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寨不同海拔野生茶树的+EST-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est-ssr标记的西双版纳苦茶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est-ssr标记的西双版纳苦茶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2):167-171基于EST-SSR 标记的西双版纳苦茶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尚卫琼,李友勇,刘悦,段志芬,杨盛美,李慧,许燕,刘本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66201)摘要:丰富的遗传变异对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遗传改良进度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双版纳境内苦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应用28对SSR 引物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50份苦茶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2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为4.53;Shannon 信息指数在0.92~1.70,最小为SSR01位点(0.92),最大为SSR09位点(1.70),平均每个位点为1.25;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444~0.777,最小为SSR01位点(0.444),最大为SSR09位点(0.777),每个位点平均值为0.614。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0份供试材料分成4个大类和多个亚群,其中有2个大类只有2份资源材料,其余46份材料分布在另2个大类多个亚群中。

聚类结果与多态性信息含量和Shannon 信息指数分析结果一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结果可为西双版纳苦茶资源的育种和创新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苦茶;分子标记;EST-SSR ;西双版纳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0)02-0167-05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Bitter Tea Germplasm Resource in XishuangbannaBased on EST-SSR MarkersSHANG Weiqiong ,LI Youyong ,LIU Yue ,DUAN Zhifen ,YANG Shengmei ,LI Hui ,XU Yan ,LIU Benying(Institute of Tea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Tea Science ,Yunnan Tea Germplasm Resource Innov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Kunming 666201,China )Abstract :Abundant genetic vari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progress of crops.To know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germplasm resource in Xishuangbanna,50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resources were explored by using 28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127distinctive loci were detected with an average of 4.53,the Shannon information was range from 0.92to 1.70with an average of 1.25,the largest was the loci SSR09(1.70)and the smallest was the loci SSR01(0.92).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was range from 0.444to 0.777with an average of 0.614,the largest was the loci SSR09(0.777)and the smallest was the loci SSR01(0.444).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50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 4groups and subgroups,there were 2categories only 2resource materials,the remaining 46materials were distributed in two other large groups and many subgroups.The result of cluster analy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 and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all of these show high genetic diversity.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breeding and innovative utilization of bitter tea resources in Xishuangbanna.Key words :Camellia assamica var.;akucha ;molecular marker;EST-SSR;Xishuangbanna收稿日期:2019-06-13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青年项目)(2017FD206);云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018ZG009)作者简介:尚卫琼(1990-),女,云南屏边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研究工作。

利用EST-SSR分析江北茶区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利用EST-SSR分析江北茶区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利用EST-SSR分析江北茶区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姚明哲;刘振;陈亮;王新超;马春雷;梁月荣【期刊名称】《茶叶科学》【年(卷),期】2009(29)3【摘要】利用25对EST-SSR引物对江北茶区的45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25对引物共检测到83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等位位点3.3个,可鉴定的基因型为6个.引物的PIC值平均为0.61,扩增位点的观测杂合度高于期望杂合度.45份供试种质中可观测的等位位点平均为4.2个,有效等位位点为2.8个.等位位点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73,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1,Shannon信息指数为1.11.江北茶区主要省份间茶树种质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Gst=0.2),而基因流(Nm=3.9)较高.AMOVA分析显示,95.97%的变异发生于居群内.45份供试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2~0.89之间,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资源在亲缘关系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化.湖北、安徽和陕西三个主要省份茶树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048,其中陕西资源在亲缘关系上略远于湖北和安徽.【总页数】8页(P243-250)【作者】姚明哲;刘振;陈亮;王新超;马春雷;梁月荣【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9;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Q311【相关文献】1.基于EST-SSR的陕西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J], 陈熙;李佼;张羽;张颜青;徐凯明2.利用ISSR和EST-SSR标记分析茶树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J], 刘本英;孙雪梅;李友勇;唐一春;贺巍;汪云刚;王平盛3.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 [J], 周炎花;乔小燕;马春雷;乔婷婷;金基强;姚明哲;陈亮4.基于EST-SSR的西南茶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J], 刘振;王新超;赵丽萍;姚明哲;王平盛;许玫;唐一春;陈亮5.EST-SSR分析云南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J], 刘本英;李友勇;孙雪梅;王丽鸳;贺巍;成浩;汪云刚;王平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刘青】,赵德刚12,赵懿琛1(•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茶学院,贵阳550025;2.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贵阳分中心/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阳550006)摘要为了解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45份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共筛选得到15条多态性好、可重复、扩增清晰的引物,利用筛选到的引物对供试的古茶树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结果表明,15条引物共扩增出11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10条,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437%。

利用Popgcne32软件计算145份古茶树材料的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45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 e)为1.5293,平均Nci's遗传多样性指数(H e)为0.3126,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J)为0.712,遗传一致度为0.4483-0.9655。

采用NTSYS-pc2.1软件构建UPGMA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72时,将145份供试古茶树材料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形态学聚类结果相符。

该研究为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古茶树;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DOI编码:10.16590/ki.10014705.2021.5.07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705(2021)05-0007-08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by ISSR Markers forGermplasm Resources of Ancient Tea TreeLIU Qing1,ZHAO Degang1,,ZHAO Yichen1(1.Th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Germplasm Innovation inMountainous Region(Ministry of Education)/Guizhou University/Guizhou Key laboratory ofAgricultural Biological Engineering/College of Life Sciences,College of Tea Science,Guiyang550025,China;2.Guiyang Branch Center for DUS Testing of New Plant.Varieties of the Ministry ofAgriculture of China/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Guiyang550006,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ncient,tea trees in Sui Autonomous County of Sandu of Guizhou province,the I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145ancient,tea trees.And,the results showed a total of15primers with good poly­morphism,repeatability and clear amplification were screened from100ISSR universal primers.The selectedprimerswereusedtoamplifythegenomicDNAofthetestedancientteatrees.Meanwhile,a total of116bands were amplified by15primers,of which110werepolymorphic,andtheaverage ratio of polymorphic bands was94.37%.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Na),the average 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Ne)and the average Nei"s genetic diversity(He)were1.9457,1.5293and0.3126 respectively for145ancient tea trees calculated by Popgene32.The average Shannon information diversity index(I)was0.712,and the genetic consistency ranged from0.483to0.655.Further,收稿日期2020-01-19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植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开放课题基金自主项目“三都古茶树种植资源普查鉴定及利用研究”资助。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
周 萌 ,李友 勇 , 孙 雪梅 , 王 家金 , 谢 瑾 , 成 浩 ,汪云 刚 ,刘本英
( 1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 叶研究所/ 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 工程研究 中心 , 云南勐海 6 6 6 2 0 1
2 . 中国农业科学 院茶 叶研究所 , 浙江杭州 3 1 0 0 0 8 )
备用 。
1 . 3 S S R 引物
生茶树资源中 , 不乏有优质或性状特异 的资源 , 无疑是 品种选 育的最佳材料 , 可用 于资 源创新 。另一方面 , 随着科学技术 的
不断进步 , 一些野生茶树在茶树的分类 、 演化 、 育种等方面均具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E S T—S S R是基于 E S T序列或 c D N A数
据开发 的异种分子标记 。他来 自于功能 基因 , 除具 备 S S R标 记的优点外 , 从E S T数据库中获得 S S R建立 E S T— S S R标记经 济、 且通用性高 , 还具有引物开发成本低、 可直接反映骨干功能
在姜燕华 使用 的引物 中选用多态性高 、 条带清晰的 2 7
A1 6 6、 A1 6 8、 A1 72、 A1 9 3、 A21 1、 A21 3。
基 因的多样性等特点” 。由于该技术具有简便 、 快速 、 稳 定性
高和等位基 因多样性高等特点 , 在基因组研究中作为一种主要
1 . 4 P C R扩 增 和 产 物检 测
的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图谱 的构建 、 遗传多样
对引物 , 由上海 生工 生 物工 程有 限公 司合成 , 编号 为 : A 1 8 、
A3 5 A41 A44、 A4 7 A5 3 A5 4 A5 5 A58 A1 07 A1 3 A 1 1 4

贵州茶树地方品种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贵州茶树地方品种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At g' h re hj nes , 0 2 2 ( ) 86-8 1 c A r u ua ea gni 2 1 ,4 5 :3 a i c Z i s 4
ht:/ w .jyb c t / w w z x .n p n
牛素贞 , 刘玉倩 , 杨锦标 , .贵州茶树地方 品种 的 E T SR遗传 多样性分析 [ ] 浙江农业学报 ,0 22 ( ) 86—8 1 等 S —S J. 2 1 ,4 5 :3 4.
中 图分 类 号 : 7 . S5 1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12 (0 2 0 0 3 0 10 5 4 2 1 ) 5— 86— 6
An l ss o e tc d v r iy o e a r c e o c si Gu z u T- SR a ke s a y i f g ne i i e st ft a l nd a e r s ur e n iho by ES S m r r
2 9 EST— S m ake s A oa f1 ll swe e i n i e t n a e a e o 58 a lls p rma k r Th v r g S R r r . tt lo 04 a e e r de tf d wih a v rg f3. lee e r e . l i ea eae
Maa e et f c o aI ut eep et G ii 5 3 0 C i ) ngm n i e fT s D vl m n, u n 5 1 0 , hn O e n r d y o dg a
Ab ta t w ny f e ta ln r c o Gu z o rv n e sw l a h e e eo e u t a e we ea ay e y s r c :T e t — v d a e f m ih u p o i c ,a e l st re d v lp d c l v rta, r n l z d b i e a r i

广西部分地区野生茶树遗传关系EST-SSR标记分析

广西部分地区野生茶树遗传关系EST-SSR标记分析

广西部分地区野生茶树遗传关系EST-SSR 标记分析作者:黄寿辉温立香彭静茹张芬来源:《广西植物》2019年第06期摘要:为了明确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该研究从广西的宁明县、金秀县、苍梧县收集到14份地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17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作为参照,采用EST-SSR 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这三个地方野生茶树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广西地方茶树自身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表明:1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53个,其中多态性位点为60个,多态性比率达88.2%。

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2、0.55和0.97。

PIC值在0.23~0.74之间,平均为0.52,多态性较好。

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之間,平均值为0.71,31份供试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分为5组群,76%参照品种聚在A组群,而广西本地的野生茶树资源则主要分布在B、C、D、E组群。

利用该研究中的4对核心引物即可将31份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挑选其中10个多态性较好的等位位点进行编码,构建31份供试种质的DNA分子指纹图谱。

这表明广西野生茶树资源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宽、多样性非常丰富,可作为茶树育种的亲本或开展茶树功能基因研究的材料。

关键词:野生茶树,种质资源, EST-SSR,遗传多样性, DNA分子指纹图谱,广西中图分类号:Q941, 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142(2019)06-0821-10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wild 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inGuangxi, fourteen local wild 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collected from Ningming County,Jinxiu County and Cangwu County, Guangxi. Taking seventeen state-level tea cultivars as reference, and adopting EST-SSR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wild tea trees and the state-level tea cultivars in three places of Guangxi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local tea trees in Guangxi.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68 alleles were detected in fifteen pairs of SSR primers, and each primer could amplify 4.53 by average, of which polymorphic site were 60, and the polymorphic ratio was 88.2%. The averag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averag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and average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 were 0.42, 0.55, and 0.97 respectively. The PIC value was between 0.23-0.74 with an average of 0.52, and the polymorphism was good.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was between 0.53 and 0.9,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71. The test material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t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71, among which 76% reference warietics were clustered in Group A, while the local wild tea tree resources in Guangxi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B, C, D and E groups. By using the four pairs of core primers in this study, 31 test materials could be completely distinguished. Ten allelic sites with good polymorphisms were selected for coding, and 31 DNA fingerprints of the tested germplasm were constructed.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great 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ild tea trees in Guangxi and the state-level tea cultivars. The wild tea tree resources in Guangxi has distant genetic relationship, wide genetic basis and rich diversity, and can be used as the parent for tea tree breeding or materials for studying tea tree functional genes.Key words:wild 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EST-SSR, genetic diversity, DNA molecular fingerprint, Guangxi茶树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功能基因挖掘等研究的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种质资源丰富与否与新品种选育成功率有着紧密的联系(周萌等,2013)。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参 照 刘 振 等 [17] 的 反 应 体 系 及 反 应 程 序 。 对 扩 增 产 物 用 10% 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在 MGV-210-33 型电泳仪 (C.B.S. Scientific Company, Inc., USA)上进行电泳 , 电压 170 V, 时间 120 min, 参照 Wilkinson 的方法银染显色 [13] 。用 Flurochem 型凝胶成像仪 (Alpha Innotech Corporation, San Leandro, CA, USA)拍照记录。 1.5 数据处理 采用人工读带的方法 , 将电泳图上可重复的、 清晰的
种中选取 91 个单株 , 用 SSR 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 , 探讨了抽样群体样本量、SSR 引物 等位基因数影响茶树地方品种的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 样本量对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 性参数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当样本量达到 15 个单株时 , 各遗传参数值趋于稳定 ; SSR 引物等位基因数对茶树地方 品种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的影响很大 , 而且达到总体遗传多样性 90%所需的样本量也很不一样。当 SSR 引物等位基 因数为 5 时 , 24 个茶树单株才能达到茶树地方品种总体 90%以上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 评价和采用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 SSR 标记 ; 茶树地方品种 ; 遗传多样性 ; 取样策略
用 SSR 分子标
记对日本京都的 8 个茶树地方品种内及品种间的遗传变 异进行了分析 , 结果表明在品种 (系 )中检测到的 SSR 平均 等位基因数高于地方品种内检测到的位点数。 而茶树地方 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尚未见报道。 微 卫 星 (microsatellite), 也 称 简 单 重 复 序 列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是一类由 2~6 个核苷酸为重复单 元组成的简单重复序列。 Powell 等 [11]对 SSR 的优点做了 很好的综述 , 如共显性、多态性相对丰富、基因组覆盖较 多等。由于该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稳定性高和等位基因 多样性高等特点 , 在基因组研究中作为一种主要的分子 标记技术 , 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 遗传多样 性分析和系统学研究 [12-13]。 本研究以浙江省地方品种龙井种为研究材料 , 从西 湖龙井种居群中选取 91 个个体进行 SSR 分子标记 , 采用 计算机模拟方法对茶树地方品种的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 随抽样群体样本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 , 为评价茶 树有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采用合理的保护取样策略提供 科学依据。

浙江省茶树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EST-SSR分析

浙江省茶树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EST-SSR分析
乔婷婷 马春雷 周 炎花 姚 明哲 刘 饶 陈 亮


中国农业 科学 院茶 叶研究 所茶树 资源与 改 良研究 中心 ,国家茶树 改 良中心, 江杭州 3 0 0 浙 10 8
摘 要:以茶树 品种龙井 ,拼接后得 到 3 8 对其进 行 S R搜索, 检测 到 57 S R位 点, 布于 5 0 s 9 b S 共 7个 S 分 0 条茶树幼 根 E T中, 中含有 S 其
E TS R的序列 占 t . %,平均每 39 b出现一 个 S R。 用 Pi r rmi .,对含 有 S R 的 E T设计 引物 4 6 S -S 43 6 . k 7 S 利 r e e 50 me p r S S 1 对 ,通过退 火温度 和多态性筛选 ,确定 可用的 引物及其最 佳退火 温度,并从 筛到 的引物 中选 取 6 3对及 1对 已发表引 物 作为核心 引物,对 浙江省茶树 地方 品种 和选育 品种进行 遗传多样 性和遗传 结构分 析 。 果显示, 4对引物均在 供试 结 6 材 料 中表现 出多态性 ,共检测 到 2 2个 等位位点 ,平均每 对引物 36个 ;每对引 物可鉴定 的基 因型为 2 1 3 . 3个 ,平均 43个 。 试材料 多态性信 息量(I 介于 00 ~ . , 均 04 ;扩增 位点 的观测杂合度 平均 为 04 ,期 望杂合度 平均 . 供 PC) . 08 平 2 4 .4 . 4
QI igT n , u — e , H a . a Y n — h , I o a dCH N L a g AO Tn . ig MACh nL i Z OU Y nHu , AO MigZ e L U Ra , n E i n
Re e r h Ce trf rT a Ge mp a m n mp o e n , a Re e r h I s t e Ch n s a e fAg i u t r lS in e s a c n e o e r l s a d I r v me t T s a c n tut , i e e Ac d my o rc l a c e c s/Na i n lCe t rf rT a e i u to a n e o e

94个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94个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94个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杨军;王让剑;孔祥瑞;郑国华;邱陈华【期刊名称】《茶叶学报》【年(卷),期】2018(059)004【摘要】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分类,利用17对SSR对94个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6个自然杂交后代群体的亲缘关系分为3种类型,第1种茗科1号(金观音)、金牡丹、悦茗香和白鸡冠的自然杂交后代群体与其亲本关系密切;第2种福云6号自然杂交后代群体分别与福云6号和乌龙茶资源亲缘关系较近;第3种紫玫瑰自然杂交后代群体未与紫玫瑰聚类在一起;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群体遗传多态性最高,分别与肉桂和矮脚乌龙亲缘关系较近。

群体结构分析表明,94个茶树种质资源分为3类群,分别为闽南高香资源类群属性、闽北乌龙茶种质资源类群属性、乌龙茶与绿茶种质资源混合类群属性。

【总页数】7页(P186-192)【作者】杨军;王让剑;孔祥瑞;郑国华;邱陈华【作者单位】[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福安355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相关文献】1.30份四川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J], 席春奕;唐茜;吴永胜;许静逸;陈惠;吴琦2.武夷山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J], 叶江华;罗盛财;王海斌;刘宝顺;周建文;晁倩林;曹士先;贾小丽3.94个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J], 杨军;王让剑;孔祥瑞;郑国华;邱陈华4.浙江开化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J], 余书平; 徐礼羿; 吴荣梅; 王丽鸳; 吴立赟; 韦康; 成浩; 汪永奇5.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J], 张丽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王春梅2陈叙生1曾旭1叶玉龙1刘跃云1(1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2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摘要:本文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及保存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种标记手段方面,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归纳概述,旨在为茶树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标记1前言1.1背景现状我国种茶历史悠久,茶区分布辽阔,地跨暖温带、亚热带、边缘热带。

西自东经94O的西藏自治区米林,东至东经122O的台湾省东岸,南起北纬18O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O的山东荣城。

经过人工培育以及复杂的自然条件的影响,现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树种质资源。

世界山茶科植物约有23属380多种,我国就有15属260多种。

据俞德浚研究报道,早在1951年茶属全世界已发现约100--15种,我国西南地区就有60多种。

丰富的茶树资源有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且有性状独特、多种多样的野生茶树,种类琳琅满目。

Harbime J.B指出,大茶树是一个巨大基因库,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分类等,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各类型茶树的系统比较研究,王平盛、虞富莲等发现在形态特征、遗传基础等方面茶树由野生型到栽培型都发生了连续的、渐进的变化,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我国茶树圃现已保存茶树种质的类型包括野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遗传材料和其他各类的茶树资源。

野生资源是非人工栽培的茶树,不包括荒芜的栽培茶树。

地方品种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产上长期栽培的农家品种,包括有性系和无性系两类。

选育品种是采用单株选择、人工杂交或诱变等育种法选育,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机构或鉴定。

品系是采用单株选择、人工杂交或诱变等育种选育,并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已进行过品系比较试验而未进行品种区域性试验的株系。

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

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
第4 7卷 第 3期
2011 3 月 年




Vo . 1 47. . No 3 M a .. 1 r 201
SCI ENTI A
S LVAE I
S NI I CAE
广西茶树地方 品种遗传多样性 和 遗传结构 的 E TS R分析 水 S —S
周 炎 花 乔 小 燕 马 春 雷 乔婷 婷 金基 强 姚 明哲 陈 亮
dvri ( 8 ) w s fu d wti o uain , ol % w sb t en p p lt n f C snni a d C s es a. ies y 9 % t a o n i n p p lt s ny 2 h o a ew e o uai so . ies n . i ni vr o s n s
结 构 , 检 测 到 22个 等 位基 因 , 对 引物 检 测 到 2—7个 , 均 3 8 共 3 每 平 .8个 。群 体 的观 测 杂 合 度 ( ) 化 范 围 为 0 0 变 .2 ( M19 一 . 2 T 8 ) 平 均 为 0 3 ; 望 杂 合 度 ( 的变 化 范 围为 0 1 ( M14 M17 ~ .3 T 8 ) T 4 ) 0 9 ( M16 , .7 期 H) . 3 T 4 ,T 4 ) 0 7 ( M19 ,
p b l a.I s s g e t d t a e o s i b e d n c u r d wi i h r u s a h wn b h o fi in f i b e d n u ii mb t wa u g se h t s r u n r e i g o c r e t n t e g o p s s o y t e c e f e t o n r e i g i h c

不同来源地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不同来源地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不同来源地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作者:冯花,王飞权,陈荣冰,张渤,庄晓芸,刘梦娜,曾紫青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第10期摘要:为了对不同来源地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来自福建、广东、台湾的72份茶树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7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72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变异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30,其中数量性状(1.82)大于质量性状(0.94),以梗粗的最大(2.15);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17.86%,以百芽重的最大(29.21%),其次是发芽密度(23.46%)。

相关性分析发现多个数量性状间的关系复杂,有22对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8对达显著水平(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份茶树种质在遗传距离为16时被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间的主要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形态特征和进化类型各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10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代表了27项表型性状76.04%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大小,筛选出综合得分前5的茶树种质可在茶叶新产品开发、茶树育种等方面加以利用。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狀;遗传多样性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Phenotypic Characters of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from Different OriginsFENG Hua, WANG Feiquan*, CHEN Rongbing*, ZHANG Bo, ZHUANG Xiaoyun,LIU Mengna, ZENG ZiqingCollege of Tea and Food Science, Wuyi University / Tea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Fujian 354300,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72 kinds of germplasm resources from Fujian, Guangdong and Taiwa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27 phenotypic character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sed. The 72 tea germplasms were rich in hereditary variability. The average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H′) was 1.30 while the index of stem thick of tea was the biggest (2.15), and among them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 (1.8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qualitative character (0.94).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 was 17.86% while the biggest was the hundred–bud weight (29.21%), followed by the index of germination density (23.46%). Beside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ple quantitative traits was complex. The correlation of 22 pairs of characters reach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P˂0.01), and that for 8 pairs of characters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P˂0.05).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72 germplasm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when the genetic distance was 16, the main characters of ea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e variou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evolutionary types were differ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number of the first 10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greater than 1, which representing 76.04% information of 27 phenotypic characters. The top five germplasm were selected, which could be used in the new products development, tea breeding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ea and the breeding of new cultivars.Keywords: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phenotypic character; genetic diversity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1.10.003福建、广东和台湾是中国乌龙茶的传统主产区[1]。

茶树杂交F1真假杂种的SSR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茶树杂交F1真假杂种的SSR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1,22 ( 3 ): 748-757Journal o 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DOI: 10.13430/ki.j pgr.20200919002茶树杂交F i真假杂种的SSR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雷雨,段继华,黄飞毅,康彦凯,罗意,陈宇宏,丁玎,姚利娜,董丽娟,李赛君(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农业部湖南茶树及茶叶观测试验站/湖南省茶树品种与种苗_丨'.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125 )摘要:利用EST-S S R分子标记对以福鼎大白茶和安徽丨号为母木,保靖黄金茶1号为父本的2个杂交F,进行真假杂种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的48株F1中共鉴定出真杂种41株,杂种率为85.42%,以安徽 1号为母本的44个F,中共鉴定出真杂种35株,杂种率79.55%,筛选出的17对S S R引物在2个杂交群体中共享等位基因41个,平均含有2.82(福鼎大白茶)和2.71(安徽1号)个,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态性,2个杂交F,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差别不大,你/、/办、//〇、/平均值分别为0.56、0.43、0.78、0.93(福鼎大白茶><保靖黄金茶1号)和0.55、0.43、0.75、0.90(安徽 1号x保靖黄金茶1号)_福鼎大白茶x保靖黄金茶1号和安徽1号x保靖黄金茶1号杂交F,中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 度分别在0.44〜0.90和0.48~0.95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 PG M A进行聚类,2个杂交群体分别 在相似系数为0.60和0.64处分为3大类:2个杂交子代各先聚为一类,然后再与母本聚为一类,最后与父本聚为一类,说明这 2个杂交F,具有偏母本遗传倾向该研究表明EST-S S R可应用于茶树真假杂种的鉴定:关键词:茶树;SSR;杂种鉴定;遗传多样性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Tea F,Hybrids Based on SSR MarkersLEI Y u,D U A N J i-hua,H U A N G Fei-yi,K A N G Yan-kai,L U O Yi,C H E N Yu-hong,DING Ding,Y A O Li-na,D O N G Li-juan,LI Sai-jun(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Academy o f A griculture Sciences/National Center f o r Tea Improvement, Hunan Branch/ Hunan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Station o f Tea Plant and Tea Processing,Ministry o f A griculture/Hun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 or Tea Variety and Seedling, Changsha 410125 )Abstract:EST-SSR molecular markers were used t o identify the hybrids of two F,crosses,which was derived from the variety Fuding Dabaicha and Anhui 1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Baojing Huangjincha 1as the male parent,followed by a genetic diversity.The r e s u l t s showed t h a t41 (85.42% )of48 progenies from Fuding Dabaicha were ide n t i f i e d t o be true F,hybrids,while among35 s t r a i n s(79.55% )of44 plants from Anhui 1were true hybrids.Genetic analysis using 17 pairs of SSR primers revealed41 a l l e l e s i n the two hybrid populations with an average of2.82 (Fuding Dabaicha)and 2.71 (Anhui 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parameters of the two hybrid F,populations were detected.The mean values of Nei,He,H o,I were 0.56, 0.43,0.78, 0.93 (Fuding Dabaicha)and 0.55,0.43,0.75,0.90 (Anhui 1 ) ,respectively.The variation range of收稿日期:2020-09-19 修回日期:2020-10-15 网络出版日期:2020-1丨-04URL: /10.13430/ki.jpgr.20200919002第一作者研究方向为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E-mail:*****************通信作者:李赛君,研究方向为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E-mail:****************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J3268 );中央引导地方资金(2019XF5041 );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020CX035 )Foundation projects: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 2018JJ3268 ) , Central Guidance Local Funds( 2019XF5041 ),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am (2020CX035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i n F,hybrid of Fuding Dabaicha x Baojing Huangjincha 1and Anhui 1x Baojing Huangjincha 1was between 0.44-0.90 and 0.48-0.95 respectively.The cluster analysis using U P G M A showed t h a t two hybrid populations were divided i n t o three groups when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was 0.60 and 0.64 respectively.The progenies were clustered together and represented a higher genetic similarity with respective female parents than the male parent.Collectively,t h i s study reported an example on the genetic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f tea hybrids using EST-SSR markers.Key words:tea;S S R;hybrid identification;genetic diversity3期 雷雨等:茶树杂交F,真假杂种的S S R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749茶[Ca膨///a幻從治(L.)O.Ktze.]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不同海拔对川西地区巨菌草生长性状的影响

不同海拔对川西地区巨菌草生长性状的影响

巨菌草(Cenchrus fungigraminus )是禾本科蒺藜草属(Cenchrus )一种适应性强、繁殖快的多年生植物,具有产量高、不具生物入侵风险等特点,原产于北非的典型C 4植物,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生长[1-2]。

不同海拔地区,温度、湿度、水分和光照等存在着明显的变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3]。

目前,关于不同海拔引种巨菌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贵州等地[4],还未见到对川西不同海拔引种巨菌草的研究报道。

甘孜州是川西中高海拔山地区域的典型代表,州内地形复杂,以高山深谷为主,平均海拔3500m ,大渡河流域最低,海拔落差最高达6000m 以上[5],由于甘孜州特殊的地理、气候等原因,土壤养分弱、土质差、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6],且草地“三化”(草地板结化、鼠虫害化、荒漠化)严重,草场产草能力逐年降低,生态问题逐渐突显,严重影响了甘孜州畜牧业的发展[7],因而在中高海拔地区引种巨菌草十分必要。

试验以甘孜州中高海拔山地引种巨菌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低海拔峡谷引种的巨菌草为对照,探究解决以下问题:巨菌草在川西中高海拔山地能否正常生长;若能生长,在川西中高海拔山地的巨菌草生长性状表现如何;两种海拔(中高海拔、低海拔)下巨菌草农艺性状的比较;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巨菌草在川西中高、低海拔山地农艺性状差异比较。

这对甘孜州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为巨菌草推广至川西更高海拔地区种植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镇林科所(低海拔1383m )与康定市鱼通镇雄居山(中高海拔2164m ),不同海拔试验地分别在5月、7月2次种植巨菌草。

通过田间试验对2种海拔下巨菌草生长状况进行比较,试验点基本情况详见表1。

在引种栽培巨菌草前,采集2个试验点的土壤样品,利用3点取样法选择等边三角形的3个点,每个点在土层深度5、10、15、20cm 位置各取1份土样,共12份土样,对采集土样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分析(见表2)。

茶乡神韵2

茶乡神韵2

茶乡神韵镇沅县直属小学陈灵仙在气势磅礴的哀牢山与无量山中段,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有着享誉世界的千年古茶树王;这里有历史悠久的茶山;这里有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居住着神秘的苦聪人;这里有世界上储量最大最丰富的金矿,这就是我的家乡——有“绿海金山”“茶树王之乡”美称的镇沅。

在这里—镇沅九甲乡千家寨,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古茶树。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全世界目前所发现面积最大、最原始、最完整、以茶树为优势树种的植物群落。

在这个群落中,最有名的就要数这棵千年古茶树王。

它生长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茫茫丛林之中,大茶树所在地海拔2450米,乔木树型,树姿直立,树高25.6米,树干胸围2.82米,树幅22×20米,基部干径1.12米,叶片平均大小14×5.8厘米,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

花冠大,平均直径5.7×5.6厘米,花瓣白色,每朵茶花12—15瓣。

茶叶肥壮匀嫩,叶质黑润、茶香回甜浓厚,是研究世界野生茶树生长的活化石。

1996年月11月经国家、省地专家组考察论证树龄2700年,2001年4月上海基尼斯总部易德先生专程到镇沅为此茶树颁发“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树我县不仅有世界闻名的古茶树王,还有着令人神往的古茶山。

振太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无量山西坡的镇沅县振太镇山街、抬头、界牌、兴隆、塘房、文怕、长安、小寨、黄梨村等地。

古茶山面积约883hm2,古茶山中有较多保存完好大小不等,成片的栽培型古茶园,代表品种有台头村后山古茶,山街村打笋山古茶,外村古茶,庐山古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街村21个小组均有保存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树园。

全村分布面积1600亩,其中打笋山、小庐山、外村组的古茶园集中、连片成林分布,大约在18世纪初种植,分布密度大,有规则的株行距,树体大小均匀,茶叶品质较好。

勐大古茶山:主要分布在镇沅县勐大镇的大井、文况、文蒙、文开、文卜、白水、马台、大山等村,古茶山面积约252hm2,呈块状零星分布。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王丽鸳;姜燕华;段云裳;成浩;周健;曾建明;韦康【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10(36)12【摘要】正确评价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有效保护和利用茶树地方品种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从西湖龙井群体种中选取91个单株,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探讨了抽样群体样本量、SSR引物等位基因数影响茶树地方品种的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样本量对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样本量达到15个单株时,各遗传参数值趋于稳定;SSR引物等位基因数对茶树地方品种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的影响很大,而且达到总体遗传多样性90%所需的样本量也很不一样.当SSR引物等位基因数为5时,24个茶树单株才能达到茶树地方品种总体90%以上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评价和采用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总页数】5页(P2191-2195)【作者】王丽鸳;姜燕华;段云裳;成浩;周健;曾建明;韦康【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云南茶树地方品种与野生茶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J], 孙雪梅;赵才美;李友勇;程在全;尚卫琼;杨盛美;杨兴荣;矣兵;刘本英2.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国内外黍稷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J], 连帅;陆平;乔治军;张琦;张茜;刘敏轩;王瑞云3.贵州茶树地方品种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J], 牛素贞;刘玉倩;杨锦标;樊卫国4.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 [J], 周炎花;乔小燕;马春雷;乔婷婷;金基强;姚明哲;陈亮5.我国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英文) [J], 姚启伦;杨克诚;潘光堂;荣廷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doc

2019年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doc

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北纬24°7′东径101°14′,海拔2100—2500米高度范围。

千家寨古茶树群落总面积达28747.5亩,分布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保护面积最大、植被最完整的中亚热带中山湿性阔叶林。

野生古茶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全世界目前所发现面积最大、最原始、最完整、以茶树为优势树种的植物群落。

在这个群落中,有第三纪遗传演化而来的亲缘、近缘植物如壳斗科、木兰科、山茶科等植物群。

主要分布在千家寨范围的上坝、古炮台、大空树、大吊水(瀑布)头、小吊水、大明山等处。

九甲乡和平村群众很早就知道千家寨有野生茶树,每年春季都有一些人进山采摘野生茶加工自用或出售。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九甲乡政府组织人员在千家寨一带勘测拟建设水库和电站,才发现有大片古茶树。

(古茶树群落图片1—2幅)1983年春,和平村大黑箐社社员罗忠祥在小吊水头发现了2号古茶王树,县茶叶站负责人杨钊得知后,实地查看了这棵树,并奖给罗忠祥200元人民币。

后思茅地委宣传部对2号茶王树进行了电视摄像和摄影。

千家寨有野生古茶树的消息在各种媒体上广为传播。

1991年春,大黑箐社的村民罗忠甲、罗忠生两兄弟在千家寨上坝发现1号野生古茶树王,媒体再次注焦千家寨,这里发现最大,最老的野生古茶树的消息一时轰动全世界。

1996年11月12日至17日,中共思茅地委、地区行政公署、思茅地区茶叶学会、镇沅县委、县人民政府在镇沅召开了“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会。

”应邀参加论证会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思茅地区行署对外经济贸易局、云南茶叶机械总厂、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思茅农业学校、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的专家、科技工作者共10人,到古茶树群落主要分布点千家寨上坝,和小吊水头进行为期三天的现场考察,采取实地观察、测量、取样、访问、采集标本,并对周围生态环境,植物状况作了调查。

千家寨:守护哀牢山上的“活化石”

千家寨:守护哀牢山上的“活化石”

千家寨:守护哀牢山上的“活化石”
曾永会;秦科;李拥军;陈保霖
【期刊名称】《致富天地》
【年(卷),期】2022()8
【摘要】"深闺"里的古茶林跨过奔腾的嘟噜河,穿越原始森林,跋山涉水数十公里,才能一探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因主要分布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千家寨片区而得名,总面积达2.8万余亩,涉及九甲镇和者东镇区域。

据统计,胸径在3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有3411株。

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中期,九甲乡(现九甲镇)政府组织人员在千家寨一带勘测拟建设水库和电站时。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曾永会;秦科;李拥军;陈保霖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
【相关文献】
1.元阳梯田哀牢山上的梦幻天梯
2.明月山上的"活化石"--桫椤
3.哀牢山上的长龙宴
4.世界茶王——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纪实
5.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意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渝地方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

川、渝地方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

川、渝地方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姚明哲;马春雷;金基强;马建强;陈亮【期刊名称】《茶叶科学》【年(卷),期】2012(32)5【摘要】利用自主开发的EST-SSR标记分析了四川(川)和重庆(渝)的90份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84对EST-SSR引物在供试样本中共扩增出275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可鉴定3.3个等位位点,平均位点杂合度为0.33.90份地方品种的平均基因多样性(H)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62、0.407.比较分析表明,重庆地方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四川,川、渝南部(Lat.<N30°)地方茶树品种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北部( Lat.≥N32°).基于数学模型和Nei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均表明,川、渝茶树地方品种在群体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表明其可能具有不同的演化和传播途径.%Ninety local tea landraces collected from Sichuan and Chongqing provinces were used to analyz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84 EST-SSR markers. A total of 275 alleles were amplified, with an average of 3.3 alleles and 0.33 of heterozygosity per locus. The mean gene diversity (H) and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were estimated to be 0.462 and 0.407, respectively, among 90 tested accessions. Th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local tea landraces in Chongq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ichuan. And comparing to tea landraces from north part (Lat.≥N32°), the genetic diversity was significant higher in the southern part (Lat.<N30°)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 Meanwhile,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difference between Sichuan and Chongqing populations according to clustering analysis based on either statistics model or Nei' genetic distance. It indicated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local tea landraces might be different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总页数】7页(P419-425)【作者】姚明哲;马春雷;金基强;马建强;陈亮【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S330【相关文献】1.基于EST-SSR的64个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J], 杨军;王让剑;孔祥瑞;郑国华;苏峰2.浙江省茶树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EST-SSR分析 [J], 乔婷婷;马春雷;周炎花;姚明哲;刘饶;陈亮3.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 [J], 周炎花;乔小燕;马春雷;乔婷婷;金基强;姚明哲;陈亮4.利用InDel标记解析中国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J], 刘宇;单世华;李春娟;石大川;闫彩霞;赵小波;孔青;孙全喜;苑翠玲;王娟5.32份茶树地方群体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J], 李长乐;郭飞;倪德江;葛悦;闫美琳;李慧;林青青;王璞;赵华;王明乐;王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

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

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
王平盛;虞富莲
【期刊名称】《茶叶科学》
【年(卷),期】2002(022)002
【摘要】野生大茶树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本文就野生大茶树在中国的分布区域、类型、特征特性、在研究茶树演化分类及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和大茶树的保护作了阐述和展望.
【总页数】5页(P105-108,134)
【作者】王平盛;虞富莲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S324
【相关文献】
1.基于SSR标记的四川移栽野生大茶树的遗传多样性 [J], 刘冠群;谭礼强;吴祠平;李晓松;胡灿;胡尧;唐茜
2.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其保护研究 [J], 唐一春;杨盛美;季鹏章;汪云刚;宋维希;李矣兵;马玲
3.重庆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利用价值与保护浅见 [J], 王鲽;王敏;王守生
4.云南野生茶树的地理分布及形态多样性 [J], 孙雪梅;黄玫;刘本英;李友勇;宋维希;马玲;汪云刚;王平盛
5.云南省普洱市野生茶树地理分布和多样性 [J], 宋维希;李荣福;刘本英;王平盛;马玲;孙承冕;段志芬;矣兵;周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 信息指数(I)和 Nei 基因多样性(He)分别为 1.33 和 0.66,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
性;千家寨不同海拔梯度上野生茶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差异,且随着海拔梯度的递增,居群的 2 100 m 处达到最大值;野生茶树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 1.84,群体 分化系数(Fst)为 0.12,且基于 AMOVA 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有 16.32%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表明野生茶树群 体间属于中度分化,且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野生茶树本身的遗传特性和不同海拔居群所处生境的异质
Altitude in Qianjiazhai
HUANG Xiaoxia, TANG Tan, JIANG Yonglei, FENG Chengcheng, CHENG Xiaomao*
Facul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及试验材料的采集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千家寨 风景区内,地处北纬 24°7′,东经 101°14′,是
哀 牢 山 国 家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的 核 心 区 域 [14]。 野 生茶树群落分布在以千家寨为中心的原始森 林中,海拔在 1 800~2 500 m。此处的野生茶 树群落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面积最大, 保存最完整,并且以野生茶树为优势树种 的 植 物 群 落 [15]。 该 境内 地形复杂,海拔在 1 002~3 165.9 m 之间,其生态因子在这种巨 大的海拔梯度下差异较大。这里年平均气温 为 10~12℃,降水量 1 500 mm 以上,无霜期 4~10 月,属于中亚热带北缘气候区,其植被 呈现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山地垂直带植 被类型[14]。
青 FF,0.105 g 溴酚蓝,0.04 g NaOH),4℃ 放置备用。
用 6%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扩 增 产 物 , 并 参 照 程 小 毛 等 [17]的 方 法 进 行 影 染显色,最后放在灯箱上拍照记录。
表 1 5 对 EST-SSR 引物的信息 Table 1 Information of 5 EST-SSR primer pairs tested
F:CCATTATGCAACAATTTTCTC
S19
(TC)n
54.93 R:GAAGTGGGTAAAGTGACAATG
13
26
150
F:TGCCCCTAATTTTCTATCTTT
S59
(AG)n
55.79
R:GGGAAATTGCTTACTCTCATT
16
32
149
F:GAGGTAATAGTTTGCACCTC
4期
黄晓霞,等:千家寨不同海拔野生茶树的 EST-SSR 遗传多样性研究
349
( Applied Biosystems ) 上 进 行 。 反 应 程 序 为:94℃预变性 3 min;94℃变性 30 s,56℃ 复性 1 min,72℃延伸 90 s,40 个循环;72℃ 延伸 5 min。在扩增产物中加入等体积的上样 缓冲液(200 mL 98%甲酰胺,0.105 g 二甲苯
一个物种的形成及区域内的稳定存在与 这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有着密切
的关系,遗传结构的空间分布能够反映生态 适应进化、环境的变迁和自然选择效应[1]。遗
收稿日期:2015-01-13
修订日期:2015-03-17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31100292 ) 、 西 南 林 业 大 学 科 研 启 动 金 项 目 ( 110909) 、 云 南 省 省 级 重 点 学 科 园 林 植 物
引物编号 重复基元 引物序列(5′-3′)
退火温度/℃
重复次数 引物长度/bp 目的片段大小
Primer code Repeat motif Primer sequences(5′-3′)
Annealing temperature Repetitions Primer length Size range/bp
S95
(CAG)n
55.5 R:TGTAATACCCTCCATTAGTCG
6
15
153
Contig18 (AG)n
F:AGATTTCCCTTTCTAAGGAGAC 54.99
1.2 试验方法
1.2.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和 EST-SSR 引物的 筛选
基因组 DNA 提取参照黄建安等[16]方法。 在程小毛等[17]开发的引物中选取 5 对扩 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并由生工生 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有关这 5 对引物的具体情况参见表 1。 1.2.2 PCR 扩增和产物检测 参 照 程 小 毛 等 [17] 的 反 应 体 系 及 反 应 程 序 。 反 应 体 系 为 10 µ L : 1×PCR Buffer (Mg+) , 0.2 µ mol·L-1 dNTPs , 0.8 µ mol·L-1 引 物,0.5 U Taq 酶(北京天根),100 ng DNA 模 板 。 扩 增 在 GeneAmp PCR system 9700
所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为 2014 年 4 月上旬采自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 然 保 护 区 核 心 区 域 ——千 家 寨 风 景 区 内 不 同 海拔梯度的野生茶树。从海拔 1 800 m 处开始 采集野生茶树叶片,海拔高度每上升 100 m 作为一个居群处理,共采集 7 个居群,分别 记为 A(1 800 m)、B(1 900 m)、C(2 000 m)、D (2 100 m)、E(2 200 m)、F(2 300 m)和 G(2 400 m)。 每个居群随机采集若干株(n≥10)野生茶树 的嫩叶,并且每株间的间距在 30 m 以上,共 随机选取 91 个个体的嫩叶,用变色硅胶迅速 干 燥 , 并 及 时 带 回 实 验 室 中 , 放 入 - 80℃ 超 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
与 观 赏 园 艺 建 设 经 费 项 目 ( 50097401)
作 者 简 介 : 黄 晓 霞 , 女 , 博 士 , 副 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植 物 生 理 生 态 研 究 。 *通 讯 作 者 : 30375713@
348
茶叶科学
35 卷
传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其水平 高低能反映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近 年来,从 DNA 水平研究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分 子标记主要有 RFLP、RAPD、SCAR、AFLP、 SSR 和 ISSR 等,而基于 SSR 标记基础发展 出来的 EST-SSR 标记方法具有多态性高、共 显性遗传、重复性好、通用性好、开发引物 廉价、条带清楚等优点[3-4],越来越受到研究 者的关注。对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遗传 资 源 保 存 的 前 提 条 件 [5], 也 是 评 价 物 种 生 存 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基础,并为揭示物种的形 成 、 地 理 分 布 及 其 进 化 提 供 依 据 [6], 同 时 在 育种和遗传改良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茶树作为多年生常绿植物,是中国重要 的经济作物之一。野生茶树是处于自然生长 状态下的茶树资源,其树龄一般在百年至数 百 年 以 上 [7]。 中 国 的 野 生 茶 树 资 源 主 要 分 布 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其中云南西南部和西部 是野生茶树最为集中和分布最广的区域,地 处海拔 1 600~2 700 m 的高山峡谷中[8]。近年 来,刘振 [9]、乔婷婷 [10]、吴晓梅 [11]、刘本英 [12]、周萌[13]等人利用 SSR 标记在茶树遗传多 样性中进行了相关研究,而有关不同海拔梯 度上野生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鲜有报道。 海拔梯度因包括诸多生态因子的剧烈变化而 成为研究物种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热点。 因此,本文以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自然保护 区内的野生茶树群落为试验材料,利用 ESTSSR 标记对不同海拔梯度上野生茶树群体的 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明确 不同海拔梯度上野生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水平和种群结构,并揭示其变化规律,为今 后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遗传改良以及开发 利用提供参考。
Abstract: 5 pairs of EST-SSR markers derived by the authors were used to study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7 wild tea population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Qianjiazhai. At the species level,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 (I) and Nei’s gene diversity (He) were 1.33 and 0.66,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is species has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t species level.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s,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population of wild tea was different and showed low-high-low distributi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 at altitude 2 100 m was much higher than others populations. AMOVA analysis showed that only 16.32% of the total genetic variation occurred among populations, whereas 83.68% of the variance was within populations, which was in line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Fst = 0.12). And the gene flow Nm was 1.84, indicat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between wild ancient population i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moderate level.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tea and the habitat heterogeneity in different elev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 of existing genetic pattern. Keywords: wild tea, altitud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EST-SS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