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军老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zxls_201701209180839)
理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理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47f1b2fd0a79563c1e7288.png)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引言: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1.背景(P67 第一、二段)⑴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⑵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
⑶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
2.经过(P67 第三段)⑴五个阶段⑵三个层次3.主要特点: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开眼看世界”1.原因(P68 第一段)⑴清朝统治危机四伏,盲目自大。
⑵思想基础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强调经世致用,解决现实问题。
⑶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外患日深2.倡导者——林则徐、魏源⑴林则徐和《四洲志》(P68 第二段)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活动)★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②《四洲志》(主要内容、地位)⑵魏源和《海国图志》(P68 第三段和“《海国图志》书影”说明)①魏源②《海国图志》(主要内容、地位)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时间、人物、出处、主要内容、理解)④影响: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⑶其它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的接连出版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P69 第一段)⑴内忧外患⑵洋务派的出现(代表、阶级属性)⑶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主要内容(P69 第一段)⑴中学和西学①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②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⑵“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⑶“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
3.影响(P69 第二段)⑴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想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f40698c27284b73f342505f.png)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阅读页去广告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列强的破坏, 顽固派的阻挠。
三、维新变法思想
1、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 3、维新思想的传播——论战 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②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 传入(来源) 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 阶级基础)
坚持科举取土, 变法之本,在育人
反对西学
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
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③ 作用
A. 实质: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
11-12学年高中历史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11-12学年高中历史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1b2c850f242336c1eb95eb8.png)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后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的启迪作用。
(2)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3)激发学生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思想解放潮流,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建议: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
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并引出问题: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李惠军老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zxls_201701209180839)
![李惠军老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zxls_201701209180839)](https://img.taocdn.com/s3/m/e83bfe6ac850ad02de8041be.png)
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近代化进程第一步
没有硝烟的商海激战 轮船招商局 ◎(美)旗昌公司联合外企 PK(轮船招商局联合股东清)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局 ◎价格竞争—— 延揽货物 —— 破产拍卖 —— 毅然收购 机器生产 —私人入股 --成本核算 ◎李鸿章运筹帷幄——盛宣怀指挥若定——唐廷枢当机立断 XXX屏气凝神关注着这场“战争”,并为之欢呼雀跃、跃跃欲试! 他?生于《海国图志》发表当年(1842)。国运与命运息息相关 ——实业救国实践和改革强国思考。
1895年
北京 松筠庵
从思想理念到政治运动 从道路探索到救亡风潮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清末知识分子政治性社团 成立年份分布青峰著《观念史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382页。
——右图据王尔敏:《清季学会汇表》,载于《晚清政治思想史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页134—65.
两种冲击—反应模式
• • • • • 被奉为日本人神圣的“天书” 2年15种版本,书价涨了4倍 政、军、商、学界的必备书 天皇称此等同于英国大宪章 佐久间象山20万字读书笔记
伊藤博文——给中国人的“指教”!
大变局下的切肤之痛
帝国形态
发捻内乱 中体 西用
列强外患
专制制度
纲常名教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国运.环境.机遇---买办.民企.官员
走出藩篱
呼吁变法
制度层面 器物层面
• 1873-《救世揭要》疾呼发展航运,打破外商垄断 • 1880-《易言》提出36项强国之策,学习西方制度 • 1894-《盛世危言》郑观应一生心血的煌煌巨著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 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启蒙.觉悟——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历史:第14课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9(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14课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9(人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f779603704a1b0717ed5dd5b.png)
探究问题1:
去面对整个世界;
1、中背国景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开眼看2视进、中而世转国学界变的习”观落西的念后方,?,。正
鸦片战争前:
① 清王朝危机四伏、对西方情况一无所知
②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侵略扩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刺激,惊醒有志之
士。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
代表 人物
王韬,郑观应等
背景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主张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①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 评价 ②积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拓展历史思维
探究一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 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通史》 材料二《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 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教材 (1)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依据材料 一、二说明“造反”和“跪着”的含义。
中国人对世界的无知
➢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 皇帝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 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 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 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开 始「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 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开眼看世界”
1、是打开眼界,
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日人之游欧 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 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 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以上材料体现了梁启超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原创2: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原创2: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28e0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7.png)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地位
最详实的专著。
《海国图志》 宗旨
《海国图志》的宗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内容和 方向
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药方: 师夷长技以制夷
探究一:阅读材料:该何如评价林、魏的事迹及思想?
材料三:战争以严酷的实事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 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这一代中 国人……开始去了解西方……标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 当时,对这两部意在警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 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昏昏睡去。 当60年代郭嵩焘、冯桂芬重新提起《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的时候, 20年的光阴已在昏睡中丧失了。读史至此,往往使人扼腕久之。
治此症?阅读课本:当时找到了什么药方?此药方如何? 材料二:林则徐、邓廷桢等,在禁烟之 初,也一再地说中国百产丰盈,不资夷 货,本不必通市;而中国的茶叶、大黄, 却是外国“不可一日无”的必需之物, 缺少了就无以为命。于是他们才把外国 不肯“杜绝鸦片之来”,中国就将要 “严查茶黄之去”,当成最有威慑力的 措置,堂而皇之地照会英国,可见,克 服对外国对本国的双重无知,是中国社 会近代化、中国文化大近代化历程上必 须迈过的第一道门槛。 —《中西体用之间》丁伟志 陈崧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 A. 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 B. 鸦片泛滥的危害 C. 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 D. 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C)
2.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发,其主要( B ) 目的是
A. 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 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 C.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8e5f2ea32d7375a41780cd.png)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魏源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了这样的描述:“国立宰辅大臣,共商事务。
国家费用,先与乡绅会议,而后征纳。
……有要务则国王召议事百十三员会议,与中国军机、都察院无异”。
对此评论最为恰当的是A.魏源对君主立宪运作机制作了较真实叙述B.魏源对中、英的政治制度作了相应的对比C.魏源未能抓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本质特征D.魏源主张中国应效法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2、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3、甲午战争失败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吁请修备储才折》中提出了“练陆军、练海军、造铁路、设枪炮厂、广开学堂、速讲商务、讲求工政、多派游历人员、预备巡幸之所”等九项措施。
这些措施①是清廷内部补救危局的全新纲领②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③反映了洋务派在近代化中的贡献④说明办洋务未因甲午战败而终结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轮船、大炮、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清末两广总督张树声1884年在自己的《遗折》中的这段话说明A.他认为中体西用的思想能够实现清王朝的复兴B.他认为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能挽救清王朝的统治C.他使清政府意识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必要性D.他不愿意学习西方的政治文化5、“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
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
泰西三百年而强,日本三十年而强,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
”上述材料体现了康有为A.迫切的救亡心情 B.科学的强国主张C.理性的皇权意识 D.盲目的媚外心理6、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5b746b524de518974b7d0f.png)
政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主张
(4)特点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 儒家思想结合
(5)结果 失败
(6)意义 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
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突出)
依靠皇帝 宣传反封建专制的维新变法思想
1、封建势力的强大: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3、维新派没有实权: 4、康有为本人的原因:
甲午
华商纱厂1895年至1898年间的纱锭设备 和地区分布情况如下
战争
中日通民过甲族上午资表战你本争可主失以义败得的出初什帝步么国发结主展论义?侵略加剧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旗号(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指什么? 封建伦理纲常 “西学”指什么?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中学”、“西学”“中学”是根本“,西学”是补充
的地位:
根本目的是什么? 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
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 巩固封建统治之目的。
探究 3:
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 在这种形势下,你认为清政府会怎么办?
探究 4:
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材料二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始而演习,继而试 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的认识上有什么新的看法?为何会发生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e55074f705cc17552709ba.png)
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背景
1860年伦敦世博会
太平天国运动 火烧后的圆明园
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内容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乃不能及”
——李鸿章
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
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材料三: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
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
---郑观应
学习科学技术
学习政治制度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阅读教材回答: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 人物?主张?局限?
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90年代康梁思想
政治:甲午战争的失败,帝国 主义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1)背景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思想基础 2)代表人物及主张
返回
探究问题: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
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 (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 (3)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
异(1)阶级立场不同(根本); (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 (3)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
返回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看之前)
(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开眼看世界”的背 景)
一.“开眼看世界”
(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开眼看世界”的背景)
1.背景(看之前)
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 ——危机四伏 妄自尊大
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侵略扩张 ③鸦片战争惨败 ——惊醒志士
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e02897a1c7aa00b52acbfd.png)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问题探究: •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先进的中国
人为何要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要 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向西方学习的 思想主张是什么?
这条路 布满了荆棘 这条路 充满了艰辛 这条路 镌刻着苦难辉煌 这条路 闪耀着光荣梦想 这条路 热烈的鲜血浇灌 了复兴的萌芽 这条路 滚烫的汗水浸透 了希望的原野
中国国
门洞开,
民族危
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
学习 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和 迈西技(出方术军了方近在《西的代《各方第四国炮中一洲律舰国步志例学》》习的等西基;础②上仿编制
机开始 出现
魏源
事)
撰出《海国图志》(介绍 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
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思想
意义
引导人 们关注 世界局 势,对 当时的 思想解 放有重 要的启 迪作用
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的(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3.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 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 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
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C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C.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
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教学课件22 人教课标版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教学课件22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fc9fca856a561252d36ffb.png)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火逼迫下步 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是中西方之 间的武力的较量和竞争。从来都是朦胧一团 的“泰西”,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 象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曾经身为 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这种压力目睹身受, 终身不能去怀。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和必修1、2的学习中 有所涉及,学生对“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活动 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相对来 说知识点都较为零散,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 济层面,对于思想文化方面知之甚少,对历史 事件缺乏整体认识,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已掌握 知识进行整合。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根据这样的学习要求,教学中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知道林则徐在学习西方历程中的地位,能说出魏 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两人思想变化的 原因。 2.结合洋务运动的重大活动,理解“中体西用”思 想的主要含义。 3.能说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观点,并尝 试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的影响。 4.能感受到近代重要思想家向西方学习、不懈探索 救亡道路的精神。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法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3第五单元第14课。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资料:
据统计:在鸦片战争两年多的时间里,中 国调动了十多万大军,先后有一名总督(裕 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 (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 葛云飞、谢朝恩),两名都统(海龄、长喜) 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 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
【高中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31
![【高中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31](https://img.taocdn.com/s3/m/754361bddaef5ef7ba0d3cdb.png)
抵抗派(林、魏)
洋务派
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学器物) 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同 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 是否 著书立说提出主张 实践,开展洋务 实践 未付诸实践 运动 学习 军事、经济、文化 军事 异 范围
直接 抵御外国侵略为主 目的 镇压人民反抗为主
——胡适
1、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 想和民族精神。 2、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起到思想启蒙作 用,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D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 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 的贡献是 C A.以反对外国侵略为出发点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课标要求
1、了解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 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预习、合作探究 1、本课中介绍了哪些人物的救国思想? 你可以把这些人归类成几个派别? 2、不同派别的救国主张或思想在怎样的背 景下产生? 他们的各自思想主张有哪些? 3、这些救国思想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有启迪 作用 (2)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近代化进程第一步
没有硝烟的商海激战 轮船招商局 ◎(美)旗昌公司联合外企 PK(轮船招商局联合股东清)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局 ◎价格竞争—— 延揽货物 —— 破产拍卖 —— 毅然收购 机器生产 —私人入股 --成本核算 ◎李鸿章运筹帷幄——盛宣怀指挥若定——唐廷枢当机立断 XXX屏气凝神关注着这场“战争”,并为之欢呼雀跃、跃跃欲试! 他?生于《海国图志》发表当年(1842)。国运与命运息息相关 ——实业救国实践和改革强国思考。
废除旗人 寄生特权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裁汰八旗 绿营旧军
王西京《远去的足音——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维新谢幕
1894年,郑观应《盛世危言》在澳门杀青,远在美国旧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 金山一位叫孙逸仙的人,几乎同时与康梁赛跑…… 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正当维新思想喧嚣尘上时,另一种思想正在暗流涌动。 它,已经按耐不住……它,即将粉墨登场…… ——谭嗣同
国运.环境.机遇---买办.民企.官员
走出藩篱
呼吁变法
制度层面 器物层面
• 1873-《救世揭要》疾呼发展航运,打破外商垄断 • 1880-《易言》提出36项强国之策,学习西方制度 • 1894-《盛世危言》郑观应一生心血的煌煌巨著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 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彭刚直公秘筹暗结暹罗袭取西贡密折》
背景知识链接---上海,江海通津,长三角龙头;开埠后转型为外贸导 向型城市;洋务运动的孵化地;西学东渐辐射地。
环境.经历
视界.心界
• 1867年1月,因为宝顺洋行的破产歇业而黯然下岗。 • 1867年7月,与爱国买办唐廷枢创办公正轮船公司。 咸丰八年(1858),中西重 订条约…斯乃体恤洋商, • 1873年5月,公正被英商太古收购,他留人总买办。恩施格外…华商之守分 者不能获利,多依附洋人 而变为奸商。
——郑观应《救时揭要》
中国公司,注册史料却表明投资 方是英国人轧拉佛!——蹊跷?
为立足商海他还花高价买了员外 郎官衔!——蹊跷?
环境.经历
• • • •
视界.心界
Hale Waihona Puke 1878年,李鸿章设上海机器织布局,郑观应受聘顾问。 1880年,李鸿章聘郑观应出任总办挽救了织布局窘境。 1881年,郑观应出任上海电报局总办(第一条电报线) 1883年,郑观应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最大民用企业)
屈辱-阵痛-危亡
大碰撞下的思想微澜
林则徐:《各国律例》、《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为抵御侵略,谋求民族 国家独立自强而研究、 学习西方。
主流官员:该夷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已,尚非潜 蓄异谋。
依旧天朝心态和盲目塞听!
道光皇帝:有人因仿造轮船提议从澳门雇觅“夷匠”, 道光帝宁可不要船,也不能让“夷匠”入境。
——梁启超《变法通议》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 必进,后胜于今。
——严复《天演论》
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 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 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公车上书
民族国家的沦落 催化了维新思潮发酵蒸腾 集权政治的僵化 催化了体制改良强烈忧患 洋务新政的破产 催化了变法团体凝聚汇合
保国! 保种! 保教!
冲击“夷夏之辨”!但却无人问津?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 科学知识; 政治:革新变法,实行君 主立宪制度。
三十年洋务,竟毁于甲午一旦!
泱泱之天朝,竟败于弹丸东夷!
从天朝危机,急转到民族危亡!
悲情恐慌
—— 原载于1898年法国《小巴黎人》杂志
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
光绪帝的忧患:何以为国?
1895年
北京 松筠庵
从思想理念到政治运动 从道路探索到救亡风潮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清末知识分子政治性社团 成立年份分布图(1895— 1898年)
——左图数据来源:金观涛、刘青峰著《观念史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382页。
——右图据王尔敏:《清季学会汇表》,载于《晚清政治思想史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页134—65.
《光绪朝朱批奏折》(第120辑),中华书局影印本1996 年版,第643页。
维新派的回应:变法图存!
今西人有上议院、下议院, 即孔子之制。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暮鼓晨钟
大彼得……变政,国势日盛,辟 地数万里也……普人发愤兴学 练兵,遂蹶强法霸中原也…… 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 ⋯⋯割我台湾也。
两种冲击—反应模式
• • • • • 被奉为日本人神圣的“天书” 2年15种版本,书价涨了4倍 政、军、商、学界的必备书 天皇称此等同于英国大宪章 佐久间象山20万字读书笔记
伊藤博文——给中国人的“指教”!
大变局下的切肤之痛
帝国形态
发捻内乱 中体 西用
列强外患
专制制度
纲常名教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启蒙.觉悟——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898年6月,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幕
政 治 经 济 文 教 军 事
颁布新法 广开言路,提拔新人 改订律法,合并机构
提倡实业,开矿筑路 财政改革,创办银行 普设学堂,兼习中西 开办大学,设经济科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改革旧制 裁撤冗员 澄清吏治
环境.经历
视界.心界
——郑观应《先考荣禄大夫秀峰府君行状》
先祖鸣岐公俭朴 • 1842年生于广东香山买办之家,深谙实业之道 寡言……不屑以寻章 • 1858年,16岁科场失意前往上海英商宝顺洋行 摘句为能。
• 1859年,英国人傅兰雅所办英华书院苦读英文
自幼遍历越南、暹罗、 新加坡等处,熟悉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