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尊,水平,其他论文文档]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自尊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4作者简介:刘思永(1993— ),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认知神经科学。
自尊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热门话题,通常自尊也称为自尊心,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抑郁倾向和焦虑倾向越来越严重。
因此关于探究自尊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自尊水平是如何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呢?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自尊水平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不同的行为模式,故本文将通过行为模式和情绪情感两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一、自尊水平与行为模式在许多关于大学生自尊水平的研究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自尊水平往往会与大学生的学业能力以及就业能力还有人际交往等紧密相关。
比如,高自尊水平的大学生在学习上会非常地积极自信,进而能够给自己一些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遇到学习上的挫折时,会愈挫愈勇,进而表现出较好的学业能力;而低自尊水平的大学生在面对学业上的困难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进而产生不自信等心理,可能最终的学习效果就远不如高自尊水平的大学生。
另外,在就业能力方面,同理,高自尊水平的大学生由于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于职业的选择还有职业的追求比较具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但是低自尊水平的大学生在面临职业的选择的时候,摇摆不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在人际交往方面,高自尊水平的大学生往往会以自信且积极的状态去面对人际交往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低自尊水平的大学生容易因为人际交往当中出现的一些社会排斥或是外界压力等负面的信息,更容易产生一些焦虑或是抑郁的一些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就容易对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出现一些无端的多疑。
大学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适应社会的历练石,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交往,那么对于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来说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困扰。
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
special
group which
i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school people”to”social practical
man”,the
social anxiety study of this
group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study combined self-esteem and
social
anxiety
and self-esteem,there
is very differert from attribution
to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low
situational
self-esteem
attribution
students
and
high—esteem
or
external
factors.The link between individual self-esteem and attribution
style will be more closely
when
the person is dealing with frustration..
to
5.Self-esteem,external attributio cadres
学生社交焦虑的预测因素。
关键词:社交焦虑,自尊,归因方式,大学生
ABSTRACT
Social intercourse is
all
important part of daily life,and social anxiety which
大学生身体意象与自尊水平关系的研究-精品作文
大学生身体意象与自尊水平关系的研究1.前言《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看来,追求美,是自古就有的传统,在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之下,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似乎也成为了人的本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骨感”成为社会的时尚,“减肥”成为挂在人们口边的高频词汇。
身体意象在现代社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开始为自己的身材达不到理想标准而苦恼。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改变自己身体的能力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意象的认知越发的不稳定。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突飞猛进的关键时期。
大学学业较为轻松,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交活动,与异性交往越发频繁,因此更加重视自己的外表,更加追求美,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自我。
但由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易受到各种诱因的干扰,形成错误的认知,导致极端的行为。
因此,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美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2.研究设计2.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师范大学的1至4年级的本科生做为研究对象,统一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回收率为83.6%。
2.2.1多维度身体意象量表(MBSRQ)采用美国心理学家Thomas F.Cash 2000年编制4的,2004年台湾王正松修订的多维度身体意象问卷MBSRQ(The 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其适用人群是15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主要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意象的态度。
修订后的MBSRQ包含67个项目,10个分量表,采用5点评分计分法,“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多数情况同意”,“3”表示“无意见”,“4”表示“多数情况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2.2.2一般自尊量表(SES)一般自尊通过Rosernberg(1965)的《一般自尊量表》进行测量。
该量表为7级李科特量表,单指标,10个条目,选项从完全不同意(0分),过渡到完全同意(6分)。
大学生自尊、理性分析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of putting into perspective played in this relationship in university students.Methods 164 males,data were obtained
on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social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往国内外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仅系数在0.70~0.79 之间。6 J。(2)自尊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 该量表由lo个自陈式条目组成,总量表的仅系数为 0.88,1周后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2【71。均符合测 量学要求。(3)认知情绪调节问卷:由Garnefski等 2001年编制,要求个体自我评估在经历负性生活事件 后所使用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或应对方式”J。本 研究采用其中的理性分析分量表。 2.测评方法:数据采集的方式采用集体测验法。
a
perspective played both
moderating(AR2=0.124,P<0.05)and mediating role(F=30.717,P<0.01)in the
Self-esteem is not only directly but also in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social anxiety.Conclusion
【关键词】
社交焦虑;认知性情绪调节;
自尊;
中介作用;调节作用
jIN Xi—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esteem.putting into perspective and social anxiety of college students oo—yu,XIAO Jing,WANG Xiao—yu,CUI Li—xia.Capita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大学新生焦虑状况论文
大学新生焦虑状况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从焦虑的内涵、大学新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状况、大学新生焦虑的相关研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大学新生焦虑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促进焦虑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焦虑大学新生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学习的起步阶段,是整个大学乃至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时期。
但是学生进入大学,面临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方法、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及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有的这一切,都会对大学新生产生潜在的威胁,从而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焦虑不仅对大学新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危害,而且不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对大学新生的焦虑进行研究,就成了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的迫切任务。
本文旨在总结一些学者对大学新生焦虑的研究状况,目的是在回顾与总结过去几十年焦虑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大学新生和焦虑的概念所谓大学新生,是指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学习的起步阶段,是整个大学乃至整个人生打基础的时期。
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是一个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几个不同方面的复杂现象。
焦虑的研究最早是从哲学思辨开始的,后来逐渐过渡到实证研究。
焦虑一直是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
1844年,丹麦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哥尔在其《恐惧的概念》一书中从哲学角度提出最早的焦虑理论,他指出,焦虑乃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它的产生与人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综合各家有关焦虑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焦虑包括四个因素:刺激、自尊、认知评价和能力。
具体说来,焦虑首先是一种对内外刺激的负面情绪体验,它与恐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同于恐惧。
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焦虑是一种紧张的期待反应,是由对危险的预料或预感而诱发的。
也就是说危险的对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时,会产生恐惧;危险即将来临而又朦胧不清时,就会产生焦虑。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孤独感的关系
个不 可忽 视 的因素 。
以往对 社交 焦虑 的研 究局 限 于关 注两 两变 量之 间 的关 系 ,如 自尊与 社交 焦虑 的关 系或者 孤独感 和 社 交焦 虑 的 中介 因素 。既 然 自尊在 社 交焦 虑 的形成 与维持 过程 中起 着极 其重 要 的作用 ,而孤 独感 又影
响着社 交关 系 的发展 。 因此 , 为 了验 证和 扩展前 人 的 研究 , 本研 究采 用量 表法 对 大学生 的社 交 焦虑 、 孤独 感和 自尊 进行测 量 。 同时也 能对切 实缓解 社交 焦 虑 ,
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 ,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 对 日常生 活 中的社交 困惑 已成 为社 会 关注 的重 要 问
题。
提高 大学 生 自尊 , 降低孤 独感 , 促 进他 们 的心 理健 康
提 出实践 指导 。
1 对象 与方 法
自尊是指“ 自我能力和 自我喜爱程度 ” , 即 自我 肯定 。 在心理学上 , 自 尊感可 以是个体对 自 我形象的 主观感觉, 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是个体 由肯定
而 我 国尤 其 重 视 对 大 学 生 孤 独 感 进 行 研 究 。 对 于
要 ,直 接影 响 到最 高 自我 实 现需 求 。而 在 B r o n f e n b r e n n e r 的生 态模 型 中 , 同伴 处在 直 接与 青 少年 发 生 联 系的微 系统 中 , 直 接影 响他们 的身心发 展 。 相 比过
去, 青少年更加依赖 同伴支持以应对各种挑战[ ” 。而 大学 生在 校期 间是 人格 发展 逐渐 成熟 阶段 ,人生 观 和价 值 观形成 和稳 定 时期 。 当前 大 学生 与社 会接 触 频繁, 社会交往、 心理健康问题 1 3 渐突出。 社 交焦虑 是指 人们 在社 会化 的过程 中 ,由于 自 己在社 会角 色与社 会行 为 上未 能满 足预 定 的 目标 时
(2007)大学新生的集体自尊_个体自尊与抑郁_焦虑的关系_薛松
2结 果
2.1 大学新生抑郁、焦虑的状况 按照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标准, 把结果分为无
抑 郁 、轻 度 抑 郁 、中 度 抑 郁 和 高 度 抑 郁 。 从 结 果 看 , 大学新生轻度抑郁的检出人数为 161 人, 检出率为 21.6%, 中 度 抑 郁 的 检 出 人 数 为 44 人 , 检 出 率 为 5.9% , 高 度 抑 郁 的 检 出 人 数 为 12 人 , 检 出 率 为 1.6%。
方差变异量增加了 17%。
3讨 论
参考文献 1 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52(1): 397- 422
从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工作倦怠的关系来看, 本 研究发现, 婚姻状况对情绪衰竭具有负向的预测作 用, 这个结果与 Quigley 等人对教师的研究发现是 一致的[6]。工作年限对职业效 能具有正向 的预测作 用, 说明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员工工龄的增长, 其工 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不断提高, 员工的职业效能有上 升的趋势。另外, 本研究还发现性别与年龄对工作倦 怠的预测作用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 1 集体自尊、个体自尊、抑郁、焦虑的相关
注: *P<0.05, **P<0.01, 下同。
表 2 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对抑郁、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
3讨 论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抑郁 和焦虑等情绪问题是其 重要原因[6]。本 文的研究结 果表明大学新生存在抑郁、焦虑问题, 与先前的有关 研究结果一致。造成抑郁、焦虑的原因可能与大学新 生存在不合理的期望, 学习、人际、生活不适应有关。 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 如学业困 难、人际冲突与退缩、成瘾与攻击 行为[7]。近年来 大 学生恶性事件频繁发生, 有关部门应重视起来, 在大 学新生刚刚进入校园就应该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使预防优先于干预, 咨询优先于治疗。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及其与自尊水平的关系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及其与自尊水平的关系【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及其与自尊水平的关系对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考试焦虑得分在独生子女与否、性别、出生地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在考试焦虑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考试焦虑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
由此得出结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考试焦虑得分上有显著差异,考试焦虑与自尊水平有关。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焦虑; 自尊水平1. 引言考试焦虑是个体对考试过于紧张,担心自己考试失败有损自尊而形成的一种高度忧虑的负性情绪,是考试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
考试焦虑目前还无统一定义, 我国学者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 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 以担忧为基本特征, 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 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1]。
我们总结考试焦虑具有以下特征:1,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由考试情境引起的。
2,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和唤醒。
考试焦虑是一种在考试情境下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激发的负性情绪,它会导致个体产生各种防御或逃避考试的行为,并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及人格健康产生影响。
国外对于考试焦虑本质的探讨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展起来,研究者们陆续发现考试焦虑现象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现阶段我国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较为普遍,有关对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对解决现阶段学校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考试焦虑问题有重要意义。
自尊是个体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不仅对于个体自我有影响,而且作为一个起中介的人格变量对认知、情感、品德、社会行为起重要作用[2]。
国际自尊心理协会执行理事长布兰登认为, 自尊是把自己体验为有能力应付基本的生活挑战和应付值得幸福的基本挑战的倾向性,甚至认为”自尊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 位于生命的中心”[3]。
自从我国开始对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开展以来,研究者针对考试焦虑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许多研究,然而,已有研究大多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焦虑出发,很少研究具体情境中的焦虑与自尊的关系。
大学生自尊与抑郁的关系
越 多。为深化其认识 , 文章梳理 了二者关 系的研究成果 , 总结 出外显 自尊与抑郁 的关 系中主要 存在三种 理论模型 : 易感模型 、 创 伤模型和共 同 因素模 型 , 以及 高内隐 自尊是抑郁 的风 险因素等 重要 结论 , 并提 出提 高 自尊 、 减轻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 。
【 关键词】 外显 自 尊; 内隐 自 尊; 抑郁 【 中图分类号】 C 4 4 4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1 2 0 ( 2 0 1 3 } 0 6 — 0 0 3 1 — 0 3
刘明 兰( 1 9 7 5 一) , 女, 重庆市北碚 区教师进修 学院讲 师 , 硕士 。研究方 向: 青 少年心理健康教 育。
健康的反向指标之一 , 与自 尊 的关系研究成果颇丰。 大学生是抑郁的高危群体 , 以往有关 自尊和抑郁的 关系研究大都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 因此文章在梳 理 以往 研究 成果 的 基础 上 , 对 提 升 大 学 生 自尊水 平 和减 少抑 郁 提 出建议 。
一
对此较有说服力的是奥斯 ( 0 r t h ) 等人提出的人际交 互和个体 内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 自尊和抑郁密切关 联起来 J 。人 际交 互 主要 有 四种 途径 : ( 1 ) 个 体从 他
近 年来 , 很 多研 究 者 对 自尊 的 防御 功 能进 行 了 研究 , 发 现高 自尊者 的积 极 自我 关 注 使 他 们 能 够合 理地 调适 许 多不 良行 为 。与 高 自尊者 比 , 低 自尊者 不像 高 自尊者 那样 更 愉 悦 自己, 调 节 消极 情 绪 的能 力弱 … , 表 现 出较 多 心理 健 康 问题 。抑 郁 作 为 心 理
人那 里获 得 自我价 值认 可 ; ( 2 ) 个体从 他人那 里 获得 对 自己 的消极反 馈 , 产 生 消 极 自我观 念 ; ( 3 ) 个 体 逃
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精选文档
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社交焦虑是一种与社会交往和社交活动有关的焦虑,是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
以往的研究表明,影响社交焦虑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同伴关系、自身性格和气质类型等。
[1]而社交焦虑又会使个体回避社交行为,进而导致孤独感的产生,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2]众所周知,高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中小学有着较大的差别,大学的在读学生较多,而且几乎都在学校住宿,学生除了是本班级成员外,还可以参加众多的社团、协会等学生组织。
这些变化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交友途径,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社交焦虑的产生。
尤其是对于那些跨市甚至跨省就读的大学生来说,陌生的环境和交友圈的彻底改变,更有可能使他们对社交产生茫然和恐惧。
因此,如何预防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产生,以及如何帮助已出现社交焦虑问题的大学生降低其社交焦虑水平,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研究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现状进行探讨,并探索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解决社交焦虑问题提供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广州大学城各所高校在读大学生为被试对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其中男生148人,女生158人;大一79人,大二80人,大三82人,大四65人。
2.研究工具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使用社交焦虑量表(IAS)进行测量,该量表由15个条目组成,使用5级计分,其中有4题为反向计分题。
量表最低得分为15分(社交焦虑水平最低),最高得分为75分(社交焦虑水平最高),个体总分得分越高则其社交焦虑水平越高。
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使用自尊量表(SES)进行测量,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使用4级计分,其中有5题为反向计分题,量表最高得分为40分(自尊水平最高),最低得分为10分(自尊水平最低),个体总分得分越高则其自尊水平越高。
[3]二、结果1.大学生自尊水平和社交焦虑水平统计结果表明,306名大学生在自尊量表上的平均分为29.23分,最高分为37分,最低分为14分,标准差为 4.424。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资讯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
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实际关系
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实际关系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在这段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的时期,自尊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态度,而心理健康则是个体在心理上的健康状态,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综合的心理素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实际关系,并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自尊感与心理健康在大学生群体中,自尊感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
拥有健康的自尊意识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自信、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研究表明,自尊低下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负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等。
自我接受与心理调适大学生要培养健康的自尊感,首先需要学会自我接受。
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只有真正接受自己,才能摆脱自我否定的心理困境,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调适。
通过积极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社会支持与自尊感提升社会支持是维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之一。
身处社交网络发达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与同龄人、老师、家人的交流与互动,获得情感支持和认知支持,增强自尊感。
当面临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自尊感,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挑战。
成就感与自尊提升在大学生涯中,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取得一定的成就,是提升自尊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大学生可以逐渐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增强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提升自尊,促进心理健康的稳定和发展。
心理疾病预防与自尊保护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心理疾病发生率较高的风险,其中一部分原因与自尊水平的低下有关。
因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尊感,对于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自尊、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是每位大学生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大学生学习焦虑与自尊心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学习焦虑与自尊心的关系分析大学生学习焦虑和自尊心是现代教育环境下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所感受到的紧张、焦虑和不安,而自尊心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能力和价值感的认知和评价。
这两个因素在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互影响并相互关联。
首先,学习焦虑与自尊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学习焦虑对大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当学生面临学业压力、考试和成绩等诸多因素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受到威胁。
长时间的学习焦虑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挫,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感产生怀疑。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不够优秀,产生自卑、自负或自我怀疑的情绪。
这种对自尊心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学习焦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心对于缓解学习焦虑至关重要。
其次,自尊心也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焦虑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个健康的自尊心有助于大学生对学习焦虑作出适当的应对和调整。
自尊心高的学生通常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较高的认知和评价,他们更容易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的态度。
相比之下,自尊心较低的学生可能更容易对学习的压力感到沮丧和失望,导致学习焦虑的加剧。
因此,提升大学生的自尊心也是缓解学习焦虑的一种重要途径。
然而,大学生学习焦虑与自尊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学习焦虑和自尊心之间存在双向的影响。
学习焦虑可能会对自尊心产生负面的影响,而自尊心的提升也有助于减轻学习焦虑。
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学习焦虑问题,必须同时关注和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能力。
要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心,教育和家庭环境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育环境应该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认可。
教师和家长应该以鼓励和支持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挑战。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心理辅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学习能力。
减轻大学生的学习焦虑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措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划,提高学习效果。
抑郁症与自尊心抑郁症对自尊心的影响及自我调整方法
抑郁症与自尊心抑郁症对自尊心的影响及自我调整方法抑郁症与自尊心:影响及自我调整方法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而自尊心在人们的心理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抑郁症与自尊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抑郁症的发生常常会对个体的自尊心造成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对自尊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负面以及对生活失去兴趣。
抑郁症患者常常自我否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从而对自尊心造成剧烈的冲击。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无能无力、毫无价值,并且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和魅力。
这种负面的自我认知会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同感。
一个健康的自尊心能够帮助个体适应各种挑战、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然而,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消极的情绪而对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内心深处常存有自卑、自怜的情绪,缺乏自信与自我价值感。
这种负面的自尊心会限制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发展与生活满足感。
那么,面对抑郁症对自尊心的影响,有哪些自我调整的方法呢?首先,抑郁症患者需要建立正向的自我认知。
他们应该承认自己存在的积极特质与价值,并学会正视自己的弱点与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他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优点,并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自尊心。
其次,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能够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帮助他们理解与认识自己,并指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此外,积极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恢复自尊心。
他们可以通过与亲朋好友的交流来增强自我认同感与社交支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来提升生活满意度与自尊心。
最后,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也是重要的。
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以及规律的作息来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增强自尊心。
总之,抑郁症对自尊心的影响不容忽视,但我们也不应该被其所困扰。
通过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积极的生活方式以及保持身心健康,我们能够自我调整,重塑自尊心,摆脱抑郁症的困扰,重新拥抱积极的人生。
自尊在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应激状态与焦虑抑郁关系中的作用研究
自尊在留守经历高校生心理应激状态与焦虑抑郁干系中的作用探究摘要:本探究旨在探讨自尊在留守经历高校生心理应激状态与焦虑抑郁干系中的作用。
接受便利抽样的方式,从村落留守生中招募240名高校生作为探究对象。
以焦虑抑郁量表和自尊量表为主要探究工具,对高校生进行测试和分析。
探究结果显示,村落留守经历高校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偏高,其中焦虑水平高于抑郁水平。
自尊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自尊水平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低。
同时,自尊水平在留守经历高校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即通过自尊的影响来降低焦虑抑郁情绪。
因此,加强自尊心的培育与提高对于留守高校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尊;留守经历;高校生;焦虑;抑郁;中介作一、引言村落留守孩子和高校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留守经历可能会对这些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留守经历高校生屡屡被迫独立生活,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往往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自尊作为一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可能对留守高校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乐观的影响。
本探究旨在探讨自尊在留守经历高校生心理应激状态与焦虑抑郁干系中的作用,有助于加深对留守高校生心理健康的熟识。
二、方法2.1 参与者接受便利抽样的方式,从村落留守生中招募240名高校生作为探究对象,男性120名,女性120名,年龄在19-26岁之间。
2.2 测量工具使用SCL-90焦虑和抑郁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和自尊量表测量留守高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尊水平。
其中,SCL-90量表包括90个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得分,可以计算出总分、亚分和次分,反映出被测试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自尊量表包括25个问题,通过分析被测试者的回答,可以计算出自尊得分,反映出被测试者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程度。
2.3 数据分析接受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接受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自尊在留守经历高校生心理应激状态与焦虑抑郁干系中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自尊与自信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自尊与自信分析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自尊与自信是两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自尊与自信进行深入分析。
一、自尊的重要性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我认同感。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自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自尊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积极心态。
拥有良好的自尊,大学生积极面对挑战,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和生活困扰。
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这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其次,自尊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随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对于建立健康的自我身份非常重要。
自尊的提升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从而塑造积极的自我身份。
最后,自尊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自尊高的大学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他们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二、自信的重要性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取得成功的信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自信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自信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拥有自信的大学生更有能力面对挑战,克服学习困难。
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学习目标,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自信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决策能力。
自信的大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更有勇气去做出决策。
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能够更果断地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最后,自信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个人成长。
自信使大学生敢于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勇于尝试新事物。
他们更乐于接受新的经验,不怕失败和困难,从而有更多机会学到新的东西,提高个人能力和才干。
三、自尊与自信的培养自尊和自信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以下是几点建议。
首先,鼓励积极自我评价。
大学生可以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关注自己的进步和努力,给自己一定的肯定和奖励,从而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提升自尊和自信。
大学生自尊心发展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尊心发展与心理健康自尊心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同、接受和价值感的综合体现。
在大学生时期,自尊心的发展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自尊心的发展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大学生自尊心的发展在大学期间,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等挑战,大学生的自尊心容易受到影响。
然而,大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调整和适应。
首先,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和潜力,并且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从而促进自尊心的发展。
其次,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团体合作也有助于大学生自尊心的培养。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大学生可以体验到被认同和接纳的感觉,从而增强自尊心。
参加社团、志愿者活动或者组织实践课程等,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合作机会。
最后,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
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和竞争的压力,大学生容易陷入自我贬低或和他人比较的心理困境。
因此,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念,树立合适的目标,并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发展,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为导向。
二、大学生自尊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自尊心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自尊心的正向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而自尊心的不足则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高水平的自尊心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增强抵抗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自尊心较高的大学生更容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抱有对未来的希望和自我成长的期许,从而更具有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
相反,自尊心不足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状态,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他们对自己的否定和贬低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进而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心理状态的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三、促进大学生自尊心与心理健康的建议和措施1. 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鼓励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和特长,从而增强其自尊心。
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关键词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状态焦虑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性别差异、文理科别差异及其关系。
方法采用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抑郁形容词核对表、状态焦虑问卷对216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总体上,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焦虑水平显著低于男大学生;理科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文科大学生;自尊、抑郁和焦虑三者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两两相关。
结论大学生的自尊、抑郁和焦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和文理科别差异以及三者间的密切关系。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self-esteem level; depression state; state anxiety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esteem level, depression state and state anxiety of undergraduates. Methods 216 undergraduate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Rosenberg(1965) Self-Esteem Scale, Depression Adjectives Check List, and State Anxiety Inventory. Results Overall, the level of self-esteem of female ungraduates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males, but their anxiety was less obviously than that of males; state anxiety in science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arts; there were siginificant sex differences between every two factors among self-estee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undergradutes’ level of self-esteem, depression and anxiety.自尊(self-esteem)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状态焦虑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self-esteem level; depression state; state anxie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esteem level, depression state a nd state anxiety of undergraduates. Methods 216 undergraduates completed quest ionnaires including Rosenberg(1965) Self-Esteem Scale, Depression Adjectives C heck List, and State Anxiety Inventory. Results Overall, the level of self-est eem of female ungraduates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males, but the
ir anxiety was less obviously than that of males; state anxiety in science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arts; there were siginificant sex difference
s between every two factors among self-estee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onclus 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and rel ationships among undergradutes’ level of self-estee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自尊(self-esteem)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国际自尊心理
协会执行理事长布兰登(Branden,2000,2001)认为,自尊是把自己体验为有能力应付基本的生活挑战和应付值得幸福的基本挑战的倾向性,甚至认为“自尊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位于生命的中心。
” [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自尊与心理健康(尤其是情绪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比如,自尊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呈高度负相关[2-4]。
但
这些研究对抑郁、焦虑等情绪的考察多以特质情绪为指标,测量的是特质性的抑郁和焦虑。
众所周知,特质情绪相对稳定,是由变化性较强的状态情绪(或情绪状态)长期积累或过于严重时量变导致质变的结果。
那么,自尊水平和状态性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此外,关于自尊与这些不良情绪状态的特点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拟以抑郁、焦虑状态量表为测量工具探讨自尊水平与状态性抑郁、焦虑的特点及其关系,以期补充有关自尊与情绪健康关系的研究资料并为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心理学参考。
对象和方法
工具 1. 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SES)中文版。
共10道题目,要求被试在“完全符合”到“很不符合”四个等级上评价自己。
量表总分是10—40分,分数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该量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其分半信度为0.
78 ,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
3.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焦虑问卷 (S-AI)。
要求被试在“完全没有”到“非常明显”四等级上评价自己。
总分在20—8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状态焦虑越严重。
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分半信度为0.90。
集体施测。
回答不受时间限制,但要求“尽可能快地”完成。
回答完毕后即回收问卷。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主要对自尊水平、抑郁与焦虑状态的特点进行差异检验及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自尊、抑郁与焦虑的性别差异
表1 男女大学生的自尊、抑郁与焦虑(平均数与标准差)
性别
自尊
抑郁
焦虑
男
10.28(4.80)
45.06(10.55)
女
32.77(3.31)
9.28(4.62)
37.58(9.04)
t
-2.29*
1.56
5.45***
注释:* p<0.05, ** p<0.01, *** p<0.001, 下同。
”
对男女大学生自尊、抑郁和焦虑的总体性别差异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见
表1),除抑郁状态外,自尊和焦虑的性别差异均达统计学显著性(P<0.05, P<0.001)说明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而状态焦虑水平明显低于男大学生。
2.自尊、抑郁和焦虑的科别差异
表2 文科系与理科系大学生的自尊、抑郁与焦虑(平均数与标准差)
科别
自尊
抑郁
焦虑
文科
32.05(3.77)
9.72(4.67)
38.79(9.35)
理科
32.39(3.94)
9.85(4.77)
44.45(10.93)
t
-0.644
-0.209
-3.970***
由表2可见,文理科大学生在焦虑水平上的差异具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理科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文科。
其余变量的科别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性(P>0.05)。
3.性别与科别对自尊、抑郁和焦虑的影响
4.自尊、抑郁与焦虑的相关分析
对自尊、抑郁和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括号外数据)发现,自尊与抑郁、自尊与焦虑、抑郁与焦虑之间的相关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控制性别、年龄与科别后进行偏相关分析,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见表3括号内数据)。
表3 自尊与抑郁、焦虑间的相关(偏相关)
自尊
抑郁
焦虑
自尊
-
-0.49***(-0.51***)
-0.41***(-0.43***)
抑郁
-0.49***(-0.51***)
-
0.36***(0.34***)
焦虑
-0.41***(-0.43***)
0.36***(0.34***)
-
讨论
本研究发现,总体上,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高于男大学生,焦虑水平低于男大学生,抑郁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理科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在自尊和抑郁上不存在科别的明显差异;在自尊、抑郁和焦虑三个变量上也不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性别与科别交互作用。
本研究认为,这些结果很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被试来自师范院校,而师范校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女生往往占据了较大的数量优势,而且女生的总体表现往往也比较好,尤其是文科
系的女大学生尤其如此。
这就可能使数量上不占优势其他表现又不特别突出的男生产生一定的压力,致使其状态焦虑水平较女生偏高,而自尊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众所周知,男生由于社会上刻板印象的影响而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而相对于文科系,理科系的男生比例较大,从而使理科系的学生在总体上表现出较文科更高的焦虑值。
但毕竟理科较文科能使他们(男生)更自信,所以从总体上又缓和了自尊和抑郁的文理科别间的差异——使科别差异不再显著。
此外,年龄虽然不是本研究关心的变量,但它对抑郁和焦虑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考虑这一因素。
本研究还发现,自尊、抑郁和焦虑两两之间存在统计学上非常显著的相关,即使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科别之后依然如此。
这说明从一开始,自尊与抑郁、焦虑就是息息相关的,这种相关不仅仅体现在特质情绪上,也体现在状态情绪上,从而提示自尊与特质情绪之间的高相关很可能源于自尊与状态情绪之间的密切相关及其长期的量的积累上。
该结果也符合“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这一论断[5, 6],从而提示自尊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2] Whitley BE, Gridley BJ. Sex-role orientation,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A latent variables 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3, 19: 363-369
[3]孙志凤. 高中生自尊研究. 苏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1
[4] Cheng H, Furnham A. Personality, self-esteem, and demographic predictions of happiness and depress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3,34 (6): 921-942
[5]林崇德. 心理健康教育路一定要走正. 中国教育报,2001. 11
[6]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 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 东北师大学报,2005, (1): 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