则它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那么,类似的有;5×5×5×5 =545×5×5×5×5=55
5×5ו••×5 =5n
n 个5
a ×a ×…×a ×a 记作 a n
n 个a
这种求n 个相同因式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乘方运算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a n 既表示n 个a 相乘,又表示n 个a 相乘的结果。
;
一个数的一次方,就是这个数的本身,1次方可省略不写,2次方又叫平方,3次方又叫立方。
随堂练习:(出示多媒体课件)
3.在-32
中,底数是____, 指数是____, 表示_____________
学生讨论后解答。
并提醒学生。
注: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一定要注意写书方法,要将底数括在括号内。
四、例题评析:
例1,计算:(1)(-4)3 (2)(-2)4
解:(1)(-4)3 =(-4)×(-4)×(-4)= _______
(2)(-2)4=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思考:例1的两个幂,底数都是负数,为什么这两个幂一个是正数而另一个是负数呢?是由什么数来确定它们的正负呢?
学生讨论得:当底数是负数时,幂的正负由指数确定,指数是偶数时,幂是正数;指数是奇数时,幂是负数。
因数
因数的个数
经讨论得出结论:(出示多媒体课件)
乘方运算的法则:非零有理数的乘方,将其绝对值乘方,
结果的符号规律是: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0的正数次方是0。
例2 计算
(1) -10+8 ÷ (-2)2-(-4) ×(-3);
(2) 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里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次序进行)。
五、随堂练习(课后练习)(P41):
让学生完成第41页练习2~4题。
2
第2题师生同共完成,第3、4题由学生举手板演。
教师巡视,并给个别学生辅导。
板演完成后并找学生订正。
解答:拉面师傅的问题。
六、谈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什么……
1.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和相关概念;幂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
2.乘方的有关运算。
3.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顺序。
七、作业布置:P43 习题1.6 第1题
八、板书设计:
1.6 有理数的乘方 1 a ×a ×…×a ×a=a n
n 个a
2
3乘方法则:实际就是有理数乘法法则。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恰当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了图片和文字并用,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容量。
⎦⎤
⎢⎣⎡--÷-+-⨯-41)
21(83()35()59(32因数
因数的个数
不足之处: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
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名字,虽然课堂上可以用手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