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电 子 备 课 教 案1
《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的基本概念、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做到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电和我们的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电的概念和安全用电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安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思维品质:激发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分析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安全性问题,提升思维品质。
3.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电的敬畏之心,养成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科学整合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电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跨学科整合和创新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电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它是许多现代生活设备运行的基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电灯如何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电的基本性质和安全用电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电流的形成,我会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 1
《点亮小灯泡》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实验教学目标 四、实验创新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 年级下册电单元的 第二课---《点亮小 灯泡》
本课教学内容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 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 的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 并思考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让 学生明确必须有电流流过灯丝电灯 才会发光,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 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 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 形成初步的认识。
说课完毕 感谢指导
1.科学知识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 且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 与推测。
二、学情分析
电的教学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 说是比较新鲜的科学课内容,他们将在 探究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 怎样流动的,并尝试用更多的连接方式 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观察及实验 活动,促进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 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五、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电池 回路
导线
错误连接方法:短路、断路
六、自制简单的小手电筒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造科学 探究的机会,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而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同 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和加强科学知 识技能,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有利于学生 科学素养的形成。
小学科学《电》教案
小学科学《电》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科学《电》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并能够理解电的产生和传输方式。
2. 了解电的应用领域和电的安全使用知识。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电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1. 电的产生和传输方式。
2. 电的应用领域和安全使用知识。
教学难点:1. 理解电的产生和传输方式的原理。
2. 掌握电的安全使用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的产生和传输的实例资料、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电》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电相关的经验和现象。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是什么吗?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二、新知讲解(10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电的产生和传输方式,如电池、发电机、导线等。
2. 解释电的产生和传输方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用电池点亮小灯泡、制作简易电路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总结电的性质和特点。
四、知识巩固(10分钟)1.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角色讨论电的应用领域和安全使用知识,并向全班汇报。
2. 教师提问、点评,加深学生对电的应用和安全知识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电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领域,如电动车、电子设备等。
2. 分组讨论电的优点和缺点,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的产生和传输方式、电的应用和安全使用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通过观察家庭中的电器,写一篇关于电的应用和安全使用的小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电的产生和传输方式,掌握电的应用领域和安全使用知识。
实验和小组合作活动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课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分析:在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电路《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将学习电的来源和作用,了解电是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源。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电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及其用途和电源类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1. 知道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
2. 了解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能举例说明电的作用。
3. 具备安全用电的意识,知道科技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4. 学会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5. 激发对身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懂得节约用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电是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源。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基础,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科学知识。
他们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喜欢进行实践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接触到了许多电器和电子设备,对电这一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实验探究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体验电的产生和作用,加深对电的理解。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调查和讨论家中常见的用电器及其用途和电源类别。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案、教具、实验器材和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铅笔和实验记录表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回顾电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电的场景。
教师:大家好!请回忆一下,电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都使用过电吗?可以举个例子吗?学生A:电是一种能量,可以让电器工作,比如电灯、电视。
四年级科学电能与电路教案
四年级科学电能与电路教案教案:四年级科学电能与电路导入(约200字):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能和电路是非常常见的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电能让灯泡亮起来,让电扇转动,还可以充电手机等等。
而这些实现的基础就是电路。
那么,电能是怎么产生的呢?电路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电能与电路的知识。
主体(约1100字):一、电能是怎么产生的?1. 电流与电荷要理解电能的产生,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流和电荷。
电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而电荷则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正电荷和负电荷是互相吸引的,当它们在电路中流动时,就形成了电流。
2. 电池与电能电能的产生离不开电池。
电池内部有化学能储存,当电路闭合时,电池中的化学能会转化为电能,推动电荷在电路中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个原理就像是水在水管中流动一样。
3. 灵敏的触觉我们的身体也具有对电流的感知能力,当电流通过我们的身体时,我们会感觉到刺痛或者电击感。
正因为电能具有这种特性,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使用电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电路是如何工作的?1. 什么是电路?电路是指电流在封闭路径中的流动。
它由电源、导线和电器设备组成。
电流会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通过导线传输,然后驱动电器设备工作。
2.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将电器设备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会依次通过每个设备。
如果其中一个设备故障,整个电路都会中断。
这就好像是我们在串珠子,只要一个串断了,后面的都会掉下来。
3.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将电器设备同时连接在不同的路径上,电流会同时流过每个设备。
如果其中一个设备故障,其他设备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这就好像是我们在铁路上行驶,只要其中一段铁路出了问题,其他的铁路仍然可以使用。
实践(约200字):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电能与电路的原理。
1. 用水模拟电路取一个透明的容器,装满水,水就好像电路中的电流。
通过连接一些导电材料,如铜线等,我们可以模拟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观察水(电流)在不同电路中的流动情况。
四年级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四年级科学电子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备课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学教学备课。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备课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子备课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2. 电子备课的流程讲解电子备课的步骤,包括选题、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编写教案等。
3. 网络资源的使用介绍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学教学备课,包括搜索引擎、在线教案库、教育论坛等。
4. 电子设备的使用技巧讲解如何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电子备课,包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5. 电子备课案例分享分享优秀的电子备课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电子备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电子备课的基本概念、流程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学教学备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备课的基本概念、流程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电子备课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电子备课。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
五、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电子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2. 网络环境:确保教室内的电子设备可以连接互联网。
3. 教学素材:电子备课案例、相关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教学备课的兴趣。
2. 讲解电子备课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让学生了解电子备课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并讲解电子备课的步骤。
3. 演示网络资源的使用:展示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学教学备课,包括搜索引擎、在线教案库、教育论坛等。
4. 讲解电子设备的使用技巧:讲解如何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电子备课,包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5. 分享电子备课案例:分享优秀的电子备课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电子备课。
6.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
四年级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四年级科学电子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备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会使用电子备课工具进行教案编写;(3)掌握电子备课资源的查找和整合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电子备课的优点和注意事项;(2)以实际案例为例,演示电子备课教案的编写过程;(3)运用电子备课工具,编写一份完整的教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电子备课教案编写自信心;(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备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电子备课工具的使用方法;3. 电子备课资源的查找和整合;4. 电子备课教案编写实例演示;5. 学生实践:编写一份电子备课教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电子备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会使用电子备课工具进行教案编写;(3)掌握电子备课资源的查找和整合方法。
2. 教学难点:(1)电子备课工具的灵活运用;(2)电子备课资源的有效整合;(3)编写一份完整的电子备课教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备课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注意事项;2. 演示法:展示电子备课教案编写实例;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编写电子备课教案;4. 小组讨论法:探讨电子备课的优点和不足,分享编写经验。
五、教学准备1. 硬件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2. 软件工具:电子备课软件、网络浏览器等;3. 教学资源:电子备课教案模板、相关教学素材;4. 教学PPT:展示电子备课相关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电子备课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电子备课?它有什么作用呢?2. 自主学习(1)学生通过电子备课软件自主学习电子备课的基本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电子备课的优点和注意事项;(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电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第一单元电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集体备课
年级
四年级
集体备
课学科
科学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
午第节
执教学校
及班级
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时
第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科学电的教案精选5篇
科学电的教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活动总结、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科学电的教案精选5篇实用的教案有助于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案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电的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电的基本知识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电的基本知识【教案】课程名称: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 认识电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了解电能的来源与应用;3. 能够运用所学的电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堂展示用的物品(电池、灯泡、导线等)、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电池,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有什么了解?”2. 引导学生回答电池的名称和作用。
3. 老师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电是什么吗?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使用电的设备?”4. 让学生回答并列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电的设备。
二、讲解电的概念与性质(10分钟)1.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电的概念,并简要说明电是由电荷传递而成的。
2. 讲解正电荷、负电荷的概念,并说明相同电荷之间的排斥,异号电荷之间的吸引。
3. 引导学生思考电的性质,如电的流动性、导电性、绝缘性等。
三、电能的来源与应用(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电能是一种能量形式,可以通过其他能源的转化获得。
2. 解释一些常见的能源转换过程,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能转化为电能等。
3. 展示一些应用电的场景,如灯泡的发光、电风扇的转动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验与观察(2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灯泡与电池通过导线连接,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灯泡是否发光的原因,并解释实验证明了什么。
3. 组织学生进行类似的实验,观察其他电器(如蜂鸣器、电动玩具等)的工作状态,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五、电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电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能在照明、加热、通信、交通等方面的作用。
2. 学生可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电有关的现象或问题,并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学习简单的电路和电磁现象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学习简单的电路和电磁现象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学习简单的电路和电磁现象导语: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的内容,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学习简单的电路和电磁现象。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与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对电路和电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一、引入在开始本节课之前,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电路和电磁现象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家里都有哪些电器?”“电线是怎样连通的?”通过这些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二、了解电路1. 电路的定义通过教师简单直观的解释,学生可以了解到电路是由导线、电源和负载组成的,它能使电流流动起来。
2. 探索电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小灯泡、电线、电池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可以尝试连接灯泡和电池组成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3. 讨论与总结各小组完成实验后,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探讨为什么灯泡会亮起来、变亮还是变暗的原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三、电磁现象的介绍1. 电磁现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简要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到电磁现象是电流通过导线时所产生的磁场与磁铁引起的吸附或排斥的现象。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电子钟、扬声器等,引入电磁现象的概念。
2. 实验演示为了更加生动地展示电磁现象,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演示装置,如螺线管、磁铁等。
通过向螺线管通电,将磁铁吸附在上面,或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演示电磁排斥现象。
3. 分组探索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可以尝试使用电池、导线和螺线管等材料,观察并记录不同操作对电磁现象的影响。
四、讨论与拓展小组实验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分享实验结果,并思考电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电磁铁、电风扇等。
此外,老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为什么只有金属材料才能用于制作导线?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简单的电路和电磁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电的产生与应用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电的产生与应用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电的产生与应用一、引言: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能量形式。
本节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电的产生与应用,培养他们对电的基本认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知识目标:1. 学习电的产生方式;2. 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 探索电的应用,认识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一:电的产生1.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 通过观察图示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电池产生电流的原理。
3. 结合示波器实验,让学生理解电的流动即电流的概念。
教学内容二:电的应用1. 通过展示家庭电器,引导学生思考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2. 分组小实验,让学生自行制作简单的电路,如手电筒等,从中体验和感受电的应用。
3. 与学生分享一些创新产品或发明,让他们了解电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师讲解与示范;2. 学生合作探究;3. 实验与观察;4. 互动讨论与分享。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结合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对电的产生方式和电的应用的理解情况;2. 通过问答环节与学生互动,检验学生对电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3. 回顾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电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拓展延伸: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学生可以开展更多与电有关的实践探究,如制作简易电动玩具、观察电解水现象等,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电的理解和探索。
七、教学延伸资源:无需使用网址链接,可以选择准备一些实物来展示电的应用,如电池、手电筒、电路板等,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认识电。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对电的产生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并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展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与实验活动,以激发学生对电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电》第1—4课
《5.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判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概念。
2、让学生经历制作、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检测更多的物体。
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归纳、提升科学概念。
二、重、难点:重点: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概念和安全用电意识培养。
难点:制作检测器和初步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出示一个电路检测器,问: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升科学概念1、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2、教师结合小电灯泡不亮的现象,引导学生猜想小电灯泡不亮的原因,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检测橡皮方法1、预测橡皮是否导电?2、小组合作研讨、交流,设计检测一块橡皮的计划。
①提出问题:要知道一块橡皮能不能通过电流,我们该怎么检验?②小组讨论、提出研究、制订计划。
③小组汇报。
④学生展示检测橡皮的过程。
3、分析、得出结论:橡皮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四)合作探究、开展实验教师引导学生用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检测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五)深入研讨、获得结论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2、根据小灯泡的亮与不亮进行分类。
3、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4、从中发现一定的规律,做出自己的描述(凡是金属都是导体,大部分非金属是绝缘体)。
(六)回归生活,拓展应用1、教室里面的电器设备。
2、安全用电意识培养。
3、课件出示课堂练习题。
板书:导体与绝缘体电流容易↓通过电流不容易↓通过铁丝、铜丝、钥匙塑料、玻璃、橡胶6.做个小开关一、教学目标:1、体会开关在电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经历设计和制作小开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电》第1—4课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的相互吸引。
3.电子在电路中持续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子在电路中持续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电荷种类的不同,认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准备:每组同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教准备:静电现象的课件;动画:电荷。
板书设计:1.谈话: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电子所带电荷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2.讲解: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中性物体所带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电量的代数和为零,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摩擦)时,就容易使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物体中的粒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3.(出示图片: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讲解: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电子发生了转移,跑到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电子,就显负电;头发因缺少电子而显正电。
4. 过渡: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来进一步的认识一下电荷。
二、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1.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教出示气球和头发的示意图,结合学生对第一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来进行整理和分析: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头发应该带什么电?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教案第一单元电1.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B、雷电的知识C、富兰克林的故事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
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
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
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
四年级科学电 子 备 课 教 案
3.温度计每组一支。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三、活动总结
1.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并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告诉学生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2.讨论今后的天气记录应怎样进行?
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
四(1)
四(2)
四(3)
四(4)
四(5)
四(6)
学
科
科学
备课人
唐昱
时间
9.4
9.4
9.5
9.5
9.5
9.5
课题
一、天气2.天气日历
教学时间
1课时
月总课时
2
学期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
2、讨论:各小组完成每天的记录任务?
3、每天坚持观察与记录。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天气
2.天气日历
云量(符号略)
降水量(符号略)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
第三部分: 让电荷流动起来(科学概念目标3)
说教学目标
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 2、学生畅谈收获,加深记忆
课后拓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学小实验——会弯曲的水
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自主研究身边的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 能够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及相关性质。
说教学程序
导入: 与学生比赛,引发学生思考,揭题
第一部分: 体验静电现象 (进行科学概念目标1) 1、讲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课堂上的静电现象
说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 不一样的电荷(科学概念目标2) 1、认识正负电荷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电》的第 一课。
说教法学法
自由探究: 充分放手,由学生自主汇报 指导性探究: 教师只作适当点拨,明确实验方法
表格记录
实物演示
图片模拟
视频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塑料格尺、 塑料吸管、塑料绳毽子、动物毛 皮、泡沫板、几个气球、绑气球 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夹子、 观察实验记录表、图片教具和多 媒体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第1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明白常见的电器用电的来源及电器的作用。
2.讨论认知生活和学习中有关电的现象。
3.注意生活中的用电安全。
【教学重难点】电器用电的来源,用电的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若干生活电器。
学生准备:家庭电器的课外认识。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通电后,电器就能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
我们对电有哪些了解?知道哪些有关电的知识?我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讨论前,明晰讨论要点。
(1)用讨论的方式记录我们对电的认识。
(2)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而像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供电。
调查家中使用的电器。
这些电器用的电来自哪里?通电后能做什么?2.讨论中,围绕问题展开交流。
(1)我们学习生活中,电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2)生活中电器电的来源怎么分类?电器各自的作用是什么?3.讨论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用电安全提示:1.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2.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只用干电池来做实验。
3.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
当看到断开或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有关人员。
【板书设计】电和我们的生活1.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
2.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像手机、石英钟等都是由电池供电。
3.安全用电: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
【教学反思】生活中用电的现象很多,本节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初步的对电器电源进行分类认识,总结各用电器的生活用途。
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思考总结,应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
心天气的意识。
重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每组一套
天气符号卡片。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余庆县白泥镇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作业
填写实验报告册。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云量
降水量
风
温度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
四(1)
四(2)
四(3)
四(4)
四(5)
四(6)
学
科
科学
备课人
唐昱
时间
课题
一、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时间
1课时
月总课时
1
学期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பைடு நூலகம்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
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