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
测量放样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分局试验检测中心(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
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二、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三、放样前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分局试验检测中心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四、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摘要: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与设备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2.测量过程3.数据处理与分析五、实验报告要求六、注意事项正文:【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工程测量是研究和应用测量理论与技术,对各种工程项目的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及物理特性进行测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门学科。
实验中将涉及到测量误差的计算与分析,以及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
【实验仪器与设备】1.全站仪2.经纬仪3.水准仪4.测距仪5.测量标尺6.其他辅助工具【实验步骤】【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仪器,确保仪器状态良好,功能正常。
2.熟悉实验流程,了解各步骤的操作要点。
3.确定实验场地,做好安全措施。
【测量过程】1.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
2.使用水准仪进行高差测量。
3.使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
4.记录测量数据,整理测量成果。
【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测量误差,分析误差来源。
2.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最终测量结果。
3.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报告要求】1.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包括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和分析结果。
2.绘制实验成果图,清晰展示测量结果。
3.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实验纪律,确保实验安全。
2.爱护实验仪器,正确使用和存放。
3.注重实际操作,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准确的测量数据是保证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道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仪器、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工程人员进行准确、高效的测量作业。
一、基本原理1.1 测量基准:确定测量基准是道路工程测量的第一步,通常选取道路两侧的边坡或路基作为基准线。
1.2 测量精度:道路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通常在毫米级别,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
1.3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工程人员需要了解误差的来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二、常用仪器2.1 全站仪:全站仪是道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高精度测量仪器,能够同时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
2.2 G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定位,适用于大范围的道路测量和定位。
2.3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道路的长度和高度,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三、测量方法3.1 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道路的横截面形状和坡度。
3.2 纵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用于测量道路的纵向坡度和高程变化,是道路设计和施工中重要的数据来源。
3.3 曲线测量:曲线测量是为了确定道路设计中的曲线半径和转向角度,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支持。
四、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在进行道路工程测量时,工程人员需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测量作业安全进行。
4.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天气、地形等会影响测量精度,工程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方法。
4.3 数据记录:测量数据的准确记录是道路工程测量的关键,工程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五、总结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的测量数据是保证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工程人员需要熟悉测量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并注意安全和数据记录等方面,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测量作业,为道路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测量数据能够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为道路工程测量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帮助他们在测量过程中做到准确、高效。
一、测量前准备1.1 确定测量任务:在开始测量工作之前,要明确测量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包括测量范围、精度要求等。
1.2 检查测量仪器:确保测量仪器的正常运转,包括测距仪、水准仪等,需要时进行校准和调试。
1.3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路线、测量方法等。
二、测量过程2.1 设置基准点:在测量开始前,需设置好基准点,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2 进行测量:按照事先制定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工作,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性。
2.3 记录数据:在测量过程中及时记录数据,包括测量时间、地点、测量数值等,以备后续分析和比对。
三、数据处理3.1 数据清洗:对测量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2 数据分析: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得出结论和结果,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3.3 数据报告:将数据处理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清晰明了地呈现给相关人员,以便他们了解测量情况。
四、质量控制4.1 定期检查: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
4.2 人员培训: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测量技术和操作水平。
4.3 质量审核:定期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5.1 注意测量环境:在进行测量工作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2 使用防护装备: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相应的防护装备,保护自身安全。
5.3 遵守规定:遵守相关的测量规定和标准,确保测量工作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结语: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做好测量工作,才能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作业指导书(站场)
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ZQSG-1标段站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明确站场工程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ZQSG-1标段站场工程施工。
2.编制依据⑴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京九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发布的《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招标文件》。
⑵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京九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发布的补遗、答疑等。
⑶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⑷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⑸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6)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7)现行铁路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国家、铁道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有关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等。
(8) 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9) 现场踏勘调查情况,以及现场周围施工环境等各种相关情况的综合调查结果。
3.技术标准本标段的施工用设计图纸。
行业标准、规范、现行铁路技术标准、规范目录见表1-1。
表1-1 施工技术文件、标准、规范目录表 序号标 准 名 称 标准号 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1-2005 2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TB10025-2006 3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 TB10035-2006 4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TB10106-2010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6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TB10118-2006 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10005-2010 8铁路边坡防护及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 铁建设(2009)72号 9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 铁总建设(2013)94号 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1-2006(2009年版) 1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4-2003 1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10)241号 13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GB50091-2006 14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 151617184.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工程龙湖南、潮安、汕头北、汕头站站场工程施工。
施工作业指导书
XXXX至XXXX县城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审批:总说明第一部分施工准备工作第一章施工测量、放样第二章原地面清表第二部分路基土石方工程第一章路基挖方第二章路基填方第三部分路面工程第一章路面垫层第二章路面基层第三章路面透层第四章路面面层第五章其它设施第四部分桥梁工程第一章基础工程第二章下部工程第三章上部工程第五部分涵洞工程第一章盖板涵第二章圆管涵第七部分排水、防护工程第一章排水工程第二章防护工程第八部分交通工程第一章波形护栏第二章标志工程总说明为了顺利完成我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 以实现创建贵州省品质工程的质量方针。
特制定《公路工程施工操作作业指导书》,在施工操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的质量目标。
在我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施工中,按该《施工作业指导书》执行,如果有与设计或规范相矛盾的地方,按设计或规范执行。
第一部分施工准备工作第一章施工测量、放样进行施工测量的仪器主要有全站仪和自动安平式水准仪(使用前需标定)。
其中全站仪主要用来进行导线点的复测及加密、构造物主要控制点的测设、路基施工点的放样,以及施工期间和完工后对工程的检查验收;自动安平式水准仪主要用来进行水准点的闭合、加密测量,以及对工程进行高程控制和检查。
在施工前必须使用校准的仪器进行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复测,测量精度应满足:对于导线点,角度闭合差为±16√n(〃),其中n为测点数;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0000;对于水准点,高程闭合差为±20√Lmm,其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
无论是导线点、水准点还是其它控制点,均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密和妥善保护,并做好明显的标记和记录,在施工期间除不定时地复核外,至少每隔三个月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旦发现遗失或破坏,要及时恢复,并进行详实记录。
应当注意,在复测导线点和水准点时,必须经过不同时间和不同测量人员至少两次的测量计算,而且必须与相邻施工段的导线点和控制点相闭合。
作业指导书图文版
第一部分道路工程第一章路基土石方A、基本概念1、路床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指路面结构地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床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30cm,下路床30-80cm。
2、填土路堤路基施工中利用土料填筑的路堤成为填土路堤。
3、路基宽度在一个横断面上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
4、路基设计高程指路基外缘、路中心线或中央分隔带边缘线的设计高程。
5、路堤和路堑路堑路堤6、淤泥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
淤泥7、压实度土或其他主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8、最大干密度按照标准击实试验方法,土或其他主路材料在最佳含水量时得到的干密度。
标准击实仪标准击实曲线B、施工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放样→地基表层处理→路基开挖→路基压实、整平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
1.1、技术准备所谓技术准备包括:1、组织所有参与该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涉及的规范、图集,进行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2、编制项目标准化实施方案。
3、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1.2现场准备所谓现场准备包括:1、现场踏勘。
调查和统计现场障碍物,探明地下管线并做标记。
2、测量放线。
复核勘察设计院交底的坐标点及高程点,复核合格后再该坐标点及高程点建立工程平面控制网。
引测道路中线控制点及水准点加密。
3、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准备。
按照项目标准化实施方案计划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需求及时进场。
探明地下管线位置探明地下管线位置引测控制点(设置在道路施工范围以外不宜受扰动的地方,用砖砌护桩,插旗标记)西三路X=4141533.520 Y=499459.104X=4141533.520Y=500041.105 X=4141533.520Y=499742.382北16m17m17m18.5m拴桩(钢尺量测,栓至道路施工范围以外,两线夹角90°以上)2、施工控制要点2.1填方路堤1)、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夯实。
施工测量放样方案
总体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深圳地铁5号线西起前海湾、经宝安中心、新安旧城区、西丽、大学城、龙华二线扩展区、坂田、布吉、百鸽笼至东门南路。
线路全长40.933km,其中高架线路2.134km,地下线路38.799km;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1座,地面站1座,地下站25座,平均站间距约1.516km。
深圳地铁5号线土建六标包括百鸽笼站(不含)〜布心站区间、布心站、布心站〜太安路站区间和太安路站,共2站2区间,(右线里程YDK33+192.588-YDK35+931.600,右线线路全长约 2.808km,左线里程ZDK33+217.318-ZDK35+996.420,左线线路全长约2.784km)本区间于CK33+950处设置一座联络通道兼泵房(辅助泵房),于CK34+515处设置一座联络通道兼泵房(主泵房),于YDK33+630处设置施工竖井。
太安路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是深圳地铁5号线与规划7号线终点站平行换乘站,主体长度(含7号线叉线)为623.867m,宽度为21.0m,有效站台长度为14Onb宽度为IInb共设置4个出入口,单层建筑面积为14130.6m2,三层总建筑面积约56522.4m2。
百鸽笼站〜布心站区间长度约为1.60km,布心站〜太安路站区间长度约为338m o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局部盖挖;区间采用矿山法暗挖施工。
二、编制根据1、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编制。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编制。
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OIoI-99编制。
4、《都市测量规范》CJJ-8-995、深地铁政(2023)293号文献《深圳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定》6、深地铁政(2023)295号文献《深圳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三、控制测量根据及加密及整体贯穿测量控制测量由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企业深圳地铁测量队提供平面及高程控制点,经我项目部中铁五局(集团)企业精测队对精密导线进行复测,无误后,作为首级控制网。
桩基工程放样作业指导书
桩基工程放样作业指导书
桩基工程放样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保证放样操作在受控状态下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承建的所有工程。
3 职责
3.1 技术部为该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并负责该文件的技术指导。
3.2 工程项目部负责该文件的具体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测量仪器
4.1.1 桩基工程施工水准及角度测量一般选用DS3水准仪和DJ6经纬仪。
4.1.2 仪器使用前应对其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
4.2 龙门板或引桩的设置
根据设计施工图,对建筑物的四角及主要轴线应设置龙门板或引桩;其桩位的距离应大于2米,龙门板要竖直、牢固,龙门板标高应在同一水平面上,施工时不易受破坏。
4.3 测桩位
4.3.1 根据龙门板轴线或引桩轴线,用建筑弦线测定其桩位;也可使用经纬仪根据基准点采用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测定桩位。
4.3.2 桩位测定后,应设置地桩。
必要时,可以地桩为中心,用石灰画出与桩的外围同形位置。
4.4 施工水准点及基准点
应根据现场条件,设置施工水准点及基准点,并经常检查,确保准确。
5 支持性文件
5.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5.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 质量记录
桩基工程放样施工记录
感谢您的阅读!。
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三级
±2″
±3mm±2ppm
有条件可进行温度和气压正
注:表中各项指标为最低指标。
4。5.2施工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1 施工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应遵循宝冶建设企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第7条的规定。
2 在水准观测前必须对水准尺和水准仪进行全面检验,检验的项目、方法和要求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在作业过程中还应对要求的i角(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间的夹角)经常检验。
2 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的要求遵循宝冶建设企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第12条的规定.
4.6质量要求
4.6.1施工测量控制网的类型、网型、整体控制各项精度技术指标应遵循宝冶建设企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6.1、6.2与6。3款的规定.
4.6.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评定应遵循宝冶建设企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6.3、6.4与6。5款的规定。
2使用仪器前要事先了解仪器的型号、构造和性能。切莫不懂装懂,拿到仪器胡乱操作。
3 取仪器时要双手抱住仪器的底部基座,轻轻取出,不得抓住仪器的望远镜,猛力拉出。要记住仪器各部分的装箱位置,以便测量完后正确装箱。
4测量时,仪器要架稳,防止倾斜摔坏仪器.如果安置仪器的地平面平坦,三只脚架应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如在斜坡上,则应将两只脚架置于坡的下方,一只置于坡的上方。脚架要轻轻踏实,不得猛踩。在比较滑的地面,脚架要收拢(但不能太窄)或用软绳系在一起.大风天气,脚架不得太拢。
变形测量
一般民用建筑控制测量
测距
±2mm±2ppm
电子水准仪
±0.3mm/Km
高程控制测量
三等以上
测距仪
±2mm±2ppm
控制或施工放样距离测量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阳泉市测绘处1、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2、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3、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本指导书适用于局部范围内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测绘内容都由人工全野外数字化测绘,测绘采用RTK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
测绘技术依据如下。
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2、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3、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5、用图单位具体要求1、图根控制点的测量图根控制采用我单位建设的南方测绘RTK-CORS工作站进行,图根控制点的点位选在视野开阔处, 图根点标志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超过15度,并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电线。
观测时流动站的架设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保证了稳固性和对中精度,每点采集数据不少于3个,采样间隔不低于3分钟,各次观测数据的较差≤2cm,每个点至少要保证有两个通视方向。
使用RTK 控制点时首先要进行边长检查边长和方向检核。
检查结果应符合下表规定。
RTK控制点外业检查技术要求2、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施工作业指导书
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施工作业指导本工程道路设计标准路基宽度为4.0米,路面宽度3.5米,路面结构基层为20cm厚山皮石,路面结构面层为15cm厚细料山皮石。
行车道1*3.5米,土路肩宽2×0.25米;路拱采用单向横坡,路面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为保障道路畅通,为错车方便路线在不超过500m长度范围内设错车道一处,错车道宽度为3m,单侧渐变段长度为8m,错车道场25m。
错车道采用双向坡,路面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
填方路段,路基边坡坡率左右侧均为1:1.5,不设排水沟;挖方路段边坡坡率采用1:1.5。
采用三角形排水沟,排水沟为深0.4米,内外坡均为1:1.5。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心线处标高。
(见主要施工技术指标)1.道路位于粉质砂土、树林地段、农田地段,道路施工程序为:○1一般粉质砂土地段清表→挖填筑基→洒水碾压→挂线卸山皮石→装载机粗平→推土机精平→分层碾压成型→检测→修边→验收②、农田地段挖除清表→挖填筑基→洒水碾压→山皮石回填→挂线山皮石→装载机粗平→推土机精平→碾压成型→检测→修边→验收○3、树林地段砍树挖根→挖除清表→挖填筑基→洒水碾压→山皮石回填→挂线山皮石→装载机粗平→推土机精平→碾压成型→检测→修边→验收2.道路基层施工方法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路基开工前,应在全面理解设计要求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对。
在详细的现场调查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合同、现场情况等,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路基开工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A首先进行场地清理,清除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草根、建筑垃圾等杂物;B填筑前做好截水沟、修筑前应做好临时排水设施C临时排水设施及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得进入农田、耕地,污染自然水源,也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
D施工放样;通过放线测量确定施工位置及施工范围。
②粉质砂土、树林地、农田地清表除杂:A、清草皮、农田地表皮施工方法:A1为避免道路结构层沿基底发生滑动,防止因草皮、树根腐烂而引起路基塌陷,所以应先挖除树根,排除地表水,清除表层淤泥、杂草等杂质,推土机整平,压路机压实。
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一、编制总则根据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程序文件》、《质量管理手册》编制测量工程作业指导书,供项目部所属测量班和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测量作业指导。
二、编制依据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程序文件》、《质量管理手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桂林至梧州钟马高速公路施工设计图。
三、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本项目部所属各施工队(含外包工程)在钟马高速公路的所有测量工程相适配的单位、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测量和竣工工程的各种作业指导。
未涉及的特殊工序,以及项目相应的设计要求,按规范和评定验收标准进行定测、施工测量和竣工测量。
四、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一)公路施工测量的内容1、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若发现桩志不足、不稳妥、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相关单位。
2、补充施工需要的中线桩。
3、测定构造物中线和基础桩的位置。
4、补充施工需要的导线点和水准点。
5、在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分的位置和标高。
为防止差错,自行测定的重要标志,必须至少由2组相互检查核对,并作出测量和检查核对记录,精度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要求》。
(二)导线复测1、当原测的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控制时,必须根据设计资料认真搞好导线复测工作。
2、导线复测应采用红外线测距仪或其它满足测量精度的仪器。
仪器使用前应检验、校正。
3、原有导线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
4、导线起讫点应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比较,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规定时,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6√ n (n为测站数),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0000。
5、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6、对有碍施工的导线点,施工前应加以固定,固定方法可采用交点法或其它固定方法。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环节,准确的测量工作可以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为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提供指导,匡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测量工作。
一、测量前准备工作1.1 确定测量目的:在进行测量前,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例如道路设计、施工等。
1.2 准备测量工具:包括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确保工具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1.3 制定测量计划:根据测量目的和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测量路线、测量方法等。
二、测量现场操作2.1 确定基准点:在测量现场确定基准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2 进行测量:按照测量计划和方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注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和校正。
2.3 记录数据: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点坐标、高程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3.1 数据处理: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2 数据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测量结果,如道路线型、坡度等信息。
3.3 数据报告:将测量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包括测量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便于后续工作的参考和使用。
四、质量控制与验收4.1 质量控制:在测量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校核、误差分析等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2 验收工作:对测量结果进行验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确保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4.3 整改与完善:根据验收结果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保证测量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5.1 安全意识:在进行测量工作时,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2 保护设备:在使用测量工具时,要注意保护设备,避免损坏或者丢失。
5.3 环境保护:在测量现场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者破坏。
结论: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准确的测量工作可以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测绘工程作业指导书
测绘工程作业指导书第1章测绘工程概述 (3)1.1 测绘工程的意义与任务 (3)1.2 测绘工程的基本原理 (4)第2章测绘基础知识 (4)2.1 测量坐标系与坐标转换 (4)2.1.1 测量坐标系 (4)2.1.2 坐标转换 (4)2.2 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量 (5)2.2.1 水平角测量 (5)2.2.2 竖直角测量 (5)2.3 距离测量与高差测量 (5)2.3.1 距离测量 (5)2.3.2 高差测量 (6)第3章测量误差理论 (6)3.1 测量误差概述 (6)3.2 误差传播定律 (6)3.3 精度评定与最小二乘法 (6)第4章控制测量 (6)4.1 控制测量概述 (6)4.2 水平控制网布设与观测 (7)4.2.1 水平控制网布设 (7)4.2.2 水平控制网观测 (7)4.3 高程控制网布设与观测 (7)4.3.1 高程控制网布设 (7)4.3.2 高程控制网观测 (8)第5章地形图测绘 (8)5.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8)5.1.1 地形图的概念 (8)5.1.2 地形图的分类 (8)5.1.3 地形图的比例尺 (9)5.1.4 地形图的坐标系 (9)5.2 地形图测绘方法 (9)5.2.1 测绘准备工作 (9)5.2.2 控制测量 (9)5.2.3 地形图测绘 (9)5.3 地形图测绘成果整理与检查 (10)5.3.1 成果整理 (10)5.3.2 成果检查 (10)第6章工程测量 (10)6.1 水工建筑物测量 (10)6.1.1 一般规定 (10)6.1.2 平面控制测量 (10)6.1.3 高程控制测量 (10)6.1.4 地形图测绘 (11)6.1.5 建筑物放样 (11)6.1.6 变形监测 (11)6.2 道路工程测量 (11)6.2.1 一般规定 (11)6.2.2 平面控制测量 (11)6.2.3 高程控制测量 (11)6.2.4 中线放样 (11)6.2.5 横断面测绘 (11)6.3 管线工程测量 (11)6.3.1 一般规定 (11)6.3.2 平面控制测量 (12)6.3.3 高程控制测量 (12)6.3.4 管线放样 (12)6.3.5 沉降观测 (12)第7章摄影测量与遥感 (12)7.1 摄影测量基本原理 (12)7.1.1 摄影测量基本概念 (12)7.1.2 摄影测量坐标系 (12)7.1.3 摄影测量基本公式 (12)7.1.4 摄影测量误差分析 (12)7.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3)7.2.1 遥感技术基本原理 (13)7.2.2 遥感数据类型与传感器 (13)7.2.3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13)7.2.4 遥感应用领域 (13)7.3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3)7.3.1 地形图测绘 (13)7.3.2 工程勘察 (13)7.3.3 线路勘测 (13)7.3.4 城市规划 (13)7.3.5 环境监测 (14)7.3.6 灾害监测与评估 (14)第8章地理信息系统 (14)8.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4)8.2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 (14)8.2.1 地理数据采集 (14)8.2.2 地理数据处理 (14)8.3 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5)8.3.1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5)8.3.2 测绘成果可视化 (15)8.3.3 测绘项目管理 (15)第9章测绘成果管理与质量控制 (16)9.1 测绘成果管理 (16)9.1.1 成果分类与归档 (16)9.1.2 成果存储与保管 (16)9.1.3 成果更新与维护 (16)9.2 测绘质量控制 (16)9.2.1 质量控制体系 (16)9.2.2 质量检查与评估 (16)9.2.3 质量改进措施 (16)9.3 测绘成果交付与验收 (16)9.3.1 成果交付 (16)9.3.2 成果验收 (16)9.3.3 成果售后服务 (16)第10章现代测绘技术与发展趋势 (17)10.1 全球定位系统(GPS) (17)10.1.1 GPS概述 (17)10.1.2 GPS在测绘中的应用 (17)10.1.3 GPS现代化 (17)10.2 激光扫描与三维建模 (17)10.2.1 激光扫描技术概述 (17)10.2.2 三维建模方法 (17)10.2.3 激光扫描与三维建模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17)10.3 测绘技术发展展望与挑战 (17)10.3.1 新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17)10.3.2 测绘技术面临的挑战 (17)10.3.3 发展趋势与建议 (18)第1章测绘工程概述1.1 测绘工程的意义与任务测绘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
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二、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三、放样前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四、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五、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1. 在未知点P 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平;在已知点A 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 、C 上安置照准标志。
2. 测量PA 间平距D 、高差DH 和PA 至PB 、PC 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
3.用D 、α及A 、B 点的坐标计算P 点的一组坐标;用D 、β及A 、C 点的坐标计算P 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 点的最后坐标。
4.根据A 点的高程H A 和高差DH 计算仪器的视线高:H 视=H A -DH 。
5.如果需要可以将P 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
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 点的高程。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4~16”步骤相同。
六、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1.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平;在已知点A、B、C、D上安置照准标志。
2.以四点中较远点A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B、C、D、A方向值两个测回;3.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计算测站点P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的限差,取中数作为P点最后坐标。
4.如果测站周围200米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的平面控制点,且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不高(大于±5厘米),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点的天顶距两个测回,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的两个视线高(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大于200米时,则要加入球气差改正)。
如果差值不超过限差,可取中数作为仪器的视线高。
5.如果需要,可以将仪器中心点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作好标记。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选择一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置度盘(配置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用另一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差值不能超过限差要求。
如果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核方向相差超过20″时应对设置的方向进行改正。
7.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或相对于后视方向的角度)。
8.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向上,指挥司尺员用钢尺从测站点沿放样点的方向量取计算好的平距D°,并标定下来。
9.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可以用钢尺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点的斜距,并测记天顶距(或立角),计算平距D,与理论平距D°比较:ΔD=D-D°,用钢尺在经纬仪视线方向上量取ΔD,标定放样点。
(非基岩和砼地面此时可以打桩)10.重复8、9步骤,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1.照准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
12.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13.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14.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欲放样点,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测站点,第二次设站,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然后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的点位。
15.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16.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七、方向交会法放样1. 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 、B 上各安置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2. 计算A 、B 点至拟放样点P 的方位角α、β。
3.旋转经纬仪A 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 1P 2。
4.旋转经纬仪B 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 3P 4。
5.用拉紧的细线P 1P 2与P 3P 4定出交点M 的位置。
6.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 。
7.当M 、N 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以M 、N 连线中点作为放样点P ,并标定下来。
8.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丈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与计算值比较检核。
八、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1.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 、B 间的直线上,用目估法将仪器大致架在A 、B 直线上的O 1点,整平仪器;估计OA 近似距离。
2.正镜瞄准远端A 点,纵转望远镜看到近点B 附近,估计十字丝中心点B 1与B 点的距离BB 1;倒镜瞄准A 点,纵转望远镜,估计十字丝中心与B 点距离BB 2;计算BB 1与BB 2的平均值为BB 中。
3.计算OO 1=OA ³BB 中/AB 值,根据B 1偏离B 方向,将仪器向AB 线上移动OO 1。
4.整平仪器,重复2~3步骤,直到盘左、盘右的十字丝中心位置连线的中点B 中与B 点重合为止。
5.正镜、倒镜瞄准B 点,纵转望远镜,左、右十字丝中心的平均位置应落在A 点上,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O 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则O 点在AB 直线上。
6.后视A 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
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求出O 点的纵向(横向)桩号值,以便放样纵向(横向)轴线。
九、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1.先用正倒镜投点法(或方向线法)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 、B 间的连线上一点O1,整平仪器。
2.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 、C 、B 、D 控制点的水平方向二个测回,计算出角度α,β;3.分别计算O1点的横向(纵向)坐标:Y01′=YC-(XC-XB)/TAN α;Y01″=YD-(XD-XB )/TAN β。
若Y01′与Y01″之差不超过限差,取中数作为O1点纵(横)坐标,并与O 点纵(横)坐标比较,计算出差值OO 1。
4.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AB 轴线上从O1点量取OO 1距离,定出O 点位置。
5.在O 点架仪器,后视A 点(或B 点),检查B 点(或A 点)后,旋转90°,放出O 点所在的纵(横)轴线。
十、方向线平移法放线为了放样某方向线PY,用自由设站法不可能直接将仪器架设在P点上,或者P点上不便于直接架站,此时在尽可能接近P点的P1上架设仪器,用后方交会等自由设站法测量P1点的坐标(如果P1点坐标已知可省此步骤),然后用方向线平移法放样PY方向线。
1.在P′点上安置仪器,后视控制点A,用控制点B检核方位角。
2.转动仪器使视线与拟放轴线平行(方位角相同或相差180°),指挥作业员在地面标记出平行线上的点P1′、P2′、P3′……PN′。
3.分别从P1′、P2′、P3′……PN′上用小钢尺向PY方向线一侧垂直量取距离dx,得到P1、P2、P3……PN,则P1、P2、P3……PN 即为PY方向线上的点。
标注单方向点,并注记桩号。
4.检查后视方位角,量取所放方向线与建筑物已有的结构线间尺寸进行检核。
十一、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1.在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测距仪),在控制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在待定点P上安置脚架和棱镜,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2.选择B、C中一点作为零方向,另一点作为检查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至P 点水平角两个测回。