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材分析:本文是古典散文的名篇,以小见大,阐明事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运用高超的讽谏艺术,设喻与推理,自然天成,这些都是值得推敲和学习的地方。

作为文言文,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文言现象,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情况,需要在比较探究中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教学设想:文言文的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联系现代汉语,在比较探究中探索规律,加强文言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委婉的讽谏艺术要和综合实践题中的口语表达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切实理解讽谏的智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2、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4、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和背诵;2、联系现代汉语,在沿革与演变中去把握规律,领悟文言文的学习技巧。

3、联系综合实践题直观地理解委婉讽喻的好处4、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文言词语句式的积累高超的讽喻艺术以小见大阐明事理的写法难点:类比与设喻的讽喻艺术教学突破:将成功的讽喻与历史上因直言进谏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事例结合起来,将本文的讽喻艺术与综合实践题中的口语表达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找出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2、查找有关《战国策》的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由螳螂捕蝉的故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明白讽谏艺术的重要)1、学生讲“螳螂捕蝉”的故事,教师补充(多媒体出示螳螂捕蝉的故事及问题)明确补充: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

”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

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材分析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所以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讽谏”的妙处,感悟故事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把握人物形象,认识纳谏除弊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

四、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 新人教版
客求我→四境之内莫不求王
邹忌入朝后, 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请在文中划出。
齐威王接受了谏 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 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6)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拓展延伸】完成校本作业。
【课堂小结】
本文短小精悍,寓意深厚,令人百读不厌。文章构思精巧,寓大于小,“一段问答孰美,一段暮寝自思,一段入朝自述,一段讽王蔽甚,一段下令受谏,一段进谏渐稀,段段简峭之甚”(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三)。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的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熟背全文。(重点)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探究——释疑
【课时安排】2Βιβλιοθήκη 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
(1)《战国策》:阅读《金榜学案 》的作者链接,作者刘向,西汉(朝代)经济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 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预习检测】分角色朗读课文,推荐一组同学进行课堂展示。
【探究活动】
1.小组合作,检查书下注解的完成情况,订正错误。
2.分组进行课文翻译,梳理全文意思。
3.研读课文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何不同?请在原文中划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因素: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与威王的宫妇、群臣、百姓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威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威王有谦厚广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一)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忠勇仁智之士,他们忠心耿耿、心系国运、兼济苍生,良知和智慧驱使着他们勇于向君主进谏。

或直言谏诤,或隐喻含蓄。

有的获得了英明,赢得了赏识和升迁,有的则引火烧身,丢官弃命,甚至株连九族。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

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

【语文9年级下】教案2:《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人教版

【语文9年级下】教案2:《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人教版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

《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

《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了解《战国策》,背诵课文。

2.赏析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1.积累语言,了解《战国策》,背诵课文。

2.赏析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战国策》,积累语言。

2.梳通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其中也保存了一大批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今天我们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会对邹忌与齐威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更直观的了解。

请同学思考一下,标题中的“讽谏”是什么意思?明确: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要理解邹忌是如何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对国君进行委婉地规劝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设计理念:教者精心设计写作角度,以此作为学生“写”的“点”,通过学生丰富多样的“写”,训练学生多角度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读——读课文,明白大意。

1.学生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并指导朗读,重点是读好人物语言。

如: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重读“美甚”“何能”,读出反问语气,读出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读出妻子的偏爱之情。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重读“何能”,读出反问语气,但要读出妾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重读“不若”,语气平淡,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要读出客人应酬、逢迎的态度。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重读“美我”、“私”、“畏”、“有求”,声音低缓,意味深长,要读出冷静、清醒、恍然大悟的态度。

3.学生分角色赛读课文。

4.学生大声读课下注释,注意积累以下词语:修、孰、私、蔽、闻、美、朝、面刺、谤讥、昳丽、旦日、明日、门庭若市5.概括内容,明白大意。

这是一个叙写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一(第1段):邹忌与人比美,不因赞美而自喜,悟出直谏之理。

二(第2段):邹忌现身设喻,讽劝齐王除蔽纳谏。

三(第3段):齐王广开言路,政治清明。

二、写——多角度,精读课文。

1.教师出示写作参考题,并作简要写作提示:①《我(邹忌)向齐王进谏》提示:以邹忌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重点刻画邹忌的心理(比如进谏前心想如何让齐王纳谏、进谏时忐忑的心理)②《邹忌向我(齐王)进谏》提示:以齐王为线索人物改写这个故事,采用倒叙、插叙的方式,重点刻画邹忌的形象;③《邹忌日记选录》提示:结合课文,设计三篇以上的日记,重点表现邹忌的所见、所闻、所感;④《新闻报道:齐威王从谏如流》提示:以记者身份写篇新闻,报道齐威王从谏如流、振兴齐国这一新闻事实,邹忌设喻说理讽谏齐王可作新闻背景;⑤《邹忌教你三招——怎样向你的上司进谏》提示:从邹忌进谏的委婉、巧妙、得体方面落笔;⑥《谏齐威王三思疏》提示:模仿《出师表》的形式写邹忌向齐威王进谏两三条意见,表达耿耿忠诚;⑦课本剧《邹忌讽齐王纳谏》提示:添加舞台提示、人物台词将课文改写为三幕剧本;⑧《小议本文叙事之妙》或《小议本文说理之巧》提示:前者从叙述语言、表达作用、详略安排等方面立论;后者从文章所说之“理”、说理层次、设喻的精巧等方面落笔;⑨《趣说本文的“三”》提示:从时间、地域、人物、结构层次、赏赐等级、思想与事态的发展等方面写;⑩《简评邹忌》提示:从邹忌的外表、内心、政治素质、邹忌处事的理智、讽劝的机智、辅佐齐国的大智慧等方面评价;2.学生任选一个题目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战国策?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重点)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假设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大臣是不成;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谋臣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展示1.了解相关文常。

邹忌,齐国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蔼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由于?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是战国时策士们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影响极为深远。

2.理解词语在文中意思。

(1)重点实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挖苦。

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2)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3.把握句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道德情操熏陶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设想(一)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谈话导入——资料助读——阅读感知——理解文意——问题探究——品味结构——课文总结——自编自演。

(二)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 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感。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

历史上因直谏而遭不幸的,不胜枚举:屈原放逐,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司马迁遭宫刑蒙辱。

[推荐学习]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道德情操熏陶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设想(一)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谈话导入——资料助读——阅读感知——理解文意——问题探究——品味结构——课文总结——自编自演。

(二)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 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感。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

历史上因直谏而遭不幸的,不胜枚举:屈原放逐,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司马迁遭宫刑蒙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师寄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自主、合作、探究 教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 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 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原名《 》《 》《 》《 》等,由于书中主要 整理校正后定名为 学 过 程
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
《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 画人物栩栩如生 ,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 ,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
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背景资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 以及民众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 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 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因 素。失去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 ,争取得 到“士”的支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 间( )丽 )进 朝( )服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堵塞文句,提升利用语境推测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观赏邹忌的谄媚艺术,认知反讽用笔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反复复背诵,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及时训练教学过程邹忌讥笑齐王纳谏第一课时课型:崭新讲课授课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认知;2、译读课文,堵塞文意。

教学重点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及时训练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人贵在奈何。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就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较之却还不及,妻子钟爱他,妾害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道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M18x至什么?他就是如何搞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自学《邹忌讥笑齐王纳谏》找寻答案。

二、作品及人物了解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开朗简洁,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例如擅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固执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赶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擅于运用一些反讽性的小故事东凯努瓦县,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为就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刻。

2.邹忌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邹骥讽刺齐王并接受建议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关键文言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宾语介词的句型特点。

2.了解战国政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重点仔细阅读课文,总结多义现象、古今同义词和灵活使用词类。

教学困难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及时培训教学过程邹忌讽齐王纳谏A部分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邹骥讽刺齐王,接受建议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1.仔细阅读课文,总结多义现象、古今同义词和灵活使用词类。

2.翻译和阅读课文,疏通课文含义,阐明思路和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及时训练教学过程一、导言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作品及人物介绍1.《战国策》《战国政策》是战国末期秦汉时期人民编辑的一部重要史著。

它也是一本重要的散文集。

起初,它被命名为“国策”和“国务”。

汉代刘翔对其进行整理和编辑后,将其命名为《战国政策》。

这本书由33章组成。

主要记录战国时期战略家的言行。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齐国参赞邹骥经历了桓公、魏王、玄王三个朝代。

他以敢于提出建议和辩论而闻名。

据史料记载,邹籍曾听齐卫王弹钢琴。

他谈到弹钢琴,阐述了治国安民的方法。

齐威王听后非常感激他,给他起名叫齐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3)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安排学习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师只讲解较难的字词和句式。

(2)以改编、表演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方式,拉动学生对原文的认识、理解、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包括课文本身体现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录古代帝王纳谏的故事。

在古代,虽然帝王也设谏官,但是敢于批评的大臣却往往冒着很大的风险,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比干被挖心,司马迁蒙受腐刑之辱。

但是也有善谏的大臣和英明的君主,今天我们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这样一对君臣。

二、走进作者:《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

帙丽 ( ) 朝服 ( ) 衣冠( ) 窥镜( )期年 ( ) 朝于齐( ) 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3、“王曰‘善’。

”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

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纳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五、 合作探究:1、研习第一自然段(指名一学生背第一自然段)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与徐公比美。

1)、提问: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2)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可组织学生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教师深入其中加以指导,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研习第二自然段1) 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2)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学习第三自然段1)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六、 精读品析: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 “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

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

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

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

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

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

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七、拓展延伸 :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忠言不一定逆耳。

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2、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 —— 妻 ————妾————客私 ————畏————求 讽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三赏————广开言路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教学反思:邹忌讽齐王纳谏》这节课从中国传统的“三”文化讲起,中国人喜欢“三”,谚语成语里有“三思而后行”“过一过二不过三”“三令五申”等,古典小说中有桃园三结义、三进荣国府、三打白骨精,三碗不过岗等,可见“三”是一个特殊的节点,特殊的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其特殊的意义的,学生应该对“三”有特别的敏感。

而“三”的文化根源,则来自中国古代“天地人”的文化基因。

于是,在让学生自己解决字词后,就让同学在文章中寻找暗含“三”的因素。

于是梳理出邹忌的三问美、亲友的三答美、邹忌的三反思、三归因、齐王的三蔽、改革的三行赏、成果的三阶段等等。

梳理出文中隐含的“三”因素之后,请同学梳理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明确齐王的三蔽其实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邹忌劝谏的思路也就理清楚了,同学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最后分析各处“三”的好处,点拨学生要注意思考、表达、写作的角度意识、层次意识、结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