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 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课件(共22张PPT)
1.现代化的含义:
指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包括工业 化、民主化等内容。
资本主义现代化(西欧、美国)
现代化模式 (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俄国) ——20世纪以后新的发展模式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型 (土耳其、印度)
2.新的发展道路
(1)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如最先迈人现代化的 西欧国家,以及通过向西方国家学习而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联系前文,想一想,为什么两国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两国工业的发展程度、国内国情、外部环境 等原因使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如:①两 国工业的发展程度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工 业得到很大发展;土耳其从17世纪开始逐渐衰落, 民族工业发展十分薄弱。②国内国情不同:俄国 工业的发展促使俄国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并 产生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 国内工人运动;力量薄弱的土耳其在一战后沦为 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凯末 尔等掀起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民族民主革命,并最 终取得了胜利。
综4444合探究二 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新的发展道路新在何处 新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怎样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怎样认识中国革命新道路 如何评价多样的发展道路
2.向俄国学习: 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中华民族最终选择
了新的发展道路,开始向俄国学习。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提示:中国与俄国发展道路相同, 但实现发展道路的革命道路不同
俄国:首都的暴动,夺取政权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
以俄为师,又不同于俄国的革命新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2)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通过十月革命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的俄国。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2)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一周知识概述(一)本课结构分析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为背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聚焦在我国,探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采取并列方式,分别介绍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
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
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
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主要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问题而展开。
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呈现了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巨大的事实。
同时,点出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教材笔锋一转,用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量的比值,交待了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的事实。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最后,简单论述了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
“环境亮起‘黄牌’”──主要围绕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两方面的环境问题展开。
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标题,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
随后,阐述了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现阶段的工业化,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最后,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体来看,教材在介绍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时,总是先说明问题本身及其表现,然后,再说明这一问题给社会其他方面带来的危害,从而把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背景和学科意义。
2.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求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课文名:开篇词- 课文内容:介绍历史学科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价值,理解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单元- 课文名:中华文明的发展- 课文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讲解重要事件和人物。
-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认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第三单元- 课文名: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课文内容:讲解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过程,分析历史原因和影响。
- 教学目标:理解夏商周三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演变过程,分析历史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第四单元- 课文名: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 课文内容: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混乱,讨论各国的冲突和重要人物。
- 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认识各国之间的关系和重要人物。
第五单元- 课文名:秦始皇和统一大业- 课文内容:介绍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讲解秦朝的制度和改革。
- 教学目标:理解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第六单元- 课文名:西汉王朝的兴衰- 课文内容:讲解西汉王朝的兴衰原因和历史事件,介绍西汉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 教学目标:了解西汉王朝的兴衰原因和历史事件,认识西汉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述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 探究: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 实践: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历史知识。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听讲能力和表达能力。
-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作文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引入在线工具,如互动地图、时间线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探索文明的发展历程,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历史博客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拓宽视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不同文明的发展道路有哪些多样性?”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文明发展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明发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文明发展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该内容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相对应。具体内容包括:
1.不同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道路:分析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古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与发展道路,理解其多样性。
2.东西方文明交流与碰撞:探讨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认识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多样发展的原因与意义:分析古代文明多样发展的原因,探讨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新的发展道路新在何处(发展道路、现代化) 新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俄国、土耳其、国情)
怎样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器物层面、思想层 面、农村包围城市)
如何评价多样的发展道路(多样性)
现代化的含义: 最先迈向现代化的地区: 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新在何处
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魏源
《海国图志》
近代中国追求发展道路的进程: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奕訢
李鸿章
曾国藩
近代中国追求发展道路的进程:
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制
康有为
梁启超
近代中国追求发展道路的进程:
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
近代中国追求发展道路的进程:
土耳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殖民地半殖民地通过走资本主 义道路实现了现代化
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通过走社会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路实现了现代化
穆斯塔法•凯末尔
列宁
近代中国追求发展道路的进程:
近代中国在追求发展的道路过程中: 经历了由器物层面到思想层面的过程。
近代中国追求发展道路的进程: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
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
陈独秀
胡适
近代中国追求发展道路的进程:
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
社会主义道路
李大钊
毛泽东
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多样化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应 该互相尊重。
《综合探究二_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二_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对于我们熟识世界、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地球仪这一工具,援助同砚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为他们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供援助。
二、设计目标1. 援助同砚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位置;2. 援助同砚了解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3. 培育同砚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4. 激发同砚对地理知识的爱好,培育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三、设计内容1. 课前筹办:老师筹办地球仪、世界地图、课件等教学工具;2. 教室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同砚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位置,引发同砚对地球的好奇心;3. 知识讲解:老师讲解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知识,引导同砚熟识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4. 活动设计:让同砚分组利用地球仪查找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介绍其特点,激发同砚的合作认识和探究欲望;5. 总结反思:引导同砚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同砚对地理知识的爱好。
四、作业要求1. 利用地球仪查找并标注世界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2. 汇总各大洲和国家的气候特点,并进行简要介绍;3. 撰写一篇感想或小结,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五、评判标准1. 地理位置标注准确、完备;2. 气候特点描述明晰、准确;3. 感想或小结内容丰富、有观点。
六、作业提交方式同砚完成作业后,可选择口头汇报或书面提交,老师进行评分和点评。
七、延伸活动1. 邀请地理专家进行讲座,深度探讨地球的玄妙;2. 组织地理知识竞争,激发同砚进修地理的热忱;3. 实地考察周边地理环境,增加同砚对地球的实地了解。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综合探究二_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作业设计方案”将援助同砚深度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培育同砚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激发同砚对地理知识的爱好,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教案人教版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警钟须长鸣》教学设计◆课程标准: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形势。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人口警钟须长鸣”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部分旨在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列举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资源忧患意识。
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
因此,教材在本单元中,首先就探讨了我国的人口问题,这样,可以为后面分析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奠定基础。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
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
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
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如,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沉重的压力。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了解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②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和辩论赛的活动中,培养大胆展示自己,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九年级 历史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九年级第二单元教案集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本单元课程标准要求1、一级目标目标2 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目标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1、2课)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穿插于每一课中)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1、2课)2-4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1、3课)2-5 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穿插于每一课中)2-6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1、3课)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数据和实例,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及其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2)能够说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3)知道我国为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的宏观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必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本单元教材框架结构分析(1)围绕一个主题: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2)贯穿三条主线:世界和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及中国的资源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和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3)由三大板块组成: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正确处理PRED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本单元教材处理建议(1)本单元所探究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不仅是世界性问题,而且在本国、本地也较为突出。
为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在教材的处理上可选择一些地方化的资料、本国本地区发生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情感的共鸣。
同时也要利用好教材的提供插图、资料。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 学案
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决的问题。
学习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小组长写到黑板上。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作适当的指导)“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惩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革命……”列宁所说的“战争”“革命”是分别指的是什么?阅读P29文字和两幅图片思考总结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原因)是什么?“1917年11月8日《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临时政四、及时反馈(15分钟,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五、本课小结(3分钟):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梳理从沙俄到苏联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制作简易的年代尺,标出时间、国家性质。
.阅读P31前两段和图2-8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新经济政策有哪些举措,新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历史意义?.列表梳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背景、举措、时间、重点、标志性工程、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说明农业集体化实施背景、政策内容、基本形式,读图2-15客观评价农业具体化政策。
.列表梳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背景、举措、时间、重点、标志性工程、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阅读P34图文资料从内和外两个角度来分析土耳其革命的背景。
四、及时反馈(15分钟,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五、本课小结(3分钟):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阅读教材内容,归纳非暴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思想形成、爆发、结果和启示。
.分析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变化?、.经过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你认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能否延续下去?尝试说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三、展示评价(18分钟,教师主持:一是指定学习小组分别展示上述合作学习内容,二是在每一个小组.分析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变化?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阅读课本第二三段分析出现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和本质。
四、及时反馈(15分钟,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五、本课小结(3分钟):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简述罗斯福新政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并说说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面对当前经济危机我们可以从罗斯福新政获得的借鉴有哪些?.20世纪的上半期,世界发生了剧烈的震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本节课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学习状态。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本节课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本节课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请描述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人口、环境的影响。
3.请列举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并说明合理利用能源对人口、环境的重要性。
4.请列举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并说明相应的治理措施。
5.请谈谈你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如何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与改进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
3.例题三: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人口、环境的影响。
答案: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耕地多,林地、草地少。
影响:对人口: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人口居住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人口较少。
对环境: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但不合理利用会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土地资源匮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等现象。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2份打包)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苏联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家国情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历史,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初步的认识。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苏联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苏联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讲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过程和意义。
详细介绍苏联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苏联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苏联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苏联历史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苏联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2份打包)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本单元课程标准要求1、一级目标目标2 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目标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1、2)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穿插于每一课中)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1、2课)2-4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1、3课)2-5 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穿插于每一课中)2-6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1、3课)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数据和实例,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及其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2)能够说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3)知道我国为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的宏观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必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本单元教材框架结构分析(1)围绕一个主题: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2)贯穿三条主线:世界和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及中国的资源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和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3)由三大板块组成: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正确处理PRED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本单元教材处理建议(1)本单元所探究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不仅是世界性问题,而且在本国、本地也较为突出。
为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在教材的处理上可选择一些地方化的资料、本国本地区发生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情感的共鸣。
同时也要利用好教材的提供插图、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2)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简述两政策的内容,归纳其特点,理解其作用。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3)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学习运用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认识新经济政策在中国特色持续了将近4年的时间。
大家是否还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学生回忆以前的内容,回答)(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的。
大家知道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吗?(学生思考)(讲述)俄国在战争中初期很热衷于同英法联合作战,打击他们共同的敌人。
同时,在最初的三个协约国之中,俄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
它并没有坚持到战争的最后。
在1917年的时候,它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就单方面地退出了战争。
之后,俄国国内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
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那么当时,俄国国内的社会状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讲述新课】一、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讲述)俄国在1917年,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当时很热衷发动战争的沙俄帝国会主动退出战争呢?俄国国内发生了什么状况呢?(学生看书后,回答)在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案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课程标准 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5 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列举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2.通过各种数据和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资源忧患意识。
3.通过各种资料或数据,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
结构分析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为背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聚焦在我国,探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采取并列方式,分别介绍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
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
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
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主要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问题而展开。
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呈现了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巨大的事实。
同时,点出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教材笔锋一转,用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量的比值,交待了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的事实。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历史地认识多样发展道路》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历史地认识多样发展道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
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二十世纪以来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同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的不同。
2.帮助学生能结合各国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国情,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3.通过学习,学生能客观地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探究历史地认识世界各国多样的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启示。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交流、敢于表达的探究能力。
2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
2.难点:历史地看待各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尊重多样性。
3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苏联、土耳其、美国和中国的国旗
1.让学生说出这些国旗的国家
2.结合本单元所学,说说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时间)
(二)一、新的发展道路新在何处
1.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方式
1.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些国家
2.这些国家有什么共同特点(提示:可从时间上分析)
师:20世纪上半叶,这些国家在建立新体制上,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历史的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通过国旗图片,导入新课。
难度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新课教学
(一) 探究一:新的道路新在哪里
1.提问:现代化概念(学生根据书本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二十世纪以来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同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的不同。
2.学生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各国不同的国情,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3.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探究历史地认识世界各国多样的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启示。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敢于表达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2.难点: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差异。
三、教学策略
1.从问题入手,通过十几个问题的设置,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浅到深、层次剖析,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探究,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
2.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评选学生“思维活跃奖”“积极参与奖”“独特见解奖”。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课内探究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以俄罗斯、美国、土耳其、印度和中国为代表各国探索本民族发展道路的过程比较,是本单元主题“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的知识梳理和观点提升,涉及知识面广,难点多,理论性强,还需要学生达成一定的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