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37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山东刘秀珍【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备考指要】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行了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他们的思想探索呈现出西方化和反西方化的两个面相:迎受西方现代性而变革传统,抵抗西方侵略性而复兴民族。
他们对西方认识经历了夷务-洋务-时务-要务的变化,他们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层面。
虽然这些先进的思潮都曾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然而由于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阻挠破坏,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命运。
2.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主张及特征。
由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到当今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3.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启迪我们要打破保守的思想牢笼,与时俱进。
【自主学习】考点1 “开眼看世界”1.历史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3)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倡导者──《海国图志》(1)林则徐:近代中国__________第一人,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_______》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2)魏源:编编撰成《________》,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阐述了“_____________”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
3.作用:引导着人们关注________,对当时的________有重要启迪作用。
考点2 中体西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_______的形势。
1819 第5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合 作
6.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 历程的第一步。
探
究
•
攻
重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
探
固
新
[概念阐释] “中学”与“西学”
双
知
基
“中学”意为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其核心是纲常名教。“西
合 作
学”则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探
究
•
攻
重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 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 思想特点
性和合理性 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 势力,被称为“思想界 思想作用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则徐探求西方新知识的影响。
双
知
基
(2)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并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分析这种思想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需要而在中国“进门落 户”的。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提示】 (1)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 当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 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高中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与练
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与练【重点讲解】“师夷”与“制夷”的关系及相关认识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当时指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
后来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一方面,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先中国。
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老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
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
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的“夷之长技”是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在清政府落后守旧而又夜郎自大的社会背景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非常进步的。
但是,魏源对“夷之长技”的认识只停留在科技层面上。
近代中国的落伍是全方位的,正是由于政治、经济的腐朽,导致军事技术的落后。
要改变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就要进行全方位外科手术式的改造。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专题7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展示考点热度考纲解读考情趋势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本专题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宣传君主立宪,主张进行维新变法;二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正统思想进行彻底批判;三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
三条线索集中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民族危亡之际,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富有阶级特点的指导思想内容探究: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处于重要地位,尤其是维新思想考查频繁,注意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思想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难度中等偏上形式探究: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涉及,一般在10分左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网络构建※※主线解读※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3.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第一关真题自测·找差距1.(2017·全国卷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历史·必修3(人教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________,禁锢着国人思想。
(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3)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表现。
(1)林则徐。
①成就:组织编译出《________》、《各国律例》等。
②地位:近代中国________的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编撰《________》,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作用:引导人们关注________,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答案:一、1.(1)程朱理学2.(1)①四洲志②开眼看世界(2)①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世界形势【问题导思1】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示: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仿制炮船,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预习检测1】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A.思想观念陈旧B.社会制度滞后C.政治腐败D.军事技术落后答案:D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以曾国藩、________、左宗棠为代表的________。
3.内涵: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根本,采用西方先进________挽救封建统治。
4.实践:开展________,创办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意义: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答案:二、2.李鸿章洋务派3.封建纲常伦理科学技术4.洋务运动【问题导思2】“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有何异同?提示:(1)目的相同:都主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礼教。
(2)方法步骤: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次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完整版)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西用” 内忧 外患
曾国藩、 “师夷长 左宗棠等
技以自
器物层次, 迈出了中 付之实践。 国近代化
历程的第
一步
强”
【合作探究】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怎样评价林则徐、 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
(1)进步性: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2)局限性: ①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②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 封建制度。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一些官员的言论 “无形之巧(中国的伦理道德)胜于有形之巧(西洋技艺)万倍也,何必见异思迁,
用夷变夏哉!”得不到群众的—响—应选(自中没国有近群代史众资基料础丛刊)《;洋务运动》 遭到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材料三 “下有老耄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怕;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 请命而不行;故皇上与康先生之所欲改革者,百分未得其一焉。” 【丛刊《戊 戌变法》(一) 】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鸦如片内战地争之的放失排枪败,,连使声林不则断徐。认我识放到一炮英后军,军须事辗上转的移先时进,。再放一炮,是技
——曾国藩《覆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 日本败于三国,受迫通商,反以成维新之功;法败于普,为城下之盟,…… 此其痛创,过于中国今日也。然不及十年,法之盛强,转逾畴昔。然则败衂非国之大
患,患不能民自族强耳危。机…加…剧泰(西面各临国列(强指西瓜方分国的家威)胁,)磨牙吮血,伺于吾旁者固属有
人……及今早图,示万国以更新之端,作十年保太平之约,亡羊补牢,未为迟
“今欧、日之强,皆以开国会行根立本宪原之因故是。皇民上族翕资受本嘉主谟义,毅然
高考历史十年(10-19)真题三年模拟专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十年真题】1.(2019.4·浙江高考·8)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
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番客篇》D.《华事夷言》【答案】D【解析】《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为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故选D项;《四洲志》由林则徐主持编译,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排除A项;《海国图志》由魏源所作,书中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排除B项;《番客篇》,番客指代客居南洋的中国人,排除C项。
2.(2019·江苏高考·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表明提倡中体西用,故D项正确;“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全面复兴旧学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西方新学,故B项错误;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新学消解旧学,故C项错误。
3.(2018·天津高考·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C【解析】题干问及的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1840年即已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状态,故A项错误;1861年洋务运动存续的35年里,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晚清翻译西方著作数量最多,成绩最著的机构,它罗列了众多的学者译家和一些外籍传教士,戊戌变法时期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期间也的确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但不是小说翻译少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题干中“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后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的启迪作用。
(2)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3)激发学生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思想解放潮流,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
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这个过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学生归纳:向西方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主流思想。
★新课学习与探究:一、“开眼看世界”:(林则徐)1、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祖籍福建省莆田县,清代初期迁至福州。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号旸谷,29岁中秀才,37岁有了第二个儿子林则徐,因为长子夭折,所以将林则徐视为掌上明珠。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2020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
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
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2.(2020年四川武侯成都七中高三月考)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从禁止使用的名词来看都是一些外来词和新名词,因此禁止使用的目的是维护传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材料没有涉及维新思想等内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信息,B项错误;C选项错误,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3. (2020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有学者指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保护民族经济、与外资作斗争和建立独立自主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道路,而晚清政府走的则是自由贸易、在国内市场“稍分洋商之利”和依附于西方列强的发展道路。
这最终决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
该学者认为国家命运取决于()A.发展战略观的选择B.所处社会形态的差异C.国际大环境的优劣D.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弱【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中日两国在发展民族经济上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方式,由此造成两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不同命运,故选A项;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处于封建社会,遭受外来列强侵略,与中国社会形态类似,故排除B项;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社会大环境是相同的,没有根本性差距,故排除C项;该学者的观点中没有涉及两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内容,故排除D项。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9、(2006 重庆文综)近代中国将 “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 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C、王韬; B、张之洞; D、梁启超;
2016/1/6
31
10、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 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技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3
激进派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时间:1840 -- 1898)
一、开眼看世界: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三、维新变法思想:
2016/1/6 4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第一阶段:器物
(1)国际:①欧美资本主义崛起,积极扩张。
②英国鸦片走私船出没于中国东南沿海。 (2)国内:①晚清政府君臣盲目自大、闭目塞听。 ②鸦片战争失败后,封建官员部分有识 之士开始关注世界。
地主阶级洋务派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三、维新变法思想:
2016/1/6 13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阶段:制度
三、维新变法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70年代) 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郑观应(商战)、王韬(最早提出学制度)、薛福成 (2)代表人物:
(2)代表人物: A、康有为:(其思想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
风”、“火山大喷火”)
①活动:a、办学:万木草堂(广州) b、著书:《新学伪经考》 -- 动摇
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 -- 宣称
孔子是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 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3、右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B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4、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 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维新变法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思想的推动 下,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 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2)结果: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 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 快失败。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3、意义(影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 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魏源等只是引导了人们关注世界,而没能付 诸实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
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 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 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 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 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 史的悲剧啊。
②早期维新思想的局限性 :
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有哪些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1)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 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
高二历史必修3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导学
界知识书籍的出版。
返回
[探究升华]
《海国图志·序》中说:“是书何以
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作者著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当时 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1)学习西方科技,抵御列强侵略。
(2)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 重要启迪作用。
返回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四海披图当泛槎”可知该著述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各国的历
史地理。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的《海国 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A正确;《资
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设想,B错误;《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 害和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的著作,C错误;
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
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返回
文中所提到的“破屋子”“裱糊匠”分别指什么?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提示:(1)“破屋子”指腐朽的清王朝。
(2)“裱糊匠”指洋务派。 (3)“材料”指西方的先进技术。
返回
三、维新变法思想
1.出现——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资本主义 的产生而产生。 (2)代表:王韬、 郑观应 等。 (3)主张: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 内忧外患 的形势,清 政府内部形成了以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为代表的洋 务派。
2.思想
他们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 强 ”的思想。
返回
3.目的 挽救封建统治。 4.实践 创办了一批 近代企业 ,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5.影响
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 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 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 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 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 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 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 人深思,启蒙思想.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 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 《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 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 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 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 中国说》。
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二鸦后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
2.含义: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纲常名教) 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 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 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维 护清王朝统治。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5.实践: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工业(军用、民用)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 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 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 当时没有恭亲王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么,英法联军 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 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 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
船坚炮利的直观刺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材料解析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材料一〕英国交易行使洋钱有五种:大者七钱二分,曰打拉①;中者三钱六分,曰哈打喇②,又曰花儿晋;小者一钱八分,曰时呤③。
又小者九分,曰半时呤④。
其最小者,只重二分半,曰边厘,又有名先士者⑤。
亦洋钱之类,每先士一个七厘二毫,每百个合大洋一元。
──林则徐《洋事杂录一》〔材料二〕庚子八月三日士丹顿供⑥广东在英吉利之东南方,约水程三万馀里。
该夷士丹顿来时,在途三个半月。
英吉利国王所居之地,名曰蓝伦⑦,在俄罗斯之西,约海程二十日。
蓝伦东方去一日,即荷兰国。
又走六七日,至士云顿⑧,另有国主。
又走一日,至颠没⑨,另有国主。
又走十日,至俄罗斯国主所居之地:布鲁臣深秘顿肚邦⑩。
回疆,在英吉利之东南,相距一月。
缅甸在英吉利之东,相距四五个月。
如由陆路,两月可到,须经俄罗斯过。
西藏在英吉利之东,相距两月,须走回疆,无路可通。
番鬼字典,名曰力神拉里,系已故之马礼逊所著。
──林则徐《洋事杂录六》【解读】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抗英期间,为了解西方,探讨御敌之策,十分注意搜集国外的情况资料,在组织翻译西方书报的同时,还向到过国外的中国人,来广州的外国人等询问,留下口述资料。
现存《洋事杂录》,为陈德培手录,现藏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林则徐是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两则材料是对英国的介绍。
【注释】①打拉:dollar,元。
当时一种面值五先令的硬币。
②哈打喇:half dollar。
半元。
③时呤:shilling,今译先令。
④半时呤:half shilling,半先令。
⑤先士:cent,分。
⑥士丹顿:英国商人。
⑦蓝伦:即伦敦。
⑧士云顿:在今德国西北部,所指未能确考。
⑨颠没:即丹麦。
⑩布鲁臣深秘顿肚邦:圣彼得堡。
回疆:今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南部地区。
力神拉里:英语字典(dictionary)的音译。
马礼逊:英国早期来华传教士,汉学家。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思想主张:
严复(1854—1921)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他借“ 物竞天择, 适 者生存”的原理,阐 明中国必须变法
(2)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代表人物
代表论著
主要主张
影响
康有为
梁启超 伪 经 考 》 立宪法,开国 《孔子改制考》 会 , 建 立 君 主 立宪制
为变法提供理 论依据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1)
19世纪60年代以后: 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 2)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 思想主张 4)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技;
政治: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阅读教材P68——P70,思考:
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西学东渐浪潮中, 涉及到哪些力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 治派别?请列举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器物(科技)
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 洋务派
地主阶级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
思想(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传播
②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③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什么是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分解如下:
”?
简称 “ 中体西用
① 体 : 主体、本质 ② 用 : 为主体服务的形式和手段 ③ 中学 :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④ 西学 : 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要指科技 ⑤ “ 中学为体 ⑥ “ 西学为用 ” : 以中国的封建纲常名教作为国家的根本 ” : 采用西方近代实用科技,挽救清王朝 采用西方近代实用科技,挽救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教案姓名:李华磊学号: 20087161007 班级: 2008级历史学本科班讲授内容: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
3、识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三、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在初中和必修一、二时已学过部分知识,但是却存在相关知识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状况;而对于这些知识本质、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理解比较欠缺,一定要老师逐渐地引导;对于历史史实以外的联想与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学策略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五、板书设计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2、概况3、意义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2、代表人物3、内容4、目的5、实践6、失败原因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2)概况(3)评价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1)背景(2)概况(3)影响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
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材料二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设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老师整理: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过渡: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已向蛮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
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逐渐走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历程。
讲授新课:(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②有识之士(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下,面向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概况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设问: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②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展示材料:材料1: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材料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叙》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内容。
3、意义(影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提问: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全面吗?通过这个设问,是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林则徐、魏源等只是引导了人们关注世界,而没能付诸实施。
展示材料: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海国图志》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它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终于有了一次质的改变。
魏源也成为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位先行者之一。
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
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
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2、代表人物: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3、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有人评价洋务运动他因模仿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只学习器物,不学习制度,思想文化)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5、实践: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6、失败标志: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7、失败的原因:未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注定破产。
过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稼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
从而过渡到维新变法。
(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①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②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③洋务运动的影响。
(2)概况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由学生自己完成)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经济思想主张商战,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思想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3)评价:意义:早期维新思想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局限: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过渡:早期维新派提出的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师生齐读:《日落紫禁城》,以烘托课堂气氛。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悲哀?!抑或是感动?!(1)背景设问:①大家从《日落紫禁城》中能得到那些历史信息?(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重点是要引出维新变法运动)教师整理: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梁启超与《变法通议》;维新变法等。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
(2)概况①代表人物及主张设计表格,概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三人的主要思想,掌握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物著作思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主张变革,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梁启超《变法通议》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翻译《天演论》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探究:顽固派指责康有为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来宣传变法维新,你对此如何评价?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西方政治学说蒙上一层儒学的外衣。
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②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③结果:最终失败。
(3)影响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七、课堂小结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西学东渐是一个不断探索、艰难渐进的过程,就各阶段而言,这些主要观点都有一定进步性,对当时的西学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应科学地对待。
八、思考题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
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