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石油跨国公司并购动因及启示
石油开采业的跨国并购与战略合作
石油开采业的跨国并购与战略合作石油开采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跨国并购与战略合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石油开采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提高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纷纷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
本文将分析石油开采业的跨国并购与战略合作的发展趋势、动因及影响,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石油开采业的跨国并购与战略合作的发展趋势1.并购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企业对资源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跨国并购的金额和数量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2008年和2014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许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提高自身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2.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日益紧密:石油开采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越来越倾向于长期、稳定和双向的利益共享。
在资源、技术和市场等方面,企业更倾向于寻找具有互补性的合作伙伴,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赢。
3.投资领域不断拓宽:石油开采企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油气田开发和生产,开始将投资领域拓展到新能源、环保等领域。
这有助于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
4.跨区域合作逐渐增多:石油开采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呈现出跨区域、全球化的趋势。
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获取全球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石油开采业跨国并购与战略合作的动因1.资源互补:石油开采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和战略合作,可以获取到更多的资源,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
这种资源互补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2.技术升级和创新:通过并购和战略合作,石油开采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研发,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
3.市场拓展:石油开采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和战略合作,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这种市场拓展有助于企业实现全球布局,降低市场风险。
4.降低成本和风险:石油开采企业通过并购和战略合作,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思考
哈 利盆地 B区块 天然气 风险勘 探 开发 协议 ,这也是我国石油企业第一次正式 登陆世界最大的油气富集区—— 沙特阿
拉 伯 。2 0 0 5年 5月 , 中石 化 集 团 国 际 石
油勘探开发公司的全资子公 司—— 中加
N w il f iw・ e Fedo e 新视 野 2 V 5
油 通 过 其 全 资 公 司 中 油 国 际 出 价 4 18 亿美元成功 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 司。 20 0 9年 中石 油 以 1 美 元 收 购 加 拿 大 7亿 Ma K yRv r D v r 砂 项 目 6 % c a i 和 o e 油 e 0 的股 份 。2 0 0 9年 4月 1 日。 中石 油 集 6 团公 司与 哈 萨克 斯 坦 国 家 油 气股 份 公 司 签 署 了关 于 扩大 石 油 天 然 气领 域 合 作 及
不 断 发展 。
面对复杂 多变的经营环境 和经营风
险 ,中 国企 业 应 高 度 重视 对 境 外 投 资 国 家风 险 的研 究 ,对 危及 企 业 境 外 投 资 的 各种 风 险 因素 进 行 识 别 和监 控 。 提 高 企
规模越来越大 ,企业跨国并购 力度在增
年 中海油发 起对 挪威 石油 钻探 承包 商 A l f h r S A wioO f oeA A(WO. ) 司的 c s OS 公 要约 收购 ,并在 9月 2 3日正式将 其收
入 囊 中。 近 几 年 ,我 国石 油 企 业跨 国 并 购 的
决。 为了更好地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 理论
2 1 年 第 6期 ( 00 总第 3 6期 ) 4 上
利 亚 一个 主要 油 气 田 4 %的 权 益 ,0 8 5 2 0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
二、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生活中成为一种“现象”、一个“热点”,是有其必然性的,而这种必然性是由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来决定的,在此,我们可以从外资企业和中方企业两个方面来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机。
(一)外资企业的并购动机分析1.进行全球资源整合,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延伸至中国。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技术进步、政府管制放松、运输成本降低等条件的推动下,产业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竞争联动性增强,表现出全球化竞争格局。
就跨国公司而言,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某一单一价值活动的竞争,还包括上、下游各环节价值活动全方位的竞争,因此,跨国公司就需通过对全球分支机构的整合或扩张,将过去缺乏协调的母子公司结构变成协调一致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即形成一体化的网络组织。
2.寻求并开拓中困市场,获得销售渠道。
国内市场的有限性迫使跨国公司将目光转向海外,开拓国外市场,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或其他市场的出口。
原因在于跨国公司的高层领导都清楚地意识到,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对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主要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绿地投资”方式成为外资的主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购买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与此相适应,中国市场日趋活跃和快速成长。
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市场远未饱和,特别是某些产业,由于在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潜在需求有待挖掘。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后,通过收购本土企业能够迅速得到这些销售渠道,为他们节约大量新建销售渠道的时间,在竞争中抢占有利时机。
3.获得并整合生产能力,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之下,跨国公司通过海外并购,可以有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宏观经济目标。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与效应分析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与效应分析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外资并购国企在各国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外资并购国企指的是外国投资者通过收购或合并国有企业,获取对该企业产权和经营权的控制。
针对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与效应进行分析,对于广大经济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企业决策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1. 扩大市场份额外国投资者通过并购国企,可以快速进入目标市场,扩大自身在该市场的份额。
相比起独自进入市场,通过并购国企可以一举拥有已有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避免了从头建设销售渠道和品牌等耗时耗力的过程。
2. 获取先进技术与知识许多国有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知识储备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外国企业通过并购国企可以获取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并应用于自身的生产和经营中。
这种技术和知识的流动促进了全球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 实现成本优势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和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常常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外国企业通过并购国企可以利用自身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可以快速实现经济效益的机会。
4. 排除竞争对手并购国企还可以用于排除竞争对手。
通过收购竞争对手或与竞争对手进行合并,外国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建立更强大的竞争地位,降低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外资并购国企的效应1. 经济效应外资并购国企对于目标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外国资本的引入可以促进资本的流动和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外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最后,外资并购国企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技术效应外资并购国企对技术进步和创新有着积极的影响。
国有企业常常存在技术更新滞后、自主创新不足的问题。
外国企业通过并购国企,可以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到目标国,促进本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问题与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问题与对策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外并购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问题和对策。
一、动因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市场扩张:通过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可以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竞争力。
2.资源获取:一些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获得稀缺资源,如石油、矿产等,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3.品牌增值:通过并购国外知名品牌,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提升自身形象和市场地位。
4.技术引进:一些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国外公司,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经验,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问题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金融风险:海外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资金运作、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面临金融风险。
2.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法律、政策等差异,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需要充分了解并适应当地文化,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导致合作失败。
3.管理问题: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后需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管理问题,如如何整合不同企业文化、如何调整组织结构、如何管理跨国团队等。
4.政策风险:海外并购受到当地政策的影响,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并购项目产生不利影响,需要企业有应对策略。
三、对策为了应对海外并购的问题,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和了解,降低金融风险。
2.文化融合:加强跨文化沟通和交流,培养多元化的管理团队,提高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
3.整合资源:并购后,及时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灵活应变:积极关注并适应当地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和经营模式,降低政策风险。
5.建立品牌认同:并购后,注重品牌整合和传承,加强对品牌的管理和培育,提升品牌价值。
海外兼并收购 突破发展瓶颈——石油公司并购随想:BP启示与“中国并购”时代
产量和探 明油气储 量的增长等 ;3)掌握发 言权 ,制定游戏规 则是最重要 的收购兼并规 则。只 有做 到这 几点 , “ 中国并购”时代 才算真正到来。
关键词 石 油公 司 海外并购 B P 中国石
布朗先生想到 的第一个 目标是欧洲老大壳牌 与 美国 阿科公 司达 成价值 2 6 8 亿 美元 的收购 交 易 。 公司,然后又约谈了美国老二美孚公司 ,但种种 这次交易拖了一年多才得 以完成 ,主要问题是美
原 因他这 两个 构 思都 不 能 落地 ,紧 接着 他 又 盯 上 国联邦 贸易委员会认为收购阿科公 一 J 后 ,B P 公司 5 % ,从 了 美国 的 阿莫 科 公 司 。布 朗 先生 认 为 : “ 与 阿 莫 在 阿拉 斯 加 北 坡 石 油 产量 的份 额将 高 达 7
l 9 9 8 年8 月 ,BP 和 阿 莫 科 宣 布 合 并 ,这 个 价 值 成 为B P 发 展史 上 一次辉 煌胜 利 ,但联 邦 贸易委 员
l 1 0 0 亿肋。”
桩 并 购 案 ,震 动 了整 个 世 界 。在 自传 里 ,布 朗 先 生 不 无 自豪 地 写道 : “ 随 着收 购 案 的顺 利 完 成 ,
长 期 以 来BP 在 人 们 心 目 中一 直 都 摆 脱 不 了 ‘ 英 “ 要 想 突破 瓶 颈 最好 的解 决方 案 就 是进 行 兼 并和 国本 土 中流 企 业 ’的形 象 ,既无 法 做 大也 无 法 做 收 购 。”
2 o 1 3 . 1 1 国际石油柽 济
.9
1 9 9 6 年9 月 ,B P 在 柏林 四季酒 店 召开 的董事 会 个 采取 行 动 的公 司 。”B P 公 司 的并 购发 展 战略 和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与影响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与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全球市场,并通过海外并购来拓展自己的业务。
然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和影响是什么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
一、动机1.资源获取资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中国在某些领域的资源供应短缺,因此,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来获取所需的资源。
例如,中国能源公司积极参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海外收购,以确保国内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此外,中国企业还寻求获取高技术、高端制造业和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市场扩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但中国企业意识到,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可能无法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因此,他们开始通过海外并购来拓展国际市场。
例如,中国手机制造商以及互联网公司不断在海外市场进行投资和收购,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
3.技术学习海外并购还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学习和获取先进技术的机会。
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先进技术公司,获得了研发和生产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例如,中国电子制造商在收购苹果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时,获得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和制造技术。
二、影响1.国内经济发展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带回一定的资源和技术,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这些资源和技术的引进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和就业机会的增长。
2.国际经济影响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增加,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资金、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3.风险和挑战然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文化差异和商业环境会对并购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海外并购也存在着管理和整合问题,例如,文化差异、管理团队的协调和业务整合的难度等。
4.全球经济平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引起了一些国际舆论对中国企业的担忧。
对外资并购案例的分析与启示
自2000年以来,跨国公司直接并购中国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案例开始逐步增多。
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的许多重要领域,跨国公司的产品也已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
总结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大量案例,可以发现以下特点:1.斩首行动,目标直指行业龙头。
外企虽然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但因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会面临较大风险,而采用并购中方品牌的进入方式则可以有效回避这些风险。
外资通过并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利用收购方的渠道来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并为本方品牌大搞促销活动,却将中方品牌搁置,使中方品牌逐渐丧失生命力,从而达到树立自己的品牌产品作为行业龙头地位的效果。
上海牙膏厂的“美加净”牙膏在1994年与联合利华合资之初,出口量为全国第一,年销售量达6000万支,在消费者通过“美加净”认识了联合利华的前提下,将处于中高端的“美加净”品牌降为低端品牌,并在广告投入上,从1997年停止在各种媒体上对“美加净”的广告投放,与此同时,加大对 “洁诺”的投入力度,到2000年,“美加净”年销售量下降了60%。
这样,联合利华既达到了斩首的效果,也提高了自己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2.千策万略,只为争夺大股东地位。
跨国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在外企并购中一般伴有高技术的转移,这些因素一般会要求进行控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海默说过“如果我们希望解释投资,那就必须解释控制”。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2003年提交给国内某企业的“投资合作意向书”中要求:合资要在卡特彼勒全球战略下进行,并服从卡特彼勒的全球战略;卡特彼勒要求拥有品牌;将把该企业建成具有生产卡特彼勒产品技术的企业,成为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通常,在外资无法直接通过购买股权而获得大股东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与其他的合作方并购中方企业,然后以密谋的方式令该合作方转让股权,从而获得大股东的地位。
3.不惜血本,但求削弱竞争对手。
对于价值较大知名的中方品牌,外企一般通过巨额资金买断其使用权,据此控制中方品牌,再将其打入冷宫,消灭对手于无形。
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
一.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1.首要动因是为了生存。
市场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跨国公司普遍提升了中国市场在全球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而随着跨国公司把更多的制造和部分研发业务放到国内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产生的成本优势日渐削弱,在核心技术、管理能力、资金实力、规模效益等方面的劣势却日益明显。
在此情形下,中国企业如果仅仅局限在国内,单一市场不足以支撑他们进步长大,也难以进一步抗衡跨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2.在于收购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市场渠道。
并购接管一家公司可以立即利用现成的当地供应商与顾客网络,并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可以在不增加行业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达到临界规模。
例如海尔如果成功并购美泰克,将会获得美国家电市场16%的市场份额,这是任何一家新公司在短期之内无法完成的再次,公司进行并购主要是因为通过并购能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效率,典型的就是在短时期内发挥规模效应。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特别是对于那种企业需要的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另一企业时,并购就成为企业获得这种知识和资源的惟一途径。
例如联想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就属于这种情况。
3.最后是为了避免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出口产品经常会受限,并购一个国外企业,在国外办厂会避免这种情况。
例如TCL公司,通过并购,在中国、欧洲、北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以及战略OEM五大业务实现了有效互动,通过全球产业资源及格局的整合,有效避开了贸易壁垒。
它在墨西哥建立了工厂,规避了美国的反倾销政策等二.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分析1、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是新技术推动的结果。
在技术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的升级换代。
这一时期的技术发展日益呈现出产品周期缩短研究开发成本与风险增加,技术边界模糊,规模收益递增等特征。
由于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的积累和与其它领域技术的融合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制出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并承担开发风险与同行模仿跟进的风险对单个企业来说,常常是不能胜任的。
世界石油公司并购情况及对中国石油业的启示
世界石油公司并购情况及对中国石油业的启示【摘要】:如今,国际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并购高潮迭起。
为了减少竞争对手,扩大市场占有率,并购已经成为石油跨国企业和集团在短时期内完成资产资本集中积累,形成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网络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石油;并购;竞争;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并购真正成为全球性经济行为。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规避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剧烈影响,中国石油企业加快了收购境外石油资产的步伐。
为此,有必要分析世界石油公司并购动因和特点,为我国石油公司参与跨国石油并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发,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石油市场环境。
一.石油跨国公司并购动因分析(一)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潮流,各国政府为了更好地加入到国际一体化竞争中,逐步放宽或解除了对本国石油工业的垄断控制,推出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
许多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为振兴本国石油工业,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极鼓励引进外资与对外合作,为外国石油公司的资金和技术介入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
这就为全球性大规模兼并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甚至像沙特这样一直不允许外国石油公司进入本国勘探开发市场的中东产油国,也开始出现政策松动的迹象。
90 年代以来, 许多重要的拉美石油生产国, 如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等, 都逐步放宽和解除了对本国石油业的垄断控制。
这就为石油石化公司跨国经营提供了广阔市场。
环境的变化推动更多的石油石化公司卷入兼并联合的浪潮, 希望通过外部进行的资产结构和战略重组, 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
(二)世界跨国石油公司的全球战略。
各大跨国石油公司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是着眼于未来竞争的战略性行动,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建立遍及全世界的生产和经营网络。
石油跨国公司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体的,将其产业价值链上的各增值环节均定位到最能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的目标上。
从“中海油”并购“尼克森”论跨国企业并购
从“中海油”并购“尼克森”论跨国企业并购【摘要】本文探讨了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背景和跨国企业并购的意义。
具体分析了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过程,跨国企业并购对各方的影响,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全球化战略,以及跨国企业并购的风险。
同时也总结了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成功之处。
结论部分分析了跨国企业并购的可行性,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启示以及跨国企业并购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跨国企业并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需要注意风险和细致谋划,才能取得成功。
【关键词】关键词:中海油,尼克森,跨国企业并购,全球化战略,影响,风险,成功,可行性,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背景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商之一,拥有庞大的石油储备和产量。
而尼克森是一家美国跨国石油公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全球的市场网络。
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背景主要源于中海油对于全球石油市场的战略布局以及尼克森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互补。
通过并购尼克森,中海油能够进一步扩大自身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借助尼克森的技术和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此次并购对于中海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将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石油行业中的地位,并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1.2 跨国企业并购的意义跨国企业并购的意义在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与整合,实现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降低生产成本。
跨国企业并购可以推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拓展国际市场,增加销售渠道和商机,进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增长和盈利。
跨国企业并购还可以带动技术创新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促进企业间的学习与提升,推动全球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企业并购的意义更为重要,可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互惠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跨国企业并购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2. 正文2.1 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谈判初期,中海油通过与尼克森进行接触和洽谈,双方就并购事宜展开初步沟通。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一、引言2009 年8 月中国石化集团敲定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最大笔交易。
2009年8 月18 日中石化宣布以82.7 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11 亿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此次并购的过程如何、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阻碍及对于中石化公司将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
二、相关背景介绍(一)公司背景Addax 石油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在多伦多和伦敦上市。
其普通股股数为1.576亿股,现有员工860多人。
其主要资产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
除了在伊拉克有2 个区块总计为138200 英亩的石油资源之外,该公司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喀麦隆,其中在尼日利亚有独资和合资项目共计11 个,在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合作开发区(下称”JDZ”)就有4 个合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JDZ 的合资项目中有一个面积为24500 英亩的石油区块,是与中国石化直接合作的,Addax 持股14.33%,中国石化负责项目运营。
Addax 石油公司油气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区块15 个,开发区块10 个;17个位于海上,其余8个在陆上。
Addax 石油公司拥有权益2P石油可采储量5.37亿桶,权益3P石油可采储量7.38亿桶。
另外,尚有111 个待钻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009 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Addax石油公司平均原油日产量为14.3万桶,约合每年700万吨。
其中尼日利亚产量占72.2%,加蓬占19.5%,库尔德占8.3%。
根据初步开发方案设计,近期产量将达每年1000万吨以上。
2008 年Addax 的总收入为37.62 亿美元,净利润7.84 亿美元,目前负债总额为28.65 亿美元。
由于石油价格一季度下跌,因此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只有1.01%,而去年全年净利润率高达20.8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例和启示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例和启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历成功与失败并存,某些失败的并购甚至会引发国内母公司的财务危机,造成严重的亏损娄振芳/文根据中国商务部对外发布的消息,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
境外并购类投资占我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以上,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汽车、能源、电讯/电子等行业,并且并购金额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总经理、经济学家陶冬认为:中国企业大规模进行海外并购活动,尤其在国际舞台上搞大手笔的收购,体现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政府希望企业走向海外,缓解外汇储备剧增的势头。
但并购更是折射出中国企业的成熟和壮大,视野和战略已经开始由全国移向全球。
但目前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并购经验,战略规划和管理水平也较低,使得他们在并购过程中面临信息缺失、法律风险和文化冲突等不利因素,往往导致并购失败或结果不理想。
本文通过对一些跨国并购实例的分析,寻找最典型的并购失败原因以及它们带来的启示。
案例一: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2004年9月,TCL通讯以5500万欧元现金的代价并购阿尔卡特集团手机业务,双方合资成立T&A,TCL通讯与阿尔卡特分别控股55%与45%。
成立后的T& A将为TCL移动提供一个迅速发展国际业务的平台,这将有助于TCL移动快速实现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移动终端制造商的目标。
然而牵手仅仅7个月之后,T CL通讯发布公告,正式宣布TCL将以换股的形式,收购阿尔卡特持有的合资公司TCL阿尔卡特45%的股份,至此,阿尔卡特正式退出T&A的经营与管理。
是什么导致了这桩联姻在短短7个月之后就以失败告终?T&A北京分公司员工的话也许能说明问题“阿尔卡特退出后,我们(T&A)终于不用背负阿尔卡特员工的巨额工资,运作成本也可以降下来,公司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
”其实,早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前,TCL就已经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
从2004年4月26日TCL集团宣布并购阿尔卡特全球手机部门之后,该公司股价一直呈跌落之势。
跨国公司并购详解
跨国公司并购详解概述跨国公司并购指的是一家跨越国界的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行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跨国公司并购成为了企业扩张和增长的重要战略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跨国公司并购的背景、动机、影响因素和实施过程。
背景跨国公司并购的兴起离不开以下背景因素:1.全球化进程: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加速了世界各地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为跨国公司并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经济规模效应: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3.跨国公司资源整合:通过并购可以整合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实现业务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动机跨国公司并购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场拓展和增长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并购进入新市场,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扩张。
并购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加快市场拓展进程。
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目标公司拥有的先进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对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驱动型企业尤为重要。
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并购可以整合双方的资源和业务,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企业可以加快实现战略目标的进程。
风险分散跨国公司并购也可以用来分散经营风险。
企业通过收购多个具有不同市场地位和风险特征的公司,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影响因素跨国公司并购的成功与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1.政治因素:跨国公司并购往往涉及政府监管和政策支持。
政治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并购交易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达成。
2.经济因素:经济环境、市场状况、行业竞争等都会对并购产生影响。
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是并购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文化差异:跨国公司并购往往伴随着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文化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并购的整合和运营,需要加以适当的管理和处理。
实施过程跨国公司并购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选择目标公司:企业需要认真筛选可能的目标公司,评估其战略价值和潜在利益。
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分析
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分析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是一个典型的海外收购案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越来越积极地进行海外投资和并购。
这一并购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探讨海外并购的动机、优势和挑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海油进行海外并购的动机。
一方面,海外市场是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补充。
中国国内油气资源供给紧张,而加拿大尼克森是加拿大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通过收购尼克森,中海油可以得到稳定的海外石油供应,降低对国内油气资源的依赖。
另一方面,中海油希望通过海外并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加拿大尼克森拥有国际领先的油田开发和技术管理能力,这对于中海油的技术进步和海外扩张非常有益。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中海油进行海外并购的优势。
首先,中海油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之一,中海油有着雄厚的财力支持,并且可以通过境外融资进一步筹集资金。
其次,中海油在国内油气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这使得中海油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评估目标企业的风险和潜力。
此外,中海油还可以通过与加拿大尼克森共享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中海油进行海外并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海外并购涉及到不同的法律、语言、文化和商业环境。
这些因素会增加并购交易的复杂性和风险。
中海油需要精心设计并执行交易计划,并谨慎评估交易的政治、法律和风险因素。
其次,海外并购也可能面临监管和政策上的风险。
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对外国投资进行了限制和限制,这给海外并购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最后,如何有效整合和管理被收购公司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中海油需要制定合理的整合计划,确保并购后能够实现协同效应和价值创造。
综上所述,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海外并购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合理的动机、充分的优势和有效的应对挑战,中海油成功地进行了海外并购,并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浅析中石化的多次海外并购
浅析中石化的多次海外并购姓名(5555555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财务管理0902班)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不断增长,能源竞争已经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
中石化海外并购在战略上调整,以及调整后在创造利润点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问题,本文对并购问题作出阐述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海外并购战略调整问题对策措施一、引言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经济的恢复,经济增长逐渐回升,经济的回升带动了油气发展,各国都在寻求油气发展的新路。
中石化开始致力于海外并购,来改善中石化集团的资源结构,实现海外油气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的原油供应链的安全与保障,提高竞争力。
二、并购历程2008年12月16日,中石化以约136亿人民币收购加拿大Tanganyika石油公司。
2009年,中石化以72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一度刷新中国企业海外油气收购纪录。
2010年,中石化以46.5亿美元收购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拥有的加拿大油砂开采商辛克鲁德有限公司9.03%股权,又以71亿美元收购西班牙雷普索尔40%股份。
2010年12月10日,中石化宣布又一笔价值达到163亿元人民币的收购达成协议。
此次的收购对象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简称“OXY”)位于阿根廷的子公司。
中石化国勘此次收购的是OXY阿根廷子公司100%股权及其关联公司。
2011年,3月17日,中石化与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采取一种全新方式展开合作。
双方同意共同投资在沙特阿拉伯西海岸城市延布建设一座世界级深度加工炼油厂项目——红海炼油公司,并分别持有红海炼油公司37.5%和62.5%的股权。
10-11月,中国石化完成三次海外收购:先是收购加拿大日光能源所有普通股股份,接着收购壳牌持有的喀麦隆派克唐石油公司80%股份,后是斥巨资收购葡萄牙Galp能源公司巴西公司的股份及对应的荷兰服务公司30%的股权。
近五年来,中石化不断加大海外并购力度,对中石化更多的参加国际油气作业的战略目标、加快国际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合作的演变及借鉴
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合作的演变及借鉴本文通过对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的合作状况分析,归纳出石油公司的合作趋势及其成功经验,我国石油公司可以以此为借鉴,提高合作水平,加快石油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合作演变国际石油合作是资源国利用跨国公司的投资共同开发石油资源的国际合作形式。
从国际竞争环境看,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东、独联体、北美、非洲等地区,欧洲、亚太地区比较少。
全球资源消费则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西欧等地。
一方面石油消费大国为了减少对某些地区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经济不发达的石油生产国为促进本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两方面原因使得国际合作变得既必要又必须。
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把增强自身的实力,争夺国际石油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采用“直接合作”、“独立和联合出资”、“组建跨国集团”等方式,向石油市场开放的国家、地区和业务领域扩展。
当前,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着稳定发展和顺利“走出去”的困境,在动荡不定的国际市场上,我国石油企业如何扩大国际合作以及借鉴和参考国外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从而实现良性发展,是当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合作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一)国际合作的历史演变1.以旧的租让制为跨国石油公司主要合作模式的时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73年,跨国公司主要是通过旧的租让制取得在发展中国家开采、经营石油的权利。
这种租让制是跨国石油公司与资源国政府直接谈判而产生的,是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合作的最初的形式。
跨国公司交付一笔矿区使用费,签订石油特许权协议,获得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开采权,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范围内,拥有石油勘查、钻探、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的特权。
这些公司在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过程中享有完全的控制权,生产的原油全部归其所有。
达到期限,开采权自动收回。
这种旧租让制是建立在旧殖民掠夺基础上的,因此合同呈现出明显的殖民掠夺性质。
首先,租让合同基本上是跨国石油公司依靠帝国主义国家当时的旧殖民统治势力,利用资源国正是当时独立或经济上贫困落后缺乏现代工业知识的现状,甚至通过欺骗恐吓、威胁利诱、贿赂讹诈取得;其次,跨国石油公司获得的权力极大,租让的面积极大,租让合同的期限极长,且勘探、生产和经营等权利都操纵在自己手中,甚至在母国政府的支持下,在资源国建立起了一个统治这些国家整个石油业的,包括资源的占有、勘探、开采和产品的占有、价格、贸易、运输、提炼加工直到最后销售的旧殖民掠夺垄断体系;最后,跨国石油公司所付出的代价极微。
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及其启示的开题报告
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及其启示的开题报告题目: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及其启示摘要:在全球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大型企业战略扩张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为案例,探讨中海油跨国收购的动因、过程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动因,启示。
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自由化,跨国并购成为了当今世界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全球化浪潮中的强势玩家,中国企业也在跨国并购领域大展拳脚。
其中,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本文将围绕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这一案例,分析其中的动因、过程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二、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的动因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获得国际石油领域的技术和专业经验,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尼克森是全球最大的地球科学与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之一,其在石油勘探与开发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经验。
通过收购尼克森,中海油能够快速获取先进的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技术,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的过程中海油在2011年至2012年间进行了一系列谈判,最终以每股90.0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尼克森。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海油支付了总计171.48亿美元的现金,通过收购获得了尼克森100%的控制权。
四、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的启示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个启示:(一)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跨国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是为了获得国际石油领域的技术和专业经验,这是企业跨国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重视海外市场的拓展。
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除了获取技术和专业经验外,更重要的是为中海油拓展了国际市场。
企业在全球化时代必须重视海外市场的拓展,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考虑收购。
在跨国并购时,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五、结论中海油跨国收购尼克森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重要尝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战略驱动型并购。 各大石油跨国公司的资 股市大战, 因此并购大潮没有引起大的股市动荡。
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是着眼于未来竞争的战略性
二、世界石油跨国公司并购动因
的行动, 是一种战略驱动型, 而不是出于目前的经
1、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 经济全球化是
营和财务压力, 也不在于股票价格是上升还是下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 随着这个过程的
制定国际化、全球化战略。 4、新技术、低成本的推动。世界油气技术突飞
猛进, 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正在使勘探生产成本大 幅度下降, 在跨国石油公司中科技贡献率已超过 60%。 3 维地震成像技术提高了对地质构造的观 察精度, 增加了探井成功率; 水平井技术的广泛应 用明显提高了油井产量, 并成功开发了一些用直 井难以进行商业性开采的油田; 水下采油技术大 大降低了海上勘探开发的成本, 而且使深海采油 成为可能。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石油公司节约了几 十亿美元。 新技术增加了全球油气的探明储量和 供应量, 通过降低勘探开发和加工经营成本, 为石 油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推动了整个石油 行业的革新和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 新技术这把 “双刃剑”一方面为石油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另一 方面也带来了低成本的压力, 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在这样严峻的挑战下, 面临国际市场动荡不安的 形势, 只有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才能以其雄厚财力 和技术力量, 充分利用地区和技术差异, 在世界石 油市场购买油气储量, 开发新兴市场。
2、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本国的石油市场。 进入 90 年代以来, 各石油资源国为促进本国石油工业 的发展, 逐步放宽或解除了对本国石油工业的垄 断控制, 推出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许多重要的石 油生产国, 诸如拉美地区如委内瑞拉、巴西、阿根 廷、秘鲁、厄瓜多尔等, 亚太地区的印尼、马来西 亚、越南、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为振兴本国石油工 业, 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积极鼓励引进外资与 对外合作, 为外国石油公司的资金和技术介入开 辟了新的合作空间。甚至像沙特这样的自 70 年代 实现石油工业国有化以来就一直不允许外国石油 公司进入本国勘探开发市场的中东产油国也开始 出现政策松动迹象。 在争夺资本市场和石油资源 市场的双重机制作用下, 上述国家逐步放宽对本 国石油业的管制, 开放本国石油市场的做法为石 油跨国经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 形成了 全球性石油资源开发的局面。
三、对我国石油行业的启示 1、要强化全球战略的经营概念。 在石油这个 全球性产业中, 中国的石油企业要具有全球化的 商品观念和市场观念。 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巨大 的有机整体, 任何有条件、有能力的石油公司都可 根据需要随时调用、生产和销售石油产品, 在上下 游一体化的市场中进行资金、资源和技术的调配 运营和优化组合, 并延伸到国家以及公司之间的 战略协作。如果一国的石油公司在资源量、资本规 模、技术、管理上达不到世界级的要求, 是很难在 全球石油市场上立足的。 尤其是加入W TO 后, 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 石油市场中将面临更强大的超级石油巨头与更为 严峻的挑战。从中长期看, 我国原油供求缺口不断 扩大, 国产石油与进口油的竞争必然加剧。竞争的 实质是成本, 1998 年, 按原油综合成本比较, 国内 比国外高 36%。下游石化产业面对进口产品在价 格、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 我国石化产品的市 场占有率有可能进一步下降。我们必须秣马厉兵, 努力降低成本、增强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积极参与
海外经济掠影
国外石油跨国公司并购动因及启示
胡 涛 (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 上海 200062)
摘要: 近年来, 欧美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把争夺国际石油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因而, 发生
在石油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对整个世界石油行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影响。本文对 1998 年以来石油跨
收稿日期: 2000- 12- 10
经济纵横 2 2001 4 5
海外经济掠影
体现在天然气业务和在美国的销售网。 这两大公 司合并几乎没有业务重叠, 也没有区域市场的竞 争, 完全是着眼于扩张自身实力, 增强国际竞争 力。 他们合并后将组建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石油 和天然气生产公司。
3、纵向一体化经营, 横向规模化扩张。由于一 体化石油公司的上游业务的利润高于下游业务, 跨国石油公司长期偏重上游业务的发展, 使之对 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十分敏感。在 1998 年低油价 的冲击下, 石油公司缓冲低油价压力的空间极为
表 1 1997~ 1999 年石油跨国公司兼并情况一览表
兼并后石 公司名称
油
兼并后经营情况
现在 世界 排名
兼并 方式
兼并 金额
宣布兼 并时间
原公 名称
司
原经营状况
97 年 98 年 世 界世 界 排名 排名
市 值 将 达 2380 亿 美 元, 预 计税前利润达 38 亿美元
埃克森
98 年 营 业 收 入 达 1006. 97 亿美元
国公司的巨额并购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指出这一趋势对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石油跨国公司; 并购; 全球战略
中图分类号: F 279.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7685 (2001) 02- 0045- 04
一、石油跨国公司并购特点 1、并购浪潮连创新高。 1998 年以来, 石油界
3、世界石油跨国公司全球战略。 跨国公司冲 破国界, 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统一的经济单元, 将其产业链上的各增值环节定位到最能实现其全 球化战略的目标上。90 年代特别是 1993 年以来, 在石油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 西方许多石油 跨国公司如埃克森、英荷壳牌石油集团、莫比尔、 英国石油公司等正在向全球化阶段迈进, 从跨国 公司演变为全球公司, 着眼于全球战略。 采用“联 盟”、“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 增收节支, 提 高公司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各跨国石油公司发展战 略的首选。同时, 发展中国家的石油企业也正在艰 难地向国际化阶段走近, 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正在
经济纵横 2 2001 4 7
海外经济掠影
世界石油经济竞争。 2、规模化经营, 合理化布局。巨额并购对全球
石油行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它极大地冲击了 原有的市场结构, 刺激了更多的企业为了维持在 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不得不卷入更狂热的并购浪潮 之中, 哪怕是巨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要重新考 虑规模问题, 小的想变得大些, 大的想变得更大。 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指出, 戴姆勒收购克莱斯勒和 埃克森收购美孚等巨型并购案给人们上了一课: 没有哪一个企业已经足够巨大而不可以兼并或被 兼并。随着跨国竞争的日益激烈, 以前所认为的合 适规模到现在可能显得太小了, 连埃克森、美孚、 贝尔大西洋、克莱斯勒这样的巨型企业都觉得规 模不够, 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就更加可想而知。
跌, 所以恶意并购案很少。由于这一轮石油业并购 深化, 企业并购风潮席卷全球, 特别是进入 90 年
以合作型和换股方式为主, 毋需大量现金投放和 代以来, 跨国集团的并购达到空前活跃的状态, 从
46 经济纵横 2 2001
海外经济掠影
并购交易所涉及的金额、行业、地域来看, 可谓愈 演愈烈。1998 年全球企业并购交易额为 26000 亿 美元, 比 1997 年上升了 54% , 其中跨国并购总额 达到 4110 亿美元, 继 1997 年增长 45% 以后, 再 增长了 74%。 石油业在 1998 年的并购交易总金 额达到 1860 亿美元。 1999 年全球企业并购交易 总额达 33100 亿美元的新高, 比 1998 年又增长了 27. 3%。 企业的跨国兼并进一步推动了国与国之 间资金的流动和贸易的发展, 实质上是全球一体 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加快而带来 的一次跨国重组和结构调整浪潮。
2
埃 克 森 美 孚 年; 4. 85 万个加油站、12 万 石油公司 员工; 通过裁员每年减薪 20
1
亿 美 元, 节 约 短 1998. 股票 美元 12. 1
1
美孚
98 年营业收入达 476. 78 亿美元
3
98 年 纯 利 润 下 降
预计年收入将高达 1080 亿 美元
540 亿 1998. 8. 美元 11
BP
34% , 44 亿 6880 万 美 元, 销售额下 降 23% ,
4
为 837 亿美元
3
BP 阿莫科公
阿莫科
7
司 ( 两 次 收 股 票 市 值 将 为 1900 亿 美
购)
元, 年销售额将达 800 亿美
元, 石 油 储 备 130 亿 桶, 潜
在成本节约 10 亿美元
石油业这一传统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经过前几轮并购浪潮后, 越来越向超大型化趋势 发展, 超级石油巨头、全球化寡头公司的出现必将
对世界石油工业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迫使石油 工业从“适度集中”向“高度集中”转化。
2、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在石油工业早期的收 购和兼并阶段,“强并弱”、“大吃小”的模式比较普 遍, 相对来说也容易实现。但这样难以达到迅速扩 大规模的目的, 因此在新一轮的并购潮中, 各大跨 国石油企业为迅速增强综合实力, 竞争新世纪世 界石油工业界的领先地位, 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 实力和先进管理经验, 在全球范围内兼并、收购、 联合, 积极寻求实力相当、规模庞大的合作伙伴, 迅速有效地实施战略性联盟和全面业务合并, 在 此过程中崛起的超大型石油公司, 令业界叹为观 止。
数百亿美元的巨型并购案接连出现, 个案价值连 创新纪录, 从表 1 可看到各大公司在行业中的排 名座次屡屡更迭。 面对英国石油公司兼并美国阿 莫科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公司并购美孚公司、法 国道达尔 —— 菲纳合并埃尔夫 —— 阿奎坦等一系 列并购案件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1999 年 4 月日本 石油界第二大的日本石油公司同第六大的三菱石 油公司合并成为“日石三菱”石油公司, 其销售额 将超过日本国内居首位的出光兴产石油公司, 成 为国内最大的石油总销售公司。 2000 年 10 月 15 日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 —— 谢夫隆石油公司同意 以 350 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美国 德士古石油公司。 合并后的谢夫隆——德士古公 司仅次于埃克森、壳牌和英国石油公司, 列全球第 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