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寨不同海拔野生茶树的+EST-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基于est-ssr标记的西双版纳苦茶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2):167-171基于EST-SSR 标记的西双版纳苦茶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尚卫琼,李友勇,刘悦,段志芬,杨盛美,李慧,许燕,刘本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66201)摘要:丰富的遗传变异对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遗传改良进度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双版纳境内苦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应用28对SSR 引物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50份苦茶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2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为4.53;Shannon 信息指数在0.92~1.70,最小为SSR01位点(0.92),最大为SSR09位点(1.70),平均每个位点为1.25;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444~0.777,最小为SSR01位点(0.444),最大为SSR09位点(0.777),每个位点平均值为0.614。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0份供试材料分成4个大类和多个亚群,其中有2个大类只有2份资源材料,其余46份材料分布在另2个大类多个亚群中。
聚类结果与多态性信息含量和Shannon 信息指数分析结果一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结果可为西双版纳苦茶资源的育种和创新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苦茶;分子标记;EST-SSR ;西双版纳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0)02-0167-05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Bitter Tea Germplasm Resource in XishuangbannaBased on EST-SSR MarkersSHANG Weiqiong ,LI Youyong ,LIU Yue ,DUAN Zhifen ,YANG Shengmei ,LI Hui ,XU Yan ,LIU Benying(Institute of Tea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Tea Science ,Yunnan Tea Germplasm Resource Innov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Kunming 666201,China )Abstract :Abundant genetic vari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progress of crops.To know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germplasm resource in Xishuangbanna,50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resources were explored by using 28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127distinctive loci were detected with an average of 4.53,the Shannon information was range from 0.92to 1.70with an average of 1.25,the largest was the loci SSR09(1.70)and the smallest was the loci SSR01(0.92).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was range from 0.444to 0.777with an average of 0.614,the largest was the loci SSR09(0.777)and the smallest was the loci SSR01(0.444).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50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 4groups and subgroups,there were 2categories only 2resource materials,the remaining 46materials were distributed in two other large groups and many subgroups.The result of cluster analy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 and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all of these show high genetic diversity.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breeding and innovative utilization of bitter tea resources in Xishuangbanna.Key words :Camellia assamica var.;akucha ;molecular marker;EST-SSR;Xishuangbanna收稿日期:2019-06-13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青年项目)(2017FD206);云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018ZG009)作者简介:尚卫琼(1990-),女,云南屏边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研究工作。
利用EST-SSR分析江北茶区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利用EST-SSR分析江北茶区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姚明哲;刘振;陈亮;王新超;马春雷;梁月荣【期刊名称】《茶叶科学》【年(卷),期】2009(29)3【摘要】利用25对EST-SSR引物对江北茶区的45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25对引物共检测到83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等位位点3.3个,可鉴定的基因型为6个.引物的PIC值平均为0.61,扩增位点的观测杂合度高于期望杂合度.45份供试种质中可观测的等位位点平均为4.2个,有效等位位点为2.8个.等位位点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73,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1,Shannon信息指数为1.11.江北茶区主要省份间茶树种质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Gst=0.2),而基因流(Nm=3.9)较高.AMOVA分析显示,95.97%的变异发生于居群内.45份供试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2~0.89之间,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资源在亲缘关系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化.湖北、安徽和陕西三个主要省份茶树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048,其中陕西资源在亲缘关系上略远于湖北和安徽.【总页数】8页(P243-250)【作者】姚明哲;刘振;陈亮;王新超;马春雷;梁月荣【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9;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8;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Q311【相关文献】1.基于EST-SSR的陕西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J], 陈熙;李佼;张羽;张颜青;徐凯明2.利用ISSR和EST-SSR标记分析茶树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J], 刘本英;孙雪梅;李友勇;唐一春;贺巍;汪云刚;王平盛3.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 [J], 周炎花;乔小燕;马春雷;乔婷婷;金基强;姚明哲;陈亮4.基于EST-SSR的西南茶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J], 刘振;王新超;赵丽萍;姚明哲;王平盛;许玫;唐一春;陈亮5.EST-SSR分析云南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J], 刘本英;李友勇;孙雪梅;王丽鸳;贺巍;成浩;汪云刚;王平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刘青】,赵德刚12,赵懿琛1(•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茶学院,贵阳550025;2.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贵阳分中心/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阳550006)摘要为了解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45份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共筛选得到15条多态性好、可重复、扩增清晰的引物,利用筛选到的引物对供试的古茶树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结果表明,15条引物共扩增出11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10条,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437%。
利用Popgcne32软件计算145份古茶树材料的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45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 e)为1.5293,平均Nci's遗传多样性指数(H e)为0.3126,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J)为0.712,遗传一致度为0.4483-0.9655。
采用NTSYS-pc2.1软件构建UPGMA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72时,将145份供试古茶树材料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形态学聚类结果相符。
该研究为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古茶树;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DOI编码:10.16590/ki.10014705.2021.5.07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705(2021)05-0007-08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by ISSR Markers forGermplasm Resources of Ancient Tea TreeLIU Qing1,ZHAO Degang1,,ZHAO Yichen1(1.Th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Germplasm Innovation inMountainous Region(Ministry of Education)/Guizhou University/Guizhou Key laboratory ofAgricultural Biological Engineering/College of Life Sciences,College of Tea Science,Guiyang550025,China;2.Guiyang Branch Center for DUS Testing of New Plant.Varieties of the Ministry ofAgriculture of China/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Guiyang550006,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ncient,tea trees in Sui Autonomous County of Sandu of Guizhou province,the I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145ancient,tea trees.And,the results showed a total of15primers with good polymorphism,repeatability and clear amplification were screened from100ISSR universal primers.The selectedprimerswereusedtoamplifythegenomicDNAofthetestedancientteatrees.Meanwhile,a total of116bands were amplified by15primers,of which110werepolymorphic,andtheaverage ratio of polymorphic bands was94.37%.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Na),the average 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Ne)and the average Nei"s genetic diversity(He)were1.9457,1.5293and0.3126 respectively for145ancient tea trees calculated by Popgene32.The average Shannon information diversity index(I)was0.712,and the genetic consistency ranged from0.483to0.655.Further,收稿日期2020-01-19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植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开放课题基金自主项目“三都古茶树种植资源普查鉴定及利用研究”资助。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

( 1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 叶研究所/ 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 工程研究 中心 , 云南勐海 6 6 6 2 0 1
2 . 中国农业科学 院茶 叶研究所 , 浙江杭州 3 1 0 0 0 8 )
备用 。
1 . 3 S S R 引物
生茶树资源中 , 不乏有优质或性状特异 的资源 , 无疑是 品种选 育的最佳材料 , 可用 于资 源创新 。另一方面 , 随着科学技术 的
不断进步 , 一些野生茶树在茶树的分类 、 演化 、 育种等方面均具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E S T—S S R是基于 E S T序列或 c D N A数
据开发 的异种分子标记 。他来 自于功能 基因 , 除具 备 S S R标 记的优点外 , 从E S T数据库中获得 S S R建立 E S T— S S R标记经 济、 且通用性高 , 还具有引物开发成本低、 可直接反映骨干功能
在姜燕华 使用 的引物 中选用多态性高 、 条带清晰的 2 7
A1 6 6、 A1 6 8、 A1 72、 A1 9 3、 A21 1、 A21 3。
基 因的多样性等特点” 。由于该技术具有简便 、 快速 、 稳 定性
高和等位基 因多样性高等特点 , 在基因组研究中作为一种主要
1 . 4 P C R扩 增 和 产 物检 测
的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图谱 的构建 、 遗传多样
对引物 , 由上海 生工 生 物工 程有 限公 司合成 , 编号 为 : A 1 8 、
A3 5 A41 A44、 A4 7 A5 3 A5 4 A5 5 A58 A1 07 A1 3 A 1 1 4
贵州茶树地方品种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ht:/ w .jyb c t / w w z x .n p n
牛素贞 , 刘玉倩 , 杨锦标 , .贵州茶树地方 品种 的 E T SR遗传 多样性分析 [ ] 浙江农业学报 ,0 22 ( ) 86—8 1 等 S —S J. 2 1 ,4 5 :3 4.
中 图分 类 号 : 7 . S5 1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12 (0 2 0 0 3 0 10 5 4 2 1 ) 5— 86— 6
An l ss o e tc d v r iy o e a r c e o c si Gu z u T- SR a ke s a y i f g ne i i e st ft a l nd a e r s ur e n iho by ES S m r r
2 9 EST— S m ake s A oa f1 ll swe e i n i e t n a e a e o 58 a lls p rma k r Th v r g S R r r . tt lo 04 a e e r de tf d wih a v rg f3. lee e r e . l i ea eae
Maa e et f c o aI ut eep et G ii 5 3 0 C i ) ngm n i e fT s D vl m n, u n 5 1 0 , hn O e n r d y o dg a
Ab ta t w ny f e ta ln r c o Gu z o rv n e sw l a h e e eo e u t a e we ea ay e y s r c :T e t — v d a e f m ih u p o i c ,a e l st re d v lp d c l v rta, r n l z d b i e a r i
广西部分地区野生茶树遗传关系EST-SSR标记分析

广西部分地区野生茶树遗传关系EST-SSR 标记分析作者:黄寿辉温立香彭静茹张芬来源:《广西植物》2019年第06期摘要:为了明确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该研究从广西的宁明县、金秀县、苍梧县收集到14份地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17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作为参照,采用EST-SSR 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这三个地方野生茶树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广西地方茶树自身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表明:1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53个,其中多态性位点为60个,多态性比率达88.2%。
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2、0.55和0.97。
PIC值在0.23~0.74之间,平均为0.52,多态性较好。
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之間,平均值为0.71,31份供试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分为5组群,76%参照品种聚在A组群,而广西本地的野生茶树资源则主要分布在B、C、D、E组群。
利用该研究中的4对核心引物即可将31份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挑选其中10个多态性较好的等位位点进行编码,构建31份供试种质的DNA分子指纹图谱。
这表明广西野生茶树资源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宽、多样性非常丰富,可作为茶树育种的亲本或开展茶树功能基因研究的材料。
关键词:野生茶树,种质资源, EST-SSR,遗传多样性, DNA分子指纹图谱,广西中图分类号:Q941, 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142(2019)06-0821-10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wild 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inGuangxi, fourteen local wild 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collected from Ningming County,Jinxiu County and Cangwu County, Guangxi. Taking seventeen state-level tea cultivars as reference, and adopting EST-SSR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wild tea trees and the state-level tea cultivars in three places of Guangxi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local tea trees in Guangxi.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68 alleles were detected in fifteen pairs of SSR primers, and each primer could amplify 4.53 by average, of which polymorphic site were 60, and the polymorphic ratio was 88.2%. The averag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averag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and average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 were 0.42, 0.55, and 0.97 respectively. The PIC value was between 0.23-0.74 with an average of 0.52, and the polymorphism was good.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was between 0.53 and 0.9,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71. The test material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t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71, among which 76% reference warietics were clustered in Group A, while the local wild tea tree resources in Guangxi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B, C, D and E groups. By using the four pairs of core primers in this study, 31 test materials could be completely distinguished. Ten allelic sites with good polymorphisms were selected for coding, and 31 DNA fingerprints of the tested germplasm were constructed.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great 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ild tea trees in Guangxi and the state-level tea cultivars. The wild tea tree resources in Guangxi has distant genetic relationship, wide genetic basis and rich diversity, and can be used as the parent for tea tree breeding or materials for studying tea tree functional genes.Key words:wild 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EST-SSR, genetic diversity, DNA molecular fingerprint, Guangxi茶树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功能基因挖掘等研究的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种质资源丰富与否与新品种选育成功率有着紧密的联系(周萌等,2013)。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参 照 刘 振 等 [17] 的 反 应 体 系 及 反 应 程 序 。 对 扩 增 产 物 用 10% 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在 MGV-210-33 型电泳仪 (C.B.S. Scientific Company, Inc., USA)上进行电泳 , 电压 170 V, 时间 120 min, 参照 Wilkinson 的方法银染显色 [13] 。用 Flurochem 型凝胶成像仪 (Alpha Innotech Corporation, San Leandro, CA, USA)拍照记录。 1.5 数据处理 采用人工读带的方法 , 将电泳图上可重复的、 清晰的
种中选取 91 个单株 , 用 SSR 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 , 探讨了抽样群体样本量、SSR 引物 等位基因数影响茶树地方品种的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 样本量对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 性参数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当样本量达到 15 个单株时 , 各遗传参数值趋于稳定 ; SSR 引物等位基因数对茶树地方 品种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的影响很大 , 而且达到总体遗传多样性 90%所需的样本量也很不一样。当 SSR 引物等位基 因数为 5 时 , 24 个茶树单株才能达到茶树地方品种总体 90%以上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 评价和采用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 SSR 标记 ; 茶树地方品种 ; 遗传多样性 ; 取样策略
用 SSR 分子标
记对日本京都的 8 个茶树地方品种内及品种间的遗传变 异进行了分析 , 结果表明在品种 (系 )中检测到的 SSR 平均 等位基因数高于地方品种内检测到的位点数。 而茶树地方 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尚未见报道。 微 卫 星 (microsatellite), 也 称 简 单 重 复 序 列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是一类由 2~6 个核苷酸为重复单 元组成的简单重复序列。 Powell 等 [11]对 SSR 的优点做了 很好的综述 , 如共显性、多态性相对丰富、基因组覆盖较 多等。由于该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稳定性高和等位基因 多样性高等特点 , 在基因组研究中作为一种主要的分子 标记技术 , 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 遗传多样 性分析和系统学研究 [12-13]。 本研究以浙江省地方品种龙井种为研究材料 , 从西 湖龙井种居群中选取 91 个个体进行 SSR 分子标记 , 采用 计算机模拟方法对茶树地方品种的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 随抽样群体样本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 , 为评价茶 树有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采用合理的保护取样策略提供 科学依据。
浙江省茶树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EST-SSR分析

古
口
中国农业 科学 院茶 叶研究 所茶树 资源与 改 良研究 中心 ,国家茶树 改 良中心, 江杭州 3 0 0 浙 10 8
摘 要:以茶树 品种龙井 ,拼接后得 到 3 8 对其进 行 S R搜索, 检测 到 57 S R位 点, 布于 5 0 s 9 b S 共 7个 S 分 0 条茶树幼 根 E T中, 中含有 S 其
E TS R的序列 占 t . %,平均每 39 b出现一 个 S R。 用 Pi r rmi .,对含 有 S R 的 E T设计 引物 4 6 S -S 43 6 . k 7 S 利 r e e 50 me p r S S 1 对 ,通过退 火温度 和多态性筛选 ,确定 可用的 引物及其最 佳退火 温度,并从 筛到 的引物 中选 取 6 3对及 1对 已发表引 物 作为核心 引物,对 浙江省茶树 地方 品种 和选育 品种进行 遗传多样 性和遗传 结构分 析 。 果显示, 4对引物均在 供试 结 6 材 料 中表现 出多态性 ,共检测 到 2 2个 等位位点 ,平均每 对引物 36个 ;每对引 物可鉴定 的基 因型为 2 1 3 . 3个 ,平均 43个 。 试材料 多态性信 息量(I 介于 00 ~ . , 均 04 ;扩增 位点 的观测杂合度 平均 为 04 ,期 望杂合度 平均 . 供 PC) . 08 平 2 4 .4 . 4
QI igT n , u — e , H a . a Y n — h , I o a dCH N L a g AO Tn . ig MACh nL i Z OU Y nHu , AO MigZ e L U Ra , n E i n
Re e r h Ce trf rT a Ge mp a m n mp o e n , a Re e r h I s t e Ch n s a e fAg i u t r lS in e s a c n e o e r l s a d I r v me t T s a c n tut , i e e Ac d my o rc l a c e c s/Na i n lCe t rf rT a e i u to a n e o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 信息指数(I)和 Nei 基因多样性(He)分别为 1.33 和 0.66,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
性;千家寨不同海拔梯度上野生茶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差异,且随着海拔梯度的递增,居群的 2 100 m 处达到最大值;野生茶树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 1.84,群体 分化系数(Fst)为 0.12,且基于 AMOVA 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有 16.32%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表明野生茶树群 体间属于中度分化,且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野生茶树本身的遗传特性和不同海拔居群所处生境的异质
Altitude in Qianjiazhai
HUANG Xiaoxia, TANG Tan, JIANG Yonglei, FENG Chengcheng, CHENG Xiaomao*
Facul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及试验材料的采集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千家寨 风景区内,地处北纬 24°7′,东经 101°14′,是
哀 牢 山 国 家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的 核 心 区 域 [14]。 野 生茶树群落分布在以千家寨为中心的原始森 林中,海拔在 1 800~2 500 m。此处的野生茶 树群落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面积最大, 保存最完整,并且以野生茶树为优势树种 的 植 物 群 落 [15]。 该 境内 地形复杂,海拔在 1 002~3 165.9 m 之间,其生态因子在这种巨 大的海拔梯度下差异较大。这里年平均气温 为 10~12℃,降水量 1 500 mm 以上,无霜期 4~10 月,属于中亚热带北缘气候区,其植被 呈现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山地垂直带植 被类型[14]。
青 FF,0.105 g 溴酚蓝,0.04 g NaOH),4℃ 放置备用。
用 6%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扩 增 产 物 , 并 参 照 程 小 毛 等 [17]的 方 法 进 行 影 染显色,最后放在灯箱上拍照记录。
表 1 5 对 EST-SSR 引物的信息 Table 1 Information of 5 EST-SSR primer pairs tested
F:CCATTATGCAACAATTTTCTC
S19
(TC)n
54.93 R:GAAGTGGGTAAAGTGACAATG
13
26
150
F:TGCCCCTAATTTTCTATCTTT
S59
(AG)n
55.79
R:GGGAAATTGCTTACTCTCATT
16
32
149
F:GAGGTAATAGTTTGCACCTC
4期
黄晓霞,等:千家寨不同海拔野生茶树的 EST-SSR 遗传多样性研究
349
( Applied Biosystems ) 上 进 行 。 反 应 程 序 为:94℃预变性 3 min;94℃变性 30 s,56℃ 复性 1 min,72℃延伸 90 s,40 个循环;72℃ 延伸 5 min。在扩增产物中加入等体积的上样 缓冲液(200 mL 98%甲酰胺,0.105 g 二甲苯
一个物种的形成及区域内的稳定存在与 这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有着密切
的关系,遗传结构的空间分布能够反映生态 适应进化、环境的变迁和自然选择效应[1]。遗
收稿日期:2015-01-13
修订日期:2015-03-17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31100292 ) 、 西 南 林 业 大 学 科 研 启 动 金 项 目 ( 110909) 、 云 南 省 省 级 重 点 学 科 园 林 植 物
引物编号 重复基元 引物序列(5′-3′)
退火温度/℃
重复次数 引物长度/bp 目的片段大小
Primer code Repeat motif Primer sequences(5′-3′)
Annealing temperature Repetitions Primer length Size range/bp
S95
(CAG)n
55.5 R:TGTAATACCCTCCATTAGTCG
6
15
153
Contig18 (AG)n
F:AGATTTCCCTTTCTAAGGAGAC 54.99
1.2 试验方法
1.2.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和 EST-SSR 引物的 筛选
基因组 DNA 提取参照黄建安等[16]方法。 在程小毛等[17]开发的引物中选取 5 对扩 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并由生工生 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有关这 5 对引物的具体情况参见表 1。 1.2.2 PCR 扩增和产物检测 参 照 程 小 毛 等 [17] 的 反 应 体 系 及 反 应 程 序 。 反 应 体 系 为 10 µ L : 1×PCR Buffer (Mg+) , 0.2 µ mol·L-1 dNTPs , 0.8 µ mol·L-1 引 物,0.5 U Taq 酶(北京天根),100 ng DNA 模 板 。 扩 增 在 GeneAmp PCR system 9700
所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为 2014 年 4 月上旬采自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 然 保 护 区 核 心 区 域 ——千 家 寨 风 景 区 内 不 同 海拔梯度的野生茶树。从海拔 1 800 m 处开始 采集野生茶树叶片,海拔高度每上升 100 m 作为一个居群处理,共采集 7 个居群,分别 记为 A(1 800 m)、B(1 900 m)、C(2 000 m)、D (2 100 m)、E(2 200 m)、F(2 300 m)和 G(2 400 m)。 每个居群随机采集若干株(n≥10)野生茶树 的嫩叶,并且每株间的间距在 30 m 以上,共 随机选取 91 个个体的嫩叶,用变色硅胶迅速 干 燥 , 并 及 时 带 回 实 验 室 中 , 放 入 - 80℃ 超 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
与 观 赏 园 艺 建 设 经 费 项 目 ( 50097401)
作 者 简 介 : 黄 晓 霞 , 女 , 博 士 , 副 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植 物 生 理 生 态 研 究 。 *通 讯 作 者 : 30375713@
348
茶叶科学
35 卷
传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其水平 高低能反映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近 年来,从 DNA 水平研究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分 子标记主要有 RFLP、RAPD、SCAR、AFLP、 SSR 和 ISSR 等,而基于 SSR 标记基础发展 出来的 EST-SSR 标记方法具有多态性高、共 显性遗传、重复性好、通用性好、开发引物 廉价、条带清楚等优点[3-4],越来越受到研究 者的关注。对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遗传 资 源 保 存 的 前 提 条 件 [5], 也 是 评 价 物 种 生 存 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基础,并为揭示物种的形 成 、 地 理 分 布 及 其 进 化 提 供 依 据 [6], 同 时 在 育种和遗传改良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茶树作为多年生常绿植物,是中国重要 的经济作物之一。野生茶树是处于自然生长 状态下的茶树资源,其树龄一般在百年至数 百 年 以 上 [7]。 中 国 的 野 生 茶 树 资 源 主 要 分 布 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其中云南西南部和西部 是野生茶树最为集中和分布最广的区域,地 处海拔 1 600~2 700 m 的高山峡谷中[8]。近年 来,刘振 [9]、乔婷婷 [10]、吴晓梅 [11]、刘本英 [12]、周萌[13]等人利用 SSR 标记在茶树遗传多 样性中进行了相关研究,而有关不同海拔梯 度上野生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鲜有报道。 海拔梯度因包括诸多生态因子的剧烈变化而 成为研究物种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热点。 因此,本文以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自然保护 区内的野生茶树群落为试验材料,利用 ESTSSR 标记对不同海拔梯度上野生茶树群体的 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明确 不同海拔梯度上野生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水平和种群结构,并揭示其变化规律,为今 后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遗传改良以及开发 利用提供参考。
Abstract: 5 pairs of EST-SSR markers derived by the authors were used to study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7 wild tea population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Qianjiazhai. At the species level,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 (I) and Nei’s gene diversity (He) were 1.33 and 0.66,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is species has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t species level.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s,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population of wild tea was different and showed low-high-low distributi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 at altitude 2 100 m was much higher than others populations. AMOVA analysis showed that only 16.32% of the total genetic variation occurred among populations, whereas 83.68% of the variance was within populations, which was in line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Fst = 0.12). And the gene flow Nm was 1.84, indicat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between wild ancient population i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moderate level.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tea and the habitat heterogeneity in different elev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 of existing genetic pattern. Keywords: wild tea, altitud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EST-S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